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比多少)
比多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比多少(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学会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两堆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堆物品多,哪堆物品少。
2.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物品的多少,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比较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比多少”的方法。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通过解决拓展性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通过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拓展性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了“比多少”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比多少”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在探究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探究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比多少”的概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通用12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准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若干授课时数1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A:观察书中第6页的图画: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师:小免比小猪多。
三、巩固运用(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2)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课堂演练。
(1)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
(2)练习一的第1、2题。
板书设计:比多少同样多多少教后随笔: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比多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比多少(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能够用“比多少”来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比多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比多少”来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比多少”来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数量,引出“比多少”的概念。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过程。
二、探究(10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展示不同的物体数量,让学生用“比多少”来描述。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找出两组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过程。
三、巩固(10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展示不同的物体数量,让学生用“比多少”来描述。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找出两组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过程。
四、拓展(5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展示不同的物体数量,让学生用“比多少”来描述。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找出两组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过程。
五、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比多少”的概念。
2.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掌握了“比多少”的概念,能够用“比多少”来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比多少”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一年级——比多少

xiè xie ɡuān kàn
>
>
bǐ shǎo
比少 34
xiǎo yú hào
小于号
xiǎoyú
3小于4
shuō yì shuō jì yí jì
说 一 说,记一记
děnɡhào
3=3
dàyúhào
>
3>2
>
xiǎoyúhào
3<4
shǔ yì shǔ
shuō yì shuō
数 一 数, 说 一 说
túzhōnɡ hónɡbànɡyǒu ɡēn lǜ bàng yǒu ɡēn
数 一 数, 说 一 说
图中, 和 同 样多。可以写成: 4= 4。
bǐduōshǎo
比多少
bǐ duō
比多 3 >2
dà yú hào
大于号
dà yú
yì shuō
数 一 数, 说 一 说
图中, 比 多 可以写 成: > 。5 4
bǐduōshǎo
比多少
图中,红 棒有 5根,绿棒 有 根3,
hónɡbànɡ bǐ lǜ bànɡduō
红棒 比绿 棒 多, >5 ; 3
lǜ bànɡ bǐ hónɡbànɡshǎo
绿棒 比 红棒 ,少
<3
。
5
shǔ yì shǔ
bǐ yì bǐ
数 一 数, 比 一 比
2
3
1
其他动物都有几 只?谁比谁多? 谁比谁少呢?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
bǐ
duō
shǎo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xiǎopénɡyǒu nǐkàndàole xiēshénme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多少(3)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多少(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能够理解“比多少”的含义,学会用“比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理解“比多少”的含义。
2. 学会用“比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3. 解决与“比多少”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多少”的含义,学会用“比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 教学难点:解决与“比多少”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两组物体的数量,引导学生说出哪一组物体的数量多,哪一组物体的数量少。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教材第22页的例3,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小兔子的数量。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哪一组小兔子的数量多,哪一组小兔子的数量少。
(3)引导学生发现,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时,可以用“比多少”的方法。
(4)教师示范如何用“比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5)学生动手操作,用“比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3。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哪一组物体的数量多,哪一组物体的数量少。
(3)引导学生发现,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时,可以用“比多少”的方法。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说出“比多少”的含义和比较方法。
5.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3。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理解了“比多少”的含义,学会了用“比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比多少”的方法。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比较的结果。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多少ppt课件

1
2
同样多
3
和
一样多
4
5
少
多
6
我也会做了
1.在多的后面画 √
2.在少的后面画 √
√
√
3.在少的后面画 √
4.在多的后面画 √
√
√
7
练习1:在多的()面画
() ()
8
()
()
9
()
()
10
练习2:在少的后面的()画
() ()
11
()
()
12
比
少。 (多)
比
(少)
和 (一样多)
14
1.
比
(长)
比长短
比 2.
(短)
15
我也会做了
1. 比
(短)
2. 比
(长)
16
实践与体验 • 1.同桌同学相互比手臂的长短。 • 2.比一比不同笔的长短。
17
比高矮
1. 比
(矮)
2. 比 (高)
3. 比 (高)
4.
比
(矮)
18
实践与体验 • 1.小组同学从矮到高排队比高矮。
我最高 椰
19
•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 还有哪些问题?
想一想
20
作业 • 下课的时候看看学校都有些什么,数一数他们的个数,比一比看哪个多,
哪个少,然后告诉别的小朋友,和他们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2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多少 人教版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多少(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多少”的概念,能正确使用“比多少”进行物体的数量比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比多少”的概念,能正确使用“比多少”进行物体的数量比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比多少”。
3. 教学准备:教具(如图片、实物等)、学具(如计数器、小棒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具展示两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一组物体多,哪一组物体少。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进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比多少”的概念。
(2)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比多少”。
(3)教师总结:当我们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时,可以用“比多少”来表示。
如果第一组物体比第二组物体多,我们可以说“第一组物体比第二组物体多”;反之,则说“第一组物体比第二组物体少”。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用“比多少”进行数量比较。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多少”的概念。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多少”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比多少”现象,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比多少”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比多少”进行物体的数量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家庭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中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比多少”。
这个环节是学生从具体操作过渡到抽象概念理解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
《比多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比多少》(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并比较物体的数量。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比较物体的数量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内容:1. 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
2. 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1. 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
2. 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用于比较物体的数量。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尝试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2. 邀请几名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展示一组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个物体的数量不同,如一张图片上有3个苹果,另一张图片上有5个苹果。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物体的数量,让学生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如“苹果比橙子多”、“橙子比苹果少”等。
3. 邀请几名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组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个物体的数量不同。
2. 小组成员观察并比较图片中物体的数量,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并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3.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和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2. 邀请几名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
3.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可以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的例子?”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并能够正确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和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