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导学识记点

第5课童趣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ì拟nǐ作藐miǎo小鹤唳lì怡yí然土砾lì壑ha癞lài虾蟆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3)鹤唳云端唳:鸟鸣。

(4)以土砾凸者为丘砾:瓦砾、小石块。(5)以丛草为林林:树林。

(6)兴正浓兴:兴趣。(7)方出神方:正。(8)驱之别院驱:赶。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项为之强强通僵解释为僵硬

4.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至三个。

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1)成语:明察秋毫意思是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2)成语:怡然自得意思是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成语:庞然大物意思是形容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点拨:注意“藐”“壑”等字笔画较多。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夏日的蚊子声音像雷鸣,我自己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4)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

三、重点段

请默写《童趣》一文中作者叙述童年趣事“观蚊如鹤”一段。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是清(朝代)文学家沈复。

2.《童趣》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等童年趣事。

第10课《论语》十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论lún语罔wǎng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2) 不亦说乎说:愉快。(3) 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反省,自我检查。(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7) 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8)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3.请写出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明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 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知识,能够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点拨:重点理解“故”、“为”等词的意思。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点拨,重点理解“土”“弘毅”等词的意思。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ji?石澹dàn 竦sǒng峙zhì堤d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次北固山下次:停泊。(2) 客路青山外客路:旅途。

(3) 最爱湖东行不足不足:不够。(4) 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出现。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观沧海》中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7.《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表达作者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8.《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钱塘湖春行》一诗。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称谓)。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

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试题第1 页共5 页

1

4.《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选自《稼轩长短句》。从词的常识看,“西江月”是词牌名。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著名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著称。

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从曲的常识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其作者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

第20课山市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青冥míng 飞甍m?ng 高垣yuán睥睨pìnì连亘gan 窗扉fēi 倏shū忽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 数年恒不一见恒:经常。(2) 相顾惊疑顾:看。(3) 始悟为山市悟:明白。(8) 倏忽:突然。

(4) 历历在目历历:清楚的样子。(5) 惟危楼一座危:高。(6) 或凭或立凭:靠着。(7) 逾时:过了一会儿。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1)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乌通无(2)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通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年恒不一见。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点拨:重点理解“数”“恒”等词的意思。

2.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忽然看见对面山头上有一座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入云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是惊讶。

点拨:重点理解“青冥”“相顾”等词语。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其中有的像楼,有的像厅堂,有的像街巷,都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要)用亿和万来计算。

点拨:重点理解“若”“历历”等词语,翻译时要适当调整词序。

4.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再往上,就昏暗得看不分明,不能数出它有多少层了。

点拨:重点理解“又”“黯然”“缥缈”“计”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清朝文学家(称谓)。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挛yì撒sǎ柳絮xù拟n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集:聚会(2)白雪纷纷何所似似:像(3)俄而雪骤骤:急、大

(4)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凭借(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6)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引:拉(8)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1)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做凭借风吹起的柳絮。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他,元方进门而去,连头都不回。

点拨:重点理解“未若”“因”“到”“顾”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第30课寓言四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庇bì护塞sài上遽jù髀bì跛bǒ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果大亡其财果:果然。亡:丢失。(2)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3)人皆吊之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4)居数月居:经过。(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6)父子相保保:保全。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近塞上之有人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个擅长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走失到胡人的地区去了。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靠近边塞的人,战死的人十个人里有九个。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祭,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2.《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3.《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4.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你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本课的除外)《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鉴赏试题

一. 阅读《童趣》,回答下列问题:

1.为加点字注音。怡然称快:庞然大物:癞虾蟆:项为之强:

2.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

(3)为之怡然称快()(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6.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试题第2 页共5 页

2

7. 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8.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论语〉十则》

(一).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把这则语录译为现代汉语。

2.解释下列词语。何以:是以:下问:

3.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人”指三个人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C.“择”是选择之意。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3)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论语·为政》)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选自《论语·述而》)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③诲女知之乎()

④知之为知之()()⑤是知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4.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三. 阅读《山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几,高垣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B.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

C.惟危楼一座(危险的楼)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才)

2..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恒(经常)不一见相顾(看)惊疑B.始悟为(成为)山市以(用)亿万计

C.惟(只有)危楼一座则明(明显)渐少D.或凭(凭借)或立与世无别(差别)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数至八层,裁如星点。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D.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4.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5本文说明的顺序是()A.空间顺序B.游踪顺序C.时间顺序D.逻辑顺序

6.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________________,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句话:

9.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

10.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11.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到为初生阶段;为发展阶段;

是高潮阶段。

五.陈太丘与友期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 __”又“____ 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试题第3 页共5 页

3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六、阅读《塞翁失马》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选自,此书为西汉淮南王编著。成语“”出自于此。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⑵马无故亡而入胡()

⑶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⑷此独以跛之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此何遽不为福乎?

⑵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本文是一则(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是:

七、古诗词阅读

(一)、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枯藤/老树/昏鸦D.明月别/枝惊鹊

(二)、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下列问题。

1.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三)、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

篇名作者出处体裁

《观沧海》白居易《全元散曲》元曲

《西江月》马致远《乐府诗集》古体诗

《天净沙秋思》王湾《稼轩长短句》五律

《钱塘湖春行》曹操《白氏长庆集》词

《次北固山下》辛弃疾《全唐诗》

(四)、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B.《西江月》这首词的上阕最后两句倒装,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下阕最后两句也是倒装句,突出了茅店的意外出现和作者的惊喜。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D.《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

(五)、阅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___ _____体____ 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 ____写景诗。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本诗以____ ____字统领全篇,先写____ ____景,然后写________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_______。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全诗四句共两层意思,前两句为第一层,侧重写天门山的________景色,后两句为第二层,侧重写天门山的________景色。“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________”字,逼真地写出东西两山从江岸伸向江心的态势,给人以________态美的感受;“孤帆一片日边来”写________由远而近,由小而大,暗切题中的“________”字。6.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碧水东流至此回”意思是长江流往此处因天门山的阻挡被迫改变了流向,折而向东。

B.这首诗的整个画面显得色彩缤纷,最能表现色彩的词语有“碧水”中的“碧”,“青山”中的“青”,另外“日”和“帆”虽不直接表现色彩,但也隐含了这一方面的内容。

C.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D.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没有直接阐发哲理或抒写情怀,但从其呈现出来的山水意境中,我们能感受到他那豪迈奔放的情感。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是_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之作。

8.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9.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10.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11.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试题第4 页共5 页

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鉴赏试题答案

童趣

1.略

2.《闲情记趣》沈复 3.(1)的(2)它(3)此

4、①心里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②时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齐,定睛仔细地看。③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5、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6、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7、庞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

8、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9、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论语》十则

(一). 理解填空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 三人行必有我师

8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1)1.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且又喜欢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称他为‘文’。” 2.凭什么;因此;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3.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2)1.C 2.A

(3)1.“女”通“汝”,读rǔ,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明”讲 2.①了解②知道③记住④知道知道⑤通“智”3.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②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③不能举一反三 4.第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这是一句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三、山市

1. C(“危楼”即高楼)

2.A

3. C

4.(2)夸张(2)比喻(3)排比

5.C

6.①无何:不一会儿②未几:不一会儿③既而:不久④逾时:过些时候⑤倏忽:转眼之间作用:表现山市景象瞬息变幻的特点

7.没有子虚乌有

8.我听说,起早赶路的人,曾经看到山上有居住的人家,集市和商店,与人间毫无差别,所以山市又叫做“鬼市”

9.不可改。“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用“知”则无醒悟的意味

10.回答抓住山市变幻莫测这一特征即可。

11.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城郭的出现;危楼的出现

五 1.①中午②通“否”③拉④回头看 2.友太丘友 3.无信无礼 4.C 5.B 6.敬词③④

⑥⑦⑨谦词①②⑤⑧ 7略. 8.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

六、1.《淮南子?人间训》刘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擅长、善于。逃跑。带领。因为。

3.(1)这一损失怎么就不会变成好事呢?(2)靠近边塞的人家,战死的青壮年占十分之九。4.寓言祸与福和可互相转化,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要懂得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的工作与生活方法。

七、(一)D

(二)、1.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是,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页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2.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为农家丰收而欢欣喜悦的心情。

(三)、略(四)C

(五)1.乐府四言感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4.观实虚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5.雄奇秀丽出动孤帆望 6. A 7.唐律思乡 8.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9.顺利。从3、4句可见 10.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11.从北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试题第5 页共5 页

5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默写及答案

(一)古诗词曲部分 1.观沧海(曹操) (1) ,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 。 (3) ,百草丰茂。 (4) ,洪波涌起。 (5) ,若出其里。 (6)诗人用“, ”一句描绘出山岛上草木的勃勃生机之 状。 (7)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句子是: , 。 (8)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显示大海的辽阔与威严的句子 是: ,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 ,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 。 (3)运用拟人的修辞,抒发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关切、思念与同情的句子 是: , 。 (4)采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与离别之意的句子 是: , 。 3.次北固山下(王湾) (1) ,行舟绿水前。 (2)潮平两岸阔, 。 (3)乡书何处达? 。 (4)运用拟人的修辞,富有情趣地写出了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的句子 是: , 。 (5)“, ”一句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诗人船上所见之景,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6)诗中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来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句子 是: ? 。 (7)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是: ? 。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 ,小桥流水人家, 。 (2)夕阳西下, 。 (3)采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的句子 是: , , 。 (4)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 。附:答案: 1.观沧海 (1)东临碣石(2)山岛竦峙(3)树木丛生(4)秋风萧瑟(5)星汉灿烂(6)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7)秋风萧瑟洪波涌起(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落尽子规啼(2)随君直到夜郎西(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次北固山下 (1)客路青山外(2)风正一帆悬(3)归雁洛阳边(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6)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 (1)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2)断肠人在天涯(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文汇总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论语十二章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十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十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 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 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 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 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 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 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 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 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 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 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 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及答案

人教版七上古诗词默写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江春入旧年。 3.老骥伏枥,。 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6.在学习中,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如孔子所言, 7.“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一个“月”字的上下句, 8.曹操《龟虽寿》中表明自己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四句诗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9.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 11.在我们所学的《论语十则》中,孔子告诫弟子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的两句名言是,。 12.工作学习中,我们要“”,向先进人物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的学识与修养,见到不好的人与事,还应该“”来反省自己。(用《〈论语〉十则》文中的语句回答) 13.何当共剪西窗烛,。 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 是:,。 15.近几年美国颁布各种法规促使国内安定和平,却插手别国内政,制造矛盾。对此,我们可以 用《论语》中的,来劝诫美国政府。 16.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儿童”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从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亲情”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君问归期未有期,,,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2.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3.《过故人庄》诗中写出了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24.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5.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6.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7.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8.《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王湾《次北固山下》) 29.《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子是。 30. ,小桥流水人家。 31.秋风萧瑟,。 32. ,风正一帆悬。,江春入旧年。 33.《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有成效,所以他说: “,。”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和文言文

七年级古诗文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译文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10.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填空整理 一《龟虽寿》 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 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 ③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 ⑤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 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 ⑦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 ⑧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 ⑨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 ⑩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 ⑾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 ⑿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⒀表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 ⒁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 ⒂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 ⒃我们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句子是: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⑤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⑥老骥伏枥 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⑩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过故人庄》 ①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②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 ③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④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 ⑤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④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⑤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③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④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 ⑤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 ⑥写景的句子是: ⑦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练习】 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题】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练习】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2.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后两句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前两句讲述青年时恰逢盛世,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听李龟年唱歌的生活情景;后两句讲述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情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三)《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⑵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划线的诗句所表现的景象。(2分)低头看回乐峰前,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抬头看,受降城外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及答案(部编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部编版/人教版) 第一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________ ___ ___ 。 2、,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春》中描写春花色彩美:________ ___ ___ 4、《春》中描写春雨形态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古诗《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写大风时海上巨浪汹涌的句子是:。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7、《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8、《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 是: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对朋友的未来担忧的诗句是: 1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1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1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1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 _。 15、《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 ___、_____ __、___ 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16、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 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

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赏析】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自己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行,含蓄而蕴藉地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诗开头的两句,在设问中两次出现“故乡”的字面,并不嫌其重复,倒反而觉得亲切有味。接着进一步问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动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这样真挚,这样雅致,又这样充实。问出了精神,问出了境界,概括了多么丰厚的生活内容和多么美好的思想情操。赵殿成评这首诗说:“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淮上与友人别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篇目 第4课 观沧海 作者:曹操【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8课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作者: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作者:刘义庆【宋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 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及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部编版/人教版)

第二部分 一、12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2.《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是: 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 是: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5.《观沧海》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6.《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 是: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9.《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10.《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12.《天净沙·秋思》中写秋天农村晚景,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

13.《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14.《天净沙·秋思》中点名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15.《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16.《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17.《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18.《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19.《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是: 20.《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2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22.《秋词》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 23.《秋词》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 24.《秋词》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25.《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抒发志向的诗句: 26.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27.《秋词》中能够表现作者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内涵的句子:

2018.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

2018.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 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文汇总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论语十二章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十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十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默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默写 【古诗文上下句填空】 1、东临碣石,。水何澹澹,。(《观沧海》) 2、树木丛生,。秋风萧瑟,。(《观沧海》) 3、,若出其中。,若出其里。(《观沧海》) 4、,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客路青山外,。,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6、,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7、,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8、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 9、峨眉山月半轮秋,。夜发清溪向三峡,。(《峨眉山月歌》) 10、,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11、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2、回乐烽前沙似雪,。不知何处吹芦管,。(《夜上受降城闻笛》) 13、,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其一) 1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15、僵卧孤村不自哀,。夜阑卧听风吹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6、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潼关》)

【古诗文理解性填空】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语句是 , 。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山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以衬托大海的勃发生机的语句是 , 。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风大浪中的大海令人惊心动魄的景象的语句是 , 。 4、《观沧海》一诗中借丰富奇特的想象,表达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的语句是 , 。, 。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生动勾勒北固山下壮阔图景的两句是 , 。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海上日出,江上春早,气象融浑,构思新颖的名句是 , 。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着事物发展规律的自然理趣,表达诗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名句 是, 。 8、《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作者急迫的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诗句是 , 。 12、马致远《天沙净·秋思》一曲中,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的语句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

古诗文默写复习专题 1.《观沧海》 ①曹操《观沧海》一诗中,统领全诗的句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②曹操《观沧海》诗中描写想象的句子是/曹操《观沧海》一诗中,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③《观沧海》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④《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③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 ①《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颔联是/描写江上景色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②《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尾联是/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作者急迫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最能突出地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③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的句子/运用对偶的名句是/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春已呈现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所写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④《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涵自然理趣的诗句是/给明月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天净沙·秋思》 ①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②《天净沙·秋思》中的语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③《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词的主旨句是/从正面衬托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程远远在异乡,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感慨之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觉脱口而出。 5.《峨眉山月歌》 ①诗中表现清朗秀美夜色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汇总 安徽省舒城县舒城第三中学涂德根(整理) 5、童趣(沈复)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10、《论语》十则《论语》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翻译

1.童趣 我回忆童年时,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当)见到细小的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成群的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暗暗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样想,那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我昂着头看它们(蚊子),脖子也为此变得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向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的图,果然它们就像白鹤一样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上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自己的身体,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地看,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子和蚊子当作野兽,把土地突起的地方当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成山沟,精神在这个“山林”中游览,感到安适愉快而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推倒石块压倒小草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吃掉了。当时我年纪尚还年幼,正看得出神,癞蛤蟆的到来不禁让我大吃一惊,等我神情安定下来,捉住了癞蛤蟆,鞭打几十下之后,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2.论语十则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了。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 让学业陷入困境。” (这一句有两种解释,我推荐第一种)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孔子说:“由,我教你的知识,你都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 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曾参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 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强行于别人身上。” 3.古代诗歌四首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