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初步学会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说出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重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难点:激发探究的情趣。

【课前预习】1.奶奶在小商贩那里买到一个银手镯,小红认为它可能是假的,准备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索中的()。

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2.在蜡烛燃烧实验中,下列叙述属于描述石蜡物理性质的是()。

A.石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B.石蜡燃烧前先熔化成无色液体C.石蜡燃烧时发出黄色的光,放出热量D.石蜡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小军对一支红蜡烛未做验证就做出如下判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有油腻感B.难溶于水C.密度比水大D.硬度大4.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来源:]5.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A.放置在内焰的部分被烧黑最明显B.放置在焰心的部分被烧黑最明显C.均匀地被烧黑D.放置在外焰的部分被烧黑最明显6.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小丽得出如下结论:①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③燃烧时发光、放热;④燃烧时发生了物理变化。

错误的是()。

A.①B.②C.③D.④7.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 )。

A.比水大B.比水小C.与水一样大D.无法判断8.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了( )。

A.蜡烛中含有水B.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C .可能是空气中的水,不足以证明什么D.可能都正确,但还要有进一步的实验证明9.对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蜡烛受热时从顶部开始逐渐熔化成液态[来源:]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C.火焰分成三层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0.在蜡烛燃烧实验中,下列叙述属于石蜡性质的是( )。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分层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分层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基础达标】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是()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答案】 C【解析】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计算、测量和推理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但都没有实验更加重要。

故选C。

2.在生日时我们通常会吹蜡烛许愿,在蜡烛燃烧过程可以看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为()A.外焰B.内焰C.焰心D.一样高【答案】 A【解析】蜡烛燃烧过程中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故选A。

3.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答案】 B【解析】A.眼睛看现象,不一定能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不一定就是观察,故选项说法错误;B、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对周国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是观察,故选项说法正确;C、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如细胞的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答案】 B【解析】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不完全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不正确;C,石蜡燃烧能生成水,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D.白烟是石蜡蒸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1)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2、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得出结论: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___,通过对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展示提升】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深入探究】: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成分是什么呢?【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点拨:1、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达标体验:1.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 s~2 s后取出,能观察到()A、均匀的变黑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2.蜡烛是由和组成的,蜡烛的颜色是,形状。

硬度较,气味是,蜡烛不溶于水,把蜡烛放入水中,蜡烛(填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蜡烛的密度比水(填大或小)。

3.蜡烛燃烧既发生了变化又发生了变化,火焰分层,_ 最暗, 部分的温度最高,部分温度最低。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提出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交流讨论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实例讨论。

归纳总结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知识拓展 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 内容 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

探究点二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在实验时,我们在实验前观察什么?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什么?实验后又观察什么呢?观察到的这些实验现象,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描述呢?交流讨论 讨论相关的原因。

归纳总结1. 学习化学实验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点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取一根火柴梗,(或在蜡烛的火课堂讨论1. 蜡烛燃烧时状态有没有什么改变?2. 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放置的时间长了,会有什么现象?3. 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为什么熄灭后是白烟?熄灭后的白烟是什么物质?归纳总结1.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此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写在了箭头的上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课题2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课题2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精品ppt课件

新课讲解
【实验探究】 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等。用小刀从 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 水面上还是沉入水底,并判断石蜡的密度与水的相比是小还是大。
新课讲解
【实验现象】白色不透明的圆柱状固体,有轻微气味;易切, 浮于水面,不溶解;质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D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 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D.图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动画
【实验现象】蜡烛熄灭后,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火柴
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结论: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说明蜡烛燃烧时 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石蜡蒸汽,而后燃烧。
新课讲解
归纳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归纳总结
新课讲解
②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取下烧 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向烧杯倒入澄清石灰 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点击画面 播放动画
新课讲解
(3)熄灭蜡烛“后”
观察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
新课讲解
解析: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 是化学变化;图1实验中根据火柴颜色的变化可比较各层 火焰温度的高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 证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 遇冷凝固的固体小颗粒。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水 B.白酒 C.食盐水 D.澄清石灰水
D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主要有( )A.只有水 B.只有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大量灰烬
通过对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等。
化学性质:能否燃烧、燃烧产物等。
物理变化:石蜡受热熔化、石蜡蒸气冷凝等。
化学变化:石蜡燃烧时发光、放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等。
C
3.点燃一支蜡烛,在其燃烧的火焰中平放入一根火柴梗,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柴梗上( )A.接触外焰的部分被烧得最黑B.接触内焰的部分被烧得最黑 C.接触焰心的部分被烧得最黑D.被均匀地烧黑
A
点燃前(变化前)
燃着时(变化中)
化学实验
基本方法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点燃后来自变化后)相同点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一闻气味。2.用小刀切下蜡烛少许,放入水中观察。
通过哪些实验手段探究蜡烛的性质?
相同点
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一闻气味。2.用小刀切下蜡烛少许,放入水中观察。
1.白色、半透明、固体、圆柱状、有轻微的气味。2.易切,浮于水面,没有溶解。
蜡烛的硬度小,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用燃着的火柴移近灯芯,靠近蜡烛
点燃灯芯
探究2(燃着时):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优秀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优秀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影视节目《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大家是否还记得太上老君的这个炼丹炉?古代的炼丹炉常用来研制长生不老药,虽然现在我们觉得不可能有长生不老药,但是我们可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化学实验室的前身就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

所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二、推进新课[过渡]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那我们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呢?下面我们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为例来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的探究内容,并思考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分组实验]2人一组,通过实验解答教材中的问题,并填写教材第13页的表格。

1.点燃前:在每组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放置蜡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的实验得出蜡烛的物理性质。

2.燃着时:点燃蜡烛,巡回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熄灭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复燃实验。

[归纳总结]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

2.燃着时:熔化、发黄光、放热、冒黑烟、火焰、燃烧产物。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的第1课时:蜡烛燃烧实验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的第1课时:蜡烛燃烧实验
【思考】对于蜡烛燃烧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 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1:蜡烛的物理性质
(1)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 的现象在表中作详尽、客观的描述和记录。
(2)蜡烛的密度比水大还是小?
步骤与方法
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 在蜡烛火焰上方,观 察现象。
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 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 蜡烛火焰上方,观察 现象。
实验现象
结论
试管内壁有水雾, 生成。
蜡烛燃烧生成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
蜡烛燃烧生成二 氧化碳
点燃
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蜡烛+氧气 二氧化碳+水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
作用:
验证化学原理+获得化学知识
如何观察实验:
实验前
实验中
物质原来的颜色、气味 物质状态和颜色的变化、发光、放热、
、状态等
产生沉淀和放出气体等
实验后 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在古代,人们会使用蜡烛照明;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蜡烛 营造爱情的甜蜜与浪漫。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第1课时 蜡烛燃烧实验
一、导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 验室 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实验设备的发展:
我国古代炼丹炉
拉瓦锡实验室一角
现代实验室
一、导入新课
学习化学的途径——实验
四、课堂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物质的变化。
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围绕今天的探究实践,写一篇关于蜡烛的习作,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根据自己的探究经历总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认真完成
△完善探究过程,有始有终。
△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明确化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及方法
按要求整理。
组内学生讨论,信息反馈。补充填写实验报告。
各组畅所欲言说出遇到的疑问,大家讨论解决。
提出猜想、推理论证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学会整理,养Biblioteka 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便于实验室的管理。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描写、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观察实验现象以及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验探究的方法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板书: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展示)两支蜡烛,一支完整的,一支燃烧后剩下的小段。
【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追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继续延伸问题】一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为什么会变短呢?烧掉的那一段蜡烛就这样无故的消失,还是变成了什么物质呢?
好,今天我们共同来寻找这个答案。指导学生检查桌上的用品是否齐全,仪器有无损坏。(巡视。各小组学生检查用品。)
着重以科学探究形式解决熄灭后白烟是什么这个问题。
①观察火焰: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
②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演示实验】书P12图1-10说明火焰温度的高低。
③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并且倒置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并且推断生成物是什么。
3.熄灭后观察现象:
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
可以设计实验,在教师允许下完成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
2.燃着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以蜡烛及其燃烧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化学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总结归纳
10min
布置作业
2min
三.回答问题,得出结论
【提问】蜡烛为什么会变短?燃烧后可能生成了哪些物质?
四.归纳总结,得出方法
引导学生小结化学学科实验探究学习的特点:
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学情分析
学生现在对实验已经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因此对本课题的学习也会轻松自如,并且能理解。




知识技能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过程方法
一实验探究、寻找证据。
1.提出实验探究的要求:
a、要求学生按照教材12-13页上的操作步骤进行探究实验。
b、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小组记录得多。
2、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是蜡烛。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检查器材
结合课本P12表格学生分组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记录。
△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学完后整体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二、实验探究的学习特点:
⑴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
⑵关注物质的变化
⑶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设计
题目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总课时
1
学校
星火一中
教者
刘占国
年级

学科
化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本课题通过两个课时完成,通过几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式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这几个探究活动都是洞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师提示:还有什么有关蜡烛的实验吗?
4、实验结束,要求学生整理桌上的仪器和药品。
5.布置学生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二报告展示,问题交流
1.教师根据参观交流掌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如报告书工整、操作规范、善于思考分析问题等。
2.让学生说出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哪些疑问。鼓励其他同学将问题解决。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3min
新授
30min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阅读课本P11看看它和化学有什么关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明确要求,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的精神。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参与学生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