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测试习题: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rar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láng yá岩穴暝.míng环滁.chú辄.醉zhé琅琊..yǔlǚ酒冽.liè山肴.野蔌.yáo sù林壑.hè伛偻..gōng chóu 颓.然tuí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觥筹..阴翳.yì酒酣.hān 林霏.fēi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课文中的意思(1)环.滁皆山也环绕(2)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3)翼然..临于泉上象鸟张开翅膀一样(4)饮少辄.醉就(5)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6)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在山上(7)名.之者谁命名(8)杂然而前陈..者在前面陈设,摆放弦乐器管乐器(9)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射中(10)射者中.射中(11)临溪而渔.钓鱼(12)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地(13)树林阴翳.遮盖(1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3、辨别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1)谓太守自谓.也称呼太守谓.谁为,是(2)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3)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离去吾与谁归.归依(4)霏日出而林霏.开雾气若夫霪雨霏霏..雨或雪繁密地样子4、列举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错络绎不绝风霜高洁5、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 告于莅事者B 吾祖死于是C 多会于此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6、翻译下列句子(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时候,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7、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同“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江水暖鸭先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A. 欧阳修B. 苏轼C. 柳宗元D. 王安石2.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A. 醉翁喜欢喝酒B. 醉翁喜欢山水C. 醉翁不在乎酒,只在乎山水D. 醉翁在乎酒,更在乎山水3. 下列哪项不是《醉翁亭记》中的景色描写?()A. 野芳发而幽香B. 佳木秀而繁阴C. 风霜高洁D. 水落石出二、填空题1. 《醉翁亭记》中,醉翁亭位于______(地名)。

2. “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

3. “____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醉翁亭记》中醉翁亭的位置及环境。

2. 请简述《醉翁亭记》中作者与民同乐的场景。

3. 请分析《醉翁亭记》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翻译题五、论述题1.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这一主题的理解。

2. 请从写景、抒情、议论等角度,分析《醉翁亭记》的艺术特色。

六、拓展题1. 请以《醉翁亭记》中的景色描写为基础,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2. 请结合《醉翁亭记》的内容,谈谈你对欧阳修其他作品的了解。

七、判断题1.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通过描写四季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直接批评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

()3. 《醉翁亭记》的写作背景是欧阳修被贬至滁州,他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八、连线题请将下列《醉翁亭记》中的景色与对应的季节连线:1. 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__ 春2. 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 夏3. 风霜高洁 __________ 秋4. 水落石出 __________ 冬九、解释题1. 请解释《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中“意”的含义。

2. 请解释《醉翁亭记》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中“阴翳”的意思。

十、改写题1. 请将《醉翁亭记》中的叙述性句子“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环滁(chú)林壑(hè)射者中(zhōng)B.琅琊(y á)辄醉(zhé)酒洌(lèi)C.岩穴暝(míng)晦明(huì)伛偻(yǔ)D.野蔌(s ù)觥筹(guāng)阴翳(y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山行六七里B.翼然临于泉上C.名之者谁D.而乐亦无穷也3.下列句子在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A.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4.下面对《醉翁亭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满寻幽览胜之趣。

B.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

C.文章大量语句用“也"字做句尾,读来顿觉嘴上有醉意,脸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

D.以一“乐”字贯穿全篇,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5.默写。

(1)文中明确交代醉翁亭位置及外形的句子是:___,___,___。

(2)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

(3)写醉翁亭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写醉翁亭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

(6)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解析)

12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 ) 岩穴暝( ) 伛偻( ) 酒洌( )野蔌( ) 阴翳( ) 饮少辄( ) 醉觥( )筹交错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3)野芳发而幽香芳:(4)饮少辄醉辄:(5)往来而不绝者绝:(6)泉香而酒洌洌:(7)杂然而前陈者陈:(8)太守谓谁谓: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蔚然而深秀B.溪深而鱼肥C.泉香而酒洌D.而不知人之乐4.下列各句中“也”字表示的语气不同的一项是( )A.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夏时节的大洪山“ ,”,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欧阳修《醉翁亭记》)(2)《醉翁亭记》中,凝练传神地写出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其中写晨景的语句是“ ”。

(3)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7. 下列对课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 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归而宾客从”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 文章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 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二、综合性学习8. 学完《醉翁亭记》以后,九年级(1)班拟组织“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检测题班级姓名学号分数一、填空4分本文选自《》作者,号,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说划线词语:34分1、环滁皆山:2、林壑尤美:3、望之蔚但是深秀者:4、峰回路转:,。

5、翼然临于泉上:6、作亭者谁:7、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谓:8、辄醉:9、别有用心:10、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寓:11、日出而林霏开:霏:;开:12、云归而岩穴暝:归:;瞑:13、晦明变化:14、野芳发而清香:15、佳木秀16、山间之四时:17、似乐亦无量:18、负者歌于途:19、伛偻:,这里指20、不停:21、临溪:22、酒洌:23、野蔌:24、杂但是前陈:杂然:;陈:25、宴酣:26、非丝非竹:丝竹:27、觥筹交织:28、苍颜鹤发:29、寂然:30、已而斜阳在山:31、阴翳:。

翳:。

32、醒能述其文:34、太守谓谁:三、要点语句翻译:11分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

译:3、别有用心不在酒,在意山川之间也。

译:第1页共8页、山川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译:6、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7、伛偻提拔,来往而绝者,滁人游也。

译:8、山肴野蔌,杂但是前陈者,太守宴也。

译:9、苍颜鹤发,寂然乎此间者,太守醉也。

译: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四、整体掌握17分1、文章要旨:。

2分2、构造纲要:本文的线索就是。

写山川,是抒发“”的乐;写游人不停路程,是表现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织,是表达“”;写鸣声委宛,飞荡林间,是显示“”,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得其乐的“”、“”。

7分3、各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4分山川之乐(亭之环境、亭之得名)(山间朝暮、山间四时)(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鸟乐、人乐、太守乐)4、归纳四部分段意4分第一部分:(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醉翁亭记》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醉翁亭记》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醉翁亭记》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环滁(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yá)B. 翼然(yì)野蔌(shù)弈者(yì)繁阴(fán)C. 酒洌(liè)辄醉(zhé)伛偻(yǐ)觥筹(gōng)D. 颓然(tún)苍颜(cāng)提携(xié)喧哗(xuān)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C. 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太丘舍去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才美不外见。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醉翁之意不在酒。

4.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 禽鸟知山林之乐B. 名之者谁C. 四时之景不同D. 醉翁之意不在酒5.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许多联语佳句。

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

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

下列应被筛出的一副对联是()A.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B. 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C.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D.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6.下列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四处散开,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12《醉翁亭记》作业(2份打包,含答案)

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12《醉翁亭记》作业(2份打包,含答案)

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12《醉翁亭记》作业(2份打包,含答案)《醉翁亭记》练习题第2课时(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晦明(暗)岩穴暝(昏暗)___ 寓之酒(寄托)B.林霏(雾气)佳木秀(茂盛、繁茂)醉翁之意(情趣)C.蔚然(茂盛)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辄醉(就)D.负者(失败)伛偻(腰背弯曲)苍颜白发(脸色苍老)2.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3.下面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4.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①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②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④山水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6.词类活用山行六七里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之者谁故自号曰醉翁也山水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二)课内阅读训练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醉翁亭记》同步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醉翁亭记》同步检测(含答案)

《醉翁亭记》同步检测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辄.()醉琅.()琊.()林霏.()岩穴.()山肴.()野蔌.()阴翳.()酒洌.()弈.()者胜2.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前陈.者(排列)山肴..(山中打来的鸟兽做的菜)野蔌..(野菜)B.临溪而渔.(捕鱼)非丝.非竹(丝线)苍颜..(苍老的脸色) C.觥.筹(酒杯)阴.翳(遮盖)宴酣.(尽兴地喝酒)D.述以文...(写文章记叙事情)太守谓.谁(说的)颓然乎.其间者(于)3.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B.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劝君更尽一杯酒。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6.下列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反面衬托了“太守醉”。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老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意为:太守说是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测试题
班级_____学号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
(一)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一、解释加点的词。

(10分)
1、环滁皆山也()
2、林壑尤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5、饮少辄醉()
6、名之者谁()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翻译句子。

(12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环滁皆山也。

6、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三、回答问题。

(12分)
1、文段出自《》作者__________是(代)著名文学家。

(3分)
2、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

(1分)
3、描写琅琊山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描写景物由远而近的句子是从到(2分)
5、写醉翁亭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1分)
6、文段中直抒作者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7、文段写琅玡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接着解释亭名的来由,其中跟文章的脉络关系最密切的一句是:。

(2分)
8、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二)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②,,,,山间之四时也。

③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一、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原文。

(4分)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9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山间之四时也()
3、云归而岩穴暝()()
4、发()
5、芳()
6、秀()
三、翻译。

(6分)
第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回答问题。

(9分)
1、文段中写到有一年四季的景色依次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春: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 ___ 冬: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文中描写从早到晚的句子是从到。

(2分)
4、文中描写自春至冬的句子是从到。

(2分)
5、“乐亦无穷”的“乐”指。

(2分)
(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用双竖线把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4分)
答:第一层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第四层__________。

二、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

(19分)
1、至于负者歌于途()
2、行者休于树()
3、伛偻提携()()
4、临溪而渔()
()
5、泉香而酒冽()
6、山肴野蔌()
7、杂然而前陈者()()8、非丝非竹()()9、觥筹交错()()10、弈者胜()
11、苍颜白发()12、颓然乎其间者()
13、宴酣之乐()14、往来而不绝者()
三、翻译。

(6分)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苍顔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