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知识点

合集下载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知识点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知识点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804—1826年)1、背景(1)政治: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2)经济: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3)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长。

(4)国际环境①法国大革命削弱了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统治。

②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2、概况(1)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2)西属拉美独立:①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②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

(3)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二)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1、原因: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1)各国独立后,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2)英、美等国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3)美国对拉美侵略:①门罗宣言: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

内容: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实质: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②经济侵略:“金元外交”。

③武力干涉:“大棒政策”。

2、成果(1)巴西:1889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2)墨西哥:①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②1917年,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作用: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二、亚洲的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背景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2、经济: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3、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二)代表事件: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1885年,成立“国大党”,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2)1905年,提拉克为首的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拉丁美洲国家

拉丁美洲国家

拉丁美洲国家概述拉丁美洲是指位于美洲大陆南部的一系列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中、南美洲与加勒比地区的一部分国家。

拉丁美洲地区以其多样性的文化、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而闻名于世。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亚马逊雨林,以及壮丽的安地斯山脉。

拉丁美洲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玛雅文明等古代文明的兴起。

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拉丁美洲国家经历了一段殖民时期,直到19世纪初开始独立运动。

如今,拉丁美洲国家已经完全摆脱了殖民统治,成为国际社会的独立主权国家。

地理与气候拉丁美洲地理多样,包括丘陵、平原、高山和沿海地区。

亚马逊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占据了大部分巴西境内。

安第斯山脉是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山脉,横跨了多个国家,如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等。

拉丁美洲的气候类型也非常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

例如,巴西和哥伦比亚等国家的热带雨林地区年均降雨量较高,而阿根廷和智利等国家的南部地区则属于温带气候区域。

文化与人口拉丁美洲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在拉丁美洲国家,人们可以欣赏到世界知名的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如巴西的桑巴、古巴的莫伊托舞和阿根廷的探戈舞。

拉丁美洲国家的食物也有独特的特色,如墨西哥的玉米饼塔科斯和巴西的烤肉炭烤。

拉丁美洲国家的人口众多,其中包括来自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

在这个地区,主要的人口族裔包括印第安人、欧洲后裔、非洲后裔和亚洲后裔。

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拉丁美洲国家的主要语言,同时还有各种原住民语言和当地方言。

经济与发展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各有差异。

一些国家如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是拉丁美洲地区的经济重要国家,拥有发达的工业基础和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而一些小国家如贝里斯、尼加拉瓜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等则经济相对较弱。

拉丁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农业、采矿和制造业。

例如,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阿根廷和乌拉圭则以牛肉出口而闻名。

九年级历史拉丁美洲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拉丁美洲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拉丁美洲知识点拉丁美洲是世界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作为九年级历史学科的学生,了解和掌握拉丁美洲的基本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九年级历史拉丁美洲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地区。

1. 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拉丁美洲位于北美洲南部和南美洲的大半旁,西部濒临太平洋,东岸是大西洋。

拉丁美洲面积广阔,包括许多国家和地区,如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

2. 拉丁美洲的文化特点拉丁美洲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地区,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其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这个地区最主要的语言。

拉丁美洲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印欧和美洲土著文化的影响,既有欧洲的文化传统,又保留了自己独特的风貌。

3. 拉丁美洲的古代文明拉丁美洲有许多古代文明,其中最著名的是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

玛雅文明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建筑和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兴起于公元14世纪,建立了首都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an),并创造了壮丽的建筑和优秀的艺术。

4. 西班牙征服拉丁美洲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西班牙人开始征服拉丁美洲地区。

他们派遣探险家和征服者,在当地居民之间种下了西班牙统治的种子。

西班牙人对土著人进行了镇压和压迫,同时传播了西班牙语和天主教信仰。

5.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出现了多起独立运动。

这些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如西门·玻利瓦尔(Simon Bolivar)和何塞·德·圣马丁(Jose de San Martin),坚决抵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争取自由和独立。

最终,拉丁美洲多个国家成功独立。

6. 拉丁美洲的现代化发展独立后,拉丁美洲国家经历了一段混乱的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国家逐渐趋向稳定,并开始加速现代化进程。

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成为各国政府的主要目标。

7. 拉丁美洲的社会问题尽管拉丁美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该地区仍然面临许多社会问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4.领导人:彼得一世5.内容:(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2)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3)文化:①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②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高考复习】高考地理暑假复习知识点:拉丁美洲自然资源

【高考复习】高考地理暑假复习知识点:拉丁美洲自然资源

【高考复习】高考地理暑假复习知识点:拉丁美洲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丰富
拉丁美洲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森林、草原、水电资源和海洋水产品。

(1)石油: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地区。

墨西哥和委内瑞拉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2)金属矿物:主要分布在高原和山区。

例如,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智利和秘鲁的铜储量和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3)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河流上。

巴西和巴拉圭交界处有世界着名的伊泰普水电站。

(4)海洋资源:由于上涌补偿流的影响,秘鲁附近海域富含鱼饵。

它是世界上重要的渔场之一。

(5)生物资源:拉丁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红木、乌木是珍贵的木材。

特有的动物有树懒、大食蚁兽、巨嘴鸟、卷尾猴、蜂鸟等。

纺锤树:它是南美洲热带草原上的代表性树种。

它的树干很像一根纺锤,最大直径可达几米。

它能储存雨季吸收的大量水。

以满足旱季的需要。

波巴布树:是非洲热带草原上的代表树种,是典型的长寿树木。

树高约25米,树干直径可达10米,树冠直径有100多米。

波巴布树的体内积存着大量水分,能适应炎热的干季。

果实为长椭圆形,汁多味美,猿猴喜食,所以又称“猴面包树”。

树皮可以用来制绳和造纸。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

2.背景: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4.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结果)②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彼得一世。

3.时间:18世纪初。

4.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第四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第七节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学习目标】1、识记拉美独立运动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2、比较北美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运动,理解把握拉美独立运动的特点。

【学习重点】拉美独立运动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拉美独立运动的特点【学习方法】从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及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按宗主国分类结合时间顺序把握拉美独立运动的经过,理解并识记拉美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运用比较法,联系北美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运动,把握拉美独立运动的特点。

【知识链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地区开始了罪恶的殖民活动。

西、葡两国在拉美地区的殖民活动造成了什么恶果?19世纪初期拉美独立运动兴起,其原因和条件是什么?涌现出了那些著名的领导人?其结果如何?有什么历史意义?【知识导学】知识点一:拉美独立运动的背景:1、政治状况:、残暴的殖民统治。

(1)殖民者在拉美实行统治,强占的土地,建立享有各种特权的大庄园,榨取大量财富。

(2)为了把拉美作为自己的和,殖民者对殖民地经济采取严厉地统治政策2、经济状况:拉美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广大人民要求摆脱。

3、思想条件:传播,殖民地人民民主意识增长。

4、国际环境:(1)爆发,、不断衰落。

(2)的鼓舞。

【思考探究】拉美独立运动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有哪些相似之处?知识点二:拉美独立运动的经过:1、法属海地独立:1791年海地人民在领导下起义,1804年获得独立,揭开了的序幕。

2、西属拉美独立运动:(1)第一阶段(1810——1815):中心在,领导人。

(2)第二阶段(1816——1826):①中心:。

②领导人:和。

③斗争:领导解放了、和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指挥解放了、和秘鲁首府;最终在统一指挥下击溃西班牙军队。

3、葡属巴西独立:1822年,宣布独立。

【思考探究】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知识点三:拉美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1、彻地推翻了和长达三个世纪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地理拉美知识点总结

地理拉美知识点总结

地理拉美知识点总结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又称拉美(LatAm),是美洲的一个地理、文化意义上的区域概念。

拉丁美洲地域范围包括美国南部、墨西哥和中美洲、加勒比地区以及南美洲大陆。

这片地区以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文化风貌和特色鲜明的社会制度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地理角度出发,对拉丁美洲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分布、气候特征、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介绍。

一、地理特点1. 地理位置:拉丁美洲地理位置独特,北界是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环太平洋地区,东邻大西洋,南濒南大洲。

西部与太平洋相连。

由于拉丁美洲地处北半球,南半球之间,因此气候、地貌和植被多样。

2. 地形地貌:拉丁美洲依山傍海,地势复杂,地形多变,包括河流、山脉、高原、海岸等各种地貌类型。

南美洲有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贯穿整个南美洲大陆;西面有东太平洋洋属、加拉帕哥斯群岛,北临加勒比海,东界大西洋洋属,虽然都处于赤道以南,其地形地势却平缓、错杂。

3. 自然资源:拉丁美洲地区资源丰富,尤以石油、天然气、水电资源为主,而且矿产资源也相当优越。

石油资源世界上遍布拉丁美洲,拉美的石油储备多数集中在海湾及加勒比海地区,最主要产地分布于墨西哥、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巴西。

黄金、铂金、铀、白银、锡、铜、铁、锰和铝等矿藏极大,质量相当丰富。

林地广阔,木材储量丰富,尤以雨林植被为多。

4. 气候条件:拉丁美洲气候主要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气候和蜂后气候五种类型为主。

由于地处赤道附近,南北跨度较大,不同地域气候变化较为显著。

二、自然资源分布1. 矿产资源:在南美洲中部,特别是秘鲁和玻利维亚一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铅矿、锌矿开采基地,墨西哥的铜矿和银矿规模较大。

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啊根廷、厦伸爱和巴西等国家都很有名的由铝土矿。

南美洲石油资源较为丰富,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的石油产量还是全球最大的。

委内瑞拉石油资源大约占拉丁美洲总蕴藏量的三分之二,巴西亦有大量石油储藏,居世界第九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丁美洲知识点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也就是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的大陆,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拉丁美洲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北全长11000多公里。

东西最宽处5100多公里,最窄处巴拿马地峡仅宽48公里。

北部有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

面积2 056.7万平方公里。

2008年人口5.77亿人。

主要是印欧混血种人和黑白混血种人,次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

一、地理位置1、拉丁美洲的范围:组成:墨西哥、西印度群岛、中美地峡、南美洲。

2、纬度范围:25ºN-57ºS,40ºW-110ºW;南美洲:40ºW-80ºW3、海陆位置二、范围:北部: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

南部:南美洲。

南部和北部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拉丁美洲政区: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拉丁美洲最狭长的国家:智利;拉丁美洲最南部的国家:阿根廷;拉丁美洲纬度最北的国家:墨西哥。

三、地形北部:墨西哥高原;西部: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排列(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地形总特征:地势西高东低,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南美洲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分布为西部山地,东部高原、平原为主;地势为西高东低,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分析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与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主要不同点,并说明其成因。

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 特点----海拔不高,高原面比较平缓(地势较低,起伏和缓)。

成因: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形成较古老,长期外力侵蚀。

青藏高原:特点----海拔最高,高原波状起伏,有许多高大山脉(地势高峻,起伏大,山岭众多) 成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年轻高原,外力侵蚀较弱。

(1)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2)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3)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多铁矿;(4)拉普拉塔平原:阿根廷境内;(5)巴塔哥尼亚高原: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是怎样形成的?答: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

岛屿:南北两端岛屿众多。

北部:以西印度群岛为主,古巴岛为最大岛屿。

南部:岛屿最多,最大为火地岛。

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隔麦哲伦海峡。

西印度群岛种植甘蔗的优越条件:①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保水性和通气性良好,下层是肥沃的火山土。

②在甘蔗生长后期和收割期,适逢干季,既便于收割,又能提高甘蔗的含糖量。

四、河流1.亚马孙河: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1)水系:源于西部科迪勒拉山系,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流程长、树枝状水系。

水系形状:向心状(刚果盆地、四川盆地)梳状(淮河)。

扇形状(海河)树枝状(长江、亚马孙河)。

(2)水文:水量大、无结冰期、无明显汛期、含沙量小。

思考1:亚马孙河航运条件好,但航运价值不高,原因是什么?答: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航运价值小。

思考2:为什么亚马孙河水量丰富?①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赤道地区、流域内以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全年降水丰富;②亚马孙平原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从大西洋带来大量的湿热水汽进入大陆;③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④地表植被为热带雨林、草原覆盖;⑤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广,源远流长,沿途汇集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支流。

思考3:亚马孙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①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②世界上三大潮涌区之一,海浪侵蚀作用明显,泥沙难以沉积;③河口地壳下沉;④河口处地处赤道,无地转偏向力。

泥沙无法在河流北岸或者南岸堆积。

补充:地理学界将我国的钱塘江、南亚的恒河、南美洲的亚玛逊河并称为世界“三大潮涌河”。

2.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自北向南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

该河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的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第二大水电站。

上游:流经巴西,热草气候区;下游:拉普拉塔平原,亚季湿气候区。

3.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作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位于巴拿马境内。

连通太平洋和加勒比海。

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航程,有“世界桥梁”的美誉。

对比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运河名称沟通的大洋连接的大洲所属国家避免绕道缩短航程苏伊士运河印度洋与大西洋亚洲、非洲埃及好望角8000~10000千米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与大西洋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麦哲伦海峡14500千米五、气候1、特征:湿热为主,热带气候为主,温带气候范围小,缺少寒带。

2、地形影响显著(1)热带平原地区气候都很湿热,高原地区气候较温和;(2)安第斯山南段西侧迎风山坡多雨,东侧背风地区干燥少雨;(3)太平洋沿岸气候类型南北狭长分布;(4)高山地区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安第斯山南段西侧迎风坡多雨,东侧背风坡少雨。

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特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表现: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

①纬度因素和大陆轮廓:赤道穿过,恰是大陆宽广部分,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占2/3),气温全年高温;②海陆位置和洋流:周围是广阔的海洋,海洋对气候影响大;大西洋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作用;③地形、地势: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多地形雨;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其西、北、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海洋水汽容易进入内陆并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地形雨;④大气环流:地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面积广大,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形成了亚马孙平原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还有东北、东南信风从辽阔海洋吹向大陆,带来丰沛水汽。

热带雨林气候广布的原因: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②常年受东北、东南信风从大西洋吹来口袋形地形向大西洋敞开;③湿润气流受安第斯山脉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④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⑤植被覆盖率高,森林广布,树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

南美洲西岸赤道以北是热带雨林气候,以南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1)南美洲西岸赤道以北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充沛,加上沿岸有赤道逆流的影响,增温增湿,故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2)赤道以南受秘鲁寒流影响,冬季降水少,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南移的影响,降水较多,故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湿热的大陆:①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②热带草原气候:雨林两侧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③热带沙漠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主要位于智利和秘鲁境内);④亚热带湿润气候:东南沿海(巴西和阿根廷)⑤地中海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ºS-40ºS,智利;⑥温带海洋性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40ºS-55ºS,(智利南部和火地岛);⑦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⑧高山气候。

六、丰富的自然资源1.矿产:石油:加勒比海沿海(墨西哥、委内瑞拉);白银:墨西哥;铁:巴西;铜:智利和秘鲁。

2.水能:巴西高原。

3.渔业:秘鲁渔场。

4.森林:热带雨林(红木、乌木等)。

5.草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

6.独特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美洲豹。

七、社会经济概况(一)人口:4.8亿,种族复杂,混血种人占多数;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拉丁美洲的人多信奉天主教。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仅次于非洲。

(二)人口的分布:人口稠密地区:西印度群岛;中美地峡;大陆沿海地区。

思考:亚马孙平原人口分布为何稀少?答:气候湿热,难以开发。

(三)、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部分国家现代工业发展迅速:20世纪7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现代工业发展迅速,如:巴西(钢铁、汽车、飞机)、阿根廷(肉类加工和机械制造工业)、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石油工业)、智利的铜和硝石等。

农业: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

①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可可、棉花、烟草产量也较多。

(热带种植园农业:古巴的甘蔗、巴西的咖啡)②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原产地:墨西哥),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的玉米产量居世界前列。

目前拉美许多国家的粮食还不能自给。

③热带雨林迁移农业:④畜牧业: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是世界粮食和肉类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粮仓肉库”之称。

⑤渔业:秘鲁渔场巴西一、自然地理特征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1、地形:北部:亚马孙平原(1/3);南部:巴西高原(2/3)。

2、气候:热带雨林气候(1/3);热带草原气候(2/3)。

3、水文:亚马孙河:流量最大;流域最广;第二长河;航运便利。

水能:巴西高原上的河流水能丰富。

4、自然资源:矿产:铁、锰丰富,但缺少优质煤,石油产量不多。

能源:水能资源丰富,90%的电力为水电。

森林资源:热带雨林。

二、人文地理特征1、工业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飞机、造船。

工业分布:东南沿海★分析巴西东南部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②靠近伊泰普水电站,能源充足;③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大西洋,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④大城市聚集,科技较为发达。

3、人口众多,种族复杂:(1)巴西总人口达1.7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2)巴西种族众多,白色、混血、黑色、黄色及印第安人都有分布,被称为“世界人种的大熔炉”。

(3)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

人口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①地形平坦;②海上交通便利;③气候温和湿润;④殖民者开发较早;⑤经济较发达。

4、巴西的主要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①圣保罗: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是人口最多的城市;②里约热内卢: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港口;③巴西利亚:巴西首都,位于巴西高原中部,全国政治中心(与经济分开的典型城市之一);④马瑙斯,亚马逊区首府,全国电子工业中心,为自由贸易区。

列表比较巴西高原与青藏高原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差异并分析原因:地形区人口、城市分布原因巴西高原高原面上因地处热带,北面海拔较低的地区,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而高原上海拔1000米左右,气候四季如春,较适宜人类居住。

青藏高原高原的河谷地带地处亚热带,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高原上气候过于寒冷,甚至冰川雪山连绵,不适宜人类活和居住,而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气候温暖(主导因素);其次有丰富的耕(肥沃土壤)和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和适宜人类居住。

三、发达的农业农、林、牧、渔都比较发达。

种植业: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1)巴西的咖啡、甘蔗、香蕉、剑麻等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大豆、可可、柑橘、玉米、烟草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2)试分析巴西农业发达的有利条件?土地辽阔、人均耕地面积广;地处热带地区,日照充足,雨水丰沛;地形起伏和缓;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劳动力丰富。

2、林业:亚马逊热带雨林森林资源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