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3-2矿井生产能力
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关于报送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

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关于报送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已更名)•【公布日期】2012.01.04•【文号】煤安监司办[2012]1号•【施行日期】2012.01.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关于报送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煤安监司办〔2012〕1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近年来,各地依据《瓦斯等级鉴定规范》(AQ1025-2006,以下简称《规范》)认真组织开展了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及时汇总分析全国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做好与即将施行的《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的衔接,现就报送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报送内容请各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会同省级煤矿安监局按附件格式填报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并对辖区内各类煤矿矿井瓦斯等级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分析报告。
(一)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明细表和汇总表1.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明细表。
各矿井瓦斯等级均按最近一次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填写,资源整合矿井按参与整合矿井的最高瓦斯等级填写(由高到低分别为煤与瓦斯突出、高瓦斯、低瓦斯);未开展瓦斯等级鉴定的新建矿井,按设计矿井瓦斯等级填写。
(详见附件1)。
2.矿井瓦斯等级按企业属性分类汇总表。
本表为根据附件1按照矿井属性汇总而成(详见附件2)。
3.矿井瓦斯等级按井型分类汇总表。
本表为根据附件1按照矿井生产能力汇总而成(详见附件3)。
(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分析报告主要内容1.矿井概况。
全省(区、市)矿井数量;国有重点、地方国有和乡镇煤矿数量及比例;生产、新建、技改和资源整合等矿井数量及比例;小型煤矿(30万吨及以下矿井)、中型煤矿(30至120万吨)、大型煤矿(120万吨及以上矿井)矿井数量和比例。
第三章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第二篇井田开拓煤矿是以开采煤炭资源为对象和任务的工业企业,是能够独立完成煤炭资源开采任务的基本生产单元。
它有一套完整的、独立的煤炭生产系统。
根据煤层的赋存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煤矿床的开采方法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类。
我国煤炭行业大部分为地下开采。
煤矿采用地下开采时,要从地面开凿通道(井硐)通至地下,再在地下开掘一系列巷道和硐室进入煤体。
在煤体中布置出开采场所,并需要建立完善的开采、运输、通风、排水、提升、动力、照明等生产系统,再加上制定出妥善、合理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就构成了一个矿井完备的生产系统,可以保证矿井安全、合理、经济的生产。
由于煤矿开采的对象是赋存于地下的煤层,受地质条件和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一个矿井(一套生产系统)所能开采的煤层范围是有限的,往往难以开采整个煤田。
因此,一般地,将一个煤田划归若干个煤矿进行开采。
划归一个煤矿开采的范围称为井田,在一个井田上进行开采的煤矿一般叫矿井。
在一个井田范围内,主要巷道的总体布署及其有关参数的确定叫井田开拓。
第三章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第一节煤田划分为井田煤田的范围相当广阔。
大的煤田面积可达数千平方公里,储量可达数百亿吨。
对于这样大的煤田,如果用一个矿井来开采,无论从技术上,经济上和安全上都是不合理的。
因此,在开发一个煤田时,应将煤田划分成若干较小的部分。
由若干个矿井进行开采。
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田称为井田。
有时煤田不很大,也可不划分井田。
由于行政或经济上的原因,往往将邻近几个井田划归为一个行政机构管理,而将这邻近的井田和起来称为矿区。
在煤田划分为井田时,以矿区总体规划为依据,要保证各井田有合理的尺寸和境界,使煤田各部分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
一、划分的原则1.井田范围、储量、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对一个生产能力较大的矿井,尤其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大型矿井,应要求井田有足够的储量和合理的服务年限。
生产能力较小的矿井,储量可少些。
采矿(二)13-02采矿学总结重点

采矿(二)13-02采矿学总结重点1.填空题按作用和服务年限范围的不同,可将矿井井巷分为, , 3种类型。
(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选择题2.开采近水平煤层的采区称为( C )A.采区B. 带区C. 盘区D. 分带3.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含炭物质沉积形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称为( A )A. 井田B. 煤田C. 矿区D. 矿井第2章填空1.我国长壁工作面的采煤工艺包括,,。
(炮采,普采,综采)2.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包括,,。
(采煤机,自移式液压支架,可弯曲刮板输送机)3.采煤工艺过程包括,,,,。
(破,装,运,支,处)第3章1.填空及时支护方式的采煤工艺过程包括,和。
(割煤,移架,移输送机)2.名词解释开机率:3.简答综采工作面设备配套内容包含什么?答:1.综采设备的几何尺寸:2.综采面的设备生产能力配套:3.综采设备服务时间配套:4.综采面的其他设备配套。
第4章简答题1.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采区生产系统答案:1.运煤系统2.通风系统3.运料排矸系统4.供电系统5.压气和供水系统2.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内巷道的类型1.回采巷道2.上山3.车场4.硐室5.联络巷道3.运输平巷一般布置在工作面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和_________。
(下端,运出煤炭,引入新风)第5章简答题1.倾向长壁采煤法与走向长壁采煤法的主要区别答:回采巷道布置的方向不同,相当于走向长壁采煤法中的区段旋转了90°,原区段变为倾斜分带,原区段平巷变为分带斜巷。
填空题1.倾斜长壁采煤法分为和。
(仰斜开采, 俯斜开采)2.能否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主要考和。
(虑煤层倾角大小 , 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第6章简答1.采用倾斜分层方法开采厚煤层时,分层平巷的布置形式有什么?答:1.倾斜布置2.水平布置3.垂直布置2.什么是分层同采?在同一区段范围内上、下两个分层同时开采时称为分层同采。
填空题3.利用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采煤法时需要做的工作。
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二章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一节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一、井田境界银星二号煤矿位于宁东煤田积家井矿区的中北部,东以总规划定的矿区东界线为界,南以凤凰梁断层为界,西以DF1(野麦子塘西侧)断层为界,北以18(D9)勘探线南500m(银星一号井田南边界)为界。
井田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南北走向长约8.6km,东西倾向宽约5.7km,井田面积约46.4 km2,由21个拐点圈定。
井田境界见图2-1-1。
井田拐点坐标见表2-1-1。
银星二井井田拐点坐标二、矿井资源/储量计算(一)矿井地质资源/储量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本次矿井资源/储量是根据2010年8月《银星二号井田勘探报告》计算而来的,该勘探报告于2011年已通过审批并备案,勘探资料可以作为初步设计的一句。
根据勘查报告,井田内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有:1、3、3下、4上、4、5、10、11、12、18下,共10层煤层。
本区煤炭资源丰富,地层倾角一般小于25°左右,煤类为不粘煤,属非炼焦用煤。
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附录E的规定,本区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确定如下:(1)最低可采厚度:0.80m 。
(2)原煤最高可采灰分Ad(%):40%。
(3)最高硫分St,d(%)3%:(4)最低发热量Qnet.d (MJ/Kg):17.0MJ/Kg。
2、资源储量估算设计开采范围的选择:DF2、DF5、DF9 、DF7四条落差大于50m的断层将井田划分为五块。
其中DF5与DF9断层之间区域煤层赋存比较完整,勘探程度高,资源/储量为429.48Mt,占整个井田的54.5%,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的资源/储量(331)为114.32Mt,控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储量(332)为65.42Mt,331+332占区内资源/储量的41.8%;其它四个块段平均资源/储量都在整个井田的10%左右,其绝大部分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储量(333),其控制程度较低,且50%左右的资源/储量埋深都超过1000m,另外由于断层切割,不易布置工作面。
2-2煤层盘区设计

目录前言 (1)第一章盘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8)第一节盘区概况 (8)第二节地层与煤层 (12)第三节地质构造 (19)第四节水文地质 (19)第五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23)第六节储量计算 (24)第七节问题与建议 (28)第二章盘区巷道布置 (30)第一节盘区巷道布置 (30)第二节盘区巷道断面与支护 (34)第三节巷道施工与工期 (43)第三章采煤方法、盘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5)第一节开采程序 (45)第二节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 (45)第三节盘区生产能力 (52)第四节盘区服务年限 (54)第四章盘区通风系统 (55)第一节通风系统 (55)第二节盘区风量计算 (56)第三节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58)第四节矿井通风能力校核 (59)第五章盘区供水及防尘系统 (69)第一节盘区需水量 (69)第二节盘区供水系统 (69)第三节盘区防尘系统 (73)第六章盘区防灭火系统 (77)第一节盘区消防系统 (77)第二节盘区防灭火系统 (78)第三节束管监测系统 (86)第七章盘区排水系统 (88)第一节盘区排水系统 (88)第二节排水设备 (88)第八章盘区运输系统 (90)第一节盘区运输系统 (90)第二节运输设备选型 (90)第三节运输安全设施 (94)第九章盘区供电系统 (98)第一节盘区供电系统 (98)第二节盘区供电设备选型 (100)第三节盘区照明 (100)第十章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101)第一节监测监控系统 (101)第二节人员定位系统 (107)第三节压风自救系统 (109)第四节供水施救系统 (110)第五节通讯联络系统 (112)第六节紧急避险系统 (114)第十一章安全技术措施 (128)第一节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128)第二节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133)第三节瓦斯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133)第四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133)第五节防尘安全技术措施 (133)第六节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134)第七节供电安全技术措施 (134)第八节顶板与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135)第九节地温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135)第十二章技术经济 (136)第一节工程概算 (136)第二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9)第十三章问题与建议 (143)前言一、矿井概况神木县孙家岔镇崔家沟合伙煤矿(整合区) (以下简称“整合区”)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城N W340°,距神木县直距约48km。
240万吨煤矿新井设计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1矿井工作制度
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程》有关规定,矿井设计年工作日330天,井下实行“三八制”,每天三班作业,其中两班生产,一班检修,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小时。
地面实行“三八制”,每天三班作业,其中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2.1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
矿井地质储量资源丰富,具备建设大型矿井的资源基础。
3(3
上、3
下
)煤层属
于较稳定煤层,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可采范围内平均煤厚4.73米,但是井田新生界地层厚,煤层的埋藏深度较深,且3煤层受到火成岩侵入的影响。
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不宜太小也不能过大,生产能力太小,矿井服务年限过长,经济效益差;生产能力太大则不满足矿井设计服务年限规范要求(新建矿井设计服务年限表如下表3-1)。
表3-1新建矿井设计服务年限表
根据矿井的可采储量等因素确定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为2.4Mt/a。
3.2.2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矿井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储量备用系数)
T=
AK
Z
式中T: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a);
Z:矿井可采储量(万t);
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Mt/a)
K:储量备用系数,K=1.3--1.5,,这里取1.4
代入数据得到矿井服务年限为: T=4
.12406325.17441 =51.9(a)
经计算,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51.9年。
设计年限符合新建矿井设计服务年限表要求。
煤矿矿井设计规范

目次1 总则 (1)2 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 (2)和服务年限 (2)2.1 矿井资源/储量 (2)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3)3 井田开拓 (5)3.1 井田开拓方式 (5)3.2 井口位置与开采水平划分 (6)3.3 开拓巷道布置 (7)3.4 开采顺序与采区划分 (8)4 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 (10)4.1 井筒 (10)4.2 井底车场 (12)4.3 主要硐室 (13)5 井下开采 (15)5.1 采区布置 (15)5.2 采煤方法及工艺 (16)5.3 采区巷道布置 (18)5.4 巷道掘进与掘进机械化 (19)6 井下运输 (21)6.1 一般规定 (21)6.2 井下煤炭运输 (21)6.3 井下辅助运输 (22)6.4 矿井车辆配备数量 (24)7 通风与安全 (26)7.1 通风 (26)7.2 防水、防尘、防火、防煤与瓦斯突出 (28)7.3 抽放瓦斯 (30)7.4 安全监测、监控 (31)7.5 矿井热害防治 (32)8 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35)8.1 提升设备 (35)8.2 通风设备 (40)8.3 排水设备 (41)8.4 压缩空气设备 (43)9 地面生产系统 (46)9.1 一般规定 (46)9.2 井口布置 (46)9.3 井口受煤仓 (47)9.4 筛分、选矸与破碎 (48)9.5 带式输送机运输 (49)9.6 储存与装车 (49)9.7 计量与煤质检查 (50)9.8 矸石和脏杂煤处理 (51)9.9 矿井修理车间及木材加工房 (51)10 总平面布置及地面运输 (53)10.1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53)10.2 工业场地防洪、排涝和竖向布置 (56)10.3 场内运输 (59)10.4 地面运输一般规定 (60)10.5 标准轨距铁路站场 (61)10.6 场外窄轨铁路 (63)10.7 场外道路 (63)10.8 水运 (64)11 供配电系统 (67)11.1 一般规定 (67)11.2 电源 (67)11.3 负荷 (68)11.4 地面供配电 (69)11.5 井下供配电 (71)11.6 照明 (71)11.7 雷电保护 (73)12 智能化系统 (74)12.1 一般规定 (74)12.2 安全、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 (74)12.3 计算机管理系统 (76)12.4 通信 (77)12.5 信号 (79)13 地面建筑、给水排水与供热通风 (81)13.1 地面建筑设计一般规定 (81)13.2 主要工业建筑物与构筑物 (84)13.3 建筑面积指标 (86)13.4 水源 (88)13.5 给水排水 (89)13.6 井下消防洒水 (90)13.7 供热通风 (94)13.8 矿井井筒防冻 (97)13.9 锅炉房 (98)13.10 矿井瓦斯利用及燃气 (99)14 环境保护 (100)14.1 一般规定 (100)14.2 污染防治 (100)14.3 生态保护 (101)14.4 环境机构设置及专项投资 (101)15 技术经济 (102)15.1 一般规定 (102)15.2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102)15.3 投资估算及概算 (103)15.4 经济评价 (104)15.5 技术经济综合评价 (104)附录A 固体矿产资源分类 (106)附录B 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 (107)附录C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 (108)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资 (108)源/储量分类及计算 (108)C.1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资源/储量 (108)分类及计算 (108)C.2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资源/储量 (109)分类及计算 (109)C.3 矿井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 (110)资源/储量分类及计算 (110)附录D 水力采煤 (112)D.1 一般规定 (112)D.2 开采 (113)D.3 工艺系统 (115)本规范用词说明 (118)1 总则1.0.1为贯彻执行我国发展煤炭工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推广应用煤炭工业地下开采(以下简称矿井)各项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安全生产和资源合理开采,促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经济效益,实现矿井建设现代化,保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
煤矿常用计算公式

煤矿常用计算公式煤矿常用的计算公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煤矿生产能力、煤矿设计和开采参数、矿井工程和矿山安全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1.煤矿生产能力计算公式:煤矿生产能力(t/y)=煤层产前储量(t)/矿井生产寿命(年)2.煤矿设计和开采参数计算公式:(1)岩石的堆积密度计算公式:岩石堆积密度(t/m^3)=岩石的容重(t/m^3)×(1+含水量)(2)煤炭的资源量计算公式:煤炭资源量(t)=采区面积(m^2)×煤层厚度(m)×煤层的堆积密度(t/m^3)(3)矿井排水量计算公式:矿井排水量(m^3/d)=采区面积(m^2)×煤层厚度(m)×煤层的含水量(%)(4)矿井高度计算公式:矿井高度(m)=矿井深度(m)-井底煤层厚度(m)-井顶底板距离(m)3.矿井工程计算公式:(1)矿井调度周期计算公式:矿井调度周期(年)=采区面积(m^2)/矿井生产面积流量(m^2/d)(2)采场回采期计算公式:采场回采期(天)=采场煤炭储量(t)/日产量(t/d)(3)矿井支护设计计算公式:矿井支护的设计高度(m)=煤层强度(MPa)×矿井高度(m)/支护巷道宽度(m)4.矿山安全计算公式:(1)瓦斯抽放能力计算公式:瓦斯抽放能力(m^3/min)= 瓦斯含量(%)× 瓦斯抽放效率(%)× 矿井生产瓦斯排放量(m^3/min)(2)煤与瓦斯突出危险预警公式: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指数=α×Q/(α1+α2)(3)慢性顶板突出危险指数计算公式:慢性顶板突出危险指数=(H×L)/(E×S)以上只是煤矿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根据具体情况还有其他公式或参数可供使用。
在煤矿生产和矿山安全管理中,正确应用这些计算公式对于提高生产效能和保障矿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