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创造美好环境的女化学家——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徐晓白院士

高分辨率色 一质谱法鉴定所含化合物。
18 9 1年首次报道从柴油机尾气颗 学所 , 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 的依赖关系 , 16 9 揭示出荧光光谱分布与掺 粒 物 中检 出 2 一硝基 芴 致癌 物 18 年 2 9 后便 回北京 , 一直从 事无机 化学研究 。 杂锑、 锰相关的规律 。 从而实现了按荧 作为第一作者报道检出 5 种 N 2P H O O- A 1 7 年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 光色泽和色较温度要求 , 向合成所需 5 9 定 和含氧N 。P H O - A 等直接致突变物。 这是 所成立 她开始从事环境有机污染物 的 的荧光料 . 并在南京灯泡厂试制成功荧 关于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研究的重大突 分析研究 , 开辟了环境化学新的学科领 光灯管。 破 。 关结 果单篇 已被 国外 文章 引用 百 有 域 。18- 18 年 美国加 州 大学柏 克 0 - 2 9 9 15 3年底 他们将全套技术资料 余次 , 9 它是当时美国有关部门决策是否 莱分校访问学者 , 并于18 、 91 9 ( 6 19 94 9 1 包括制备 、 原料提纯 、 光学性能测试和 实施柴油机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年作为访问教授三次在加卅大学旧金山 化 学分 析控 制 ) 交南 京 灯泡 厂 , 发 l 移 为 返 回 国后 她 继 续 组 织 推 动 着 有 分校短期合作。 9 5 1 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 展我国日光灯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 院院士。 现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 是我国最早进行的新型荧光材料的系统
维普资讯
展了铀氟化物研究以及燃料干法后处理 等研究工作。 他们研究了核燃料前处理 和后处理 中的一些化学问题。 深入考察
了铀 一氟体系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中间 物形成条件 以及有关的动力学、 热化学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心

领域
根据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结合研究所发展目标和人才引进情况,拟开展如下的领 域前沿研究:目标围绕国家和地方需求,以可持续城市建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为切入点,部署了可持续城市的社 会经济过程、建设模式与管理体制及政策研究,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城 市化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面向可持续城市的生态环境规划研究,城市住区形态变迁 对城市代谢过程及效率的影响研究等。该研究中心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已经承担各类项目25项,经费1382万元, 包括院“百人计划”项目、院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地方政府委托 项目。
3.结合重大科技任务引进优秀人才,结合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学术人才,结合知识转移与技术转化向社会输送 技术人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训管理人才,成为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领域人才高地,成为区域创新创 业人才培养高地。
感谢观看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 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心
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
01 简介
03 领域
目录
02 重要研究方向 04 主要任务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是国际唯一的专门从事 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位于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厦门市。
主要任务
1.面向国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城市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与技术的 发展前沿,在城市生态、环境与健康,城市环境治理与修复技术,环境治理工程与循环经济,城市规划与环境政 策等领域,开展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示范。
2.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现代研究所制度,建立有利于知识转移与技术转化的管理机制,建立与区域创新 体系各单元联合合作的有效方式,建立面向城市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 有机组成部分,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培育境与全球变化 开展城市环境变化长期定位观测研究,通过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城市及区域环境变化的主要影响、驱动力和作 用机制,研究城市环境与全球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应对策略。 (2)城市发展与城市安全 分析城市发展模式对城市安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城市安全评估技术与方法,建立城市安全预警机制和 管理体系。 (3)城市环境地空技术与数字城市 开发和应用遥感(RS)、全球定位(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城市环境地空技术,建立面向可持续发 展的数字城市技术平台和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4)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技术 分析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服务和特征,研究城市发展自身的规律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建立城市生态环境区划和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中国科学院 环境工程 研究生招生信息

03 农村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18 化工原理或 838 环境化学
085229 环境工程
2人
2 个方向
01 地下水环境污染控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32 普通地质学(乙)或 840 环 085229 环境工程(专业
03 受污染水体综合整治技术 刘剑彤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21 分析化学或 840 环境科学基础
04 生态修复、环境化学
肖邦定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21 分析化学或 840 环境科学基础
05 水污染控制化学
方涛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21 分析化学或 840 环境科学基础
1 个方向 3 个方向
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
077602 环境工程
指导老师
3 个方向
01 环境工程学
吴振斌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40 环境科学基础或 841 生态学
02 人工湿地/水体生态修复 贺锋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41 生态学
06 环境净化材料
陈运法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18 化工原理或 825 物理化 刘海弟 学(乙)或 913 环境工程(A)
07 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处理
叶树峰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18 化工原理或 825 物理化 学(乙)或 913 环境工程(A)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18 化工原理或 823 普通化学(乙)
中国科学院在地球科学方面的研究有哪些突破?

中国科学院在地球科学方面的研究有哪些突破?一、大陆构造演化中国地貌复杂多样,其形成与大陆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中国科学院在大陆构造演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例如,在青藏高原隆升与隆起机制上,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通过地震监测、地形测量等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隆升的动力学过程,提出了多种有力的证据支持莫霍界面下地幔物质上涌与地壳的动力学相互作用论。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大陆的构造演化、地震活动规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气候变化与灾害防治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科学院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例如,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通过对气候古记录的研究,揭示了中国东部战国时期与秦汉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成因,为研究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此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地震预测与灾害防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们通过开展地震监测、地震活动性探测等研究,提出了大地震形变学、地震电磁学等多种预测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地震灾害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三、地质资源勘查利用地质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科学院在地质资源勘查利用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在矿产资源勘查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与成因机制。
他们通过对主要矿床的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提出了多种矿床成因模型,为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
中国科学院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治理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深入研究了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资源,并开展了珍稀植物的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研究。
他们通过野外调查、种质收集等手段,建立了一批珍稀植物的种质资料库,同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珍稀植物的遗传背景与适应性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试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依托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四个单位建立,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与系统模拟、污染物迁移转化及环境效应、水质安全保障理论与技术、大气复合污染及控制理论与技术、生态过程与管理。
经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会议讨论,特制订201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现予发布。
1. 2014年度支持的研究方向:符合水/大气污染原理及控制的研究领域及发展方向,体现学术创新性或重要应用价值。
2. 经费支持额度:开放基金课题4项,每项5万元左右。
3. 申请时间:自发布通知之日始,于2014年4月20日截止。
4. 申请条件:有中级(含)以上职称的国内外从事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人员,欢迎全国各地高校及科研机构相关研究人员踊跃申请。
5. 申请书提交与评审:申请书格式见附件。
请于2014年4月20日前将申请书电子版发至张洪(hzhang@),进行评审。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3月27日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管理办法1.凡是有中级(含)以上职称国内外从事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人员均可向本室申请开放基金课题。
2.申请课题应符合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方向并具有创新性,按实验室规定申请程序提出申请报告,经实验室评审、批准后实施。
3.开放基金课题实行协议管理,申请者在课题批准后作为课题负责人与实验室签定协议,协议在双方签字并加盖双方单位公章后生效。
4.课题负责人可根据本人意愿作为本室客座研究人员。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应由申请者或其主要研究人员充分利用本实验室已有条件完成,每年至少应有一段时间在开放实验室工作。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中科鼎联(北京)科 技有限公司
4.1
TOP6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采 购电子验收单公示
北京新隆泰华信息 科技有限公司
4.0
2022-08-16 2022-10-13 2022-12-05 2022-09-05 2023-01-29
TOP7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货
物
项
目
DD23021311038120_OVrxQd.p
北京海达世纪科技 有限公司
3.9
df
2023-02-13
TOP8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货
物
项
目
DD23020912188120_CKuSsm.p
中科鼎联(北京)科 技有限公司
3.4
df
TOP9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采 购电子验收单公示
鹏宇飞虹(北京)供 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3.3
2023-02-09 2022-12-30
TOP10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货
物
项
目
DD22110113478120_mzWlLp.p
北京雨涵嘉盛科技 有限公司
2.6
df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2022-11-01
(2)计算机设备(60)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采 购电子验收单公示
一、采购需求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9~2023-08):
项目数(个)
253
同比增长:73.3%
项目总金额(万元)
饮用水的异味问题和去除技术研究——专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敏

3http://www.jsbwa ter .com人物访谈I nt e r vi e w水工业市场年第期饮用水的异味问题和去除技术研究随着天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和工业农业向水体排放污染物量的增加,导致饮用水异味问题越来越普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此,本刊记者邀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敏教授对饮用水中致嗅味物质的种类、来源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介绍。
饮用水中异嗅味的存在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引起消费者对饮用水水质安全的疑虑。
但我国对于饮用水嗅味问题的关注刚刚开始。
水中致嗅物质来源于两大类,一类属于人为因素产生的嗅味,主要是工农业、畜牧业以及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后直接产生;另一类属于自然因素产生的嗅味,主要是水中某些微生物(藻类、浮游动物、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如土嗅素和2-MI B 等)以及水中有机物的厌氧分解产物(如硫醇、硫醚、硫化氢等)等所导致。
文献调查可发现,我国太湖、巢湖、滇池、武汉东湖等湖库型水源,以及黄浦江、黄河、淮河、滦河、东江等河流型水源,均有嗅味问题的报道;国内一些主要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郑州、天津、连云港、秦皇岛、无锡等地的饮用水中均出现过一定程度的嗅味问题;而在消费者投诉的主要水质问题中,嗅味投诉占有很大一部分。
年5月太湖水危机事件,自来水的严重异味影响了无锡市大部分市民的正常生活,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从我们实验室(即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前期调查来看,鱼腥味、腥臭味以及土霉味是我国饮用水中的主要嗅味问题,无论河流还是湖库型水源,2-甲基异莰醇在水源中广泛检出,而另一种土霉味物质土臭素(geosmin )在部分湖库水源中也有明显检出,这两种物质是季节性土霉味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
另外,太湖、黄浦江、东江以及北江等水源中有较明显的腥臭味,但主要原因物质不明,实验——专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敏文/刘夏伊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4200992007http://www.jsbwate r .com35I nt er vi ew人物访谈水工业市场年第期室正在投入很大力气开展研究。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学试题[1]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学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4de522f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6c.png)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学试题[1] 07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学试题一:填空与选择:(5分1题)1、旱地土壤淹水后土壤PH值是(升高/降低/不变)2、国际制、美国制和中国制中对于“砾”的直径尺寸要求都是大于_________3、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哪个是地带性土壤:________4、N、P、K中哪些能被矿物固定:________5、土壤固相包括哪三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土壤胶体吸附的Na+、Fe3+、H+中哪些是必须元素_______、哪些是有益元素_________二:名词解释(5分1题)1、土壤肥力(农学家的定义):2、地下水临界深度:三:计算题(10分1题)1、从“孔度=孔隙体积/土壤体积”推导出“孔度=1-(容重/密度)”2、(记不清了)四:实践题(10分1题)1、试列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常用的三种措施,并简要解释原理2、试列举提高土壤氮肥利用率的三种措施,并简要解释原理3、为什么开垦土壤后土壤有机质会普遍减少?五:问答题(15分1题)1、比较团粒结构和非团粒结构土壤肥力特性差异2、比较旱田和水田的水分运动方式的不同六论述题(30分1题)你认为肥沃的土壤应该具备哪些特性?09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学试题一简答题1.主要成土过程:2.土壤污染物的类型及危害:3.土壤氧化还原体系:4.土壤磷循环:二论述题1.土壤水分的运动特点及对土壤养分迁移转化的影响;2.列举一种农作物的耕作措施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3.有机质的物理化学生物分组及其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昨天考完,原来感觉不错,但是对了英语答案,我心悬了,本来估分有370左右的,现在难说了,反正英语问题不小。
专业课我想100分以上应该可以吧。
我在抄题目的时候老师制止了,还有最后一道25分大题没抄到。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土壤土壤肥力粘土矿物电荷零点土壤污染土壤缓冲容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消化作用富铝化作用土壤诊断层二,简答题每题10分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俊新
①英语②水处理原理③环境水化学/水微生物学
5.水环境与水生态过程
单保庆
①英语②环境化学(A)/生态学(A)③环境科学(B)
6.催化科学、纳米材料与污染控制技术
郝郑平
①英语②催化原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③物理化学(B)/环境化学(B)
7.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张付申
①英语②环境化学(A)③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环境工程学
3.生物分析与分子毒理学
汪海林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环境毒理学③物理化学(B)/生物化学(B)/分子生物学(B)
4.环境界面化学与生物有效性
张淑贞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环境化学(A)③物理化学(B) /生物化学(B)
5.环境分析化学与微观环境过程
刘景富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环境化学(A)③物理化学(B)/生物化学(B)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备注
083001环境科学
1.环境分析与毒理
江桂斌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环境化学(A)③物理化学(B)/生物化学(B)/基础毒理学(B)
2.环境污染与健康
魏复盛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环境化学(A)③物理化学(B)/生物化学(B)/基础毒理学(B)
28.干细胞毒理学
Francesco Faiola
英语②细胞生物学(A)③分子生物学(B)
29.环境微生物技术
庄绪亮
英语②微生物学(A)③分子生物学(B)/环境化学(B)
30.环境和生物分析
赵强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③物理化学(B)/生物化学(B)
31.环境分析与金属组学
何滨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环境化学(A)③物理化学(B)/生物化学(B)/基础毒理学(B)
25.理论环境化学与计算毒理
张爱茜
①英语②环境化学(A)③高等有机化学(B)/生态毒理学(B)
26.大气环境与地表过程
张晓山
①英语②土壤学(A)/生态学(A)/大气物理学③环境化学(B)/分析化学(B)/大气化学
27.水生生物分子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
战爱斌
①英语②分子生物学(A)③水生生物学(B)/生态学(B)
36.POPs催化降解技术原理研究
苏贵金
①英语②有机分析③物理化学(B)/环境化学(B)
37.环境过程研究和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
刘稷燕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环境化学(A)③物理化学(B)/生物化学(B)/基础毒理学(B)
38.环境分析与重金属污染
史建波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环境化学(A)③物理化学(B)
39.水生态完整性与生态毒理学
查金苗
①英语②生态毒理学(A)/水生生物学(A)③环境化学(B)/生物化学(B)
40.污染物环境过程机制及风险评价
魏东斌
①英语②环境化学(A)/分析化学(A)③物理化学(B)/有机结构分析
41.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与机制研究
周群芳
1英语②分析化学(A)/环境化学(A)③生物化学(B)/基础毒理学(B)
朱永官
①英语②环境化学(A)③环境生物学/植物生态学
10.环境有机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杜宇国
①英语②高等有机化学(A)③生物化学(B)/有机结构分析
11.环境化学毒理学
朱本占
①英语②基础毒理学(A)③环境化学(B)
①英语②高等有机化学(A)③有机结构分析
12.环境微生物学
庄国强
①英语②分子生物学(A)③微生物学(B)
李建中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生物化学(A)③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B)
22.水生态毒理学
马梅
①英语②生态毒理学(A)③环境化学(B)
23.环境医学与分子毒理学
刘思金
①英语②生物化学(A)③环境医学/细胞生物学(B)
24.分子毒理学与生物分析技术
赵斌
①英语②分子生物学(A)/生物化学(A)③细胞生物学(B)/基础毒理学(B)
13环境催化与非均相大气化学
贺泓
①英语②物理化学(A)③环境催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14.大气环境化学
牟玉静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③物理化学(B)/环境化学(B)
15.多相催化高级氧化技术
胡春
①英语②水处理原理/催化原理③环境水化学/物理化学(B)
16.界面化学与天然水体修复技术
潘纲
①英语②环境化学(A)/水生态学③物理化学(B)/环境水化学
6.色谱分析与环境化学
蔡亚岐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环境化学(A)③物理化学(B)/生物化学(B)
7.有机污染化学
郑明辉
①英语②有机分析③物理化学(B)/环境化学(B)
8.环境分析化学与环境毒理学
郭良宏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生物化学(A)③物理化学(B)/环境化学(B)/分子生物学(B)
9.环境生物学
42.环境分析与污染物降解过程
赵利霞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生物化学(A)③物理化学(B)/环境化学(B)/分子生物学(B)
43.环境污染与健康
廖春阳
①(B)/细胞生物学(B)/基础毒理学(B)
44.分析毒理与环境健康
胡立刚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环境化学(A)③物理化学(B)/生物化学(B)/基础毒理学(B)
32.环境分析与控制对策
刘文彬
①英语②有机分析③物理化学(B)/环境化学(B)
33.生殖与发育毒理学
秦占芬
英语②环境化学(A)/生物化学(A)③基础毒理学(B)
34.色谱分析与环境有机化学
王亚韡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环境化学(A)③物理化学(B)
35.环境分析与毒理
宋茂勇
①英语②分析化学(A)/环境化学(A)③环境微生物学(B)/生物化学(B)/基础毒理学(B)
8.环境水质学、水处理技术
王东升
①英语②水处理原理/分析化学(A)③环境水化学
083002环境工程
1.水质净化
曲久辉
①英语②水处理原理/物理化学(A)③环境水化学/分析化学(B)
曲久辉、CPHuang、李笃中、刘锁祥指导小组
2新型污染物控制、水化学
强志民
①英语②水处理原理③环境水化学/水分析化学
3.水质转化机制及控制技术
杨敏
①英语②水处理原理/微生物学(A)③环境化学(B)/生物化学(B)
17.大气化学及质谱分析技术
束继年
①英语②环境化学(A)③物理化学(B)
18环境水质学
汤鸿霄
①英语②水处理原理/物理化学(A)③环境水化学
19.环境界面化学
景传勇
①英语②环境化学(A)③分析化学(B)/物理化学(B)
20.环境化学
张庆华
①英语②环境化学(A)③物理化学(B)/仪器分析
21.农药残留与生态毒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