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竹青《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背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临沂沂水县联考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9周周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沂水县联考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9周周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沂水县联考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9周周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禁止有关公司向我国出售手机芯片,这提醒我们必须加速发展本土核心技术。

B.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漂泊》,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20多年的毛里求斯籍华裔作者之手。

C.政府鼓励市区学校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D.《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刷爆朋友圈,引来不少讨论和阅读,《人民日报》发文回应。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端详悲怆迫不及待孤立无援B.潦草倔强语无伦次悔人不倦C.宣泄诓骗戛然而止缩手无策D.决别青睐惊慌失措锐不可当3.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学家必须具备四种品德,即不畏强暴(史徳),分清邪正是非(史识),鉴别史料真伪(史学),不为浮词妄饰(史才)。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农民领袖陈胜列入“世家”。

这主要体现出他的()A.史徳B.史识C.史学D.史才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垂髫”代指童年;我们常说的“豆蔻年华”指十七八岁的妙龄女子。

B.《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

社,土地神;社戏,是旧时某些农村中迎神赛会时演的戏。

C.风骚,原指屈原的《离骚》,后把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把诗人叫“骚人”。

“迁客骚人”则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 (教师解析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 (教师解析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2.测试范围:九年级上册第1~6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A.阅读能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让我受益匪浅。

它像一轮红日,照进我的心扉,让我豁然开朗;它像一泓清泉,滋润我的心田,让我无比舒畅;它像一座灯塔,指引我的航向,让我不再迷茫……若读诗书,生活自是有诗意。

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1]pīng ()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旁骛[2],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矗.()立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B.总有一首诗词,让我心绪荡漾;总有一篇文章,让我看到诗和远方。

阅读绝不是附庸风雅的事,它是我们生活的必需。

C.它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也从来不是要鼓励人们远离生活。

恰恰相反,D.阅读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坚持不懈,砥砺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凄风苦雨,依然能够笑迎挑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1)pīng( )婷(2)矗.( )立2.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阅读陶冶了我的情操,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受益匪浅。

B.总有一首诗词,让我心绪荡漾;总有一篇文章,让我看到诗和远方。

C.它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也从来不是要鼓励人们远离生活。

D.阅读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坚持不懈,砥砺前行。

3.为了提醒自己多阅读,更好实现为国效力的梦想,你打算从下面句子中选择最适合的一副对联,贴在书房外。

请将相应序号写在横线上,使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3分)①淡泊名利从书起②总有书香萦心怀③墨中百载情意浓④窗间白发催愁境⑤书卷多情似故人⑥欲为圣明除弊事上联:下联:【答案】1.娉chù 2.A 3.⑥ ②【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赵竹青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背后》,完成下列小题。

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如今,随着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

这一场预测天气的革命是如何悄然发生的?②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

这主要是得益于数值天气预报的贡献。

世界气象组织将数值天气预报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展之一,《自然》杂志则盛赞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③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气象学飞跃发展为大气科学,气象预测也从天气图经验预报发展到如今的数值天气预报。

④数值天气预报是指以物理数学理论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做出的客观定量预报。

时至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首创“半隐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求解原始方程作数值预报,并发展了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

他倡导并参与研制“国之重器”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推动地球系统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整体向国际一流水平跨越。

(据2019年3月23日《人民网》同题文章删改)(1)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天有不测风云”有什么作用?(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

湖北省武汉东湖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中考冲刺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东湖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中考冲刺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东湖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中考冲刺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全力做好高考期间道路交通安全,交警部门制定了专门方案,确保道路畅通,让学子安心应考。

(在“交通安全”后面加上“管理工作”)B.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打造精品服务平台。

(删去“能否”)C.亮相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国产人工智能机器人,从生产、设计到研发都在青岛完成,现已实现量产。

(将“生产”调到“研发”后)D.麝香追风膏的主要成分是由麝香、独活、海风藤等配制而成,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将“功效”改为“疗效”)2.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笑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

②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而且对胃、肠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

③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

④一张一弛之间,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

A.①③⑤②④B.③④⑤②①C.③①⑤④②D.①③⑤④②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校新组建的篮球队,在全市中学生球赛上获得第一名,令人拍手称快....。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7说明性文体阅读C卷姓名: 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现代文阅读(共10题;共147分)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时代,天气如何预报①天气预报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预报、描述性预报向数字化、网格化预报的过程。

比如,我国气象部门原来发布的城镇天气预报,内容只包括2400多个城镇的天气现象、高低温和风速风向预报,频次也只是一天三次,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不够高。

②2012年,国家气象中心推出了一个新的预报产品,即大城市精细化预报,该产品把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进行细化,每6小时开展一次预报,降水量可以预报到毫米。

但即便这样也不够精细,不能满足各行业及公众的需求。

③于是,“网格预报”这一概念被引进到我国的精细化预报业务中。

如何理解它呢?可以这样比喻,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网一样,我们可以把中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分解成许多个5公里X5公里甚至1公里XI公里的网格,而公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个网格中,每个网格中的天气情况也会有所差异。

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

拿北京的预报来说,原来的预报只是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但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北京的天气不再由一个定点来反映,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程度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可以每天以更高频次更新和发布上。

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预报。

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网格未来是什么样的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除了对陆地上的网格进行预报外,气象部门还将我国的责任海区划分为多个10公里X 10公里的网格,并进行海上能见度、海上大风等要素的精细化预报。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天气预报,向着“精准”快步跑》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天气预报,向着“精准”快步跑》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气预报,向着“精准”快步跑①“看天色可能会下雨,出门时要带把伞吗?”这样的疑问,几乎人人都有过。

夏天,总怕有场“不期而遇”的大雨;到了冬天,又盼着一觉醒来世界银装素裹。

②过去以周、天为单位,以市县为区域进行的气象预报,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的日常生活需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希望随时随地查询天气——10分钟后会不会下雨?自己所处的街道降雪量会有多少?应运而生的智能网格预报,可以解答大家的疑问,提供更精细、更个性化的气象服务。

③以往传统的天气预报是城镇预报,只用单个的预报点表示一个县城或城市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这种预报方式缺点较明显,时间空间精度低、预报天数短、气象要素少。

在如今几乎人手一个智能手机的时代,一天只做两次更新的传统预报,已经不能满足公众需求。

中国气象局提出“网格预报”这一概念,正是为了解决传统天气预报的这些弊端。

④如果把我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想象成由多个边长为5公里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那么公众就生活、工作在一个个网格里。

网格预报就是针对这些正方形小区域,实现空间上的精准化预报。

具体而言,是从传统的大城市预报发展到县、乡镇,甚至村,到现在的任意点位预报。

网格预报在时间间隔上也更精细,从原来的只区分白天黑夜,发展为逐3小时、逐1小时甚至分钟级间隔预报,即时更新,方便公众根据局地天气对自己出行等活动做出更精准的安排。

此外,原来的城市预报只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预报涵盖的要素更丰富,仅降水天气就分为雨、雪、雨夹雪、冻雨等。

⑤除了更“细心”,网格预报还更“理性”。

相对传统的等级预报和定性预报,如今的预报正在向定量化转化。

比如,从原来的“小中大暴雨”,变为具体多少毫米或厘米的降水量预报;以往的“大风”“多云”天气,将被具体的风向风速值和云量值预报替代。

也就是说,公众不仅能了解自己所处的“网格”当前、未来是什么天气状况,还能清楚地查到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具体气象要素信息。

初中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初中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①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

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到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②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

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工作尤显重要。

因此,刚刚过去的5年里,一个关于气候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③"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年、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

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要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④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更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可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

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2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2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2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2019·徐州模拟)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B . 《简·爱》一书讲述了一位孤女在经历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主人公简·爱是一个性格坚强、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

C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首诗歌。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D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垂髫”指代儿童,原因是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同样,“总角”“弱冠”也指代童年。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2. (5分)(2011·连云港)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李白《行路难》)(2)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

(《夜雨寄北》)(4)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5)谈笑有鸿儒,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6)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范仲淹《________》)(7)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没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

三、对比阅读 (共1题;共14分)3. (1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甲】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赵竹青《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背后》,完成下列小题。

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如今,随着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

这一场预测天气的革命是如何悄然发生的?
②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

这主要是得益于数值天气预报的贡献。

世界气象组织将数值天气预报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展之一,《自然》杂志则盛赞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③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气象学飞跃发展为大气科学,气象预测也从天气图经验预报发展到如今的数值天气预报。

④数值天气预报是指以物理数学理论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做出
的客观定量预报。

时至今日,较准确的
....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首创“半隐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求解原始方程作数值预报,并发展了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

他倡导并参与研制“国之重器”的国家大科学装置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推动地球系统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整体向国际一流水平跨越。

(据2019年3月23日《人民网》同题文章删改)40.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天有不测风云”有什么作用?
41.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2)请分析第④段“时至今日,较准确的
....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句中加点的“较准确的”能否删去,并说明理由。

42.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A.随着天气预报准确度的大幅提升,人们都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

B.上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检测变为由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检测。

C.“数值天气预报是指以物理数学理论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做出的客观定量预报。

”这一句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向读者阐释了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

D.曾庆存院士提出的“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国卫星
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

【答案】
40.①引出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原因。

②表现天气预测的不易,与下文写如今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形成对比,突出数值天气预报的贡献之大。

41.(1)列数字、作比较;数值天气预报作出的贡献(天气预报越来越准,天气预报的有效性越来越强)
(2)不能删去。

“较准确”起修饰限制作用,表明只有比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才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删去则不能强调“定量数值”的准确性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重要性(必要性),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2.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