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模型大题专项训练【提升题】
2021年高中物理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物理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课时提升卷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使F不断减小,则在滑动过程中( )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C.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大再变小,速度先变小再变大D.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小再变大,速度先变大再变小2.假设洒水车的牵引力不变且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未洒水时,做匀速行驶,洒水时它的运动将是( )A.做变加速运动B.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做匀减速运动D.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3.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
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所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
假定乘客质量为70kg,汽车车速为90km/h,从踩下刹车闸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s,安全带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A.450NB.400NC.350ND.300N4.如图所示为某小球所受的合力与时间的关系,各段的合力大小相同,作用时间相同,且一直作用下去,设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由此可判定( )A.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停止B.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不会停止C.小球始终向前运动D.小球向前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5.(xx·长春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物体A,通过绳子与物体B相连,假设绳子的质量以及绳子与定滑轮之间的摩擦力都可以忽略不计,绳子不可伸长。
如果m B=3m A,则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大小为( )A.m B gB.m A gC.3m A gD.m B g6.(xx·成都高一检测)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m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脚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m,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 )A.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B.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C.自身所受重力的8倍D.自身所受重力的10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物理必修一提升卷

0 1 2 3 4 5 6 t/s v/m ·s -11 -1 1. 如图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象,t 1和t 2时 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在t 1→t 2内:A .加速度不断减小B .加速度不断增大C .平均速度v ﹤221v v +D .平均速度v =221v v +2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它在第n 秒内的位移是s ,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 A. 1n 2s + B. 1-2n 2s C. 2n 2s D. 1n s + 3 用相同材料做成的A 、B 两木块的质量之比为3∶2,初速度之比为2∶3,它们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直线滑行,直至停止,则它们( )A. 滑行中的加速度之比为1∶1B. 滑行的时间之比为2∶3C. 滑行的距离之比为4∶9D. 滑行的距离之比为3∶24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第1s 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 .物体在第2s 内和第3s 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C .物体在4s 末返回出发点D .物体在6s 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3m 5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连接起来,现用一水平力F 向左推木块乙,当两木块一起匀加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 .k m m Fm L )(212++B .km m Fm L )(211+— C .k m Fm L 21- D .k m Fm L 12+ 6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 的物体A 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F 拉住绳子上一点O ,使物体A 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 1和环对杆的压力F 2的变化情况是A .F 1保持不变,F 2逐渐增大B .F 1逐渐增大,F 2保持不变C .F 1保持不变,F 2逐渐减小D .F 1逐渐减小,F 2保持不变7如图所示,从某一高处自由下落的小球,落至弹簧上端并将弹簧压缩到最短。
高中物理 力学大题 解答题 运动学大题 提高练习(含答案)

(2)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19.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kg、长为L=1m的直棒上附有倒刺,物体顺着直棒倒刺下滑,其阻力只为物体重力的1/5,逆着倒刺而上时,将立即被倒刺卡住.现该直棒直立在地面上静止,一环状弹性环自直棒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设弹性环与地面碰撞不损失机械能,弹性环的质量M=3kg,重力加速度g=10m/s2.求直棒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底部离开地面的最大高度.
或者
即物体A以1m/s的速度反弹,此源自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x=0.25m
点睛:本题关键是物体A、B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对碰撞过程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对匀减速过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2.(1) ;(2) ;(3) 。
【详解】
(1)设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受力分析可知
(3)通过计算判断物体能否滑离传送带?若不滑离,求物体返回B点后能够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hm。
参考答案
1.(1)v1=2m/s (2)x=0.25m
【解析】试题分析:物体A与B碰撞前受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与B碰撞前的速度;物体A与B发生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后联立求解得到A的碰撞后速度;然后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继续滑行距离
8.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球形陶罐,固定在可以绕竖直轴旋转的水平转台上,转台转轴与过陶罐球心O的对称轴 重合.转台以一定角速度 匀速旋转,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落入陶罐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物块随陶罐一起转动且相对罐壁静止,它和O点的连线与 之间的夹角 为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 为某一特定值 时,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为零,求 的大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一章:运动学的描述 能力提升训练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能力提升训练(60分钟 共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的速度并列运动。
如果这只蜜蜂的眼睛紧盯着车轮边缘上某一点,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应是下图中的( )2.如图所示,由于风,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 )A .A 船可能是向右运动的B .A 船肯定是静止的C .B 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 .B 船可能是静止的3.某人沿着半径为R 的水平圆周轨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 A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 πR B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C .路程为3.5 πR ,位移的大小为2RD .路程为0.5 πR ,位移的大小为2R4.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A 点是所有跑步项目的终点,也是400m 、800m 赛跑的起点;B 点是100m 赛跑的起跑点,在校运动会中,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参加了100m 、400m 和800m 比赛,则( )A .甲的位移最大B .丙的位移最大C .乙、丙的路程相等D .丙的路程最大5.一质点在x 轴上运动,各个时刻t (秒末)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 A .4 s 内位移最大B .第2 s 内位移最大C .5 s 内路程最大D .第2 s 内路程最大6.短跑运动员在100m 比赛中,以8m/s 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m 处的速度是9m/s,10s 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m/s ,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9m/sB .10.2m/sC .10m/sD .9.1m/s7.某班同学去部队参加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甲、乙两个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 出发,并同时捕“狐”于A 点,指挥部在荧光屏上描出两个小分队的行军路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B .甲队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队C .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D .甲队的平均速率小于乙队8.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 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 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A.v 1+v 22,v 1+v 22B.v 1-v 22,v 1-v 22C .0,v 1-v 2v 1+v 2D .0,2v 1v 2v 1+v 29.足球运动员沿直线一路带球前进,球每次被踢出后在草地上做减速运动,当球的速度减小后,运动员又赶上去再踢,下图中v -t 图象最能反映这种运动情况的是( )10.如图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在下图中给出的该质点在前3s 内的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关系的图象中不正确的是( )11.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的时间是( ) A .只有0<t <1sB .只有2s<t <3sC .0<t <1s 和2s<t <3sD .0<t <1s 和3s<t <4s12.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 .物体的加速度一直没有变化C .t =2s 前物体的加速度为负,t =2s 后加速度为正D .在t =2s 时,物体的加速度为10m/s 2三、论述·计算题(共4小题,共40分。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课后提升训练+一+1.1+Word版含答案

课后提升训练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很小的物体一定能看作质点B.体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作质点C.裁判判定跳水运动员的成绩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D.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解析】选D。
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关键在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在于物体本身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所以A、B项错误;裁判判定跳水运动员的成绩时,需要研究跳水运动员的动作,需要考虑形状,所以不可以看成质点,所以C项错误;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研究的问题来决定的,所以D项正确。
2.(2017·杭州高一检测)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如图所示。
这标志着我国向建成国际空间站的目标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并为最终实现在2022年前后完成载人空间站的全部建设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十一号”飞船在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的过程,可将它们视为质点B.对接成功后,以“天宫二号”为参考系,“神舟十一号”飞船是运动的C.对接成功后,以地球为参考系,整个空间实验室是静止的D.载人空间站建成后,研究空间站绕地球飞行的时间时,可将空间站视为质点【解析】选D。
“神舟十一号”飞船在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的过程,其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将它们视为质点,A错误;对接成功后,以“天宫二号”为参考系,“神舟十一号”飞船是静止的,B错误;对接成功后,以地球为参考系,整个空间实验室是运动的,C错误;研究空间站绕地球飞行的时间时,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将空间站视为质点,D正确。
【补偿训练】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可以看作质点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的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描述地球的运动【解析】选B。
(完整word版)2019教科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学》练习题(含答案)精品教育.doc

高中物理《运动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C .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2.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 .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 .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D .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 ,则物体在1s 内一定走3mB .物体在某1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D .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4.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A .汽车在出发后10s 内的平均速度是5m/sB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 内的位移都是5mC .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D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5.火车以76km/h 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 /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 .76km/h 是平均速度B .76km/h 是瞬时速度C .600m/s 是瞬时速度D .600m/s 是平均速度6.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A .2/)(21v v -B .2/)(21v v +C .)/()(2121v v v v +-D .)/(22121v v v v +7.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8.有一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 .1=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B .2=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C .2=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D .4=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9.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0.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B .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 末速度大2m/sC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 /sD.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1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A.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B.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D.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B.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13.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那么该物体运动的情况可能是()A.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B.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C.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D.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小的二、填空题14.如图所示为某一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从图象可知:质点运动方向和第1s运动方向相同的是在______时间内,质点运动速度方向和第3s运动速度方向相同的是在______时间内。
【单元练】2021年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提高练习(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在下列所示的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 )A .B .C .D . D 解析:Dx-t 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A .图表示物体速度逐渐变大,A 错误;B .图表示物体速度逐渐减小,B 错误;C .图表示物体静止,C 错误;D .图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D 正确。
故选D 。
2.2008年8月16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的北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尤塞恩·博尔特以9秒69的成绩夺取金牌,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 ,打破了这个项目的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博尔特冲过终点线的瞬时速度大小不是9.5m/sB .博尔特冲过终点线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0.3m/sC .博尔特在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9.5m/sD .博尔特在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3m/s D解析:DAB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博尔特在冲过终点线时描述的是一个状态,表示的是博尔特在某一时刻冲过终点线,是在终点线这个位置冲过终点,故博尔特冲过终点线的瞬时速度为9.5m/s ,故AB 错误;CD .博尔特在男子100米决赛中,位移是100米,所用时间为9秒69,故博尔特在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100m /s 10.3m /s 9.69x v t === 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3.如图所示,乘坐索道缆车除了可以观赏怡人的风景,还能感受悬挂在高空的刺激感。
对于正在乘坐索追缆车观光的某游客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自己为参考系,同一缆车里的人是运动的B.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自己静止不动C.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而来D.以所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两边的绿树在向前运动C解析:CA.以自己为参考系,同一缆车里的人相对于自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A 错误;B.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则山不动,自己相对于对面的山位置发生了变化,自己是运动的,故B错误;C.以自己为参考系,则自己不动,对面的山相对自己来说距离逐渐变小,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而来,故C正确;D.以所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两边的绿树在向后运动,故D错误。
2022年新教材高中物理1-1动量提升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1.1 动量1.(6分)“娱乐风洞”是一项将科技与惊险相结合的娱乐项目,它能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把表演者“吹”起来。
假设风洞内向上的风速保持不变,表演者调整身体的姿态,通过改变受风面积(表演者在垂直风力方向的投影面积),来改变所受向上风力的大小。
已知人体所受风力大小与受风面积成正比,人水平横躺时受风面积最大,设为S 0,站立时受风面积为18 S 0;当受风面积为12 S 0时,表演者恰好可以静止或匀速漂移。
如图所示,某次表演中,人体可上下移动的空间总高度为H ,表演者由静止以站立身姿从A 位置下落,经过B 位置时调整为水平横躺身姿(不计调整过程的时间和速度变化),运动到C 位置时速度恰好减为零。
关于表演者下落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从A 至B 过程表演者的加速度大于从B 至C 过程表演者的加速度 B .从A 至B 过程表演者的运动时间小于从B 至C 过程表演者的运动时间 C .从A 至B 过程表演者动能的变化量大于从B 至C 过程表演者克服风力所做的功D .从A 至B 过程表演者动量变化量的数值小于从B 至C 过程表演者受风力冲量的数值 【解析】选D 。
根据题意,风力F =kS ,k ·S 02 =mg ,因此人站立时F 1=k ·S 08 =mg4 ,平躺时F 2=kS 0=2mg 。
由A 至B 过程:mg -F 1=ma 1,a 1=3g4 ,由B 至C 过程:F 2-mg =ma 2,a 2=g ,a 1<a 2,A 错误;因为表演者在A 、C 位置速度为0,因此v B =a 1t AB =a 2t BC ,故t AB >t BC ,B 错误;从A 至B 过程表演者的动能变化量大小等于从B 至C 过程动能变化量大小,从B 至C 过程,由动能定理有:mgh BC -W F 2=0-E k B ,则W F 2=mgh BC +E k B ,C 错误;从B 至C 过程,由动量定理有:mgt BC -F 2t BC =0-mv B ,则F 2t BC =mgt BC +mv B >mv B -0,因此D 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一辆汽车向悬崖匀速驶近时鸣喇叭,经过听到来自悬崖的回声;再前进,第二次鸣喇叭,经过又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
,求:
(1)汽车第一次鸣喇叭时到悬崖的距离;
(2)汽车的速度。
2.在平直的公路上,一辆小汽车前方处有一辆大客车正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小汽车从静止出发的加速度追赶。
求:
(1)两车相遇前何时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2)小汽车何时追上大客车?3.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从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角的方向上,已知声音
在空气中的速度,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
速度约为多少。
4.一架直升飞机,从地面沿竖直方向上升到高为
的天空中。
设飞机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
的匀加速直线,求:
(1)飞机上升到高处时的速度,以及所需要的时间;
(2)当飞机上升到高处时,从飞行员手上落下一玻璃瓶,若已知玻璃瓶从脱落到落地所用时间
与飞机上升到高处所用时间相等(不计玻璃
瓶受到的空气阻力),求飞机上升的加速度
的大小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比值。
答题要求:每道题必须建立物理模型并将建立模型写到答题过程中。
要学会分析每道题的不同之处,并在本页末总结。
1.隧道限,一列火车长,的
速度行驶,驶至距隧道处开始做匀减速运动
,以不高于限速的速度匀速通过隧道。
若隧道长。
求:(1)火车做匀减速运动的最小加速度;
(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最短时间。
2.汽车以的速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发现前方相距处,的速度同向
运动的汽车正开始匀减速刹车直到静止后保持不
动,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
从此刻开始
计时,求:
(1)追上前,、间的最远距离是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恰好追上
?
3.某司机驾驶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速
度匀速行驶,他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只狗受到惊
吓静止在公路中央,立即刹车,刹车加速度为
,最后在距离小狗两米处停下。
求:
(1)司机从发现小狗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
(2)司机发现小狗刹车时距离小狗多远?
4.一物体从点由静止开始作加速度大小为的
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后,到达点,此时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变为,方向与的方向相反
,经过时间后,物体又回点,求:
(1)和的比值;
(2)物体在点时速率和再回到点时的速率之比答题要求:每道题必须建立物理模型并将建立模型写到答题过程中。
要学会分析每道题的不同之处,并在本页末总结。
专项练习三
推荐用时:30分钟
1.一辆汽车正在的速度匀速行驶,因紧急情况突然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
已知汽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从刹车开始计时,试求:(1)秒末的车速大小;(2)第秒内车的位移大小。
2.如图所示,A 、B 两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
A做初速度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B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两车速度相等。
求:
(1)B 车运动的加速度
(2)从时刻起到两车相遇所需时间
3.根据《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规定,深圳市通报凡在市内城市道路行驶的泥头车最高限速。
现有一辆泥头车紧急刹车,加速度大小,经停止。
(1)求该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判断该车是否违章()?
(2)该车刹车留下的刹车痕迹有多长?
4.如图所示,一小滑块(视为质点)从点以某初速度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
以大小为
的速度通点。
已知滑块通过点时的速度大小
,、两点间的距离。
求:
(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滑块在点时的速度大小;
(3)滑块从点到过程的平均速度。
答题要求:每道题必须建立物理模型并将建立模型写到答题过程中。
要学会分析每道题的不同之处,并
在本页末总结。
专项练习四
推荐用时:30分钟
1.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后速度达,然后匀速运动了,接着经匀减速运动后静止。
求:
(1)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为多大?(2)质点在末的速度为多大?
2.如图所示为一水平直路面,的长度为
,的长度为,一辆汽车(视为质
点)从点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大小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进入段时先做加速度大小为
的加速运动,运动到离点适当距离处开
始以大小的加速度做减速运动,最后汽车恰好能停点。
求:
(1)汽车的最大速度和开始减速时离点的距离;(2)汽车从点运动到点所用的时间。
3.一动车轨道和一平直公路平行,在动车轨道上有
一辆长的动车正的速度向前行驶,在动车车头前的公路上有一可视为质点的汽车一直的速度同向行驶。
由于动车要在距车头处的车站“车头停止标”处停车,因此动车从此时开始刹车使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并按要求停车。
不考虑动车的再次启动,求(1)动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从动车开始刹车到它的车头追上汽车所需的时
间;
(3)从动车车头追上汽车到车尾超过汽车过程中所
经历的时间。
4.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处等信号灯,绿灯亮起,司机立即启动汽车,汽车的加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至最高限速后匀速了一段时间。
求:
(1)汽车加速到最高限速所需要的时间;(2)汽车在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答题要求:每道题必须建立物理模型并将建立模型写到答题过程中。
要学会分析每道题的不同之处,并
在本页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