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知识点梳理
2024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2024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一、词语积累1.同义词、反义词:常见词义辨析、近义词、反义词等。
例如:聪明、伶俐、聪颖、聪慧。
2.近义词辨析:解释、阐述、表明、说明等。
3.词语辨析:例如:爱人、亲人、亲友、爱友。
4.成语:常用成语的释义和用法,如拔山盖世、三心二意等。
5.诗词:常见古代文学作品、诗词背诵、常用诗词的意蕴等。
6.词语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二、语言文字知识和技巧1.理解:阅读理解、短文改错、短文填空等。
2.查找:词典的使用和查找能力训练。
3.运用:提纲、填空、补充、改写、联想、解答等。
4.语言表达:书写规范、标点符号、成段写、通信写作等。
5.复习修炼:(1)课文背诵:熟读背诵教材课文。
(2)写作训练:叙事、描写、议论等写作训练。
(3)作文指导:根据题目要求写作、写作要点提示、扩展性写作训练。
(4)语法归纳:主谓一致、名词性从句等。
三、修辞手法1.比喻:生活中的比喻、文学中的比喻。
2.拟人:赋予生命和人类特点给非人事物。
3.夸张:夸大事实或含义。
4.排比:重复使用同一个句式,起到强调效果。
5.对偶:将两个相对或相对性较强的事物进行相互对比。
6.借代:通过词、形象等来达到其中一种意义或形象。
四、阅读理解1.看题型:选择、判断、细节描写、分析归纳、首尾呼应等。
2.看干扰选项:排除法、提取关键词、逻辑判断等。
3.看文本:针对文本的问题、特点等。
4.解题技巧:找信息、寻特征、理解含义、识别结构等。
5.环境拓展:增加额外知识,引导推测,丰富阅读解题。
五、写作技巧和训练1.审题:认真理解题目要求。
2.规划:提纲、逻辑、段落划分等。
3.新意:亮点突出、独特观点。
4.结构:一二三分、总分总、归纳段。
5.语言:名言警句、修辞手法、句式变换。
6.语法:主谓一致、单复数、形容词用法。
7.书写:字迹工整、符合字数要求、标点符号正确。
六、古诗词常识1.阅读理解:解读古诗词蕴含的含义。
2.字词造句:选取古诗词中的字词组成句子。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一、字音字形知识点1.字的结构和构造:单字、合字、偏旁部首、字根、字形义等。
2.声母、韵母、声调的认识和运用。
3.拼音和拼读规律:正确理解并准确拼写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4.词的形音义:形式、发音、含义和用法的基本认识和运用。
二、词语知识点1.词类的认识和运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感叹词等。
2.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
3.词语的词义辨析和用法:熟语、成语、俗语等。
三、句子知识点1.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2.句子的类型和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主从复合句等。
3.句子成分的补充和短语的作用。
四、篇章结构知识点1.篇章的结构和段落:主题句、承上启下、总-分-总、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对比等。
2.篇章的连贯和过渡:词语的连贯、逻辑关系的过渡、时空顺序的过渡等。
五、阅读技巧知识点1.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方法:精读、略读、分析、归纳、概括、猜词义、推理等。
2.阅读中的问题解答和分析:理解题、细节题、主旨题、推理题、判断题等。
六、写作知识点1.写作表达的目的和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2.写作的结构和组织:开头、承接、过渡、结尾等。
3.写作的规范和技巧:语言简练、行文流畅、修辞技巧等。
七、常用修辞手法1.夸张、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
八、名篇诵读1.名篇诵读的目的和作用:提高语感、培养表达能力、丰富语汇等。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基础知识数字归纳记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讥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夸大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体式格局:记叙、申明、谈论、描写、抒怀。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连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采。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详细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详细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它能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为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下是中考语文知识点的详细归纳:一、语文基础知识1. 汉字:包括汉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等,以及常见的易混淆字、多音字、形近字等。
2. 词语:掌握常用词语的意义、用法,包括成语、俗语、谚语等,以及词语的褒贬色彩和语境使用。
3. 句子:理解句子成分,包括主谓宾、定状补等,以及复句的类型和使用。
二、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词汇: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词汇,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 句式结构:熟悉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如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
3. 文言文翻译: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其含义,并能进行适当的语言转换。
三、现代文阅读1. 文学常识: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背景、主题等基本文学知识。
2. 文本分析: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
3. 文本理解: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的深层含义。
四、写作技巧1. 记叙文写作: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能够叙述事件、描写场景、刻画人物。
2. 议论文写作:学会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3. 说明文写作:能够清晰、准确地介绍事物、解释概念、阐述过程。
五、古诗词鉴赏1. 诗歌形式:了解不同诗歌形式的特点,如绝句、律诗、词、曲等。
2. 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等。
3. 诗歌鉴赏:能够鉴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六、名著阅读1. 名著概览: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作者、创作背景等。
2. 人物分析:分析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性格、行为动机等。
3. 主题思想:把握名著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中考语文知识点的详细归纳,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复习和掌握语文知识,为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中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一、词语运用1.常见的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2.词的词义辨析3.词的构成、拼音与字音的规则二、语法知识1.名词的分类、数词的用法2.动词的时态、语态、用法3.形容词、形容词性的词语4.代词的分类、指示代词、反身代词5.介词的用法、固定搭配6.量词的用法7.连词的分类、用法8.句子成分的组成及结构9.语病分类及修改方法10.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方法三、写作知识1.写作基本格式2.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3.日记、作文等文体的写作方法4.描写人物、描写环境的方法5.叙事、议论、说明的写作技巧四、阅读理解1.理解文章大意、理解文章细节2.推理文章隐含的信息3.判断文章主题、节选文章的主题4.理解文中的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五、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1.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2.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3.排比、设问、对仗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六、阅读技巧1.快速阅读、细节理解、归纳总结2.阅读中理解词义的方法3.标记整理阅读材料的技巧七、修辞手法与文学常识1.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识别2.课外阅读中的文学常识3.古代文化常识及出处八、应用文写作1.书信、便条、启事、通知的写作方法2.应用文格式与表达技巧3.申请信、辞职信等特殊应用文的写作方法九、修辞与作文1.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识别2.作文中的修辞运用以上是中考语文知识点的梳理,总结了语法知识、写作知识、阅读理解、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阅读技巧、修辞手法与文学常识、应用文写作、修辞与作文等方面的知识点。
备考时,可以结合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与训练,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一、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1. 古代文学流派•唐诗:唐朝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以五言绝句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等。
•宋词:宋朝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以其婉约、豪放的表达方式而著名,代表作品有《浣溪沙》等。
•元曲:元朝盛行的一种戏剧体裁,以唱词、板儿曲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西游记》、《东篱乐府》等。
2. 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描写了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和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爱情悲剧。
•《水浒传》:宋代作家施耐庵和罗贯中合作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和抗金义军的故事。
•《西游记》:明代作家吴承恩的代表作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总结1. 现代文学流派•散文:以日常生活为题材,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小说:以主要描写人物性格和情节的虚构故事为特点,分为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类。
•诗歌: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常采用押韵和节奏变化的手法。
2. 现代文学作品•《围城》:当代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描绘了上海社会的物欲横流和人际关系的虚伪。
•《活着》: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许三观卖血记》:当代作家余华的另一部代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揭露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三、语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文学体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各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有唐诗、宋词、元曲等,现代文学流派有散文、小说、诗歌等。
•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现代文学作品有《围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2. 语言文字•词语辨析:包括同音字、同义词、反义词等的辨析和使用。
•词语搭配:正确使用常用词语的搭配,避免搭配错误或歧义的表达。
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重点知识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 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中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成语题常见错误类型(1)望文生义。
中考语文一些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一些知识点汇总
一、词语运用
1.同义词、近义词的使用。
2.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词语辨析
1.同音词、同形词的辨析。
2.形近词的辨析。
三、语法知识
1.词类的划分与辨析。
2.词组、短语、句子的结构。
3.语法规则如主谓一致、时态、语态、语气、语序等的考察。
4.标点符号的使用。
四、阅读理解
1.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和中心思想。
2.掌握主题句、关键词、上下义项等阅读策略。
3.理解文中事实细节、生词解释、推理判断等。
五、作文写作
1.文章基本结构的构成。
2.开头、结尾的写法。
3.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
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5.根据提示、图表等进行写作。
六、文言文阅读
1.理解文言文的词语运用和句法特点。
2.了解古代人物、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
七、写作技巧
1.运用描写、叙事、议论、说明等不同写作目的和技巧。
2.逻辑推理和观点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八、常用修辞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
2.起点、承接、转折、高潮、结束等修辞加工。
九、古代文学常识
1.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内容、时代背景等。
2.古代文学名句的背诵与欣赏。
十、现代文学常识
1.现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内容、写作手法等。
2.现代文学名著的阅读与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中考语文专题知识点梳理31、字音、字形袅袅(niǎo)祝祷(zhù dǎo)温馨(xīn)休憩(qì)摇曳(yè)吮吸(shǔn)采撷(xié)废墟(xū)轮廓(kuò)干皱(zhòu)甲胄(zhòu)远瀛观(yíng)雕镂(lòu)怅然(chàng)嗫嚅(niè rú)迤逦(yǐ lǐ)绮辉(qǐ)窸窣(xīsū)污垢(gòu )安谧(mì)潸然泪下(shān)凄凄切切(qī) míng(冥)想困厄(è)è(扼)制 xī(犀)利贫jí(瘠)宗pú(璞) dài(黛)青浩hàn(瀚)piē(撇)开 qián(虔)诚芳草qī(萋)萋2、词义沉思冥想:深沉地思索。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比喻生来带来,死不带去,世上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赤条条,光着身子,一丝不挂。
举目无亲:一个亲人也没有。
倦鸟思巢:疲倦的鸟儿愿回巢,常比喻游子思乡。
盘根错节:树根盘绕,木节交错。
比喻事物复杂,不易解决。
潸然泪下:形容因有所触动而流泪。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怅然凝望:若有所失地凝神观望。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然而充满正气。
遮人耳目:遮挡别人的视线,阻隔别人的听力。
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
顶礼,佛教徒拜佛最尊敬的礼节。
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
3、文学常识(1)《家》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作者周国平,当代作家,著有学术专著《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安静》等。
(2)《石缝间的生间》作者林希。
其诗集《无名河》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新诗奖。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它融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表达出作者对石缝间的倔强生命的敬畏之情。
(3)《废墟的召唤》作者宗璞,现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作品有小说《红豆》《三生石》。
(4)《更浩瀚的海洋》这篇寓言式的散文选自《纪伯伦全集》,作者纪伯伦,黎巴嫩诗人、小说家。
第二单元1、字音、字形稍逊风骚(xùn)喇叭声咽(yè)成吉思汗(hán)红装素裹(guǒ)分外(fèn) 今朝(zhāo)长篙(gāo)青荇(xìng)榆阴(yú)河畔(pàn)笙箫(shēng)沉淀(diàn)骤然(zhòu)窗棂(líng)绷紧(bēng)岔道(chà)伫立(zhù)绿草茸茸(róng) qìn(沁)园春妖ráo(娆)雄关màn(漫)道原chí(驰)蜡象笙xiāo(箫) 斑lán(斓)漫sù(溯)点zhuì(缀) chě(扯)断 shùn(瞬)息遗hàn(憾) jiàn(践)踏2、词义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骄纵宠爱的人。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英雄的人物。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斑斓:灿烂多彩。
放歌:放声歌唱,纵情高歌。
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茸茸:(草)又短又软又密。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3、文学常识(1)《忆秦娥·娄山关》表现了红军不怕任何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沁园春·雪》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
(2)《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有诗集《志摩的诗》,散文集《落叶》等。
(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作者食指。
本名郭路生,当代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的第一人”。
著有诗集《相信未来》等。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首哲理抒情诗,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假如受到了生活欺骗,不要消沉,要积极面向未来,战胜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一条未走的路》中的“路”象征着人生之路,本诗告诉我们:你所作的选择,会决定你的一生。
作者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第三单元1、字音、字形序跋(bá)扉页(fēi)诅骂(zǔ zhòu)累赘(léi zhuì)爱憎(zēng)魔爪(zh ǎo)堂吉诃德(hē)颇能(pō)秾丽(nóng)啜泣(chuò)长髯(rán)沉甸甸(dàin)阴霾(mái)呵斥(hē)蹩脚(bié)目睹(dǔ)苔衣(tái)阐述(chǎn)颤动(chàn)歧路(qí)相似(sì)筛选(shāi)梵高(fàn)糟粕(pò)埋没(mò)绊脚石(b àn)向隅(yú)结晶(jīng)奠定(diàn) tuǒ(妥)当 zhì(稚)嫩 cuī(摧)残 qiáo cuì(憔悴)静mù(穆) shì(待)从 chān(搀)杂 z āo(糟)粕 chán(婵)娟咏sòng(诵) fú(辐)射依lài(赖) l íng(绫)罗2、词义倾倒:十分佩服或爱慕。
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蹩脚:质量不好,本领不强。
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云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攀附:附着东西往上爬。
相安无事:平安相处,没有什么冲突发生。
向隅:即“向隅而泣”,面向着墙角哭泣。
后多形容孤独、绝望,十分悲伤。
糟粕:原指酒糟、豆渣之类的粗劣食物,现比喻粗劣而没有价值的东西。
猎奇:搜寻奇异的事物。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
洋洋:众多、丰富。
孤陋寡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3、文学常识。
(1)《<家>的序和跋》作者巴金,现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主要代表作有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2)《读<堂吉诃德>》是德国诗人海涅为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所作的序。
这篇文章的译者是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
(3)《永远新生》是当代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作的序。
(4)《科学与艺术》这篇序是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所写。
第四单元1、字音、字形阴晦(huì)弶(jiàng)脚踝(huái)髀(bì)瑟索(sè)折本(shé)惘然(wǎng)恣睢(zìsuī)油渍(zì)胸脯(pú)闷热(mēn)撂下(liào)讷讷(nè)忸怩(niǔní)憨憨(hān)执拗(niù)尴尬(gān gà)讪讪(shān)磕磕绊绊(kē)鹿砦(zhài)虔诚(qián)瘸腿(qué)唬(hǔ)舷窗(xián)狡黠(xiá)挑衅(tiǎo xìn)钦佩(qīn)潮xùn(汛)è(愕)然 chī(嗤)笑挠yǎng(痒) rú(濡)湿 piǎo(瞟)一眼 mǐn(抿)着嘴张háung(皇) m ù(募)捐2、词义阴晦:阴沉昏暗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瑟索: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
惘然: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展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现在写作“辗转”。
恣睢:放纵,凶暴。
珠烁晶莹:像珍珠那样闪亮,象水晶那样明净。
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
形容拼命叫喊,呼号。
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
露出马脚:比喻隐藏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
多用作“露马脚”。
郑重其事:形容态度严肃认真。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3、文学常识(1)《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写闰土和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衰败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作者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2)《小男孩》选自小说集《我以为你不在乎》,作者是魏志远,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
(3)《百合花》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作者茹志鹃,当代女作家。
(4)《奥伊达的理想》作者凯瑟琳·奥尼尔,澳大利亚作家。
第五单元1、字音、字形骨骼(gè)神采奕奕(yì)笨拙(zhuō)惬意(qiè)滑稽(jī)花苑(yuàn)嫣然(yān)红缯(zēng)紫绡(xiāo)醴酪(lǐlào)绛囊(jiàng)渣滓(zǐ)龟裂(jūn)萌蘖(niè)吞噬(shì)蛰伏(zhé)石堰(yàn)蠕动(rú)铁锨(xiān)镐头(gǎo)打钎(qiān)侵蚀(qīn shí)韬光养晦(tāo)打工仔(zǎi)笑容可jū(掬) dàn(啖)荔枝 fú(幅)员吹嘘(xū)遗hái(骸)锤liàn(炼)糟jiàn(践)紧qiào(俏)陡qiào(峭)韬光养huì(晦)商fàn(贩)púfú(匍匐)2、词义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
不一而足:不是一种,而是很多。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不了了之:指把没办完的事情或需要解决人的问题,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钻研无法解决、得不到结果的问题。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今非昔比:现在的情况不是过去所能比的。
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