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故事作文5篇

合集下载

清明节的来历周记

清明节的来历周记

清明节的来历周记清明节的来历周记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的来历周记,一起来看一下吧。

篇一:清明节的来历周记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

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

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我国古代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与清明相连的重要节日——寒食节。

篇二:清明节的来历周记清明节,古时亦称“植树节”、“踏春节”、“聪明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的来历(11篇)

清明节的来历(11篇)

清明节的来历(11篇)清明节的来历作文1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之一。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原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到处勃勃生气。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2曾经有位宏大的诗人说过。

清明季节雨纷纷,各上行人欲断魂。

没错这位诗人杜牧说的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每年的4月4日人们都会到先辈祖先那里去扫墓怀念祭祀他们。

所以清明节又叫鬼节,扫坟节,冥节,与7月15中元节及10月15下元节共称三冥节。

清明节风俗扫墓,禁火,春游,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清明节相传是始于春秋时代的普国,为了纪念普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

普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随从,立下大功。

重耳返国,即普文公。

介子推辞躲到了深山。

普文公去查找。

没找到,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

但介子推死也不出来。

普文公很难过把这天叫做清明节。

如今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了吧。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我国的清明节是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每到清明节,大家都开头劳碌起来。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了。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就是清明节。

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是独树一帜的。

由于在全部的节气中,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要扫墓,吃清明馃、春游……其中,我最喜爱的就是吃清明馃了。

每到清明节,爷爷就去山上把青给采回来;然后把它剁成泥;再把它烧制,并在里面加上馅,馅有咸的、有甜的,可美味了;最终用模具把它分割成圆样子的就完成了。

不仅我们中国有清明节,国外也有好多清明节。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00字(精选15篇)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00字(精选15篇)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00字(精选15篇)清明节的来历300字篇1春秋时期,有一个妃子千方百计要让自己的孩子当上皇帝.于是她设计害死太子,太子的弟弟重耳也被迫逃亡。

途中重耳饿晕在一棵大树下。

中尔手下有个叫介子推的大臣,看到此情景,便从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下去……后来,重耳返回都城作了君主。

他重赏了身边所有有功的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才想起了那段往事。

重而羞愧极了,他立即派人请介子推,可怎么也没倾倒。

于是重耳亲自到绵山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不肯出面。

有人给重耳出主意:放火烧山,只留一条出路。

可没想到介子推被烧死了。

重而伤心极了。

第二年,重耳再来此地纪念介子推,发现烧焦的老柳树又复活了。

重耳把这棵树起名“清明柳”,又把这个日子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00字篇2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节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

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时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00字篇3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清明节来历作文300字(通用13篇)

清明节来历作文300字(通用13篇)

清明节来历作文300字(通用13篇)清明节来历作文300字篇1春秋时期,有一个妃子千方百计要让自己的孩子当上皇帝。

于是她设计害死太子,太子的弟弟重耳也被迫逃亡。

途中重耳饿晕在一棵大树下。

中尔手下有个叫介子推的大臣,看到此情景,便从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下去……后来,重耳返回都城作了君主。

他重赏了身边所有有功的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才想起了那段往事。

重而羞愧极了,他立即派人请介子推,可怎么也没倾倒。

于是重耳亲自到绵山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不肯出面。

有人给重耳出主意:放火烧山,只留一条出路。

可没想到介子推被烧死了。

重而伤心极了。

第二年,重耳再来此地纪念介子推,发现烧焦的老柳树又复活了。

重耳把这棵树起名“清明柳”,又把这个日子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来历作文300字篇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到了,爸爸妈妈带我给阿太扫墓。

我们将墓地周围的杂草拔净,落叶扫尽,供上鲜花食品,表达追念之情。

妈妈告诉我清明节的来源和历史人物介子推有关。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从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做了国君,为晋国公,奖赏所有跟随他的随从,只有介子推拒绝奖赏,带着母亲隐居在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防火韶山逼他出来,谁知却把母子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把寒食和清明合二为一,清明节也便成了一个清明扫墓纪念祖先的节日了。

清明节来历作文300字篇3曾经有位伟大的诗人说过。

清明时节雨纷纷,各上行人欲断魂。

没错这位诗人杜牧说的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每年的4月4日人们都会到先辈祖先那里去扫墓怀念祭祀他们。

所以清明节又叫鬼节,扫坟节,冥节,与7月15中元节及10月15下元节共称三冥节。

清明节习俗扫墓,禁火,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清明节相传是始于春秋时代的普国,为了纪念普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400字(精选15篇)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400字(精选15篇)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400字(精选15篇)清明节的来历作文400字(精选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来历作文4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篇1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

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篇2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之一。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10篇)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10篇)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10篇)清明节的由来作文1清明节是我国传统、重要节日之一,在这个季节里,许多人都会扫墓以及外出春游。

信任许多人都不了解清明节由来是什么,下面与大家来共享清明节由来。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晋文公。

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时伴随他流亡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许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人。

他打好行装,同静静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惭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简单,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身影,火熄后,人们才觉察背老母亲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

装殓时,从树洞里觉察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一天就定为清明节了,这一天制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食物,这就是寒食节来源,也就是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2又到了清明节,我想起了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中“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人们悼念已逝亲人的沉闷气氛。

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说起清明节不得不提起一个历史人物介子推。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有一天重耳饿晕在地上,跟随他的介子推,四处找食物也没找到,眼看重耳奄奄一息,介子推忍痛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喂给重耳吃。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

重耳做了国君之后,就封赏全部跟他流亡在外的随从,只有没有封赏介子推,介子推便隐居绵山。

后来,有人向重耳谏言说“要是没有介子推,大王那有你的今日,介子推才是最大的功臣啊!重耳一听,非常惭愧,便派人查找介子推,得知介子推隐居深山,不愿承受封赏,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

那知介子推和他的母亲仍不愿出山,在这场大火中活活的烧死掉了。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精选18篇)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精选18篇)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精选1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清明节的来历作文(精选18篇)清明节的来历作文(精选18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清明节的来历五年级作文10篇

清明节的来历五年级作文10篇

清明节的来历五年级作文10篇我国的清明节是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每到清明节,大家都开始忙碌起来。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清明节的来历作文,仅供大家参考!清明节的来历500字作文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

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由来作文200字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之一。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故事作文5篇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有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故事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

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

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

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

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

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

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忘记他们!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

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时,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

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

装殓之时,从树洞里发现一x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

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

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

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时机,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民谚常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应该说这与此前两天(或一天)的寒食节有关。

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

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

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对此,唐代诗人韩的《寒食》诗有生动描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由于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做饭,就需准备一些事先做好的熟食(即冷食),以备禁火期间食用,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寒食节期间的食品,在北方,主要有以面粉做成蒸饼,上附红枣并捏成燕子形状的“子推燕”;有用梗米及麦芽糖调制成的醴酪。

在南方,主要有油炸至金黄色近似今日点心的环饼;有用糯米与雀麦草汁舂合而成,以枣泥或豆沙为馅料的蒸食——青白团子。

此外,鸭蛋、枣糕、杏仁粥、冻猪肉、冻鱼肉,也是寒食节常用的食品。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除了禁火冷食,还有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

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

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

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

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

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

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在我的家乡对清明节有这样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太子为了躲避祸害,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都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跟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太子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太子,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他吃了。

十九年后,太子回国做了君主。

就是后来传说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向想起了旧事,心中有愧,晋文公亲自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的时候,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山里。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想让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第二年清明节这天,晋文公率众臣到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

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

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山踏青。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

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

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周期。

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

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

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现在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

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

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