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管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

01
病原体的变异(环境条件、遗传因素) 宿主 指在自然条件下被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动物。 感染过程及感染谱
02
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01
感染过程 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体) 感染谱 不同的感染表现形式 隐性感染、显性感染、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比例接近、严重病例或死亡。
02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03
病人——重要的传染源
(1)潜伏期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最早出现的这一段时间。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a、影响流行特征(短—爆发型) b、判断受感染时间 c、确定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时限 d、确定预防接种时间及效果 e、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参照教材,比较各种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流行特征。并思考该特征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的意义。
三、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
(一)人群易感性与传染病流行的关系 易感性高,传染病易于发生和传播,疾病流行的可能性大;反之,流行的可能性小。
(二)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升高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预防接种的反应:
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病和各型心脏病而言,是当今人类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及肿瘤等病的死因顺位前移,构成疾病的前三位死亡原因。世界57个国家的资料揭示,脑血管病列在前三位死因的有40个。
02
四苗防六病、五苗防七病
03
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的纳入免疫规划。
计划免疫的评价
疫苗效果评价指标 免疫学效果 流行病学效果:疫苗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计划免疫工作考核指标

级疾病预防与控制(ppt)

级疾病预防与控制(ppt)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 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 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 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实现网络 直报。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 小时内实现网络直报。
注意
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 禽流感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级疾病预防与控制 (ppt)
(优选)级疾病预防与控制
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内容
1. 制定预防与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2. 疾病监测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节 疾病的预防策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疾病的预防策略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 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 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丙类:流行性感冒(含甲型H1N1流感)、 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 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 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0+1)
其他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种类
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
中国虽然经历了1961年至1963年的饥荒和1966 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但其在1980年以前 就已将国人的期望寿命提高到远高于20世纪70年 代其他低收入国家的水平,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 城市医疗保险对这一成绩的贡献是有据可查的。
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 人均GDP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其卫生可及性和 社会保障情况却日益恶化,农村地区尤其严重, 使得中国卫生发展的速度放缓。
息报告管理办法》
法定报告的传染病(37+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 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培训专业人员
为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提供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培训,提高他们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
科研进展与新技术应用
开展科学研究
投入资源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等 方面的研究,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以 预防感染性疾病。
预防性治疗
对于某些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 病,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发 病风险。
0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
早期发现与诊断
80%
定期开展健康体检
通过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可以及 时发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 症状,提高早期诊断率。
100%
分类
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与现状
危害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导致大量患者 死亡和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现状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合理选用药物,控制病情发 展,缓解症状。
非药物治疗
采用非药物疗法,如中医调理 、物理疗法等,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药物副作用。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01
02
03
建立健康档案
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 案,记录病情和治疗情况, 方便医生了解患者情况。
自我监测与记录
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病情 变化,记录相关数据,及 时向医生反馈病情。

疾病预防控制ppt课件

疾病预防控制ppt课件
•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 后,侵入宿主前,在外环境中停留 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25
(1)经空气传播
飞沫传播: 流感病毒、百日咳杆菌等 飞沫核传播:结核杆菌等 尘埃传播:结核杆菌、炭疽杆菌等
26
经空气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
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发现,发病率高 冬春季高发 少年儿童多见 在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 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57
表3-2 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
疫苗名称
卡介苗
新生儿
1 月龄 2 月龄 3 月龄 4 月龄 5 月龄 6 月龄 8 月龄 1.5~2 周岁 4岁 7岁 12 岁
初种
复种 复种(农村)
脊髓灰质 炎活疫苗
1次 2次 3次
* 复服
百白破混 合制剂
麻疹 疫苗
乙型肝炎 疫苗 1次 2次
1次 2次 3次
3次 初种 加强
传播和漫延 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也有助于传染病的蔓延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41
难原油污染民潮战乱42
流行环节
经济
社 政治
接触
会 因
文化

素 宗教
传 染
病人 携带者
源 受感染
动物
传 食物 播 医源性 途 垂直 径 媒介
土壤
风俗 易




然气候
因地理 素
43
(五)疫源地与流行过程
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证明未受感染
45
• 流行过程: – 疫源地是流行过程的组成部分,一旦疫源 地全部消灭,流行过程即告中断,流行即 告终止。
46
47
(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
1.预防为主: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疾病预防控制》课件

《疾病预防控制》课件
疫苗接种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 发生。
疫情监测
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实时掌握疫情信息,及时采取 措施。
如何有效应对突发疾病事件
1
紧急响应
迅速组织人员和资源,开展紧急救治和疫情控制。
2
合作与协调
各部门、机构和社会组织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3
全民参与
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好个人防控措施。
《疾病预防控制》PPT课 件
欢迎来到《疾病预防控制》课件!本课程将带您了解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性, 常见的控制方法,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等关键内容。
疾病预防控制是什么
1 保护健康
通过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人们的患病风险,维护整体健康水平。
2 控制传染
减少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遏制疾病爆发和扩散的可能性。
3 改善生命质量
1
卫生教育
通过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
疾病筛查
2
意识和预防行为。
通过进行常规检测和筛查,早期发现潜在的
疾病,采取相应措施。
3
消毒措施
加强对公共场所、医疗设施和个人物品的消 毒,减少传播风险。
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它帮助我们了解疾病传播的途径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对象 数据收集 数据分析
人群和疾病患者 问卷调查、流行病学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验室检测 建立模型、统计分析
预防控制策略的实施
早期干预
尽早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 病例增加和传播风险。
隔离措施
将患者或疑似感染者与其他人隔 离,阻断传播途径。
健康政策

疾病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疾病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42
实际病例与监测病例
监测病例
在大规模的疾病监测中,要确定一个统一的、 可操作性强的临床诊断标准来观察疾病的动态 分布,这样确定的病例称为监测病例。
43
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
监测得到的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 等称为监测的直接指标。个别情况下,监测的 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如对每一个流感病例都给 以确诊很困难,而且流感死亡与肺炎死亡有时 难以分清,美国长期以来用“流感和肺炎的死 亡”作为监测流感疫情的间接指标。
3. 流行病学的宏观思维
以群体水平分析为主 研究针对群体的宏观策略和措施
28
三、预防控制策略
1.全球卫生战略 “策略和目标”
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战略。 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 (HFA/2000)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HFA/2100)
19
认识
健康与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 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疾病不是随机发生的(有原因) 疾病不是随机分布的(有规律)
两大手段
疾病监测
策略与措施
20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疾病的预防策略 第二节 疾病监测 第三节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1
第一节 疾病的预防策略
策略 (strategy) 正确、合理
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指导全局的工作方针。
措施 (measure) 切实、有效、可行
实现预期目标所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方法、步 骤和计划.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围魏救赵 • 擒贼先擒王
22
一、为什么要修订疾病防制策略
1、社会发展、疾病谱改变和科学技术进步 的需要;
2、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广泛地影 响疾病传播和流行,疾病预防没有通用 模式;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02 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
建立预防机制
制定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方案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方案,明确预防措施、应急 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络
建立学生健康监测网络,定期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及 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疫情。
完善卫生设施
确保学校卫生设施完备,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消毒用品等,保障 学生和教职工的卫生安全。
及时治疗
确保感染的学生或教职工得到及 时有效的治疗,以促进康复并减 少传染风险。
环境消毒与清洁
定期清洁
保持学校环境的日常清洁,特别是高 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 、厕所等。
消毒措施
定期对学校进行全面消毒,以消灭可 能存在的病原体。
追踪接触者
接触者追踪
及时追踪与感染者有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或隔离。
定期开展健康监测
学校应定期开展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 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传染病疫 情。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学校应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保持 校园整洁卫生,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风 险。
05 总结与展望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保障学生健康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中的传 播,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的身体
健康和生命安全。
VS
某高中水痘疫情防控
2017年秋季,某高中发生水痘疫情,学 校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学生健康教育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最终有效遏制了疫 情的扩散。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经验教训
建立健全预防与控制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 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措施的 有效实施。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学校应加强学生和教职工的传染病防 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防控意 识和能力。

《疾病预防》课件

《疾病预防》课件
02
疾病预防包括针对个体和群体的 预防措施,如改善生活习惯、接 种疫苗、定期筛查等。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01
02
03
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降低 个体和群体患病的可能性 ,减少医疗负担和家庭经 济负担。
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疾病可以减少疾病对 个体和家庭生活的影响, 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健康
预防疾病有助于促进整体 健康状况,提高社会整体 健康水平。
预防措施
针对全球性疾病的跨国预防,需要加 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制定全球统一的 防控策略,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未来疾病预防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疾病预防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 用。
发展趋势
未来疾病预防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同时更加注重预防与治疗的结合,提高疾病防 控效果。
良好生活习惯与疾病预防
总结词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详细描述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吸烟、限制饮酒、保持正常的体重、充足的睡眠和减少压 力等,这些都可以降低患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
疫苗接种与疾病预防
总结词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 段。
详细描述
根据医生的建议接种各种疫苗, 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可以预防相应的传染病,保护自 己和他人的健康。
避免吸烟和二手烟
吸烟是导致多种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应 尽量避免吸烟和二手烟。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和 全谷类食物,控制肉类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量。
控制饮酒
限制饮酒量,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女性 每天不超过一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中国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2007年以来部分地区已发生多起 疫情爆发。霍乱疫情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发病时间提前,同时菌型发 生了变化,以O139为主。
5. 艾滋病感染者已达到一定基数,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中扩 散。
6. 原已被控制的性传播疾病如梅毒的发病率快速上升。
7. SARS、禽流感的威胁仍然不断。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 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棘球蚴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 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共11种。
17
三、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
1.总的要求 (1)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
4
第一节 概述
5
第一节 概 述
一、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

疾病预防:指使某些疾病或某种疾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发生。

疾病控制:指对已经发生的某些疾病
或某种疾病,将之限制在最小范围或最低
水平。
6
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律法规和相关 政策组织卫生资源对影响人群健康的重大 疾病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控制和降低这 些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终 控制或消灭相应的疾病,提高人群健康水 平的过程。
8. 血吸虫流行区域有扩大的趋势。
9. 埃博拉、马尔堡出血热等烈性传染病存在传入的危险。
(三)传染病控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4
15
拜独因
了 父 亲 又 拜 母 亲
自 一 人 来 到 村 边
父 母 得 艾 滋 病 相
浙 江 一 名 只 有
10
,父继
哭母离 岁
干的去 的
了坟, 小
泪墓她 女
水前常 孩
类、免疫程序和使用规定;熟悉疫苗使用计划的制定及 疫苗的管理。 熟悉我国慢性病与地方病管理面临的挑战。 了解公共卫生监测管理,了解爱国卫生运动。
3
本章学习内容
§1 概述 §2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管理 §3 计划免疫管理 §4 慢性病与地方病的控制管理 §5 公共卫生监测管理 §6 爱国卫生运动
4 梅毒 5 淋病 6 麻疹 7 疟疾 8 猩红热 9 伤寒副伤寒
10 新生儿破伤风
12.80 病毒性肝炎
12.14 7.62 4.60 2.11
艾滋病 乙脑 痢疾 梅毒
1.99 出血热
1.50 流脑
0.10
0.10 0.04 0.01 0.01
0.01
新生儿破伤风
流脑 乙脑 炭疽 钩端螺旋体病
霍乱
9
第二节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 预防与控制管理
10
一、我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控制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发病情况不容忽视
据卫生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 情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 病 4608910 例 , 死 亡 10726 人 。 总 报 告 发 病 率 为 352.48/10 万 , 总 报 告 死 亡 率 为 0.82/10 万 , 总 报告病死率为0.23%,与2005年相比,分别上 升3.46%、7.23%和3.65%。
。,常 ,
16
二、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种类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共2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法甲乙丙 三类,共39种。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 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 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 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流,共26种。
12
2006年全国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居前十位的传染病

发病率
死亡率
病死率
位 疾病名称
1/10万 疾病名称
1/10万 疾病名称

1 病毒性肝炎
102.09 肺结核
0.26 狂犬病
98.05
2 肺结核
86.23 狂犬病
0.25 人禽流感
66.67
3 痢疾
32.36 新生儿破伤风 0.20 艾滋病
19.95
卫生事业管理学
.
1
.
2
本章要求
掌握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的概念、内容;掌握传染病管 理的法规及范围;掌握传染病与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管 理的具体措施。
掌握慢性病与地方病控制与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熟悉我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控制管理面临的挑战。 熟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及扩大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种
0.01 出血热
10.44
9.35 6.06 2.66 2.55
1.26 113.15
(二)当前传染病的疫情特点
一、我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控制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发病情况不容忽视
1.鼠疫的疫情未断。
2.狂犬病发病数有所增加,病死率居传染病首位。
3. 结核病、乙型肝炎仍是我国的主要传染病种,结核病发病率持续 上升。
11
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 状调查表明,全国蠕虫感染率为21.38%, 仍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源性线虫感 染率高达20.07%~56.22%,部分省、自治 区食源性寄生虫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 2004年全国调查结果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 感染人数约为1.29亿,肝吸虫(华支睾吸虫) 感染人数约为1249万,带绦虫感染人数约为 55万人,包虫病患者约为38人。
(二)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就
7
二、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的内容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管理
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管理
地方病预防与控制管理
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管理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管理
三、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注重社会效益。

(3)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8
四、疾病管理过程 1. 确定疾病管理的病种 ; 2. 确定干预受益的目标人群; 3. 强调预防和有效的治疗 4. 测量结果。
并实施。 (2)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
督管理。 (3)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
管理任务,并接受有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军 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 办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4)中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 构、疾病控制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 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 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