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统一
意大利统一

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堂
加里波第
米 兰 大 教 堂 广 场 中 心 的 加 里 波 第 雕 像
三、统一的进程
分四步完成: 第一步,1859年对奥战争和中部各邦起义,实现对伦 巴底、帕尔马、 莫德纳、托斯坎纳及教皇辖地罗 曼那的统一。 第二步,加里波第远征两西西里王国,并将其并入撒 丁王国,实现意大利大部分地区的统一。 第三步,1861年3月意大利王国成立后,于1866年参 加普鲁士一方对奥作战,收复威尼斯。 第四步,1870年普法战争中,意大利收复罗马,最终 完成统一。
第十章 意大Leabharlann 的统一一、意大利统一的原因与条件
1、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民族独立与统一, 并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 2、民众成为统一运动的中坚力量。 3、撒丁王国具备了进行统一活动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前提。
二、统一的两条道路
• 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 主利益的自由派,主张与地主阶级妥协, 依靠撒丁王国,自上而下地通过王朝战 争统一意大利,建立意大利王国。 • 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派,主张 自下而上的民族革命战争,打倒封建主 义和外国侵略势力,建立统一的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
四、统一运动的特点
• A、它始终交织着“自上而下”和“自下 而上”两条统一道路,最后以“自上而 下”的王朝战争道路胜利告终。 • B、人民群众在统一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加里波的进军西西里和占领那不勒斯成 为“自下而上”民族革命战争的顶点。
朱泽培· 加利波第
加利波第进入那不勒斯城
7 意大利、德意志的统一

3、过程(三次王朝战争)
1864年 普奥对丹麦战争 ——制造对奥战争借口 1866年 普奥战争 萨多瓦之战——排除奥地利 北德意志联邦和奥匈帝国的建立 1870年 普法战争 色当战役——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 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统一完成)
4、影响
德意志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是历 史的一大进步,促进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 自上而下,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和强大的军 国主义势力
意大利、德意志的统一Fra bibliotek一、意大利的统一
1、19世纪中期意大利的分裂局面 2、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关键人物 马志尼 加富尔 加里波的 3、1871年,完成统一 自上而下 王朝统一战争
二、德意志的统一
1、背景: 19世纪中期经济迅速发展与分裂割据的状态 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超过传统霸主奥地利 2、关键人物: 威廉一世 “铁血宰相”俾斯麦
意大利统一简介

● 1820年,西班牙人成功推翻宪法,促进了意大利相似的活动。从西班牙人的经验得到启发,两西西里王国的军队中由古格 雷 莫 ·佩 佩指挥的一个 团 — — 一 个 烧 炭 党 — — 造 反 , 征 服 两 西 西 里王国的半岛 部分。国王斐 迪南德一世同 意颁布新宪法 。但 革命人士无法赢得公众的支持,更成为神圣同盟的奥牙利军队。斐迪南德一世废除宪法,并开始有系统地迫害革命者。西 西 里 很 多 革 命 支 持 者 , 包 括 米 谢 勒 ·阿 玛 尼 , 在 其 后 数 十 年 被 迫 流 亡 海 外 。
● 发生叛乱的省计划统一为Province Italiane unite(统一的意大利省),当时的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向奥地利求助以对抗造 反 者 。 梅 特 涅 警 告 路 易·菲 利 浦 奥 地 利 没 有 意 图 让 意 大 利 的 问 题 自 由 发 展 , 而 且 不 会 忍 受 法 国 的 干 预 。 路 易 ·菲 利 浦 拒 绝 提 供 任何军事援助,更逮捕了在法国居住的意大利爱国人士。
● 1830年左右,支持一个统一的意大利的革命意识高涨;一连串叛乱为在意大利半岛建立一个国家奠定基础。
● 摩德纳公爵弗朗西斯四世野心很大,希望藉著扩大势力范围而成为意大利北部的国王。1826年,他明言他不会阻止破坏意大 利统一的反对势力。受到声明的鼓励,当地的革命人士开始组织起来。
● 1 8 3 1 年 , 法 国 七 月 革 命 期 间 , 革 命 人 士 迫 使 国 王 退 位 , 并 在 法 国 新 国 王 路 易 ·菲 利 浦 的 鼓 励 下 开 始 七 月 王 朝 。 路 易 ·菲 利 浦 答 应 包 括 西 罗·梅 诺 蒂 ( Ci r o M e n o t t i ) 在 内 的 革 命 人 士 , 如 果 奥 地 利尝试动用 军队,他会作 出干预。不过,因为害怕会失去王 位 , 路 易 ·菲 利 浦 在 梅 诺 蒂 计 划 的 起 义 中 没 有 作 出 干 预 。 但 事 实 并 非 如 此 — — 在 1 8 3 1 年 , P a p a l p o l i c e 得 悉 Me n o t ti 计 划 的 叛乱,将他和其他谋反者拘捕。
意大利的统一与军国主义

意大利的统一与军国主义在19世纪时,意大利是一个分裂的国家,由许多小而独立的国家组成。
然而,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努力,意大利终于于1861年实现了统一。
然而,统一后的意大利不得不面对军国主义的挑战。
一、意大利的统一1. 统一的背景在19世纪初期,意大利分为许多小国家,包括薄饼派、奥地利帝国、那不勒斯王国和教皇国。
这些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和争斗,限制着意大利国家的发展。
因此,统一成为了许多意大利人的共同愿望。
2. 统一的领导者几位杰出的意大利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如加里波第、曼佐尼和卡维尔,为意大利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领导了一系列战争和政治运动,最终将意大利各个国家统一起来。
3. 统一后的挑战统一后的意大利面临着许多难题,包括地理分歧、经济落后以及政治不稳定。
这些问题对于建立一个统一稳定的国家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军国主义的出现1. 军国主义的定义军国主义指的是一种国家政策和社会观念,强调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国家利益和国家荣耀的象征。
军国主义倾向于扩大军备,并将军事优先于其他社会需求。
2. 意大利的军国主义倾向统一之后,意大利的政治氛围逐渐向军国主义倾斜。
政府开始大量投资于军备建设,并将军队视为解决国内问题和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工具。
3. 军国主义对意大利的影响军国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意大利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动荡。
大量资金被用于发展军事力量,而不是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重要领域。
此外,军国主义也加剧了国内外矛盾和冲突,对意大利的国际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统一与军国主义之间的关系1. 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军国主义的出现意大利统一后,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保护国家利益,政府加强了军队的建设和扩张。
这为军国主义的滋长提供了条件。
2. 军国主义对统一的影响然而,军国主义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限制了意大利统一国家的发展。
军国主义导致了国内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加剧了地方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同时,军国主义也增加了国际上对意大利的不信任和敌对。
研究意大利统一运动的背景与意义

研究意大利统一运动的背景与意义意大利统一运动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它将原本分裂的意大利半岛各个国家统一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这场运动的背景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历史事件本身,它对意大利和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背景在统一运动之前,意大利半岛是由许多小国家和城邦组成的。
这些国家之间存在着割据和争斗,导致了政治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滞后。
这种分裂状态让意大利成为了外国势力的游戏棋盘,各个国家都受到了外来势力的控制和干涉。
这种局面引发了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人们渴望摆脱外来势力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意义意大利统一运动的成功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和独立,这对于意大利人民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统一后的意大利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国土面积更大,人口更多,这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统一后的意大利也摆脱了外来势力的干涉,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此外,意大利统一运动还对意大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统一后的意大利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这为意大利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政治改革提供了动力。
在经济方面,统一后的意大利打破了原本的地区壁垒,实现了国内市场的统一。
这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为意大利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统一后的意大利也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合作,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在文化方面,统一后的意大利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了意大利文化的繁荣。
许多重要的文化运动和艺术家在这个时期涌现,为意大利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意大利统一运动的背景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意大利本身,它也对全球产生了影响。
统一后的意大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欧洲国家,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得到了提升。
意大利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结意大利统一运动是一场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它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和独立,对意大利和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意大利统一与欧洲民族国家的崛起

意大利统一与欧洲民族国家的崛起在历史的长河中,欧洲大陆上形成了许多个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各具特色、各自为政。
然而,19世纪中叶,欧洲却见证了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一个是意大利的统一,另一个是欧洲民族国家的崛起。
这两个事件在欧洲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意大利统一与欧洲民族国家的崛起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对当时欧洲政治格局和未来历史发展的影响。
意大利统一是指19世纪中叶意大利民族进行的政治统一运动。
在此之前,意大利半岛上分布着多个独立的国家,如瓦伦泰公国、教皇国、那不勒斯王国等。
这些国家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却又相互对立。
19世纪初,意大利统一运动的思潮盛行,意大利爱国者们积极发动起义,争取独立和统一。
而意大利统一的关键人物则是凡尔纳国王家族的萨伏依王朝。
萨伏依家族是意大利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势力之一,他们在统一意大利的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831年,查尔尔·阿尔伯特成为了萨丁尼亚国王,他在位期间积极推动国家现代化,并致力于巩固自己的权力。
他参与了第一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并与法国一同击败了奥地利。
1859年,萨丁尼亚王国与法国合作,击败了奥地利,成功地争取到了米兰和威尼斯的控制权。
然而,意大利的统一并没有在萨丁尼亚国王的统治下实现。
1859年到1866年期间,意大利统一的运动进入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伟大的意大利爱国者吉普托·加里波第成为了意大利统一的旗手。
他领导着数次起义和战争,最终在1861年成为意大利国王。
与此同时,威尼托地区的统一也在1866年取得,罗马的统一则推迟到1870年。
而在这一过程中,萨丁尼亚国王家族的萨伏依王朝再度发挥了关键作用,确立了意大利联合王国的地位。
意大利统一对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崛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意大利统一之前,欧洲大陆上的许多国家也存在着分裂的局面,如德意志诸邦、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等。
然而,意大利统一的成功使得其他欧洲民族也对独立和统一的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意大利的统一

如何完成统一任务,意大利当时有两条道 路,存在两个政治派别。 以马志尼、加里波第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 主派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战争,驱逐 外国侵略者,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资产 阶级共和国。 以加富尔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主张由 撒丁王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驱逐奥地 利,完成统一。加富尔认为,单靠撒丁王国赶 走奥地利有困难,还要借助法国支持;必要时, 还要利用民主派和人民的力量。
四、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类别 3.德意志的统一 4.意大利的统一
背景
经过 性质 影响
四、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4.意大利的统一: ⑴背景: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
⑵经过:
⑶性质:
⑷影响:
19世纪上半期,意大利政治上处于极度分裂状态, 全部领土分成八部分,绝大部分都处于外国势力控制 之下,其中奥地利所占最多,它直接占据着北部最富 庶的伦巴底和威尼斯,又间接控制着帕尔马、摩地那、 托斯坎那和罗曼纳地区;南部是西班牙波旁王朝控制 的两西西里王国;中部罗马地区由法国占领军控制; 唯一保存独立的是北部的撒丁王国。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在意大利迅速发展起 来了,表现为:开始了工业革命,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不断增加(突出表现在冶金、机器制造、棉纺织和毛 纺织部门),此外农业资本主义也开始发展。但是, 意大利的政治状况却严重阻碍着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 驱逐外国侵略势力,实现国家的统一,已成了意大利 刻不容缓的问题。
1860年,意大利 北部基本完成统 一
二
三
⑵经过:
阶段 时间 一 1859 经过 法撒联合对奥战争 结果
1860年,意大利 北部基本完成统 一
意大利的统一

意大利的统一意大利统一运动从19世纪初兴起,至70年代结束。
这一运动不仅是意大利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欧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统一运动中,资产阶级民主派和自由派各自坚持不同的路线,并力争成为运动的领导者。
由一地意大利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软弱,因此资产阶级民主派所领导的自下次而上的革命没有成功,最后,自由派大资产阶级和开明贵族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
本章主要讲以下几个问题,统一前的意大利社会;两条统一的道路;统一大业的完成,结语。
一、统一前的意大利社会意大利曾世界文明的摇蓝之一,具有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古代罗马大帝国的本土,文艺复兴运动的故乡,又是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
在意大利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演出过许多威武雄壮的史剧,出现过不少举世知钷的人物。
他们的活动曾对历史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在统一前,意大利却是一个封建都国林立,外国肆意侵略的弱国,内忧外患相互交织,民族灾难深重。
(一)外族压迫与封建割据公元951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多次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北部,占领伦巴底,夺得意大利王冠,于962年建立神圣罗马帝国,意大利北部从此成为神圣罗帝国的一部分,公元11世纪,意大利中部成为罗马教室的辖区,12世纪,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被诸曼人强占,建立了两西西里王国,13世纪,比利牛斯半岛上的阿拉冈王朝占领了西西里岛,法兰西人趁机在意大利南部建立了那不勒斯王国,15世纪到18世纪,法国、西班牙和奥地利竞相在意大利争霸争雄,意大利成为任人宰割和肢解的对象。
1796年,拿破仑率军入侵意大利,独占这个国家近20年,1815年拿破仑垮台后,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决定,意大利被分为8个封建小部。
奥地利的决督统治着伦巴底一咸君斯,并且控制着托斯卡纳,帕尔马,英登纳,卢卡等公国。
西班牙的波帝王朝恢复了两西西里王国的统治。
法国军队驻扎罗马。
只有撒于王国是个涅在主持了这次瓜分之后得意忘形的宣称:“现在的意大利只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学术界对意大利统一史的研究[1](意)路易吉·萨尔瓦托雷利著:《意大利简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2]《论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夭折》,刘景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3]《加富尔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的作用》,赵虹,《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4]《论普鲁士向资本主义过度的道路》,王亚平,《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
[5]《普鲁士式的道路再评论》,王志乐,《史学月刊》1983年第3期。
第五章第一节意大利统一序言:学术界对意大利统一史的研究一、统一前的意大利二、统一运动中的两条路线三、统一运动的过程四、意大利统一运动的特点五、试分析德国、意大利两国统一运动的异同一、统一前的意大利• 1848年革命失败后,意大利仍然四分五裂。
•伦巴底和威尼斯仍处在奥地利统治下,奥军驻扎在托斯坎尼等国;在罗马教皇国的法军不肯撤走。
大多数国家又恢复了专制制度。
只有撒丁王国保留了1848年宪法,成为君主立宪国家。
而且,也只有撒丁王国是不受外国奴役的独立国家。
撒丁王国1859年的意大利北部二、统一运动中的两条路线•民主派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战争,驱逐外国侵略者,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产阶级民主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劳动人民的愿望。
其领袖是马志尼。
他多次组织武装暴动,希望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斗争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但他走上了靠少数人暴动、暗杀等活动来实现统一的道路。
遭到残酷镇压。
马志尼(1805—1872)•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家、民主派领袖和思想家,青年意大利党的创始人。
出身于热那亚医生家庭,学过法律。
1827年加入烧炭党。
1830年被捕并被驱逐出国。
1831年在法国马赛创立青年意大利党。
在30至40年代多次发动起义,均因缺乏群众支持而告失败。
1860年支持加里波第远征南意大利。
他一贯同情工人处境,但对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持否定态度。
反对马克思主义在意大利的传播。
著作甚多。
1872年去世。
•自由派主张用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驱逐外国势力,实现统一,通过有限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资产阶级自由派的领导人是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
1852年担任首相后推行改革。
改革财政税收制度,增加国家收入以资助各项建设事业,取消一些限制性的工业法规,降低关税,鼓励工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
加强国防力量。
主张政教分离,允许一定范围的言论自由。
对奥地利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态度。
•这些措施增强了撒丁的国力,提高了撒丁王国地位和声望,得到意大利各邦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支持,也博得许多温和的民主派的好感。
1857年,加富尔筹建了“意大利民族协会”,让曼宁担任主席,加里波第担任副主席,把相当大的共和派力量集中到他的间接领导之下。
加富尔(1810-1861)意大利统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中温和自由派的领袖,撒丁王国首相和意大利王国首相。
生于都灵的贵族家庭。
1852年2月任财政大臣。
1852年11月出任首相。
1858年,法国同撒丁王国签订反奥军事同盟。
1859年,在法、撒联军的打击下,奥军节节败退,撒丁王国收复了伦巴底,后来意大利中部也并入撒丁王国。
1860年,加里波第率军远征西西里占领意大利南部。
加富尔便派人劝加里波第使意大利南部和撒丁王国合并,1861年3月成立了意大利王国。
加富尔出任意大利王国的第一任首相。
6月加富尔病死。
加里波第(1807—1882)意大利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民族解放运动领袖之一。
曾加入青年意大利党。
1834年起义失败,逃亡南美。
1848年回国。
五、六十年代领导意大利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而斗争。
1859年率领志愿军打败奥军。
1860年率领红衫军解放西西里和那不勒斯,随即与萨伏依王朝妥协,将解放的土地合并于撒丁王国。
1862年和1867年两度组织武装部队进攻教皇统治下的罗马,均遭失败。
加里波第拥护巴黎公社,并缺席当选为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
他为祖国的解放和统一,贡献了毕生精力。
•民主派主张以革命方式统一祖国,加富尔希望通过外交和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统一。
•为了这一目的,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撒丁站在英法一方参战。
1858年7月21日,加富尔和拿破仑三世商定:法国出兵帮助撒丁打击奥地利,统一上意大利王国。
作为报答,把萨伏依和尼斯割让给法国。
克里米亚战争之巴拉克拉瓦战役•克里米亚战争:即克里木战争,亦称东方战争。
发生于1853年至1856年的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也是沙俄同英法为争夺巴尔干而进行的战争。
19世纪中叶,土耳其成为欧洲列强瓜分的对象。
俄国力图击败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插足巴尔干半岛,引起英法的反对。
1853年7月3日,俄国出兵占领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土耳其控制的多瑙河两公国)。
10月,俄土战争爆发。
11月,沙俄海军全歼土耳其舰队直逼君士坦丁堡。
1854年3月,英法对俄正式宣战,撒丁王国和奥地利也加入英法一方。
后来战事很快以俄国失败宣告结束。
战争加重了俄国的国内危机,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杀,他的后继者亚历山大二世只得停战求和。
这次战争使沙俄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充分暴露了沙俄农奴制度的腐败与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俄国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
三、统一运动的进程1. 第一阶段:1859年对奥战争•加富尔积极扩军备战。
皮埃蒙特总动员,征召志愿人员入伍。
议会颁布了志愿军条例。
把加里波第召回国,商定由加里波第指挥这支志愿军。
• 4月23日,奥地利向皮埃蒙特递交了最后通牒。
皮埃蒙特拒绝了。
29日,奥军越过界河,打响了第一枪。
战争开始阶段,奥地利军队进入皮埃蒙特。
5月23日,加里波第率志愿军进入伦巴底。
攻占了瓦莱斯和科摩。
6月4日,在马金塔战役中法撒联军获胜。
6月22日,法撒联军在索尔菲利诺获胜。
意大利的爱国运动迅速高涨。
•托斯坎尼、帕尔马、摩地那相继发生起义,统治者被赶走。
罗曼那摆脱了教皇的压迫。
起义各地建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派领导的临时政府。
拿破仑三世被革命形势吓倒,单独与奥地利签订和约,破坏了加富尔的计划。
他要求继续同奥地利作战,但被国王拒绝。
加富尔辞职。
• 1859年8、9月间,托斯坎尼、摩地那、帕尔马和罗曼那的临时政府选出了资产阶级自由派领袖任“专政者”。
各邦都宣布与撒丁王国合并。
1860年1月15日,英法政府达成协议:意大利中部各邦应由公民投票决定自己的归属。
1860年3月,加富尔重任首相,在中部各邦搞全民投票,肯定了中意各邦合并于撒丁。
4月,在法军的监视下,萨伏依和尼斯也举行了所谓的公民投票,正式将两地划归法国。
到1860年春,初步完成了意大利的局部统一。
2. 统一运动的第二阶段:西西里起义和加里波第的远征•1860年春天,意大利统一运动又现高潮。
1860年4月,西西里起义爆发,王国政府进行镇压。
人民呼吁加里波第率远征军支援。
•民主派组织“千人志愿军”。
5月5日加里波第率军出发,5月11日在西西里登陆。
撒丁王国政府通过其控制的“意大利民族协会”和“千人长枪基金会”向志愿军提供武器和资金。
加里波第打败政府军,7月初占领西西里岛。
• 5月14日,加里波第命令1848年革命的参加者重新组织地方议会,颁布法令取消不合理的税收,规定每个参战农民可以从公共土地上分得土地。
但同时也拒绝了农民提出的分配地主土地的要求。
加里波第和他的志愿军• 8月18日,加里波第率志愿军越过墨西拿海峡,在两西西里王国登陆。
波旁王朝军队望风披靡。
9月3日加里波第进入萨普里,9月6日占领萨勒诺,9月7日,进入那不勒斯。
加里波第下令把停泊在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朝舰队交给撒丁王国海军,任命了许多加富尔派的人当临时政府部长。
• 9月11日,撒丁军队攻入教皇领地,9月29日占领马尔撒和安波里亚。
根据加富尔的建议,加里波第在南意大利进行公民投票,对是否并入撒丁王国进行表决。
民主派没有做宣传工作,结果南意大利合并于撒丁王国。
• 1861年3月17日,都灵议会正式宣布成立意大利王国,撒丁国王维克多·艾曼努尔二世为意大利国王。
3. 意大利统一的最后完成:罗马战役•意大利统一的最后实现是通过外交手段取得的。
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意大利加入普鲁士一方作战。
最后奥地利战败,威尼西亚归还意大利。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调回驻罗马军队。
9月初,意大利军队和加里波第的志愿军进入教皇辖地,20日占领罗马。
罗马合并于意大利,教皇被剥夺世俗权力,避居凡蒂冈。
意大利统一最后完成。
四、意大利统一运动的特点•它始终贯串着“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条道路的斗争,最后以“自上而下”道路的胜利而结束,因此在政治经济和社会诸方面都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和不民主的因素。
意大利的国家政权实际上操纵在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手中,连中小资产阶级都被排除在政权之外。
•但意大利统一无疑是历史的进步,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很多障碍。
统一后的意大利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市场,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五、思考与探索:试分析德国、意大利两国统一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两国都是在封建王朝的领导下,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民族统一的;都是通过王朝战争和对外战争的途径完成统一的;统一后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妥协的政权。
不同点:两国民族统一的任务有所不同;统一道路的领导成分有所差别;两国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条道路的斗争的程度有所差别;两国在统一中对外援也采取了不同态度。
差别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两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阶级力量对比不同。
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