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解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优秀教学案例

5.个性化的教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对于操作不熟悉的学生,我给予了更多的指导和辅导;对于理解不够深入的学生,我进行了深入的知识讲解和解释。这种个性化的教学关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提高。
此外,学生还需要培养坚持不懈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有坚持不懈地尝试和探索,才能取得实验的成功。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和勇于尝试的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三、教学策略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景创设
在本节课中,我将会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创建有趣的化学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会设计一系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实验,如自制酸碱指示剂、火山爆发实验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中,我会以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导入新课。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不同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学生能够激发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引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欲望。
(二)讲授新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还不够熟悉,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此外,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知识的讲解和解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题。
教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掌握一些常见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究和验证化学原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可能还不够熟练,对一些实验技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原理,体验化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
2.实验技能的提升。
3.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酸碱溶液、指示剂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验证实验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与实验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教案建议课标要求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内容分析及教案建议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教案建议如下: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看似简单,其实有着比较深刻的内涵。
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此项探究活动,敢于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述越详细越准确越好;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改进自己的短处。
教材中对这个探究活动的小结很重要,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⑴关注物质的性质;⑵关注物质的变化;⑶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引导学生积累对物质的一些具体性质和变化的认识,为下一单元学习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等打好基础。
2.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趣味性较强,较易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但该探究活动的实验步骤较多,且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以使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进行该探究活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提出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交流讨论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实例讨论。
归纳总结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知识拓展 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 内容 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
探究点二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在实验时,我们在实验前观察什么?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什么?实验后又观察什么呢?观察到的这些实验现象,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描述呢?交流讨论 讨论相关的原因。
归纳总结1. 学习化学实验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点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取一根火柴梗,(或在蜡烛的火课堂讨论1. 蜡烛燃烧时状态有没有什么改变?2. 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放置的时间长了,会有什么现象?3. 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为什么熄灭后是白烟?熄灭后的白烟是什么物质?归纳总结1.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此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写在了箭头的上方。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点整理-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同步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科学探究的意义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学习方式.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化学科学探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索研究性活动和方法,通过该活动可以逐步发现并描述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等等.2.科学探究的意义(1)特别强调了“过程”的经历.对教师来说,可以使其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移;对学生来说,可以使其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移.(2)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等.(3)重在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4)科学探究还是一种精神.要用这种精神探索和研究自然规律,也要用这种精神学习整个化学课程中的所有内容.(二)猜想与事实验证1.猜想猜想是在提出(或给出)的问题之后,针对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的可能的答案,进行预测或者假设,并作出预测性或者假设的结论(即猜想).2.事实验证实施验证是按照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根据制定计划或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并收集证据;然后由证据推断出猜想是否正确,或者是直接推断出正确的结论.(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是为了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而采取的方式、策略、技巧等的总称,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其基本方法有控制变量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实验法、对照实验法等等.具体介绍如下: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探究方法.2.模型法利用有形的宏观模型来探究学习和研究利用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的微观粒子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探究方法.3.比较法将两个相似或者不相似的事物做一比较,然后对比分析,并从中得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常用探究方法.4.类比法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一对比,从已知或者已学的物质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物质具有相应性质的一种探究方法.第1页5.图象法利用图象这种特殊而又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来表达或者探究某些可以用它来描述的化学现象、过程和规律的一种探究方法.6.逻辑推理法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将已有的理论认识通过逻辑思维推理过程的活动为新的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并且,将在探究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逻辑思维推理过程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实现对物质本质的认识,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探究方法.7.归纳和演绎人们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中的两种逻辑推理形式,也就是两种基本的探究思维方法.它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尤其是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与解释结论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实验法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来探究学习和研究利用物质的性质、制取和变化规律的最常用的一种探究方法.9.对照实验法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照实验的探究方法.(四)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探究一般分为以下八个连续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各环节具体如下:1.提出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供探究的问题,或者直接给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2.猜想与假设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的可能出现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并经过讨论、思考作出初步的论证.3.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根据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包括选择仪器、试剂等等.4.进行实验按实验正确的步骤,细心规范地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5.收集证据收集并整理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以及其它与猜想假设有关所有资料、信息等等,为了验证猜想与假设做好充分的准备.6.解释与结论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事实证据与猜想假设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最后的结论.7.反思与评价主要是要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用口头或书面等方式表达探究过程的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在实验方案、现象、解释等方面与他人存在不同之处时,能与他人进行讨论,不断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8.拓展与迁移将自己经过辛辛苦苦、快快乐乐地科学探究出的实验结论,不断地发扬光大,拓展开来,进而将其迁移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当然,它也有可能是就刚才探究中的某些问题,或者是衍生出来的问题,进行继续科学的探究过程.(五)蜡烛燃烧实验第2页第 3 页蜡烛燃烧实验是为了探究蜡烛(主要成分石蜡)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而进行的探究性燃烧实验.它包含三步实验,其具体的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乳白色、红色等颜色;固态;圆柱等形状.蜡烛为乳白色、红色等颜色;固态;形状不固定.(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投入水中. 很容易切开,浮在水面上,在水中不溶解.密度比水小,质软,难溶于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蜡烛燃烧时火焰分外焰、內焰和焰心.(2)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 s 后取出.外层最先碳化,内层碳化很轻(甚至不碳化). 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內焰次之,焰心最低.(3)用一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下烧杯.烧杯内有水雾.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4)另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蜡烛熄灭时,石蜡蒸气遇冷转变为石蜡固体小颗粒,生成白烟.(2)用火柴迅速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白烟具有可燃性.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研究(一)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1.呼出气体的收集方法(1)将集气瓶装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再倒立在水槽里;(2)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当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时,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瓶口,再取出正放在实验桌面上.(二)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操作实验图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和两瓶空气(即吸入的空气,将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即可得到),正放在桌面上,展示对比两瓶气体.两瓶气体均没有颜色.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①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无明显变化;②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很快熄灭.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第4页向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①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②盛有人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取两块干燥透明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观察对比两块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①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变化;②被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低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第5页第6页。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教学。
二.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几种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3.学会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并进行有效的实验记录。
三. 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化学实验记录的意义和方法。
四. 教学难点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否得到提高。
五. 教学准备1.针对课本内容准备好实验器材、试剂和实验材料。
2.准备好课件,给予丰富的实验例子。
六.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列举化学实验在现代科学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对本次实验内容进行思考。
第二步:呈现1.利用课件和实验装置进行现场演示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利用短视频让学生观看化学实验的过程。
第三步:实验操作1.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
2.在实验中注意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和记录。
第四步:资料整合1.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整理实验数据,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和要点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五步:探究思考1.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根据所得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提出探究问题,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第六步:课堂小结1.简要回顾本次实验内容,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难点和问题。
2.概括本次实验的目标和意义,并进行思考和总结。
七. 教学反思本次实验教学注重“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四个环节,在每一环节都加强了实验思维、观察思维、分析思维和归纳思维的培养。
教师及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况,采用个别化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具有反复性、矛盾性和发展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优秀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影视节目《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大家是否还记得太上老君的这个炼丹炉?古代的炼丹炉常用来研制长生不老药,虽然现在我们觉得不可能有长生不老药,但是我们可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化学实验室的前身就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
所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二、推进新课[过渡]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那我们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呢?下面我们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为例来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的探究内容,并思考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分组实验]2人一组,通过实验解答教材中的问题,并填写教材第13页的表格。
1.点燃前:在每组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放置蜡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的实验得出蜡烛的物理性质。
2.燃着时:点燃蜡烛,巡回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熄灭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复燃实验。
[归纳总结]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
2.燃着时:熔化、发黄光、放热、冒黑烟、火焰、燃烧产物。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2.知道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4.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5.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二、命题落点1.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的考查,如例12.对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考查,如例23.考查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及结论的得出及对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考查,如例3【典例精析】例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答案:C例2: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的因素中,写出一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②,影响。
(2)从你列出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解析:本题是探究设计变量的实验探究。
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是指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在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时应注意:①研究的课题要具备一定数量的变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蜡烛燃烧时
先由固态变成液
火顺白烟将蜡 态,再蒸发成石
烛重新点燃
蜡蒸汽,而后燃
烧。
结论
蜡烛的火焰分为焰心、内 焰、外焰三个部分。外焰 燃烧得更充分,温度最高, 火焰最为明亮。
结论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中,生成新的物质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一般我们采用这个方法 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结论
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 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 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2) 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在蜡烛火焰上 烧杯内壁有
方罩一个冷而 水珠生成,
干燥的烧杯, 将烧杯取下来 正放,迅速往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烧杯中倒入少
量澄清石灰水,
振荡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有 水生成,蜡 烛燃烧有二 氧化碳生成
七、课堂练习
1.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 点、沸点。
2.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有______、 ______、 ______,其中对人类活动最为重要的 气体是______。
3.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______。
四、课程导入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吸入的是空气,呼出的是我们代谢 后的气体。在一吸一呼之间,空气在我们体内发生了很复杂的变 化,这个知识我们在生物学中都了解到了,那么同学们还了解空 气和我们呼出气体的成分吗?这两种气体有什么不同呢?就让我 们通过实验来揭开谜团吧!
4.科学探究必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探究时必须关 注______,关注 ______,关注______。
四、新课引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 过实验得到的。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学 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学好了化学实验, 就为我们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用一干燥烧杯, 罩在火焰上方,片 刻,取下火焰上方 的烧杯,迅速向烧 杯中倒少量澄清石 灰水振荡。
4、熄灭时 ①熄灭蜡烛,观察 所发生的现象
②用火柴点燃刚熄 灭时的白烟
现象
烧杯内壁有水珠 生成,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结论
石蜡燃烧有水 和二氧化碳生 成。
刚熄灭时产生的 有白烟从烛芯飘出 白烟是石蜡蒸汽,
说明蜡烛可以气化
六、课堂小结(1) 对蜡烛及其
燃烧现象的探究
点燃前
圆柱形 白色固体 轻微气味 质地软 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
燃烧过程
空气中燃烧 黄白色光亮火焰 火焰分三层 外焰最明亮 温度最高 内焰温度较低 焰心最暗 温度最低
熄灭后
蜡烛熄灭时有 白烟产生,用 火柴去点燃刚 熄灭时的白 烟,,蜡烛重 新燃烧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一、学习目标
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 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
难点:实验结论的正确得出
三、课前预习
1.如果某种气体不与水反应、 ______,则该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
蜡烛安静、持续燃烧, 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 晃,火焰上方有黑烟, 火焰分三层,上层黄色 且明亮,,
迅速平放在火 焰中,1S后取 出
火柴靠焰心部分基 本不变色而外焰部 分碳化变黑
火焰分为外焰、 内焰、焰心三部 分,外焰温度最 高加热时应用外 焰
实验探究步骤
实验探究步骤
1、观察蜡烛的制 作材料
现象 烛芯:线状 外壳:较硬
结论 由石蜡制作
2、点燃前 ①观察蜡烛的颜色 状态、形状、气味
红色、半透明、固态、 圆柱状,有轻微的气味
②用小刀切下一块
放入水中
易切,浮于水面,不溶
解
硬度较小 密度小于 水而且难 溶于水
实验探究步骤
现象
结论
3、点燃蜡烛
①用火柴点燃 蜡烛,观察蜡 烛火焰
学习化学的途径——实验
途径:实验探究 观察现象 记录现象、数据、结果
科学分析
做出结论
作用
验证化学原理 获得化学知识
五、新课讲授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想一想:1、蜡烛燃烧可能发生那些变化? 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
了?如何验证? 3、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实验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三、课前预习
1.学习化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______,通过对实验以 及实验现象的______、记录和______等,可以 ______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 知识。
2. ______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___气体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观察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应从______、 ______、 ______三个方面来描述。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科学(共2课时)
授课教师:范亚敏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学习目标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 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 对实验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难点:训练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学会表述 实验现象。
中 国 古 代 的 炼 丹 设 备
西方18世纪中叶的实验室
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炼丹术士和炼金 术士的作坊。通过炼丹和炼金,发明了许多 化学实验仪器、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发 明了一些用于合成和分离物质的有效方法。
图1-13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
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科学.
二、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实验.
②化学性质: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即不是孤立地 关注物质的某一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 变化中、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微的观察和描述,并 进行比较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2 ______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___气体能
探究准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呼吸的作用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进行猜想:根据已有知识或查找资料学到的知识 A、两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B、两者的氧气含量不同 C、两者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D、……
六、新课讲授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背景知识:
①二氧化碳(CO2)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CO2)气体也越多(前 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