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格式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尊敬的XXX居民户籍部门:经过医学鉴定,确认以下居民死亡事实:一、死者信息姓名:XXX性别:男/女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出生日期:XXXX年XX月XX日户籍所在地:XXXXXXXXXXXXX死亡地址:XXXXXXXXXXXXX二、死亡信息1. 死亡时间:XXXX年XX月XX日 XX时XX分2. 死亡地点:XXXXXXXXXXXXX3. 死亡原因:根据死者近期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经过医学专业人员的综合判断,确认死者死亡的原因为XXXXXXXXXXXXX。
三、死者身体状况1. 外表观察:死者外貌特征如下:(描述死者外貌特征)2. 尸体检查:(描述对死者尸体的检查结果,包括但不限于体表损伤、颜色变化、肢体肿胀等)四、相关鉴定结果和资料1. 家属证明材料:(列出家属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如户口簿、身份证等)2. 医疗记录:(列出与死者相关的重要医疗记录,如住院记录、诊断证明等)3. 鉴定意见:经医学专业人员仔细观察和检查,结合医疗记录和家属证明材料,认定以上死亡信息真实可信。
五、鉴定人员信息主鉴定人:姓名:XXX执业医师证书号码:XXXXXXXXXXXXXXXXX签名:协助鉴定人:姓名:XXX执业医师证书号码:XXXXXXXXXXXXXXXXX签名:备注:本证明书为真实有效证明,特此出具。
(打印日期):XXXX年XX月XX日以上是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内容,请核对查阅。
如有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医学鉴定单位:XXXXXXXXXXXXXXXXX联系电话:XXXXXXXXX。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一种由医生或医疗机构出具的文件,用于确认居民的死亡事实和死亡原因。
它是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对于处理遗产、办理退休和保险等事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份标准格式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内容:【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证明书编号:[编号]一、死者基本信息:1. 姓名:[姓名]2. 性别:[性别]3.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4. 国籍:[国籍]5. 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6. 住址:[住址]二、死亡信息:1. 死亡日期:[死亡日期]2. 死亡时间:[死亡时间]3. 死亡地点:[死亡地点]4. 死亡证明人:[证明人姓名]5. 与死者关系:[与死者关系]6. 证明人联系方式:[证明人联系方式]三、死亡原因:1. 直接原因:[直接原因]2. 基本疾病:[基本疾病]3. 诱发因素:[诱发因素]4. 其他相关疾病:[其他相关疾病]四、医生信息:1. 出具医生姓名:[医生姓名]2. 执业医师证书号:[执业医师证书号]3. 执业单位:[执业单位]4.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五、其他附加信息:1. 死者遗体处理方式:[遗体处理方式]2. 相关附件:[相关附件清单]六、注意事项:1. 本证明书仅用于法律和行政目的,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2. 如有需要,可向出具医生或执业单位索取更多相关证明材料。
以上所述为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标准格式内容,具体信息和数据仅为示例,实际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请注意,该证明书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对于处理相关事务非常重要,因此,请确保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并妥善保管该证明书。
死亡证明范文(精选多篇)

死亡证明范本(精选多篇)第一篇:死亡证明死亡证明xxx,女.现年xx岁。
身份证号码:居住在xxxxxxxx三楼302,因病于2213年5月29日,晚11:26死亡。
特此证明呼市xxxxxxx居委会2014年5月30日第二篇:死亡证明格式死亡证明本社区,***村,姓名**,身份证********,与*年*月*日*时,什么原因,在什么地方死亡。
特此证明南湖社区2014年10月9日第三篇:死亡证明证明兹有我村xx组村民xxx,身份证号:xxx,此人已于xx年xx月xx日死亡,望知悉!特此证明xx村民委员会2014年11月18日证明兹有我村xx组村民xxx,身份证号:xxxx,此人已于xxx年xx月xx日死亡,望知悉!特此证明xx村民委员会2014年11月18日第四篇:死亡证明通知接上级通知,原《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从6月1日开始不在使用,更改为2014年新版死亡证明,为方便临床和患者,现已发到信息平台——医务部——学习交流下载2014居民死亡死亡医学证明书并保存、打印,共4联2张。
无需再让患者领取表格。
患者直系家属需拿死者和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去公共卫生科盖章。
医务部2014-05-30第五篇:死亡证明格式死亡证明格式死亡证明在医院一般都有现成的表格。
但如果说让自己现写,可以把这些内容写进去:一、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
二、死亡的原因。
三、死亡的地点。
四、死亡的时间。
五、证明人。
六、年月日。
死亡证明(即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指:死于医疗卫生单位的,凭《死亡医学证明》;对公民正常死亡无法取得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的,凭居(村)委会或卫生站(所)出具的证明;非正常死亡或卫生部门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凭公安司-法-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已经火化的,凭殡葬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
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农村在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持死者死亡证明、居民户口簿及死者的居民身份证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死亡登记,注销户口。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一种由医生或者医疗机构出具的文件,用于确认某个居民已经死亡的证明。
该证明书通常由医生在居民死亡后即将填写,并包含了一系列必要的信息,以便用于法律、保险、遗产分配等方面的处理。
以下是一份标准格式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示例: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证明人:XXX医院
证明日期:20XX年XX月XX日
被证明人信息:
姓名:XXX
性别:XX
出生日期:19XX年XX月XX日
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
死亡信息:
死亡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死亡时间:XX时XX分
死亡地点:XXX医院
死因信息:
主要死因:XXX
次要死因:XXX
其他相关疾病或者情况:XXX
医生信息:
医生姓名:XXX
执业医师证号:XXXXXXXXXXXXXXX
执业医院:XXX医院
其他信息:
尸体处理方式:XXX
遗体解剖情况:已解剖/未解剖
尸检结果:XXX
是否有捐献器官:是/否
备注:
XXX
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确认了被证明人的身份信息、死亡信息、死因信息以及医生信息等重要内容。
该证明书应由医生或者医疗机构的授权人签署,并加盖医疗机构的公章。
在需要使用该证明书的场合,如法律程序、保险理赔、遗产分配等,应提供原件或者复印件,并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具体格式和内容可能因地区、医疗机构以及法律规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使用中,请遵循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一、概述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由医生根据居民死亡情况所开具的一种证明文件。
它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知识,对居民死亡原因和时间进行鉴定和记录的重要文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标准格式和内容要求。
二、标准格式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证明书抬头在证明书的顶部,应标明“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字样,并在正下方注明开具日期。
2. 证明人信息接下来,应注明证明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职称、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等。
3. 死者信息在证明人信息下方,应注明死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等。
4. 死亡时间和地点紧接着,应详细记录死者的死亡时间和地点,包括具体的日期、时间和地点。
5. 死因鉴定在死亡时间和地点下方,应进行死因鉴定,包括疾病名称、病因、病程等相关信息。
这部分需要医生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判断。
6. 医生签名和盖章在证明书的最后,应由负责开具证明书的医生签名,并在旁边盖上医疗机构的公章。
三、内容要求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内容应准确、详细、规范,以确保证明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以下是对各部分内容的详细要求:1. 证明人信息证明人应为具备相应资质和职称的医生,包括姓名、职称、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等。
2. 死者信息应准确记录死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和户籍地址等。
3. 死亡时间和地点应详细记录死者的死亡时间和地点,包括具体的日期、时间和地点。
4. 死因鉴定死因鉴定是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核心内容,医生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判断。
死因鉴定应包括疾病名称、病因、病程等相关信息。
5. 医生签名和盖章证明书的最后,由负责开具证明书的医生签名,并在旁边盖上医疗机构的公章,以确保证明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四、范例以下是一份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范例:证明人信息:姓名:张医生职称:主治医师工作单位:XX医院联系方式:XXX-XXXXXXX死者信息:姓名:李某性别:男年龄:60岁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 户籍地址:XX省XX市XX区XX街XX号死亡时间和地点:死亡时间:2022年1月1日死亡地点:XX医院死因鉴定:疾病名称:心肌梗死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程:发病至死亡时间约为2小时医生签名和盖章:医生签名:张医生医疗机构公章:XX医院以上仅为范例,实际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填写和鉴定。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一种由医生或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用于确认居民的死亡事实。
这份证明书通常由医生在居民死亡后进行医学鉴定,并记录相关的死亡信息和医学诊断结果。
以下是一份标准格式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内容: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证明书编号:[编号]一、基本信息1. 姓名:[居民姓名]2. 性别:[居民性别]3. 出生日期:[居民出生日期]4. 身份证号码:[居民身份证号码]5. 地址:[居民住址]6. 联系电话:[居民联系电话]二、死亡信息1. 死亡日期:[居民死亡日期]2. 死亡时间:[居民死亡时间]3. 死亡地点:[居民死亡地点]4. 死亡原因:[居民死亡原因]三、医学诊断1. 主要病因:[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2. 相关病因:[与居民死亡相关的其他病因]3. 直接原因:[导致居民死亡的直接原因]4. 间接原因:[导致居民死亡的间接原因]5. 病理诊断:[根据尸体解剖和组织学检查得出的病理诊断结果]四、医学鉴定1. 鉴定人姓名:[医生姓名]2. 执业医师证书编号:[医生执业证书编号]3. 执业机构名称:[医疗机构名称]4. 执业机构地址:[医疗机构地址]5. 联系电话:[医疗机构联系电话]五、其他信息1. 死亡证明书签发日期:[签发日期]2. 死亡证明书有效期:[有效期限]3. 其他附加信息:[如有其他需要补充的信息]以上是一份标准格式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内容,该证明书的目的是为了确认居民的死亡事实,并提供相关的医学诊断结果。
请注意,该证明书的内容和数据仅为示例,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在实际使用时,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填写,并确保准确无误。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一份用于确认居民死亡原因和时间的重要文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需要包含以下内容:1. 证明书的格式: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应采用统一的格式,包括表头、主体和签名等部份。
证明书的纸张应为A4纸,字体应清晰可读,格式应整齐规范。
2. 死者信息:证明书的表头应包含死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认死者身份的真实性。
3. 死亡时间和地点:证明书应明确记录死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时间应包括年、月、日和具体的时刻,地点应包括城市、县区和具体的地址。
4. 死因描述:证明书需要详细描述死者的死因,包括疾病名称、病情描述、病程等。
描述应准确、客观,避免使用含糊或者不明确的词语。
5. 医生签名和资质:证明书需要由负责确认死亡的医生签名,并注明其医生资质,如医生姓名、执业医师证书编号等。
医生的签名应清晰可辨,以确保证明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6. 医院盖章:证明书需要由医院加盖公章,以确保证明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盖章位置应在证明书的主体部份,不得遮挡任何重要信息。
7. 证明书编号:证明书应具有惟一的编号,用于标识和查找。
编号应由医院管理部门负责,避免重复使用。
8. 证明书保管:证明书应由医院负责保管,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以便于查阅和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一份严肃的文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填写和管理。
医生在填写证明书时应尽可能详细、准确地描述死因和相关信息,以确保证明书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同时,医院也应加强对证明书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一种用于确认居民死亡原因和时间的正式文件。
它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知识,由医生或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具有法律效力和医学可信度。
以下是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标准格式和内容要求:一、证明书的格式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应采用A4纸,左上角加盖医疗机构的公章,右上角注明证明书编号,右下角注明发证日期。
二、证明书的内容1. 证明书的标题在证明书的正中央位置,以加粗、居中的方式写上“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字样。
2. 证明人信息在标题下方,左对齐写上证明人的姓名、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
3. 死者信息接下来,写上死者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等基本信息,并注明该人是否为本市户籍。
4. 死亡信息写明死者的死亡日期、死亡时间、死亡地点等相关信息。
5. 死因诊断详细描述死者的死亡原因,包括疾病名称、病程、病情进展等。
如果是意外死亡,应注明具体的意外原因。
6. 相关证明如果有需要,可以在证明书中附上相关的医学检查报告、病历资料等证明材料。
7. 医生签名和盖章在证明书的最后,应由负责出具证明的医生签名,并在签名下方加盖医疗机构的公章。
8. 证明书编号和发证日期在证明书的右上角注明证明书的编号,以及在右下角注明发证日期。
三、注意事项1. 证明书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能夸大或隐瞒死者的死亡原因。
2. 证明书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和职称的医生或医疗机构出具,确保医学可信度和法律效力。
3. 证明书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要求。
4. 证明书应妥善保存,确保证明书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以上是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标准格式和内容要求。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相关信息,以确保证明书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第
一
联
出
证
单
位
保
存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第
二
联
出
证
单
位
定
期
送
县
区
疾
控
中
心
,
由
疾
控
中
心
保
存
附件2: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
(与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同时填写)
姓名死亡医学证明书编号
常住址省市区(县)
户口 1. 本地 2. 非本地计划内外 1. 计划内 2. 计划外年龄周岁民族 1. 汉族 2. 少数民族
文化程度 1. 大专及以上 2. 高中或中专 3. 初中 4. 小学 5. 文盲
1. <1000元
2. 1000元~
3. 2000元~
4. 4000元~
5. 8000元~
居住地区 1. 平原 2.山区 3. 其他地区
孕产次孕次产次人工流产、引产次
末次月经年月日
分娩时间年月日时
死亡时间年月日时
分娩地点 1.省(地、市)级医院 2. 区县级医院 3.街道(乡镇)卫生院 4. 村接生室
5.家中
6. 途中
7. 其它 9.不详
死亡地点 1.省(地、市)级医院 2. 区县级医院 3.街道(乡镇)卫生院 4. 村接生室
5.家中
6. 途中
7. 其它 9.不详
分娩方式 0. 未娩 1. 自然产 2. 阴道手术产 3. 剖宫产
新法接生 1. 是 2. 否
接生者 1. 医务人员 2. 乡村医生 3. 接生员 4. 其他人员
产前检查 1. 有 2. 无
初检孕周周产检次数
死因诊断依据 1. 尸检 2. 病理 3. 临床 4. 死后推断
省级医疗保健机构评审结果 1. 可避免 2. 不可避免
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编号1编号2编号3
国家级评审结果 1. 可避免 2. 不可避免
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编号1编号2编号3
填卡单位填卡人日期
《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填写说明
发生在辖区的所有孕产妇死亡(不论是本地户籍还是非本地户籍)均要求填写一张死亡报告主卡和一张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
计划内外:指本次怀孕是否持有准生证,有准生证者为计划内,无准生证者为计划外。
年龄:填写实足周岁年龄。
文化程度:以已毕业的文化程度为标准。
如曾上过高中,但未毕业,则以初中文化程度计算,中专毕业以高中文化程度计,大专毕业以大学文化程度计,半文盲以文盲计。
家庭年人均收入:此项为估算,指一年12个月的人均总收入。
居住地区:“山区”项中含半山区,坝区归在其他项目中。
孕产次:凡妊娠一次,不管其妊娠部位和结局怎样,都算一孕次。
产次包括孕满28周及以上的分娩。
双胎及多胎分娩,只算一孕次、一产次。
人工流产、引产次:包括药物流产,不包括自然流产及不全流产刮宫者。
末次月经:按公历日期填写。
如流产或分娩后未来月经而再次妊娠者,则此项填0;若末次月经不详者则年月日全填9,即9999年99月99日。
分娩时间:按公历日期填写,时间按00~23点的格式填写,时间取整数,够半个小时往上进,如分娩时间为2006年12月18日13:31,则填写14;不详者全填9;如未分娩或28周以前流产者,此项全填0。
死亡时间:填写格式同分娩时间。
分娩地点:指胎儿娩出时,孕产妇所在的地点。
未娩或28周之前流产者填0,不详者填9。
1).省(地、市)级医院:指省、地市级医院及与此相当的军队、厂矿医院。
2).区县级医院:指区县级医院及与此相当的军队、厂矿医院。
3).街道(乡镇)卫生院:包括街道(乡镇)卫生院及平级厂矿医院。
4).村接生室:为村医或接生员接生的场所。
死亡地点: 同分娩地点。
分娩方式:臀牵引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毁胎术、内倒转术均属阴道手术产范围。
新法接生:指四消毒,即产包、接生者的手、产妇外阴部及婴儿脐带消毒,由医生、助产士、培训过的初级卫生人员或培训过的接生员接生。
接生者: 1)医务人员指乡级卫生院及以上的医生、护士、助产士;
2)乡村医生指村医或个体开业医生;
3)接生员指受过培训的接生人员;
4)其他人员指未受过培训的接生人员及其家属、周围邻里等。
产前检查:如有,应填写初检孕周和孕期产检次数。
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填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原则寻找根本死因,如死亡直接原因由根本死因所致,则填写该病因的疾病全称,如根本死因又导致了其它疾病或并发症,则按并发症的顺序,将各疾病的全称
填写清楚。
如:某孕产妇因妊娠期高血压并发胎盘早剥大出血死亡,则按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的顺序填写。
死因诊断依据:按最高的诊断依据填写,如同时有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则填病理诊断,临床诊断包括实验室及其他的辅助检查。
各级医疗机构评审结果及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该项可暂不填写。
但在该地区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评审结束后,可将评审结果回填入副卡中。
附件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
死亡医学证明书编号
户籍住址省市区(县) 街道(乡镇)
现住址省市区(县) 街道(乡镇)
治疗性引产死亡: 1. 是 2. 否
出生信息登记卡号出生医学证明编号
儿童免疫接种卡号
儿童姓名父亲姓名母亲姓名
户口 1.本地户口 2. 非本地户口 3. 非本地户口居住1年以上
性别 1. 男 2.女 3.性别不明
出生日期年月日
出生体重克 1.测量 2.估计
孕周周
出生地点 1.省(地、市)级医院 2.县(区)级医院 3.乡镇、街道卫生院 4.村(诊所)卫生室
5.途中
6.家中
死亡日期年月日
死亡年龄岁月天
死亡诊断 A
B
C
根本死因
死亡地点 1. 医院 2.途中 3.家中
死前治疗 1. 住院 2. 门诊 3. 未治疗
诊断级别 1.省(市) 2. 区(县) 3. 街道(乡镇) 4. 村(诊所) 5.未就医
未治疗或未就医的主要原因(单选) 1.经济困难 2.交通不便 3.来不及送医院 4.家长认为病情不重
5.风俗习惯
6.其它(注明)
死因诊断依据 1.病理尸检 2.临床 3.死后推断
填卡单位填卡人日期
《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填写说明
凡妊娠满28周,出生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指标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时不满5周岁),无论本地还是非本地户口,每一例死亡均需填报此卡。
治疗性引产死亡:指治疗性引产原因出生时,具有4项生命指标之一,而后又死亡的婴儿。
不包括由于计划生育原因而做的引产。
出生信息登记卡号:来自婴儿出生信息登记卡。
出生医学证明编号:如果给儿童已颁发出生医学证明,则应填写出生医学证明书编号。
儿童免疫接种卡号:来自儿童免疫接种卡,如有该卡应当填写。
儿童姓名:填写死亡儿童姓名。
如尚未取名,则父亲和母亲姓名必须填写。
性别:如属于两性畸形则填写性别不明。
出生日期:按公历日期填写,如月、日只有一位数字时,前一方格必须填0。
出生体重、孕周、出生地点:年龄小于1岁以下的死亡儿童必须填写。
孕周按整数填写,如35周+6天,填写35
周即可。
死亡日期:填写格式同出生日期。
死亡年龄:填写实足年龄,出生不满24小时填写“0”天;1天~不满28天填具体天数;满28天~1月29天填写1月;1月30天~不足1岁填月数;1岁及其以上填岁数。
死亡诊断:填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原则寻找根本死因,如死亡直接原因由根本死因所致,则填写该病因的疾病全称,如根本死因又导致了其它疾病或并发症,则按并发症的顺序,将各疾病的全称填写
清楚。
死前治疗:指导致本次死亡疾病的治疗情况。
住院指正式办理住院手续,住院治疗后死亡者(包括死在医院或出院回家死亡);门诊包括急诊、观察室治疗未正式住院者;未治疗指根本未治或未接受医生治疗、家
长自治。
如果同时有两种治疗情况,即“门诊”和“住院”,则填写最高治疗级别“住院”。
凡经村
医生诊治,按“门诊”治疗填写。
“未治疗”指根本未治或家长自治。
诊断级别:填写疾病的最高诊断级别,如患儿曾在村卫生所、乡卫生院、县医院诊治,应填写县医院。
未治疗或未就医的主要原因:仅选其中一项。
死因诊断依据:病理尸检指在医院死亡做过尸检证实诊断的;临床诊断指医疗单位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做出的诊断;死后推断指死前未经医疗单位治疗,死因是死后分析判断出来的。
附件4: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用户申请表
帐户性质:本级用户直报用户
用户类别:全人群死因监测用户妇幼部门用户 DSP监测点用户
卫生部监测点用户
申请用途:
监测工作系统管理专病管理查阅数据专业需要信息交流科研课题撰写论文其它
申请管理权限:
1、个案卡片管理:
全部浏览死亡病例报告个案新建死亡病例报告个案修改死亡病例报告个案删除死亡病例报告个案审核死亡病例报告个案订正死亡病例报告个案导出EXCEL
2、报表管理:
全部分地区实时统计表分地区定时统计表分年龄定时统计表
分职业定时统计表分婚姻状况定时统计表分文化程度定时统计表
分时间定时统计表分地区儿童死亡统计表分地区孕产妇死亡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