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学设计课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

但是,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计算规律。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掌握计算方法。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2.准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让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计算过程,让学生尝试找出计算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解答疑惑。

4.巩固(10分钟)教师继续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推广到更高位的数?让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7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7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7篇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一课题名称: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47例1,做一做,练习八1、2、8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基本能准确、迅速地进行估算,会用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课堂检测单导学问题串: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2、尝试计算145×12,并给同学讲讲你是怎样算的。

3、对于同学的讲解,你有什么问题或建议?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你是怎样算的。

23×30=、47×20=、42×19≈、58×41≈2、笔算下列各题,并说你是怎样算的。

43×26=、12×34=二、新课:1、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指名列式,并说为什么这样列。

3、尝试计算145×12=4、将自己的计算过程讲给同桌听。

5、指名给全班讲解,并板演计算过程。

6、指名给讲解的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对同学的讲解提出建议或意见。

7、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8、用计算器验算。

三、巩固1、完成课堂检测(一)(数学书P47页做一做)2、练习八8,改错四、作业练习八1、2五、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课题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课题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建立模型化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课时安排:9课时
第1课时口算乘法
第2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乘法
第3课时笔算乘法练习
第4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第5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第6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第8课时笔算乘法练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三位数和两位数的概念;–能够进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算数运算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本课内容相适应的数字乘法练习题PPT;2.板书:设计好本节课的板书内容,包括定义及示例;3.实物道具:准备适量的小球或者小玩具作为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4.习题册:备有与本单元相关的练习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第二步:讲解1.分析三位数和两位数的结构,介绍如何进行多位数相乘的方法;2.讲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以及在运算中的应用;3.示范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理解运算规则。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解决难题。

第四步:拓展1.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运算;2.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题目,挑战自己的极限。

教学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方法;2.强调进位和借位在运算中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更加热爱数学!。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6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6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6篇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本P49—P50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1、口算热身:15×6 = 35×2 = 23×30 =36×20 = 42×19 ≈ 58×41≈2、竖式练练手:42×2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一、)新知学习1、教学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去北京,特快列车每小时行使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使106千米,该两种列车30小时各行使多少千米?2、提问:这两种列车30小时后各行使多少千米吗?你能解决吗?160 ×30= (板书:160×30= )106 ×30= (板书:106×30=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笔算乘法)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3、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这两种列车30小时后各行使多少千米吗?3、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4、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尝试算出160×30和106×30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5、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6、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1)、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请同学们与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实践,让学生自主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运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尤其是进位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2. 新知讲授:(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三位数,我们又该如何计算呢?”(2)教师通过具体例子,演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3)教师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强调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如进位等。

3. 练习巩固:(1)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4.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程度和计算能力。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在第二学段“数与运算”学习主题中,课标相关的要求如下:1.内容要求: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乘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2.学业要求:能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

3.教学提示: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有机结合,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

利用整数的乘法运算,理解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过程中,感悟如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

估算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估算的实际意义。

二、教材分析(一)纵向分析本套教材把整数乘法共分四次编排。

在第一学段编排了一次,是二年级上册主要学习表内乘法,重点是理解乘法意义,知道乘法的各部分名称,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

第二学段安排了三次,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能够口算整十数、整百数、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这是第一次学习乘法竖式,重点是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竖式计算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第二次是在三年级下册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一步理解乘法竖式计算的算理,能用竖式正确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第三次即四年级上册,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用乘法策略估计大数,为后续学习小数乘法和学生自主迁移运算方法笔算多位数乘法奠定基础。

从上图可以看出,整数乘法的知识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

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版块,相较于多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算法和他们是一致的,只不过多了一个计算步骤。

作为整数乘法的最后一次教学,本节课只让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是不够的,而关键在于让学生通过沟通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的一致性,感悟“迁移”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

“迁移”不仅是学习的方法,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6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6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秀6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一(一)学习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估算和笔算;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2、在发现、提出并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学习内容基础性学习包1、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4、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5、积的变化规律开发性学习包聪明小屋(设计两三位数乘法计算中,有些因数的某个数位上的数不知道,进行推理的算式)拓展性学习包算式因素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近期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进行笔算乘法的学习,今天着重研究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首先看下面的两组题目,如:6×2=12 20×4=806×20=120 10×4=406×80=480 5×4=20仔细观察两组算式中因数的变化规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观察,两组算式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中的一个因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如第一组的第一个因数,始终是6,第二组的第二个因素始终是4。

下面在分别来看。

第一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扩大的趋势。

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到20扩大了10倍(乘10),同时,积也跟着扩大10倍(乘10);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20到80,扩大了4倍(乘4),积也跟着扩大了4倍(乘4),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

第二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缩小的趋势。

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0到10缩小了2倍(除以2),同时,积也跟着缩小了2倍(除以2);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10到5,缩小了2倍(除以2),积也跟着缩小了2倍(除以2),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跟着除以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单位:吕田镇第二小学设计者:巢木星.201 5年12月从化市小学数学科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编制单元教学设计文档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目标分析文档单元教学课时安排文档文档文档备课人: 4 第单元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文档相乘的与145中的1积的末结果是什么。

尾与积的哪一部分应该对齐。

引导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10,再算145××12的具体步骤,知道应先算145×2归纳145注意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相加便得结果,这样列竖式算比较方便。

最后要求学生用计算器验算,使学生体验估算、笔算、用计算器计算等多项计算技能的应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例题起点把其中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积的书写位置例题生长点 1题参考书本常考题型 P49第一、复习导入;教学过程2=×、口算: 15213= 243= 523××4= 321×2= 415×3= 298 2312 、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52= ×59= 63×12= 44×、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3 乘法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例 1. 二、探究新知.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千时,火车1小时约行 145米?文档文档文档文档文档备课人:新授课课型:单元第第 4 二课时文档口算、笔算交互进行。

把口算融入到笔算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题教材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各有重点,第(1)的个数的确定。

第(2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又有因数中间的0题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数相乘的问题。

0)的乘法。

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例题起点例题生长点”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0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积的末尾零的个数题1题、第3参考书本常考题型 P49第一、复习导入;教学过程790 708×6= 908×4= 2、笔算608 1、口算 40×72= ×5= 40×72=7= 60090= 502××72= 20×20= 40××8= 54×278= 40×72= 40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22= 30= 20×700= 40×××300= 3023= 5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 3什么?的笔算乘法有0 二、探究新知.千米。

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 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 160 例 30 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06 千米它们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的乘法。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自己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生独立进行计算。

试一试。

学过程。

数字的对位问 0 0 30= 160 1)×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和非文档(三)拓展练习千米的姑妈家,汽车的速度是每1000、小玲准备坐汽车到相距4 千米,10小时后小玲能到姑妈家吗?80小时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文档通过游戏的形式,进一步让学生掌握计算游戏(开火车作的方法。

答)拓展练习 10004、小玲准备坐汽车到相距使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理解题让学生千米的姑妈家,汽车的速度是每两个因数末尾目,解决问题。

小时后小玲能10小时80千米,乘0的都有法。

到姑妈家吗? 7 练习八第题。

独立完成作业布置板书的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设30=4800×计 1602例:1)1 6 03 0×( 3 )=( 4 8 ) 0 0 ×( 16 )4 8 0 0 …文档备课人:练习课三课时课型:单元第第 4知识点典型例题第书本P50 10题题本种多既有乘类型的法笔算,又数量与总价的关系,是简单实际问题解决的题目。

此题渗透了单价、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00 例题起点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有或末尾有)的乘法。

熟练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例题生长点文档一、复习导入;教学过程 5=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6= 150×6= 190× 1、口算 28×3= 15××7= 20×35= 26 3222、笔算×24= 145×27= 679×13= 286160= ×46×20= 4×8= 16`×8= 36×2= ×19= 20073= 900×24= 430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3×150=二、练习内容: 8、判断并改错。

(书上练习八第题)1、1笔算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

时应注意什么?142= 182153= 27××73= 46×215= 22436= 28×2、笔算 124× 47= 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解决问题 40 还需要留个班,每班 144 本,发给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 15本作为备用。

学校应买多少本?场共有观众多3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2 少人? 125 3 套,儿童百科每套3)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 18 元,一共要花多少钱?元,数学大全每套题54)书上练习八第、6、小量做了一道乘 1四、思维训练: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到的积比结果得 15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 18 看成了,,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正确的积少 609 12思考题。

、练习七第2 五、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文档文档引导学生在观察、算式,计算、对比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第二层次是归纳规律:结合广泛交流,畅说发现的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第三层次是验证规律:性。

文档文档文档备课人:新授课课时单元第第 4 五课型:文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单价、数量和总价”已有一定的意识。

例题起点例题生长)构建数学模型:单价21()“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点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数量= 第8。

第参考书本P547题,P55常考题型一、情境导入:教学过程 1、学生展示学生展示搜集的超市购物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一)研究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教学单价的概念1 、学习例24,解答下面的问题。

个多少钱?元,买(1)篮球每个803 千克多少钱?元,)鱼每千克(2104文档文档备课人:新授课课型:六第 4单元第课时文档出关系式。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速度、时间和路程”已有一定的意识。

例题起点例题生长)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3)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2)速度、(1 点速度,路程÷速度路程,路程÷时间=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 =时间。

题,7P55第9常考题型参考书本P54第、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 1一、情境导入:教学过程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信息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小时 1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 16千米。

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可以写成16千米/时。

(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千米。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这些用符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60 小林每分钟走米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可号怎么写呢?文档文档独立完成作题1、练习八第9 业 340 、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2 布置米,写作——千米, 15 3、小强每天早上跑步分,小/他的速度大约是 120 米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板行程问题书设×(元))5 170×4= 280 2)22510= 2250计(元)例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文档第 4单元第七课时课型:整理和复习备课人:文档文档做好了,请举手,男生赢了一点点,女生服输吗?、大展身手(课件出示)2就拿出真本事来大展身手吧!男同学继续做左边!①不服输,好笔算时要注意什么?提醒大家,女同学做右边的2道。

的2道,最前面的数相乘,的先把0(相同数位对齐;从个数算起;有0 ,进位之后别忘了加)后在积的末尾添上O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有没有做错的?教师②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算。

,错的请马:11适时讲评。

全对的举手,女生赢了,目前比分希望同学们争做看来计算不仅需要方法,更需要细心,上订正,细心计算的小能手!③计算大家掌握的还好,根据刚才的计算我们来总结一下算法(出示课件) 3、谁来挑战。

(课件出示)看来这些题难不到大家,那应用题谁敢来挑战?好,一起来吧!小题是求什么数量?路程等于什(1)这道题有哪些数量关系?第小题是求什么数量?速度等于什么?返回的路程是多(2)么?第少?)生赢了,宣布男女比赛看谁算得对又快。

全对的举手,(比分。

4、判断结果对与错(课件出示)谁能快速知道计算结果每当我们计算好一道三位数和两位数时,是否正确?全对举手,宣布比分。

、请你当裁判(课件出示)5 同学们想裁判吗?老师请你当裁判。

宣布比分。

教师让学生逐个说出理由,全对的举手,学生做手势,设计意图: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通过男女比赛进行小试牛刀,大展身手,谁来挑战,判断结加深学生对智力大比拼等环节的练习,果对与错,请你当裁判,。

)知识的了解文档文档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