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合集下载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1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1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 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

(2分)“融”()获选2017年“一带一路”主题汉字。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汉字对更好地诠()释“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的共融共赢的精神内hán()有天然优势。

为了追sù()仓颉造字以来的汉字历史, diàn ()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基础, 举办者发起了这次年度汉字征选活动。

(改自《半月谈》)【答案】róng quán涵溯奠【解析】此题考查对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读音。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 养成熟练地语感, 多积累词语, 多读课下注释, 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 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题时, 汉字书写要注意工整, 注音要注意声调的位置。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 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 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 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 取经成功, 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 孙悟空为“金身罗汉”, 猪八戒为“天蓬元帅”, 沙僧为“斗战胜佛”。

C.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 被发配到江州, 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 因此被抓, 下到死囚牢中, 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 救出宋江。

D.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 智真长老收留了他, 赐他法名“智深”, 为了更好地保护他, 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E.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 但后来得罪了皇帝, 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 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江苏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解析版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解析版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古诗词鉴赏专题无锡菩萨蛮①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哪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暮年流浪浙江绍兴、金华期闽。

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1.阅读上边的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4分)( 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2 分)( 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感情?( 2 分)11.(1)运用双关手法,点明初春的季节特色(天气微冷)及词人的悲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感情想发点(为下文抒怀作铺垫)。

( 2)思乡之情(想念亲人),亡国之恨(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势的担忧)。

分析:( 1)本题考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达成时,依据题意,应抓住题干中的“微寒”一词,因此应从写作手法或修辞手法人手。

( 2)本题考察对诗人感情的理解和掌握。

答题时,应思虑为何酒拳消,同时,注意题干中的“哪些”以及本题的分值。

苏州6.( 10 分)阅读下边一首词,达成以下各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蒋捷一片眷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简单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 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零于姑太湖之期。

②帘招,指酒旗。

③ 字笙,心字香,意思是弄有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上中人是如何衬着他的愁的?要剖析。

(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的心理期望?(3)你“ 了桃,了芭蕉”的理解。

【考点】 EH:古咏史.【剖析】是一首写在离乱簸的逃亡途中的心歌.明的春色与凄楚的神魂在烈地照着,春深似海,愁深似海,在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没法排解.于是从看似亮的声韵中者听到了着声雨声的心底的咽声.【解答】( 1)本考古的析,注意通全,理解意,领会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合句领会歌的表手法.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一片”言愁之多;“待酒”,以酒调解愁,表愁之.②以光景衬着愁:“ 又,雨又”,“ ⋯‘ ”描了吹雨急的情形,以雨衬着其愁.(2)本考学生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目的答方法以下:先要通全,从全中找到能够表出作者感情的,假如没有找到,就剖析可中的画面,看画面中能否含着作者的感情.“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期望家后“ 字笙,心字香”,上平定和美的生活.(3)本考学生歌关句的掌握,注意要第一理解歌内容,领会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后理解句.是序的示意,是“流光简单把人抛”的形象化,抒了月无情、年易逝的感,表露出一个亡国民的愁.答案:(1)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一片”言愁之多;“待酒”,以酒调解愁,表愁之.②以光景衬着愁:“ 又,雨又”,“ ⋯‘ ”描了吹雨急的情形,以雨衬着其愁.(2)作者期望家后“ 字笙,心字香”,上平定和美的生活.(3)是序的示意,是“流光简单把人抛”的形象化,抒了月无情、年易逝的感,表露出一个亡国民的愁.文:船在吴江上,我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招客人,便生了借酒消愁的梦想.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联想不尽的名胜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意情赏识,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忧.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累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聚会在一同,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色简单流逝,令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议论】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领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镇江(一)阅读下边的唐诗,达成6~ 8 题。

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word解析版)

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word解析版)

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6分)1.(4分)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平江路,这一条(mián)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yù)的市井生活气息。

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型的苏式街巷。

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

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sù)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shì)雅致的生活。

①(mián)延②浓(yù)③(sù)说④闲(shì)2.(4分)下边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3.(10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②海内存知己,。

③,一览众山小。

(杜甫《》)④,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⑤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⑥子日:“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⑦,,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⑧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4.(5分)名著阅读。

(1)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他被逼上粱山与林冲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

(2)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

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5.阅读下边一段文字,用几个短语概括昆曲的特点(其中至少一个是主谓短语),含标点不超过40字。

昆曲,如一坛经年温醇的美酒,缓缓地在舞台流淌而出,道不尽的良辰美景,说不完的哀艳沧桑。

载歌载舞如行云流水,典雅的词,婉转的曲,在丝竹声乐里,在亭台水榭上,在小桥流水间,舒徐缓行。

遥想当年,一到中秋,苏州人便倾城而出,在虎丘曲会,“唱者千万,鼓吹百十处”。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

精品解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徐州卷)语文(解析版)

精品解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徐州卷)语文(解析版)

江苏徐州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 古诗文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3)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独怆然而涕下(2). (2)浅草才能没马蹄(3). (3)心远地自偏(4). (4)山河破碎风飘絮(5). (5)皓月千里浮光跃金(6).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7). (6)商女不知亡国恨(8). 隔江犹唱后庭花【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与默写能力。

(1)—(5)小题为直接型默写题,在记准记牢的基础上写出上句或下句即可,注意不要张冠李戴,写错别字。

(6)小题为理解型默写题,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作答,如“醉生梦死、荒淫误国”,据此可联想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意不要将“跃”误写成“月”;“璧”误写成“碧”或“壁”。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憔(qiáo)悴驾驭(yù)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 绮(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盛气凌(lín)AC. 闲瑕(xiá)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D. 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与字形的能力。

2017-2019年江苏省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古诗文对比阅读(教师版)

2017-2019年江苏省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古诗文对比阅读(教师版)

专题古诗文对比阅读【2019·江苏常州卷】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乙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

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

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

④用事:当政,掌权。

⑤徒役:服劳役的人。

⑥穷;走投无路、困厄。

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②威武不能屈③军于城父④士不可以不弘毅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答案】①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②使…屈服;③驻军、驻扎;④弘,广大。

毅,强毅;⑤批评、指责。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江苏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江苏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常州:(三)阅读散文,完成16~20题。

(共14分)观秦兵马俑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

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

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

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

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

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

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

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

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

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

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

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

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

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避、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

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

2017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

2017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

2017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目录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3分)6.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分)【参考答案】5.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6.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2017江苏淮安)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7.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参考答案】6.阔”: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

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7.“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

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愁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

让大雁稍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

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愁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

让大雁稍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简析:《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平江路,这一条_____( mián)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_______(yù)的市井生活气息。

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型的苏式街巷。

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

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_______(sù)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______( shì)雅致的生活。

①_____( mián)延②浓____(yù)③____(sù)说④闲_____(shì)【答案】①绵②郁③诉④适(4分)【解析】【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边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4分)【答案】(4分)错别字层怠致予改正成贷治与(预)【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

判断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正确拼读拼音,再根据语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1.(2017年江苏苏州市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8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题目中的“”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

(1分)7.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2分)8.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2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答案:6.歌或白雪歌7.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给出判断,理由陈述合理即可。

答案示例:不恰当。

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

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

8.A2.(2017年江苏无锡市中考)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送张四王昌龄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2分)答:(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2分)答:答案:(1)暮。

画面:枫林尽染红了,太阳快要西坠,此时送张四,我满怀愁思!(2)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冷山与冷月——“冷”字正点出了寂寞与孤独的处境;凄清的猿声——就连猿也为之凄凄哀啼。

在别离时刻,安上这些景致,营造这种基调,那是悲上加悲,使得离人的伤心无以复加。

因此,这里是缘情生景,因景生情,情景互融。

示例二:通过对别后情景的想像(“冷山月,清猿无断时”)表现了别离时刻的悲伤之情。

3.(2017年江苏镇江市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

(共6分)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佛寺的别称,此处指柏林寺。

②霁(jì):雨止天晴。

6.请根据诗意,在下i面括号内填写出诗人的先遣。

(2分)()→松径(或松林)→()7.登高远眺,诗人眼中山色尤为苍翠,试根据第三句分析原因。

(2分)答:8.“画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写出了山峰的美妙,还表达了“望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6.溪上或船上(1分)柏林寺(1分)【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可从“溪上”“柏林寺”等关键词中得到启发进行作答。

7.一是雨后,青山加洗,苍翠欲滴;二是白云映衬,更显苍翠。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青山霁后云犹在”一句中的“霁”字表明雨后初晴,所以“青山如洗”,“云犹在”写出雨后天空中飘着白云,与青山相互映衬,显得更加苍翠。

8.“惊喜”或者“惊奇与愉悦”。

(答对“喜爱”“赞美”“热爱”等情感,而无“惊”或意外”之意,得1分)【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从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内心的愉悦,“雨后初霁”可谓“惊喜”。

4.(2017年江苏南通市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6分)天平山中【明】杨基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6.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3分)答:7.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3分)答:答案:6.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

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

(3分)7.“送”字是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1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1分)5.(2017年江苏泰州市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题。

(6分)望夫石王建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一句意思相近。

(1分)(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

(3分)(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答案:(1)只似当时初望时(2)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

“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

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

可见“望”者一往情深。

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

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

“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

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

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

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深切和久远。

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

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有一气呵成之感。

(3)B【解析】(1)“只似当时初望时”表达出盼夫归来的始终如一的神态,这与“不回头”意思相近。

(2)重点是指出“望”的三层不同意思。

(3)“行人”是指“望夫”中的“夫”,即丈夫。

6.(2017年江苏扬州市中考)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

(6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

(2分)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答案:⑴(2分)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评分要点及说明】仅答“久别重逢”之类不得分;答“高兴”“喜悦”之类,得1分。

⑵(4分)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评分要点及说明】适当扩展情景,2分;两层情感,各1分。

7.(2017年江苏盐城市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7分)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

②渚:水中的小洲。

③百年:犹言一生。

8.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

(4分)(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2分)答:(2)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2分)答:9.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请分别回答。

(3分)答:答案:8.(4)(1)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2)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

9.(3)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后者则直抒胸臆。

8.(2017年江苏淮安市中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5——6题。

(3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答: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2分)答:答案:5.“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

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6.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