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居住小区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设计说明居住小区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住宅区的规划和设计。

好的居住小区设计能够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本文将从社区环境、住宅设计、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四个方面进行居住小区设计说明。

首先,社区环境是一个居住小区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能够提供宜居的生活空间。

在社区规划时应考虑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因素,力求创造出生态友好、宜人舒适的社区环境。

在自然环境方面,可以通过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湿地与花坛的布置等方式打造自然景观,创造出宜人的居住环境。

在社会环境方面,应考虑到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设置公共活动场所和休闲娱乐设施,增加社交空间。

其次,住宅设计是居住小区设计的核心。

住宅的布局和设计直接关系到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住宅应具有合理的空间规划,包括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各个功能区域。

厨房和卫生间应布局合理,方便使用,避免相邻房屋的交叉管线干扰。

客厅和卧室应通风明亮,并且避免靠近噪音源。

此外,住宅的外观设计也需要注重美观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采用适宜的材料与颜色,营造出和谐的居住氛围。

最后,配套设施也是居住小区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配套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方面。

教育设施应满足居民子女的上学需求,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等。

医疗设施应配备医院、诊所等,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商业设施可以设置超市、商场等,方便居民采购日常生活用品。

文化设施可以设置图书馆、娱乐场所等,提供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综上所述,好的居住小区设计需要从社区环境、住宅设计、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合理的社区环境和住宅设计,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同时,完善的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也是居住小区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生活和文化娱乐条件。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方能实现一个优秀的居住小区设计。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150字(必备3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150字(必备3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150字第1篇一、项目概况1、本项目的案名:西雅图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全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本项目以“西雅图”为名,不但点明了项目在大郑州的区位,并且通过西雅图的品牌捆绑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西雅图,郑州西部最美丽的城市版图。

2、区位分析一期启动区项目基地位于基地北边。

用地西接河南工业大学用地、南靠小学用地、东临牡丹路、北连主干道新龙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本次规划设计遵从设计任务要求及各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甲方提供的“西雅图”住宅区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和基地红线图。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住宅设计规范》5、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三、规划设计原则本居住区定位为生态居住区,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

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

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1、和谐性: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与活力。

2、可持续性: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整体性: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

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1、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品质要求也日益增加。

本住宅小区的建设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美观的居住空间,满足人们对于现代生活的需求。

2、现状分析项目用地位于_____,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用地现状为_____,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项目的开发建设。

但周边存在一定的噪音干扰和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加以考虑和解决。

二、规划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16 年版)2、《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 年版)4、项目所在地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5、项目委托书及相关设计要求三、规划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行为习惯,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

2、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3、因地制宜结合项目用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4、整体性注重小区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总体规划布局1、功能分区小区分为住宅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区域、休闲娱乐区域和绿化景观区域。

住宅区域包括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和小高层住宅,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包括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商业配套等,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区域包括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区等,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绿化景观区域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

2、道路交通小区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支路。

主路宽_____米,连接小区出入口和各个功能区域;次路宽_____米,主要用于住宅区内的交通联系;支路宽_____米,方便居民出行。

小区内设置地下停车场,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3、空间组织通过建筑的布局和景观的营造,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第一篇 总体规划设计一、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及其他文件。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GB50180-93《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DGJ 08-55-2006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六盘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版) 住宅设计规范及有关国家其它设计规范规定。

二、基地概况1、项目位置 本项目地块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板桥镇,包括3个地块,规划用地性质均为居住用地(兼商业)。

2、项目概况二号地块用地面积72492.9平方米,三号地块用地面积40219。

29平方米,四号地块用地面积2500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3641。

82平方米(含地下),总户数约2700户。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1、设计符合当地建设大环境的要求,贴合居民需求,贴合政策要求的住宅区,利于动迁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3、强调绿化环境与居民生活活动的融合.通过建筑围合是布局,形成组团绿地为主的居住区绿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地的功效,满足不同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色活动空间融为一体,创造“花园城市”的小区居住环境。

4、强调住区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

注重住区环境、建筑群体与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

5、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的居住生活要求有机地结合,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居住空间。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一、设计目标与原则本次小区设计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社区,以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设计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人性化、生态友好、社区互动、区域特色等。

二、布局规划与功能分区小区整体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以提供良好的空间连通性和视觉效果。

根据功能需求,分为公共活动区、居住区、商业区、绿化休闲区等辅助功能区域。

公共活动区包括社区中心、公园、游乐场等,提供居民社交、体育娱乐及公共服务等功能。

居住区分为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及商务公寓等,满足不同居住需求。

商业区设置购物中心、超市、餐饮街等,方便居民购物和生活。

绿化休闲区设置公共花园、景观湖等,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交通道路与停车系统小区内道路规划考虑到交通流量及人流量,将主次道路设置合理,保证交通顺畅。

道路两侧设置人行道和车道,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同时,小区内设置停车系统,包括地下停车场、停车位和停车管理系统等,解决居民停车难的问题。

四、建筑设计与生态环保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居民的居住需求和视觉美感,打造独特的建筑风格。

建筑外立面使用环保材料,促进节能减排。

设置双层玻璃、太阳能电池板及雨水回收系统等设施,实现节能环保。

五、公共设施与服务设施小区设置公共设施,如社区中心、健身房、游泳池、篮球场等,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同时,设置服务设施,如医疗中心、幼儿园、学校等,方便居民的生活。

六、绿化与景观小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种植各类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打造美丽的绿色景观。

设置景观湖、喷泉等水景,增加居民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同时,设置休闲长廊、健身步道等,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

七、安全与保障小区设置安全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及消防设施,确保小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同时,设置社区巡逻、安保人员,加强小区的安全管理。

八、社区互动与文化活动小区设置互动广场、户外舞台等设施,提供居民互动的平台,促进邻里关系的发展。

举办社区文艺演出、文化节庆等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概述本住宅小区位于具体地理位置,占地面积约为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X平方米。

小区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是一个理想的居住场所。

二、设计依据1、国家和地方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如《住宅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2、项目所在地的城市规划要求和相关政策法规。

3、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和相关要求。

三、规划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舒适度,打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2、生态环保注重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合理的绿化布局和景观设计,营造出一个绿色、低碳、环保的居住社区。

3、智能化引入智能化系统,如智能安防、智能物业管理等,提高小区的管理效率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总体规划布局1、小区总体布局采用行列式与围合式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了每栋住宅的采光和通风,又营造出了相对独立和私密的居住空间。

2、小区内设置了中央景观花园,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在各栋住宅之间也布置了小型景观节点,使居民在小区内随时随地都能欣赏到美景。

3、小区内设置了地下停车场和地面停车位,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合理,避免对小区内交通造成影响。

五、建筑设计1、住宅户型设计设计了多种户型,包括一居室、二居室、三居室和四居室,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户型布局合理,动静分区明确,功能齐全,空间利用率高。

每户都保证了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客厅和卧室朝向主要景观面,提高居住舒适度。

2、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外观采用现代简约的风格,线条简洁流畅,色彩搭配协调。

运用了一些建筑元素,如阳台、飘窗等,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建筑材料选用节能环保的材料,既保证了建筑的质量,又符合环保要求。

六、交通组织设计1、小区内设置了环形道路,道路宽度满足消防和通行要求。

2、小区内设置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实现人车分流,保证居民的出行安全。

3、小区出入口设置合理,与城市道路衔接顺畅,方便居民出行。

居住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住宅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规划设计依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如《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设计规范》等;《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暂行技术规定》;住宅与居住小区的设计任务书及要求;二、区位分析小区基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滨河地段,规划建设用地120000平方米。

基地的北部为洛阳市市中心一繁华商业区,南部为一滨河公园,西部是一居住小区,东部则为洛河水域。

整体环境非常有利于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

其中基地的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洛阳市的两条主干道余沣路,滨河路邻接,使得即将建设的居住小区内部的居民交通出行十分的便利。

右图为小区基地地势高差分析图,南北两端的高差相差十米左右,且南高北低。

三、总平面布置分析该规划设计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且适合各类人群居住的生活社区。

现今有很多的居住小区都想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人们建造一个清幽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比如住宅户型的合理设计,小区环境的优美设计,及各项生活设施的完善等等。

但是在我们对新老居住小区的调研过程中,却是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改变仅仅是表面上的,并未给小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影响,也就是不实用,比如很多居住小区中小水渠等景观设计,就算是在很高档的社区也有水渠干涸的现象存在,还不如将其改成室外座椅,或者多种植一些能够美化环境的植物。

所以,在规划的最开始我就摒弃了这些类似的设计,寻找那些既能更好的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又能美化居住环境的设计。

在我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我大量的使用了室外运动场地与小区绿地及小区广场结合的景观。

四、住宅分析该小区规划任务是要以多层为主,同时有要求居住人数不小于6000人。

我将高层住宅作为提升小区入住人数的关键。

高层选用的是一梯六户,同时偶数层与奇数层之间又有两个小楼梯连接,形成高层住宅的每个奇偶层为一个单元。

高层住宅的每一层都有两个三室两厅,两个二室两厅,两个一室一厅,户型搭配比例适当。

又因为小区的周边环境非常好,又添加以少量的中高层作为高档住宅。

小区规划布局方案设计说明

小区规划布局方案设计说明

小区规划布局方案设计说明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小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小区规划布局方案可以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便利。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小区规划布局方案,以满足居民的诉求和需求。

2. 规划原则在制定小区规划布局方案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较高的居住密度,同时确保每个居民都有充足的公共空间。

- 便捷交通:合理设置小区内道路和交通节点,方便居民的出行,避免交通拥堵。

- 生态环保:创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合理配置绿化空间和公共设施,提高小区景观品质。

- 安全保障:设置完善的安防措施,保障小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 社区共享:鼓励社区活动,营造融洽的居住氛围,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 布局设计3.1 功能区划定根据小区规划的需求和居民的生活习惯,将小区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 住宅区:占据小区的主要部分,设置多个住宅楼和独立别墅,以满足不同居民的居住需求。

- 商业区:位于小区中心位置,设置商铺和服务设施,方便居民购物和办理日常事务。

- 公共设施区:包括幼儿园、小学、医院、体育馆等,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 绿化休闲区:设置公园、健身区、游泳池等,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 道路和停车区:合理设置各类道路和停车区域,方便居民的交通和停车需求。

3.2 建筑布局根据小区的规模和土地条件,我们设计了以下建筑布局:- 住宅楼:根据不同户型和居民需求,设置多栋住宅楼,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居住密度。

- 独立别墅:为一些高收入人群提供更为宽敞舒适的住房选择,独立别墅分布在小区的景观优美区域。

- 商铺和服务设施:位于小区商业区,设置便利店、餐厅、银行、药店等,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 公共设施建筑:医院和学校位于小区核心区域,幼儿园和体育馆分布在各个功能区,方便居民享受便利的公共服务。

- 公园和休闲区:将小区的绿地面积充分利用起来,设置公园、健身区、游泳池等,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会郑州隔河相望。

它集壮丽山川和悠久历史于一体。

汇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于一炉。

为“中层层叠叠,地上文化布落洋洋洒洒。

焦作人文是山水化的人文,山人一体,不可分割。

焦作具备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

近年来,焦作市根据“依托老城市井气息,城市风光(、开发新区,环形扩张,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改造拓宽了东环路、西环路、塔南路等城市交通干道,全面加强了焦南组团、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区的主要道路已经建成,党政机关、中心汽车站、河南理工大学等已完成向南的迁移,城市的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活动,大力整治市容市貌,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水平明显提高。

帝景华庭位于焦作新区西部,北临正在建设中的太极体育场,太极广场、市民公园等公建设施。

基地西、北面临山阳路、丰收路、东侧为规划建设中的温建河和其他路段。

地内城市道路已规划完毕,基地规划用地约17公顷。

合325亩.目前基本处于完全未开发的原生状态,基地内除了少数民宅、果林与耕地以外,其余基本是绿树成荫的土地,部分闲置地已成为放牧区。

基地地势平坦,其中有很多高大的树木,挺拔而立。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环境优美,造型新颖,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使用方便的中高等档次的居住小区。

二、建筑设计总说明1、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住宅设计规范(3)、《焦作市总体规划》(4)、基地地形图2、现状概况及分析帝景华庭居住小区位于焦作新区西部,北临正在建设中的太极体育场,太极广场、市民公园等公建设施。

基地西、北面临山阳路、丰收路、东侧为规划建设中的温建河和其他路段。

目前基本处于完全未开发的原生状态,基地内除了少数民宅、果林与耕地以外,其余基本是绿树成荫的土地,部分闲置地已成为放牧区。

基地地势平坦,其中有很多高大的树木,挺拔而立。

三、设计宗旨绿色、人文、健康、自然为本设计的主题,力求创造一个园林式、环保型的充满活力的新型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有目的地为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提供空间,强调大面积绿化和体育运动空间对提高住宅小区环境质量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四、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1、规划原则(1)、从城市设计的宏观角度出发,设计出能代表城市新形象的居住小区。

为市民提供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便于管理、环境优美的新型的居住小区。

(2)、建筑总体布局、造型、色彩应注重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周围地块的关系;本规划设计力求突破现存模式,以大容量、多层次、高素质的环境空间包装恰当面积的住宅单位,创建园林式、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小区。

(3)、注意处理各种建筑空间的有机组合、过渡,做到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个人空间的私密性。

(4)、住宅群体布置要避免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要满足住宅对日照、间距、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要求;营造小区内组团绿化空间,尽量使各户型的客厅和主人房有好的景观和朝向,争取做到户户有景,户户有良好的朝向。

使住宅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

(5)、工程设计注重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注重园区的环境设计,营造一个环境优雅、舒适的居住空间。

平面布置和室内空间力求规整、合理,使其适合现代的家居生活观念。

2、总体构思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

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五、总平面布置1、规划用地布局本居住小区的规划用地以住宅用地为主。

用地布局的分布主要为:住宅用地沿周边及小区主干道分布,绿化用地处于规划用地的周围。

小区道路主要用于满足区内的交通和消防的需要,而公建用地,主要包括休闲中心、教育设施及其他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等,小区公共绿化包括入口广场,小区中心绿地及组团绿化等。

2、住宅布局小区内住宅建筑以小区路为分界分为若干个组团,为了满足其日照间距、通风需要并根据地形和总体构图的需要,住宅都为近南北向布置,提高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和经济效益。

建筑布置虽以基本平行为主,但也结合了其他的组合方式,避免居住区内空间形式过分单调,形成空间上的整体围合感并力图营造良好舒适的视觉空间。

3、规划路网布局居住小区路网依据规划设计的原则要求,按照“人车分流”或“部分人车分流”的方式。

根据“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的要求进行规划,组织道路交通,以形成良好的区内环境。

另外,还组织了完善的步行系统。

4、规划建筑布局根据用地现状条件和规划用地布局,结合道路系统结构,居住小区内的建筑布局主要采用围合式布局:结合规划结构,采取围绕中心的围合式或半围合式组团,形成区内多层次的空间,建筑多采取南北朝向,考虑了气候特点和使用上的要求。

在用地的主中心,设置了休闲广场形成居住小区的主中心,对区内空间起到了限定和划分的作用。

5、空间组织及环境设计居住区整体空间组织以居住区的中心广场和中心绿地为中心,结合道路系统规划和建筑布局,组成不同类型,性质的空间层次,着力为居民提供一个绿色、健康、人文、自然的居住环境。

在小区的入口处,规划设计了起到引导人流作用的小片绿地,很好地突出了入口,展现小区的识别性作用,形成了城市与小区之间的过渡性空间。

进入小区后,首先展现的是小区内的景观,形似月牙的小湖,周围绿地环绕。

再深入小区内部,可以看到设置有幼儿园,几乎处于两块不同地块之中心,方便小区居民的使用。

通过小区级道路,将区内的公共性空间与组团半公共性空间作出限定和划分:之后通过消防道及步行系统,进入小区组团,实现了由城市空间——过渡性空间——区内公共性空间——组团半私密性空间的演变。

步行系统的空间组织及环境设计将区内半公共空间与区内的公共空间穿插在整个步行的过程之中,与空间演变相结合,展现了更为丰富的景观环境的变化。

六、道路交通1、对外交通及出入口本小区共设有5个出入口,满足了小区居民的就近进出。

2、道路系统及分级崂山三路以西居住地块的路网大致设置为“Y”型,崂山三路以东居住地块的路网大致设置为“S”型。

整体上看小区路网结构丰富活泼,充满变化。

小区道路分为三级:小区干道路宽10米,为方便小区居民的晨练,散步和出行要求。

同时在主干道合适的地块设置停车场;组团级道路路宽5-7米,满足了内部的一些日常出行。

宅间路宽2-3米,造型多变,活泼生动,与周边环境及建筑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3、静态交通为适应汽车交通的发展,静态交通也是规划的重点。

小区居民总数为1524户,根据需要,小区内部共设置了停车位1123个,其中地面停车位103个,约占总停车位的10%,地面停车位根据小区内部的总体规划,大多设置在小区的车行入口附近,做到了就近停车,不影响小区居民在中心区域的生活和休闲,很好的契合了居住小区的设计要求。

七、绿地景观系统规划1、总统构思结合整体布局与组群规划,本规划的绿化系统以步行绿化主轴为骨架,以带状绿化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组群绿地,使各个组群绿化连为一体,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

将中心绿地、宅间绿地和沿街绿地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绿化系统。

绿化环境设计在强调组团空间个性化塑的同时,更为注意整体意境,将小区户外环境书写成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

小区的景观体系与空间序列是以人、自然、建筑、环境有机融合为主旨构建,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精心组织景观节点、景观轴线及观景通道等景观要素,从而形成丰富生动、层次分明、高低错落、富有特色的建筑景观和天际轮廓线,构筑小区独具特色的形象。

2、景观系统小区以主入口广场和中心绿化广场为主景观节点,主景观节点不仅是小区视线的焦点和居民公共活动聚集的交汇点,也是小区居高俯瞰与远眺的观景点。

在此建设公建和建筑小品,使之成为整个居住小区的视觉中心。

小区中心绿化广场大致呈圆形,在这里广场、雕塑、喷泉、草坡、花园、绿树相得益彰、变化丰富,成为展现小区形象的最重要的场所。

小区东西向主绿脉是整个居住小区的主要景观轴,是东西地块的公共空间的核心。

在东西向主绿脉和各条次级绿脉的交汇点形成小区的次景观节点。

这些次景观节点有的以广场为主体构成,展现开敞空间意向;有的以绿地和小品围合而成,通过广场、绿地、建筑小品的组合成为展示小区形象的重要窗口。

3、绿地系统小区绿地采用核与轴、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形成小区中心绿地——宅间绿地的二级绿化系统,从而使绿地更均匀地接近居民。

小区中心绿地座落在东西小区的中心枢纽位置,绿地内布置小区中心广场,包括各种活动场地、健身设施、娱乐设施及喷泉、凉亭、架空柱廊等建筑小品,并以此为核心向外扩充,使周边绿地自然地延伸到建筑底层,使建筑、绿化、娱乐设施与居民的活动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小区居民最适宜的娱乐、休息和交往场所,充分体现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宗旨。

小区绿地规划具体可分为院落绿地和步行绿化空间二种绿化形式,二者共同组成了小区的绿地系统。

院落绿地:重点为儿童及老年居民服务,内设儿童和老人活动及休憩设施。

绿化以草坪为主,配以灌木、少量造型优美的乔木。

步行绿化空间: 适宜小区内所有居民及游客使用。

它既是小区空气清新的“绿肺”、客厅,又是小区构图的中心。

在东西小区两部分相对的入口处设置中心广场,广场内设喷泉及雕塑,周围配以花坛、座凳及花架等设施,成为小区的主要公共活动及景观中心。

另外,小区内绿化对外部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

作为面广量大的小区绿化,没有单纯地追求名贵的花木树种,树种选择以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价廉、易长、易管、四季常青为原则,当然,也适量采用一些形态优美、具有色、香、味的花木。

道路绿化以乔木为主,搭配低矮的灌木和花卉,把不同等级的绿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绿化有机整体,尽可能的减少噪音污染。

还设置了部分的垂直绿化: 1)部分山墙两层左右以下部分进行墙面绿化。

2)地下车库顶部平台部分,进行顶面绿化,使其为居住其间的居民提供了休息游憩的又一良好去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