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物特产教案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祖国各地特产》

《祖国各地特产》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特色特产,培养幼儿对祖国地理、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明白家乡特产的背后是农民辛勤劳动的付出。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地特产:如东北的北大仓、山东的煎饼、四川的火锅底料、广东的腊肉等。
2. 了解特产背后的文化故事。
3. 观察特产的包装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三、教学准备:1. 各地特产的图片、实物或模型。
2. 特产介绍资料。
3.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地特产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特产的名称。
2. 各地特产介绍:教师讲解特产的名称、特点、背后的文化故事,让幼儿了解特产的独特之处。
3. 观察特产包装:教师展示特产的包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特产包装的特点,如图案、颜色、文字等。
4. 绘画活动: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特产。
5. 分享交流: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与大家分享特产的特点和背后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自信。
4. 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让幼儿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特产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当地的市场或特产店,让幼儿亲自观察和体验各地特产的制作过程和特色。
2. 开展特产制作活动,如教幼儿制作简单的煎饼、饺子等,让幼儿亲手体验特产的制作乐趣。
3. 举办特产品尝会,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分享各地特产的美味,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地考察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风物特产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定义和意义。
2. 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3. 中国的风物特产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定义和意义,分类和分布情况。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风物特产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资源:1. 图片:展示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图片。
2. 视频:播放关于中国的风物特产的视频。
教学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的风物特产。
2. 讲解:讲解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定义和意义,分类和分布情况。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风物特产的价值和作用。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作业:1. 调查身边的中国的风物特产,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2. 写一篇关于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章: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和意义。
2. 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3. 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和发展现状。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和意义,分类和分布情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和发展现状。
教学资源:1. 图片:展示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图片。
2. 视频:播放关于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视频。
教学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
2. 讲解:讲解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和意义,分类和分布情况。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和发展现状。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和发展现状。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作业:1. 调查身边的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特产教案(精选五篇)

特产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特产教案《特产》教案(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这是本册的开放单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并了解家乡和祖国的物产相关知识,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要点1、调查了解家乡的特产。
2、认字6个,写字5个。
3、自读《我爱故乡的杨梅》。
4、学习阅读字号、广告,学写产品介绍或广告。
5、练习在活动中写学过的应用文。
课时分配: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知道我国有多少个省、市、自治区吗?(学生回答)(课件2)2、师:你说得真准确!我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还有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而且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呢!让我们来看看我国的《中国行政区划图》吧!(课件:3)二、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a.新疆1、师:眼尖的孩子找到你的家乡了吗?(课件:3)2、师:在区划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地域是多么的辽阔,各地有着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物产,各具特色。
来看看这幅图(课件:4)看出是哪个地方的人了吗?知道新疆在区划图上的哪个位置吗?(课件:5)3、师:哦,新疆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地区。
这个地方,不但人们能歌善舞,还是著名的瓜果之乡。
你们收集到新疆的资料了吗?说给大家听听。
(课件:6----17)你收集的资料真详细!b.海南1、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幅优美的风景图。
(课件:18)能看出这是哪吗?(学生回答)你知道的真多!知道海南在我国什么位置吗?(课件:19)2、海南位于我国最南端,是个风光秀丽的小岛。
你有什么想说?(课件:20---27)3、老师这里有一段海南的视频。
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28)c.东北1、(课件:29)师:哎,这是什么?(学生回答)你可真了不起!看来你也是有备而来啊!跟大家分享一下吧!(课件:30--36)2、师:老师要为你们竖大拇指了。
真棒!为了奖励你们的出色表现,老师送你们一首歌,听听看,能不能听出是什么歌?(课件:37)d.景德镇1、师:对了,是周杰伦的《青花瓷》。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2. 激发学生对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风物特产的概念和意义。
2. 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中国的风物特产的概念和意义。
2. 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对中国的风物特产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中国的地理和气候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和气候特点。
2. 分析地理和气候对中国风物特产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
2. 介绍中国的气候特点。
3. 分析地理和气候对中国风物特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中国的地理和气候特点。
2. 图表展示:教师展示相关图表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中国的风物特产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分析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分析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举例说明:教师举例说明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中国的水果特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分析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分析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举例说明:教师举例说明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五章:中国的美食特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美食特产的种类和特点。
2. 分析中国的美食特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特产》教学设计

《特产》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特产》一文。
文章介绍了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特产,旨在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特产的喜爱之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我国各地的特产,激发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各地特产的名称、特点和寓意。
2.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各地特产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特产的了解和喜好。
过渡语: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特产。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特产的文章——《特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汇报中的疑问,进行解答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运用情景模拟:设置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特产知识,进行模拟购物。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设计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列举家乡的特产,并写一篇关于家乡特产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特产》1. 各地特产名称2. 特产特点和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家乡的特产,并写一篇关于家乡特产的短文。
2. 答案:(1)家乡特产:xxx(2)特产特点:xxx(3)寓意:xxx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各地的特产,激发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但在课堂节奏的把握上,还有待提高,以后要注意调整课堂节奏,使教学更加高效。
2. 拓展延伸:邀请当地特产专家或商家,进行课堂分享,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特产的知识和背后的故事。
《特产》课后教案总结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各地的特产,丰富他们的课余知识。
2.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特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地特产的名称、特点和分布地区。
2. 教学难点:特产的来历和背后的文化故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各地特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介绍具有代表性的特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引出本课主题——特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特产的资料,了解各地的特产。
3.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解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特产,如东北的大豆、华北的苹果、西南的普洱茶等。
4.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特产,如北京烤鸭、四川火锅等,详细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制作工艺。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特产,讨论其特点、分布地区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特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课后反思:1. 学生对各地特产的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4. 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特产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5. 针对课后作业,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是否有明显提高?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各地特产的基本了解,包括名称、特点、分布地区等。
2. 评价学生对特产背后文化故事的理解和掌握。
3. 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看他们能否清晰、准确地描述特产。
4. 评价学生对特产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看他们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去当地的市场或特产店,亲身体验特产的制作过程和风味。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让学生掌握中国各地的主要风物特产,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中国各地的风物特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环境的情感;(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倡导绿色生活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中国的风物特产概述1. 导入:(1)展示图片:中国的地图;(2)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中国的地理特点;(3)引出本课主题:中国的风物特产。
2. 教学新课:(1)介绍风物特产的基本概念:指某一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下的产物;(2)讲解风物特产的特点:地域性、独特性、可持续性;(3)引导学生了解风物特产与地理、文化、民俗的关系。
3. 课堂小结:三、教学内容第二课时:中国主要风物特产介绍1. 导入:(1)展示图片:各地风物特产;(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习兴趣;(3)引出本课主题:中国主要风物特产介绍。
2. 教学新课:(1)分组介绍各地的风物特产,如:东北的北大仓、山东的烟台苹果、四川的麻辣火锅等;(2)讲解各地风物特产的产地、特点、功效及文化背景;(3)引导学生了解各地风物特产的差异和特色。
3. 课堂小结:四、教学内容第三课时:家乡的风物特产1. 导入:(1)展示图片:学生的家乡;(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习兴趣;(3)引出本课主题:家乡的风物特产。
(1)学生分组介绍家乡的风物特产,如:江苏的阳澄湖大闸蟹、浙江的龙井茶等;(2)讲解各地风物特产的产地、特点、功效及文化背景;(3)引导学生了解各地风物特产的差异和特色。
3. 课堂小结:五、教学内容第四课时:风物特产调查与研究1. 导入:(1)展示图片:风物特产调查问卷;(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习兴趣;(3)引出本课主题:风物特产调查与研究。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风物特产,增长他们的知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风物特产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爱国热情。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中国各地的风物特产。
2. 培养学生对中国风物特产的了解和兴趣。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风物特产的文化内涵。
2. 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国风物特产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风物特产的相关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风物特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风物特产,互相学习。
五、教学内容1. 中国的风物特产概述:介绍什么是风物特产,为什么要有风物特产。
2. 各地风物特产举例:介绍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的风物特产。
3. 风物特产的文化内涵:讲解风物特产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4. 风物特产的保护与传承:讲解如何保护风物特产,传承传统文化。
5.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风物特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风物特产,互相学习。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风物特产的外观特征。
2. 引导学生通过品尝,体验风物特产的味道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风物特产的感悟和体验。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他们对于风物特产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分享和合作能力。
3. 评价学生对风物特产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八、教学资源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风物特产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提供风物特产实物样品,让学生观察和品尝,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
3.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风物特产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风物特产的生产地和销售市场。
2. 邀请风物特产的制作专家或商家,进行课堂讲解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标题:中国风物特产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陶瓷器的发展简史,熟悉我国陶瓷器的主要产地和特色;掌握我国三大名锦与其特色以及四大刺绣与其代表作;熟悉我国漆器、锡器、铜器的主要产地与特色;掌握玉雕、石雕、贝雕、木雕、竹雕的主要产地、制作方法和特色;熟悉我国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中国代表性的风物特产
难点:灵活运用知识于旅游服务中
教学内容(教学时数:2 )
备注:中国工艺美术品瑰丽多姿,具有民族化和大众化的特点,它
和人民大众生活密不可分,从家庭摆设到日常使用,到处是各种
各样有民族风格的手工艺品;然而它又是中国文化宝库中光彩夺
目的明珠,各朝各代的艺术大师及能工巧匠,创造出许多稀世珍
品,工艺上巧夺天工,出神入化,是举世赞美的无价之宝。
中国
人民用智慧和双手创造的奇迹,为神州大地增添异彩。
中国工艺品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玉器到殷周的
青铜器,春秋战国的漆器,唐宋瓷器,明清景泰蓝等;在千百年
传统基础上发展到现代各类工艺品,一脉相承,品类的繁多,在
世界上也是难以匹敌的。
我国主要工艺品从工艺上分大体上有:陶瓷、雕塑工艺、织
工艺、花画工艺、漆鬃工艺以及其它。
第一节陶瓷器
陶器:陶器是用粘土造型、经过700度至800度的炉温焙烧、无
釉或上釉作为摆设工艺品或生活日用品的器皿。
瓷器:以高岭土(瓷土)作为胎料,以达1200摄氏度以上的炉
温焙烧而成,质地细密,色泽洁白。
一、陶器
(一)宜兴紫砂陶:创始于宋代,系用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较高的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陶器。
紫砂陶茶具内壁无釉多孔,有很强的吸附力,耐热性能好,传热较慢,而且紫砂陶器造型美观大方,色彩一般呈浅黄、赤褐或紫黑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故具有天下神品之称。
(二)洛阳唐三彩:产于我国唐朝洛阳一带,是一种以黄、绿、褐三色为主的彩釉陶塑工艺品及日常生活用品,故称“唐三彩”。
二、瓷器
我国素有“瓷器王国”之称。
瓷器使用高岭土作原料,在1200多摄氏度时烧制而成,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我国三大瓷都:江西的景德镇、湖南的醴陵、福建的德化。
(一)景德镇瓷器:产于江西景德镇。
景德镇陶器的制作始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发展到制作瓷器。
唐宋时,景德镇瓷器的制作进入兴盛时期,并已出现了有“假白玉”之称的白瓷。
北宋景德年间,官府开始设置烧瓷的官窑,正式成为“景德”御瓷的产地,并沿用至今。
元代以后,景德镇成为我国的瓷业中心。
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薄胎瓷是景德镇瓷器中闻名中外的四大传统名瓷。
(二)醴陵釉下彩瓷:是湖南醴陵烧制的一种日用餐具瓷。
醴陵釉下彩瓷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即瓷坯上描绘的彩色纹饰上覆盖一层透明的釉料,在高温中焙烧。
釉下彩瓷器的画面色彩从透明的釉下显露出来,画面晶莹润泽,柔和清新,洁白如玉,瓷器的花纹始终保持原来的色彩特点,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精华”。
(三)德化白瓷:是我国著名的古白瓷产地。
德化白瓷具有质地洁白、细腻如玉、釉面光润、明亮坚密、击声如磐的特点,故有“中国白”之称。
其特制的薄胎产品,薄如蝉翼,精美绝伦,是
我国著名的出口工艺品。
德化民间雕塑艺人将雕塑与瓷艺结合,擅长制作白瓷观音,所做白瓷观音仪态生动,是举世公认的白瓷珍品。
(四)淄博美术陶瓷:淄博美术陶瓷产于山东省淄博。
其陶瓷产品“雨点釉”,又名油滴瓷,以其沉静优雅、凝重高贵的艺术风格,被国内外顾客称为“中国之奇、陶瓷之谜”。
雨点釉在日本被称“天目釉”,是日本茶道中的茶具精品。
此外,“茶叶末釉”,是因其在橄榄色的釉面上均匀地布满了茶叶末似的细微晶粒而得名,具有装饰新颖、造型古朴、色彩绚丽的艺术风格。
(五)绍兴越瓷:绍兴越瓷产于浙江省绍兴。
绍兴的越瓷目前仍保持着传统的制作工艺,其产品精致美观、琳琅满目、栩栩如生。
特别是著名的“变色釉瓷器”,能随着不同的光亮变幻出紫、蓝、玫瑰、桔红等十多种不同的颜色,令人惊叹不已。
第二节织绣工艺品
织绣工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系在丝绸、布或纱线上,或绣、或织、或染,锦上添花,绚丽多彩,是我国民族工艺中又一瑰宝。
织绣工艺品:是指以蚕丝为原料的丝织品和刺绣品的总称。
主要有刺绣、抽纱、绣衣、勾针、蜡染、扎染、地毯等品种。
一、织锦: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用彩色经纬丝提花织成各种图案花纹的熟丝织品。
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并誉为当代三大名锦。
云锦:云锦产于江苏省南京,因锦纹美丽如云彩,故名云锦。
云锦的特点:题材广泛、图案庄重严谨,配色灿烂悦目,纹样变化多端,给人以古朴浑厚、金碧辉煌、匀称和谐的感觉,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蜀锦:蜀锦产于四川省成都,因四川简称蜀,故名蜀锦,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丝织工艺品。
蜀锦的特点:质地紧密坚韧,色调艳丽,图案古朴雅致,花
色品种丰富,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宋锦:宋锦产于江苏省苏州,因始织于北宋时期,故名宋锦。
宋锦的特点:织造技艺独特,其经丝分面经和地经两重,故又称“重锦”。
宋锦图案精美,色彩文雅,平整挺括,古色古香,组织细密,富丽堂皇。
宋锦是一种专供装裱书画用的织锦。
壮锦:壮锦是广西壮族妇女独创的手工艺品,其历史悠久。
壮锦有独特的工艺和浓烈的民族风格,纹饰以几何纹主要特色,图案浑厚大方、粗犷自然,丰富多姿,彩色浓艳、对比强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刺绣
苏绣:苏绣主要产于江苏省的苏州一带。
其艺术效果主要通过线条表示,画绣结合,方成精品。
湘绣:享有“超级绣品”之誉。
湘绣是湖南省长沙一带的传统手工艺品,它吸收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融会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及金石艺术于一体。
蜀绣:蜀绣主要产于四川省成都市,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技艺讲究施针严谨、针脚精细、掺色柔和、虚实得体、图案美观。
其特点:以构图精巧、该画细腻、形神兼备、色彩明丽而著称。
第三节雕塑工艺品
雕刻:即运用刀、斧等工具在玉石、象牙、石料、木料等各种硬质材料上创作形象的一种艺术。
雕刻技法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几种。
从材料上区分雕刻工艺有:玉雕、牙雕、石雕、木雕、竹该等几大类。
一、玉雕: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玉器工艺品产地。
广义的玉器:是指白玉、青玉、碧玉、翡翠、玛瑙、红蓝宝石、水晶、绿松石、芙蓉石、岫岩、珊瑚等为原料而制成的工具、装饰品、祭品和陈设品
等。
玉石质地硬,色彩绚丽,奇形异态,温润晶莹,稀世难求。
我国玉器主要产地:有北京、上海、江苏、广州、辽宁、新疆等。
人们把玉看作是高贵尊荣的标志,并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
珊瑚:产于热带、亚热带的海洋中,它既可作为贵重陈设品,也可制成首饰或工艺品。
台湾珊瑚产于台湾省周围的海域,颜色五彩缤纷,以桃红色品质最优。
全省珊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其中澎湖又有“珊瑚之乡”的美誉。
二、石雕
我国最为著名的石雕:福建的寿山石、浙江昌化鸡血石和青田石,并称为我国三大佳石。
(务必记住)
寿山石雕:因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村而得名。
寿山石的色泽有红、黄、白、紫等色,寿山石中最名贵的:是田坑石,又名田黄石。
其石质色如蒸栗,价值与黄金相当。
故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被誉为“印石之王”。
青田石雕:产于浙江省青田,与寿山石雕齐名。
青田石有青、红、黄、紫等色。
昌化鸡血石雕:产于浙江临安县的昌化,以其色红如鸡血,故名。
鸡血石属叶蜡石,是一种含鲜红色辰砂的特殊冻石。
该石硬度不高,加之色彩艳丽,光泽晶莹,内质温润,极易制用印章,最受收藏家与篆刻家珍爱。
三、木雕
木雕在我国非常普遍,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苏、广东、湖北、山东等地。
著名的木雕有:东阳木雕、潮州木雕、黄杨木雕。
四、竹刻
上海留青竹刻:上海留青竹刻系以优质毛竹为原料,对竹子青皮进行雕刻,借助皮和肉的青、白等自然色差,以留青为主,以竹肌浅刻与阴阳刻相结合为主要风格,采用模雕、深浅浮雕、镂空
雕及立体雕等技法制成。
刀法紧密精致,图案构思巧妙,布局有致,清丽淡雅,立体感强、生动传神,色调和润纯泽,所刻书法国画能保持原作的笔意墨韵。
黄岩翻簧竹刻:翻簧竹刻产于浙江省黄岩。
该竹刻是选取竹材内层,经过处理,和木坯胶合做成各种器型,然后在竹上雕刻。
作品选料精良、拼接严密,雕工精细,充分体现了色泽优美、格调高雅、牢固耐用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