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1书法的点画之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书法的笔画之美》教案

《书法的笔画之美》教案

《书法的笔画之美》随州一中黄文文教学目标:1、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传承书法艺术,发扬书法文化,了解汉字书法笔画的发展变化以及独特之美。

2、联系日常生活,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意境、风骨之美。

3、尝试使用毛笔来体会书法中笔画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日常生活,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意境、风骨之美。

难点:按照笔画的书写要求临写出优美的字体。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播放视频《汉字五千年》,《汉字英雄》等吸引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

二、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字体的笔画特点,感受“横”、“竖”“点”等笔画特点及美感。

欣赏内容:①天下三大行书:王羲之(晋)的《兰亭序》颜真卿(唐)的《湖州帖》苏轼(宋)的《寒食帖》②“宋四家”:苏黄米蔡三、金钩银画,气态万千给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书法笔画的变化,重点观察作品中的八大基本笔画,注重笔画在具体字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大小不同,长短不同,角度不同,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笔画特征。

学生明确:1、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总体看,汉字的笔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圆变方,由繁到简2、小篆典型的笔画特征是:粗细均匀、藏头、护尾。

3、隶书笔画的突出特征是:“蚕头雁尾” 是典型的隶书笔画。

四、结合晋代卫夫人《笔阵图》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掌握书法艺术中“横竖撇捺”等笔画的特点。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

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

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 [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丶 [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 [撇]陆断犀象。

┐ [折]百钧弩发。

丨 [竖]万岁枯藤。

ㄟ [捺]崩浪雷奔。

[横折弯钩]劲弩筋节。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习者将会:•了解书法的历史和发展;•学习书法中最基础的笔画:点、横、竖、捺、提、钩;•学会运用这些基础笔画,书写简单的汉字;•体验书法艺术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2. 教学步骤2.1 介绍书法的历史和发展通过图示和简单的介绍,让学习者了解古代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并且了解书法在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

2.2 讲解六种基本笔画在墨宣纸笔的带领下,讲解六种基本笔画:1.点:以笔锋的顶端在纸上轻轻落点,点画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横:以笔锋水平放置于纸面,手腕用力向右扭转至笔头离开纸面,呈现出一条横线。

3.竖:以笔锋垂直放置于纸面,由上至下运笔,呈现出一条竖线。

4.捺:以笔锋斜着放置于纸面,由上至下、由右至左、由左至右中的一方向运笔,呈现出一条斜线。

5.提:以笔锋斜着放置于纸面,在竖行或横行的基础上,由下至上加以提笔,呈现出一条斜线。

6.钩:以笔锋斜着放置于纸面,从下至上画出一个小弯,再从上至下画出一条直线,呈现出一条勾线。

2.3 练习基本笔画教师带着学生练习基本笔画,通过纸笔的感性体验,让学习者理解更深刻。

2.4 书写简单汉字让学生根据练习所得的基础笔画,书写简单汉字,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点评指导。

2.5 欣赏书法作品通过欣赏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书法家的风格与表现方式。

并且,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书法作品。

3. 教学工具1.墨宣纸笔;2.书法字帖;3.著名书法家作品集。

4. 教学反思书法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我们的美育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通过练习基本笔画、书写汉字、欣赏作品等一系列环节,让学生在实践当中领悟到书法的艺术之美。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实际上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淀的过程,学生不可能一节课就能掌握所有的技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积累,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步步练习中逐渐掌握书法的精髓和规律。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书画同源》教学设计-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书画同源》教学设计-七年级美术上册
莽莽天宇、恢恢地轮,一切有形有影、有声有色的万象,都是书法家匠心的依据,当然也是画家创造的源泉。天上的云走霞飞、地上的山耸泉注;植物的抽丝吐绿、动物的奔突潜藏;朝辉夕阴、风雨雪霰,都是顺乎宇宙大智慧,都含有和谐的本性,书、画家观察之、体味之、神会之,形诸笔墨,画家乃有笔底幻化万象,书家乃有毫颖竞走龙蛇,所共同追求者——万物之神韵尔。由此可言,书法与绘画艺术不过以其不同的形式,追求事物共同的意趣、神髓之源——天地不言的大美所在,也即二者具有相同的神髓、意趣之源。
在本课时的学习中,致力于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赏析的方式学习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一脉相承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民族自信。本课时从大书画同“起”源、书画同“形”源(表现形式和笔墨运用)、书画同“神”源。
(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三大时间点入手,运用赏析对比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尝试运用本单元教学知识创作一幅中国画作品并进行书法题跋。初步感受文人画创作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本单元课内的知识点,使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同生活感悟关系密切。
思考:文人画的组成。
二、新知讲授
(一)书画同“起”源
1.书写作画工具同源
书法和绘画的起源:图画和文字作为先祖们记事的工具,自是拥有相同的起源。(课件出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
(二)书画同“形”源
1.表现形式同形
(1)“一笔书“ 赏析
王献之《群鹅帖》
唐代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维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
教学设计表
年级七年级上册科目美术

初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书法的点画之美

初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书法的点画之美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和点画的书写规则。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耐心、细心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书法的基本概念: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流派。

2. 点画的书写规则:点、横、竖、撇、捺、折等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3. 书法作品的欣赏:分析经典书法作品,体会点画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书法的基本概念、点画的书写规则。

2. 教学难点:书法作品的欣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和点画的书写规则。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书法书写,学生跟随练习。

3. 欣赏法:分析经典书法作品,引导学生体会点画之美。

4.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书法,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书法教材、经典书法作品、毛笔、墨汁、宣纸等。

2. 学生准备:书法练习本、毛笔、墨汁、宣纸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书法的基本概念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流派,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背景。

3. 演示:教师现场演示点画的书写方法,包括点、横、竖、撇、捺、折等基本笔画。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点画的书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 欣赏:教师展示经典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点画之美。

6. 实践:学生动手练习书法,尝试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

7.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书法,重点掌握点画的书写方法。

2. 选择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进行欣赏,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

九、拓展活动1. 组织书法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才华。

2. 邀请书法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书法艺术。

3.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第七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20232024湘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第七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20232024湘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湘教版七上美术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书法的点画之美2.教学年级和班级:湘教版七上美术3.授课时间:2022年9月20日4.教学时数: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点画之美,掌握基本的书法笔画和结构,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书法作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学会欣赏书法作品。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4.技能目标:学会运用书法工具,掌握书法基本技巧,提高书法创作能力。

5.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难点:理解书法笔画的形态和特点,掌握笔画的正确书写方法。

2.重点:书法的布局与章法-难点:掌握书法作品的布局规律,学会合理安排字体大小、间距和位置。

3.重点:书法的墨色运用-难点:掌握墨色的浓淡变化,学会根据作品内容选择合适的墨色。

4.重点:书法的节奏与韵律-难点:理解书法作品的节奏与韵律,学会在书写过程中体现节奏感。

5.重点:书法的审美鉴赏-难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学会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书法作品。

6.重点:书法创作与实践-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法创作,提高创作能力。

7.重点:书法的历史与文化-难点:了解书法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8.重点:书法工具的使用与保养-难点:学会正确使用书法工具,掌握工具的保养方法。

9.重点:书法作品的评价与分析难点: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和分析书法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10.重点:书法学习的持续与坚持-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a.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笔画、结构、布局等知识。

b.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学习书法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美术《1书法的点画之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1书法的点画之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设计
再次使学生了解字体的发展是跟历史的变迁有关系的,简单使学生了解一下篆书在整个字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教师提问,分析出篆书的基本特征。

通过教师提出疑惑,学生自己尝试找出正确的方法,再通过教师的总结学生就很好理解,同时识记并熟练运用专业术语(中锋用笔)。

通过自己观察发现问题,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识记并熟练运
用专业术语(藏头护尾)。

(通过学生自主探
索这一小环节的设
计,达到两个
目的,让学生自己
发现问题,解决问
隶书:点画出现肥瘦的变化
(3)欣赏《曹全碑》局部(课件字帖)
肥瘦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哪个笔画呢?
长横长捺
以长横为例分析其特点
出示自然形象的图片进行分析
师总结:蚕头雁尾
师:怎么写出来的呢?
出示专业术语:
藏锋出锋提按
教师示范讲解(课件视频)
学生小练习
师提出疑惑:是不是一个字中的每一笔都写成藏头雁尾呢?
再次出示《曹全碑》局部图
师小结:
“蚕无二设雁不双飞”
3、总结隶书的点画特点
书法的点画之美
五,板书设

鱼。

初中美术_第七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第七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名称:《魅力篆书》教学目标:观察并赏析《秦公簋》、《石鼓文》《袁安碑》三件作品,归纳小篆的特征,增强对汉字结构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总结篆书的特点,能够运用正确的笔法进行篆书的书写。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篆书的特点,有利于书写。

一、导入课题1、与古诗相约春景,欣赏篆、隶、楷、名家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了解各个不同书体特征,感受汉字之美。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作品中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3、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欣赏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

二、学习目标的解读观察并赏析《秦公簋》、《石鼓文》《袁安碑》三件作品,归纳小篆的特征,增强对汉字结构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赏析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特征1、《秦工簋》从书体演进的角度来看,形象蜕变和强化图案性是周秦文字形体发展的基本规律。

作品为恒公时期,时当春秋中晚期之际。

2、《石鼓文》是秦国时期的代表作品,石鼓,共十石,以石形类鼓而得名,为大篆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汉字有金文,大篆转向小篆的过渡性作品,在文字发展史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袁安碑》明万历间出土,,字迹清晰,东汉时期作品,为之小篆,与秦刻石小篆比,可谓“笔迹相乘小异”。

四、小篆字体特征分析方法1.外形:加强了横平竖直的用笔,使结体更加趋于方整,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2.点画方向:经过系统整理,点画符号化,确立了部首,点画基本趋于固定,有规律可寻。

3.点画疏密:点画的距离疏密就不如大篆强烈基本上比较匀称,整体上看没有大疏大密之感。

4.点画交接:小篆点画的交接相比较大篆,不如大篆紧密,也无“焊接点”衔接处也不显得特别粗重,点画匀称,用笔起伏不大。

小篆的特点:端庄典雅,玩转湿润,舒展而有度。

五、篆书书写练习运用正确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练习。

六、篆书作品装饰学生发散思维,在作品上装饰图案,起到美化作品的形式。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字书法的点画构成和重心设计;
2. 培养学生对视觉感知的准确把握和对审美价值的敏锐度;
3. 提高学生运用不同点画形态和结构排布表现情感和意象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
1. 通过投影向学生展示各类书法作品中的点画特征和构造方式,解释和演示基本点画的书写方法,让学生逐渐熟悉点画的类型和运用规律。

2. 通过学习范字的点画设计和笔画组合,加深学生对构图平衡和意境表现的理解,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讲解方式,使学生对书法点画之美有更深入的体会。

3. 金砖银壶即兴练习。

教师给定一个字或一个词,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自由发挥,练习通过点画的灵活变化和组合表达自己的感情和主题,注重点画的独创性和个性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点画的基本类型和结构的学习和掌握;
2. 如何运用点画来构思和表达具体的意象;
3. 着眼于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书法点画之美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策略:
1. 视听同步教学,采用呈现、解释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书法点画的奥妙;
2. 组织即兴练习和小组竞赛,鼓励学生发挥个人创造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书法点画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评价:
1. 常规测试:通过检测学生的书写规范和点画掌握程度来考察
教学效果;
2. 作品展示:通过学生书法作品的展示和评选,对学生的创新和个性化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3. 学生问卷调查:通过听取学生对书法点画教学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设计
再次使学生了解字体的发展是跟历史的变迁有关系的,简单使学生了解一下篆书在整个字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教师提问,分析出篆书的基本特征。

通过教师提出疑惑,学生自己尝试找出正确的方法,再通过教师的总结学生就很好理解,同时识记并熟练运用专业术语(中锋用笔)。

通过自己观察发现问题,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识记并熟练运
用专业术语(藏头护尾)。

(通过学生自主探
索这一小环节的设
计,达到两个
目的,让学生自己
发现问题,解决问
隶书:点画出现肥瘦的变化
(3)欣赏《曹全碑》局部(课件字帖)
肥瘦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哪个笔画呢?
长横长捺
以长横为例分析其特点
出示自然形象的图片进行分析
师总结:蚕头雁尾
师:怎么写出来的呢?
出示专业术语:
藏锋出锋提按
教师示范讲解(课件视频)
学生小练习
师提出疑惑:是不是一个字中的每一笔都写成藏头雁尾呢?
再次出示《曹全碑》局部图
师小结:
“蚕无二设雁不双飞”
3、总结隶书的点画特点
书法的点画之美
五,板书设

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