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全一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全一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全一册)第一单元有理数的认识与运算课时一:有理数的概述与绝对值-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其特点,并掌握有理数的绝对值的计算方法。

- 主要内容:有理数的概述,有理数的绝对值的计算方法。

-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对有理数的兴趣。

- 知识点讲解:介绍有理数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并具体介绍绝对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例题演示:通过一些例题的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绝对值的计算方法。

- 练巩固:设计一些练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绝对值的计算方法。

- 教学难点:对有理数的绝对值进行理解和应用。

- 教学资源:教科书、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课时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 主要内容: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方法,实例应用。

-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问题。

- 知识点讲解:介绍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规则和方法,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

- 例题演示:通过一些例题的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 练巩固:设计一些练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方法。

- 教学难点:对实际问题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 教学资源:教科书、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以下课时内容省略,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完善)。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单元目标1.本单元为诗词,注意通过熟读、背诵,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

2.注意诗词的艺术特征,了解诗词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感知诗中的形象,体味其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体会作者情感,品味语言。

1 沁园春雪毛泽东三维目标1.掌握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感知词中的形象,体会词的意境,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导◆◆课文导入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运筹帷幄的军事家。

他在人民心中被尊为神。

他16岁,就道出“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的霸气;他17岁,立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誓言;他25岁,喊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壮语。

同学们,他是谁?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沁园春雪》。

作家作品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诗人,书法家。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

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被同学称为“毛奇”,同学们感叹他的行为之奇、志向之奇,也感叹他写诗作文的“戛戛独造”之奇。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词,又称长短句。

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读◆◆字词疏理1.易错字莽莽mǎngmǎng 妖娆yaorao 素裹guo 成吉思汗hán 还看今朝(zhāo)数(shǔ)风流人物2.多音多义字折① zhe 折腰②zhe折跟头③she折本分①fen分外②fen分析整体把握1.解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指要本单元在七年级上、下册新诗教学的基础上,以单元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选入的五首抒情诗,其中有一首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

这些诗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发,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致。

《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星星变奏曲》是诗人渴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在主题和手法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典型特征:《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流淌在诗中的不管是清新与生机,还是静谧与闲适,都会让我们感受来自自然的魅力。

总体目标1、通过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诗句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欣赏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像,体味诗中的形象和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凝练、形象的语言。

2、在熟读、背诵诗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魅力。

3、了解诗歌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的常用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4、适当地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诗歌之间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感情意蕴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设计《沁园春·雪》课文简析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借景抒怀——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创意说明放弃政治概念式的解读,引领学生在颂读中以鉴赏评点者的姿态,完成对词的内涵、主旨、景致描写、情感抒发的把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引导学生创建并探究这首词的阅读效果史。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乐理基础第一课声音的由来和特征教学目标- 了解声音的由来和特征- 能够区分不同音高和音长的声音- 能够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美感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敲击、拉弦、吹奏等方式2. 声音的特征:音高、音量、音色、音长等3. 听觉感受音乐的美感: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演奏乐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兴趣2. 演示:示范使用不同方式产生声音(敲击、拉弦、吹奏),让学生观察和听觉感受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声音的特征,并归纳总结4. 听觉训练:播放不同音乐片段,要求学生区分不同的音高和音长5. 欣赏乐器演奏: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片段,让学生欣赏并表达感受6. 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音乐中的重要性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声音的观察和感受能力2. 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3. 对音乐片段的听觉辨别能力4. 对乐器演奏的欣赏和表达能力教学资源1. 视频:演奏乐器的视频、不同乐器演奏片段2. 音乐片段:不同音高和音长的音乐片段第二单元乐器与练第二课乐器的分类和演奏方法教学目标- 掌握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了解乐器演奏方法和技巧- 能够简单演奏一种乐器教学内容1. 乐器的分类: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2. 乐器的演奏方法:指弹、吹奏、敲击等3. 乐器的特点:音色、演奏难度等4. 简单演奏一种乐器:学生自选乐器进行简单演奏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乐器图片,引起学生对乐器的兴趣2. 乐器分类和特点介绍: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乐器的分类和特点3. 乐器演奏方法介绍:示范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4. 分组练: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练和演奏5. 演奏展示:各小组轮流演奏所选乐器6. 小结:总结乐器分类和演奏方法,引导学生对乐器的理解和认识教学评估1. 对乐器分类和特点的理解2. 对乐器演奏方法的掌握程度3. 演奏展示的表现和技巧教学资源1. 乐器图片2. 不同乐器演奏示范视频3. 各种乐器供学生选择进行演奏的实物。

初三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数学教案

初三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数学教案

初三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数学教案
标题:初三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本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在此部分,详细列出本章所有的主要知识点,例如:函数的基本性质,方程组的解法等)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实践法
3. 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解
(按照知识点的重要性逐一讲解,每个知识点都应有实例分析和习题练习)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与复习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告)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自我评价
2. 教师评价
3. 同伴互评
六、教学反思
(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主题是“青春时光”。

本单元将带领学生探讨青春期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掌握应对青春期问题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自主发展的能力,提高他们处理青春期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珍惜青春时光,积极面对挑战,培养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内容1.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2.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3. 青春期的挑战与机遇4. 应对青春期问题的方法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2.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应对青春期的挑战和机遇。

五、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课件。

2. 教学软件:用于演示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动画。

3. 黑板:用于列举重点、难点。

六、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青春期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加深对青春期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青春期经历和感受。

2. 讲授新课: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应对青春期的挑战和机遇。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青春期经验和应对方法。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珍惜青春时光,积极面对挑战的重要性。

仁爱英语九年级上册教案

仁爱英语九年级上册教案

仁爱英语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Unit 1 School Life》
Section A
课前预
- 了解课文标题和主题,预测词汇和短语
- 预并理解课文中的单词和句型
- 思考与课文主题有关的问题和话题
听力训练
- 听取录音,熟悉课文内容和结构
- 提高听力技巧和技能,学会提取有关的信息和思路语言训练
-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
- 研究和运用课文中的语法和句型
- 培养表达和交流能力
阅读训练
- 带着问题和目的阅读课文
- 研究和应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 提高理解能力和速度,发掘文本信息和意义
口语训练
- 学会流畅自然地表达和交流
- 练在不同情境和话题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提高语音语调和语言语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Section B
课前预
- 基于课文主题和问题,了解背景知识和文化积累
- 预和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短语
- 预测和推断课文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听力训练
- 听取录音,熟悉和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
- 学会听懂和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筛选和转述有关的内容语言训练
-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
- 学会运用和灵活掌握课文中的语法和句型
- 培养表达和交流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阅读训练
- 带着问题和目的阅读课文,理解和概括文本意思和主旨
- 研究和应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辨析和推断能力- 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积累阅读和背景知识
口语训练
- 学会流畅自然地表达和交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和技能- 练在不同情境和话题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 提高语音语调和语言语法的正确和准确。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第一单元教案1 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有节奏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2.感受诗歌中的形象,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3.掌握本词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4.感受词人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是《恰同学少年》,我最欣赏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指点江山的自信与自强。

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印象主要是作为政治家、革命家的一面,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了解毛泽东的另外一面——诗人毛泽东。

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毛泽东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是政治家。

”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乐章。

”特别是他的一首《沁园春·雪》,曾经在重庆引起轰动,被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誉为“当世难得的精品,气吞山河、气度非凡”。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首词,一起领略毛泽东诗人的才情、政治家的风采。

二、教学新课1.借助工具书或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结合写作背景,请同学们试读这首词两遍。

提问(1):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读这首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示例:①“望”字重读,语气要激昂豪迈。

②读上阕时,应带着赞美、带着陶醉。

③读“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时,应微微摇头,微微上扬嘴角……【学法指导】怎样读古诗词?①抓住中心,明白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丽华中学钱红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通过反复吟诵,能说出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

3、掌握“吟哦讽诵”的要领,学会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其深蕴的人文内涵。

4、学会合作探究和.写作,能从各个渠道收集、筛选和组合材料,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5、能用流畅的口语介绍本地的风景、特产、风俗和民情。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鼎湖山听泉》2课时
《林中小溪》及同作者散文2课时《飞红摘翠记黄山》2课时
《画山绣水》1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
自由阅读1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4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山川”,着重领略和要求
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吟哦讽诵”,就是要求学生能通过
吟诵去体会和把握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要教会学生从反复吟诵中,了解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
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加深理解其中深蕴
的人文内涵。

并且能从吟诵中品味文章的神气、.写作上的妙处,领会到写景散文的一般思路。

进而参与“综合
学习与探究”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
究和.写作。

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鼎湖山听泉》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作为示例,指导学生学习在“吟哦讽诵”中注意作者感情嬗变的历程及对人生和历
史的感悟;《林中小溪》一文在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的同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下这位被称赞为“在整个世界
文学中,未必能找到与他并驾齐驱的作家”的前苏联作
家的作品风格,并再选择一些他的作品来加深学生的感受。

《飞红摘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则重点学习写景角度的选择与转换及材料的整理和运用,为.写作做好准备。

作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吟哦讽诵”,一要
创设好的情境,如为学生提供音乐、画面等激起学生朗
读的兴趣和热情。

二是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思索、品味,
以达到感悟的目的。

单元起始课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并明确任务:在初中两年的学习中,你有哪些好的语文学习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讨论
2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
1、我们在课本上学到了哪些方法?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发表各自观点
共同走进九年级(上)语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学生浏览课文、目录。

本学期的语文课本和过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本学期我们的语文学习和过去会有什么不同?浏览课文、目录
2布置任务:制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要求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阅读同题材、体裁的作品,和文学名著)制订.计划
3组织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交流
整体把握第一单元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初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后能简要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各自然风景的特点)朗读课文
2组织交流指导学生浏览课文交流
3指导阅读《综合学习与探究》了解其中所提出的问题,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并能提出新的问题。

阅读
4组成学习小组:1、分工收集资料。

2、商定展示成
果的形式。

教学反思课后学习:1、熟练地朗读第一课2、收集
有关鼎湖山的资料
《鼎湖山听泉》
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
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
有层次地表达。

6、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优美语段。

重难点分析:1、“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本单元要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

是重点,也是难点。

要教会学生在
吟诵中有所“得”、有所“悟”。

首先就要让学生产生
朗读的兴趣,乐于沉浸其中,思考、感悟。

因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环节。

2、“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
化,有层次地表达。

”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在学习中,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这种表达思想情感的
方式。

第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鼎湖山秀美风光。

教师补充。

在优美的音配画中,学生介绍有关鼎湖山
的相关资料。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思考:勾画作者游山踪迹,寻找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
作圈点勾画和旁批。

3组织学生交流交流
二、反复诵读,深入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设计:鼎湖山可写之景很多,而作为游记,也
应较全面地介绍。

作者为什么要集中笔力写山泉?又是
怎样做到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学生带着问题自
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重点朗读第二三段:1、体会比喻的妙处
(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2、找出下文中与此相呼应的比喻。

3、引用楹联有何作用?4、应用怎样的语气语
调来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气语调、思考、交流、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播送音乐,指导学生用心聆听、感受。

用一个比喻
把自己所听所感写出来。

听音乐,写片段
2组织交流、评点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1、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收集古诗文中写自然美景的名篇。

第二课时
课堂学习:
一、课文分析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由《小石潭记》的由景生情引入对本文主题的认识。

学生背诵、复习有关知识
2指导重点朗读第八段。

1、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设喻的?
2、为什么先举乐音,再举本体?作者如何把泉景与人生感悟联系在一起的?朗读、思考、讨论、个别读、交流
3指导学生沉浸其中反复诵读至背诵诵读
二、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引导学生交流列代写自然美景的佳作,进一步体会
这种由景生情,由情而悟的写法。

交流古诗文、体会其
表达的情感。

2语文活动:小小辩论会
是拉动经济发展重要,还是自然环境、文物古迹的保
护重要?学生按所持观点不同分组,合作辩论
教学反思课后学习:1、写一个议论片段,把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2、预习《林中小溪》熟读课文,并收集有关作者资料。

《林中小溪》
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理解作者
的人生信念。

2、能找出眼前景与人生感悟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3、了解普里什文作品的风格,体会作品“诗的深警和反复回荡的旋律”之美。

4、收集对众多名家对普里什文的评价,通过对其他作品的阅读,进一步加深对理解,并能有自己独特的评价。

重难点分析:1、“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蕴涵在写景状物中的丰富内涵和人生哲理”同样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是经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对此种表现手法已有了一定
的感性认识。

本课以此为重点,是要在巩固的同时,学
生能把他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2、普里什文的散文被称为“俄罗斯语言的百草”。

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作为初三学生,应该尝试从一定的
高度来评析课文,虽然很难,但可以从学习、借鉴名家
的评论开始做起。

第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由《鼎湖山听泉》导入:1、背诵第八段。

2、复习由景生情、由情而悟的写法。

背诵、复习提问。

2指导学生用刚学的方法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朗读、勾画
3组织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文章主体部分,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请个别同学读,并对他们的朗读作出评价。

问题:作者从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中,感悟到人生哲理。

请说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朗读、勾画、批注
2组织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创新思维小练习:
1、由涓涓溪流你有何独特感
悟?2、生活中还有哪些美景会给你联想?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反复诵读,感作者所感,生自己所悟。

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1、收集众多名家对普里什文的评价,并阅读《大地的眼睛》
2、背诵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