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_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章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共66张PPT)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活动探究一: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点燃前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时
点燃后 活动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知识点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体现了化学实验的学习规律。观察顺序及探 究角度如下: (1)点燃前(变化前):注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探究其硬度、 密度、气味、是否溶于水等。 (2)点燃时,观察燃烧过程(变化中)。
题型一 运用对比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例1 当你学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后,根据教材提
供的资料,请你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
较高。
解析
证明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通过对比教室内、
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可。
答案
实验步骤 取两个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好。一个 实验现象 盛有操场上空气的集气 实验结论 教室内二氧化碳
(3)熄灭后:产生白烟,能否点燃。 (4)结论: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通过产物验证
得知,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水,读作: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 氧化碳和水。
注意 区分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发生的,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 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到的归纳性描述。
错因分析 解题时要注意实验现象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
论是通过现象推出的结果,否则易错选B、C;蜡烛燃烧时,罩在蜡烛火焰
上的烧杯内壁会形成水雾,勿与蜡烛熄灭后冷凝成白烟混淆,否则容易 错选D。
知识点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不能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是 ( A.关注物质的性质 C.关注物质的变化 B.关注物质的用途 D.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课件

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在桌面上
2、现有三瓶气体,分别为空气、二氧化碳、 和氧气,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它们。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 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照常燃烧,无 明显变化的是空气。
a
3、利用右图装置,怎样操
b
作可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
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澄清石灰水
先从b端吸气一段时间,看到澄清石灰水无明显 变化;再从a端吹气同样长时间,看到澄清石灰 水明显变浑浊。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比空气中高。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对提人出问体题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 什么不同?
大胆猜想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1)氧气的含量可能不同 (2)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不同 (3)水蒸气的含量可能不同
查询资料 1、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水蒸气等 物质;
步骤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一瓶呼出气体 和一瓶空气中
现象:空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无明 显变化,呼出气体瓶中木条很快熄灭
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
步骤3 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加 入约等体积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空气瓶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 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比空气中低
步骤4 取两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对着一 片呼气,另一片放在空气中
现象: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明显现象, 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 空气中高
小结:
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 氧气含量更低, 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更高。
2、现有三瓶气体,分别为空气、二氧化碳、 和氧气,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它们。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 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照常燃烧,无 明显变化的是空气。
a
3、利用右图装置,怎样操
b
作可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
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澄清石灰水
先从b端吸气一段时间,看到澄清石灰水无明显 变化;再从a端吹气同样长时间,看到澄清石灰 水明显变浑浊。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比空气中高。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对提人出问体题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 什么不同?
大胆猜想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1)氧气的含量可能不同 (2)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不同 (3)水蒸气的含量可能不同
查询资料 1、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水蒸气等 物质;
步骤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一瓶呼出气体 和一瓶空气中
现象:空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无明 显变化,呼出气体瓶中木条很快熄灭
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
步骤3 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加 入约等体积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空气瓶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 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比空气中低
步骤4 取两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对着一 片呼气,另一片放在空气中
现象: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明显现象, 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 空气中高
小结:
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 氧气含量更低, 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更高。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共39张PPT)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 →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实验结论:
石蜡为 白 色 固 体,硬度较 小 ,加热 可熔化、汽化。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光、
发热。其火焰分为 三
石蜡燃烧生成 水
层,外
焰温度最高。
。
和 二氧化碳
学以致用 饭店使用 燃蜡烛除 去空气异 味是为什 么?
了解实验发展史
学会蜡烛燃烧 探究 完成呼出气 体成分探究
•课时安排:二个课时
同学们好:我是海 豚小博士,今天由 我带领同学们参观 学习化学实验!
想一想
⑴酒精和水能与任意比混溶。我们知道,酒 精的沸点78.3℃ ,水的沸点100℃。问你能 用什么方法把混溶的二者分开。 ⑵滚滚黄河水夹带泥沙从“天”而降,居 住在黄河下游的居民,想饮用这黄河水,问 他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黄河水符合饮用水 的标准
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1.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实验的贡献
⑴发明化学实验器具
⑵发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
过滤
⑶发明分离物质的方法
蒸馏
走进科学探究一室
自学、指导、探究
(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实验探究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这些问题你想过吗?
问题1、蜡烛比水的密度是大还是小?蜡烛能 不能溶于水?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
蜡烛燃烧有 ____生成
蜡烛燃烧有 ________生成 石蜡蒸汽被 _____ 白烟具有 _______性
将蜡烛熄灭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的白烟
描述现象时要注意
(1)根据观察到的具体现象,抓住实质性的、 客观的、能体现问题的进行描述; (2)描述实验现象而不能说成实验结论。如: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现 象是有 水珠 出现,而不能描述成有 水 形成。 描述实验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 猜想与假设
→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 →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实验结论:
石蜡为 白 色 固 体,硬度较 小 ,加热 可熔化、汽化。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光、
发热。其火焰分为 三
石蜡燃烧生成 水
层,外
焰温度最高。
。
和 二氧化碳
学以致用 饭店使用 燃蜡烛除 去空气异 味是为什 么?
了解实验发展史
学会蜡烛燃烧 探究 完成呼出气 体成分探究
•课时安排:二个课时
同学们好:我是海 豚小博士,今天由 我带领同学们参观 学习化学实验!
想一想
⑴酒精和水能与任意比混溶。我们知道,酒 精的沸点78.3℃ ,水的沸点100℃。问你能 用什么方法把混溶的二者分开。 ⑵滚滚黄河水夹带泥沙从“天”而降,居 住在黄河下游的居民,想饮用这黄河水,问 他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黄河水符合饮用水 的标准
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1.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实验的贡献
⑴发明化学实验器具
⑵发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
过滤
⑶发明分离物质的方法
蒸馏
走进科学探究一室
自学、指导、探究
(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实验探究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这些问题你想过吗?
问题1、蜡烛比水的密度是大还是小?蜡烛能 不能溶于水?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
蜡烛燃烧有 ____生成
蜡烛燃烧有 ________生成 石蜡蒸汽被 _____ 白烟具有 _______性
将蜡烛熄灭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的白烟
描述现象时要注意
(1)根据观察到的具体现象,抓住实质性的、 客观的、能体现问题的进行描述; (2)描述实验现象而不能说成实验结论。如: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现 象是有 水珠 出现,而不能描述成有 水 形成。 描述实验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

实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验
探 科 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学
探
究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步 骤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 解释与结论 →
反思与评价
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 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
现象:蜡烛又重新燃烧。
结论 结论:白烟具有可燃性。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截至2015年8月23日15时,天津港“8·12”瑞 海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事故遇难者人数升 至123人,仍有50人失联。123名遇难者身份全 部确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20人,天津港消防 人员50人,民警7人,其他人员46人。
官方中国地震台网报道,天津周三晚的爆 炸共有两次,第一次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 23时34分6秒,近震震级ML约2.3级,相当 于3吨TNT,第二次爆炸在30秒种后,近震 震级ML约2.9级,相当于21吨TNT。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易燃易爆物品中, 别名为“电石”的碳化钙(CaC2)成为“嫌 疑对象”之一。
电石遇水,发生反应,生成可燃性气 体——乙炔,并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可 能引燃乙炔,并发生爆炸。因此,在危险货 物分类中,电石属于一级遇湿易燃物品。
该企业存放化学品里的三类易燃易爆品引起的爆 炸,应该是高浓度醇类,比如乙醇酒精。“准确 的说,不含氯和硫及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燃烧后 不产生污染物,高浓度醇类爆炸燃烧后是不会对 环境产生污染物,对人体造成直接影响的。”
结论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步骤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 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呼出的气 体中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 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 对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

阅读短文,运用所学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 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
①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
氧气不易溶于水;③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
zxxkw
学科网
密度为1.429g/L,比空气重;④将纯氧气
吹入炼钢炉内,学可科网 以提高炉温,多炼钢,
炼好钢;⑤液态氧还可用于宇航;⑥氧气
能与镁、铁丝、木炭等物质发生燃烧现象;
①观察蜡烛的 有 轻微的 气味。
颜色、状态、
气味
由石蜡制作 。
②用小刀切下 易 切, 浮 于水面, 硬度 小,密度 小于水,
一块放入水中 不 溶解于水。
而且 溶难于水。
实验探究 步骤
现象
3、点燃 蜡烛安静、持续燃烧,蜡烛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
①用火柴zxxkw 晃,火焰学科上网 方有 黑烟 ,
点燃蜡烛, 火焰分 三学 科网 层,上层黄 观察蜡烛 色且明亮,中层较暗,
火焰
内层底部淡蓝色。
②取一根 火柴,迅 速平放在 火焰中, 1S后取出
火柴靠焰心部分基本不 变色而外焰 部分变黑。
结论 石蜡有 可燃性 。
火焰分为外焰、 内焰、焰心 三 部分, 外 焰温 度最高,加热时 应用 外 焰。
实验探究步骤
③用一干燥烧杯, 罩在火焰上方,片 刻,取下火焰上方 的烧杯,迅z速xxkw 向烧 杯中倒少量澄清石 灰水振荡。
与放在空气中的另
zxxkw
学科网
一块玻璃片比较
气中的 多 。
学 科网
实验结论:
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 氧,气人体呼出的气 体中含有较多的 水和 二氧。化碳
练习:
1.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
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共28页)

【讨论】
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实验中应注意哪几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如
蜡烛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 后等)
【课堂练习】
1.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软 ;将蜡烛放入水中,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质________ 小 。 难 溶于水,密度比水______ 蜡烛会浮在水面,说明蜡烛________ (2)检验石蜡燃烧有水生成的操作方法是:
【想一想】
怎样用集气瓶收集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
总结: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方法: 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
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
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用玻璃片将 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有什麽不同? 猜想与假设: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些成分的含量是 不同的,如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思考:如何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的多少?
【总结】
如何比较吸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的多少? 可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含量的多少。 借助干燥的玻璃片比较水含量的多少。
【总结】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白色固体,质软、 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蜡烛先熔化成液态,然后形成蒸气;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 焰温度最高;放出大量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人教版)

知识点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记录和分析,可以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探究: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图1-9 燃着的蜡烛
人教课本上册P12
蜡烛的物理性质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组成,闻蜡烛的气味。
结论:蜡烛颜色众多、固体、形状多样, 由石蜡和棉线组成,有气味。
现象:
图1-18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人教课本上册P15
操作: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样品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 灰水,振荡
现象: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 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图1-18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 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人教课本上册P15
【实验】了解蜡烛的密度
操作
用小刀切下蜡 烛少许,放入 水中观察
现象
结论
蜡烛浮于水面, 蜡烛密度小于
没有溶解
水,不溶于水
蜡烛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蜡烛是否具有可燃性
现象:蜡烛燃烧发白光,发热,冒黑烟, 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三层,外焰 最亮,内焰最暗
图1-9 燃着的蜡烛
人教课本上册P12
【实验】探究蜡烛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小结
【实验】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比较
①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少 ②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③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练习与应用
1.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举例说明下列问题: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 属于化学变化?哪些是关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哪些是关于化学性质的描述? 答:石蜡由固体变为液体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石蜡放 在水中浮于水面属于对物理性质的描述;蜡烛在空气中能燃烧属于对化学 性质的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

答案: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 会变浑浊,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别 (jiànbié)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久置 空气中生成白色物质,说明空气中 含有二氧化碳。
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
例2 : 从冰箱中取出的杯 子(bēi zi),放在空气中,外壁有水珠 形成答,案为:什从么冰?箱(bīngxiāng)中取出杯子,
杯体温度较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遇冷变成液态水,凝结在杯子外壁。
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
例3 : 现有三瓶气体,分别 为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简 单的方法(fāngfǎ)来鉴别。
答案: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到 瓶中,如果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 灭(xīmiè)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发 生的是空气。
第十五页,共二十二页。
(2)氮气、稀有气体性质较稳定。 (3)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 说明氧气越多。 (4)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5)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chéngqīng)的石灰水出现白色浑 浊,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 化碳含量越多。
第三页,共二十二页。
• (1)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 氧气的含量 将比吸入的空气(kōngqì)中该气体的(y含ǎngq量ì) 少。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ránshāo)的探
究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蜡烛是白色固体(gùtǐ),呈圆柱状,质地柔轻, 有轻微的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开始顶部受热熔化,接着燃烧产生火焰,
有黑烟(hēi yān)产生。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烟 将蜡烛点燃。
• (2)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
含量比人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
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
例2 : 从冰箱中取出的杯 子(bēi zi),放在空气中,外壁有水珠 形成答,案为:什从么冰?箱(bīngxiāng)中取出杯子,
杯体温度较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遇冷变成液态水,凝结在杯子外壁。
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
例3 : 现有三瓶气体,分别 为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简 单的方法(fāngfǎ)来鉴别。
答案: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到 瓶中,如果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 灭(xīmiè)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发 生的是空气。
第十五页,共二十二页。
(2)氮气、稀有气体性质较稳定。 (3)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 说明氧气越多。 (4)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5)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chéngqīng)的石灰水出现白色浑 浊,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 化碳含量越多。
第三页,共二十二页。
• (1)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 氧气的含量 将比吸入的空气(kōngqì)中该气体的(y含ǎngq量ì) 少。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ránshāo)的探
究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蜡烛是白色固体(gùtǐ),呈圆柱状,质地柔轻, 有轻微的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开始顶部受热熔化,接着燃烧产生火焰,
有黑烟(hēi yān)产生。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烟 将蜡烛点燃。
• (2)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
含量比人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古 代 的 炼 丹 设 备
西方18世纪中叶的实验室
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炼丹术士和炼金 术士的作坊。通过炼丹和炼金,发明了许多 化学实验仪器、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发 明了一些用于合成和分离物质的有效方法。
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实验的贡献
⑴发明化学实验器具
⑵发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
过滤
⑶发明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垂直悬滴,不伸入容器内,不接触容器内壁; ②不能一管多用,洗净后才能取另一种液体;
③取用试剂时不能倒置或平放,防止液体浸蚀胶头。
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8 药匙
用于取用固体粉末或小颗粒。
9 水槽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使用。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
伸入空气中
伸入呼出 的气体瓶中
呼出气体中含氧气比空
气中少
被呼气的玻璃片上 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比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并与放在空 有水雾出现,放在 空气中多 空气中的另一块玻 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璃片上无明显现象
结论: 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 和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蒸馏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
【思考】要学好化学实验我们该如何 去做呢?从哪些方面入手?该注意哪 些方面?
途径: 实验探究
观察现象 做出结论
⑶化学实验
记录现象、数据、结果
科学分析
作用
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
获得化学知识
说明了化学实验很重要,我们必须 学会观察、操作、设计和评价实验。 观察化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或步骤): 1、观察对比: 实验前物质 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等 实验后物质 2、实验过程中: 是否有发光、放热、变色、气体、 沉淀、声音等现象 3、分析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 (或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练习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
A
D 水 B
白酒
C 食盐水 D 澄清的石灰水
( )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 空气 B 二氧化碳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物质是 C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氧气 D 水蒸气 ( )
C 水 D 二氧化碳和水
D
4.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中,出 现的现象是 ( )
4.放入燃着的木条:用燃烧着的木条分别伸 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比较观察到 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记录并作出结论。
5.拿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一块呼气, 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记录并作出结论。
把以上实验记录整理、转移到 练习本上(可按课本P15表格方式完成。 )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 结论、解释、 文字反应式 变化、现象
注意事项:
①不能加热,如果燃烧反应有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 或铺少量细砂; ②收集气体时按气体密度不同选择瓶口方向; ③瓶口磨砂,用磨砂玻璃片涂凡士林封盖。
④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应装满水再倒置收集。
6 铁架台
夹持固定反应器。
6-1 铁夹 6-2 铁圈
用于固定或放置容器。
7 胶头滴管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 注意:
B A 甲中熄灭,乙中变旺
B 甲中变旺,乙中熄灭 C 甲、乙都变旺 D甲、乙都熄灭 二 氧 化 碳 乙
氧 气
甲
一些仪器以及仪器的使用方法
1 试管
试管: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 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注意事项:
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 1/3处。
②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2,加热时不超过l/3。 ③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
2.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 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实验步骤:
1.收集气体:用两个集气瓶在水槽中装满水, 用玻璃片盖好(注意不能留有气泡)倒放在水 槽中,玻璃片也留在水槽中。 将饮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向集气瓶缓 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从 什么现象得知集气瓶内已经充满气体?)在 水下用玻璃片堵住瓶口并取出正放桌上。 2.用同样方法收集第二瓶你呼出的气体 3.加入澄清石灰水:在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 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比较观 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记录并作出结论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科学. 二、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实验.
【新课引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 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 验得到的。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过 程中的重要地位:学好了化学实验,就 为我们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的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的目的:探究蜡烛的性质和变化
用
背景知识:
品:略
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
点 没有气味 2.闻蜡烛的气味 燃 3.从蜡烛上切下一块 容易断开,用指甲也划出 蜡烛的硬度较小,不溶 前 石蜡,把它放入水中痕迹,不溶解且浮在水面 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 着 时
1.观察蜡烛的燃烧及 火焰明亮呈黄色, 分三层, 蜡烛的熔点较低 火焰 顶部受热熔化成无色液体 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 被外焰烧的部分变焦最严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 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 重,被内焰烧的部分变焦 焰心 3.用一个干、冷小烧 最不明显 杯罩在火焰上,观 烧杯内壁出现一层水雾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察烧杯内壁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4. 将烧杯倒置滴入少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1.观察并触摸蜡烛 白色圆柱状的固体,有滑腻感
熄 1.吹灭蜡烛 灭 2.用燃着的木条点 后 燃白烟
产生一缕白烟 白烟燃烧,并使蜡烛重新 燃烧
蜡烛燃烧先由固态转 变成液态,再由液态 蒸发成气态而后燃烧
结论:
常温下石蜡是一种白 色、质软、有滑腻感、密 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 体物质,可燃烧,燃烧时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的 密度比空气 大 .
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时间长 会出现浑浊
实验步骤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的差异)
适量澄清石灰水 加入盛空气的集 气瓶中后振荡 加入呼出的气体 瓶中后振荡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结论
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比空气中多 燃着的木条慢慢 熄灭 燃着的木条较快 熄灭
燃着的木条
⑴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集气瓶中的水 被排出 ①在两个集气瓶中装 _____________ 满水,用玻璃片盖住 集气瓶内充满 无色气体 瓶口,倒放入水中。 _____________ 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 气瓶内吹气。 ②在水中集满气体后, 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从水中取出正放在桌 上。
呼出的气体 不溶 (溶、 _____ 不溶)于水
化学学习的三大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通过对实验
分析获得有价值的结论
二、对人体吸入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有关信息: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 浑浊,下述实验中石灰水越浑浊,说明 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⑤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2 烧杯
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 时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 ①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②溶解物质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
3 酒精灯
酒精灯:化学实验时常用的加热热源,也用作焰色反应。 使用注意事项: 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②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④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⑤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⑥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 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酒精灯的使用
4 研钵
用于研磨固体试剂或使固体混和均匀。
5 集气瓶
集气瓶: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