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儿童少精神病学(中文)[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第八版精神病学课件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第八版精神病学课件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 精神科临床诊断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完整、真实的病史和全面、有效的精神检查,良好 的的医患关系是获得真实信息的重要基础 。
➢ 良好的的医患关系有助于患者进入并保持在治疗过程中。 ➢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学习范本,让患者在同医生的交往中学会人际交往的一
般准则,学会与他人沟通,培养信任感。 ➢ 良好的医患关系,能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精神病学(第8版)
(一)病史采集的内容
1. 一般资料 2. 主诉 3. 现病史 4. 既往史 5. 个人史 6. 家族史
二、病史采集
精神病学(第8版)
二、病史采集
(二)病史采集的程序
➢ 病史收集的程序,可以因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 在一般情况下,医生应首先同患者谈话,其次才是家属,而且同家属交谈前应先
第四节
精神科病历书写
精神病学(第8版)
➢ 客观 ➢ 目的性 ➢ 全面 ➢ 细致
精神科病历书写
发现与识别症状与体征即是临床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做出疾病学 推断,就是诊断过程。这也是临床检查与诊断学的基本内容。精神科 的检查和诊断与其他临床学科并无本质区别,它同样是一门实践技能, 需要在有经验的临床医生督导下,经过不断练习才能掌握。
精神病学(第8版)
一、精神检查
(二)精神检查的步骤
2. 深入 面谈检查转入实质性内容,了解就诊者的精神状况,目前都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的起因和演变等。 应注意: (1)以开放性交谈为主 (2)主导谈话
精神病学(第8版)
(二)精神检查的步骤
一、精神检查
3. 结束 深入交谈时间视问题的复杂性而定, 一般持续20~45分钟。在交谈临近结束时,
征得患者的同意,使患者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 ➢ 同家属谈话时,患者是否在场,可由患者自己决定。 ➢ 我国精神科医生习惯首先向患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采集病史,这可能与我国非自

第八版精神病学课件精神科急诊及危机干预

第八版精神病学课件精神科急诊及危机干预
➢ 性别:男女攻击行为比例9∶1 ➢ 遗传:家族聚集现象 ➢ 神经递质:5-HT、DA、NE、Ach、GABA等 ➢ 内分泌:雄性激素、抗利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固醇水平等 ➢ 脑结构和功能:前额叶、杏仁核、海马等相关脑区情绪唤醒时反应增高
精神病学(第8版)
(二)攻击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
2. 心理学因素
(二)自杀的危险因素
1. 心理学因素 2. 社会学因素 3. 生物学因素 4. 疾病因素
精神病学(第8版)
1. 心理学因素
(二)自杀的危险因素
应激:重大负性生活事件
心理特征 ➢ 认知方式:非此即彼、以偏概全、易走极端、自卑或自尊心过强 ➢ 情感:负性情绪,绝望感,情绪不稳定 ➢ 意志行为:冲动性,盲目性,不计后果,缺乏社会支持资源,适应性差 ➢ 人格特征:内向,孤僻,敏感,自我中心
精神病学(第8版)
(二)自杀的危险因素
2. 社会学因素
年龄 ➢ 15~35岁 ➢ 65岁以上 ➢ 自杀未遂的高发年龄低于自杀死者,多发生在30岁以下
婚姻家庭:独居、离婚、丧偶、无子女者 职业与社会阶层
➢ 失业者、贫困、无固定职业、非技术工人 ➢ 高社会阶层
精神病学(第8版)
2. 社会学因素
精神病学(第8版)
(三)自杀风险评估与识别
1. 自杀的动机 2. 自杀前的心理特点 3. 自杀风险的基本线索
精神病学(第8版)
自杀危险性评估
评估自杀危险性需要考虑的因素
当前自杀观念、意向或计划,及其致命性 自杀工具的获得和致命性,如农药 绝望、精神痛苦、自尊下降、自卑等 严重焦虑、惊恐发作、激越、冲动等
精神病学(第8版)
2. 处理原则
(三)精神科急诊诊断与处理原则

《精神病学》第8版课件—人格及相关行为障碍【44页】

《精神病学》第8版课件—人格及相关行为障碍【44页】

四、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
(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以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1.对他人感受漠不关心 2.全面、持久的缺乏责任感,无视社会规范与义务,经常违法乱纪 3.尽管建立人际关系并无困难,却不能长久地保持 4.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 5.无内疚感,不能从经历中特别是从惩罚中吸取教训 6.很容易责怪他人 7.伴随的特征:持续的易激惹
四、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
(六)强迫型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1.过分疑虑及谨慎,常有不安全感 2.对细节、规则、条目、秩序、组织或表格过分关注 3.完美主义,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高,以至影响了工作的完成 4.道德感过强,谨小慎微,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顾乐趣和人际关系 5.过分迂腐,拘泥于社会习俗,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 6.刻板和固执
(一)生物学因素
1. 遗传 单卵双生子品行障碍的同病率(35%)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13%) 若亲生父母有违法或犯罪,孩子寄养到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家庭或由自己抚养,孩子反社 会性行为出现率高 对立违抗障碍与遗传相关,且是多基因遗传
2. 神经生化 男童的脑脊液5-HT与攻击性行为呈负相关,6~17岁患者的脑脊液5-HTAA水平和其冲动行为
四、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
(八)依赖型人格障碍
以过分依赖,害怕被抛弃和决定能力低下为特点,女性多于男性。 1.请求或同意他人为自己生活中大多数重要事情做决定 2.将自己的需求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 3.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处处委曲求全 4.由于过分害怕不能照顾自己,在独处时总感到不舒服或无助 5.沉陷于被关系亲密的人所抛弃的恐惧之中 6.没有别人过分的建设和保证时,做出日常决定的能力很有限,缺乏自信,总把自己

《精神病学》第8版精品课件—绪论

《精神病学》第8版精品课件—绪论
质、受体等)、神经电生理活动以及突触形态亚微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3
精神障碍的病因相关因素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与环境因素 这些疾病具有遗传性,是基因将疾病的易感性一代传给一代;多数精神障碍不
是单基因遗传,而是多基因遗传。 (二)神经发育异常
神经发育学说认为,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的大脑从一开始就未能有正常的发育。 遗传因素以及早期环境因素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神经元增殖、分化异 常,突触过度修剪或异常联系等。 (三)感染
神经元可能是多个环路的一部分。 ➢ 脑通过不同环路以并行的方式处理信息。
脑的重要结构
大脑皮层分区
边缘系统
二、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
➢ 配体门控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开放,细胞膜通 透性增加,正离子或负离子进入细胞。
• 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使正离子进入细胞的受体,如谷胺酸受体; • 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使负离子进入细胞,跨膜电位增加,使产生动作电位更为困难,如
量的要求也会增加,精神卫生与躯体健康保健联系更加紧密。
服务
➢ 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得到加强,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内科同行 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识别率会进一步增加。
➢ 专科医师培训将会逐步展开。精神卫生领域的人才应包括医学与非医学领域的专家,如精神 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护士、从事精神科领域的社会工作者以及职业治疗师,他们 的积极参与能更好服务于社区的患者。
神健康问题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精神卫生服务的范畴
2
脑与精神活动
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
➢ 在目前科学的研究对象中,大脑的结构最为复杂。 ➢ 大脑包含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 ➢ 平均每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能形成1000多个突触联系。我们人类脑内就大约有几万亿至10

儿少精神病学ppt课件PPT课件

儿少精神病学ppt课件PPT课件

多动症
品行障碍 抑郁症 焦虑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检查:情绪低落,性趣下降,缺乏快
乐感,“我就象在被鲨鱼撕成一片一片, 却没有力气挣扎” 。 诊断:抑郁症 服用氟西汀,二周后症状开始缓解,一月 后恢复正常
14岁女孩,厌食行为三个月,体重下降十余斤,
7 精神収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収育障碍
70.精神収育迟滞 70.1轻度精神収育迟滞 70.2中度精神収育迟滞70.3重度精神収育迟滞 70.4极重度精神収育迟滞 70.9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収育迟滞
71.言语和语言収育障碍
711.特定言语构音障碍 712.表达性语言障碍 713.感受性语言障碍 714.伴収癫痫的获得性失语 719.其他或待分类的言语和语言収育障碍
82.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
83.特収与童年的情绪障碍
831.儿童分离性焦虑症 832.儿童恐惧症 833.儿童社交恐惧症 839.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情绪障碍
839.1.儿童广泛焦虑症
84.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841.选择性缄默症 842.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 849.其他或待分类的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CCMD-III
精神科医生为何需要了解儿少精神疾病?
学会鉴别 学会转诊 了解自己可以如何提供咨客帮助
了解自己应该有何反应
10岁男孩,小学三年级在校学生。 外婆带来就诊,称多动,老师建议来诊。 主要病史:近一月来老师反应在学校上课注意力不集 中,小动作多,成绩下降,前天老师批评后离开教室, 最后老师在校园灌木树后找到他,当时収抖害怕状。 在家频繁向家人要买新的玩具车,玩不了多久就不要 了,继续要新的,不满足就吵闹。 生活史:与外公外婆同住,从小父母管教少,二年前 父母离开了家(母不辞而别,之后父去另一城市工 作)。

第八版——儿童少年精神病学(中文)课件

第八版——儿童少年精神病学(中文)课件

03
干预措施的研发
针对儿童精神障碍的干预措施不断涌现,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
庭治疗等多种手段,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研究挑战与展望
诊断标准的完善
目前儿童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 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治疗效果的评估
如何科学评估治疗效果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 需要建立更加客观、量化的评估指标。
心理治疗管理
心理治疗过程中,需建立完善的管 理制度,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 效性。
社会支持与康复训练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儿童少年精神障碍康 复的重要环节,包括家庭支持、 学校支持和社区支持等,需建立
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 能的重要手段,包括生活技能训 练、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交技能训
药物治疗方案
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患 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因和药 物副作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 剂量。
心理治疗与管理
心理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是儿童少年精神障碍的 另一重要治疗手段,需遵循科学
、系统、个性化的原则。
心理治疗方法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 疗法、家庭治疗、游戏疗法等,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 法。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01
02
03
04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 来认识世界,语言能力尚未形
成。
前操作阶段
2-7岁,儿童开始用符号思考 ,语言能力迅速发展。
操作阶段
7-11岁,儿童能够进行抽象 思维,开始有计划地解决问题

形式操作阶段
12岁以后,儿童能够进行高 级抽象思维,形成自己的价值

儿童少年精神病学PPT课件

儿童少年精神病学PPT课件
3
• 病因
– 遗传:染色体异常、基因异常、先天 性颅脑畸形
– 围产期:感染、药物、毒物、妊娠期 疾病和并发症、分娩并发症、高龄孕 妇及相关躯体精神因素、新生儿疾病
– 出生后不良因素:脑损伤、环境因素
4
• 临床表现
5
• 临床表现
分级 智力 轻度 理解分析能力 (85%) 差,抽象思维
不发达 中度 智力和运动发 (10%) 育迟缓,个位
诊断标准:
• 起病年龄:3岁前
• 临床表现:3组症状
• 排除标准: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 迟滞、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
22
言语、人际、兴趣狭窄、活动刻板 男性,4岁,因语言交流能力差就诊
• 围产期、身体发育正常,3岁时开始自言自 语,内容无法被别人理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在幼儿园不与同伴玩耍,不参加集体活动 与人相处时没有目光交流
–中国:广泛性发育障碍1.53 ‰ (2007年)
–男性>女性:比例 2.3~6.5:1
– 世界孤独症日:4月2日(2008年开 始)
16
• 病因
– 遗传:第二胎患病危险率5%;同卵 92%、异卵10%
–常染色体相关基因>10,Nature ( 2009 ) 30个孤独症相关基因;Nature Medicine (2015) 1000个自闭症基因组
12
Mental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 各种有害因素使儿童心理发育受到 阻碍,心理的各个方面达不到相应 年龄的水平,表现为学习困难、人 际交往困难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13
• 包括
– 特定性发育障碍:言语和语言、学 习技能、运动技能
– 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少年精神病学(中文)

儿童少年精神病学(中文)
多的资源和帮助。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儿童少年精神健康信息共享 平台,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共 同推进儿童少年精神健康的预防
和控制工作。
06
儿童少年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与未来展望
当前研究热点与成果
儿童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
目前研究重点在于通过筛查和评估工具,尽早识别儿童精神疾病 的迹象,以便早期干预和治疗。
研究目标
儿童少年精神病学的研究目标是提高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的认 识和理解,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方法,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和精 神障碍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02 儿童少年精神病学基础
儿童少年心理发展阶段
01
02
03
04
婴儿期
0-3岁,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 的心理冲突期,需要建立安全
社会支持与康复的目标是帮助患者融 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 力。
学校应提供适合患者的教育计划和心 理辅导,家庭应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 生活的照顾,社区应提供康复和职业 培训等服务。
05
儿童少年精神疾病的预防与控 制
预防策略与措施
建立早期筛查机制
通过定期评估和筛查,及 时发现潜在的精神健康问 题,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 供依据。
04
儿童少年精神疾病的治疗与管 理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是儿童少年精神疾病 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用
于缓解症状和改善预后。
药物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 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 药物副作用和疗效,及时调整
药物剂量和种类。
药物治疗需要与心理治疗和社 会支持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动障碍:病例
男,10岁 3年前出现眨眼,持续6个月后自然缓解 1年前摆头、歪嘴 6月前伴有 “哼、哼”发声
抽动障碍:临床表现
简单 复杂
运动抽动
眨眼 耸鼻 噘嘴、歪嘴 耸肩、斜肩 蹦跳 下蹲 拍打动作
发声抽动
清嗓声 吼叫声 嗤鼻子 犬吠声 重复语言 模仿语言 秽语
抽动障碍特点
1. 不随意,仅能短时控制 2. 重复、刻板 3. 心理因素、情绪紧张、躯体疾病时症状加重 4. 睡眠时减轻或消失
IQ: intelligence quotient
广泛性发育障碍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 ) 2. Rett’s syndrome 3. Asperger’s syndrome 4. 其他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某些方面特别突出 例如:计数、机械记忆
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
起病年龄:3岁前 临床表现:3组症状 排除标准: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其 他广泛性发育障碍
Rett 综合征
临床:与孤独症类似 特征: 1.女性
95% X染色体 MECP2基因突变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身体生长发育延迟
Asperger 综合征
严重程度? 成绩差 人际关系差
确切症状?
注意缺陷 多动冲动
ADHD 诊断要点
起病年龄? 7岁前
表现一致?
居家、教室 公共场所
ADHD病程和预后
100 80 60 40 20 0 5岁 10岁 15岁 20岁 成人
多动 冲动 注意缺陷
抽动障碍
(Tic disorders)
定义 主要起病于儿童期 以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为临床表现 一组行为障碍
一、社会交往障碍 二、兴趣狭窄、活动刻板
与孤独症的区别: 没有明显语言发育障碍和智能障碍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精神障碍
• 行为
•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 品行障碍 • 抽动障碍 • 其他行为障碍:遗尿、遗粪、拔毛癖、异食癖、刻板性运
动障碍
• 情绪
• 分离性焦虑障碍 • 恐惧性焦虑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抽动障碍:临床类型
1、短暂性抽动障碍:<1年 (Transient tic disorder)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1年 (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
3、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Tourette’s syndrome, TS)
抽动障碍:病程与预后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
ADHD
定义 以注意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 活动过多和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 造成患者学业困难和人际关系不良 儿童期常见行为障碍
ADHD
• 学龄儿童患病率
国外4%~12%;国内1.5%~10% • 男:女= 4~9: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儿童孤独症:病例
不理睬父母的呼唤,曾怀疑为先天性耳聋, 到耳科就诊并接受听力检查,未发现异常 当需要物品时拉着成人走到物品前,用手示 意自己需要 经常独自玩瓶盖,持续两、三个小时
儿童孤独症:典型症状
1. 人际交往障碍 2. 言语交流障碍 3. 兴趣狭窄、活动刻板
儿童孤独症合并智力低下
o 80%合并智力低下 o 智力各方面发展不平衡
注意缺陷型 20-30%
多动-冲动型 15%
混合型 50-75%
ADHD:病例
男,10岁,3年级学生 幼儿:活动多,喜欢追逐打闹,欺负同学, 不能安静听老师讲故事 小学:上课不专心听讲、与同学讲话、玩弄 文具、下座位,作业马虎,学习成绩差; 经常激惹同学,发生纠纷,打架
ADHD:病例
家庭作业边做边玩,必须家长督促才能完成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 全智商102,言语智商109,操作智商89
起病:学龄前期或学龄期 短暂性:预后良好,可自发缓解 慢性:病程迁延,多数在少年期缓解 TS:多数少年期症状减轻或消失
少数症状可持续到成年期
分离性焦虑障碍:病例
女性,5岁 2个月前母亲生病住院,由亲戚照顾两周。 以后每当母亲出门,便问“妈妈,您会回来吗?什么时 候回家?”要得到几次肯定回答后才放心。 到亲友家做客时紧随母亲身后,一步也不离开,害怕被 丢失。 在亲友家午睡前担心自己睡着后父母回家时忘了自己, 将自己留在亲友家而去,所以反复叮咛母亲不要忘了带 自己回家。
分离性焦虑障碍:病例
在幼儿园经常哭泣,担心母亲又生病住 院,或者死亡。母亲必须每天中午到幼儿 园看望患者以后,患者的焦虑情绪才略有 减轻。 患者围产期和幼年生长发育正常。 出生后母亲辞去工作,全职抚养孩子。
分离性焦虑障碍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定义
患者与依恋对象分离后 表现过度焦虑情绪 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人 际交往和学习 依恋对象:亲密抚养者
第八版——儿童少年精 神病学(中文)
概述
儿童少年(child and adolescent) 身体生长和心理发展成熟之前(18岁前)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分类 1. 心理发育障碍 2.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心理发育障碍 Mental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定义:
各种有害因素使儿童的心理发育受到阻碍,心理的各个方面达不到 相应年龄的水平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
广泛性发育障碍患病率
美国:2007年6.6‰ ,2009年9.1‰ 英国:广泛性发育障碍9.1 ‰ 中国:广泛性发育障碍1.53 ‰ (2007年) 男性>女性:比例 2.3~6.5:1
世界孤独症日:4月2日(2008年开始)
儿童孤独症:病例
男性,4岁,因语言交流能力差就诊 围产期、身体发育正常 3岁时开始自言自语,内容无法被别人理解 在幼儿园不与同伴玩耍,不参加集体活动 与人相处时没有目光交流
心理发育障碍包括
1. 精神发育迟滞(智能低下) 2. 特定性发育障碍: 言语和语言、学习技能、运动技能
3. 广泛性发育障碍: 孤独症
精神发育迟滞 (Mental retardation)
等级
边缘智力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IQ
70~90 50~69 35~49 20~34 <20
心理年龄(岁)
12 ~15 9 ~12 6~9 3~6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