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150字(必备3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150字第1篇一、项目概况1、本项目的案名:西雅图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全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本项目以“西雅图”为名,不但点明了项目在大郑州的区位,并且通过西雅图的品牌捆绑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西雅图,郑州西部最美丽的城市版图。
2、区位分析一期启动区项目基地位于基地北边。
用地西接河南工业大学用地、南靠小学用地、东临牡丹路、北连主干道新龙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本次规划设计遵从设计任务要求及各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甲方提供的“西雅图”住宅区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和基地红线图。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住宅设计规范》5、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三、规划设计原则本居住区定位为生态居住区,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
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
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1、和谐性: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与活力。
2、可持续性: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整体性: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
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1、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品质要求也日益增加。
本住宅小区的建设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美观的居住空间,满足人们对于现代生活的需求。
2、现状分析项目用地位于_____,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用地现状为_____,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项目的开发建设。
但周边存在一定的噪音干扰和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加以考虑和解决。
二、规划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16 年版)2、《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 年版)4、项目所在地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5、项目委托书及相关设计要求三、规划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行为习惯,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
2、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3、因地制宜结合项目用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4、整体性注重小区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总体规划布局1、功能分区小区分为住宅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区域、休闲娱乐区域和绿化景观区域。
住宅区域包括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和小高层住宅,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包括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商业配套等,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区域包括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区等,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绿化景观区域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
2、道路交通小区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支路。
主路宽_____米,连接小区出入口和各个功能区域;次路宽_____米,主要用于住宅区内的交通联系;支路宽_____米,方便居民出行。
小区内设置地下停车场,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3、空间组织通过建筑的布局和景观的营造,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第一篇 总体规划设计一、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及其他文件。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GB50180-93《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DGJ 08-55-2006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六盘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版) 住宅设计规范及有关国家其它设计规范规定。
二、基地概况1、项目位置 本项目地块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板桥镇,包括3个地块,规划用地性质均为居住用地(兼商业)。
2、项目概况二号地块用地面积72492.9平方米,三号地块用地面积40219。
29平方米,四号地块用地面积2500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3641。
82平方米(含地下),总户数约2700户。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1、设计符合当地建设大环境的要求,贴合居民需求,贴合政策要求的住宅区,利于动迁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3、强调绿化环境与居民生活活动的融合.通过建筑围合是布局,形成组团绿地为主的居住区绿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地的功效,满足不同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色活动空间融为一体,创造“花园城市”的小区居住环境。
4、强调住区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
注重住区环境、建筑群体与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
5、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的居住生活要求有机地结合,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居住空间。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一、设计目标与原则本次小区设计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社区,以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设计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人性化、生态友好、社区互动、区域特色等。
二、布局规划与功能分区小区整体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以提供良好的空间连通性和视觉效果。
根据功能需求,分为公共活动区、居住区、商业区、绿化休闲区等辅助功能区域。
公共活动区包括社区中心、公园、游乐场等,提供居民社交、体育娱乐及公共服务等功能。
居住区分为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及商务公寓等,满足不同居住需求。
商业区设置购物中心、超市、餐饮街等,方便居民购物和生活。
绿化休闲区设置公共花园、景观湖等,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交通道路与停车系统小区内道路规划考虑到交通流量及人流量,将主次道路设置合理,保证交通顺畅。
道路两侧设置人行道和车道,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同时,小区内设置停车系统,包括地下停车场、停车位和停车管理系统等,解决居民停车难的问题。
四、建筑设计与生态环保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居民的居住需求和视觉美感,打造独特的建筑风格。
建筑外立面使用环保材料,促进节能减排。
设置双层玻璃、太阳能电池板及雨水回收系统等设施,实现节能环保。
五、公共设施与服务设施小区设置公共设施,如社区中心、健身房、游泳池、篮球场等,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同时,设置服务设施,如医疗中心、幼儿园、学校等,方便居民的生活。
六、绿化与景观小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种植各类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打造美丽的绿色景观。
设置景观湖、喷泉等水景,增加居民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同时,设置休闲长廊、健身步道等,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
七、安全与保障小区设置安全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及消防设施,确保小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同时,设置社区巡逻、安保人员,加强小区的安全管理。
八、社区互动与文化活动小区设置互动广场、户外舞台等设施,提供居民互动的平台,促进邻里关系的发展。
举办社区文艺演出、文化节庆等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住宅小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的合理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将对一个理想的住宅小区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一、项目概述本住宅小区位于具体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为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
小区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临近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二、规划布局1、功能分区住宅区域:分为高层、多层和别墅区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公共活动区域:包括中心花园、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商业服务区域:设有超市、理发店、餐厅等,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2、道路交通小区主入口和次入口设置合理,避免交通拥堵。
内部道路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保障行人安全。
停车位充足,包括地下停车场和地面停车位。
3、绿化景观绿化率达到X%,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和花卉,营造四季有景的环境。
中心花园设有景观小品、喷泉等,增加小区的美观度。
三、住宅设计1、户型设计提供多种户型选择,从一居室到四居室不等,面积合理,布局紧凑。
注重采光和通风,客厅和卧室朝向良好。
动静分区明确,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2、建筑外观采用现代简约的建筑风格,外观简洁大方。
色彩搭配协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3、建筑材料选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保证建筑质量和居住环境的健康。
四、配套设施1、教育设施规划建设幼儿园,方便小区内儿童就近入学。
2、医疗设施设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3、物业服务配备专业的物业管理团队,提供24 小时安保、保洁、维修等服务。
五、安全设计1、门禁系统小区入口和单元门设置门禁,只有业主和授权人员能够进入。
2、监控系统安装全方位的监控摄像头,确保小区内的安全。
3、消防设施配备完善的消防设备,设置消防通道,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节能环保1、节能设计采用节能门窗、保温材料等,降低能源消耗。
2、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和景观用水,节约水资源。
3、垃圾分类处理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房地产开发有限企业**小区——详细规划阐明****建筑设计有限企业图纸目录规划设计设计阐明书………………………………………………………………………………………6张单体效果图………………………………………………………………………………………1张区位图………………………………………………………………………………………………………1张总平面图(jpg)……………………………………………………………………………………………1张总平面图(cad)……………………………………………………………………………………………1张日照分析图(jpg)……………………………………………………………………………………………1张日照分析图(cad)……………………………………………………………………………………………1张道路竖向分析图(cad)……………………………………………………………………………………1张道路交通分析图(jpg)……………………………………………………………………………………1张管线综合图(cad)……………………………………………………………………………………………1张管线综合图(jpg)……………………………………………………………………………………………1张消防分析图(jpg) ……………………………………………………………………………………………1张消防分析图(cad) ……………………………………………………………………………………………1张单体组合图…………………………………………………………………………………………………14张规划设计阐明第一部分规划根据及现实状况概况1、规划根据1、《都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23年版)2、《都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3、《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5、《都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6、《都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2、现实状况概况2.1位置及规划范围规划片区位于******,用地面积1988.2㎡。
居住小区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设计说明第一篇:居住小区设计说明居住小区设计说明就设计意向而言,主要的理念是让居住区内的人们感到惬意舒适,不会有杂声影响他们的隐秘私生活和带给其不良社会风气,为营造良好居住小区环境作贡献,切实落实好和谐小区章程管理制度,走和谐发展道路,让小区变得更加美好,温馨可居!具体规划内容如下;首先,进入主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宽敞的铺装开朗空间,让小区里的人们平时有活动需要具体集中时提供方便。
在两排居室旁边各种有花叶榕若干,起到夏季遮阴作用。
在中轴线区域我们主要设计的是老年活动区和儿童玩乐区,在老年活动区中设立了小型下沉式广场,儿童玩乐区设立了植物迷宫,功能各异,方便在不同层次人的活动需求。
生态停车场设在可方便车位转移的地方。
主要在居住区周围设立条带式的绿篱,主要种植春鹃、四季桂、小叶黄杨等等。
其中出现的小品有花架、亭子、汀步等。
在四周做防护树种的是水杉树,个人以清凉的感觉,在一个设计的规划中水体和假山是少不了的,这不里面均齐了。
整个设计以配置植物为主,这样让长期呆在城市里的人们时刻感觉没有脱离乡村那种自然温暖的怀抱——四季如春之感!详细内容可参观原设计图,有何不健全地方请指出。
第二篇:居住小区设计说明设计说明该项目规划总用地为112009平方米,整个地块呈矩形,地势平坦,总建筑面积为——总社区绿化面积为--,地块的建筑形式均为6层和20层的多层和高层。
我这次的设计理念围绕着以下四个方面:1.家园,我所要强调的是通过对住区环境的塑造,提升居住者对“家”的认知感,2.“家”不是一栋楼,一套公寓,而首先是一片完整的社区,一个美丽的“园”。
绿洲,在高层环抱的建筑围合出的人工空间中创造出现代的生态绿洲,最大可能的将景观设计以生态自然的方式出现,人工的模拟出自然景观通过有机的组织,让其自身成为一个可循环的生态环境,调节区域性的小气候,让人类能最大限度的回归自然,让整个社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人文,每一个社区都将会创造出自己的“区域文化”从项目开始策划运作,整个“人文”的创造就已经开始,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是一步步地将文化的火种传承并扩大,甚至是一个系统,不停地延伸。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方案设计说明规划建筑部分一、项目概况规划****住宅小区位于***市市区东北角,东临***路,南距***路约490M,西南角与现状***村相邻,西面有规划城市次干道通过,规划东西向主干道成功路穿过本区域,将小区分为南北两个地块。
基地原为***村址,现已拆除完毕,地块整体南高北低渐有落差,地势较为平坦,对外交通便利,东面隔***路与***社区相邻,配套设施完善,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区位优势将逐步显现。
规划***小区总用地面积***亩。
本项目为居住用地,小区建筑由低多层和高层住宅结合设置,使整体错落有致。
二、规划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3、***市总体规划;4、国家、***省、***市有关的法律、规范和条例;5、甲方提供的电子版基地地形和选址图;6、***市规划局对本案的规划设计条件。
三、规划1、规划原则1)、生态性原则:尊重场地特有的自然特征,在充分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力求塑造一个绿意盎然、环境优雅的居住空间。
2)、突出主题原则:从城市的角度思考,使居住区有机的融入城市,以新古典风格建筑与自然山水景观为主,以水为整个小区的灵魂,使小区规划为城市增光添彩,成为邹城市城市中心一道靓丽的风景。
3)、安全性原则:适度的人车分流,既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又避免由此造成的时段性消极空间,确保车行与步行系统的利用率。
加强物业管理,确保居住的安全性。
4)、经济性原则:考虑开发建设的可行性,道路、建设等都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尽量减小土方建设量,设计中全面考虑建设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济效益问题。
5)、可持续发展原则: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2、设计理念规划设计围绕自然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主题展开,以大气灵动的景观主轴和水景广场彰显***小区“王者之尊”的气度。
在设计手法上,更多的融入江南景园的布置手法,突出园林系统要素,运用自由流动和规整平缓的构图原则,结合图案、几何造型营造景园特色的三度空间,体现了景观设计重在细节的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一、规划项目基础信息概况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
地处东经99度29分~100度35分、北纬22度01分~23度16分之间。
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
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
县城勐朗坝,海拔1054米。
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
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
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低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4%,气温高,热量足。
县城勐朗镇年均气温19.2℃,年降雨量1624.0毫米,年日照2098.0小时。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
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
山区、半山区占98.8%。
⒈项目名称:南朗茗秀⒉地理位置:项目基地位于澜沧县西南角南朗河畔,县城总体规划确定为二类居住用地,四周用地为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以及二类工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为10.0公顷(长约400m,宽约为250m)。
规划项目西南侧与南朗河相连,东面为规划的绿化用地,北面为规划的居住用地,南面是公共设施用地,整个规划区范围内有较好的地形和绿化环境。
二、设计依据本设计主要有一下书籍为参考文献,结合澜沧县县域内的基本情况和基础资料,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条文为设计依据。
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和房屋建筑部分;⒉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⒊民用建筑设计通册GB50352—2005;⒋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⒌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⒍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⒎总图制图标准GB/T50003—2001;⒏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⒐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⒑居住规划与设计;⒒规划设计中的社会调查方法和实践;⒓城市规划与设计;⒔城市规划原理。
三、设计理念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
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
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
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
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
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设计构想构想一: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轴线人是具有社会属性!有了人的存在必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动作{工作、居住、学习、集会、消费、娱乐},人作为所有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就不得不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和发掘“人”与人的活动之间联系,尊重人们的活动,使它们达到和谐统一,并却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为“人”服务为轴线。
构想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人们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居住空间{建筑空间}之后,很多人就希望找一个更适宜居住,有利于健康的新环境。
我认为人活着就需要居住,居住就必须要有建筑,所以就必须建房子。
无论建筑房子,还是够买房子都是一种投资,开发商投资的是金钱,收获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居民的良好投资,收获的确是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生活。
因此,我将“自然”这一话题充分考虑到本次设计中,认真的思考了“人——建筑——健康——自然”这个四元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些人工环境,让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是建筑空间更能满足五、总体规划⒈总平面布局: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
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各有一个次入口。
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相贯通,组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
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山就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⒉区位分析:从省域上分析:澜沧县北临双江,东至思茅,西南与西盟、孟连相连,是三条通往各地公路的交叉地带,也是思茅地区与临沧地区沟通,西盟、孟连与外界沟通的交通要道,有着丰富的交通资源。
从县域上分析:规划区处于澜沧县的西南角,西南面为南朗河,东面为规划绿地,南面为公共设施用地,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⒊规划现状分析:规划项目是位于澜沧县城西南方向南朗河边的以确定的二类居住用地,四周相连的用地为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以及二类工业用地,占地约为10.0公顷(长约400m,宽约250m)。
该项目基地自然地形相对平整,东北角较高,西南角较低,最大高差约6m,有较好的坡向和坡度,有利于雨水排除,以及争取得到最佳的朝向和通风效果。
项目基地东边是规划的绿地,西南为临南朗河,北边是规划居住用地,南边为公共设施用地,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⒋功能、结构形式:结构分析一轴两中心——以东南向城市干道为轴;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
将住宅区与城市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展与服务共存的原则。
一带一片——西向为南朗河沿河绿化带;东向为规划绿地片区。
做为两个生态区域,它丰富了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缺少的生态资源,在本规划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两界——以纵向两条道路为界。
规划区南侧为公共设施用地,则在南侧考虑了对外商业价值,将住宅与商业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该地段的商业价值,也体现了服务小区的规划设计的宗旨。
功能分析住宅——分为A、B、C、D五个组团,以及沿街商业组团;景观区域——由中心绿化广场区、中心水景区,以及道路两侧和院落内若干片状绿化带组成;公共服务设施——由会所、幼儿园组成。
分析过程:整个规划区以水景与广场为中心,各住宅组团分片布置在周边。
因地制宜,与地形、自然环境相结合,丰富了小区内的绿地系统。
绿地以"点、线、面"相组合的原则,使绿化空间更有层次感。
中心广场和水景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聚会、活动、健身等场所,作为小区的中心它不仅是供人们居住的居住区,而却是人们的交流区、生态区,"人-居住-休闲-健康"的体系更充分的体现了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方便居民我将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小区的中间位置(主入口两侧),由于小区的规模的限制,幼儿园只考虑设置3班;会所内有供人们参观和集会的场所,还有为整个小区服务的业务部门。
总结:各个住宅区域、景观区域、公共设施区域有机的组合形成整体,并各自发挥各自的功能特点为整个小区服务,延和了小区内部各类用地充分"为居民服务"的规划设计宗旨。
⒌交通组织:规划区内道路分为五类:主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5m;次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4m;小区内道路(双车道)红线宽度12m;小区内道路(单车道)红线宽度8m;小区内道路(宅前道)红线宽度5m.道路系统犹如人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可以将相关的器官、组织有机的联系起来,然而,道路系统也可以将各个功能、性质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联系起来。
小区内部以双车道为主,并形成回路,是连接各个组团的主要交通;单车道是连接区内各栋的直接交通;宅前道路是进入各单元的交通。
区内设置两条相对独立的机动车道,中间设特殊通道相连,以保证南北片区的机动车交通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机动车道和各地块之间均有方便的联系,各地块设有独立的机动车出入口。
小区主干路顺应与地形南北走向,小区道路形成中部环路,组团级支路均开口于环路。
小区设北、东北、南三个出入口,主入口位于西南侧,综合考虑景观、交通的缓冲加设停车广场。
注:三个公交站点为假设规划已存在,为本小区和周边居住区服务,并为小区提供了便利的对外交通。
⒍公共建筑布局:公共设施布置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主要公共设施包括幼儿园、会所及相应的卫生、商业等设施。
其中,为了更方便居民我将幼儿园、会所布置在小区的主入口出;商业设施南向沿路布置。
⒎绿化景观规划: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
“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
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
“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
“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中心水景区更丰富景观系统,达到了多样化的绿化效果。
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
其中,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山就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⒏别墅布局:为了满足更多人对更多形式的住宅形式的需求,在本设计中我考虑也别墅进去,并结合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我选择了适当的户型结构形式。
其中,有两个别墅户型,个布置了两栋。
将别墅布置在规划用地南侧地势较低的地段,使得争取到最佳的通风采光效果。
有了别墅是小区的整体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丰富了小区整体的立面空间,使得更有层次干。
同时也满足了人们需求,延和本设计的宗旨。
⒐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分析地形和地貌我们可以知道:该项目基地自然地形相对平整,东北角较高,西南角较低,最大高差约6m,有较好的坡向和坡度,有利于雨水排除。
因此,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经济的排水,在管网的布局中根据原有的地形顺势布置水管网,采用分流制的排水形式。
给水管网则是树状和环状两种形式相结合,一方面满足了有足够水压、水量;另一方面满足了方便管网的检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