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合集下载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危害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

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

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

“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

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

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5.9%。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 2.1×103km 的速度扩展。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

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特征及环境面临的问题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特征及环境面临的问题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特征及环境面临的问题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特征及环境面临的问题近年来,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本文将以描绘中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和特征为主,并探讨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大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巨大的经济规模。

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在中国已经达到一个极其严峻的地步。

空气、水和土地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环境的主要问题。

首先,空气污染是中国最引人注目的环境问题之一。

大城市常常被浓重的雾霾笼罩,空气中的PM2.5颗粒物严重超标。

据统计,中国有近90%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标准。

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工业废气的排放。

这种情况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增加。

其次,水污染也是中国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据报道,中国一半以上的河流和湖泊严重受到污染。

工厂和农田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严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和供给。

水污染导致了许多地区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

另外,土壤污染也是中国环境面临的难题之一。

农田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理也导致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能造成农产品的含有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进而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以上所述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中国愈发困扰人们的生活和发展。

然而,这些污染问题并非无解,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

首先,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

近年来,中国在环境投资方面持续增加,用于改善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状况。

其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法律法规,加强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了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对环境污染企事业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管。

再次,在能源结构方面,中国政府正在加大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推动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等高污染、高能耗的能源使用,对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说说中国的环境问题

说说中国的环境问题

说说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然而,这种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本文将重点谈论中国的环境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空气污染中国的空气污染一直以来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的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造成了严重的雾霾。

雾霾不仅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困难,还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据统计,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的疾病和早逝的人数在数以十万计。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例如,加强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强制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污染物排放。

此外,中国也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积极努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这些措施对改善中国的空气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水污染中国的水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导致水质恶化。

许多地方的水资源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水污染防治政策。

例如,加强工业企业的排污管理,提高废水处理设施的效率,加大对水污染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村地区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乡村地区的污水治理能力。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中国的水质状况。

三、垃圾处理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庞大的垃圾处理压力。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垃圾的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理压力不断增加。

然而,中国的垃圾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导致垃圾倾倒和焚烧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如土地污染和空气污染的二次污染。

为了解决垃圾处理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例如,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推广垃圾分类制度,减少垃圾的总量。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究,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论述,从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以及垃圾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中国面临的一大环境挑战。

由于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原因,中国许多城市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据统计,在中国,空气污染导致的疾病和早逝的人数每年超过百万。

为了应对大气污染,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确保其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其次,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还推广电动车等低排放交通工具,减少车辆尾气排放。

二、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中国另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工业用水的增加,中国的水资源供应逐渐不能满足需求。

很多城市和农村地区都面临严重的水危机,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断水的情况。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其次,加大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鼓励人们减少用水。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水资源的调配,通过引水工程将水源调配到干旱地区。

三、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又一个焦点。

由于工业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垃圾填埋等原因,中国的土壤质量受到了严重破坏,对农业生产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土壤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标准来保护土壤环境。

此外,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对化肥的使用,以降低土壤污染的风险。

同时,加强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垃圾对土壤的污染。

四、垃圾问题垃圾问题是中国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垃圾产生量快速增加,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已经到达极限。

垃圾围城的现象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垃圾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它不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着我们自身的生存发展。

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已经相当严峻。

主要表现如下: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

就酸雨污染而言,由于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

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2.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

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3.植被破坏更加严峻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

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

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

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虽然我国政府提出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环境污染仍然严重而且治理没有得到满意的效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国是一个生态环境非常丰富多样的国家,拥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本文将从水、大气和土壤等方面,分析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的原因。

其次,大气污染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突出现象。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颗粒物、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

特别是一些工业区域和大城市,由于工业活动和交通拥堵的问题,大气污染更加严重。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例如,酸雨的发生导致水源的酸化,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此外,土壤污染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物的堆放和农业使用的化肥和农药。

由于我国工业废物处理技术和政策的不完善,部分工业废物被直接倾倒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的发生。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导致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积累,使得土壤品质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农作物的质量。

同时,土壤污染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以上所述,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工业化和农业发展进程中对环境的忽视和过度利用。

普遍存在的环境管理不规范、排放不达标以及对环境保护问题的低认识等,都是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环境管理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世界下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

当前世界下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

当前世界下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当前世界下,中国面临着复杂多元、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形势。

中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参与者和影响力的提升,但也面临着国际格局和国内发展的相互影响、矛盾和冲突。

以下文章将就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进行详细描述。

一、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当前,世界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方面,全球治理体系难以应对世界范围内的诸多问题,例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世界走向不稳定化和不可预测性;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地缘政治热点和冲突不断加剧,例如朝鲜核问题、中东地区冲突、乌克兰危机等,这些导致地区治理难度提高,更令定位不精准的全球治理体系难以及时防范和解决地区冲突。

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呢?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能源进口国和重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环境变化中受到的冲击更加明显。

首先,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正变得日益强势,这些贸易壁垒不仅会限制中国的出口,还会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和价格上升;其次,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问题,特别是严重污染程度,实在是令中国局势愈加困难;最后,一些地缘政治热点问题影响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利益。

例如,朝鲜半岛问题和南海主权争端,这些问题都对中国的战略和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为中国带来了机遇。

由于美国的“退群”和国际责任分担的重构,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因此,中国有机会在全球治理的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增强中国的声音和影响力。

这种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对我们来说是极其关键的。

二、国内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影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但是,中国的发展也遭遇了很多挑战和阻碍,如需解决贫困、农村经济转型、城市化、环境污染等多个问题。

因此,中国在实现高水平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面对自身困境,加强内部修复和调整,保持高速增长步伐。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特征及环境面临的问题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特征及环境面临的问题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特征及环境面临的问题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特征及环境面临的问题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环境污染问题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环境污染的现状、特征以及环境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二、环境污染的现状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经历了快速发展,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近年来,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加剧,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1. 大气污染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源头污染,加剧了雾霾现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雾霾天气给居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更为脆弱。

大气污染也对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2. 水资源污染中国是水资源极度稀缺的国家之一,然而过度工业化和城市化使水资源面临严重的污染威胁。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污染了大部分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这种水资源的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3. 土壤污染中国的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农业使用的化肥、农药和工业废弃物等引起了土壤的污染。

农田的污染导致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上升,威胁到人们的食品安全。

同时,污染物还会通过土壤的迁移和渗透对地下水进行污染,加剧水资源的压力。

三、环境污染的特征中国的环境污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区域性差异明显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普遍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严重污染问题困扰,而西部和农村地区的环境状况相对较好。

这种差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加剧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 多污染源共存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多污染源的共存。

工业排放、农村污水、交通尾气等多种污染源相互交叉作用,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根据《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和《199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1〕大气环境*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

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 全国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趋势加重。

氮氧化物已成为一些大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广州、北京为首,其次是上海、鞍山、武汉、郑州、沈阳、兰州、大连、杭州等城市;*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 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1996年我国酸雨区面积迅速扩大,已约超过国土面积40%,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

仅江苏、浙江等7省便因酸雨而造成农田1.5亿亩减产,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54亿元。

酸雨频率大于90%的城市有宜宾、衡阳、长沙、赣州;酸雨频率大于80%的城市还有梧州、厦门、怀化、南昌、图门;酸雨频率大于70%的还有乐山、广州。

2〕水资源和水环境* 我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 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因缺水而减少的产值达1200亿元;* 我国著名的5大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的蓄水量都在减少,湖面缩小了1/4甚至一半;* 我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突出;*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次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从河流的氨氮、高锰酸盐、挥发酚等主要污染参数来看,水质情况普遍不好。

有些河流中铜、氰化物、汞有超标现象。

城市河段悬浮物超标现象普遍,主要污染物是耗氧的有机物和氯化物等。

* 主要大淡水湖泊污染程度的次序为:巢湖(西半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镜泊湖、兴凯湖、博斯藤湖、松花湖、洱海。

主要淡水湖泊水库磷、氮污染面广,部分湖泊和水库汞或其他重金属污染严重;* 城市中80%以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使流经主要城市的70%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主要污染物来自化工、石化、造纸、食品、制革、纺织等企业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还在逐年递增,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绝大部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

生活污水加上化肥和农药中氮、磷的流失,促使了我国的湖泊富营养化;* 50%的城市饮用水源受到污染;* 地下水因过量开采,形成地面下沉和水质恶化;我国四大海域(东海、渤海、黄海和南海〕的近岸海域污染加重,无机氮、无机磷和石油类污染普遍超标。

3〕固体废弃物* 我国废弃物排放量大,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的郊区和河流荒滩上,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由于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占地5万余公顷;* 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毒有害废弃物也有所增长。

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都未经过严格的无害化和科学的安全处置,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2%,全国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围城。

露天简单堆放的垃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大气、水和土壤,成为城市发展中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 全国有1/4城市垃圾粪便不能日产日清。

4〕环境噪声* 我国噪声污染较严重,2/3的城市人口暴露在较高的噪声环境中;* 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50%;* 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70分贝,全国每年因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合人民币216亿元;* 社会生活噪声呈明显上升趋势。

5〕乡镇工业污染排放惊人* 我国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全国污染排放总量30%,局部地区占50%以上;* 全国已有2/3的河流和1千多万公顷土地受乡镇企业污染;* 小造纸、小印染、小电镀、小化工、农药、小制革、小酿酒、小化肥、食品等使农林地区的水受到严重污染;* 小冶炼,如土炼硫、土炼砷、汞等导致周围区域植被死光,成为生态死区;* 小土焦、小水泥、石棉等行业造成大气污染。

6〕土地资源*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085公顷,是世界人均的1/5;* 全国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30万公顷左右的速度递减,主要原因是基本建设占用耕地上升;* 我国耕地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

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

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已降为目前的1%-5%;* 盐碱化、沙化、水土流失在继续吞噬大量耕地。

目前全国受盐碱化威胁的耕地约有1亿亩,受沙漠化威胁的农田近6千万亩;* 全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50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cm厚地表土,所流失的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氮磷钾含量。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不合理耕作和植被破坏造成的;* 我国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达1亿多亩。

被重金属镉污染的耕地有20余万亩,涉及11个省25个地区。

被汞污染的耕地有48万亩,涉及15个省21个地区;* 大量使用农药使土壤有毒物质含量加大,同时也杀死了大量害虫天敌和有益动物;* 由于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用后不加回收,废膜已成为我国新的土壤污染物。

7〕草原资源* 我国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然而,由于风蚀沙化、植被破坏、超载放牧、不合理开垦以及草原工作的低投入、轻管理等,致使草原严重退化。

草原退化面积达9千多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3以上,平均产草量下降了30%-50%。

中国百亩草地产肉量只25.5公斤,产奶26•8公斤,毛3公斤,仅为相同气候带下美国的1/27,新西兰的1/82;* 预计到2000年,草原牧草产量可能比目前下降30%。

8〕森林资源* 我国森林覆盖率约为13%,居世界第121位;*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约0.11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9;* 海南岛的热带雨林在过去四十年中由1300多万亩减至367万亩,森林覆盖率也由26%降至7.2%。

由于大量垦荒,种植橡胶等,热带雨林被砍伐面积达500多万亩,其中利用292亩,200万亩被沦为不毛之地;* 我国宝贵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破坏,原始林每年减少5千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5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许多地区无林可言;* 酸雨带来的酸沉降正在导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森林受害面积128.1万公顷,年木材损失6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约54亿元。

9〕近海环境* 我国的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特别是与大中城市毗连的海域、海湾、入海河口处的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比较严重,入海污染物中来自陆上的占80%以上;*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海区中,近岸海域石油类污染普遍严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部分近岸海域水质和底质的重金属污染也比较严重。

1990年,在中国沿岸海域从南到北相继发生赤潮34起,为1961-1980年平均值的30倍;* 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沿岸、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生物种类减少,水产品质量下降,养殖滩涂大片荒废,海水养殖污染损害事故不断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几亿元;* 近岸海域以有机物污染和石油类污染为主要类型的污染有加重趋势,沿海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加速海洋环境污染由沿海城市毗连海域向沿海农村近岸海域扩散;* 中国近海长期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致使一些传统经济鱼类种群生态衰退,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和休养生息,中国近海渔业资源将难以恢复其再生增殖能力;* 南海的珊瑚礁和红树林近年来被开采砍伐,不仅破坏了这些宝贵的资源,而且使红树林和珊瑚礁鱼类失去生存环境和营养供应地,种群也在消退;* 若对江豚、海豹、海龟及玳瑁等珍稀动物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它们有在中国近海逐渐消退的危险。

10〕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 中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居全球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 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

其中,被子植物24500多种,裸子植物236种,苔藓植物约2000种,蕨类植物2600余种,植物药材4773种,淀粉原料植物300种,纤维原料植物500种,油脂植物800种,香料植物350种,已开发利用的真菌800种。

我国特有的植物约有200个属(万余种〕。

银杉、水杉、水松、金钱松、台湾松、银杏、珙桐、水青树、钟萼木、香果树等都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中国是世界三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水稻、大豆、谷子、黄麻等20余种作物起源于中国。

中国拥有大量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如野核桃、野板栗、野荔枝、野龙眼、野杨梅、野生稻、野生大麦、野生大豆、野生茶叶、野苹果等,是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

中国常见的栽培作物有50多种,果树品种万余个;* 中国动物种类约10.45万,占世界总数的10%。

脊椎动物4400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0%以上,其中两栖类210种,爬行类320种、鸟类1186种、兽类500种、鱼类2200余种。

分别占世界总数的10%、13%、5%、7%、10%。

昆虫约10万种;* 中国有鹤类9种、雁鸭类46种、食肉类54种、雉类276种、灵长类190种;*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以及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动植物种类中已有总物种数的15%-20%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水平。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列640个种中,中国就占156个种;* 近50年来,中国约有200种植物已经灭绝,高等植物中濒危和受威胁的高达4000-5000种,约占总种数的15%-20%。

许多重要药材如野人参、野天麻等濒临灭绝。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确定珍稀濒危植物354种,其中,一级8种,二级143种,三级203种;中国近百年来,约有10余种动物绝迹,如高鼻羚羊、麋鹿、野马、犀牛、新疆虎等。

目前,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雪豹、白暨豚等20余种珍稀动物又面临绝灭的危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确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75种,其中一级96种,二级161种。

丹顶鹤、台湾猴、扭角羚、白唇鹿、华南虎、褐马鸡、黑颈鹤、绿尾红雉、扬子鳄、中华鲟等属于我国100多种珍稀动物之列;* 全国自然保护区763多处,珍稀濒危动物人工繁殖场106个,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73个。

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618 .4万ha,占国土面积的6 .8%。

11〕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 近40年来中国的气候存在着变暖的总趋势,80年代的年均气温值比前30年的平均气温值高0 .21摄氏度;* 气温增高可增大地表水的蒸发量,从而加重中国华北和西北的干旱、土地沙化、碱化以及草原退化的危害;*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高温季风气候的影响,可能导致台风侵袭沿海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从而加重沿海地区的风灾和暴风洪涝灾害;* 气候变暖可能对中国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华中的夏季气候造成影响,使农业病虫害频繁产生;* 气候变暖将会造成海平面上升,这对三角洲地带和平原沿岸危害最大,而这些地区都是中国经济密集、比较发达的地区,海平面上升,必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