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
能量自适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

E eg d p i ecu trb s dr u ig p oo o o r ls e s r ewo k n r ya a t l se - a e o t r t c l r v n f wi e ss n o t r s e n
LI h — u , LI Z e — u, LI n — i uh a S U h n y g qu Yi
网络 的 生 命 周 期 。
关 键 词 : 线 传 感 器 网 络 ; 能量 自适 应 非 均 匀 分 簇 路 由协 议 ; 通 信 路 由; “ 区” 无 热 问题
中图法分类号 : P9 T 3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07 2 2 1) 300 —4 10—0 4(00 0 —5 40
( eat n & C mp t c ne n eh o g ,D lnN uo stto Ifr t n D pr met o u r i c d cn l y ai esfI tue fnoma o ,Daa 10 3 hn) eS e a T o a ni i l n162 ,c ia i
Ab t a t Ai n t h o o r be i r ls e s r ewo k , a n r ya a t e a du e e l se- a e u ig p o o o sr c: mi ga e t p t o lm wiee s n o t r s n e eg d p i n n v n cu trb s dr t r t c l s t h s p n s n v o n i
teds c ewe ncutr e da dta s tn o e swel st n miign d s e eg o smpinrt stk n it o s e h it eb t e lse a n n mi ign d sa l a a s t n o e’ n r yc n u t aei e oc n i ・ n a h r t r o a n d rt n Ex ei n s h w a ep oo o ov eh t p t r be e e t eya de tn elei fh ewok ai . o p rme t s o t th rtc l le h o o o lm f ci l n xe dt ft h t s t s p v h i meo t en t r . Ke r s wi ls e s r ewo k ; n rya a tt n u e e l se- a e uigpoo o; o ywo d : r e s n o t r s e eg d pai ; n v ncu trb sdr t r tc l c mmu iainr u; o o rbe e s n o o n nc to th tp t o lm 簇 的信 息 , 而有 效减少其 能量消耗速 率。 同时,协议在 通信路 由的过程 中还 综合 考虑 了簇 - - 从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设计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物联网的一种形态,WSN已经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在WSN中,路由协议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结构WSN通常由大量的无线节点组成,这些节点会周期性地采集周围的环境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网关节点。
在WSN中,有两种类型的节点,分别是传感器节点和网关节点。
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环境数据,并将数据通过本地通信模块的方式向周围的节点发送;网关节点则负责将周围节点传来的数据汇总起来,并将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数据中心或者其他目的地。
为了保证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WSN中的节点通常会有限的资源,如能量、计算容量和存储容量等。
二、路由协议的作用WSN中的节点之间通过无线信号进行通信,因而对传输数据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由于节点之间距离远,且节点没有全局网络拓扑信息,传输数据需要经过多个节点才能到达目的地,并且通信链路可能频繁中断。
因此,在WSN中需要使用一种适合无线网络环境的路由协议,来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简单来说,路由协议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1. 实现数据的传输:路由协议通过计算最优路径,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
2. 增强网络的容错性:路由协议可以针对链路中断等异常情况,快速选择可用的路由,从而提高网络的容错性。
3. 延长网络的寿命:路由协议可以优化数据传输路径,从而降低节点的能量消耗,延长整个网络的寿命。
三、常用的路由协议1.LEACH协议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是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分簇路由协议。
LEACH将传感器节点分为若干个簇,每个簇由一个簇头节点负责,簇头节点负责收集簇内节点的数据,并将其传输给网关节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设计与优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设计与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环境监测、能源管理、安全监测等领域。
因为无线传感器节点具有无线通信、自主性和智能化等特点,可以在复杂、动态和恶劣的环境中完成数据采集和传输。
但是,由于无线传感器节点不具备很强的计算能力和电力,因此设计一种高效的路由协议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提升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设计和优化。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分类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路由协议是传感器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关键。
目前常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基于跳数的路由协议:该路由协议常用于较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通过指定最短距离的方式将数据传输到目标节点,跳数末尾的节点即为目标节点,但这种协议容易受到动态环境的影响。
2. 基于质量的路由协议:该路由协议根据传感器节点之间信号的强度、质量和耗能等信息进行路径选择,在信号强度较低、干扰较严重的环境中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3.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该路由协议通过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信息,根据距离和几何形状选择最优路径,可以降低路由开销,并且易于实现。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优化为了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需要对路由协议进行优化。
下面列举了一些可行的优化策略:1. 简化路由协议:一些比较复杂的路由协议可能会使传感器节点的计算负载过重,这会导致路由延迟和能源消耗的增加。
因此,可以将协议简化,简化路由计算量,提高路由效率。
2. 优化路由协议算法:在路由协议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高效的算法,如Dijkstra、A*和Ant Colony等算法优化路由协议算法,提升网络性能。
3. 均衡路由开销:如果一些节点的负载较高,则可能会导致能源消耗和延迟增加。
因此,在设计路由协议时,需要将负载均衡考虑进去,确保节点负载均衡,提高网络性能。
4. 路由选择干扰较低的路径:在信号干扰相对较高的环境中,选择干扰较低的路径可以降低数据传输误码率,从而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路由协议分类比较

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路由协议摘要:本文主要以节点的传播方式为出发点,分析集中典型的路由协议。
关键字:无线网络路由协议性能1. 引言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多功能传感器快速发展,进而使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成为目前研究热点。
WSN 是由部署在检测区域内的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使其在小体积内集成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等功能,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提供给终端用户。
本文首先简要说明衡量路由协议的四个标准,然后就WSN 中路由协议的几种路由协议提出新的分类方法。
2. 路由协议的衡量标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不同于传统网络的协议,它具有能量优先、基于局部的拓扑信息、以数据为中心和应用相关四个特点,因而,根据具体的应用设计路由机制时,从四个方面衡量路由协议的优劣:(1)能量高效(2)可扩展性(3)健壮性(4)快速收敛性3. 路由协议的分类针对不同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路由协议,目前已有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两种:按网络结构可以分为平面路由协议、分级网络路由协议和基于位置路由协议;按协议的应用特征可以分为基于多径路由协议、基于可靠路由协议、基于协商路由协议、基于查询路由协议、基于位置路由协议和基于QoS 路由协议。
本文就各个协议的不同侧重点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法,把现有的代表性路由协议按节点的传播方式划分为广播式路由协议、坐标式路由协议和分簇式路由协议。
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4. 广播式路由协议4.1 扩散法(Flooding)扩散法是一种传统的网络通信路由协议。
它实现简单,不需要为保持网络拓扑信息和实现复杂的路由算法消耗计算资源,适用于健壮性要求高的场合。
但是,扩散发存在信息爆炸问题,即能出现一个节点可能得到数据多个副本的情况,而且也会出现部分重叠的现象。
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综述

基于距离的定位机制是通过测量相邻节点间的实际距离或方位来确定位置节点的位置,通常采用测距、定位和修正等步骤实 现。基于距离的定位机制分为基于TON5I的定位、基于TDOAllI的定位、基于AOAl61的定位和基于RSSF71的定位等。 1.1-2距离无关的定位技术 距离无关的定位机制无须实际测量节点间的绝对距离或方位就能够确定未知节点的位置,目前提出的定位机制主要有质心算
方向。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路由协议;综述
中图分类号:TP393
Survey
o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8--1788—嘶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lustering Routing Protocols for
WANG (College
l 0,订仁G
其中:P为节点中成为簇头的百分数(大约占节点总数的5%一6%左右)[191,r是当前的轮数,G是在过去的1/P轮没有被选择 为簇头节点的集合。mod是求模运算。一旦簇首被选定,它们便向周围节点广播这一信息.非簇首节点依据接收信号的强弱来选择 它所要加入的簇,并通知相应的簇首节点,完成簇的建立。数据传输阶段:节点周期性的采集监测数据,基于时分复用(TDMAl的方 式发送给簇首,簇首在进行必要的数据聚集和融合之后,将处理过的数据发送到基站。数据传输持续一段时间后.整个网络进入下 一轮,不断循环。LEACH协议使用了分布式算法,使得任务被分散到每个传感器节点上.有效地减少了每个节点的负载,延长了传感
他临近节点或基站base station,简称BS)直接通信的能力,能在事先没有构建网络基础设施的环境下,由传感器节点临时组成的一
leach协议

leach协议协议名称:Leach协议1. 引言Leach协议是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能量有效的分簇路由协议。
本协议旨在通过将无线传感器节点分为集群(cluster)并选择一个临时的簇首(cluster head)来减少能量消耗,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
本协议的目标是提高网络的能量效率、减少能量消耗不均衡以及降低传输延迟。
2. 定义2.1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由大量分布在特定区域内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用于收集、处理和传输环境数据。
2.2 集群(Cluster):由一组相邻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子网络,其中一个节点被选为簇首。
2.3 簇首(Cluster Head):每个集群中被选为临时簇首的节点,负责收集集群内节点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基站。
2.4 基站(Base Station):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中心节点,负责接收和处理从簇首传输的数据。
3. 协议流程3.1 集群形成阶段3.1.1 初始化:每个传感器节点根据预先设定的概率p选择是否成为簇首。
概率p可以根据网络规模和能量消耗平衡要求进行调整。
3.1.2 簇首选择:传感器节点根据其剩余能量大小选择成为簇首。
能量越高的节点被选为簇首的概率越大。
3.1.3 集群形成:每个非簇首节点选择距离最近的簇首节点进行关联,形成集群。
3.2 数据传输阶段3.2.1 数据采集:每个传感器节点根据预设周期采集环境数据,并将数据发送给其所属的簇首。
3.2.2 聚合与压缩:簇首节点收集来自其所属节点的数据,并进行聚合与压缩,减少数据量。
3.2.3 数据传输:簇首节点将聚合后的数据传输给基站,可以采用多跳传输或直接传输的方式。
3.3 能量平衡机制3.3.1 簇首轮流:为了避免某些簇首节点能量过早耗尽,每个簇首节点在每一轮中轮流充当簇首的角色。
3.3.2 簇首重新选择:当簇首能量低于一定阈值时,重新选择簇首节点,以平衡能量消耗。
3.3.3 节点睡眠:非簇首节点在完成数据传输后,可以进入睡眠状态以节省能量。
典型的WSN路由协议

典型的WSN路由协议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路由协议有多种,其中包括基于层级结构的协议、基于分簇结构的协议、基于数据中心的协议等。
在以下文本中,我将详细介绍这些典型的WSN路由协议。
一、基于层级结构的协议基于层级结构的WSN路由协议通常将网络节点划分为多个层级,如根节点、中间节点和叶子节点。
这些协议的主要目标是将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从低层级传输到高层级,从而实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1. LEACH(Low-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LEACH是一种基于层级结构的分簇协议,采用随机方式选择簇首。
在LEACH中,各个节点根据能量水平选择成为簇首或普通节点。
簇首节点收集普通节点的数据并进行聚合,然后将聚合结果传输到基站。
2. HEED(Hybrid Energy Efficient Distributed Clustering)HEED是一种能量效率分簇协议,采用分布式方式选择簇首。
在HEED 中,每个节点通过计算能量、距离和节点密度等指标来选择簇首节点。
该协议通过平衡能量消耗和网络负载来延长网络寿命。
二、基于分簇结构的协议基于分簇结构的WSN路由协议将网络节点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为不同的簇,以便有效地管理和协调数据传输。
1. PEGASIS(Power-Efficient Gathering in Sensor Information Systems)PEGASIS是一种能量有效的数据收集协议,在不选择簇首的情况下通过链式传输将数据传输到基站。
该协议通过最小化传输功率和距离来延长网络寿命。
2. SEP(Stable Election Protocol)SEP是一种能量稳定的分簇协议,通过轮流的方式选择簇首节点。
在SEP中,每个节点有一个能量阈值,当能量低于阈值时,节点将成为簇首并将其能量转移到其他节点上。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由大量分布式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用于感知环境、采集数据并传输给终端节点。
由于传感器节点资源有限,传统的路由协议在WSN中不适用。
因此,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适用于WSN的路由协议。
以下是WSN常见的路由协议:基于平面的路由协议将传感器节点所处的平面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利用区域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一种经典的基于平面的路由协议是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它基于分簇的思想将传感器节点分为不同的簇,每个簇有一个簇首节点负责数据聚合和传输。
基于层次的路由协议是WSN中常见的一种路由方式,它将节点组织成多个层次。
每个层次中的节点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职责。
经典的基于层次的路由协议包括TEEN(Threshold-sensitive Energy Efficient Sensor Network)和PEGASIS(Power-Efficient Gathering in Sensor Information Systems)。
基于多跳的路由协议允许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将数据传输到目的节点,从而延长网络的传输范围。
常见的基于多跳的路由协议包括SPIN(Sensor Protocols for Information via Negotiation)和Directed Diffusion。
SPIN协议利用分布式算法对节点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Directed Diffusion协议则通过沿着数据梯度传播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由于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基于能量的路由协议非常重要。
这些协议通过考虑节点能量状态来决定数据传输路径,以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例如,E-SEP(Energy-Efficient Stable Election Protocol)、GEDIR (Gateway-Efficient, Deterministic and Energy-Aware Routing)和ENERGY-LL(Energy-Efficient, Low Latency Routing)都是基于能量的路由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SN1000.9825.CODENRUXUEWJournalofSoftware,V01.17,No.7,July2006,PP.1588—1600DOI:10.1360/josl71588@2006byJournalofSoftware.Allrightsreserved.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水沈波+,张世永,钟亦平(复旦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上海200433)Cluster-BasedRoutingProtocolsforWirelessSensorNetworksSHENBo+,ZHANGShi—Yong,ZHONGYi—Ping(DepartmentofComputingandInformationTechnology,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Correspondingauthor:Phn:+86—21—65643235,E—mail:042021165@fudan.edu.ca,http://www.fudan.edu.caE-mail:jos@iscas.ac.cnhttp://www.jos.org.caT乩,Fax:+86.10—62562563ShenB,ZhangSY,ZhongYP.Cluster-Basedroutingprotocolsforwirelesssensornetworks.JournalofSoftware,2006,17(7):1588—1600.http://www.jos.org.cn/1000-9825/17/1588.htmAbstract:Routingtechnologyatthenetworklayerispivotalinthearchitectureofwirelesssensornetworks.Asanactivebranchofroutingtechnology,cluster-basedroutingprotocolsexcelinnetworktopologymanagement,energyminimization,dataaggregationandSOon.Inthispaper,cluster-basedroutingmechanismsforwirelesssensornetworksareanalyzed.Clusterheadselection,clusterformationanddatatransmissionarethreekeytechniquesincluster-basedroutingprotocols.Asviewedfromthethreetechniques,recentrepresentativecluster-basedroutingprotocolsarepresented,andtheircharacteristicsandapplicationareasarecompared.Finally,thefutureresearchissuesinthisareaarepointedout.Keywords:wirelesssensornetwork;cluster-basedroutingprotocol;cluster;clusterhead摘要: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中,网络层的路由技术至关重要.分簇路由具有拓扑管理方便、能量利用高效、数据融合简单等优点,成为当前重点研究的路由技术.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机制,着重从簇头的产生、簇的形成和簇的路由角度系统地描述了当前典型的分簇路由算法,并比较和分析了这些算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最后结合该领域当前研究现状,指出分簇路由算法未来的研究重点.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簇;簇头中图法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处理模式,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简称WSN)Ⅲ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种典型的普适计算(pervasivecomputing)应用,WSN通过大量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采集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信息,通过多跳的无线通信方式,将收集、处理后的信息提供给终端用户.WSN不需要固定的网络支持,具有快速展开、抗毁性强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环境监测、医疗监护、农业养殖和其他商业领域,以及空间探索和灾难抢险等特殊领域【2,3】.·Received2005—12—20;Accepted2006—02—23沈波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15891WSN分簇路由协议概述在WSN体系结构中,网络层的路由技术对WSN的性能好坏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国内外WSN的研究发展,许多路由协议被提了出来,从网络拓扑结构的角度我们可以大体把它们分为两类:平面路由协议和分簇路由协议.在平面路由协议中所有网络节点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等级和层次差异.它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局部操作和信息反馈来生成路由.在这类协议中,目的节点(sink)向监测区域的节点(source)发出查询命令,监测区域内的节点收到查询命令后,向目的节点发送监测数据.平面路由的优点是简单、易扩展,无须进行任何结构维护工作,所有网络节点的地位平等,不易产生瓶颈效应,因此具有较好的健壮性.典型的平面路由算法有DD(directeddiffusion)[41,SAR(sequentialassignmentrouting)[51,SPIN(sensorprotocolsforinformationvianegotiation)[61,RomorRouting[7】等.平面路由的最大缺点在于:网络中无管理节点,缺乏对通信资源的优化管理,自组织协同工作算法复杂,对网络动态变化的反应速度较慢等【8】.在分簇路由协议中,网络通常被划分为簇(cluster).所谓簇,就是具有某种关联的网络节点集合.每个簇由一个簇头(clusterhead)和多个簇内成员(clustermember)组成,低一级网络的簇头是高一级网络中的簇内成员,由最高层的簇头与基站BS(basestation)通信(如图1所示).这类算法将整个网络划分为相连的区域.Fig.1Topologicalarchitectureofcluster—basedroutingprotocols图1分簇路由协议拓扑结构在分簇的拓扑管理机制下,网络中的节点可以划分为簇头节点和成员节点两类.在每个簇内,根据一定的机制算法选取某个节点作为簇头,用于管理或控制整个簇内成员节点,协调成员节点之间的工作,负责簇内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的融合处理以及簇间转发.分簇路由机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9,103:(1)成员节点大部分时间可以关闭通信模块,由簇头构成一个更上一层的连通网络来负责数据的长距离路由转发.这样既保证了原有覆盖范围内的数据通信,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网络能量;(2)簇头融合了成员节点的数据之后再进行转发,减少了数据通信量,从而节省了网络能量;(3)成员节点的功能比较简单,无须维护复杂的路由信息.这大大减少了网络中路由控制信息的数量,减少了通信量:(4)分簇拓扑结构便于管理,有利于分布式算法的应用,可以对系统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适合大规模网络:(5)与平面路由相比,更容易克服传感器节点移动带来的问题.2WSN分簇路由协议解析学术界对Adhoc网络的研究比WSN要早,目前已有很多针对Adhoc网络的分簇路由协议被提了出来.然1590JournalofSoftware软件学报V01.17,No.7,July2006而,由于WSN特性不同于Adhoc网络,特别是WSN节点能量更为有限,因此,针对WSN的特性,必须研究新的分簇算法.LEACH(10w.energyadaptiveclusteringhierarchy)[…是WSN中最早提出的分簇路由协议.它的成簇思想贯穿于其后发展出的很多分簇路由协议中,如TEEN(thresholdsensitiveenergyefficientsensornetworkprotoc01)[12】,HEED(hybridenergy.efficientdistributedclustering)[13】等.当然,还有很多分簇路由协议是独立开发的,如ACE(algorithmforclusterestablishment)t”J,LSCP(1ightweightsensingandcommunicationprotocols)t”1等.LEACH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等概率地随机循环选择簇头,将整个网络的能量负载平均分配到每个传感器节点,从而达到降低网络能量耗费、延长网络生命周期的目的.LEACH的执行过程是周期性的,每轮循环的基本过程是:在簇的建立阶段,每个节点选取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随机数,如果这个数小于某个阈值,该节点成为簇头.然后,簇头向所有节点广播自己成为簇头的消息.每个节点根据接收到广播信号的强弱来决定加入哪个簇。
并回复该簇簇头.在数据传输阶段,簇内的所有节点按照TDMA(时分复用)时隙向簇头发送数据.簇头将数据融合之后把结果发给基站.在持续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网络重新进入启动阶段,进行下一轮的簇头选取并重新建立簇.从LEACH算法的执行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每轮循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簇头的产生;(2)簇的形成;(3)簇的路由.其实,无论是基于LEACH成簇思想衍变而来的分簇算法,还是独立开发而来的分簇协议,其分簇路由协议设计都大致包括以上3个阶段.簇头的产生是簇形成的基础,簇的路由即簇的数据传输依赖于簇的结构.它们是WSN分簇路由协议设计的关键技术,三者紧密相关,却也相对独立.在簇头产生之后,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簇策略,同样的簇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机制.所有的WSN分簇算法都是围绕如何选择簇头、如何成簇、如何传输数据来考虑设计的.据此,国内外不少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优秀的算法和协议.其中,有些协议设计了一套从簇头选择到数据传输完整的算法,有些协议只是针对其中一个阶段提出了自己的算法,但无论哪个阶段的何种协议,如何节省能量和延长网络生命周期都是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下面就我们目前WSN主要的分簇路由协议,从分簇路由协议设计的3个关键技术,分别论述每个阶段多种不同的实现算法,并分析其适用情况和优缺点,希望能对今后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3簇头产生算法簇头的产生是簇形成的基础.分簇路由算法的第一步就是考虑怎样产生簇头.在一些协议中,比如max.minzPmin[16],ECMR(energy.consciousmessagerouting)‘17】,簇头是被预先指定部署的,且假设它们的能量并不受限.这与一般的WSN情况不同,大多数分簇路由协议是让资源受限的传感器节点承担簇头的任务.为了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簇头需要周期性地更新.簇头的产生方法、数量和位置决定了最终形成的簇的结构、大小和数量,也影响了节点的能量耗费进度和网络的生命周期.目前的簇头选择算法一般基于以下一些准则:(1)节点的剩余能量;(2)簇头到基站的距离;(3)簇头的位置分布,包括簇头的连通度和覆盖度;(4)簇内通信代价.根据簇头产生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簇头产生算法分为分布式和集中式两种.分布式算法包括两类:一类是由节点根据某个阈值自主决定是否当选簇头,如LEACH[¨];另一类是通过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动态产生簇头,如HEED[13】.集中式算法是指由基站基于整个网络信息挑选簇头,如LEACH.C(LEACH.centralized)[18】.下面详细介绍各种簇头产生算法.3.1LEACH[1l】及DCHS[19】每个节点产生一个0~1之间的随机数,如果这个数小于阈值及胛),则该节点向周围节点广播它是簇头的消息.足甩)的计算公式为T(n)={F万丙而’雌G、(1)fP.【0,其他其中:尸是簇头占所有节点的百分比,即节点当选簇头的概率;r是目前循环进行的轮数;G是最近1伊轮中还未当选过簇头的节点集合.从玎,z)我们可以看出,当选过簇头的节点在接下来的1/P轮循环中将不能成为簇头,剩余沈波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1591节点当选簇头的阈值及胛)增大,节点产生小于玎,1)的随机数的概率随之增大,所以节点当选簇头的概率增大.P值决定了每轮产生的簇头数量,在实际应用中,最佳P值的确定是十分困难的,这与网络规模和节点密度有关.另外,殆z)没有考虑能量因素,这种算法必须基于两个前提假设才能达到每个节点平均耗费能量的预期目标:(1)每个节点初始能量均等;(2)每个节点担任簇头期间耗费的能量均等.然而,由于每个簇的大小以及簇头到基站的距离不一样,前提假设(2)不符合现实.针对LEACH中及刀)计算公式(1)的不足,DCHS(deterministiccluster.headselection)将能量因素考虑进来,改进了玎,z)的计算方法.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