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物化期中试题(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钢尺 B.玻璃杯 C.纸杯 D.橡皮擦2.下面现象可以说明分子的热运动的是()A.树叶摇动B.尘土飞扬C.花香四溢D.河水流动3.在温度一定时,比较两根铜导线的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长导线的电阻大B. 细导线的电阻大C. 长度相同,粗导线的电阻大D. 粗细相同,长导线的电阻大4.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A.分子太多 B.分子间没有空隙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5.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 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B. 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C. 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D. 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6.如图是简化了的玩具警车的电路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开关S1控制整个电路B. 电动机与小灯泡工作时互不影响C. 电动机与小灯泡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不相等D. 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动机与小灯泡是串联的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拧下L1后L2不发光 B.电流表测的是总电流C.电流表测的是L1的电流 D.开关只能控制L28.如图,小明将电流表与灯L2的位置互换后,再闭合开关,将会出现的现象是()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的示数不变C.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9.在同一个电源两端接两只灯泡,用电压表测得这两只灯泡的两端电压相等,则这两只灯泡的连接方式() A.串联 B. 并联 C. 可能是并联或串联 D. 无法判断10.云中冰粒下落,温度升高变成雨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粒动能转化为雨滴重力势能B.雨滴内分子间不存在分子引力C.雨滴的内能大于同质量冰粒的内能D.雨滴内能转化为动能,所以下落越来越快1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的温度为0℃时,其内能为零12.以下是水生活中的应用,其中没有利用水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 A.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传热介质B.初春往稻田里灌水防秧苗冻坏C.用水给发生事故的核反应堆的安全壳降温D.炎热的夏天在路面上洒水降温13.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C铜>C铅)。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18.(5分)19.(6分)(1)氧化物、化合物(2)③④⑦;⑤⑥⑧;⑥;①②⑨;①② 20.(4分)(1)Fe 3O 4 + 4H 2O (2)2KMnO 2MnO 4 + MnO 2 + O 2↑21.(5分)(1)B(2)(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合成(或构成;或结合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合成(一个)水分子CH 4+2O 2 CO 2+2H 2O 22.(3分) (1)ad (2)d (3)bce 23.(5分)H 2(或氢气);2:1;根据产生H2、的体积比为2:1,可设O2的体积为V ,则H2的体积为2V ,则:质子 核外电子中子分子离子25.(6分)(1)长颈漏斗; (2)2H 2O 2↑ (3) AD (4)80.0;注射器内原有的10mL 液体占据了试管的一部分体积。
26.(5分)四种化肥氮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尿素CO(NH 2)2:6028×100% ≈ 46.7% 硝酸铵NH 4NO 3:8028×100% =35% 碳铵NH 4HCO 3:7914×100% ≈ 17.7% 氯化铵NH 4Cl :5.5314×100% ≈ 26.2%如用200元分别购买上述四种化肥,其中氮元素含量分别为: 尿素:吨元元/1200200× 46.7% = 0.078吨,硝酸铵::吨元元/900200×35% =0.078吨碳铵:吨元元/350200×17.7%=0.101吨, 氯化铵:吨元元/450200×126.2%=0.116吨对以上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可知该农民应购买氯化铵。
96149 = gx96.0 .............1分 x = 1.49g.............1分MnO 2的质量为2.49g - 1.49g=1g .............1分答:制得的氧气我0.96g ,2.49g 固体中有氯化钾1.49g ,二氧化锰1g。
2016年化学 高二下期中考试理工附(原理)试卷 答案word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化学期中练习出题人:王小辉 审题人:马庆兰 范勇 审核人:陈博 考试时间:90分钟Ⅰ卷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在合成氨工业中,为增加3NH 的日产量,实施下列目的变化过程中与平衡移动无关的是( )A .不断将氨分离出来B .采用7210⨯~7510Pa ⨯的压强C .采用500C ︒左右的高温而不是700C ︒的高温D .使用催化剂 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强电解质的是( ) A .HBr 、HCl 、4BaSOB .4NH Cl 、3CH COONa 、2H SC .NaOH 、()2Ca OH 、32NH H O ⋅D .HClO 、NaF 、()2Ba OH3.室温下水的电离达到平衡:2H O H OH +-+ .加入下列物质能促进水的电离的是( ) A .浓盐酸 B .浓氨水 C .金属钾 D .饱和食盐水 4.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条件无论是否改变,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 B .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 C .平衡常数K 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浓度、压强无关 D .从平衡常数K 的大小不能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5.反应()()()A g 2B g =C g +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曲线a 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b 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0H >△B .催化剂改变了该反应的焓变C .该反应的焓变510kJ /mol H =-△D .催化剂降低了该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大大加快反应速率 6.利用反应()()()()222NO g 2CO g 2CO g N g ++1746.8kJ mol H -=-⋅△,可净化汽车尾气,如果要同时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 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是( ) A .降低温度 B .增大压强同时加催化剂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2ND .及时将2CO 和2N 从反应体系中移走7.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B .当溶液中弱电解质分子和离子浓度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C .在强电解质稀溶液中,只存在电解质的离子,而不存在电解质的分子D .同一弱电解质,浓度越稀,电离平衡常数越大,离子浓度越小 8.用11mol L -⋅盐酸和锌粒反应,下列措施能够减小反应速率的是( ) A .加入等体积的11mol L -⋅盐酸 B .加入热水浴中反应 C .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D .加入等体积的硫酸钾溶液9.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 g bY g cZ g dW g ++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压缩到原来的12体积,再次达到平衡时,W 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a b c d +>+ C .Z 的体积分数减小 D .X 的转化率减小 10.下列关于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两种溶液,NaOH 消耗盐酸更多 B .()OH c -相等的二者分别稀释一倍,()OH c -仍然相等C .如果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是氨水的2倍,则OH -浓度也是氨水中OH -浓度的2倍D .中和等体积等pH 值的两种溶液,氨水消耗盐酸更多11.室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11(OH )10mol/L c --=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共存的离子组( )A .3NO -4NH + Cl - 24SO -B .Cl - Na +3NO -24SO -C .K + Na +3HCO -3NO -D .23CO -3CH COO -Na +2Cu +12.将0.1mol /L 3CH COOH 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3CH COONa 晶体时,都会引起( ) A .溶液的pH 增加B .3CH COOH 物质的量浓度小C .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D .溶液中()C OH -减小1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23SO g 1/2O g SO g +=98.32kJ/mol H -△,在容器中充入2mol 2SO 和1mol 2O 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A .196.64kJB .196.64kJ /molC .196.64kJ <D .196.64kJ >14.已知:()()()()232Fe O s 3/2C s =3/2CO g 2Fe s ++ 1=234.1kJ mol H -+⋅△ ()()()22C s O g =CO g +1393.5kJ mol H -=-⋅△则()()()2232Fe s 3/2O g =Fe O s +的H △是( ) A .1824.4kJ mol --⋅B .1627.6kJ mol --⋅C .1744.7kJ mol --⋅D .1169.4kJ mol --⋅15.在反应()()()()3224NH g 5O g 4NO g 6H O g ++ 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324NH =5O v vB .()()225O =6H O v vC .()()324NH =6H O v vD .()()26NO =4H O v v16.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H c +相同B .100mL 0.1mol /L 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C .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 都为5D .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固体,()H c +均明显减小17.pH=2的X 、Y 两种酸的溶液各1m L ,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 ,其pH 与溶液体积()V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X 是强酸,Y 是弱酸B .稀释前的浓度()()Y X c c >C .稀释前电离程度大小为X>YD .稀释后X 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Y 溶液18.常温下,向10.1mol L -⋅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a 、b 、c 、d 分别表示实验时不同的阶段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的pH :a b c d <<<B .溶液的导电能力:a b d c >>>C .a 、b 溶液呈酸性D .c 、d 溶液呈碱性19.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 、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2015-2016年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年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H:1 C:6 N:14 O:16 F:19 Na:23 Mg:24 Al:27第I卷(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总分4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分子C.SO2和乙醇均属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本身都不能电离,均属非电解质D.不同的弱电解质只要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电离程度也相同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 ΔH=-293.23 kJ·mol-1,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s)+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 kJB.S(g)+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 kJC.1 mol SO2(g)的键能的总和大于1 mol S(l)和1 mol O2(g)的键能之和D.1 mol SO2(g)的键能的总和小于1 mol S(l)和1 mol O2(g)的键能之和3.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 3 min后,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是开始时的0.9倍,则这段时间内v(H2)为A.0.1 mol/(L·min) B.0.6 mol/(L·min)C.0.2 mol/(L·min) D.0.3 mol/(L·min)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焓变是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相关因素,多数放热反应能自发进行B.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焓变和熵变的共同影响有关C.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其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大,熵值越大D.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进行5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 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大了D.a>b6.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 B(g)+C(g)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A不是气态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A是气态C.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少量C,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D.改变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无影响7.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些酸可发生如下反应:①NaCN+HNO2===HCN+NaNO2,②NaCN+HF===HCN+NaF,③NaNO2+HF===HNO2+NaF。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泰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00 分钟;本卷满分:12 0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Fe 56 Cu 64Ne 20 Na 23 Mg 24 K 39 Al 27 Ca 40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神舟九号升空时火箭发射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化学能B.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C.采用催化转换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NO x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D.为了能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养金鱼用的自来水一般先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答案】D考点:化学在社会科学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A.质量数为34、中子数为18的核素:3416SB.S2-的结构示意图C.CS2的结构式:S—C—SD.亚硫酸的电离方程式:H2SO32H++SO3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质量数为34、中子数为18的核素,质子数为34-18=16,为S元素,表示为:3416S,故A正确;B.S2-的核内质子数为16,不是18,故B错误;C.CS2的结构式为S=C=S,故C错误;D.亚硫酸是弱酸,应分步电离,故D错误;答案为A。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涉及硫及其化合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H2O和D2O的性质相同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和途径b放出的热能相等途径a:C CO+H2CO2+H2O途径b:C CO2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10-6m的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D.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形式仅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答案】B考点:考查了盖斯定律、原电池能量转换、PM2.5及同位素的性质。
4.氮化硅(Si3N4)是一种具有耐高温等优异性能的新型陶瓷,工业上可用下列方法制取:工业上可用下列方法制取:3SiO2+6C+2N2高温Si3N4+6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氮化硅晶体属于分子晶体B.氮化硅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C.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SiO2是氧化剂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 Si3N4,N2得到6mol电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氮化硅晶体中的构成微粒是原子,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构成原子晶体,故A错误;B.氮化硅中氮元素的电负性大于硅元素,所以氮元素显负价,硅元素显正价,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故B正确;C.该反应中,氮气得电子,碳失电子,二氧化硅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氮气是氧化剂,碳是还原剂,故C错误;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 Si3N4,N2得到2×2×[0-(-3)]=12mol电子,故D错误;故选B。
无机化学期中答案

2015-2016-1《无机化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1、<,>。
2、右;增加。
3、0级;2级。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1、错;2、对;3、错;4、对;5、错;6、对;7、错;8、对;9、错;四、问答题(每小题6分)1、解: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放热反应,高压有利于反应向右移动,使CH3OH平衡时的含量提高。
(2分)温度升高不利于生成CH3OH,但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加入催化剂也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应特别指出的是催化剂只有在适当高的温度下,才能具有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因此催化反应的温度往往比较高。
(2分)氢气含量提高,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可提高CO的转化率。
(2分)2、解:p(反应物)或c(反应物)增大,k不变,v(正)增大,K不变,平衡向右移动;(2分)T升高,k增大,△r H<0,k(正)和k(逆)都增大,但k(逆)增大的倍数比k(正)增大的倍数大,K减小,平衡向左移动;(2分)加入催化剂,k(正)、k(逆)都增大,K不变,(k(正)、k(逆)增大倍数相同),平衡不移动。
(2分)五、计算题(每小题9分,共18分)1、解:C(s)+2S(s)→CS2(l)△r H=87.9kJ·mol-1△r S=(151.0-2×31.9-5.7)J·mol-1·K-1 = 81.5J·mol-1·K-1△r G=(87.9-298×10-3×81.5)kJ·mol-1 =63.6kJ·mol-1△f G(CS2,l)=△r G=63.6kJ·mol-1T≥()K=1.08×103K2、解:NiO(s)+CO(g)Ni(s)+CO2(g) 开始n/mol 2.0 x 0平衡n/mol x-2.0 2.0n(总) = x molK=θθC CO C CO ][][2=0.20.2-x 1.0 x =4.0 n (CO)=4.0mol△r G=-RT ln K=-8.314J·mol-1·K-1×10-3T ln1.0=0kJ·mol-1。
辽宁省锦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辽宁省锦州中学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做法能保护环境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0.1mol/L Na2CO3溶液中,CO32﹣的数目小于0。
1N A个B.标准状况下,6。
0 g乙酸含有0。
3 N A个C﹣H键C.32gCu与足量硫黄充分反应,转移N A个电子D.31g白磷(P4)中含有6 N A个共价键3.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少量CO2通入漂白液中:CO2+ClO﹣+H2O═HClO+HCO3﹣B.向含K+、CO32﹣、OH﹣的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OH﹣+CO2═CO32﹣+H2OC.强碱溶液中NaClO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Fe(OH)3═FeO42﹣+3Cl﹣+H2O+4H+ D.3molCl2通入含4molFeI2的溶液中充分反应:2I﹣+Cl2═I2+2Cl﹣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如图装置分离甲苯和水B.蒸干NH4Cl溶液制备NH4Cl晶体C.证明Ag2S溶解度小于AgClD.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外拉动针筒活塞,松开后活塞恢复原位置,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5.芳香族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7H6O2,将它与NaHCO3溶液混合加热,有酸性气体产生.那么包括A在内,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A.5 B.4 C.3 D.26.某矿石由前20号元素中的四种组成,其化学式为WYZX4.X、Y、Z、W分布在三个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W为金属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W能与冷水剧烈反应,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Y、Z位于同一周期,Z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Y>Z>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XC.Y、Z的氧化物都有两性D.Y、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间可以相互反应7.如图是甲醇燃料电池工作的示意图1,其中A、B、D均为石墨电极,C为铜电极.工作一段时间后,断开K,此时A、B两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丙装置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图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H3OH﹣6e﹣+8OH﹣═CO32﹣+6H2OB.乙中A极析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C.右图中②线表示的是Fe2+离子的变化D.反应结束后,要使丙装置溶液中金属阳离子恰好完全沉淀,需要280 mL 5。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Mg:24 Al:27 Fe:56 K:39 Cu:64 Ag:108 C:12 O:16 S:32 Cl:35.5 Br:80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C.若将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D.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H-T△S<0的方向进行【答案】B考点:焓变、反应热2.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是化学反应过程,A错误;B、镀锡铁制品在镀层破损后,铁和锡构成了原电池,其中镀锡的铁制品中,铁为原电池的负极,更容易被腐蚀,B错误;C、海轮外壳连接锌块,锌为负极,保护外壳不受腐蚀,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正确;D、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会加快金属的腐蚀,D错误。
答案选C。
考点:金属腐蚀与防护3.一定量的锌与过量的稀H2SO4反应制取氢气,一定温度下为减慢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向其中加入()A.KCl固体B.铁粉C.K2SO4溶液D.KNO3溶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无影响,A错误;B、形成Fe和Zn的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Fe和H2SO4反应又加大了H2生成量,B错误;C、加入溶液,溶液中有水,减小了H2SO4的浓度,减小了反应速率,但不减少氢气量,K2SO4对锌无影响,C正确;D、NO3-和H+相遇相当HNO3不会生成H2,减少了氢气的量,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 中 试 题 一、选择题(30分)
1 系统的状态改变了,其热力学能值( C )
(A )必定改变(B )必定不变 (C )不一定改变 (D )状态与内能无关
2. 系统经过一个不可逆循环后,其( B )。
0,0.=∆>∆环系统S S a ; ;0,0.>∆=∆环系统S S b 0,0.=∆=∆环系统S S c ; 0,0.>∆>∆环系统S S d
3. x 为状态函数,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D )
(A) d x 为全微分 (B) 当状态确定,x 的值确定
(C) ∆x = ∫d x 的积分与路经无关,只与始终态有关
(D) 当体系状态变化,x 值一定变化
4、 1mol 理想气体在恒容情况下,由T 1、p 1的状态变到T 2、p 2的状态,下列表达
式不正确的是:( B )
(A)ΔH=C p,m (T 2-T 1) (B) ΔH=Q (C) Q=C v,m (T 2-T 1) (D) ΔH-ΔU=R(T 2-T 1)
5. 在温度一定的抽空容器中,分别加入0.3 mol N 2,0.1 mol O 2及0.1 mol Ar ,
容器内总压力为101.325 kPa ,则此时O 2的分压力为:( C )
(A )60.795 kPa (B )40.53 kPa (C )20.265 kPa (D ) 33.775 kPa
6.冬天在结冰的道路上撒盐可以防滑,这是利用了稀溶液的哪个性质 ( B )
(A) 溶剂饱和蒸汽压下降 (B) 溶剂凝固点降低(C) 溶剂沸点升高(D) 稀溶液具有渗透压
7. 在302 K 时,标准压力下, A →B 过程 ∆r H = -102kJ, ∆r S = -330 J/K ,可判
断该过程(A ) (A )自发 (B )非自发 (C )平衡 (D )无法判断
8.下列各式那个表示偏摩尔量。
( A ) (A)B C ,,B ≠⎪⎪⎭⎫ ⎝⎛∂∂n p T n U (B) B C ,,B ≠⎪⎪⎭⎫ ⎝⎛∂∂n V T n H
(C) B
C ,,B ≠⎪⎪⎭⎫ ⎝⎛∂∂n V T n G (D) B C ,,B ≠⎪⎪⎭⎫ ⎝⎛∂∂n p T n μ 9、 1mol 液体苯在298K 时置于弹式量热计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同时放热3264KJ·mol -1,则其等压燃烧焓为 (D )
(A)3268 KJ·mol -1 (B)-3265 KJ·mol -1 (C)3264 KJ·mol -1 (D)-3268 KJ·mol -1
10、已知反应 3O 2(g) = 2O 3(g) 在25℃时 r H m 280J·mol -1,则对该反应
有利的条件是 ( C )(A) 升温升压 (B) 升温降压 C) 降温升压 (D) 降温降压
期 中 试 题
二 、 填空题:(10分,每题2分)
1、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压缩,ΔU _=__0,ΔH _=__0。
2、在同一高温热源与同一低温热源间工作的可逆热机其效率为ηR ,不可逆热机其效率为ηIR ,则ηR 与ηIR 之间的关系为( > )。
3、在一定温度下,**A B p p ,由纯液态物质A 和B 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当气—
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气相的组成B y 与液相组成B x 的关系为B y > B x 。
4、-5℃时,固态苯和液态苯的蒸气压分别为2.27kPa 和2.67kPa ,则二者的化学势μs <μl ,此时 固 态苯更稳定。
5、反应21N 2(g) + 2
3H 2(g) = NH 3(g) , 当H 2因反应消耗了0.3mol 时,反应进度ξ= 0.2mol 。
三、计算题(60分)
1、2 mol O 2 (视为理想气体) 从始态100kPa ,75dm 3先恒温可逆压缩使体积缩小到50dm 3,再恒压加热至100dm 3。
求整个过程的Q 、W 、ΔU 、ΔH 、ΔS 。
(20分) 解:途径如下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T 2= T 1= p 1 V 1/nR=450.99K p 3= p 2= p 1 V 1/ V 2=150 kPa T 3= 2T 2=901.98K 则有: (1)ΔU =ΔU 1+ΔU 2=0+nC V ,m (T 3-T 2)=18.75kJ
(2)ΔH =ΔH 1+ΔH 2=0+nC pm (T 3-T 2)=26.25kJ
(3)W 1= —nRTln(V 2/V 1)=3.04kJ
W 2= —p 2(V 3—V 2)= —7.5kJ W= W 1+W 2= —4.46 kJ
(4)Q =ΔU—W=23.21 kJ
(5) ΔS 1= nRln(V 2/V 1)= —6.74kJ·mol -1·K -1
ΔS 2= nC pm ln(T 3/T 2)= 40.34kJ·mol -1·K -1
ΔS=ΔS 1+ΔS 2=33.6 kJ·mol -1·K -1
2、试计算-10℃,标准压力下,1mol 的过冷水变成冰这一过程的△S 。
已知水和冰的热容分别为4.184 和2.092J.k -1.g -1,0℃时冰的熔化热△fus H Ө=334.72J.g. (10分)
解: 1mol -10℃水 → 1mol -10℃冰
↓△S 1 ↑△S 3
1mol 0℃水 → 1mol 0℃冰
△S=△S 1+△S 2+△S 3
=4.184×18×Ln(273/263) -334.72×18/273+2.092×18×ln(263/273)
=-20.66J.K -1.mol -1
3、60℃时甲醇(A)的饱和蒸气压83.4 kPa , 乙醇(B)的饱和蒸气压是47.0 kPa , 二者可形成理想混合物, 若混合物的组成为质量分数w B = 0.5 , 求60℃时与此溶液的平衡蒸气组成。
(以摩尔分数表示)。
(已知甲醇及乙醇的分子量M r 分别为32.04及46.07。
)(15分)
解:该液态混合物的摩尔分数
5898.007.46/50.004.32/50.004.32/50.0A =+=x
系统的总压力:B B A A x p x p p **
+==83.4×0.5898+47×0.4102=68.47 kPa…
平衡蒸气组成: 718.047.685898.04.83A *
A =⨯==p x p y A y
B = 0.282
4、在288K 将适量CO 2(g )引入某容器测得其压力为0.0259p ө,若再在此容器中加入过量)(24s COONH NH ,平衡后测得系统总压为0.0639p ө,求
(1)288K 时反应)()(2)(2324g CO g NH s COONH NH +⇔的Θ
K 。
(10分)
(2)288K 时上述反应的Θ∆m r G 。
(5分)
解:(1))()(2)(2324g CO g NH s COONH NH +⇔
开始 0.0259p ө
平衡 2p 0.0259p ө+ p
平衡时总压 ΘΘΘ=⇒=+=p p p p p p 01267.00639.030259.0总
5321048.2)(3
2-ΘΘ⨯==p p p K NH CO (2)ln 25.39/r m G RT K kJ mol Θ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