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复习课)

合集下载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专题复习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专题复习
平面内任一点M的位置可以由线段OM的长度ρ和从射线Ox到射线
OM的角度θ来刻画(如图所示).这两个数组成的有序数对(ρ,θ)称为
点M的极坐标.ρ称为点M的 极径 ,θ称为点M的极角
.
一般认为ρ≥0.当极角θ的取值范围是[0,2π)时,平面上的点(除去极
点)就与极坐标(ρ,θ)(ρ≠0)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设定,极点的
例、将圆x2+y2=1上每一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
来的2倍,得到曲线C.求曲线C的标准方程;
2.极坐标系
(1)极坐标与极坐标系的概念
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自点O引一条射线Ox,同时确定一个长
度单位和计算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
一个极坐标系.点O称为极点,射线Ox称为极轴.
0,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t 为参数),射线 OM 的极坐标方程
y=t

为 θ= 4 .求圆 C 和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
题型三、距离的最值: 用“参数法”
1.曲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
2.点与点的最值问题
“参数法”:设点---套公式--三角辅助角
①设点: 设点的坐标,用该点在所在曲线的的参数 方程来设
直线

普通方程
参数方程
y-y0=tan α(x-x0)
x=x0+tcos α,

(t 为参数)
y=y0+tsin α
(x-a)2+(y-b)2=r2
2
椭圆
抛物线
2
x y
2+ 2=1(a>b>0)
a b
y2=2px(p>0)

= +
(为参数)
= +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专题复习汇编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专题复习汇编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一、考试大纲解析:1•坐标系(1) 理解坐标系的作用;(2) 了解平面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图形的变化情况;(3) 能在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和平面之间坐标系表示点的位 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4) 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系中 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2•参数方程(1) 了解参数方程和参数方程的意义;(2) 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3) 能用参数方程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和实际的运用;极坐标和参数方程是新课标考纲里的选考内容之一, 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极坐标和参数方程都是放在选作题的一题中来考查。

由于极坐标是新添的内容,考纲要求比较简单,所以在考试中一般不会有很难的题目。

三、知识点回顾坐标系的作用下,点P (x, y )对应到点P (X , y ),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2.极坐标系的概念: 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 0,叫做极点;自极点0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 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 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 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3•点M 的极坐标: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 0与点M 的距离|0M |叫做点M 的极径, 记为「;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 0M 为终边的• 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二。

有序 数对(OR 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为M (几旳.极坐标(几力与(亍门,2k 二)(k ・Z )表示同一个点。

极点 0的坐标为(0门)(” R ).4.若?::: 0,则- ?0,规定点(-匚力与点(:「)关于极点对称,即(-6力与(匚二 二)表示同一点。

如果规定「7,0 V 2二,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 (「门)表示;、题型分布:1 .伸缩变换:设点P (x, y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 在变换申:丿X 「X, ( ■0),同时,极坐标(入“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数学选修4第二轮复习课件: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数学选修4第二轮复习课件: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我们把这一形式称为直线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其中t 表示直线l上以定点M0为起点,任意一点M(x,y)为终点的 有向线段的数量M0M。当点M在点M0的上方时,t>0;当 点M在点M0的下方时,t<0;当点M与点M0重合时,t=0。 很明显,我们也可以参数t理解为以M0为原点,直线l向上 的方向为正方向的数轴上点M的坐标,其长度单位与原直 角坐标系的长度单位相同。 用坐标的观点理解上述直线参数方程中的参数t,在 解决有关直线问题时,可以自然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所成的弦的弦长.
21
例 11. (2008 宁夏银川一中)已知椭圆 C
2
金太阳教育网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的极坐标方
12 程为 ,点 F1、F2 为其左, 2 2 3 cos 4 sin
2 t x 2 2 (t 为参 右焦点,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y 2 t 2
x 2 2t , (t 为参数). Ox 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以 y 1 4t ,
圆 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2 sin(

4
).
(1)写出直线 l 的普通方程和圆 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判断直线 l 和圆 C 的位置关系.
23
五、考点预测
金太阳教育网
15
3.极坐标方程研究两曲线的位置关系
金太阳教育网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x 1 2t , 例 5. 江苏省南通市 2008-2009) ( 求直线 (t y 1 2t x 3cos , 为参数)被圆 (α 为参数)截得的弦长. y 3sin
11
金太阳教育网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题型讲义-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题型讲义-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题型汇总题型一.直线参数方程t 的几何意义1.经过点P (x 0,y 0),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t t y y t x x (sin cos 00⎩⎨⎧+=+=αα若A ,B 为直线l 上两点,其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t 2,线段AB 的中点为M ,点M 所对应的参数为t 0,则以下结论在解题中经常用到: (1)t 0=t 1+t 22;(2)|PM |=|t 0|=t 1+t 22;(3)|AB |=|t 2-t 1|; (4)|PA |·|PB |=|t 1·t 2|(5)⎪⎩⎪⎨⎧>+<-+=-=+=+0,0,4)(21212121221212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PB PA 当当(注:记住常见的形式,P 是定点,A 、B 是直线与曲线的交点,P 、A 、B 三点在直线上) 【特别提醒】直线的参数方程中,参数t 的系数的平方和为1时,t 才有几何意义且其几何意义为:|t |是直线上任一点M (x ,y )到M 0(x 0,y 0)的距离,即|M 0M |=|t |.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12,t t ,则弦长12l t t =-; 2.解题思路第一步:曲线化成普通方程,直线化成参数方程第二步: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的普通方程,整理成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02=++c bt at第三步:韦达定理:a ct t a b t t =-=+2121,第四步:选择公式代入计算。

1.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 2θ=4cos θ.(1)求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2)若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设点P(1,1),直线l与曲线C相交于A,B两点,求|P A|+|PB|的值.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过点P(0,1)且斜率为1,以O为极点,x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2sinθ+2cosθ.(Ⅰ)求直线l的参数方程与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Ⅱ)若直线l与曲线C的交点为A、B,求|P A|+|PB|的值.3.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2θ﹣2cosθ=0.(1)写出直线l的普通方程及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2)已知点P(0,1),点Q(,0),直线l过点Q且曲线C相交于A,B两点,设线段AB的中点为M,求|PM|的值.4.已知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是ρ=2cosθ,以极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t为参数).(1)求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和直线L的普通方程;(2)设点P(m,0),若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点,且|P A|•|PB|=1,求实数m的值.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的极坐标方程;(2)设点,直线与曲线相交于点,求的值.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极点,以轴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Ⅰ)写出曲线和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Ⅱ)设直线过点与曲线交于不同两点,的中点为,与的交点为,求.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其中为参数).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写出直线普通方程和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2)过点,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交于两点,求.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过点,且倾斜角为,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Ⅰ)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及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Ⅱ)若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且弦的中点为,求的值.9.在直角坐标系中,过点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以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若点的直角坐标为,求直线及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2)若点在上,直线与交于两点,求的值.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其中,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两点.(1)求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2)若点满足,求的值.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0,−1),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tcosαy=−1+tsinα(t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以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ρcos2θ= 8sinθ.(1)求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2)若直线l与曲线C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M是线段AB的中点,当|PM|=409时,求sinα的值.1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x =1−√22t y =1+√22t(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 2θ=4cosθ. (1)求曲线C 1的普通方程与曲线C 2的直角坐标方程;(2)若C 1与C 2交于A,B 两点,点P 的极坐标为(√2,π4),求1|PA|+1|PB|的值.题型二.极径的应用:一直线与两曲线分别相交,求交点间的距离(1)思路:一般采用直线极坐标与曲线极坐标联系方程求出2个交点的极坐标,利用极径相减即可,|=AB |B A 2B A B A 4)(||ρρρρρρ-+=-(2)过原点,倾斜角为α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R ∈=ραθ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板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 2θ+ρ2sin 2θ﹣2ρsin θ﹣3=0.(1)求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2)若直线l 与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求AB 的长.2.已知曲线,是曲线上的动点,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以极点为中心,将点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点,设点的轨迹方程为曲线.(Ⅰ)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Ⅱ)射线与曲线,分别交于,两点,定点,求的面积.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的参数方程为{x=2+2cosφy=2sinφ(φ为参数).以坐标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为ρ=4sinθ.(1)求C1的普通方程和C2的直角坐标方程;(2)已知直线C3的极坐标方程为θ=α(0<α<π,ρ∈R),A是C3与C1的交点,B是C1与C2的交点,且A,B均异于原点O,|AB|=4√2,求a的值.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x =2+√3cosαy =√3sinα(α为参数),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x =tcosβy =tsinβ(t 为参数,0≤β<π),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2)已知直线l 与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且|OA |−|OB |=2,求β.5.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x =34+√3t y =a +√3t(t 为参数),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3)2+(y −3)2=4.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直线l 和圆C 的极坐标方程;(2)若射线θ=π3与l 的交点为M ,与圆C 的交点为A ,B ,且点M 恰好为线段AB 的中点,求a 的值.题型三.距离、最值、取值范围 (一)与圆有关的题型1.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与直线的交点个数问题)----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比较 相离,无交点;:r d >个交点;相切,1:r d =个交点;相交,2:r d < 用圆心(x 0,y 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2200BA C By Ax d +++=,算出d ,在与半径比较。

2016高考第二轮复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2016高考第二轮复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O x极坐标与参数方程1.极坐标系的概念: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做极点;自极点O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点M的极坐标:设M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与点M的距离OM叫做点M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为终边的∠XOM叫做点M的极角,记为θ。

有序数对),(θρ叫做点M的极坐标,记为M),(θρ. 极坐标),(θρ与)Zk)(2k,(∈+πθρ表示同一个点。

极点O的坐标为)R)(,0(∈θθ.3.若0<ρ,则0>-ρ,规定点),(θρ-与点),(θρ关于极点对称,即),(θρ-与),(θπρ+表示同一点。

如果规定πθρ20,0≤≤>,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θρ表示;同时,极坐标),(θρ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1)极坐标系问题:①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互化公式(i)cossinxyρθρθ=⎧⎨=⎩,互化公式(ii)tanyxρθ⎧=⎪⎨=⎪⎩,如(i)将sin(4ρθπ=+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2222x y y x+=+,(ii)将()6θρπ=∈R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3y x=,(iii)将21x y+=化为极坐标方程为cos2sin1ρθρθ+=,(iv)将2y x=化为极坐标方程为2sin cosρθθ=,②直线、圆的极坐标方程:(i)直线的极坐标方程:(ii)圆的极坐标方程:cos()tθ为参数)为参数tan()y b x aθ-=-22)r=(2)参数方程问题:①直线的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注意:直线参数方程t的几何意义其中t表示直线l上以定点(,)P a b为起点,任意一点M(x,y)为终点的有向线段MP的数量,t的几何意义是直线上点M到P的距离.此时,若t>0,则MP的方向向上;若t<0,则MP的方向向下;若t=0,则点P与点M重合.由此,易得参数t具有如下的性质:若直线l上两点A、B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BAtt,,则性质一: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BAttAB-=,特别地,A、B两点到M的距离分别为.|||,|BAtt性质二:A、B两点的中点所对应的参数为2BAtt+,若M是线段AB的中点,则0=+BAtt,反之亦然。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30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应用(解析版)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30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应用(解析版)
所以 PQ 2 1 d 2 1,所以 △PCQ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PCQ π , 3
又因为 O是圆 C 上的点,所以 POQ PCQ π 。
26
【三】最值、几何意义的综合问题
1.距离最值(点到点、曲线点到线、) 距离的最值: ---用“参数法” (1)曲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 (2)点与点的最值问题 “参数法”:设点---套公式--三角辅助角 ①设点: 设点的坐标,点的坐标用该点在所在曲线的的参数方程来设 ②套公式:利用点到线的距离公式 ③辅助角:利用三角函数辅助角公式进行化一 2.面积的最值问题 面积最值问题一般转化成弦长问题+点到线的最值问题 3.几何意义及其综合应用:
P(2,
)
在曲线
cos(
)
2
上.
3
3
所以,l的极坐标方程为
cos(
)
2

3
(2)设 P(, ) ,在 Rt△OAP 中, | OP || OA | cos 4 cos , 即 4 cos .
因为P在线段OM上,且
AP
OM
,故
的取值范围是 [
,
]

42
所以P点轨迹的极坐标方程为
4 cos ,
(1)分别写出 M1 , M 2 , M 3 的极坐标方程;
(2)曲线 M 由 M1 , M 2 , M 3 构成,若点 P 在 M 上,且 | OP | 3 ,求 P 的极坐标.
【解析】(1)由题设可得,弧 AB, BC,CD 所在圆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
2 cos , 2sin , 2 cos .
[ ,
] .[来源:学*科*网]
42
【练习 2】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 C 经过点 P (2 2, ) ,圆心为直线ρsin(θ-π)=- 3与极轴的交点,求

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课件.ppt

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课件.ppt

x
y
a b
r r
cos sin
(为参数)
其中参数的几何意义为: θ为圆心角
4.椭圆
x2 a2
y2 b2
1(a
b
0)的参数方程为:
x
y
a b
cos sin
(为参数)
双基自测
1.极坐标方程 ρ=cos θ 和参数方程xy= =2-+1t-t, (t 为参
数)所表示的图形分别是( ).
A.直线、直线
答案 (-4,0)
4.(2013·广州调研)已知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xy==12+t,4t (t 为参数), 圆 C 的极坐标方程为 ρ=2 2sin θ,则直线 l 与圆 C 的位置关系为 ________.
x=2t,
解析 将直线 l 的参数方程:
化为普通方程得,y=1+2x,
y=1+4t
圆 ρ=2 2sin θ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x2+(y- 2)2=2,圆心(0, 2)到
重点方法:<1>消参的方法;<2>极 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的方法; <3>设参的方法。
1、过定点 M 0 (x0 , y0 ) 、倾斜角为 的直线 l 的参
数方程为
x
y
x0 y0
t cos t sin
,(t
为参数)
我们把这一形式称为直线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其
中t表示直线l上以定点M0为起点,任意一点M(x,y)为终 点的有向线段的数量M0M。当点M在点M0的上方时, t>0;当点M在点M0的下方时,t<0;当点M与点M0重合 时,t=0。很明显,我们也可以参数t理解为以M0为原点, 直线l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的数轴上点M的坐标,其长度

高三数学专题复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高三数学专题复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五、考点练习:
1
在极坐标系中,已知
A2,π6
,B2,-π6
,求

A,B
两点
间的距离.
2.将参数方程xy==1-+24+co4ssitn,t(t 为参数,0≤t≤π )化为普通方程,并
说明方程表示的曲线.
3
将方程x=
t+1, (t 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
y=1-2 t
2、高考出现的题型:
(1)、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 (2)、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3)、解决与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研究有关的距离、 最值、交点等问题。
三、(1)
x y
= =
x0 y0
+ t cos + t sin
a a
, (t
为参数
)
类似地 过原点倾斜角为a的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
解:(1)曲线C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x1 2 +(y
2
3) =1

它表示圆心为C(1, 3 ),半径r=1的圆。
∵ d = co 1(+
3) 2 = 2 >1,
∴点O在圆的外部,
当动点与O、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动点到原点O的距离最小。
d ∴
= d r =2-1=1,
m in
即圆心C上动点到原点O的距离最小值为1。
链接高考2014
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轴非负半轴为极轴,在两种坐标系
中取相同单位的长度. 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

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
,点M是曲线C上的一动点.
(Ⅰ)求线段OM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Ⅱ) 求曲线C上的点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小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重点:(1)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一般要求是把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较高要求是利用设参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或研究某些最值问题;(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重点方法:<1>消参的种种方法;<2>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的方法;<3>设参的方法。

内容分析: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高考中选考内容,是10分的解答题之一,与不等式选讲二选一解答,知识相对比较独立,与其他章节联系不大,容易拿分。

根据不同的几何问题可以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坐标系选取的恰当与否关系着解决平面内的点的坐标和线的方程的难易以及它们位置关系的数据确立。

有些问题用极坐标系解答比较简单,而有些问题如果我们引入一个参数就可以使问题容易入手解答,计算简便。

高考出现的题目往往是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以及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间的相互转化,并用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研究有关的距离问题,交点问题和位置关系的判定。

考点一:弦长问题
(本题为周考试卷内容,主要考查圆的弦长问题,可以用几何法,也可以用参数法)
(学生上黑板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总结:弦长公式222d r l -=,d 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圆) 2122124)(1x x x x k l -++=
延伸:直线与圆锥曲线(包括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弦长问题(弦长:直线与曲线相交两点,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弦长) 弦长公式21t t l -=,解法参考“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
考点二:距离的最值问题
(本题为开年考第22题,第一问考查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之间的转化,第二问考查距离的最值问题,可以转化为普通方程在转化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也可以直接利用参数法转化为三角运算。


(学生上黑板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总结: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值问题(不求该点坐标,如果求该点坐
标请参照距离最值求法)
思路:第一步:利用圆心(x 0,y 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
2200B A C
By Ax d +++=
第二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三步:相离:代入公式:r d d +=max ,r d d -=min
相切、相交:r d d +=max min 0d =
距离的最值: ---用“参数法”
1.曲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
2.点与点的最值问题
“参数法”:设点---套公式--三角辅助角
①设点: 设点的坐标,点的坐标用该点在所在曲线的的参数方程来设
②套公式:利用点到线的距离公式
③辅助角:利用三角函数辅助角公式进行化一
练习:【2016高考新课标3理数】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以坐标原点为极点,以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I )写出的普通方程和的直角坐标方程; (II )设点在上,点在上,求的最小值及此时的直角坐标
考点三:面积问题
xOy 1
C ()sin x y α
αα⎧=⎪⎨=⎪⎩为参数x 2
C sin()4
ρθπ+
=1C 2C P 1C Q 2C PQ P
面积最值问题一般转化成弦长问题+点到线的最值问题
例题2016•包头校级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参数方程为
,(t为参数),在以原点O为极点,x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的极坐标系中,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A,B两点的极坐标分别为.
(1)求圆C的普通方程和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
(2)点P是圆C上任一点,求△PAB面积的最小值.
高考链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