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

合集下载

倪海厦的书籍

倪海厦的书籍

倪海厦的书籍
倪海厦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作家和学者,他的书籍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文学、历史、社会学等。

以下是一些倪海厦的代表作品:
1. 《我的1920年代》:回忆自己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学生生活,讲述了这个时期中国学生运动的历史和影响。

2. 《孔家店》: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问题和变迁。

3. 《先秦诸子百家讲义》:倪海厦在这本书中对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分析,展示了他在中国古代哲学研究领域的造诣。

4. 《倪海厦文集》:这是倪海厦的一部合集,收集了他多年的学术著作和文章,内容涵盖文学、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此外,倪海厦还有其他著作,包括散文集《海鸥集》、《中国农民问题研究》等。

这些书籍都体现了他对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倪海厦人纪五本注解

倪海厦人纪五本注解

倪海厦人纪五本注解倪海厦(1867年-1926年),字育冬,号楚岸,江苏海安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

以下将对他的五本著作进行简要注解。

1.《育书堂札记》该书是倪海厦创办和经营育书堂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书中主要记述了他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倪海厦注重实践教学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并且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2.《海安小学探索》这本书是倪海厦为改革海安小学教育而撰写的。

他在书中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培养综合素质、灵活运用教材等一系列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这本书对中国近现代小学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论中国教育之当前任务》这本书是倪海厦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的合集。

他在书中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改革建议,包括教育思想的革新、学校教育的改革、教师培训体系的建立等方面。

这本书对中国当时的教育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4.《论教育革命与普及》倪海厦在这本书中深入阐述了教育革命的必要性和普及教育的重要性。

他强调了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提倡对教师进行充分培训,并指出教育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这本书鼓励了更多人参与教育事业,并对促进中国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5.《头痛经验录》这是倪海厦的一本散文集,包含了他的一些亲身经历和思考。

他在书中记录了自己在教育和人生道路上的疑惑和困惑,并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这本书展现了倪海厦深邃的思想和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综上所述,倪海厦的五本著作囊括了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改革思路和个人经历,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思想和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倪海厦的书籍

倪海厦的书籍

倪海厦的书籍
摘要:
1.倪海厦及其成就简介
2.倪海厦的书籍概述
3.《黄帝内经》简介
4.《伤寒论》简介
5.《金匮要略》简介
6.倪海厦书籍的价值与影响
7.总结
正文:
倪海厦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者,他在中医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

倪海厦的书籍主要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这些书籍对中医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帝内经》是倪海厦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本概念,以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这本书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作,对中医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伤寒论》是倪海厦的另一部重要著作,该书详细论述了伤寒病的病因、病理、症状和治疗方法。

伤寒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该书对伤寒病的治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然是中医临床的重要参考书。

《金匮要略》是倪海厦的又一部力作,该书主要介绍了中医治疗各种疾病
的经验和方法。

该书内容丰富,论述精辟,是中医临床的必备书籍之一。

倪海厦的书籍在中医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不仅为中医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时,倪海厦的书籍还对中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倪海厦的书籍是中医学的重要遗产,它们对中医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倪海厦药方集

倪海厦药方集

倪海厦药方集《倪海厦药方集》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中医药学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

该书由知名中医药学家、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常务副主任、省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倪海厦主编,共收录中药方剂共计436个,覆盖了中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以及中西结合疾病等多个方面,全书充分展现了倪海厦教授40余年治疗临床病例的经验和心得。

倪海厦教授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系,1982年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并积极投身中医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在医学领域,他是一位声名显赫、卓有成就的中医药学家,先后获得国家中医药学术领军人才、国家卫健委中医药重点学科带头人等多项殊荣。

他的“大处方”、“小针灸”、“西药导引”的治疗理念和长期坚守中医现代化治疗的初衷,为大众带来了可靠的治疗方案,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作为一本精品书籍,《倪海厦药方集》集中了倪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心得,该书的编写十分精细,将方剂按照临床应用的不同领域进行分类。

例如,常见病和多发病方剂均按照病因分为内伤、外感、胃肠等多种类型;而疑难病和中西结合疾病方剂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情病机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为方便读者查找、评析,每个方剂均有对其用途、组成、用法、剂量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解释。

此外,在该书的编写过程中,倪教授还遵循了中药学的核心理念,充分考虑了药物的成分、性味、归经、药用特点等方面的因素,以及针对多方位的体质辨证,针对同样病症的不同症状和不同的体质,给出一些微妙的变通处理,实现了方剂精准匹配的效果。

《倪海厦药方集》的问世,对推广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既反映了中医药在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中所占据的特殊地位,也深度体现了中医药学传承创新的发展趋势。

该书实际生动地证明了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息息相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引导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的方法论,在实际临床和研究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总之,《倪海厦药方集》是一部凝结了倪海厦长达40余年临床经验和心得的经典之作,不仅可以帮助中医药工作者更快地获得临床技能和能力,也可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提升人民的健康保障和生活品质做出新的贡献。

倪海厦的书籍

倪海厦的书籍

倪海厦的书籍
倪海厦的书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他的代表作《天纪》,另一类是《人纪》。

《天纪》是他运用易经的原理来解释宇宙之间包含天地万物的物性,探讨天地之间的纪律的一套著作。

其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八字、紫微斗数、地理风水、命理等,被誉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一部著作。

而《人纪》则是倪海厦为了传承中医知识而写的一系列书籍,包括《针灸大成》《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等。

其中,《黄帝内经》是最早最完善的生理学病理学与诊断学书籍,也是中医的经典之作。

倪海厦的书籍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对于想要了解中医和易经的人来说,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风火家人倪海厦详解

风火家人倪海厦详解

风火家人倪海厦详解
倪海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一名飞行员,他以在执行任务中勇敢的表现而
闻名。

作为风火家族的一员,他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将详细解读倪海厦的故事。

倪海厦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就向往着军营中的生活。

他在父亲的鼓励下,于1995年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很快成为了一名优秀
的飞行员。

在他的军旅生涯中,他积极参加各种演习和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养。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倪海厦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经常处于紧张的战斗环境中。

在一次紧急任务中,他的飞机被击中,机身严重受损,但他冷静地应对,并成功将飞机安全降落。

这次事件表明了他的机智和冷静处理危机的能力。

倪海厦还表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

他在训练中带领飞行小组完成了一系列高
难度的飞行任务,展现了出色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他的同事们都对他充满了信任和敬佩。

除了在战场上的勇敢表现,倪海厦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他经常参加慈善
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军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总之,倪海厦是一位充满勇气和担当的飞行员,他在执行任务中始终保持着韧
劲和专注力。

他的故事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正的英雄是如何在逆境中勇往直前的。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从倪海厦身上汲取力量和勇气。

通过他的故事,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军人的担当和责任,尊重和支持他们为国家的辛勤付出。

老中医对倪海厦的评论

老中医对倪海厦的评论

老中医对倪海厦的评论
倪海厦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和中药学家。

老中医对倪海厦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造诣高深:倪海厦在中医学和中药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

他致力于研究中医经典和中药资源,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总结经验,为传承和发展中医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2. 扎实的临床经验:倪海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擅长治疗多种内科慢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

他注重个体化诊疗,善于运用中医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辨证施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3. 传统与现代结合:倪海厦坚持将传统中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医学的精华,又善于吸收借鉴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

他对中药的研究尤为突出,通过提取某些有效成分、改良传统处方等方式,提高了中药的疗效和应用范围。

总的来说,倪海厦是一位卓越的中医学家,他在中医学和中药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倪海厦的贡献和影响

倪海厦的贡献和影响

倪海厦的贡献和影响:
倪海厦(1954年-2012年)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和针灸医生,他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市的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受到中医文化的熏陶,后毕业于中国台湾长庚大学中医系,并获得中医学博士学位。

倪海厦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

他精通中医经典著作,善于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肿瘤、肝硬化、中风等重症。

他不仅在中医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还积极传承和推广中医文化,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倪海厦不仅在台湾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也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等地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他的治疗方法和学术思想对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被誉为中国现代中医的代表人物之一。

倪海厦在2012年去世,但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仍然被广大中医工作者所传承和发扬。

他的弟子和学生们在中医领域也有着不俗的成就和发展,继续着他的遗志和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倪海厦4张孟超中医的医案一、【淋巴癌化疗后肝区痛案例】◎9-16-2008初诊妇人,61岁,B型肝炎病史,2007年9月发现淋巴癌,六次化疗后,出现右胁下持续性尖锐刺痛,左胁间断刺痛,肝功能指数、病毒数量飙高,四肢未稍麻痛,半夜2点必醒,须1小时后方能再入睡,并且自觉身热烦燥,盗汗(肝中阴实,已阳不入阴,我心想,又一个化疗后转肝癌了。

)余症为:胃口正常,手温足冷,一直觉得疲累,日便一次,但硬而排不尽感,气味臭,夜尿一次,口不渴但觉得干,常忘记喝水,口苦,舌麻,吃任何食物皆觉得酸,眼酸涩,晨起有黄痰,皮肤痒但无疹子,已服西药干扰素数月。

脉诊:左关跗骨脉舌诊:苔薄白,尖红,舌面两侧近边缘处,各一长条青黑之色,边有齿痕。

眼诊:肝区破洞,有白点。

腹诊:胸胁苦满,心下痞,抚之胁下及胃脘寒,而脐周、下腹热。

诊断:肝家阴实,阳不入阴,厥阴证。

处方:【四逆汤合吴茱萸汤合柴芩玉龙(倪师治肝要药)加青皮】医嘱:要求病人不作切片等侵入性检查,病人同意,但病人不敢停止干扰素,因其西医告诉她,如停药,肝将恶化。

我回她道:「若有效,为何肝区如此疼痛?你又何需来找我们治疗?」。

病人久久不语,我说:这样吧,如果中医治疗有进步,请你停止一切西药。

难怪倪师常言治病容易,治心难,不仅要启蒙,往往要击蒙啊!◎9-23-2008药后唇舌微麻(汉唐生附二钱,药力已够),足温,盗汗大为减少,半夜3-4点醒,口苦减少,日便一次,硬且不易出,有排气,眼睛累,天亮时头微痛,但右胁痛毫无改善,侧睡则右肋痛,故只能平躺睡,(开刀、化疗或切片的痛皆不易治,所以倪师总苦口婆心,好说歹说,怒斥疾言,奉劝大家不要如此作)。

腹诊:胸胁苦满,右胁下压痛剧烈,天枢穴也有压痛,叩诊有鼓音。

处方:【大柴胡汤加元胡、川楝子(倪师言此药对为治癌痛要药)、旋覆花、香附】三日份。

心想若不效,则下甘遂半夏汤。

◎9-23-2008右胁痛加剧,大便细而不畅,不能侧睡。

不能再犹豫,处方:【甘遂半夏汤】一煎剂(生甘遂6克、生半夏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15克、六碗煮两碗,去药渣后加蜜2盎司再煮10分钟)空腹服第一碗,若不应,半日许再服第二碗。

癌症肿瘤,引起之胁下痛,往住是肋膜间堆积寒水不去,压力增加而造成痛剧难愈,病人体强则强攻一剂甘遂半夏汤去其水饮而后补气血,若体不甚强,又不得不攻,于甘遂半夏汤煎剂中用小量甘遂(不超过3克)配以补剂、附子连续缓攻一星期,往往有一定效果。

跟诊中即常见倪师擅用此方治胁下痛,尤其右胁。

肝腹水难消时,于补气治湿汤中运用此法也能建奇功。

病人回复,第一碗不应,第二碗服后30分钟内共吐1次,拉2次。

右肋痛减轻,但左胁痛感反而较清晰(并非左胁加剧,而是右胁痛减轻后较以往容易察觉到罢了。

)胃酸,足麻,体力大减,觉得很累。

处方:【八珍汤合旋覆代赭汤(倪师言此方擅治左胁痛代赭石20克攻坚通便)、合肝着旋覆花汤、炮附、柴芩玉龙、大黄3克使邪有通路】考旋覆花汤中之茜草,即为倪师治肝活肝血喜用之药。

◎10-3-2008右胁痛轻,左胁偶有针刺感,便畅每日两次,近已有两日半夜不再醒。

(阴实己打开)效不更方,◎10-17-2008病情略有反复,右胁虽已不痛,但仍胀满不舒,左胁偶有刺感,口不渴,忘记喝水,睡眠又变差,多梦,常在半夜3点醒,晨起有盗汗,自觉足肿,日便一次,排气有,但已不臭,胃口好,足有时冷,较多时后温。

◎10-17-08至11-4-08期间以【甘遂(3-6克)半夏汤合旋覆代赭汤合柴芩玉龙,生附子及活血、补肾之品,化裁加减】生甘遂,每服三日,停三日,足冷明显则配以生附。

◎11-4-2008吐过两次,排出黑色或绿色的臭便,昨日开始转黄色便,味较以前不臭,7天中有1-2日便秘,口中酸味大减,睡眠质量不佳,但不至于固定时间醒,有时因胁痛而醒,晨起盗汗已改善,身无燥热,皮肤痒减轻,但右胁间断性胀痛感始终未能尽除,每日约有十余次胀痛。

查其脉弦微紧,腹诊仍有右胁苦满,深按则痛。

记起昨夜,翻阅金匮,有一条文始终未吃透,第十篇:『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炮附、细辛、大黄】决定一试,以尽除胁下寒水。

◎11-7-2008不料效果奇佳,排便正常,日两次,畅快,有一日又排出绿便,右胁痛次数减为每日四到五次,左胁一次,末稍神经痛也减少。

病人同意停服干扰素。

处方:【大黄附子汤合柴芩玉,青皮、三棱莪术,归芎芍、丹皮等破血补血之品。

】其中炮附,来源为汉唐生附,自己家中烤箱,烤成炮附,避免胆巴毒性。

◎11-14-2008患者自诉,这是自从化疗以来,唯一没有疼痛,且天天一觉到天亮的一星期,精神体力大好。

西医查肝功能,目前正常。

学生孟超报告到此11-27-08此刻正值感恩节,感谢恩师惇惇教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附相关条文,以利名位师兄检索。

1、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炮附、细辛、大黄】2、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3、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旋覆花、茜草、葱白】4、.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汤剂远弱于生用之粉剂,不可以道理计,倪师有时改为粉剂生用峻下逐水)(留饮):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

脉沈者有留饮。

老师评语孟超非常优秀,真正是做到一位正统经方家的能力,我汉唐医学得此传人,正代表着经方的再次传世必然成功,世间的西医学本就是错误的医学,还好有中医学存在,但是中医学却出现个温病学说,将真正中医学引导到错误的途径上,使得世界医学史更是雪上加霜,世间医师何其无辜,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耗费其一生的精力,来研究医学,真正是想为世人解决来自疾病的威胁,但是很可惜的是,被西药厂引导到错误的研究途径上,我ㄧ直在强调,我只是一位非常平凡的人,并无大智慧,只是我学到的是正确的医学,所以我很强,希望各位医学同道们都能多多研究经方学,这种绝对医学已经不需要做大幅度的删改与增修,只要安步就般的按照经方法则来做,就可以治好病了,希望世上所有医师有如孟超般的慧心,才能真正解救病人于水火之中。

孟超,请继续加油,希望你将来能接替老师的责任,继续薪火相传的将经方传播给下一代,这可能是我们师徒千年来的宿命吧。

汉唐中医倪海厦谨记于佛州2008年11月29日一、【手颤案例】◎12-23-2008初诊.年轻人,21岁,5尺3寸,140英磅,身材瘦小,墨西哥人,不擅英语,无人翻译时,沟通时有困难,好在他的上司lisa 乃倪师的超级粉丝,不但帮他翻译写好每一次的问诊单,还帮他煮水药,甚至帮员工支付诊费,真善心人士也。

患者双手不停抖动,已有三年病史,未尝治愈,常常影响正常作息及工作,颇为苦恼,胸口时有揪心之感,身冷,四肢冰冷,早晨睡醒仍累,精神不能集中,不易出汗,但有手汗,睡眠可,大便每日一到二次,未尽感,口不渴,喜温水及热茶,白天频尿,色淡,喝完水马上就要小便,但量小。

诊断:少阴虚寒证(真武汤证)注:倪师曰,若痰象明显,则为藜芦甘草汤证。

患者经济状况非佳,考虑其年轻,而手颤之症真武汤往往取效不捷,欲其速愈,故舍真武汤不用。

仿『扁鹊心书』金液丹(制硫黄)合干姜附子汤,尊倪师法。

开立处方:【生硫黄15克汉唐生附6克干姜10克一日量】七天份,早晚饭前空腹温服。

注:尝见倪师诊治(被西医放弃)重症肾衰竭病患,全身水肿,已无尿意,一剂生硫黄七钱、生附四钱,配以补肾利水之品。

一日夜,退去3500cc尿液,一周后,恢复正常。

自此才知,张钖纯使用生硫黄的剂量(每日生吞绿豆大小),与倪师实有天壤之别。

再注:金液丹(制硫黄)合干姜附子汤此法对帕金森氏症有一定疗效。

三注:阴寒实之癌痛,或腹水重症,以生附、生硫黄、配小量生甘遂,在处方中往往有出奇的效果。

第二诊,患者自述,手抖剩下百分之30,手汗仍有。

眼诊:瞳孔反应弱,肾阳虚。

开立处方:【上方生硫黄改为20克,合桂枝加龙牡汤、麦冬及补肾之品】两周份,早晚饭前空腹温服。

第三诊12-23-08:患者自述,手抖已愈。

诸症皆善。

学生孟超报告到此1-14-09----------------------------------------------------------------------------------------※附相关条文,以利检索。

『扁鹊心书』:手颤病-----四肢为诸阳之本。

阳气盛则四肢实。

实则四体轻便。

若手足颤摇。

不能持物者。

乃真元虚损也。

常服金液丹五两。

姜附汤自愈。

若灸关元三百壮。

则病根永去矣。

『伤寒、金匮』: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烧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2、发汗,汗出不解。

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3、皮水为病,四肢肿,水看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4、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润,、、、、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耆汤主之。

5、「趺蹶」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润润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老师评语:经方家与温病派中医之最大不同处就是经方家非常善用纯阳的药物,而这些纯阳性可以救人于危难中的药物,却被温病派中医认定是大热大毒之药物,这种错误的解读阳药与热药之不同,就是导致今天中医学之不振的主因,上面这位病人,如果遇到一般中医师,绝对不可能会好转,就算可以负担得起药费,也愿意喝难以入口的中药汤剂,由于药物的选择不正确,喝个十年二十年也不会见一丝功效的,希望这种案例可以让温病派中医师觉醒过来,不要再继续坚持使用温病方,自误又误病人了,温病派中医的思维必须重新建立起正确的方向,否则温病派中医将是中医发展的绊脚石。

孟超是一位胆大心细的中医师,又能体谅到病人的财力问题,是一位非常难得的良医,我也非常以他为荣,这位病人真是很有福气啊。

汉唐中医倪海厦谨记于台北2009年01月30日【升麻鳖甲汤案例】一、(痈症)3-25-09.男性,52岁,身高6尺3寸、体重220磅,人高马大的壮硕男子,平日喜肥甘厚味,大鱼大肉,天天吃牛排,近一个月来,因左大腿根部,近外生殖器及臀部之间,长了一大肿块,大小约15㎝×5㎝×3㎝,色红略紫,痛而发热,硬如石块,不能碰触,因此坐立难安,连睡觉都只能趴着睡,为此几乎天天失眠。

查其饮食二便皆正常,手足温,舌黄而厚腻,望诊面现黑气,诊断为痈疡。

患者问我能治吗?西医要他手术,但其姊力劝以中医诊治,我告慰他说:虽然症剧,但此属阳症,反而易治,不用担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