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操作:把盛满水的集气瓶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 水槽 内,将导气管伸入
瓶 内 ,向集气瓶内 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 气体,在 水盖下好玻璃片,
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2)排空气法 ,操作:导管 伸到瓶底,目的是 便于排尽瓶中的,空气
根据不与 O2 反应,密度 大于 空气,称为 向上排空气法 , 根据不与 O2 反应,密度 小于 空气,称为 向下排空气法 .
【学习目标】
• 1、了解气体的收集方法和放置 • 2、认识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 3、了解科学探究的要素及过程
【学习重点】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学习难点】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自主学习]
1、气体的收集方法有:
(1)排水法,根据 气体不与水反应、
难溶于水 的性质,
⑵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 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 氧气 的含 量高。
⑶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 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比空气中 水蒸气 的含 量高。
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 比,含量明显发生变化的主要有 氧气 、 二氧化碳 、
3、防止 空气 进入集气瓶内,得不到纯净的气体.
[小结] 一、气体的收集和放置
[练习]
一氧化氮是大气的污染物,但少量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 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对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 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
C.易与水反应 D.有害无利 B
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现象
2、探究呼出气 体的性质 ①向一个盛空 气的集气瓶和 一个盛呼出气 体的集气瓶中 各滴几滴澄清 石灰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含答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练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基础达标1.下列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描述中错误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的含量B.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2.下列收集人体呼出气体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将集气瓶盛满水,将玻璃片从上往下直接盖住瓶口B.收集好呼出的气体,迅速从水中取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C.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后取出,正放在桌上D.集气瓶集满气体后,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3.关于空气与呼吸排出的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与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的气体,其成分完全相同B.减少吸入空气中的氧气使转化为呼出的气体C.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有明显的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有明显的增加D.吸入的空气中只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4.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探究,你认为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A.氧气 B.二氧化碳C.水蒸气 D.以上都不同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在图甲中A端吸气20秒,此时(填“呼出气”或“空气”)从B端进入石灰水,结果石灰水中没有明显现象;在图乙中B端吹气20秒,石灰水明显变浑浊.据此判断:在呼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填“高于”或“低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6.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还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设计如下实验.(Ⅰ与Ⅱ盛装的都为澄清石灰水)(1)人在吸气的时候活塞A (填“打开”还是“关闭”)活塞B (同上).参考答案1.A提示: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所含成分相比有:氧气的含量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少,因为人体吸入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的含量”,说法错误,因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2.C提示:A.应将集气瓶盛满水后,先盖住瓶口的一端,然后将玻璃片平推过去,故选项说法错误.B.收集好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拿出水面,故选项说法错误.C.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后取出,由于人呼出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应将集满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故选项说法正确.D.集气瓶集满气体后,应立即从水中取出,故选项说法错误.3.C提示:A.因为呼吸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吸收掉一部分氧气生成一定量二氧化碳,故此选项错误.B.因为呼吸时发生了气体交换,气体中不但氧气量减小,而且会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此答案错误.C.发生气体交换时空气中氧气量减小二氧化碳及水蒸气均变大,故此选项正确.。

01-02-02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01-02-02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

2.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一定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

3.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4.认识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三、教学难点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对比实验设计思路。

反思:。

无锡市第三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课时

无锡市第三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课时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

2.能使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

3.能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开展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课堂导学知识点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介绍阅读教材P14,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越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含量①____________;(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②____________;(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③____________;(4)空气主要是由④________、氮气组成,还含有⑤和水蒸气等。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阅读教材P14-15的实验操作步骤,完成以下探究:整理归纳:(1)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明显降低的是⑨____________、明显升高的是⑩________________、⑪______________;(2)该探究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⑫________________。

典例解析例 1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比空气中的多”的探究实验,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完成下面实验报告。

[提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另一集气瓶装一瓶空气,再分别检验其二氧化碳的含量。

[进行实验]解析:[提出假设]假设是对实验目的的猜测,所以可以有正确的猜测,也可以有合理的错误猜测。

[进行实验]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可以往两个瓶中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呼出气体瓶中将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空气瓶中因二氧化碳含量少,未能出现浑浊现象,通过对比两种现象可以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比空气中的少的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第二课时
当堂训练1: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的方法是( ) A、从水中直接拿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B、从水中直接拿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放在桌上 C、在水中盖上玻璃片,拿出水面正放在桌上 D、在水中盖上玻璃片,拿出水面倒放在桌上
C
当堂训练3: 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呼出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1)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方法是: (2)比较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 现象: 结论: (3)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实验方法: 现象: 结论: (4)比较水蒸气含量的实验方法: 现象: 结论:
将集气瓶装满水后倒放在水槽中,通过吸管向集气瓶内吹气,当气泡在瓶口产生时,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后取出正放于桌面。
用燃烧的木条检验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的气体中的木条很快熄灭
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比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少
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
空气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呼出气体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的的含量高
(1) 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越多,说明 也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 (2)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 。即 可以助燃。 (3) 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即 不支持燃烧。 (4)空气主要是由 和 组成的,还含有 、 等。
自学检测2题3: 3分钟 (CO2)
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
呼出的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无明显现象
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人吸入气体中的多
(2)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增多?
在想要和得到之间要做到!
自学检测2题4:水蒸气(3分钟)
现象
结论
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现象。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提出问题情景激疑
5min
讲授新课
35min
1.说出你知道的空气中的成分
2.放置在空气中的松脆的饼干过一段时间会变软,夏天的早上草叶上有露水,这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物质?
3.结合呼吸过程的知识储备,你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有什么不同?
△激活思维
△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巡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
交流实验现象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充分发表意见
用总结性语言归纳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2)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课题二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二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0
探究3:蜡烛燃烧的产物
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有哪些? 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设计实验:
实验、观察、纪录实验现象: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评价反思:
21
填写探究报告: 实验内容 步骤与方法 结论 沾有澄清 蜡烛燃 点燃蜡烛,在 了解蜡 火焰上方罩沾 石灰水的 烧生成 烛燃烧 有澄清石灰水 烧杯内壁 二氧化 后的产 的烧杯,观察 出现浑浊 碳 . 物 点燃蜡烛,在 干冷烧杯 蜡烛燃 火焰上方罩干 内壁出现 烧生成 冷烧杯,观察 无色液滴. 水.
(10)蜡烛火焰为什么会闪烁摇晃? (11)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液体流下来, 流下来的半透明液体是什么?为什么 液体一会儿又会凝固在烛体上?
外焰
内焰
焰芯
探究2: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
提出问题: 蜡烛的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蜡烛火焰最外层 ( 外焰 ) 进行猜想: 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取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 设计实验: 中,1秒后取出,比较其不同部位被烧
观察和描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 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分析
燃 着 时
4
观察和描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 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火焰分 三 层,最外 层最 明亮, 最内 层最暗。一根火 柴在火焰不同部位燃烧的情 火焰温度外层高内层低 况: ; 在火焰上放一干燥的烧杯观 察到的现象是内壁出现水滴 , 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 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分析
明液体是什么?为什么液体一会儿又会凝固在烛体上?
(6)蜡烛燃烧过程中只有化学变化,对吗?为什么?
8
学习化学具有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即不孤 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性质或变化,而是 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现 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分析和比较,以 得出可靠的结论)。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doc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doc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学习目标】: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学会对人体吸入、呼出气体探究的有关实验操作。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通过合作和交流【课前预习】4′●信息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1、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2、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信息解读(1)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______判断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判断氧气多少的根据是______。

(3)燃着的木条插入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中______含量多。

【实验探究】11′打开课本,根据提示仔细阅读P14——P16的内容。

●提示(1)该实验有那些步骤?(2)每一步都是怎样操作的?●实验探究【展示提升】10′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结论及得到结论的依据。

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说出自己组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结论1、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课堂小结】2′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4.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5.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多。

【拓展延伸】8′我们呼出的气体完全是二氧化碳吗?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呼出气体中氮气和其它气体含量没有变化,氧气含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含量多了并且变化比较大。

◆【自我测评】8′(1)有一个人走在路上,他的眼镜脏了,他把眼镜取下来,向眼镜呼气,然后用布一擦,眼镜变干净了,这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
呼出气体
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现象 结论
无明显现象
证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 中多。
步骤5: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 在其中的一块上呼气,观察现象。
呼 气 的 玻 璃 没有呼气的 片 玻璃片 现 象
结 论 玻璃片上有 小水珠 无现象
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水蒸气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吸入的空气 二氧化碳 氧气
资料查询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水蒸 气等物质 (2)氮气、稀有气体性质较稳定。 (3)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 旺,说明氧气越多。 (4)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5)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 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 氧化碳含量越多。
> <
呼出的气体 二氧化碳 氧气

水蒸气
水蒸气
当堂反馈: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 水 B 白酒 (
D

C 食盐水 D 澄清的石灰水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C

A 空气 B 二氧化碳
C氧气 D 水蒸气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物质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D

C 水 D 二氧化碳和水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 基础的科学 (第二课时)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 气体的探究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
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猜想与假设
(1)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 氧气 的含量比吸 入的空气中该气体的含量少。 (2)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比人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多 。 (3)猜想: 人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的含 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含 量多
4.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中,出 现的现象是 ( B )
A 甲中熄灭,乙中变旺 B 甲中变旺,乙中熄灭 C 甲、乙都变旺 D甲、乙都熄灭 二 氧 化 碳 乙
氧 气

5. 现有三瓶气体,分别为空 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简单的 方法来鉴别。 答案: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到 瓶中,如果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 发生的是空气。
【设计并进行实验】 步骤1:收集二瓶空气。
步骤2:如图,收集二瓶呼出的气体。
步骤3:将燃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 气瓶,观察现象。
空气
呼出气体
现象
正常燃烧
燃着的木条立 即熄灭
结论 说明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呼 出气体的氧气含量
步骤4:用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 入装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 观察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