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的教授》优秀教案
五上语文健忘的教授教案

24、《健忘的教授》教学设计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特殊的教授——伊里奇教授,他的学生杨晖这样介绍他。
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什么疑问?(我会问)(为什么会说他健忘?他忘了什么?……)二、探求新知,合作交流1、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吧!相信你在文中会找答案:(我发现)(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教授哪几件事?2、交流:忘学生、忘孩子、忘车子......老师用小标题的形式简洁的概括内容。
小结:通过以上几件事的描写,教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师随机板书:健忘和不健忘。
3、(出示插图,句子)看,这就是伊里奇教授,读一读,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的,从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外貌描写感受到教授的随意、洒脱)4、教授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随和洒脱。
传言未必真,眼见方为是。
今天我们去看看杨晖所亲身经历的教授忘了自己的部分。
默读2—8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教授健忘?5、交流:你从哪儿看出教授健忘的?(我分享)(出示三段话)就让我们重温当时的情境吧!老师扮演伊里奇教授,学生扮演同学、作者。
(1)第一次上课,他看见了坐在第一排的我问—我站起来恭恭敬敬的回答—(2)一个星期后我去上第二课,教授的目光落在了最后一排的我身上,问道—我不好意思的回答——(3)第三次上课,我刚走进教室,一个同学就嚷起来——(你为什么这样嚷)于是我坐了第一排。
只是快下课时,教授忽然问——(假如你是在场的同学,会有什么反应?生:肯定会哈哈大笑。
你会笑什么呢?)6、小结:作者在这里抓住教授哪方面,进行描写的?作者对教授的语言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健忘得有趣,亲切如朋友的教授。
7、伊里奇教授三次忘了我这个学生,却念念不忘(中国)教授心目的中国是怎样的国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句子。
(1)想象一下,教授会了解中国的有哪些智慧和文明?指名说(2)因为了解,所以崇拜;因为崇拜,所以尊敬,谈到中国教授肃然起敬。
2019春鄂教版语文五上《健忘的教授》word教案

2019春鄂教版语文五上《健忘的教授》word教案学科:语文年级:五(4)执教者:何必雄附送:2019春鄂教版语文五上《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word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2.背诵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要求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陈子昂的资料2.教师补充并介绍写作背景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
后迁右拾遗。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
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二、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三、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四、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时间绵长、空间辽阔)五、文章第四句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六、诵读课文七、教师小结:从诗歌看,指诗歌本身看,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健忘的教授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健忘的教授教学目标1.了解健忘症的原因和症状;2.学习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3.能够正确运用口头语句式。
教学重难点1.阅读理解;2.跟读及模仿口头语。
教学准备1.课本;2.讲义;3.演示PPT。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故事情节展现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向学生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产生初步的联想,如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健忘的教授。
他当初因为健忘症被学校开除,无奈之下只能四处漂泊。
直到某一天,他来到了一座小镇,偶然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他选择向这个小男孩讲故事,希望能得到小男孩的帮助,回忆起自己失落的过去。
2. 学生个人思考在介绍完故事情节后,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自由思考故事的情节和主人公的遭遇,检测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3. 班级讨论让每个学生介绍自己对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理解和想象,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扩展学生的思路。
1. 健忘症的原因和症状在故事中,主人公因为健忘症被学校开除,这是什么意思呢?请看下面的知识点解释:健忘症,又称记忆障碍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一种不正常的记忆减退或丧失的状态。
健忘症分为两种:一是器质性的健忘症,如脑外伤、中风、老年性痴呆等,主要是脑部动脉供血不足,或脑神经细胞受损害;二是功能性的健忘症,这种健忘症往往与人的内心有关,如情绪紧张、睡眠质量不佳、神经紧张等。
2. 上下文推断生词在故事中涉及到很多生词,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些生疏的词汇,但是在阅读理解中,经常需要运用上下文来辅助理解生词的含义。
请看下面的知识点解释:上下文推断生词,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生词的含义。
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推断:•根据同一段落、同一篇文章、上下文之间的语言关系推断;•根据词的前缀、后缀、词性、词形变化等有助于理解生词;•根据中文解释,再借助英文语境来理解生词等。
教师可以结合故事情节中的生词来讲解上下文推断的具体运用方法。
3. 口头语句式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经常使用一些口头语句式,这些语句式能够使故事变得更加地生动、形象,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使用这些语句式来进行交流沟通。
最新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健忘的教授》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健忘的教授》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面对小事又十分“健忘”的人。
3.准确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国,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感受和体悟伊里奇教授的不拘小节、专注学问、治学严谨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采用对比突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交流;读中感悟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伊里奇”教授究竟是“健忘”还是“不健忘”呢?这是我们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你们细腻的心思,敏锐地目光去找到问题的答案。
3.在四人小组交流你的看法。
教师巡视倾听,了解学生的见解。
4.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复习:读悟教授“健忘”的特征。
1.默读课文,看看文中通过哪些事例表现了教授的健忘?边读边勾画出最能表现教授健忘特点的词句,并在相应的地方批写自己的感悟。
2.班级交流。
3.小结过渡。
(二)读悟教授“记忆力惊人”的特点。
1.自由读文。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伊里奇教授惊人的记忆力,体悟教授对学术的专注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1)学习第五自然段(课件出示)①“没有课本,没有教案。
他就像一台电脑,所有内容都很有条理地从他口中准确的“输出””。
A.比较(课件出示)。
没有课本和教案。
内容从他口中说出。
(用两个“没有”强调什么也没有;“所有”即全部,一点也不少;“有条理”“准确”说明记得牢。
“准”这些知识全部精确完整地记在伊里奇教授的脑袋里。
)小结:由此看来采用比喻的手法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条理”、“准确”进一步说明了用恰当的词语可以把人物的形象准确地表现出来。
这么一个记忆力惊人的教授我们佩不佩服?B.指名读。
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这句话。
②“更令我吃惊的是,讲课时所涉及到的引语,他竟能说出它们出自某书、某版本及出版年月,甚至页数。
最新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健忘的教授》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健忘的教授》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教授健忘的特点。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中认识教授健忘的特点。
教学方法激趣导入;读中感悟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导课1.同学们,前不久,我有幸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聆听了许多著名教授的讲座,使我受益非浅。
师板书:教授。
学生齐读。
2.说到“教授”,你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形象?3.出示我国著名的教授照片。
大家说得真不错,请看大屏幕。
这位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我们曾学过他的名言“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这一位是物理学界著名的美藉华人丁肇中,我们也学过他的名言“最浪费不起的时间。
”这位是我们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
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特别的教授,这就是伊里奇教授。
他五十多岁,上穿圆领毛衣,下穿牛仔裤,人很精神,没有半点学究样。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41页。
4.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2、新授1.自由读文,注意读通句子,把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并多几遍。
2.边读边思边圈画:文中的伊里奇教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3.小结过渡:我们现在再来细读课文,先弄清楚课文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教授的健忘?(板书:健忘)4.学习“健忘”部分:(1)默读课文,看看文中通过哪些事例表现了教授的健忘?边读边勾画出最能表现教授健忘特点的词句,并在相应的地方批写自己的感悟。
(2)班级交流:①“忘学生名字” 部分。
(课件相机出示)“噢,新来了一个外国学生!你好,欢迎你来听我的课。
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国家的?”“噢,又来了一个外国学生!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国家的?”“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中国学生怎么没来?”A.你从哪里体会到教授的健忘?教授忘记了什么?B.过渡:教授的健忘还不止这一件事,还闹了什么笑话?②“忘儿子”部分。
(课件相机出示)A.“广为流传”是什么意思?B.儿子在父母心目中是什么地位?教授把这么重要的儿子都忘记了,你说他可笑不可笑?我们把忘儿子的部分来读读。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健忘的教授》优秀教案范文

【导语】《健忘的教授》这篇课⽂⽤伊⾥奇教授在学术⽅⾯的惊⼈成就和对⼀些事情的健忘进⾏鲜明的对⽐,这⼀对⽐能体现出教授对学术研究专注到了⼀种忘我的境界。
本⽂语⾔朴实,内容⽣动,教授的成就与健忘、“我”的惊叹与⽆奈,都在⼀个个有趣的故事中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学会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3、将课题和课⽂内容对照学习,知道教授是⼀个治学严谨,⾏事洒脱,⽽对⼩事⼜⼗分“健忘”的⼈。
4、根据课⽂内容准确理解教授眼⾥的中国,使学⽣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 1、理解课⽂内容,学会⽣字新词。
2、领悟教授“健忘”背后的真正内涵。
教学难点: 写作技巧的指导。
教学过程: ⼀、直接导⼊。
今天,我们学习24《健忘的教授》,请同学们看⽼师板书,指导“健”的写法,理解“健忘”。
⽂中哪位健忘? 教授记忆⼒不好? 板书:伊⾥奇 1984年⼀位中国⼩伙⼦杨晖来到原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学⽂学系读研究⽣时,伊⾥奇教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 象,杨晖将他眼中的教授写成⽂章发表在《海外⽂摘》上。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就是节选于这篇⽂章的。
⼆、初读课⽂,了解⽂章主要内容。
谈谈对伊⾥奇教授的初步印象,并提出⾃⼰的疑问。
1、出⽰词语:权威崇拜裤兜⼉涉及某版本婴⼉车妻⼦(指名读) 2、课⽂介绍伊⾥奇教授是个怎样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恰当运⽤上⾯的词语,将课⽂内容浓缩成⼀两句话。
3、学⽣回答。
学⽣⾃由练说,指名回答。
4、教师⼩结:⼀个在学术⽅⾯有着惊⼈成就,同时,他对⼀些事⼜特别“健忘”的伊⾥奇教授到底是不是健忘的⼈呢? 三、再读课⽂,围绕“健忘”还是“不健忘”在⽂中寻求疑问的答案。
1、默读课⽂,捕捉最能说明你的看法的词句勾画下来。
教师巡视。
2、⽣答,师引导理解。
3、师根据学⽣的回答板书:不健忘:权威惊⼈的才能惊⼈的记忆亲切。
健忘:学⽣⼉⼦车⼦。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健忘的教授3 鄂教版

健忘的教授教案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健忘的教授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健忘的教授一、教材信息•课本: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出版社:鄂教版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健忘的教授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朗读故事;–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能够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熟悉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学准备•教材:教学用的课本、课件或PPT;•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翻开教科书,找到故事《健忘的教授》。
2.学生一起朗读故事的标题。
步骤二:讲述故事(15分钟)1.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故事。
步骤三:分析人物形象(2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询问关于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的信息,例如:教授是怎样的一个人?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教授健忘,但也有很多优点。
步骤四:小组合作(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形象进行讨论和分析。
2.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步骤五:总结与展示(1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有趣性。
2.邀请几个小组进行展示,让学生们通过展示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六、课堂延伸1.组织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或其他人物的短文,分析其性格特点,并通过适当的事例进行论证。
2.小组合作演绎故事中的一个场景,展示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七、板书设计以下是板书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板书内容:- 故事名称:健忘的教授- 人物形象:健忘,善良,乐观板书形式:| 故事名称 | 健忘的教授 ||:------:|:--------:|| 人物形象 | 健忘,善良,乐观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2.完成写一篇短文,分析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健忘的教授》教案
祁家湾街土庙小学彭红英五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伊里奇教授是一个专注学问、治学严谨而对一些事情又十分“健忘”的人。
教学重点:
引导感受和体悟伊里奇教授的不拘小节、专注学问、治学严谨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采用对比突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不久,我有幸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聆听了许多著名教授的讲座,使我受益非浅。
师板书:教授。
学生齐读。
21世纪教育
2.说到“教授”,你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形象?
3.出示我国著名的教授照片。
大家说得真不错,请看大屏幕。
这位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我们曾学过他的名言“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这一位是物理学界著名的美藉华人丁肇中,我们也学过他的名言“最浪费不起的时间。
”这位是我们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
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特别的教授,(课件出示)这就是伊里奇教授。
他五十多岁,上穿圆领毛衣,下穿牛仔裤,人很精神,没有半点学究样。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41页。
21cnjy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通句子,把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并多几遍。
2.边读边思边圈画:文中的伊里奇教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全班交流:
①检查生词:
健忘权威崇拜裤兜儿涉及某版本婴儿车妻子
指名读,正音,齐读。
②伊里奇教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记忆力惊人)
4.完善课题:(板书:健忘的)。
齐读课题。
5.小结过渡:我们现在再来细读课文,先弄清楚课文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教授的健忘?(板书:健忘)
三、精读课文,体悟特点
(一)学习“健忘”部分:
1.默读课文,看看文中通过哪些事例表现了教授的健忘?边读边勾画出最能表现教授健忘特点的词句,并在相应的地方批写自己的感悟。
2.班级交流:
①“忘学生名字”部分(课件相机出示)
“噢,新来了一个外国学生!你好,欢迎你来听我的课。
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国家的?”
“噢,又来了一个外国学生!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国家的?”
“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中国学生怎么没来?”
A.你从哪里体会到教授的健忘?教授忘记了什么?
B.过渡:教授的健忘还不止这一件事,还闹了什么笑话?
②忘儿子
A.“广为流传”是什么意思?
B.儿子在父母心目中是什么地位?教授把这么重要的儿子都忘记了,你说他可笑不可笑?我们把忘儿子的部分来读读。
C.齐读。
③忘车子
A.车子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家当,车子在家庭中有什么用途?
B.教授不用这么方便的车子,结果却买了长途汽车票回家,还是第二天才想起,你说这位教授是不是健忘是不是有趣?谁能来读读。
2·1·c·n·j·y
C.指名读。
3.小结过渡:忘了学生的长相,忘了把儿子推回家,忘了开出去的车子,这个教授不但是个健忘的人,而且还十分有趣呢,这么一个健忘的人,他怎么成为教授还是非常著名的教授,难道他真是个健忘的教授吗?我们再来读读课文2-8自然段。
2-1-c-n-j-y
(二)学习:“记忆力惊人”部分
1.学习第五自然段(课件出示)
(1)“没有课本,没有教案。
他就像一台电脑,所有内容都很有条理地从他口中准确的“输出””。
A.比较(课件出示)
没有课本和教案。
内容从他口中说出。
(用两个“没有”强调什么也没有;“所有”即全部,一点也不少;“有条理”“准确”说明记得牢。
“准”这些知识全部精确完整地记在伊里奇教授的脑袋里。
)
①第二句比第一句少了什么?
②加这几个词和不加有什么区别?
③小结:由此看来采用比喻的手法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条理”、“准确”进一步说明了用恰当的词语可以把人物的形象准确地表现出来。
这么一个记忆力惊人的教授我们佩不佩服?21教育
B.指名读。
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这句话。
C.评读。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评:真不错,就要这样带着感受来读)
D.齐读。
(2)“更令我吃惊的是,讲课时所涉及到的引语,他竟能说出它们出自某书、某版本及出版年月,甚至页数。
”【:21·世纪·教育·】
(引语:引自其他书籍或文件的语句,也叫引文)
A.你吃惊吗,惊奇什么?
B.指名读。
C.从“更”、“竟”、“甚至”这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D.你知道我们语文书的出版版本吗?再问简单一点的你们记得我们学过的第6课在哪一页吗?
E.除了知道教授记忆力惊人,你从这句话中还读出了什么?
(治学十分严谨,弄清引语的准确出处是对原作者和历史的尊重。
也是对科学精神的追求。
)
F.指名再读。
谁再来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这句话。
正是由于伊里奇教授那非凡的记忆力和对待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使“我”第一课,就被教授征服了。
(3)“第一课,我就被教授征服了。
”
A.“征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这句话饱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B.教授的什么征服了我?(这种惊人的记忆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4)这一段作者通过描写教授惊人的记忆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也把对他的敬佩之情包含在字里行间,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5)补充资料。
刚才我们知道了伊里奇教授惊人的记忆力,另外老师还从上搜集到了伊里奇教授的健忘的趣闻,大家想听吗?21·cn·jy·com
(6)小结过渡:这篇课文仅仅是这一个自然段突出了教授非凡的记忆力吗?还从课文中的哪些方面体现了这种非凡的记忆力呢?21·世纪*教育
2.不忘“中国”部分
我在三次上课时,教授忘记了我的长相,忘记了我的名字,但是有一点他没有忘记。
这是——生答(我的国籍)
课件出示(教授对中国的评价句子)
“啊,中国来的,那是一个创造智慧和文明的国家,我很崇拜她。
”
“啊,中国来的,那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家。
”
A.教授心目中的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B.猜想一下:他是怎么了解这些的?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C.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这两句。
3.准时进课堂
“伊里奇教授予踩着早八点的铃声准时走进教室。
”
“教授准时走进教室。
”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教授的不健忘?(准时)
小结:从重点词语中我们体会到伊里奇教授是一个守时的人,从而说明他并不健忘。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伊里奇教授有着非凡的记忆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他又对一些生活琐事十分健忘。
作者杨晖一会儿说伊里奇教授健忘,一会儿又说他记忆力惊人,大家觉得矛盾吗?
板书: 24健忘的教授
健忘记忆力惊人
学子
儿子像电脑
车子说出引语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