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毒素PPT课件
合集下载
蟹类毒素中毒教学演示课件

体征检查
检查患者是否有脱水、电解质 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体征表 现。
鉴别诊断方法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与蟹类毒素中毒症状相似,但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通常在进食后数小时内发病, 且常伴有发热等感染症状。
化学性食物中毒
由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引起的食物中毒,与蟹类毒素中毒症状相似,但化学性食物中 毒与进食某种特定食物有关,且发病时间和症状严重程度与毒素种类和剂量有关。
蟹类毒素中毒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
CONTENCT
录
• 蟹类毒素概述 • 蟹类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措施 • 蟹类毒素中毒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蟹类毒素概述
毒素来源与种类
海洋生物中的毒素
蟹类毒素主要来源于其摄食的含有毒素的海洋生物,如藻类、贝 类等。
急性中毒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心血管系统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等。
头痛、眩晕、乏力、失 眠等。
心悸、胸闷、血压下降 等。
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 。
慢性中毒症状
肝损害
长期摄入蟹类毒素可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肝区 疼痛、黄疸等。
肾损害
蟹类毒素可引起肾小管损伤,表现为蛋白尿、血尿 等。
事件描述
某人在短时间内大量食用螃蟹,出现 腹痛、腹泻、发热等中毒症状。
原因分析
处理措施
及时就医治疗,进行对症治疗和营养 支持,同时加强饮食指导,提醒公众 合理搭配饮食,避免过量食用单一食 物。
过量食用螃蟹可能导致蛋白质摄入过 多,加重肝脏、肾脏负担,引发中毒 反应。
06
总结与展望
检查患者是否有脱水、电解质 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体征表 现。
鉴别诊断方法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与蟹类毒素中毒症状相似,但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通常在进食后数小时内发病, 且常伴有发热等感染症状。
化学性食物中毒
由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引起的食物中毒,与蟹类毒素中毒症状相似,但化学性食物中 毒与进食某种特定食物有关,且发病时间和症状严重程度与毒素种类和剂量有关。
蟹类毒素中毒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
CONTENCT
录
• 蟹类毒素概述 • 蟹类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措施 • 蟹类毒素中毒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蟹类毒素概述
毒素来源与种类
海洋生物中的毒素
蟹类毒素主要来源于其摄食的含有毒素的海洋生物,如藻类、贝 类等。
急性中毒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心血管系统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等。
头痛、眩晕、乏力、失 眠等。
心悸、胸闷、血压下降 等。
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 。
慢性中毒症状
肝损害
长期摄入蟹类毒素可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肝区 疼痛、黄疸等。
肾损害
蟹类毒素可引起肾小管损伤,表现为蛋白尿、血尿 等。
事件描述
某人在短时间内大量食用螃蟹,出现 腹痛、腹泻、发热等中毒症状。
原因分析
处理措施
及时就医治疗,进行对症治疗和营养 支持,同时加强饮食指导,提醒公众 合理搭配饮食,避免过量食用单一食 物。
过量食用螃蟹可能导致蛋白质摄入过 多,加重肝脏、肾脏负担,引发中毒 反应。
06
总结与展望
西加毒素课件

勒比海雪卡毒素(Caribbean ciguatoxin)和印度雪卡毒素( Indian ciguatoxin)。
化学结构
雪卡毒素是一组对热稳定、
亲脂性的高度氧化的梯状聚
醚,分子量一般在1000-1150 。最初是美国夏威夷大学的
Scheuer小组从1100公斤鳗鱼
的75公斤内脏中分离出HPLC 纯的雪卡毒素1.3毫克,并确 定了它的分子量。1989年曾 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的Scheuer 小组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 了它的结构。
雪卡毒素中毒的预防
目前对雪卡毒素尚没有可靠的检测手段,中毒后没有特效的治疗方
法,所以对雪卡毒素应以预防为主:
避免进食1· 5 kg重以上的珊瑚礁鱼,而且勿吃鱼的内脏、鱼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皮,尤其是卵 巢。曾有过中毒的人,应忌食花生、果仁、芝麻,忌酒。控制3~6月不食海鱼
治疗上无特异性抗毒素方法,主要为对症处理。20% 甘露醇能竞争性阻断钠通道的开放,缓解神经系统 症状,需在补足血容量基础上才能用,并且要在早
期使用,在发病24 h内用最好。
雪卡毒素的发病分布
雪卡毒素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以及 加勒比海的热带区域。 在全球三个雪卡毒素主要流行区域中,南太 平洋地区的前吉尔伯特群岛、托克劳和图瓦 卢的流行状况最为严重,年中毒率可达100人 /(万·年),加勒比海地区的美属维京群岛 仅次于之,年中毒率为73人/(万· 年), 印度洋地区的留尼汪岛年中毒率为0.78人/
中毒机理
雪卡毒素非鱼类本身固有,是属获得性神经性毒素。
雪卡毒素是一个很强的钠通道激活毒素, 与钠通道受体靶部位VI结合,能增强细胞
膜对Na+的通透性,延长Na+通道的开放时
化学结构
雪卡毒素是一组对热稳定、
亲脂性的高度氧化的梯状聚
醚,分子量一般在1000-1150 。最初是美国夏威夷大学的
Scheuer小组从1100公斤鳗鱼
的75公斤内脏中分离出HPLC 纯的雪卡毒素1.3毫克,并确 定了它的分子量。1989年曾 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的Scheuer 小组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 了它的结构。
雪卡毒素中毒的预防
目前对雪卡毒素尚没有可靠的检测手段,中毒后没有特效的治疗方
法,所以对雪卡毒素应以预防为主:
避免进食1· 5 kg重以上的珊瑚礁鱼,而且勿吃鱼的内脏、鱼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皮,尤其是卵 巢。曾有过中毒的人,应忌食花生、果仁、芝麻,忌酒。控制3~6月不食海鱼
治疗上无特异性抗毒素方法,主要为对症处理。20% 甘露醇能竞争性阻断钠通道的开放,缓解神经系统 症状,需在补足血容量基础上才能用,并且要在早
期使用,在发病24 h内用最好。
雪卡毒素的发病分布
雪卡毒素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以及 加勒比海的热带区域。 在全球三个雪卡毒素主要流行区域中,南太 平洋地区的前吉尔伯特群岛、托克劳和图瓦 卢的流行状况最为严重,年中毒率可达100人 /(万·年),加勒比海地区的美属维京群岛 仅次于之,年中毒率为73人/(万· 年), 印度洋地区的留尼汪岛年中毒率为0.78人/
中毒机理
雪卡毒素非鱼类本身固有,是属获得性神经性毒素。
雪卡毒素是一个很强的钠通道激活毒素, 与钠通道受体靶部位VI结合,能增强细胞
膜对Na+的通透性,延长Na+通道的开放时
贝类毒素.ppt

贝类的净化排毒及预防
政府预防措施
建立疫情报告和定期监测制度定期对贝类生长水域 采样进行显微镜检查,如发现水中藻类细胞增多, 即有中毒的危险,应对该批贝类作毒素含量测定。
严控被赤潮污染的贝、螺类海产品上市买卖,避免 群体性食后中毒
规定市售贝类及加工原料用贝类中毒素限量。 做好卫生宣教,介绍安全食用贝类的方法。
贝类毒素简介
美国FDA :PSP :0.8 ppm(80 μg/100 g 石房蛤毒素当量) NSP :0.8 ppm(20 鼠单位/100 g)短裸甲藻毒素2
当量 DSP :0.2 ppm 鳍藻毒素DTX-1 ASP :20 ppm 软骨藻酸
欧盟:PSP :800 μg/kg 虾夷贝毒素:1 mg 虾夷贝毒素等价物/kg 大田软海绵酸:鳍藻毒素和扇贝毒素合计160 μg 大田软
贝类毒素简介
健忘性贝类毒素 ASP
病源藻:为菱形藻科中的拟菱形藻属和菱形藻 中硅藻的某些种,毒素以软骨藻酸(DA)为主
软骨藻酸的结构
贝类毒素简介
健忘性贝类毒素 ASP
中毒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神经 系统症状则约48小时内出现,主要症状为记忆 丧失、心律不齐、半身麻痹等;严重者则会产 生痉挛及昏迷;老年且出现严重神经症状之患 者较易导致死,死亡率约2 %
贝类毒素简介
麻痹性贝类毒素 PSP
中毒症状:主要为神经性症状,包括唇舌麻木 感、皮肤刺痛、晕眩、言语困难、四肢末端灼 热感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因呼吸困难、呼吸 衰竭而致死。一般而言,如经24小时仍能存活 且无并发症者,愈后良好。
麻痹性贝毒常见于淡菜、蛤蜊、扇贝等双壳贝 类。
贝类毒素简介
腹泻性贝类毒素 DSP
海洋毒物课件

•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 东非、红海、萨摩亚、韩国、 日本、南海、澳洲、罗得豪 岛等海域。
• 鳗鲶背鳍及胸鳍之硬棘呈锯 齿状并有毒腺,故被剌伤时 会极疼痛,为危险鱼类。
• 以小型鱼虾为食。
僧帽水母
• 僧帽水母能预知风暴。它有个浮囊,下面垂着一条条长触 手。囊内有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它膨胀。 僧帽水母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 海岸到澳大利亚一带的海域,从美国东海岸到英吉利海峡, 甚至地中海,都能见到。
• 如果潜水者擦到了火珊瑚,火珊瑚就释放毒素,引 起潜水者剧痛。疼痛的程度和时长,取决于和火珊 瑚接触的时间,接触火珊瑚时间越长,疼痛越厉害。
• 被火珊瑚刺到,需要用海水冲洗,然后用醋或酒精 擦拭患处以减轻疼痛,最后用镊子拔出或剔出残留 物,使用抗组胺剂之类的药物涂抹患处可减轻发痒 及灼烧感,亦可使用止疼药物。
• 其毒素能使动物血压快速下降,心率减 慢,呼吸抑制,从而引起动物死亡。
• 故其毒素可用于制作降压药。
绣花脊熟若蟹
• 绣花脊熟若蟹又叫做马赛克蟹,分布于日本、斐济、 萨摩亚、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 陆的海南岛等地,它的全身长满红白相间的网状花 纹,非常漂亮。绣花脊熟若蟹的体长约4厘米,体 宽约8厘米。
• 见过海鳗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 是把嘴巴张开的,做出一副要进攻的样子,然而, 只是看上去是。它张开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能有足 够的水流流经嘴和腮,从而能够更好地呼吸。
海蛇
• 海蛇不像眼镜蛇一样好斗,只有在被激怒的情况下 才会咬人。跟陆地上的蛇一样,它们通过毒牙释放 毒液,用舌头感知周边环境。海蛇好奇心很强,会 主动接触潜水者,它们有时候会缠绕潜水者的呼吸 调节器和四肢。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要惊慌, 耐心地、勇敢地等待它们离去。
• 鳗鲶背鳍及胸鳍之硬棘呈锯 齿状并有毒腺,故被剌伤时 会极疼痛,为危险鱼类。
• 以小型鱼虾为食。
僧帽水母
• 僧帽水母能预知风暴。它有个浮囊,下面垂着一条条长触 手。囊内有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它膨胀。 僧帽水母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 海岸到澳大利亚一带的海域,从美国东海岸到英吉利海峡, 甚至地中海,都能见到。
• 如果潜水者擦到了火珊瑚,火珊瑚就释放毒素,引 起潜水者剧痛。疼痛的程度和时长,取决于和火珊 瑚接触的时间,接触火珊瑚时间越长,疼痛越厉害。
• 被火珊瑚刺到,需要用海水冲洗,然后用醋或酒精 擦拭患处以减轻疼痛,最后用镊子拔出或剔出残留 物,使用抗组胺剂之类的药物涂抹患处可减轻发痒 及灼烧感,亦可使用止疼药物。
• 其毒素能使动物血压快速下降,心率减 慢,呼吸抑制,从而引起动物死亡。
• 故其毒素可用于制作降压药。
绣花脊熟若蟹
• 绣花脊熟若蟹又叫做马赛克蟹,分布于日本、斐济、 萨摩亚、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 陆的海南岛等地,它的全身长满红白相间的网状花 纹,非常漂亮。绣花脊熟若蟹的体长约4厘米,体 宽约8厘米。
• 见过海鳗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 是把嘴巴张开的,做出一副要进攻的样子,然而, 只是看上去是。它张开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能有足 够的水流流经嘴和腮,从而能够更好地呼吸。
海蛇
• 海蛇不像眼镜蛇一样好斗,只有在被激怒的情况下 才会咬人。跟陆地上的蛇一样,它们通过毒牙释放 毒液,用舌头感知周边环境。海蛇好奇心很强,会 主动接触潜水者,它们有时候会缠绕潜水者的呼吸 调节器和四肢。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要惊慌, 耐心地、勇敢地等待它们离去。
蓝藻毒素PPT课件

毒素浓度
规定蓝藻毒素在饮用水、水产品、食品等中的最高限量,作 为识别的标准。
毒性评估
对蓝藻毒素进行毒性评估,素的预警系统
监测网络
建立完善的蓝藻毒素监测网络,覆盖重点区域 ,及时发现蓝藻毒素的出现。
信息共享
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共享,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
急性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慢性中毒症状 包括肝肾损伤、免疫系统紊乱等。
蓝藻毒素还可导致癌症的发生,如微囊藻毒素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潜在的 致癌物质。
02
蓝藻毒素的检测与识别
蓝藻毒素的检测方法
免疫分析法
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检测蓝藻毒素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蓝藻毒素PPT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蓝藻毒素简介 • 蓝藻毒素的检测与识别 • 蓝藻毒素的控制与预防 • 蓝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 蓝藻毒素的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蓝藻毒素简介
蓝藻毒素的定义
01
蓝藻毒素是一类由蓝藻产生的小 分子化合物,具有强烈的生物活 性,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威胁 。
通过深入研究蓝藻毒素的产生 和释放机制,揭示其与环境因 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为预防和 控制蓝藻毒素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促进环境科学、生物学、化学 等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 同推动蓝藻毒素研究的深入发 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综合 性的解决方案。
THANKS
将蓝藻毒素进行气化,通过色谱分离 后,用质谱仪进行检测,确定毒素的 分子量和结构。
生物检测法
利用生物体对蓝藻毒素的敏感性,通 过观察生物体中毒后的反应来检测毒 素含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规定蓝藻毒素在饮用水、水产品、食品等中的最高限量,作 为识别的标准。
毒性评估
对蓝藻毒素进行毒性评估,素的预警系统
监测网络
建立完善的蓝藻毒素监测网络,覆盖重点区域 ,及时发现蓝藻毒素的出现。
信息共享
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共享,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
急性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慢性中毒症状 包括肝肾损伤、免疫系统紊乱等。
蓝藻毒素还可导致癌症的发生,如微囊藻毒素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潜在的 致癌物质。
02
蓝藻毒素的检测与识别
蓝藻毒素的检测方法
免疫分析法
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检测蓝藻毒素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蓝藻毒素PPT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蓝藻毒素简介 • 蓝藻毒素的检测与识别 • 蓝藻毒素的控制与预防 • 蓝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 蓝藻毒素的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蓝藻毒素简介
蓝藻毒素的定义
01
蓝藻毒素是一类由蓝藻产生的小 分子化合物,具有强烈的生物活 性,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威胁 。
通过深入研究蓝藻毒素的产生 和释放机制,揭示其与环境因 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为预防和 控制蓝藻毒素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促进环境科学、生物学、化学 等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 同推动蓝藻毒素研究的深入发 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综合 性的解决方案。
THANKS
将蓝藻毒素进行气化,通过色谱分离 后,用质谱仪进行检测,确定毒素的 分子量和结构。
生物检测法
利用生物体对蓝藻毒素的敏感性,通 过观察生物体中毒后的反应来检测毒 素含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海洋生物毒素

risk remains[J]. Food Microbiology, 2000, 61
资料来源: LUO S,AKONDI K B,ZHANGSUN D,Atypicalα-conotoxin LtIA from Conus litteratus targets a novel microsite of the alpha3beta2 nicotinic receptor[J].J Biol Chem,2010,285
二、化学性质与毒理
雪卡毒素是一种脂溶性高醚类物质,毒性非常强,比 河豚毒素强100倍,无色无味,脂溶性,不溶于水, 耐热,不易被胃酸破坏,主要存在于珊瑚鱼的内脏、 肌肉中。
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毒性上,雪卡毒素是已知的对哺 乳动物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
雪卡毒素中毒最显著的特征是“干冰的感觉” 和热感颠倒,即当触摸热的东西会感觉冷, 把手放入水中会有触电或摸干冰的感觉。雪 卡毒素中毒有临界值,毒素进入血液后,需 要很长时间才能将毒素排出,患者日后若再 次接触到雪卡毒素,就算吃下很少的份量, 超过临界值时也会产生中毒症状。
TTX对神经细胞的钠通道有着高度的阻滞作用, 可数[J].阻据中来断国源神海:洋经[3药]冲.林物动秋,金2的0,0传5罗,导素2兰4,,因长此孙东能亭产等生.ω明-显芋的螺毒局素部的麻研究醉进展
2、聚醚类毒素
结构特点:
具有很高的杂原子对碳原子的比例;结构特殊、新颖, 相对分子质量大;活性强、剧毒;广谱药效、作用机制独特, 多数对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具有高特异性作用等。
1. 多肽类毒素
定义:海洋多肽类毒素是海洋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 毒素,它特异地作用于离子通道或分子受体的亚型, 从而具有特定的生理活性,包括河鲀毒素和芋螺毒素。
资料来源: LUO S,AKONDI K B,ZHANGSUN D,Atypicalα-conotoxin LtIA from Conus litteratus targets a novel microsite of the alpha3beta2 nicotinic receptor[J].J Biol Chem,2010,285
二、化学性质与毒理
雪卡毒素是一种脂溶性高醚类物质,毒性非常强,比 河豚毒素强100倍,无色无味,脂溶性,不溶于水, 耐热,不易被胃酸破坏,主要存在于珊瑚鱼的内脏、 肌肉中。
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毒性上,雪卡毒素是已知的对哺 乳动物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
雪卡毒素中毒最显著的特征是“干冰的感觉” 和热感颠倒,即当触摸热的东西会感觉冷, 把手放入水中会有触电或摸干冰的感觉。雪 卡毒素中毒有临界值,毒素进入血液后,需 要很长时间才能将毒素排出,患者日后若再 次接触到雪卡毒素,就算吃下很少的份量, 超过临界值时也会产生中毒症状。
TTX对神经细胞的钠通道有着高度的阻滞作用, 可数[J].阻据中来断国源神海:洋经[3药]冲.林物动秋,金2的0,0传5罗,导素2兰4,,因长此孙东能亭产等生.ω明-显芋的螺毒局素部的麻研究醉进展
2、聚醚类毒素
结构特点:
具有很高的杂原子对碳原子的比例;结构特殊、新颖, 相对分子质量大;活性强、剧毒;广谱药效、作用机制独特, 多数对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具有高特异性作用等。
1. 多肽类毒素
定义:海洋多肽类毒素是海洋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 毒素,它特异地作用于离子通道或分子受体的亚型, 从而具有特定的生理活性,包括河鲀毒素和芋螺毒素。
常见的有毒海洋生物 伤防治课件

全身肌肉疼痛,四肢麻木,张口困难,嗜睡,眼睑下垂, 甚至牙关紧闭,四肢瘫痪,紫绀等症状。 重度中毒者3~6 h出现呼吸肌麻痹,多因窒息死亡。
部分患者3~6 h后出现肌红蛋白尿,尿肌 球蛋白呈阳性,后期尿液呈酱油色。
急救与治疗
切勿惊慌奔跑,以免加重毒素全身吸收。 1.排出毒液
立即冲洗伤口。可使用吸乳器、电动吸引器 或注射器等吸引排毒。但忌划开伤口再吮 吸或机械吸引。
水母是低等的腔肠动物,在分类学上 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水母的 出现可追溯到6.5亿年前。水母的种类 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直径 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 的海洋中。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 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 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 层,不但透明,而且有 漂浮作用。
• 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某些海域富营养化, 海水中氮磷超标,致使红藻泛滥。这 些海域就会氧气含量低,鱼类不能生 存,但是水母却能大量生长。
日本海蜇成灾埋怨中国
2009年11月20日《环球日报》报道: 这些海蜇直径2米,重200公斤,给等 地渔民造成巨大损失。
这是由于中国乱倒海洋垃圾所致。这 些是海蜇的食物,造成大量的海蜇繁殖。 给日本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中国专家说,我们中国近几年来已经 没有向水体倾倒垃圾。保护海洋资源要 各国合作。 National cooperation to protect marine resources.
二、可能造成外伤的动物Injuries caused by animals
在海洋动物中,存在着 许多动物,它们虽然没有 毒素,但是往往能伤害到 人们或者其它动物。在广 东省沿海,每年都会出现 一些人被海洋动物刺伤, 或者被鲨鱼所伤,甚至出 现人员死亡。
四、常见有毒或致伤的海洋动物预防和治疗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部分患者3~6 h后出现肌红蛋白尿,尿肌 球蛋白呈阳性,后期尿液呈酱油色。
急救与治疗
切勿惊慌奔跑,以免加重毒素全身吸收。 1.排出毒液
立即冲洗伤口。可使用吸乳器、电动吸引器 或注射器等吸引排毒。但忌划开伤口再吮 吸或机械吸引。
水母是低等的腔肠动物,在分类学上 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水母的 出现可追溯到6.5亿年前。水母的种类 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直径 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 的海洋中。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 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 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 层,不但透明,而且有 漂浮作用。
• 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某些海域富营养化, 海水中氮磷超标,致使红藻泛滥。这 些海域就会氧气含量低,鱼类不能生 存,但是水母却能大量生长。
日本海蜇成灾埋怨中国
2009年11月20日《环球日报》报道: 这些海蜇直径2米,重200公斤,给等 地渔民造成巨大损失。
这是由于中国乱倒海洋垃圾所致。这 些是海蜇的食物,造成大量的海蜇繁殖。 给日本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中国专家说,我们中国近几年来已经 没有向水体倾倒垃圾。保护海洋资源要 各国合作。 National cooperation to protect marine resources.
二、可能造成外伤的动物Injuries caused by animals
在海洋动物中,存在着 许多动物,它们虽然没有 毒素,但是往往能伤害到 人们或者其它动物。在广 东省沿海,每年都会出现 一些人被海洋动物刺伤, 或者被鲨鱼所伤,甚至出 现人员死亡。
四、常见有毒或致伤的海洋动物预防和治疗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河豚毒素ppt课件

4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河豚毒素,简称TTX ,是一种存在于河豚、蝾螈、斑 足蟾等动物中的海洋毒素。最早于 1909 年在日本由田原 良纯从河豚鱼中提取并定名1972年由 Kishi 等人工合成。 TTX为氨基全氢化喹唑啉化合物,分子式为 C11H17N3O8,结 构如图,分子量为 319.27。
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少数种类进入淡水 江河中,当遇到外敌,腹腔气囊则迅速膨胀,体内 有剧毒。
3
体内毒素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卵巢、肝脏、脾脏、血筋、鳃、皮、精巢
而体内其他部位并无毒素,因此只要处理得当,去掉含有 毒素的部位便可以放心食用。所以也有“拼死吃河豚”一 话,可见这种毒物的美味是多么的诱人。
胃肠症状: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 神经麻痹症状:开始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
继而全身麻木、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 共济失调,肌肉软瘫和腱反射消失。 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呼吸困难、急促表浅而不 规则紫绀,血压下降,瞳孔先缩小后散大或两侧 不对称,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循环 衰竭。
白色结晶,无 味微溶于水,不溶 于有机溶剂;对酸 作用稳定;没有确 定熔点,220℃以上 炭化。
5
TTX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药之一。1gTTX的毒 性是1g氰化物的1万倍,是砒霜1250倍。TTX中毒 后麻痹症状出现在食后20min~3h,致死时间最短 为1.5h,最长约为8h。TTX是目前已知自然生态条 件下毒力最强的生物性毒素之一,0.5mg足以使一 个体重70kg的人致命,对人的致死量为6—7μg /kg。
10
TTX 中毒的检测
1、TTX 的提取
样品中 TTX 的提取目前大致可以分为3种: (1)液液提取法 (2)直接沉淀蛋白法 (3)固相萃取法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河豚毒素,简称TTX ,是一种存在于河豚、蝾螈、斑 足蟾等动物中的海洋毒素。最早于 1909 年在日本由田原 良纯从河豚鱼中提取并定名1972年由 Kishi 等人工合成。 TTX为氨基全氢化喹唑啉化合物,分子式为 C11H17N3O8,结 构如图,分子量为 319.27。
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少数种类进入淡水 江河中,当遇到外敌,腹腔气囊则迅速膨胀,体内 有剧毒。
3
体内毒素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卵巢、肝脏、脾脏、血筋、鳃、皮、精巢
而体内其他部位并无毒素,因此只要处理得当,去掉含有 毒素的部位便可以放心食用。所以也有“拼死吃河豚”一 话,可见这种毒物的美味是多么的诱人。
胃肠症状: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 神经麻痹症状:开始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
继而全身麻木、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 共济失调,肌肉软瘫和腱反射消失。 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呼吸困难、急促表浅而不 规则紫绀,血压下降,瞳孔先缩小后散大或两侧 不对称,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循环 衰竭。
白色结晶,无 味微溶于水,不溶 于有机溶剂;对酸 作用稳定;没有确 定熔点,220℃以上 炭化。
5
TTX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药之一。1gTTX的毒 性是1g氰化物的1万倍,是砒霜1250倍。TTX中毒 后麻痹症状出现在食后20min~3h,致死时间最短 为1.5h,最长约为8h。TTX是目前已知自然生态条 件下毒力最强的生物性毒素之一,0.5mg足以使一 个体重70kg的人致命,对人的致死量为6—7μg /kg。
10
TTX 中毒的检测
1、TTX 的提取
样品中 TTX 的提取目前大致可以分为3种: (1)液液提取法 (2)直接沉淀蛋白法 (3)固相萃取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 海洋生物毒素
一、研究现状
海洋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产生的对另一种生物有毒性作 用的产物
21.09.2020
1
➢ 丰富的海洋生物毒素 ➢ 重视:活性、结构、海洋生物医学、药物潜能
抗肿瘤、抗病毒、预防心血管、老年病等
➢ 我国起步较晚;河豚毒素、海葵毒素
21.09.2020
2
➢ 生源学、化学、毒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 ➢ 海洋毒素50多种 ➢ 特异、罕见化学结构,特殊生理活性 ➢ 学术意义、实际应用价值
13
三、含氮化合物
1、河豚毒素(TTX)
肉味鲜美(日本奉为时尚)
强毒,典型神经Na+通道阻断剂
中毒:肢体麻木、瘫痪、死亡
镇痛、镇静、降压、解痛等,局麻
毒性作用机制、药理作用、起源研究具重要意义
21.09.2020
14
头痛、关节炎、破伤风、霍乱、伤寒、哮喘、晚期癌症、戒毒等 开发价值很大
细菌
麻痹性贝类中毒
1975年确定结构
生物碱毒素
小白鼠 LD50:9ug/kg 选择性阻止Na的流入
药理工具
强局麻作用,普鲁卡因10万倍
21.09.2020
17
3、鱼腥藻毒素、鞘丝藻毒素
水华鱼腥藻 生物碱类神经毒
巨大鞘丝藻 吲哚碱类神经毒
21.09.2020
18
4、Neosurugatoxin、Prosurugatoxin
人(口):最小致病量70ng
21.09.2020
6
2、刺尾鱼毒素(Maitototin,MTX) 2个硫酸酯、Mw3434(巨大聚醚化合物) 化学结构不清楚
小鼠最小致死量:50ng/Kg(河豚毒素200倍)
非蛋白毒素毒性最强
影响细胞膜Ca2+出入(引人注目)
阐明细胞信息传递的新的机理
21.09.2020
28
八、含磷化合物
鱼毒性磷化物 短沟盘藻 PB-1 Gb-4
21.09.2020
29
具有独特化学结构的化合物被发现 不但对许多基础学科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而且又有多种重要实际应用价值 聚醚类毒素——海洋天然产物特有化学结构 药理、毒理特性特殊 以毒素为基础寻找高活性药物 海洋毒素:未来可能发现重要药物的主要领域
21.09.2020
9
2)扇贝毒素(PeTX): 新颖骨架聚醚内酯,强肝脏毒性
3)Yessotoxin: 梯状醚环骨架,具硫酸基(特征)
21.09.2020
10
4、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 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短裸甲藻赤潮 大量鱼、贝类死亡
21.09.2020
11
5、皮群海葵毒素(Palytoxin,PTX) 血管收缩、冠状动脉痉挛 显著细胞毒活性(0.15ug/Kg)
21.09.2020
22
2、Kainic acid 海人草,摄取过多死亡
21.09.2020
23
六、多肽类毒素
1、节球藻素(Nodulain)
环状5肽 肝脏毒素
21.09.2020
24
2、铜绿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
环状7肽 肝脏毒素
21.09.2020
25
3、芋螺毒素(GTX)
21.09.2020
7
3、致泻性贝毒 1976年,日本宫城县,紫贻贝食物中毒——腹泻 双壳贝——致泻性贝毒 欧洲每年5000人中毒(毒素:致癌剂) 停止双壳贝养殖,严重威胁双壳贝养殖业 日本:系统研究 毒素:按骨架分3群,共10种
21.09.2020
8
1)大田软海绵酸、轮状鳍藻毒素(冈田矶海绵)
21.09.2020
15
应用前景 慢性疼痛 抑制去钾肾上腺素过度分泌引起的不良反应 神经麻醉产生的镇静、镇痛、解痉挛等 局麻>常用麻醉药10000倍
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强镇痛剂
作用缓慢持久,未见成瘾报道
代替吗啡、阿托品、南美筒箭毒等治石房蛤毒素(STX)
地纹芋螺腺体 抑制骨骼肌活动电位发生 抑制骨骼肌收缩
21.09.2020
26
多种生物学活性 麻、颤、惊、昏、多动、死亡等
第一个阻断钙通道的多肽 食鱼性芋螺:地纹芋螺、魔术家芋螺、线纹芋螺 离子通道、受体的生化探针 生化、生理、药理研究工具
21.09.2020
27
七、脂溶性酚类
海兔毒素(Aplysiatoxin) 去溴海兔毒素(Debromoaplysiatoxin) 巨大鞘丝藻、墨绿颤藻、钙生裂须藻 皮肤炎症
20
2、卡氏前沟藻毒素 甲藻 1987年,日本安元氏 半乳糖甘油酯
21.09.2020
21
五、记忆性丧失性氨基酸贝毒
1、Domoic acid 1987.11.,加拿大大西洋沿岸中毒事件
腹痛、拉痢、呕吐、记忆丧失、意识障碍 重症昏睡,记忆丧失为显著特征——记忆性丧失性贝毒 紫贻贝(硅藻) Domoic acid(驱虫)
21.09.2020
3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21.09.2020
3
21.09.2020
4
21.09.2020
5
二、聚醚类化合物 1、西加毒素(Ciguatoxin,CTX)
中毒分布最广,2~5万人/年 消化系统:泻痢、呕吐 循环系统:血压下降、脉搏减弱 神经系统:知觉异常 症状恢复较慢,死亡者较少
原甲藻
小白鼠最小致死量:0.35ug/Kg(河豚毒素30倍)
最强冠状动脉收缩剂 作用强度>血管紧张素100倍 升血压(伴心律失常,心脏停博)
21.09.2020
12
6、 Polycarefnoside 1991年4月,关岛,多穴藻属,食物中毒 13人中毒,3人死亡 世界各地分布,广泛食用 Polycarefnoside 醚环、三烯烃
21.09.2020
0.2~0.3 ug可使小鼠瞳孔完全扩大 阿托品10倍,对烟碱受体有特异作用 活性是现在广泛使用的神经阻断剂的1000倍 可望成为特异性优良的生化试剂
21.09.2020
19
四、溶血性糖脂类
1、Hemoysin
小定鞭金藻赤潮,蔓延快,鱼、虾、贝大量死亡 强溶血活性化合物
21.09.2020
一、研究现状
海洋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产生的对另一种生物有毒性作 用的产物
21.09.2020
1
➢ 丰富的海洋生物毒素 ➢ 重视:活性、结构、海洋生物医学、药物潜能
抗肿瘤、抗病毒、预防心血管、老年病等
➢ 我国起步较晚;河豚毒素、海葵毒素
21.09.2020
2
➢ 生源学、化学、毒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 ➢ 海洋毒素50多种 ➢ 特异、罕见化学结构,特殊生理活性 ➢ 学术意义、实际应用价值
13
三、含氮化合物
1、河豚毒素(TTX)
肉味鲜美(日本奉为时尚)
强毒,典型神经Na+通道阻断剂
中毒:肢体麻木、瘫痪、死亡
镇痛、镇静、降压、解痛等,局麻
毒性作用机制、药理作用、起源研究具重要意义
21.09.2020
14
头痛、关节炎、破伤风、霍乱、伤寒、哮喘、晚期癌症、戒毒等 开发价值很大
细菌
麻痹性贝类中毒
1975年确定结构
生物碱毒素
小白鼠 LD50:9ug/kg 选择性阻止Na的流入
药理工具
强局麻作用,普鲁卡因10万倍
21.09.2020
17
3、鱼腥藻毒素、鞘丝藻毒素
水华鱼腥藻 生物碱类神经毒
巨大鞘丝藻 吲哚碱类神经毒
21.09.2020
18
4、Neosurugatoxin、Prosurugatoxin
人(口):最小致病量70ng
21.09.2020
6
2、刺尾鱼毒素(Maitototin,MTX) 2个硫酸酯、Mw3434(巨大聚醚化合物) 化学结构不清楚
小鼠最小致死量:50ng/Kg(河豚毒素200倍)
非蛋白毒素毒性最强
影响细胞膜Ca2+出入(引人注目)
阐明细胞信息传递的新的机理
21.09.2020
28
八、含磷化合物
鱼毒性磷化物 短沟盘藻 PB-1 Gb-4
21.09.2020
29
具有独特化学结构的化合物被发现 不但对许多基础学科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而且又有多种重要实际应用价值 聚醚类毒素——海洋天然产物特有化学结构 药理、毒理特性特殊 以毒素为基础寻找高活性药物 海洋毒素:未来可能发现重要药物的主要领域
21.09.2020
9
2)扇贝毒素(PeTX): 新颖骨架聚醚内酯,强肝脏毒性
3)Yessotoxin: 梯状醚环骨架,具硫酸基(特征)
21.09.2020
10
4、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 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短裸甲藻赤潮 大量鱼、贝类死亡
21.09.2020
11
5、皮群海葵毒素(Palytoxin,PTX) 血管收缩、冠状动脉痉挛 显著细胞毒活性(0.15ug/Kg)
21.09.2020
22
2、Kainic acid 海人草,摄取过多死亡
21.09.2020
23
六、多肽类毒素
1、节球藻素(Nodulain)
环状5肽 肝脏毒素
21.09.2020
24
2、铜绿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
环状7肽 肝脏毒素
21.09.2020
25
3、芋螺毒素(GTX)
21.09.2020
7
3、致泻性贝毒 1976年,日本宫城县,紫贻贝食物中毒——腹泻 双壳贝——致泻性贝毒 欧洲每年5000人中毒(毒素:致癌剂) 停止双壳贝养殖,严重威胁双壳贝养殖业 日本:系统研究 毒素:按骨架分3群,共10种
21.09.2020
8
1)大田软海绵酸、轮状鳍藻毒素(冈田矶海绵)
21.09.2020
15
应用前景 慢性疼痛 抑制去钾肾上腺素过度分泌引起的不良反应 神经麻醉产生的镇静、镇痛、解痉挛等 局麻>常用麻醉药10000倍
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强镇痛剂
作用缓慢持久,未见成瘾报道
代替吗啡、阿托品、南美筒箭毒等治石房蛤毒素(STX)
地纹芋螺腺体 抑制骨骼肌活动电位发生 抑制骨骼肌收缩
21.09.2020
26
多种生物学活性 麻、颤、惊、昏、多动、死亡等
第一个阻断钙通道的多肽 食鱼性芋螺:地纹芋螺、魔术家芋螺、线纹芋螺 离子通道、受体的生化探针 生化、生理、药理研究工具
21.09.2020
27
七、脂溶性酚类
海兔毒素(Aplysiatoxin) 去溴海兔毒素(Debromoaplysiatoxin) 巨大鞘丝藻、墨绿颤藻、钙生裂须藻 皮肤炎症
20
2、卡氏前沟藻毒素 甲藻 1987年,日本安元氏 半乳糖甘油酯
21.09.2020
21
五、记忆性丧失性氨基酸贝毒
1、Domoic acid 1987.11.,加拿大大西洋沿岸中毒事件
腹痛、拉痢、呕吐、记忆丧失、意识障碍 重症昏睡,记忆丧失为显著特征——记忆性丧失性贝毒 紫贻贝(硅藻) Domoic acid(驱虫)
21.09.2020
3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21.09.2020
3
21.09.2020
4
21.09.2020
5
二、聚醚类化合物 1、西加毒素(Ciguatoxin,CTX)
中毒分布最广,2~5万人/年 消化系统:泻痢、呕吐 循环系统:血压下降、脉搏减弱 神经系统:知觉异常 症状恢复较慢,死亡者较少
原甲藻
小白鼠最小致死量:0.35ug/Kg(河豚毒素30倍)
最强冠状动脉收缩剂 作用强度>血管紧张素100倍 升血压(伴心律失常,心脏停博)
21.09.2020
12
6、 Polycarefnoside 1991年4月,关岛,多穴藻属,食物中毒 13人中毒,3人死亡 世界各地分布,广泛食用 Polycarefnoside 醚环、三烯烃
21.09.2020
0.2~0.3 ug可使小鼠瞳孔完全扩大 阿托品10倍,对烟碱受体有特异作用 活性是现在广泛使用的神经阻断剂的1000倍 可望成为特异性优良的生化试剂
21.09.2020
19
四、溶血性糖脂类
1、Hemoysin
小定鞭金藻赤潮,蔓延快,鱼、虾、贝大量死亡 强溶血活性化合物
21.0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