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藏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导语: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300多年了。
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文成公主作为历史中颇有盛名的一位公主,最为出名的事迹就是进藏。
文成公主名李雁儿,并非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而是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是在被派去和亲时封的公主称号。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刚刚灭了东突厥,一时意气风发,又派李靖前去西南,李靖不负圣恩击败了西南的吐谷浑,自此开始,正式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通道。
西域各国在了解到唐朝的强盛国力后,纷纷派遣使者前往唐朝与其交往。
甚至连远在天边的吐蕃,都派使者前来拜访。
当时的吐蕃赞普名叫松赞干布,是藏族人心中的英雄。
他能文能武,是个不可多得之才。
他年仅13岁的时候就精通射箭,骑马等各项武艺。
不仅如此,他还喜欢写诗,喜爱民歌,受到了很多吐蕃人的爱戴。
他的父亲死去时也曾经发生了一场叛乱,许多有贼心的吐蕃贵族都想把他拉下马来,好让自己登上那无比尊贵的位置。
但年轻的松赞干布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他们全部镇压了,叛乱自然也很快平定下来。
年轻的松赞干布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松赞干布特地派人长途跋涉地前往长安,向唐太宗李世民表达自己想要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
而唐太宗听到吐蕃的名声后也欣然同意与其建立友好关系,还派遣了使者前往吐蕃回访。
几年后,松赞干布又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而这次的目的是想向唐太宗求取一位美丽的公主和亲,唐太宗却没有答应松赞干布的要求。
使者在知道唐太宗没有答应时十分害怕,他害怕松赞干布责怪自己办事不利,于是他向松赞干布撒谎道:“本来唐太宗都快要答应我们了,已经在考虑和亲的公主的人选了,但由于吐谷浑王又正好也派人前来求亲,于是我们求亲的事就被耽搁了下来。
”而当时吐蕃与吐谷浑本来就有一些小摩擦,生长干部在听了使者的汇报后就更加厌恶吐谷浑了。
气愤之下,他认为吐谷浑是在挑衅他,于是他立即派兵20万人前去攻打吐谷浑。
而吐谷浑王见吐蕃军来者不善,攻势太猛。
文成公主进藏课文

文成公主进藏课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文成公主进藏唐朝的时候,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地方叫吐蕃,在今天的西藏一带。
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chén)到唐朝去求婚(hūn)。
唐朝皇帝接见了吐蕃的使臣,想试一试他的智慧。
他派人牵来一百匹小马和一百匹母马,让使臣认出哪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
使臣一点儿也不着急。
他先把小马和母马分开,分别拴在两个地方过夜。
第二天早上,他把一匹母马放到小马群里,小马一见自己的妈妈来了,立刻就跑过去吃奶。
这样一匹一匹地放母马,每匹小马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接着又来了五百个姑娘,她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头上戴着一样的花。
皇帝让使臣认出哪一个是文成公主。
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
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juàn)花。
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唐朝皇帝见这些都难不住吐蕃的使臣,心里很高兴。
他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
她从京城带上青稞(kē)、豌(wān)豆、油菜、小麦、荞(qiáo)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
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
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
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zhǎo)地,不好走。
”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
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文成公主到了达尤龙真这个地方的时候,可恶(wù)的乌鸦飞来说了坏话。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西元1846年,现今的西藏当时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但大清帝国的一位叫桂妃的公主(徐文成公主)因为种种原因而进入西藏,并最终成为西藏大藏传法会的一员。
徐文成公主被西藏佛教接纳,进入藏传佛教修行为宗法上使,任佛教永恒之妻,于是接受了西藏文化,学习了达赖喇嘛的法理,和当地普通佛徒一样生活,在整个西藏都深受爱戴。
直至今天仍有汇集至西藏受其戒指的喇嘛和藏众,并把他惦记,称其为“文成公主”。
徐文成公主据说在去世之前,将自己的遗体运往西藏,葬于青城山的薰衣草原,山顶上经常会飘起一朵白色薰衣草,象征着文成公主的灵魂。
29.文成公主进藏

可惜,文成公主到达吐蕃后第九年,松赞干布就去世了,否则文成公主还能 发挥更大的作用。
听了这个历史故事以后,你问
一下你自己,你是更喜欢历史
公元634年,吐蕃的国王松赞干布开始派使者向唐朝进贡。同时向唐朝求婚, 希望娶一个唐朝的公主。唐太宗刚开始拒绝了,后来为了双方能够和平相处,答 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让文成公主嫁给他。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带着一批能工巧匠,许多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 和各类书籍进藏。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 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很容易迷路。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 原反应——头晕、呕吐、呼吸困难。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 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历史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吐蕃是唐朝在西方的强敌。吐蕃的根据地就是今天的西藏。当时的吐蕃,没
有文字,用刻木结绳记事。刑罚十分严峻,犯个小罪就要挖眼睛、削鼻子,或者 把人关在深达数丈的地牢之中,过个两三年才可见天日。
西藏一带天气寒冷,不能种植稻米,以小麦为主粮。由于技术落后,直接用 动物皮毛做衣服。因为环境恶劣,又缺医少药,人的平均寿命很低。 吐蕃人随着放牧生活到处居住,是典型的畜牧生活。贵族人家也最多住大毡房, 住处非常污秽,而且一辈子不洗澡,用手直接抓东西吃,其脏可知。
松赞干布,西藏家喻 户晓的民族英雄。他像 佛祖和高僧大德一样为 藏族人民世代供奉。
松赞干布 青藏高原 吐蕃 路纳 达尤龙真 拉萨
乃巴山
❖这是一个困难型的藏族的民间 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资料

文成公主文成公主(623年?-680年11月1日),生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其父史书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
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
贞观14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道圣旨,将她封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年)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
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
据传,玉树县的贝纳沟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
这里的藏族首领和群众曾为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决定在吐蕃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及纺织技术。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
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
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的父亲,是一位很有作为的赞普。
受父亲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松赞干布就已显现出非凡的才能。
父亲被仇人毒害而死后,13岁的他即赞普位。
即位后,他一面缉查凶手,一面训练军队,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乱,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
之后,又先后降服周围的苏毗、多弥、羊同等部,势力日益强盛。
完成西藏的统一之后,松赞干布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建立了完备的、以赞普为中心、高度集权的政治和军事机构。
同时,还制定法律、税制,任用贤明的大臣,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
为改变吐蕃人没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结绳记事的落后面貌,他派出以大臣吞米桑布扎为首的16名贵族到印度求学,终于创制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
为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藏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承与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松赞干布迎娶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去西藏的路上为百姓做了很多益事。
人教版小学语文《文成公主进藏》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成公主进藏》课文原文及赏析《文成公主进藏》课文原文:
很久以前,唐朝的皇帝派文成公主去西藏和松赞干布结婚,以增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文成公主带着许多书籍、种子和工匠,翻过雪山,越过草原,终于来到了西藏。
她把带来的种子分给藏民,教他们种植庄稼,还教他们建造房屋和桥梁。
她的善良和智慧赢得了藏民的尊敬和爱戴。
文成公主进入西藏后,不仅传播了中原的文化和科技,也学习和吸收了藏族的优秀文化。
她与松赞干布共同推动了汉藏两族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为汉藏人民的友谊做出了重大贡献。
赏析:
《文成公主进藏》这篇课文讲述了唐朝时期,文成公主为了增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远嫁西藏的故事。
文章通过描述文成公主带去的书籍、种子和工匠,以及她对藏民的帮助和影响,展现了她的智慧和善良。
课文强调了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文成公主不仅传播了中原的文化和科技,也积极学习和吸收了藏族的优秀文化,这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和互惠性。
同时,她的行动也加深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此外,课文也弘扬了女性的独立和勇敢精神。
文成公主作为一个女性,敢于离开家乡,远赴陌生的土地,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这为当代女性树立了榜样。
总的来说,《文成公主进藏》这篇课文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人文精神,教育孩子们要尊重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应该积极学习和接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此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文成公主进藏

思考
• 文成公主进藏的前几 • 写了松赞干布听说文 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成公主又漂亮又聪明, 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 就派使臣去唐朝求婚。 说一说? 唐朝皇帝出两个难题 考验使臣的智慧,都 • 课文的题目是《文成 没难住使臣。唐朝皇 公主进藏》,哪部分 帝高兴地答应了求婚。 具体讲文成公主进藏?
三个“难题”解决了,后面的就简 单了 • 读最后一段, 你能用一句话 说说它的意思 吗? • 文成公主为西 藏和内地的关 系及西藏的发 展做出了贡献。
西藏人民的生活条件。
出
发
先读再说
进 藏
1.公主搭桥 2.公主撒羊毛 3.公主住石屋 4.神鸟报吉祥 5.公主背乃巴山
进
藏
贡 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成公主进藏
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克服
传说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 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 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 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 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 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 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 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 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 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 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 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 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 可以分为三部 • 现在你能简要 分。第一部分 的讲讲这个故 事吗? 是求婚成功, 第二部分是文 成公主进藏, 第三部分是文 成公主的贡献。
30.文成公主进藏(完美版)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
• 课文主要内容: 故事首先讲述了( 文成公主 )进藏 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 松赞干布 ) 爱慕漂亮又聪明的( 文成公主 ),派使 臣到唐朝( 求婚 ),而智慧的使臣顺 利通过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 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 事——( 搭桥 )、( 铺路 )、 ( 修石屋 )、 背走乃巴山 ( )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 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
到了西藏。年轻的松赞干布在拉萨隆重地迎接这位
美丽的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
文成公主带了哪些东西? 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 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 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 公主一起进藏了。
文成公主进藏后,吐蕃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 切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西藏有了 五谷 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
铺路
修石屋
乃巴山挡路
背乃巴山
民间故事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 述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就像所有优秀的创 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 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 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 的成份,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你发现内容很神奇的句子了吗? 你有什么体会?
公主心里难过,没有心思梳妆, 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去理会。因此, 这个地方北岸的树木稀,南岸的树 木密,两边长得不一样。
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 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 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直到现在, 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文成公主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她又是 怎样解决的?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育红小学:莫小芳
教学目标:
1、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让学生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2、认识本课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简单的复述故事。
重点难点: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往常课前都是你们唱歌,今天不唱了,老师让你们听歌,愿意吗?(愿意)不过老师有要求哦:认真听,听后说说自己从歌曲中知道了什么。
(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看着同学们得意的样,一定知道了很多,是吗?(学生畅
所欲言)是啊,我们是一个具有56个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既然是一家人就应该团结互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讲的就是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内容,等会同学们认真读读,想想我们应该怎么通过言行,维护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交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民族之间相互合作的课文《文成公主进藏》。
2、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这一历史事件。
3、导入。
刚才老师提到的公主大家知道是谁吗?对,是文成公主。
她知书达理,她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的崇拜。
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读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1)了解故事的经过,再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别听。
(2)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呢?
2、自学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2、思考:课文讲了有关文成公主的几个小故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
四、小组讨论。
五、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故事,读出自己的理解。
2、理请课文的叙述顺序:
求婚(试使臣智慧)——进藏(出发——搭桥——撒羊毛——住石屋——神鸟抱吉祥——背乃巴山——进藏)——贡献(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艺)
3、提出疑问;
(1)唐朝皇帝为什么要试吐蕃使臣呢?又是怎样试的呢?(①他派人牵来一百匹小马和一百匹母马,让使臣认出哪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
②五百个姑娘,她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头上戴着一样的花。
皇帝让使臣认出哪一个是文成公主。
)(2)为什么“她断定这个带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这个姑娘戴鲜花,正是与其他姑娘的区别所在,因为从蜜蜂追花的情景来分析,只有一人戴着鲜花,文成公主也只有一个;从“鲜花”中,他看到的是尊贵和高雅,戴鲜花对公主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当之无愧的;另外,恐怕“鲜花”和“绢花”一
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公主之意吧。
)
(3)文成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人们喜爱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故事中的文成公主被神化了,有了超乎寻常的能力,展示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及丰富的想象力。
文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快来找找。
(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的变化。
)
4、结合课文内容,按故事发展顺序练习讲述课文。
(注意思路要清晰,重点要讲清进藏途中的几个小故事。
)
5、指名评价。
6、谈体会。
(为汉藏两族团结而不为艰险,精神可敬;为唐蕃的经济交流作出的贡献另人佩服,值得学习。
)
六、拓展延伸
1、请同学讲述其他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2、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相关内容。
(1)学生认真读后,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2)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那我们应该怎样通过言行维护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和民族交流呢?(四人小组讨论)(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作相应的补充。
七、作业布置
1、回家把“文成公主进藏”讲给家长听听。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30、文成公主进藏
委派使臣求婚
测试使臣智慧
加强民族团结、互助文成公主进藏
往来更加密切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育红小学:莫小芳《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复述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时,我紧扣教学目标,放手让学生自读,重点引导的方式来进行。
我认为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引导学生复述了课文。
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自读感悟,读准字音。
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求婚——接见使臣考验智慧——允婚——进藏——带去生产技艺。
并板书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接着分两部分来复述:考验智慧和进藏。
第一部分先让学生说怎么考验的?学生回答:出了两个题目,一个是辨认马母子,第二个是识别真假公主。
而后,分三大组比赛复述,一组一个题目,第三组复述两个,学生热情高涨,复述的很好,还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复述进藏的过程,还是分三大组,一组说两个故事,因为进藏的过程曲折,但每个故事内容也不多,所以分开复述,效果很好。
分组复述完,然学生自己复述全文,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通过这节课,我得出几点体会:一、让学生复述故事并不难,可以分几个部分来复述,复述时采用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比赛是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活跃气氛,用鼓励语和恰当的评价语来进行调动。
三、分部分复述时要掌握好时间,我这节课第一部分用时稍长,可采用男女生比赛,而后分组比赛。
四、板书要利于学生复述,把整个课文的框架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