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神奇的货币
神奇的货币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货币的产生、本质及其职能;(2)使学生掌握货币的形态演变、纸币的发行及其与金属货币的关系;(3)使学生了解信用工具的种类及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培养节约意识;(2)使学生认识到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2. 货币的形态演变、纸币的发行及其与金属货币的关系;3. 信用工具的种类及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的理解;2. 信用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货币实物(如人民币、美元等);3. 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货币吗?货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财富的象征。
二、新课讲授1.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介绍货币的产生背景,如物物交换的困难;(2)讲解货币的本质,即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3)分析货币职能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 货币的形态演变(1)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货币实物,如贝壳、金属货币、纸币等;(2)讲解货币形态演变的原因及过程;(3)分析现代货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3. 纸币的发行及其与金属货币的关系(1)介绍纸币的发行背景及过程;(2)讲解纸币与金属货币的关系,如兑换比例、信用等;(3)分析纸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2. 引导学生思考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信用工具吗?它们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信用工具是货币的延伸,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手段。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的第一课。
本课以介绍货币及其作用为主线,通过对货币的定义、历史背景、特点和作用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1.2 教材内容本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货币的定义:通过引导学生对货币的概念进行思考,明确货币的定义与特征。
- 货币的历史背景:介绍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了解最早的物物交换、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
- 货币的特点:重点介绍可信度、稀缺性、可替代性等货币的基本特点。
- 货币的作用:深入讨论货币在经济交换、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债权凭证等方面的作用。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目标: - 理解货币的定义,了解货币与商品、金融工具的区别;- 掌握货币的历史背景,了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 了解货币的基本特点,包括可信度、稀缺性和可替代性等; - 了解货币的作用,包括经济交换、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债权凭证等; -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货币的定义与特点•货币的作用和意义2.2 教学难点•货币的作用和影响的深入理解•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教学效果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 教材: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 课件:准备一份简洁明了的课件,包含课堂活动和问题引导 -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 其他辅助资源:学生课前阅读指导、课堂练习题等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激发学生对货币的思考: - 你每天都接触到货币吗?你认为货币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作用?4.2 教学内容讲解1.货币的定义与特点–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给出自己对货币的定义。
神奇的货币说课课件讲课讲稿

高一年级必修一政治第一单元说课稿《神奇的货币》2015-09-30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级必修一政治第一单元说课稿,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从与人们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货币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
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
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作为教材的第一课本节内容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第一,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来看,货币作为经济生活最基本的要素,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贯穿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始终。
第二,从教材结构来看,本节内容最为第一课是全部经济学知识的基础。
也是全书的重点所在。
只有让学生首先打好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基础,才可在以后的学习中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商品的含义;(2)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3)理解货币的本质;(4)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5)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6)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jia chao)的能力。
神奇的货币(高二政治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通过梳理商品、货币、纸币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步骤一:完成基础知识梳理,检验预习成效;步骤二:考点导航全面把握货币的本质(一)商品的基本属性(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三)货币的基本职能(四)纸币的发行(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步骤三:重点讲解(一)商品的基本属性1.什么是商品?①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商品,首先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然后再看是否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正确区分商品、物品、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身份并非固定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和非商品可以相互转化(要看其是否处于流通领域之中,即是否用于交换)。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生活中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常见词有:商品的品质,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探究题:1.凡是劳动产品都有价值。
说课稿:神奇的货币

重点、难点
一、重点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难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 的货币符号
探点一:货币的本质
活动一:依据生活感悟,确定商品交换比例──探究价值与等价物 多媒体展示案例情境:
探题:(1)石斧和野兔价值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2)1把石斧价值多少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在这个交换关系中 野兔起到了什么作用?
• 探题: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 么作用?
•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 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 结论:1: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使商品交换更加通畅,
纸币,赶主线在教材中具有衔接的地位,起“提示下文”的作用。
课程标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教学内容
第一目:货币的本质。
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
第三目:纸币。
二、基本要求
识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
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是国家发行的、 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价格
教法
教比学难,教意味着让人如何去学.因此教法的设计 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能有效地促进学 生学为依据。而本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的教学思维:
(1)对于本框题的重点问题将采取情景 教学法,创设教学情景,学生自主探究.
(2)对于难点问题我将采用理论联系实 际,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和启发法进行教学.
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及其公式。商品流通 与物物交换的区别。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神奇的货币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发展及种类。
2. 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学会合理使用货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2. 货币的种类。
教学难点:1. 货币的演变过程。
2. 货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货币图片、实物货币、货币知识小卡片。
2.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货币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各种货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都是货币。
二、新课讲授1.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1)教师讲述货币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背景。
(2)教师展示货币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发展历程。
2. 货币的种类(1)教师展示实物货币,让学生认识各种货币。
(2)教师讲解货币的种类,如纸币、硬币、电子货币等。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分发货币知识小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内容进行分组讨论。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出示一个生活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使用货币。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货币的产生、发展及种类。
2. 教师强调节约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合理使用货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货币的产生、发展及种类,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政治教案:《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教案:《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高一政治教案:《奇妙的货币》教学设计一、揭开货币的神奇面纱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说明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提示与建议▲对商品交换中没有货币会发生的困难进行分析,说明货币的作用。
▲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
▲演示:使用支票、信用卡、外汇的情景。
▲商量:"金钱万能'吗?教学目标:【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学习货币学问,训练同学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同学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训练,增加同学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基础学问】识记:商品、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纸币理解: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和纸币【力量过程】着重培育同学擅长进行抽象思维的力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教学难点:纸币一、揭开货币的神奇面纱导入新课拿出人民币问:"同学们,这是什么?'(钱)好,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纸币,是货币的符号,具有流通职能。
大家都很清晰"钱'可以买到自己喜爱的东西,一张印刷精致的纸片为何会有如此奇妙的力气?我们应当如何理性地熟悉和对待它呢?1、货币的本质(板书)货币不是天神制造的,也不是圣贤创造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商品交换进展到肯定阶段的产物。
(1)、商品和货币的紧密联系。
(板书)商量思索P4探究活动问题(1)引导同学探究思索:▲要求同学由表及里,从表面各不相同的商品中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商量:是不是全部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必需又有着交换的目的的)如母亲为你织的毛衣和商店的毛衣比较。
从以上商量我们知道①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政治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主备课稿.docx

临沧市第一中学备课组第01周主备课稿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能够记住商品的含义和两个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过程与本质、货 币的两种基本职能和三种其他职能,学会判断某种东西是不是商品、货 币在执行某种职能,知道货币并不神秘。
2. 能记住纸币的含义和优点,知道纸币代替金屈货币是丿力史发展的必 然、货币仅仅是财富的象征,学会用货币流通量公式进行运算,树立止 确的金钱观。
3. 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1. 在具体的情境材料屮,辨别货币的职能。
2・汇率变动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1・有关货币流通量、汇率的运算。
2. 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教材结构】含义:用于交换的①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价值和②使用价值产生:③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本质:④一般等价物含文:⑥ 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发行:以流通中所需要的⑦货币量为限度 影f 过多一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一⑧通货膨胀 过少一物价全面持续下跌一⑨通货紧缩 —®信用卡和支票 f 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出[界 变动: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⑪ 升潼;外币贬 H 值、外币汇率⑫降低 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内〈⑬ 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对外保持⑭人民币汇率稳定课题主备人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课时5课时 课型 复习课基本职能:⑤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垂币 交:便换!捷 工具1. 7 阶 段 跃国 疋 外汇 神奇的货币探究一: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材料一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材料二目前农村食品市场突出问题多发、高发的态势令人忧虑,主要表现为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和“五无”食品在农村食品市场屡打不绝,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经营过期变质食品、经营条件不符合要求、食品及原料来源不合法、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依然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 •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 3: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想像中的或观
念上的货币。
探点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 活动二:模拟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对比分析──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 创设教学情境
纸币,赶主线在教材中具有衔接的地位,起“提示下文”的作用。
课程标准
一、教学内容
第一目:货币的本质。
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
第三目:纸币。
二、基本要求
识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
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是国家发行的、 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价格
➢能力目标: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显示问题
的能力,以及通过具体材料的分析,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对货 币的理性认识.
➢觉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
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 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就像奔流的河水一样畅通无阻,对于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我们形象 地称之为“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 • 2:货币出现以后,卖和买可以分离,异时异地进行,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 到的更多的形式是:“商品──货币”或“货币──商品”。 • 3: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 综合上述结论简单说明货币一产生就具有了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因此它们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来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 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提高交易成功的办法。寻找大家相对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 • 多媒体逐步展示
探点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 活动一:模拟问价场景,感受货币的作用──货币价值尺度职能 • 创设教学情境 •
• 探题:1.哪种衣服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 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 2.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和标价牌上写的“每件衣服××白银?表现的 是什么?
➢本框题要讲的货币是第一棵第一框题它讲述了货币的本质 基本职
能和纸币的知识,进而分析了货币和各种信用工具在经济生活中的作 用,而商品和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深刻 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同时在价值观方面可帮助同 学门走出金钱崇拜,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本框题的知识主线是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基本只能---
• 探题: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 么作用?
•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 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 结论:1: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使商品交换更加通畅,
高一经济生活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题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训练
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
说课流程图
教学环节 学法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法
地位和作用
➢ 本课是经济生活全书的开篇,是经济常识的基石,起着引领和导入
作用;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和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是在第一课学习的货币相 关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讲述的,二三课与第一课紧密联系在一起,尤 其本课是经济生活最基本的知识点所在。
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及其公式。商品流通 与物物交换的区别。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运用: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
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 金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货币的本质 基本职能和纸币的含义;理解
物物交换与纸币的产生及商品流通之间 价格和价值之间 纸币与金属货币之 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且能运用货币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 钱。
结论:(1)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2)在这个交换过程中,2只野兔充当了1把石斧的等价物,能够
比 较直观地反映与之相交换的商品的价值。
探点一:货币的本质
• 活动二: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合作探究解决办法──探究一般等
价物的产生。 • 利用动漫演示物物交换,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这种交换并思考
探点三:纸币的产生、发行与使用
• 活动二:剖析案例,分析“法币”贬值的原因及危害── 探究纸币发行量
• 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宣布以中央、中 国、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从1937年6月至 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 万倍。
• 最初的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了1949年五月仅可以 买到一粒大米的2.45%。“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 由于物价疯狂上涨造成的恐慌心理驱使,人们疯狂抢购各 种物资。
探点三:纸币的产生、发行与使用
• 活动一:剖析案例,分析交子的奥秘──探究纸币的产生 和本质
• 多媒体播放 • 探题1:从交子发行和使用过程探究纸币的本质 • 结论1: 交子能够用来购买商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凭借
纸币可以随时兑换货币,在这里纸币作为货币的象征、符 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一种 货币符号。 • 结论2 私人发行不能保证兑换,信誉缺乏保证。所以后来 纸币就改为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由此可见,纸币的 内涵:纸币就是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 探题2:比较交子与金属货币,明确纸币的优点。 • 结论:纸币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使商 品交换更加便捷,也有效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正是由于这种优点,纸币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重点、难点
一、重点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难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 的货币符号
探点一:货币的本质活动一:源自据生活感悟,确定商品交换比例──探究价值与等价物 多媒体展示案例情境:
探题:(1)石斧和野兔价值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2)1把石斧价值多少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在这个交换关系中 野兔起到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