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底光缆

合集下载

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研究

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研究

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研究随着人们对于互联网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海底光缆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不断地推动了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简介海底光缆通信技术是一种在海底敷设光缆,利用光的传输来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技术。

可以说,海底光缆是连接全球各个角落的神经系统,是现代通信技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与电缆和卫星相比,海底光缆通信技术是一种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带宽宽广等优势鲜明的通信技术。

二、海底光缆的原理海底光缆的原理是利用光的传输来进行信息传递,从而实现无线联通的目的。

在光缆中,光信号是通过一种一路回旋的光导纤维传输的。

这些光导纤维由玻璃或塑料制成,具有非常高的折射率,允许光线在光导纤维中一直绕行回旋路线。

三、海底光缆的优势1. 速度快:利用传输速度快的光信号进行通信,可以实现极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2. 抗干扰能力强:海洋环境复杂多变,但海底光缆通信技术具有非常强的抗干扰性能,可以有效减少外部的电磁干扰和水质影响。

3. 成本低:与天线、卫星等其他通信技术相比,海底光缆的成本相对较低,同时维护成本也较低,对于成本敏感的公司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4. 带宽宽广:海底光缆通信技术拥有更宽敞的带宽,可以容纳更多的数据量,可以满足更高的通信需求。

四、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发展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

首先是通信技术的进步,高速链路的出现让海底光缆的传输速度更快,再加上海底光缆与光网络的联合以及海底光缆系统的升级改进等因素,海底光缆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与发展。

五、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挑战海底光缆的敷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需要克服多个挑战。

海洋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海水会影响光传输的速度和强度,另外还要面对天气的影响、海啸、海冰等突发事件,而在海底光缆被损坏时,修复难度也非常大,因而这些都是海底光缆通信技术所面对的挑战。

浅谈海底光缆通信工程的设计

浅谈海底光缆通信工程的设计
2. 工程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海底光缆通信工程的规模容量、系统制式、设备选型、传输系统配置,终端局设备安装 等均与陆上光缆通信工程设汁基本上是相同的,这电不再叙述。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海地光缆 通信工程中路由方面的问题。
/list.php/0-0-1-1000000-%25B9%25FA%25B2%25FA%25CA%25D6%25BB%25FA.html
随着光通信技术和光缆技术的发展,海底光缆以其太容量、高可靠性、优异的传输质量 蛆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在通信领域,尤其是国际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耍的作用。海底 光缆通信已经取代海底同轴电缆通信,成为当前越洋和内海海底通信线路的主流。我国有漫 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发展海底光缆通信十分重要。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是应用于特殊的物理环境中的光通信系统,与陆地光缆系统相比,相 应的系统设计更加复杂,面临的技术难题更多。它在海域路由设计、光缆结构要求和设备的 技术条件等方面都与陆地上的光纤通信系统不同,本文就此简要的探讨其在施工设计中的一 些不同之处。
2.会议论文 董秀春 注重细节,提高海底光缆工程建设质量 2006
本文针对海底光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教训,从海洋路由勘测、工程设计、施工以及海光缆的制造及运输等主要环节 ,论述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性.
3.期刊论文 徐伟弘.李新华.张旭苹.王顺.董玉明.梁浩.XU Wei-hong.LI Xin-hua.ZHANG Xu-ping.WANG Shun.
力、邮电、市政、军事及其他开发话动和规划。 (c)路由区海底障碍物:自然障碍物如海底岩礁;人为障碍物如沉船,海洋工程及其废
弃物等。 (d)其他必要资料。 (3)根据路由区自然环境特征及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情况,提出调查路由,并初拟铺设

海底光缆简介介绍

海底光缆简介介绍

通常涉及到水下机器人、高压喷射清洗等先进技术,以确保光缆的快速
恢复和正常运行。
03
海底光缆的应用与优势
海底光缆的应用与优势
• 海底光缆是敷设在海底地面上的光缆,主要用于全球通信和数 据传输。它具有传输容量大、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 点。下面将进一步介绍海底光缆的应用与优势。
04
海底光缆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将海底光缆与海洋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海流能)相结合,实现能源与信息的并行传输 ,降低海底光缆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THANK YOU
海底光缆的铺设与维护技术
01
铺设技术
海底光缆的铺设通常采用船舶拖拽的方式。在铺设过程中,需要确保光
缆的平整和拉伸度,以防止光纤受到损伤。
02
监测与检测技术
为了确保海底光缆的正常运行,需要采用先进的监测和检测技术,实时
监测光缆的状态和性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03
维护与修复技术
当海底光缆发生故障时,需要采用专业的维护和修复技术进行修复。这
海底光缆面临的挑战
环境因素
海底光缆需要应对各种恶劣的海 洋环境,如深海高压、海水腐蚀 、海洋生物附着等,这些因素都 可能对光缆的结构和性能造成损
害。
技术难度
海底光缆的铺设和维护需要先进 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如深海铺设 技术、故障定位技术、水下机器 人等,技术难度和成本都相对较
高。
安全风险
海底光缆可能遭受自然灾害(如 地震、海啸)和人为破坏(如渔 船拖网、锚击)等安全风险,防
新技术与海底光缆的融合应用前景
5G/6G与海底光缆的融合
5G/6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推动海底光缆的升级和改造,实现更高速、更低时延的数据传输 ,满足新一代移动通信的需求。

海底光缆简介介绍

海底光缆简介介绍

故障检测
通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对海底 光缆进行故障检测,确定故障位置和 原因。
故障排除
预防措施
为减少海底光缆故障的发生,应采取 一系列预防措施,如加强巡检、定期 维护、提高施工质量和加强应急预案 等。
根据故障情况,采用相应的排除方法 ,如更换故障光缆段、修复接头等, 以尽快恢复通信。
05
海底光缆的应用与影响
技术挑战
深海环境
海底光缆需要在深海环境中铺设,需要克服高压、低温、黑暗等极 端环境条件。
铺设难度
海底地形复杂,需要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技术,同时需要解决铺设过 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
信号传输
海底光缆需要传输高速数据,需要解决信号衰减、噪声干扰等技术问 题。
维护挑战
故障检测
海底光缆一旦发生故障,需要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故障位置,并进 行修复。
网络安全
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增加,海底光 缆的安全保护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 展方向,以确保通信安全和数据隐 私。
03
海底光缆的组成与结构
光纤
01
光纤是海底光缆的核心 组成部分,负责传输光 信号。
02
光纤通常由高纯度的石 英制成,具有极低的损 耗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03
光纤的纤芯和包层结构 能够减少信号的衰减和 散射,提高传输质量。
情报传输
海底光缆用于传输军事和情报信息,确保国家安 全和机密。
紧急通信
在战争或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海底光缆能够 提供稳定的通信通道。
对互联网的影响
全球互联
海底光缆是全球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促进了全球信息交流和 经济发展。
网速提升
海底光缆的高带宽和低延迟特性提升了全球互联网的网速和稳定性 。

海底光缆的通信技术

海底光缆的通信技术

海底光缆的通信技术海底光缆是现代通信技术所使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设备,用于在海洋之间传输数据和信息。

其传输速率高、容量大、稳定性强、隐蔽性极强等特点,为人类跨越大洋进行高速通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海底光缆的构成及原理海底光缆是由多根光纤组成的线缆,主要由光纤、套管、保护层、水下工具和终端站组成。

其中,光纤是通讯传输的核心元件,其由具有高折射率的纯净玻璃芯和低折射率的玻璃包覆层组成,能够在光传输中保持高质量的清晰度和速度。

套管是光纤的保护层,能够保护光纤免受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和机械冲击,保证光缆的稳定性和长寿命。

海底光缆的原理是利用光纤传输的光信号进行通信。

光信号是一种电磁波,具有高速度、高通量、高清晰度的优点。

当光子经过光纤传输时,其会被光纤中的玻璃芯吸收,并被反射回来,反射的光子在光纤之间不断传播,这种现象被称为全反射。

在光线的总反射中,由于光纤中的玻璃芯具有较高的折射率,所以光线可以安全传输,一旦被光纤光取芯捕获,即可传输数据信息。

海底光缆的使用及优势海底光缆是现代通讯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卫星通讯、微波通讯等形成了互补的、高效的通信网络。

尤其是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等洋面沿线国家和地区,由于距离较远、纬度相近、地形较为平坦等自然环境的因素,使得光缆成为每各国内外数据和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为国际贸易、普及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海底光缆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海底光缆传输数据的速度极快,可达到百亿位每秒的数据量,传输速率高于卫星通讯等其他通讯手段;其次,海底光缆能够同时传输大量的数据,容量极大,为超级计算机、互联网等大型信息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再次,海底光缆的稳定性非常高,不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干扰,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和可靠性;最后,由于海底光缆的隐蔽性极强,不易被干扰和攻击,因此容易实现加密传输,大大提高了信息安全性。

总之,海底光缆是人类在海洋通讯领域取得的一次伟大的技术突破,是互联网时代信息高速公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海底光缆的光学信号传输性能分析与模拟

海底光缆的光学信号传输性能分析与模拟

海底光缆的光学信号传输性能分析与模拟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海底光缆作为国际间高速通信的主要方式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海底光缆的光学信号传输性能直接影响到国际间的通信速度和可靠性。

因此,对海底光缆的光学信号传输性能进行分析与模拟,对于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光缆作为光学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纤传输光信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海底光缆相比于陆地光缆面临的挑战更多。

其中包括光纤的损耗、色散、耦合损耗以及非线性失真等问题。

因此,一些关键的参数需要被考虑在内,以确保光信号在海底光缆中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光纤损耗是海底光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由于海底光缆长,海水中存在各种杂散光等因素,导致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一定的损耗。

为了减小这种损耗,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光纤的质量,选择低损耗的材料,并且降低光纤的接头损耗。

其次,色散是光信号在光缆中传输过程中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海底光缆的传输距离较长,光纤中会存在色散引起的码间串扰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光纤互补色散技术,通过在光缆中加入光纤色散补偿器来抵消码间串扰的影响。

此外,耦合损耗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参数。

由于海底光缆中光纤的连接比陆地光缆更加困难,光信号的耦合损耗会更大。

因此,在设计和布置海底光缆的过程中,应该合理选择连接点,并采用合适的耦合技术来降低损耗。

最后,非线性失真是在海底光缆传输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时会受到非线性失真的影响,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为了减小非线性失真的影响,可以采用预编码技术、波长转换技术等方法来降低非线性失真带来的影响。

为了准确分析海底光缆的光学信号传输性能,可以利用光学系统仿真软件进行模拟。

通过建立光学传输模型,可以模拟海底光缆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光信号的传输质量进行评估。

这些软件通常提供了准确的光纤参数以及各种光学器件的性能模型,能够准确模拟光信号在海底光缆中的传输过程。

除了模拟软件,实验也是分析海底光缆光学信号传输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浅谈海底光缆

浅谈海底光缆

浅谈海底光缆光缆做为通信系统的载体,其应用的历史已经超过30年。

按照不同的应用环境光缆又分为很多种类,大多数通信设计者对陆地光缆的种类都很熟悉,但是海底光缆却了解较少,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底光缆的建设越来越多,因此通讯设计者有必要对海底光缆进行一定的了解,本文将简要的介绍海底光缆系统。

一、海底光缆的现状随着我国通信需求的高速增长,国际间早期的卫星通信早沦为海底光缆通信的配角,海底光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光缆传输系统商用成熟之后就蓬勃发展,现在我国大陆的国际电路,尤其是跨洋国际电路更是绝大多数容量都承载在TPE、APCN2等国际海缆系统上。

随着我国对海洋的开发,我国的国内海缆系统建设近年来也日渐增多,近十年来除了烟台-大连海缆、徐闻—海口海缆等较大的国内海缆外,我国至沿海岛屿的海缆建设也逐渐增多,大大的完善了我国通信网的结构。

二、海底光缆系统的技术特点海底光缆系统与陆地光缆系统相比既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独特之处。

✓与陆缆相比,海底光缆内使用的光纤除了陆缆常采用的G.652和G.655外,还有海缆专用的G。

654光纤,以上三种光纤的主要指标如下表:意的是G.654光纤是纯硅光纤,一般1个跨段内不与其它光纤混用,这是因为G.654光纤与其它光纤的接头衰耗很大,但需要注意的是G。

654光纤最好在水中存放,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衰耗会逐渐增大,这就是G.654光纤基本上只在海缆中得到应用的原因。

✓海底光缆可按照海底光缆传输系统是否有中继器分为有中继型海底光缆和无中继型海缆。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中继型海缆内有海缆远供系统专用的铜导体,无中继型海底光缆则无需此铜导体.中继型海缆系统光放之间的距离多按照事先测算的系统设计施工。

一般我国近海的岛屿与大陆的海缆多为无中继型海缆系统,而跨洋国际海缆则必须是中继型海缆系统。

✓大长度海缆系统采用统计值设计法,有别于陆缆系统和短距海缆系统的最坏值设计法。

目前国内陆上光缆传输系统中继段长度和陆缆+局部无中继海缆传输系统的计算一般采用最坏值设计法,即将所有的参数值都按最坏值选取,而不管其具体分布和组合如何。

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优势与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愈发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海底光缆通信技术成为了连接各国之间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对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和金融流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一、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优势1.1 传输速度快光缆通信是一种基于光的信息传输技术,其传输速度极快,几乎可以达到光速。

相比于传统的铜缆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光缆通信的传输速度要快得多,这使得海底光缆通信技术成为了长距离、高速度的信息传输手段之一。

1.2 带宽大海底光缆通信技术不仅传输速度快,而且带宽大。

随着网络化、数据化的进一步普及,巨大的带宽成为了现代社会通信的重中之重。

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带宽可以达到上百兆,甚至上千兆,这意味着它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连通世界各地的信息。

1.3 信号损耗小光在波长范围内的传播特性使得光缆通信技术的信号损耗极小。

与铜线相比,光线的信号损耗仅约为每公里0.2dB/km,而广播信号损耗可达到每公里80dB/km,因此光纤通信传输距离远,波长范围宽,噪声低,容易扩展和升级。

二、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挑战2.1 基础建设的成本高海底光纤电缆作为一项高精尖技术,其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支持。

由于海水的震动、海流等造成的自然影响,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硬件设施需要比陆地上更加坚固和耐用,这使得其成本相对较高。

2.2 维护难度大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长距离传输带来了一定的维护难度。

由于光纤电缆所处的海底环境非常复杂,如洋流、风暴、地震等多种自然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随时都可能导致其被损坏,需要及时维护和更换。

2.3 网络安全问题海底光缆通信技术在信息传输方面具有很高的效率和便利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网络安全隐患。

网络安全威胁与攻击的威胁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危险,信息安全的风险越来越大,需要不断地加强网络安全的相关技术和信息管理。

三、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传输产生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海底光缆
光缆做为通信系统的载体,其应用的历史已经超过30年。

按照不同的应用环境光缆又分为很多种类,大多数通信设计者对陆地光缆的种类都很熟悉,但是海底光缆却了解较少,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底光缆的建设越来越多,因此通讯设计者有必要对海底光缆进行一定的了解,本文将简要的介绍海底光缆系统。

一、海底光缆的现状
随着我国通信需求的高速增长,国际间早期的卫星通信早沦为海底光缆通信的配角,海底光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光缆传输系统商用成熟之后就蓬勃发展,现在我国大陆的国际电路,尤其是跨洋国际电路更是绝大多数容量都承载在TPE、APCN2等国际海缆系统上。

随着我国对海洋的开发,我国的国内海缆系统建设近年来也日渐增多,近十年来除了烟台-大连海缆、徐闻—海口海缆等较大的国内海缆外,我国至沿海岛屿的海缆建设也逐渐增多,大大的完善了我国通信网的结构。

二、海底光缆系统的技术特点
海底光缆系统与陆地光缆系统相比既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独特之处。

与陆缆相比,海底光缆内使用的光纤除了陆缆常采用的G.652和G.655外,还有海缆专用的G.654光纤,以上三种光纤的主要指标如下表:
表1 海底光缆主要光纤类型及主要指标
光纤类型衰减(dB/km)色散(ps/nm∙km)偏振模色散(ps/km)
G.6520.26-180.15
G.6540.186-180.15
G.6550.21-60.15
从上表可以看出,G.654光纤与G.652光纤类似,只是衰减略小,需要注意的是G.654光纤是纯硅光纤,一般1个跨段内不与其它光纤混用,这是因为G.654光纤与其它光纤的接头衰耗很大,但需要注意的是G.654光纤最好在水中存放,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衰耗会逐渐增大,这就是G.654光纤基本上只在海缆中得到应用的原因。

海底光缆可按照海底光缆传输系统是否有中继器分为有中继型海底光缆和无中继型海缆。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中继型海缆内有海缆远供系统专用的铜导体,无中继型海底光缆则无需此铜导体。

中继型海缆系统光放之间的距离多按照事先测算的系统设计施工。

一般我国近海的岛屿与大陆的海缆多为无中继型海缆系统,而跨洋国际海缆则必须是中继型海缆系统。

大长度海缆系统采用统计值设计法,有别于陆缆系统和短距海缆系统的最坏值设计法。

目前国内陆上光缆传输系统中继段长度和陆缆+局部无中继海缆传输系统的计算一般采用最坏值设计法,即将所有的参数值都按最坏值选取,而不管其具体分布和组合如何。

有中继海缆传输系统,通常按统计法进行系统设计,即按预先确定要求足够小的系统先期失效概率根据相关的统计分布概率取定的参数进行系统设计。

海缆系统独有的跨洋保护倒换技术
大长度的海底光缆系统基本上都采用了跨洋保护倒换技术,即发生故障保
护倒换时,不在故障点前原路迂回,而是在业务点附近倒换。

对于跨洋长度达到1万公里以上的跨洋海缆,这个保护倒换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保护倒换的时间,具体方式区别如下图1:
图1:海缆的跨洋保护倒换与陆缆的保护倒换比较图
三、海底光缆的分类
按照海底光缆的应用范围主要可分为;海底轻型光缆、海底轻型保护光缆、海底轻型铠装光缆、海底单层铠装光缆和海底双层铠装光缆,其各自特点如下:
(1) 海底轻型光缆(LW):一般适用于1000米水深以上,至少达到8000米水深的区域布放、施工和回收使用。

(2) 海底轻型保护光缆(LWP):一般适用于1000米水深以上,至少达到8000米水深的区域布放、施工和回收使用,但是具有一定抗磨损和防鱼咬的能力。

(3) 海底轻型铠装光缆(LWA):一般适用于20米水深以上,至少达到1500米水深的区域布放、埋设、施工和回收使用,假如没有埋设而只是敷设于海底表明,则可以适用于达到2000米水深的区域布放、施工和回收使用。

(4) 海底单层铠装光缆(SA):一般适用于20米水深以上,至少达到1500米水深的区域布放、埋设、施工和回收使用。

(5) 海底双层铠装光缆(DA):一般适用于达到500米水深的区域布放、埋设、施工和回收使用,并提供此深度内所需的保护,应拥有一定的重量来防止潮汐波浪移动海底光缆。

以上5种海缆的典型适用环境及特点和断面图见下表1.1: 光缆类型 典型适用环境 特点 典型的的海缆断面图结构
海底轻型光缆(LW) 1000米-8000米水深、良好稳定的沙质海底 轻度保护,中
心为松套管结
构,外裹金属
加强钢丝,最
外层中密度聚
乙烯护套结构
C D E B
A Steering(海缆保护倒换方式) 在每个节点进行保护
倒换 C D
E
B A Wrapping(普通陆缆保护倒换方式) 在故障链路的端点节点进行保护倒换
正常工作路由保护倒换路由
缆结构,光缆结构体现在常规永久张力(NPTS)、常规工作张力(NOTS)、常规短时张力(NTTS)、光纤断裂张力(FBL)和光缆断裂张力(CBL)等几个重要指标,有时也用最大光缆张力(UTS)代替光缆断裂张力(CBL),各指标的含义如下:
a)常规永久张力(NPTS):光缆/光纤在寿命期内可承受的张力;
b)常规工作张力(NOTS):海缆船完成3次正常接头周期内,海缆可承受的张力,即使在海缆回收之后,常规工作张力也不应该有显著变化;
c)常规短时张力(NTTS):累计1小时内,海缆在不影响NPTS/NOTS情况下,可承受的张力,主要是在回收时典型张力;
d)光纤断裂张力(FBL):可使光纤立刻断裂的张力;
e)光缆断裂张力(CBL):可使光缆立刻断裂的张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全球可生产海底光缆的厂家较少,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海底光缆规范没有对常规永久张力(NPTS)、常规工作张力(NOTS)、常规短时张力(NTTS)、光纤断裂张力(FBL)和光缆断裂张力(CBL)或最大光缆张力(UTS)做
准确的规范建议值。

下表是国际上三个主流海底光缆生产商的光缆技术指标。

轻型光缆(LW)的NTTS最低也有50kN,某些厂家海底轻型光缆(LW) 的NTTS甚至达到了80kN,而陆地光缆使用的水缆的最大NTTS就是80kN,也就是过长江时才选用的8吨水线。

海缆光缆的张力比陆地光缆大很多的原因主要是海底光缆的施工、回收和再利用均需要船上机械操作,对张力要求较高。

海底光缆与陆地光缆相比既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独特之处,通过本文只能对海底光缆窥豹一斑,要对海底光缆详细了解,还需我们在海底光缆建设和设计之中不断总结与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