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碱金属元素与焰色反应导学案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焰色反应 新高考化学专题讲解 考点详细分析与深入讲解 化学高考必看

)
2.[2015天津,2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答案 1.√
2.✕
)
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2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命题角度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
氟化锂(LiF)难溶于水,可用于铝、镁合金的焊剂和钎剂等。以透锂长石(含
Li2O、Al2O3、SiO2)为原料制备氟化锂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4)Li2CO3+2HF
(5)紫红色
=2.0×10-33,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1.0×10-5 mol·L-1时沉淀完全}。
(3)操作Ⅳ包括
、
和干燥。
(4)写出Li2CO3与氢氟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原因是
(5)Li的焰色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该反应不能在玻璃容器中进行的
解题能力提升
解析 (1)Li2O、Al2O3分别与稀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锂、硫酸铝,所以滤液1
性质
),密度较小,熔点较低
性
化学
质
性质
降低
还原性逐渐增强;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
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产物越来越复杂;与H2O反应的剧烈程
度逐渐增强
必备知识通关
2.碱金属的特殊性
(1)碱金属的密度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整体呈增大趋势,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2)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锂由于其密度小于煤油而被保存在石蜡中。
硅反应,所以该反应不能在玻璃容器中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F+SiO2
2H2O+SiF4↑。
答案 (1)Li+、Al3+
备课《碱金属复习》教案.doc

《碱金属复习》教案考纲要求:1.以钠为例,了解典型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根据元素周期律,理解碱金属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以氢氧化钠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
4.以Na2O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5.了解焰色反应。
复习重点: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复习过程:引言: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金属是什么?(钠)钠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有着广泛的用途,而且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复习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那么钠的结构如何呢?钠的原子结构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投影:Na核电荷数是11 ,核外各电了层上的电了数为2、8、1 ,原了结构不意图是,电子式为Na・。
钠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IA族,与同周期元素相比较,它的原了半径最大。
讲解:钠元素容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金属性较强,单质有较强的还原性。
钠的化学性质提问:我们学过钠参与的哪些化学反应?学生:(氯气、氧气、硫、水、乙醇等)随着学生的回答,投影显示:提问:钠与水反应有何实验现象?与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学生:(浮、熔、游、响、红;在乙醇中则沉入液体的底部,可以看到气泡的产生)讲解: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产生的H+的反应。
提问:将钠投入水中,与将钠投入稀盐酸中,哪个反应更剧烈,为什么?学生:(盐酸中,因为其中H+的浓度要大得多)提问:我们知道活泼的金属可以将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那么将钠投入CuSO4溶液中,是否能置换出金属铜呢,为什么?学生:(不能,因为钠首先和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CuSO4溶液反应)板书:2 Na+ 2 H2O == 2 NaOH + H2 f CuSO4 + 2 NaOH == Cu(OH)2 I + Na2SO4 总反应式:2 Na +2 H2O + CuSO4 == Cu(OH)2 I +Na2SO4 + H2 t讲解:从以上这些反应我们可以看出钠在反应中都从单质中的零价变为了化合物中的+ 1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了还原剂,表现出了强烈的还原性,钠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
高中必修选修学案碱金属元素 学案3

碱金属元素学案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焰色反应的定义及操作过程2、焰色反应的实质教学过程:回顾:1、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及原因;2、钠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一、焰色反应1、定义:______________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存在状态无关。
2、焰色反应的操作过程(1)、洗用稀盐酸洗涮铂丝(2)、烧将洗过的铂丝放在火焰上灼烧(3)、蘸蘸取被灼烧的物质(4)、烧将蘸在铂丝上的物质在火焰上灼烧3、几种金属焰色反应的颜色锂___,钠___,钾___(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铷___,钙___,锶___,钡___,铜___4、焰色反应的实质(1)、属于物理变化,其实质是电子的跃迁;(2)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有焰色反应,如铂、铁、镍等没有。
5、应用:检验金属元素、焰火。
练习:1、焰色反应是()A、单质的性质B、化合物的性质C、离子的性质D、元素的性质2、下列对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说明正确的是( )①K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②先灼烧铂丝到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时,再蘸被检物质.③每次实验后要将铂丝用盐酸洗净,并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颜色为止.④没有铂丝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A、全部正确B、仅有④不正确C、仅⑤不正确D、仅③不正确3、进行焰色反应检验K+时有以下步骤:①蘸取待测夜;②置于酒精灯焰上灼烧;③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④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②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D、②①②③④4、下列不属于碱金属单质的通性的是( )A、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B、导热导电性能强C、焰色反应颜色相近D、强还原性5、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含有NaB、一定含有Na+、也可能含K+C、既含有Na+,又含有K+D、可能含有Na+或K+的一种6、有A、B、C、D 四种物质的溶液,在进行焰色反应的火焰都呈黄色,它们之间可发生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则这四种物质分别是A、___B、___C、___D、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_4考点四碱金属元素焰色反应名师制作优质课件新人教版

△ 2Al+3Cl2=====2AlCl3 △ 2Al+3S=====Al2S3
(水溶液不存在)
(2)与酸反应 ①常温遇浓硫酸或浓硝酸 钝化 ;加热与浓硫酸和浓硝酸 NO2 SO2 反应,分别产生 气体和 气体。 ②与氧化性酸反应 (稀 HNO3) + 3+ Al+NO- 3 +4H ===Al +NO↑+2H2O 离子方程式为 ③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如盐酸 ) 化学方程式为
2.焰色反应 (1)概念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 的颜色,其属于 物理 变化,属于 元素 的性质。
(2)操作步骤
(3)应用 ①用于检测某种金属元素是否存在。 熟记:钠元素 黄 色,钾元素 紫 色 (透过 观察 ) ②添加到烟花中,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蓝色钴玻璃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 .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Na2O2 ,锂在氧气中燃烧也生成 Li2O2。 ( × )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考点四 碱金属元素 焰色反应
基础知识再巩固
夯实基础 厚积薄发
1.碱金属 (1)碱金属的一般性质:
(2)碱金属的特殊性质: ①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 比钠小。 ②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由于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 密度而将锂保存在 石蜡 中。 ③碱金属可与 H2 发生反应生成 RH(R 代表碱金属 ),属于离 子化合物,H 元素显- 1 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如 NaH + H2O===NaOH+ H2↑, NaH 是还原剂, H2O 是氧化剂, 氧化产物为 H2 ,还原产物为 H2 。
2Al+6HCl===2AlCl3+3H2↑
(3)与碱反应 (NaOH 溶液) 离子方程式为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碱金属 焰色反应(学案及训练)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碱金属焰色反应(学案及训练)核心知识梳理1.碱金属的一般性与特殊性(1)一般性(2)特殊性①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②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由于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
③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H-形式存在,显-1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
2.焰色反应(1)焰色反应的概念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属于物理变化,是元素的性质。
(2)焰色反应的操作铂丝――→酒精灯灼烧无色――→蘸取待测物――→酒精灯灼烧观察火焰颜色――→用盐酸洗涤铂丝――→酒精灯灼烧无色 (3)常见元素的焰色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铜元素绿色;钡元素黄绿色;锶洋红色;锂元素紫红色;钙元素砖红色。
问题思考做焰色反应实验时,为什么用稀盐酸洗涤铂丝而不用稀硫酸?答案 铂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物质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这是因为金属氯化物在灼烧时易挥发,若用稀H 2SO 4洗涤铂丝,由于硫酸盐的熔、沸点较高而难以挥发,会对后面实验造成干扰。
课堂练习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中,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2019·全国卷Ⅱ,10B)(2)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2019·江苏,6D)(3)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取金属镁()(2018·浙江11月选考,8A)(4)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2018·浙江11月选考,9B)(5)纯碱可用于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2018·浙江4月选考,6A)(6)二氧化碳可用作镁燃烧的灭火剂()(2018·浙江4月选考,6B)(7)实验室应将钠保存在煤油中()(2017·浙江4月选考,10A)(8)钠可以从四氯化钛中置换出钛()(2016·浙江4月选考,8D)(9)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2015·浙江10月选考,19A)(10)某试样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试样中含有K+()(2016·浙江4月选考,9A)(11)焰色反应时,先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然后再进行实验()(2015·浙江10月选考,24B) (12)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2017·浙江4月选考,6A)答案(1)√(2)×(3)√(4)√(5)√(6)×(7)√(8)√(9)√(10)×(11)√(12)√2.下列有关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sOH的碱性比KOH的强B.铯与水或稀盐酸反应剧烈,都生成H2C.Cs的还原性比Na的强,故Na+的氧化性强于Cs+D.Li的金属性比Cs的强答案 D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Cs的金属性比K强,故CsOH的碱性比KOH强,A项正确;Cs 的性质与钠相似,Na能与水或稀盐酸反应产生H2,故Cs也能与水或稀盐酸反应产生H2,且反应更剧烈,B项正确;Cs的还原性强于Na,则Na+得电子能力比Cs+强,即氧化性:Na+>Cs+,C项正确;Li、Cs均为碱金属元素,Cs的电子层数多,更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故金属性:Cs>Li,D项错误。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碱金属元素与焰色反应导学案

碱金属元素与焰色反应考点解读(2)特殊性(1)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一(2)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由于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3)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1价,-显H形式存在,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
-一般情况下,碱金属所形成的盐均溶于水,并且在一定温度下,酸式盐比正盐的溶(4)。
CO的小)解度大(但NaHCO勺溶解度比等需立即放回原瓶。
、K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岀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金属(5)Na OLi。
反应与钠不同,只生成LiO,而不生成0(6)锂与2222 2 •焰色反应1 )焰色反应的概念(属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属于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焰色反应的操作(2酒精灯蘸取用盐酸酒精灯T观察火焰颜色T待测物------ T铂丝——铂丝——无色——灼烧洗涤灼烧)常见元素的焰色(3相同);铜元素绿色。
提示:物理变化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考向分析考向一:碱金属元素性质规律的应用1【典型例题1】有关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A.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B. 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氯气、氧气、氮气等发生反应C. 碳酸铯加热时不能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铯D. 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SO它不易溶于水42【答案】C【解析】钾的密度小于钠的密度,这是碱金属单质密度依次增大的一个例外;碱金属中除锂外,均不与氮气直接反应;Cs与Na同为碱金属元素,性质相似,由NaSO易溶于水,42可得岀CsSO也易溶于水;由NaCO加热不分解,可得岀CsCO加热也不分解。
322423 方法指导:碱金属的常见设问点反应的现象;或酸)(1)碱金属单质与水(;注意碱金属的密度)(2)碱金属单质的保存(3)碱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产物的判断;(4 )碱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碱性强弱的比较;(5 )碱金属的碳酸盐性质的比较;(6 )与最新的科学技术相关的碱金属的应用。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碱金属元素焰色反应

考点22 碱金属元素焰色反应聚焦与凝萃1.掌握碱金属元素在结构及性质方面的递变规律及特性;2.了解焰色反应的概念及操作。
解读与打通常规考点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1)相似性: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易失去一个电子。
(2)递变性:核电荷数依次增多,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活泼程度增强。
2、元素性质(1)相似性:均为活泼金属元素,最高正价均为+1价。
(2)递变性: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
3、单质性质(1)相似性:均具强还原性,均具轻、软、易熔的特点。
(2)递变性:还原性依次增强,密度趋向增大,熔沸点依次降低(原因,可与卤素对比),硬度趋向减小。
4、化合物性质(1)相似性:氢氧化物均为强碱。
(2)递变性: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5、碱金属的性质规律与特例(1)通常合金多呈固态,而钠钾合金却是液态。
(2)碱金属单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生成过氧化物甚至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而Li只生成Li2O。
(3)碱金属单质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递增,但K的密度比Na小。
(4)碱金属单质一般跟水剧烈反应,但Li跟水反应缓慢(LiOH溶解度小)。
(5)碱金属单质因其活动性强,多保存在煤油中,而Li却因密度比煤油更小,只能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6)碱金属的盐一般都易溶于水,但Li2CO3却微溶。
(7)一般说,酸式盐较正盐溶解度大,但NaHCO 3却比Na 2CO 3溶解度小。
(8)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IA 金属Na 、K 等除外。
(9)一般活泼金属能从盐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但对IA 非常活泼的金属Na 、K 等除外。
如:2Na+CuSO 4+2H 2O=Cu(OH)2↓+H 2↑+Na 2SO 4。
(10)Fr 是放射性元素,所以在自然界中不存在。
二、焰色反应1.概念: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这种现象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2.操作铂丝 无色 待测物 观察火焰颜色 铂丝无色。
高考化学复习教案 第二章碱金属

第二章 碱金属一、 知识框架二、 重点难点重点:从钠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2Na O 和22Na O 的对比,23Na CO 与3NaHCO 比较;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比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焰色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钠的化学性质;23Na CO 与3NaHCO 的鉴别,23Na CO 和3NaHCO 之间的除杂问题;碱金属的保存原理,进行钾及钾的化合物焰色反应实验时,为什么要透过蓝色钴玻璃?三、 知识点解析1、钠及其化合物(1)钠的化学性质: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极易失去这个电子,所以单质钠具有强的还原性。
1)化合反应:钠与非金属单质发生化合反应;2)置换反应:钠可与酸、水、乙醇、苯酚等发生置换反应,实质是钠原子与其电离出的H +的反应,所以H +浓度不同,反应剧烈程度不同;3)与盐溶液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后面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虽然强于H +,但其反应速率远小于钠原子与H +的反应速率。
故而金属钠投入盐溶液中首先是与水的反应,然后再分析NaOH 是否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如果是铝盐溶液,还要考虑钠和铝盐的量的问题,因过量的NaOH 能溶解3()Al OH ;(2)过氧化钠的结构及性质特点: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一般情况下,它容易从外界获得2个电子(或与其它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形成比较稳定的8电子结构。
在22Na O 和22H O 中,氧是-1价,这是因为这个氧原子之间以一对共用电子相结合(非极性键),形成一种不太稳定的结构的缘故。
-1价介于氧的两种较稳定化合价0价和-2价之间,因此22Na O 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电子表现氧化性,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物的判断:有关化学方程式为:①223222()CO NaOH Na CO H O CO +=+不足,②223232CO Na CO H O NaHCO ++=,③232()CO NaOH NaHCO CO +=过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碱金属元素与焰色反应
考点解读
1.碱金属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1)一般性
(1)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2)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由于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
(3)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H -
形式存在,显-1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
(4)一般情况下,碱金属所形成的盐均溶于水,并且在一定温度下,酸式盐比正盐的溶解度大(但NaHCO 3的溶解度比Na 2CO 3的小)。
(5)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金属Na 、K 等需立即放回原瓶。
(6)锂与O 2反应与钠不同,只生成Li 2O ,而不生成Li 2O 2。
2.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的概念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2)焰色反应的操作
铂丝――→用盐酸洗涤铂丝――→酒精灯灼烧无色――→蘸取 待测物――→酒精灯灼烧
观察火焰颜色 (3)常见元素的焰色
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铜元素绿色。
提示:物理变化 相同 考向分析
考向一:碱金属元素性质规律的应用
【典型例题1】有关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
B.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氯气、氧气、氮气等发生反应
C.碳酸铯加热时不能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铯
D.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它不易溶于水
【答案】C
【解析】钾的密度小于钠的密度,这是碱金属单质密度依次增大的一个例外;碱金属中除锂外,均不与氮气直接反应;Cs与Na同为碱金属元素,性质相似,由Na2SO4易溶于水,可得出Cs2SO4也易溶于水;由Na2CO3加热不分解,可得出Cs2CO3加热也不分解。
方法指导:碱金属的常见设问点
(1)碱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现象;
(2)碱金属单质的保存(注意碱金属的密度);
(3)碱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产物的判断;
(4)碱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碱性强弱的比较;
(5)碱金属的碳酸盐性质的比较;
(6)与最新的科学技术相关的碱金属的应用。
考向二、焰色反应
【典型例题2】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只有金属单质灼烧时火焰才有颜色
【答案】B
考向三、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典例3、有关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B.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Cl2、O2、N2等发生反应
C.Cs2CO3加热时不能分解为CO2和Cs2O
D.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它不易溶于水
解析:选C 钾的密度小于钠的密度,这是碱金属单质密度依次增大的一个例外;碱金属中除锂外,均不与N2直接反应;由Na2CO3加热不分解,可得出Cs2CO3加热也不分解;Cs与Na同为碱金属元素,性质相似,由Na2SO4易溶于水,可得出Cs2SO4也易溶于水。
对点训练
1.有关化学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该物质一定只含钠元素
B.用加热的方法可以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杂质
C.欲除去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可选用饱和的Na2CO3溶液
D.做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将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后,直接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答案】B
【解析】A.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该物质不一定只含钠元素,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必须要透过蓝的色的钴玻璃滤去黄色的光,避免碳酸钾中所含的微量钠盐造成的干扰,故A错误;B.加热时,碳酸钠较稳定不分解,碳酸氢钠不稳定,能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所以用加热的方法可以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杂质,故B正确;C.氯化氢、二氧化碳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不能选用饱和的Na2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故C错误;D.做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将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后,要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再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故D错误;故选B。
2.“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下列实验细节处理正确是( )
A.配制FeCl3(aq):称取一定质量的FeCl3(s),加水溶解,再加入稀盐酸酸化
B.钠与水的反应: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烧杯,再滴入两滴酚酞试液,最后加入水C.析出溶质晶体:接近饱和的热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
D.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aq)
【答案】C
3.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下列假设或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SO2和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
B.探究Na与水的反应可能有O2生成
C.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溶液红色褪去的现象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还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所以可以探究SO2和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故A不选;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猜测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氧气,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钠是还原剂,水只能做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需要降低,氧元素已是最低价-2价,不可能再降低,故B选;C.浓硫酸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铜有可能被氧化为黑色的氧化铜,有探究意义,故C不选;D.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氯气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或生成的次氯酸钠水解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有探究意义,故D不选;故选B。
4.下列有关操作及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某溶液做焰色反应,现象为黄色,说明该溶液中不存在K+
B.配制950mL1mol/LNa2CO3溶液时,应用托盘天平称取100.7g无水Na2CO3
C.为证明酸性H2CO3>H2SiO3,可将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I2
【答案】C
5.下列实验完毕后,一定能出现白色浑浊现象的是( )
A.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B.AgNO3溶液中滴入过量氨水
C.浓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稀溴水
D.NaAlO2溶液滴入过量苯酚溶液
【答案】D
【解析】A.苯酚钠通入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较低,则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故A不选;B.AgNO3溶液中滴入氨水,首先生成白色沉淀,随着氨水的逐滴加入,白色沉淀最终溶解生成银氨溶液,实验完毕,无白色浑浊现象,故B不选;C.由于生成三溴苯酚能溶解在苯酚中,如果滴加少量稀溴水,就不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故C 不选;D.偏铝酸为弱酸,偏铝酸钠与苯酚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故D选;故选D。
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K在Na的前面,K与Na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下面是根据Na的性质对K的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K可以被空气中的O2氧化
B.K可以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H2
C.K与水的反应不如Na与水的反应剧烈
D.K也可放在煤油中保存
【答案】C
【解析】K比Na活泼,K在空气中可以被O2氧化,A正确;Na与乙醇反应放出H2,K也能与乙醇反应放出H2,B正确;K与水的反应比Na与水的反应剧烈,C错误;Na、K均可放在煤油中保存,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