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志摩诗歌的古典浪漫主义精神_孙书平

合集下载

徐志摩诗歌的特点分析-近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徐志摩诗歌的特点分析-近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徐志摩诗歌的特点分析-近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新月派作为新诗的一个流派,具有浓厚的文学史地位。

作为新月诗派最具有成就的代表诗人之一,徐志摩的诗歌尤其体现了新月诗派的创作风格和追求,徐志摩在很大的方面受到了闻一多等新月派成员的影响,遵循了格律诗的诗体。

一方面在新诗意象的选择上细心雕琢,别出心裁,另一方面又受到了其个人潇洒个性的影响,更造就其诗歌独特意境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形成了徐志摩别样的诗歌艺术。

在读徐志摩的诗歌时,我们能够发现其构思精巧,意象新颖;章法整饬,样式多变;文辞富于想象力,具备了美学和艺术的价值。

另外更值得学者研究的是,徐志摩在运用传统诗歌创作方法的同时也加入了现代新诗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创下了新诗抒情艺术不可逾越的高峰。

关键词:徐志摩; 诗歌; 意象; 意境; 情感; 创作艺术;绪论徐志摩可谓是中国近代文学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对世人来说充满神秘感,他复杂且别具一格,他风骚而引人瞩目。

在上世纪的初期,中国诗词世界,徐志摩当属其中核心的组成部分。

作为新月派的杰出代表,在新时代诗歌的复新之路上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朱自清说:徐志摩是近代杰出诗人代表的不二人选1933年,茅盾在《徐志摩论》中说:近代文学诗词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是徐志摩,与他等身的着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料。

(《中国当代百位文学大家徐志摩传》,第47页)徐志摩一生履历丰富。

他生于十九世纪末的一个富庶之家,他先后在上海、美国求学,积累了丰富的跨文化经验。

为追逐罗素的脚步而在伦敦剑桥大学求学。

在这段时间,他接触到许多欧洲伟大的诗人如雪莱、拜伦等,研读全球诗歌经典,畅游在唯美主义的世界,体会心灵上的激荡。

并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创作。

这奠定了其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基调。

徐志摩在近代诗坛的创作是伟大的。

从英国求学归来,徐志摩便投身诗词,与梁秋实、闻一多、胡适等共同兴办新月社,开始新月派的诗词创作。

新诗体制的积极探索——试论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借鉴和创新

新诗体制的积极探索——试论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借鉴和创新

新诗体制的积极探索——试论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借鉴和创新新诗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中国诗坛后,就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

《尝试集》公然与传统决裂,尝试新诗的出路。

《女神》在烈火中焚烧了一切旧的传统格律,以全新的姿态唱出了“五四”精神的最强音。

这时期的白话诗摆脱了已存在两千多年的旧诗的羁绊,然而还没有形成一种新的体式,新诗面临着到底如何发展的问题。

正在这新旧交替之际,徐志摩和“新月诗派”的其他诗人的主张就应运而生了。

他们主张“创格”,要发现“新格式、新音节”,努力探索中国诗歌发展的道路。

这方面,闻一多既有理论探索,又有创作实践,徐志摩虽然在理论上阐述较少,(主要体现在《诗刊放假》中)但他在新诗“体制的输入与试验”中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

朱自清说徐志摩的诗“尝试的体制最多。

”陈西滢说“《女神》里的诗几乎全是自由诗很少体制的尝试。

《志摩的诗》几乎全是体制的输入和试验。

”徐志摩自己也在《诗刊弁言》中宣布:“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情做。

”他对于促进新诗朝着民族化和格律化的方向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尽管有的试验失败了,但他总算给中国新诗的发展,尤其是新诗体制的发展开辟了几条路子,其中的经验与教训现在仍有研究的价值。

正如茅盾所说:“我觉得新诗人中间的志摩最可以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最足供我们研究。

”一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徐志摩对新诗体制的输入和试验,主要着手于英国诗体。

他为什么要从英国,而不是从别国借鉴呢?这是因为他在国内读书时代长期受到英国文学的教育。

“云游”英国时,他广交上层社会的名流,广泛阅读英国文学名著,受到英国风情和诗文的陶冶,就是在剑桥时期,他开始写诗,深受十九世纪英国浪漫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的影响。

而这时候的英国诗体经他们的努力创新,日趋成熟,日趋多样,较能适应时代和抒情的需要。

这对于徐志摩的借鉴,提供了良好的楷模。

徐志摩在借鉴过程中,深得英诗之神韵,这不能不说他的性格同英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作者:姜婕琪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09期【摘要】文章认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韵律美、意境美、性灵美、意象美几方面。

纵观徐志摩的诗歌,满目都是轻灵飘逸、柔美流丽的诗句。

读者可以从徐志摩的离别中感悟甜中带愁的意境;从徐志摩的人生观感悟哀而不伤的意境;从徐志摩的爱情经历中感悟柔情似水的意境。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意境;韵律;艺术美徐志摩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在短暂的生命里创造了一篇篇辉煌的篇章。

这位诗人在世时发表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这三部诗集,后来,又由陆小曼作序、陈梦家编写出版了《云游》诗集。

本文从韵律美、意象美、性灵美、意境美这四个方面分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一、诗歌的韵律美他的诗歌有音乐美,韵律和谐。

徐志摩觉得诗歌的诀窍在于它的那些音节的流动与匀称,音节是诗的血液。

例如徐志摩那些四行一节的抒情诗里,他常常运用重叠、反复、对偶等手法,如:《再别康桥》开始几句四行短短的诗中,“轻轻的”被反复了几次,轻快的旋律荡漾期间,在那个节奏感之余增加了旋律感。

《雪花的快乐》里“飞飏、飞飏、飞飏”的连用。

用韵上,他多借鉴西洋诗押韵的方法。

《为要寻一个明星》用抱韵(ABBA),《先生!先生!》用随韵(AABB),又如:交韵(ABAB)的作品《他怕他说出口》,叫诗韵在和谐中展现出变化。

比如,《志摩的诗》的韵律和节奏皆很讲究,而且有音乐美和旋律感。

徐志摩认为“新诗节的发现”是诗人的职责所在,所以,他注重且强调诗的音乐美,还说“诗节化”就是“诗化”,就拿人身比喻,诗本身的外形是字句,那音节犹如血脉,诗的感觉就如跳动的心脏,血液的流转是因为有音节。

他不但说到了,而且也努力实践诗歌的韵律美。

二、诗歌的意象美意与象以前指两个概念,但是它们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刘勰把它们融合在一起了。

刘勰认为“意”指心意,“象”是物象,两者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结合体。

论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芳园

论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芳园

论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2007-09-12 23:10:28| 分类:感情生活| 标签:论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字号大中小订阅【摘要】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具体表现有三大特点:一、理想主义浪漫情怀,二、浪漫主义人生观,三、浪漫中夹杂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愤懑和彷徨。

【关键词】浪漫主义浪漫情怀浪漫主义人生观愤懑彷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才子,从头到脚充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徐志摩,虽然因其年仅三十五岁便遭遇空难猝逝,创作生涯只有短暂的十年(1922年春——1931年冬)但却给后世留下不朽的著作和永恒的思想本文将从其诗歌浪漫主义形成的思想,浪漫主义色彩,极其浪漫主义悲剧的形成几个方面去简单论述。

一、徐志摩浪漫主义思想的形成对于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气质和激情的诗人来说,他往往能在幻想的理想世界里找到灵感的源泉,使心灵想象的翅膀得以自由翱翔!徐志摩的浪漫源于英国剑桥留学时的康桥。

徐志摩曾经深情的把英国称为他的灵魂再生之地,在那里他不仅迅速成长为西方式自由的知识分子,而且成为了一名诗人,在因英国剑桥大学的两年留学期间,他深深地被西方的文化精神和思想所吸引成为一名全身心投入的崇拜者。

也正是在这里,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剑桥是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母校,在这里徐志摩沉浸在浪漫主义的海洋。

剑桥的生活对徐志摩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思想、志向、性格气质都有剑桥的烙印。

他曾经满怀深情的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吴昆在他的《论徐志摩及其诗歌艺术》中提出了徐志摩复杂的人生成就了其诗意的提炼,因为他把人生的全部复杂性作了诗意的提炼,而这一切,要不凭借诗人的笔墨,常常是难以曲尽其幽的。

徐志摩虽出身于一个封建、买办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和“五四”精神的濡染,使他成为一位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他的自然灵气的天性,在剑桥的特殊文化浸染下醇化为追求自由、灵感和艺术的浪漫气质。

徐志摩诗歌艺术赏析

徐志摩诗歌艺术赏析

徐志摩诗歌艺术一、二观徐志摩先生是中国近代新月派代表诗人,在中国文学界轰动一时且具有巨大影响力并被后世所传咏的一位诗人。

徐志摩先生虽然与诗歌的邂逅相较其他诗人比较晚,但是他在中国现代诗歌创作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后世学者提供了许多研究的新思路。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徐志摩先生也不例外。

徐志摩先生的诗歌作品的艺术形式和美学价值,“复杂”而又单纯的思想倾向,理想的爱情观,诗歌创作的分期都与当时社会发展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徐志摩先生复杂的生活经历离不开。

课上,王老师讲到徐志摩先生对新诗的贡献,一是提倡、支持新诗格律化的主张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实验;二是拓展了新诗的情感表现领域;三是创造和丰富了可诵可唱的音乐化诗美。

在这些贡献中,我们不难看出徐志摩先生诗歌艺术的特点所在,所以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徐志摩先生的诗歌艺术价值。

第一,徐志摩先生的诗歌艺术价值是对传统生命观的再现,也就是对真实情感的再现。

徐志摩先生所创作的一些诗歌的奇特之处便是能在复杂的现代拥有古代诗人文化气质,身处现代却能以古代诗人的角度看待生命。

在徐志摩先生的诗歌中,“月”“水”“云”“塔”“树”“星”“白莲”“青荇”“水草”“天上虹”等自然景观也很常见。

这些美丽的景物和自然风光使徐志摩先生感受到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感受到生命的尤为珍贵,感受到如沧海一粟的人,更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所经历的所有苦难和不平之事,磨炼心境。

借景抒情是古人常用的抒发情感的方式。

徐志摩先生对自然的书写不是简单的直接描写,而是划过了历史的滚滚长河、穿越了几千年与古人的传统生命观不谋而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内心真实的精神、性情和情感都通过这些自然风光含蓄又深刻地表达出来了。

就比如说徐志摩先生的《雪花的快乐》中,“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徐志摩诗歌的精神与艺术追求

徐志摩诗歌的精神与艺术追求

徐志摩诗歌的精神与艺术追求徐志摩诗歌的精神和艺术追求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古至今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诗人徐志摩那闪电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是那么的引人注目!列宁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其著名的论文《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说:“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会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

”由此观之,徐志摩的诗必然反映出他所处时代的特点而且会比普遍的实际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因此要领悟徐志摩诗歌的精神,了解他的生平及所处年代的特点是很有必要的。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徐章垿。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出身于封建富商之家。

他的父亲徐申如在镇上开着酱园、布厂、丝厂和发电厂,在上海、南通还办有钱庄、纱厂;又担任硖石镇商会会长,在当地是个有钱有事的人物。

徐志摩是长孙独子,从小受到家里宠爱,过着优裕舒适的生活。

他天资聪慧,清秀俊美。

在杭州一中读高中时与达夫同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异,对文学有感兴趣。

1915年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即沪江大学),并由家庭包办,与宝山县巨门望族的女儿张幼仪结为夫妻。

那时徐志摩19岁,张幼仪16岁。

张家财大气粗,幼仪的大哥君励,是政坛的风云人物,政学系的头目,还担任过民社党的党魁,二哥嘉璈是中国金融界的巨擘,还充任过国民党的交通部长。

徐家高攀这门亲事无非是想借张家的势力让儿子顺利地进人中国金融界。

但事与愿违,徐志摩对这位大家闺秀并不来电,夫妻感情异常的平淡。

婚后不久徐志摩就乘着列车北上,到北京大学攻读法学。

在这里他遇到了对他影响巨大的梁启超先生,并拜这个大学者为师。

1918年,他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的爱国壮志,赴美留学。

他在克拉大学历史系获得了学士学位;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

有点类似于鲁迅的“弃医从文”,徐志摩放弃了令人垂涎的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1920年离开美国到英国学习。

对徐志摩诗歌的看法

对徐志摩诗歌的看法

对徐志摩诗歌的看法导读:终其一生并没有真正地为诗歌本身迷醉过,狂乱过,所以他没有他的诗歌道路。

他内心的诗意最终在和的庸俗堕落的斗争中被消解。

和一起,提倡了诗歌“”、“建筑美”、“绘画美”的主张,并成为实践最成功的代表。

绝对是天才的。

徐志摩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徐志摩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永远、永远追寻新鲜热点和新奇。

在他诗性的骨子里,在他人生的词典里,无聊、平庸与缺乏生命活力的式的生活是永远地被剔出的,他就是一团鲜红跳蹦的火焰。

也许我们会觉得他的人生的确是风景绚烂、奇彩无比且,但是他的人,他自己本身却近乎一种绝对的单纯。

志摩用欧洲的浪漫主义传统改造中国的传统,这使他的诗歌中呈现出了两方面的传统性。

传统性的最大是他的抒情中心主义,而且抒发的是浪漫情怀,而要求的是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技巧。

他号称“诗哲”,但他基本上没有的思维,诗歌中的思想也是很弱的,简单,单纯,浅显。

多于暗喻,直白多于暗示,感情多于理智;正是这些浪漫抒情范畴内的因素,使徐歌满足了老百姓对诗人形象惯有的审美期待。

不过,从历史上说徐志摩是现代新上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是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柔美、清丽、和谐,颂扬理想;表达对爱情、自由、美的追求;擅长细腻的心理捕捉、缠绵的情感刻画,深得青年人的喜爱,影响至今不衰。

它的美是,不是的奔流。

他的诗歌,没有能成为时代的传音,没有成为民族集体的抒情,他的诗歌没有指向终极的意义。

附:论徐志摩诗歌意境的空灵美。

徐志摩是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一生短暂却辉煌,留给了我们一篇又一篇经典的创作。

他生前创作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三部诗集构思都极其巧妙,充分展现了他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诗人的诗歌不仅文字美,而且还赋有绘画美、轻柔美、朦胧美。

诗人在他的诗歌中呈现出清新脱俗的意境,有一种空灵之美。

而这些与诗人的生活背景、个人经历、诗人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诗人丰富的情感不能分开。

一、诗人的生活背景与个人经历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自小过着富裕的生活,生活条件优越,是家里的长子。

请结合作品谈谈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

请结合作品谈谈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

请结合作品谈谈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

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突出特点在于: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徐志摩常用奇特的想象、比喻,造成新奇、美妙的意象,用暗示委婉含蓄造成新颖、美妙的意象。

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称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她是睡着了》以丰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态,连续用星光下的"白莲"香炉里的"碧螺烟"喧响的"琴弦"翻飞的"粉蝶"四个富有浓郁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

《婴儿》用一个行将临盆的产妇对腹中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构思不落俗套。

②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

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雪花的快乐》里“飞扬、飞扬、飞扬”的连用,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旋律感。

在用韵上,他多方采用西洋诗押韵的方法《先生!先生!》用随韵(AABB),《为要寻一个明星》用抱韵(ABBA),《他怕他说出口》用交韵(ABAB);使诗韵在和谐中显出变化。

③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徐志摩作为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形而能不为其束缚。

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

《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大段整齐、匀称。

④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徐志摩的诗富于想像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11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Nov,2008第6期(总第136期)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No.6Nov.No.136收稿日期:2008-06-20作者简介:孙书平(1976-),山东肥城人,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

论徐志摩诗歌的古典浪漫主义精神孙书平(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徐志摩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抒情传统,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纳入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之中,实现了/浪漫0与/古典0的完美统一。

本文从意象与意境的生成,音韵、节奏与复沓手法所造成的音乐美以及诗歌体式的创新上阐述徐志摩诗歌对于古典浪漫主义的传承,探讨其诗作获得永恒艺术魅力的原因。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古典浪漫主义;抒情中图分类号:I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08)06-0125-05Abstract :Having carried on and developed the romantic lyric tradi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Xu Zhimo .s poems brought romantic ideal pursuit into artistic form of classicis m to realize perfect harmony between /romanticism 0and /classicism 0.Based on i mages and the artis -tic mood,the musical glamour arisi ng from meter,rhyth m,repeti tion and the innovation to poetic style,this paper d wells on Xu .s poems .de -velopment of classical romanticism and probes into reasons why they are glorified with eternal artistic charm.key words :Xu Zhimo;poetry;classical romanticis m;lyricism文学史上历来存在/古典0与/浪漫0之分野,一般认为古典派偏重意象的完整优美,浪漫派则偏重情感的自然流露。

而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徐志摩那里,/浪漫0与/古典0却神奇地统一为一个整体。

他的诗歌既充分彰显浪漫主义追求/爱、自由与美0的理想主义姿态,又不像同一时期的所谓/感伤派0、/伪浪漫派0那样毫无节制地放纵情感,而是自觉地寻求一种理性的规范,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纳入合理的艺术形式之中,追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0[1](p25)的古典主义艺术境界。

徐志摩虽然是一位受欧诗影响极深的作家,但其诗歌却体现出/古典精神0,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他对中国古典诗歌抒情传统的传承。

正如艾略特在5传统与个人才能6中指出的,在成熟的诗人身上,过去的诗歌是他的个性的一部分,过去是现在的一部分,也受到现在的修改。

[2](p40-41)中国是抒情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深厚的抒情传统。

因为是/抒情0的,所以也是浪漫主义的,按照蓝棣之先生的说法,可以称之为/古典浪漫主义0传统。

[3]它以/抒情言志0为基本训条,以意境的创造为最高审美追求,以赋比兴为一般表现手段,以格律美为最高形式追求,而这些都已融化在了徐志摩的艺术创作中。

在浓厚的西化色彩下,他的诗歌深层仍然渗透着传统诗歌的养分,流贯着传统诗歌的血脉。

而对于西诗的吸收借鉴,又为丰富中国抒情诗的表现手法并推动其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在古今中外的珠联璧合中,创造出了崭新的诗歌形式。

一、境生象外/意境0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基本范畴,其特定的内涵是/境生于象外0。

[4](p268)美的意境创造是中国古典诗歌获得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

徐志摩属于在中西方两种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有着深厚的古典诗词涵养。

他借鉴西诗经验又适度熔铸进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多方探索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并建立起个人诗作的风格。

这种/熔铸0,首先体现在其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创造上。

1.民族化的意象呈现意象是作家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观照中,物与心会,思与境偕,将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统一起来,从而达到的一种审美契合。

这一术语在我国古已有之。

20世纪初,一批英美青年诗人组成了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起点的诗歌流派)))意象派。

他们受法国象征诗和日本诗的影响,但特别受惠于中国古典诗。

当年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不可能不受到这股诗歌潮流的冲击。

但古典诗歌的底蕴,对他来说却更深厚更沉潜。

在他早期的5康桥再会吧6一诗中,据梁实秋发现,竟能寻出十几个古典意象或是文言词藻来,[5](p158)这足以见出他对古典意象的重视和运用得得心应手。

而随着诗艺的日臻成熟,他的诗则完全摆脱了早期粗糙的文言形迹,显示出沟通古今、囊括中外、融古典为现代的突出成绩。

例如5雪花的快乐6一诗完全是白雪戏红梅的古典意象铺陈,5再别康桥6中诗人面对的是/沉默0的/夏虫0、/别离的笙箫0。

夏夜鸣蝉是传统文人诗中的典型意境,笙箫洞吹是中国文人雅士惯用的排遣内心孤独悲情的方式。

诗人在作别西方的精神家园时,悄悄奏响的不是钢琴或提琴,而是笙萧,这就充分点染出东方式的抒情色彩。

而最能体现徐志摩个性特点和融贯中西特色的,则是他笔下经常出现的/杜鹃0或是/黄鹂0等/飞鸟意象0(5月下待杜鹃不来6、5杜鹃6、5黄鹂6等)。

杜鹃啼血的意象虽为中国古典诗歌一再运用,但在徐志摩的笔下,显然已经与雪莱的云雀、济慈的夜莺重叠在一起了。

其实不管是夜莺,还是杜鹃或是黄鹂,那一份啼唱至死的执著却是共同的。

对于徐志摩来说,杜鹃就是中国的夜莺,而在月夜啼唱不息的夜莺就是他自己。

他在诗里真诚地表现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并外射于客观物象,追求内在的神韵与外在形态的忻合无间。

徐志摩正是用这些显示了活跃的创造力的意象,丰富了新诗的艺术世界。

2.比兴的手法与象征中国古典诗歌惯用的比兴手法,在徐诗中也得到了传承。

唐代僧皎然在5诗式6中说:/取象曰比,取义曰兴。

义即象下之意。

0[6](p30)意象的艺术本质是寄托隐含,比兴则是营造意象的方法。

而西方的/象征0,也是以意象为媒介的。

在象征主义诗歌引进中国之初,周作人即看到其象征、暗示的方法与比兴的内在联系,特别指出新诗的写法,以中国传统诗歌中所谓的/兴0最有意思,它/用新的名词来讲或可以说是象征0,/这是外国的新潮流,同时也是中国的旧手法;新诗如往这一路去,融合便可成功,真正的中国新诗也就可以产生出来了。

0[7]在徐志摩的诗歌中,西方现代主义的/象征0、/隐喻0等表达方式与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比兴手法相互沟通交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弹性和张力。

徐志摩善于抓住特定情景中刹那间闪现的意趣,借助于比喻和想象使形象和意趣融合为意象,从而使/物我合一0产生象征意蕴。

如5哀曼殊菲儿6: /我昨夜梦登高峰,见一颗光明泪自天坠落。

0诗人哀悼曼殊菲儿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早逝之情,融于一颗殒落的星的变形之中,铸成了一个奇妙而又绝妙的意象)))/光明泪0。

再有:/谁能信你那仙姿灵态,竟已朝露似的永别人间?0中国传统文人诗中常以/朝露0喻生命之短暂,徐志摩一方面取此义,另一方面也以露水高洁无尘的意象,来比喻曼殊菲儿的/仙姿灵态0与人品、文品。

这一切皆源于诗人对曼殊菲儿的理解:晶莹透彻。

徐诗虽然吸收了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但其意象构成远没有现代派那么复杂,而是保持了浪漫主义的单纯集中,他喜用明星、火焰、月亮来象征理想,以云、水、雪花、杜鹃、黄鹂来象征自我,以风来象征时代潮流,等等。

徐诗意象比喻上的这个特点,在抒情方式上更多地与中国传统诗人的思维方式相通:多缘物而体情。

他的诗也由于符合了传统的审美方式而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兴0与象征的联系更密切,但也并非完全相同。

/兴0产生于/人心感于物0,多为物象的自然呈现,不同于西方象征诗为表现内在自我而采用的赋形变形等手法。

徐诗中运用/兴0的手法较为突出的是5这年头活着不易6:诗的前三节都是通过与村姑的对话,叙述到烟霞岭访桂未果的经过,直到最后一节才发出了/这年头活着不易0的感慨。

梁实秋先生认为/这首诗末尾带着一点子悲观气味,容易令人联想起哈代特有的诗风,就是诗的形式和那平易的语调,也都有颇似哈代0,[8](p268)指出了徐诗与英诗的联系。

其实在这首诗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的起兴手法的影响。

再如5丁当)))清新6:先写秋雨的零落,次写镜框的粉碎声,最后写摔破的是自己的心,兴象与情思浑融,让人似乎听到了诗人心灵破碎的声音,运用的是典型的寄兴手法,/来写出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0。

[9](p268)3.意境:情与景的契合/意境0一词自唐代王昌龄5诗格6提出后,逐渐演化成为中国古典诗学的最高美学原则。

徐志摩的诗歌以意境美著称。

如写于后期的5山中6:诗人以清风新碧传柔情,借以吐露心灵的声音,抒写出潜藏在心底深处的爱。

整首诗由一组流动的意象组成,情由景生,景随情迁,意境的描摹由实转虚,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0,[10](p34)这种情景相生的表现手法,正是中国古典诗歌创造意境的高妙手段。

在其代表作5再别康桥6一诗中,诗人用灵动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康桥晚景图,诗中的景物由近及远,相映成辉,交织成一片雅丽柔婉、凄迷幽深的诗境。

而康桥之所以令诗人依依难舍,不仅仅是由于那些怡人的景致,更是因为那里曾留下他初恋的美好情感和对/诗化生活0的幸福憧憬。

诗人眼中的康桥不只是自然的景观,更是他曾经有过的一个用浪漫、唯美和性灵构筑起的/彩虹似的梦0。

这个梦虽然早已被冷酷的现实击碎,却永久地珍藏在了诗人心里,是他无论何时都不忍挥手、不忍作别的。

余光中先生在5徐志摩诗小论6中说:/综观全诗,无论在情调上或词藻上,都颇有中国古典诗的味道。

0他说:/寻梦?撑一支长篙0以下四行像宋词;/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0两句有李白的神韵,而/满载一船星辉0,则本于宋朝张孝祥的5西江月6:/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0。

[11](p213)现代新诗一般追求意象的新奇、精警,而不是追求意境的优美、和谐,所以从总体上看,新诗不富于意境美,而富于意象美,这一点与西方诗类似。

意境是以/天人合一0观念为根基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定产物,在以主客二分观为基础的现代智性文化中,它已不再是诗人追求的目标。

而这首诗作为徐志摩的代表作,其古典色彩是相当鲜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