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利用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
(精)中药炮制实验讲义

《中药炮制学实验》(供中药、中药资源和开发、中药制药专业用)中药炮制教研室《中药炮制学实验》(供中药、中药资源和开发、中药制药专业用)目录第一章中药炮制学实验总论 (3)一炮制实验室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 (3)二实验报告的书写与实验记录规范 (4)三中药炮制常用的传统工具和现代设备 (5)第二章中药炮制学实验各论 (6)实验一净制与切制 (6)实验二清炒法 (8)实验三加固体辅料炒 (10)实验四炙法 (13)实验五煅法 (16)实验六蒸煮燀法 (18)实验七巴豆制霜以及巴豆油的测定 (20)实验八提净法 (21)实验九煨法 (22)实验十水飞 (23)实验十一干馏 (24)第三章设计性实验 (25)设计性实验一发酵发芽 (25)设计性实验二酒炙黄芩炒干和烘干后药材黄芩苷含量测定比较 (27)设计性实验三槐米炒炭前后芦丁含量比较 (29)设计性实验四炮制前后苦杏仁酶活性比较实验 (31)设计性实验五何首乌炮制前后二苯乙烯苷含量测定 (32)第一章中药炮制学实验总论一炮制实验室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一)安全要求1.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 不得穿凉鞋、高跟鞋或拖鞋;留长发者应束扎头发。
进入实验室必须首先熟悉实验室及周围环境,如水阀、煤气阀、电闸、安全门的位置,灭火器及室外水源的位置,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实验用化学试剂不得入口,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或饮食。
3.实验进行时,不得随便离开岗位,要密切注意实验的进展情况。
4.做实验时应打开门窗或换气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加热易挥发有害液体,易产生严重异味,易污染环境的实验时应在通风橱内。
5. 实验室电源总闸在实验室后部,控制实验室台面、排风扇、电扇的供电。
进入实验室,先检查总电源是否打开。
6.使用电器时,谨防触电。
不要在通电时用湿的手和物接触电器或电插销。
凡漏电仪器不要使用,以免触电。
实验完毕,应将电器的电源切断。
7. 使用电陶炉时注意炉面不可直接接触水,否则易导致台面变形。
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材

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材实验⼆利⽤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材1⽬的和要求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的和意义;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法及质量标准;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候及注意事项。
2实验原理加辅料炒的主要⽬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焦味等。
同时,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能使药物受热均匀。
常⽤的加辅料炒法有麸炒、⽶炒、⼟炒、砂炒、滑⽯粉炒、蛤粉炒等。
3仪器和材料3.1 实验仪器电炉、铁锅、铁铲、筛⼦、温度计、天平、瓷盘等盛药器具3.2 实验材料麸⽪、⽶、沙、⼟、滑⽯粉;⼭药、枳壳、⽩术、党参、鸡内⾦4⽅法和步骤4.1准备将要炮制的药物筛去碎屑、杂质;依炮制药物的重量按⽐例称取所⽤辅料;检查炒锅、铲⼦和盛药器具是否洁净,必要时清洁;将炒锅放置在电炉上。
4.2实验操作4.2.1麸炒(1)麸炒⼭药:将准备好的50g⼭药投⼊已冒浓烟的麦麸(7g)中,⽤武⽕快速翻炒,炒⾄⼭药呈黄⾊时迅速出锅。
筛去麦麸⾄规定的容器内。
成品性状:本品表⾯呈黄⾊,内部淡黄⾊。
具⾹⽓。
(2)麸炒枳壳:先将麸⽪(7g)撒于热锅内,⽤中⽕加热,⾄冒烟时倒⼊准备好的枳壳⽚50g,迅速翻动,炒⾄枳壳表⾯深黄⾊时,取出。
筛去麸⽪,放凉。
成品性状:本品表⾯呈深黄⾊,内部淡黄⾊,具⾹⽓。
4.2.2⽶炒⽶炒党参:将⼤⽶(10g)置热锅内,⽤中⽕加热,⾄⼤⽶冒烟时,倒⼊党参⽚50g,翻炒⾄⼤⽶呈焦褐⾊,党参呈⽼黄⾊时,取出。
筛去⽶,放凉。
成品性状:本品表⾯呈⽼黄⾊,微有褐⾊斑点,具⾹⽓。
4.2.3砂炒法(砂烫法)砂烫⾻碎补:先将净砂置热锅内,⽤武⽕加热,⾄灵活滑利容易翻动状态时投⼊50g⾻碎补⽚,不断翻动,炒⾄⾻碎补表⾯⿎起。
炒好后筛去砂,放凉。
成品性状:砂炒后⾻碎补为扁圆状⿎起,质地轻脆,表⾯棕褐⾊或焦黄⾊,⽆鳞叶,端⾯淡棕褐⾊或淡棕⾊,味微涩,有⾹⽓。
4.2. 4滑⽯粉炒滑⽯粉炒鸡内⾦:将滑⽯粉(23g)置锅内中⽕加热⾄灵活状态,投⼊分档的鸡内⾦50g,翻炒⾄质地酥脆或颜⾊加深,出锅,筛去辅料。
中药炮制技术--麸炒法-

米炒技能
【炮制作用及应用】
斑蝥生品------生斑蝥有大毒, 气味奇臭, 一般外 用, 以攻毒蚀疮为主;用于瘰疬瘘疮, 痈疽肿毒, 顽癣瘙痒等。
米炒斑蝥------米炒后降低毒性、矫正气味, 可供 内服。以通经, 破瘕散结为主。用于闭经, 癥瘕, 狂犬咬伤, 瘰疬, 肝癌, 胃癌等。
(羟基斑蝥胺、斑蝥素片---抗癌)
【炮制作用及应用】
生品僵蚕----辛散之力较强, 药力较猛, 用于惊痫抽搐, 肝风头痛等。
麸炒僵蚕----麸炒后疏风走表之力稍减, 长于化痰散结, 用于瘰疬痰核, 中风失 音等。
麸炒技能
[麸炒僵蚕](知识点扩充)
现今以麸炒为主流, 其他炮制方法也值得研究。 姜炙---增强化痰散结作用 醋浸---增强祛风定惊作用 盐炒---增强化瘰疬痰核作用 酒炒---能行药势, 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 其他加辅料制法, 如麸炒、糯米炒、面炒等主要作用 是矫臭矫味, 以免伤患者的胃气, 从而发挥疗效。
2.增强疗效: 党参米炒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四、米炒方法
1.贴米法---将浸湿的米撒入热锅内,将其平贴于锅底,用中火 加热,待米冒烟时,投入净药物,轻轻翻动米上药物,炒至米呈 黄棕色,少数焦褐色或焦褐色时,取出,去米,放凉。
2.拌米炒---将米撒入温度适宜的热锅内,用中火加热,待米 冒烟时,投入净药物,拌炒至米呈黄棕色时,取出,去米,放凉
米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
炮制原理.斑蝥的有毒物质为斑蝥素,为一易 挥发的油状物,从其理化特性看,以米炒为宜。 1、斑蝥素在84℃开始升华,其升华点是110℃。 米炒时的锅温在120℃,正适合斑蝥素的升华, 又不至于温度过高,致使斑蝥焦化。 2.因斑蝥色泽较暗,炒制时不易观察炮制程度, 米炒火候以米色变深黄为准。
炮制炒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炮制炒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炒黄、炒焦、炒炭等不同炒法的火候掌握和操作技巧。
3. 观察炮制前后药材的性状变化,了解炮制对药效的影响。
4. 熟悉炮制炒法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中药炮制炒法是一种常用的炮制方法,通过炒制改变药材的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矫味矫臭等。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根据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制过程中,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味道和质地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效。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山楂、槟榔、麦芽、栀子、蒲黄、槐米、荆芥等。
2. 实验仪器: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方法1. 炒黄(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黄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 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槟榔:取净槟榔,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4)栀子:取净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3. 炒炭(1)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黑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黑色,并发出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中药炮制技术实验大纲

中药炮制技术实验大纲实验一净选加工、切制饮片一、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切制的目的。
(2)掌握手工切制和饮片干燥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净选:去除杂质,洗净2.切制:切片、丝、段3.药物: 益母草、决明子、桑叶、黄姜三、实验工具、设备盆、竹匾、切药刀,砧板等。
四、实验过程(一)净制1.到学校药圃中采集药材2.到实验室用水清洗、去杂质(二)切制手工切制(1)益母草作为全草类药材,切段(2)决明子作为种子类药材,不用切(3)桑叶作为叶类药材,切丝(4)黄姜作为根茎类药材,切片(三)干燥将切好的药材放入托盘中,然后放入恒温干燥箱中,温度控制在50~80℃,并定时翻动至全部;干燥时,取出放凉。
实验二清炒法一、实验目的要求(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成品的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炒炭存性的含义。
二、实验内容1 .炒黄:王不留行、槐花、麦芽、槟榔、酸枣仁2 .炒焦:山楂、槟榔、栀子、麦芽3 .炒炭:荆芥、槐花、茜草、白茅根三、实验工具、设备电磁炉、铁锅、铁铲、炊帚、托盘、筛子、台秤、喷壶、竹匾等。
四、实验过程( 一 ) 炒黄1.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 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2.槐花取槐花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并透出固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表面深黄色,具有香气。
3.麦芽取净麦芽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棕黄色,鼓起并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筛去灰屑。
成品性状:炒麦芽形如麦芽,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裂隙,偶见焦斑,有香气。
4.槟榔取净槟榔片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时,取出放凉,筛去灰屑。
成品性状:炒槟榔表面微黄色,气微,味涩微苦。
炮制试验——精选推荐

前言中药炮制学实验是中药炮制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实验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了一些中医药院校的实验指导编写而成的,要求学生联系基础学科理论知识及实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上好实验课,为此要求学生做到:1. 认真预习实验,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及操作程序。
2. 实验中,安全使用水、电、煤气及试剂药品,使用苯、乙醚、石油醚、甲醇、氯仿等易燃易爆试剂时,应严禁明火,对有毒试剂要妥善使用保管,如发生事故应保持镇定,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3. 实验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好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
4. 使用精密仪器应事先熟悉仪器性能,小心操作,用前检查,用后复查登记。
5. 损坏仪器设备,要按学校有关规定登记、赔偿。
6. 注意节约使用水、电、气及药品试剂。
7.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仪器,认真打扫卫生,关好水、电、煤气开关及门窗。
编者2009年12月目录实验一药材的净选加工与饮片的切制干燥 (1)实验二清炒法 (5)实验三加固体辅料炒法 (8)实验四炙法 (12)实验五燀法、煅法、水飞 (16)实验六黄芩的软化方法及其质量比较 (20)实验七蒸法 (22)实验八草乌的炮制及不同炮制品的定性分析 (24)实验九半夏的炮制及不同炮制品的刺激性比较…………………实验十发酵、发芽法………………………………………………26 28实验十一制霜法 (30)实验十二煨法、提净法与干馏法 (32)实验十三槐米、马钱子、延胡索不同炮制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综合设计实验) (34)附录一炮制常用辅料 (37)附录二常用炮制制法 (41)实验一药材的净选加工与饮片的切制干燥一目的要求1. 明确药材净选加工与饮片切制的目的、意义。
2. 掌握药材净选加工与饮片软化、切制、干燥的操作方法及其要点。
中药炮制炒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炒制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种炒制方法的基本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3. 熟悉不同炒制方法对药物药性、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影响。
4.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中药炮制技能。
二、实验原理中药炮制炒法是一种常用的炮制方法,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医疗需求,通过不同的炒制火候和辅料,改变药物的性能,提高疗效,降低毒性,便于制剂,达到矫味、矫臭的目的。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其中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三、实验材料1. 药材: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山楂、槟榔、麦芽、栀子、蒲黄、槐米、荆芥。
2. 器材: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方法1. 炒黄- 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 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 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外表微黄,有爆裂声,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 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外表微黄,有爆裂声,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2. 炒焦- 山楂:取净山楂,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外表焦黄,有焦香气时,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 槟榔:取净槟榔,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外表焦黄,有焦香气时,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 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外表焦黄,有焦香气时,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 栀子:取净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外表焦黄,有焦香气时,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3. 炒炭- 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 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加固体辅料炒技术—砂炒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形状
扣状圆板形,常一面隆 起,一面稍凹下,直径 1.5~3cm,厚0.3~0.6cm。 边缘稍隆起,较厚,有突 起的珠孔,底面中心有突 起的圆点状种脐
两面均膨胀鼓起,边缘 较厚
黄褐色粉末
颜色
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 状茸毛,自中间向四周呈 辐射状排列,有丝样光泽
表面棕褐色或深棕色,平 行剖面可见棕褐色或深棕 色的胚乳
注意 事项
1 药物要大小分档,以使药物炒制的程度一致。
2 砂炒温度要适中。砂炒贵重药物时,可采用投药试温或投白纸试温的方法, 以便掌握火力。
3 一般采用武火加热。由于温度较高,因此操作时翻动要勤,成品出锅要快, 并立即将砂筛去。需醋浸淬的药物,砂炒后应趁热浸淬,干燥。
4 用过的河砂可反复使用,但需将残留在其中的杂质、药物碎渣除去。炒制 过毒性药物的砂不可再炒制其他药物。
锅达到 适 宜 温 度 ,内 , 河 沙 以 掩 埋 炙品 , 不 断 用 砂 起 , 酥 脆 或 至 规 河沙和药屑。
待 炮 制 品 为 度 。 翻埋药材。
定的程度。
炒至滑利状态。
需要醋淬的迅速 趁热投入到醋液 中,淬酥取出, 干燥。不需醋淬 的放凉刮去毛, 收贮。
04 注 意 事 项
注意事项
处方用名有薏鸡内金、内金、炒鸡内金、焦鸡内 金、醋鸡内金。
注意事项
(一)鸡内金的炮制方法
02 除去杂质
04 干燥
01 洁净操作工具, 取原药材
03 洗净
实操举例
(二)砂炒鸡内金的炮制方法
辅料加热
中火加热。炒 至滑利、灵活
02 状态,
翻炒
翻埋烫炒至发泡鼓 起。
04
01 准备
洁净操作器具,
将砂置炒锅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利用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
1.实验目的
1.1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目的和意义;
1.2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方法及质量标准
1.3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火候及注意事项
2.实验原理
加辅料炒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
同时,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
3.实验材料
3.1实验药品:麸皮、米、沙、土、滑石粉;山药、枳壳、白术、党参、鸡内金
3.2实验器具:炉子、铁锅、铲子、瓷盆、筛子、天平等
4.实验步骤
4.1麸炒
4.1.1山药
称取5-7.5g麸皮,于热锅中炒至冒浓烟,加入50g山药,武火快速翻炒至山药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4.1.2枳壳
称取5-7.5g麸皮,于热锅中火加热至冒浓烟,加入50g枳
壳,快速翻炒至枳壳表面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深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4.2米炒
4.2.1党参
称取10g大米于热锅中中火加热至大米冒烟,加入50g党参,翻炒至大米色,党参老黄色时,取出筛去大米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老黄色,微有褐色斑点,具香气。
4.3砂炒
4.1制净砂
取洁净河砂筛去杂质和粗粒,于热锅中武火翻炒以除净有机物和水分,取出晒干。
4.2骨碎补
先将净砂(可掩盖药物的量)置于热锅中武火加热至灵活易滑动,加入50g骨碎补,不断翻动,炒至骨碎补表面鼓起。
取出筛砂放凉,撞去绒毛。
成品性状:扁圆状鼓起,质地清脆,表面棕褐色或焦黄色,无鳞叶,味微涩,具香气。
4.4滑石粉炒
4.4.1鸡内金
称取20-25g滑石粉置于热锅中中火加热至灵活易滑动,加入50g鸡内金,翻炒至鸡内金质地酥脆或颜色加深,取出筛去滑石粉后放凉。
成品性状:质地清脆,表面棕黄色,具香气。
4.5土炒
4.5.1白术
称取灶心土12.5-15g,粉碎后加热至灵活状态,干燥变色,加入50g白术,翻炒至表面呈土色,具土香气时,取出筛土放凉。
成品性状:深黄色,挂土。
5.讨论
5.1枳壳如何炮制?党参为什么要用米炒?米炒时应该注意什么?
答:
1.麸炒枳壳:取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俟冒烟时,
加入枳壳片,不断翻动,炒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晾凉。
枳壳每100kg用麸皮10kg。
2.用米炒党参能增强其健脾止泻的作用。
3.米炒时应注意:米炒炮制昆虫类中药材或饮片时注意以米
的色泽变化观察火候,炒至米变焦黄或焦褐色为度;米炒炮制植物药时应该注意中药材及饮片色泽变化,炒至黄色为度;米炒毒性中药材及饮片的米,要烧掉或埋掉。
5.2砂炒法常用于那些药物?
答:砂炒法适合质地坚硬的药物。
5.3土炒常用于那些药物?
答:土炒法一般是针对于白术之类的燥脾利湿的药。
5.4列表比较各种药材加工炮制方法,服用辅料用量,炮制目的,药材性状,参照对自己加工的药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