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丽 的 晋 祠》教学片段
小学六年级语文《美丽的晋祠》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美丽的晋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晋祠的美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晋祠的兴趣。
(2)采用多种阅读形式,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受课文的语言之美。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晋祠的美丽。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之美。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晋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介绍晋祠。
2.学生交流对晋祠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指导学生读好长句,感受课文的节奏美。
3.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三、品词析句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百鸟翩翩起舞,古木参天”等词语,体会晋祠的美丽。
2.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交流对第2自然段的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等词语,体会晋祠的美丽。
3.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曲径通幽,花香四溢”等词语,体会晋祠的美丽。
1.学生交流对晋祠的美丽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提问:晋祠的美表现在哪里?二、深入学习1.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交流对第4自然段的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石雕栏杆,精美绝伦”等词语,体会晋祠的美丽。
2.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交流对第5自然段的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群,错落有致”等词语,体会晋祠的美丽。
三、巩固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练习。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晋祠的美丽。
1.学生交流对晋祠的美丽感受。
六年级下册《美丽的晋祠》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丽的晋祠》教案•相关推荐六年级下册《美丽的晋祠》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美丽的晋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下册《美丽的晋祠》教案1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8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作者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资料导入新课,自学生字词。
1、简要介绍作者。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处理字词:轩榭xiè皴裂cūn虬枝qiú璀璨cuǐcàn须髯rán老妪yù荫护yìn瀛胜楼yíng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脉络师生合作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晋祠。
)2、晋祠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3、照应这一特点的是哪些段落?(以板书形式归纳)(2——5节)优美的自然风景(6——11节)悠久的历史文物三、研读文本2——5节1、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主要表现在哪儿?(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美丽的晋祠》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美丽的晋祠》教案:了解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文章教案内容简介:本教案是以观看电影《美丽的晋祠》为主要素材,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以课前讨论、观影后猜测、观影分析、课堂互动、PPT展示和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展开,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华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材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丰富内涵;2.了解《美丽的晋祠》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和情节;3.能够通过观影的方式了解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4.能够结合电影情节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古代礼仪文化的意义和作用;5.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发现中国古代礼仪文化蕴含的伦理道德和人性关怀;6.能够用文字或图画的方式表达对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感悟和认识,增强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
教材准备:1.电影《美丽的晋祠》光盘2.课堂PPT3.互动白板4.答题卡教材课时:本教案为一节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热1.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对“晋祠”这个词汇的理解和联想,记录在白板上,由课后小组合作归纳梳理;2.小组互动,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与礼仪有关的经历或感受,比如中秋节的祭月,春节的拜年,结婚时的礼仪等;3.谈论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是否现在还存在?二、电影观影1.进入电影之前,让学生观察戏院内的礼仪规矩,比如进入后坐定,关机或静音等;2.观看电影《美丽的晋祠》,学生可以自己记录喜欢的情节或对话,以便之后与同学分享;3.观影后,让学生猜测电影的大致情节,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电影中表现的礼仪文化。
三、电影情节分析1.通过PPT展示电影的主要情节,并注重那些有关礼仪的情节;2.要求学生结合片中详细的礼仪描写,分享观后感,看看他们是否有不同的感受或看法;3.对学生进行几个情节的深入分析:(1)祭祀仪式(2)祝寿和馈赠(3)婚礼(4)送别四、课堂互动1.以词云形式呈现中国古代礼仪的核心词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补充;2.小组合作,参考教材内容或以往学习的礼仪知识,归纳整理礼仪敬重、谦虚、忠诚、教育、友谊等方面的表现形式;3.针对同桌讲述电影中有关礼仪的情节和感悟,并将与过去或现在的生活经验相比,讨论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有何价值和作用。
《美丽的晋祠》教案:领略晋文化的独特魅力

《美丽的晋祠》教案:领略晋文化的独特魅力晋祠是太原市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建于明代,始建于公元1409年。
它是我国晋南地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祠庙建筑群之一。
晋祠以其优美的建筑风格、古朴的装饰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的形象来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晋祠之美,不仅仅反映出晋南地区的传统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让我们领略了晋文化的独特魅力。
建筑美是晋祠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它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在空间上,分‘三叠’和‘两屏’部分,有两进、三开间,主要是由大殿、翼殿、配殿、花园和两个小公司组成的庭院建筑群。
建筑风格也是别具一格,采用了传统的‘爪根斗拱’和‘夏种门式’,这使得晋祠在建筑艺术上显得别具一格,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古朴的装饰艺术也是晋祠的一大特色。
晋祠的装饰艺术以浅雕为主,尤其突出了明代宗礼建筑特色。
大殿和翼殿合建,大殿中铺长条纹紫檀地面,悬挂青纱杉木屏风,顶棚斗拱出深棕颜色,令人印象深刻,翼殿作底漆豁透批白,装饰了各种图案,并悬挂有青丝织成的屏风,更加凸显了晋祠的装饰艺术。
晋祠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一大特点。
晋祠是收藏晋南名士牌位最多的庙宫,有一万三千多块牌位。
晋祠是明代祀典官祠和晋祠县名县庙,作为承载晋文化的重要场所,学术人士、学生们都会前来参观,想更好地了解晋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同时,晋祠的开放形象也展现着晋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过去,祠庙是祈求神灵赐福的场所,门面显得严肃而高不可攀。
但是在现代社会,晋祠采取了开放政策,接收了海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这也是晋祠独特的文化魅力之一。
晋祠以其独特的美、深厚的文化底蕴、古朴的装饰艺术、开放的形象,成为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的景点之一。
在现代社会,文化的交流、融合显得越来越重要,晋祠的存在,展现了晋南地区深厚而又开放的文化,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底蕴,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和领略这座千年遗址的魅力。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美丽的晋祠》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美丽的晋祠》公开课优质
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美丽的晋祠》公开
班级优质教案竞赛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课文,理解关键词和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术状况分析
本文原被初中选为语文教材,语言优美,词工句丽,值得赏析的内容颇多。
根据学生的
认识水平和理解、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赏读和感知,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培
养语感,感受文字的魅力。
3.重点和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作者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美丽的晋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并激发兴趣:
1、师述:同学们,你们以前都去过哪些地方去旅游过?(学生交流)
是啊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今天,我们来到距山西
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的水源地。
有一座名为“晋祠”的古代园林,作者梁恒参观了晋
祠后,忍不住拿起笔,写下了美丽的晋祠。
在这节课上,让我们跟随他一起欣赏金祠的美景。
2.谁来读这个话题?你为什么读这个?第2-3点学生在阅读后谈论他们的感受。
通读(二)。
提出问题并提出目标。
(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17《美丽的晋祠》教案 鄂教版

《美丽的晋祠》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品读体味晋祠自然风景的“两美”(山和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品读体味晋祠自然风景的“两美”(山和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生活动设计一、图片欣赏激趣导入:①指导“祠”读音字形1、课件出示图片欣赏板书课题:17 美丽的晋祠②指导读题2、导:美丽的晋祠,吸引了作家梁衡,他游览了晋祠之后,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这篇《美丽的晋祠》,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去领略晋祠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遇到生字词和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①课件出示词语(点名读,指导读准字音)2、了解初读情况②质疑:哪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交流①点名读课件出示句子②体会表达特点(排比句,作者的观察顺序由高到低)③齐读(读出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导:我们抓住了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板书),那晋祠究竟如何美丽呢?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真正感受到这份“美丽”请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晋祠山美在哪。
有什么特点?三、品读“山”美①点名说、读(课件出示句子)学习第二自然段②引导体会山的美(板书:(形美)巍巍的长长的③读出感受过渡:晋祠除了形美,还有什么美?板书:(色美)①体会表达特点课件出示句子②能用四字词说说你看到的景吗?③读出感受闭目想象,齐读。
导:我们通过读、画、议的方法感受了晋祠山的美,那晋祠的树美在哪?有什么特点?请读第三自然段,用同样的方法找出相关词句,用心去感受。
四、品读“树”美①点名说、读(板书:古老苍劲造型奇特)学习第三自然段②引导读中体会树的美(课件出示句子)③引读“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五、小结,布置预习这节课,我们游览了晋祠的山,晋祠的山巍巍的、长长的。
美丽晋祠课堂实录

《美丽的晋祠》课堂实录三角路小学吴慧芹课时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及小品的独具匠心。
3、抓住描写晋祠山、树、水特点的语句,品读感悟晋祠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四自然段。
5、学习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一、导入,走近“美”:师:今天,我们就跟着作家梁衡一起继续走进山西。
(齐读课题)“美丽的晋祠”。
师:播放课件(关于晋祠山水风景的图片)师:还记得这两棵古树吗?生:一棵是周柏,一棵是唐槐。
他们被我们称作树公公和树婆婆。
师:那咱们请咱班男同学读唐槐的句子,女生读周柏的句子吧。
生:男女生合作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师:好些同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把这部分课文都记下来了。
师:作者在文章第一自然段就写到。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咱们这节课就一起去看水吧。
二、品悟,欣赏“美”:师:静下心,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到描写水美的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水美在哪里,做上批注。
生:静心默读课文勾语句,做批注。
师:晋祠的水很美,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谁来说说。
生:“水美”。
“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这里的水可真不少呀!生:这里的水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别也多。
你看,有一泓深潭,一条小渠,有河,有井,有溪师:晋祠的水居然这么丰富,把各式各样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眼前大的、小的、深的、浅的……真是美得让人难以置信。
师;(相机在课件上给重点词加点)咱们都来读读这儿的美景。
生:读这句话扣住关键词感情朗读。
师:作者信步园中,潺潺的晋祠水最吸引他的要数石间和林中的水了。
师:出示:师:读到这,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 我看见这石间的水象丝像线。
《美丽的晋祠》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美丽的晋祠》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是一篇以实体事物为说明对象的文艺性说明文。
全文以说明为骨架,糅合细致,准确的描写,对说明的事物进行了技术的渲染,从而给人带来美的感受,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简练的概括出晋祠的具体特点。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作者具体说明,描写了晋祠的山,树,水及园中小品,名人题咏的美。
整体把握晋祠美丽的风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典型的写作特点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
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积极性。
2.让朗读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明主的氛围中品词析句,自读自悟,将片段,零散的想象变成真切可感的画面。
教学目标: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大家知道哪些名胜古迹?(生自由说)教师:在我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又被誉为山西“小江南”,想去看看吗?(板书课题,齐读)学生性趣激发后,按要求自学课文。
(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二.整体感知,了解晋祠的美。
1.教师: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全班交流后,指名读,齐读。
2.再读这句话,想想它在表达上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引导体会排比的修辞首发及总起句的作用。
)3.教师: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等等,那么,这里的山,树,水,到底美在哪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走进的字里行间,勾画出自己认为最美丽的段落,小组内交流,让后汇报。
三。
模拟导游,再现晋祠的美。
教师:晋祠这么美,每年来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成千上万。
你能根据课文的描述,当一回小导游吗?喜欢哪里,就带到哪个地方,要尽量用课文中的词语。
(学生模拟导游)四。
课内阅读,了解晋祠更多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晋祠(课堂教学片段——晋祠的树)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晋祠的美,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整体把握,沉潜于晋祠树的美师(指着板书“美丽”,轻轻描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感受到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描写晋祠树的部分感受晋祠的美丽。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浏览课文找句子)师(指着板书说):你从哪儿感受到晋祠的美丽?生:我从古老苍劲体会到晋祠的树很美。
师评:古老苍劲的树让晋祠美了。
(师相机板书:古老苍劲)生:我从造型奇特体会到晋祠的树美。
(师相机板书:造型奇特)师评:造型奇特的树也增添了晋祠的美丽。
生:我从幽静、典雅感受到晋祠的树很美。
师评:晋祠的树让晋祠显现出了那份幽静、典雅之美。
(师相机板书:幽静典雅)难怪作者说——(CAI出示句子: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生齐: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设计理念】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用眼睛、用心灵整体感知文本,在文字中游泳,如鱼得水,找到自己触摸到的阅读世界,感受到晋祠古老苍劲的树和造型奇特的树让晋祠幽静、典雅,从而找准“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中心句: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二)指导到位,徜徉于晋祠树的美师导:同学们说的真好,让我们再跟随作者的视线仔细地看一看,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像画面,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有特点的树(教师指着板书:古老苍劲和造型奇特),去感受晋祠的美。
(学生选择古老苍劲、造型奇特其中一个片断默读自学。
)师抓住机会表扬(发现了一个学生把重点词圈画出来了):他真会学习,把自己感受很深的词圈点出来了。
师(发现了一个学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位同学,用一个词写下了自己的感受,相信他在深入地思考问题。
【设计理念】教师尊重学生,给予了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深入文本,在文字中徜徉,自由选择“古老苍劲”和“造型奇特”的树,读文感受树的幽静、典雅之美。
(三)用心品读,浸润于晋祠树的美师:大家抓住了关键词想象出了画面,来,把你看到的画面说一说。
交流古老苍劲的周柏:生:我仿佛看到周柏挺直着身子躺在石阶旁。
师评:你能抓住关键词想象出周柏的画面。
文中是怎样描述的?你来读一读。
(生1读)其他同学看看,从哪能感受到周柏的古老苍劲?生:我从“皱裂”中感受到周柏很古老。
师:“皱裂”这个词为什么给你古老的感觉?生:我觉得皱裂就像老奶奶的手一样打起了皱。
师(点点头):是呀,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爷爷奶奶历经风霜的手一样。
既然叫它“周柏”,顾名思义就是从周朝就有了的,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风吹雨打,无不显出她的古老沧桑。
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
生读: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师:还从哪个词感受到周柏的古老?生:还从“偃卧”感觉到古老。
师导:课前通过查字典,你知道“偃卧”是什么意思吗?生:仰面躺下。
师导:想像一棵老树是怎样的偃卧?生:周柏像一位老人面朝蓝天躺在石阶旁。
师: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
生读: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生没读出苍劲)师:我听出了古老,还没听出周柏的那份苍劲,从哪可以看出周柏的那份苍劲的呢?生:我还从“劲直”读出了周柏的苍劲。
师:再试着读一读!生再读句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师引:尽管它树皮皱裂,但它的树干仍挺直着,尽管它象沧桑的老人躺在石阶旁,却顶上仍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
这就是晋祠中的周柏。
(CAI:配乐配画)来,一起读。
生配乐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师描述总结:正是在这古老苍劲的周柏的荫护下,晋祠那种幽静、典雅之美显现出来了。
【设计理念】着重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理解语言。
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画面,感悟古老苍劲的晋祠树的独特的美,读出韵味。
交流古老苍劲的唐槐:师:古老苍劲的树除了周柏,还有——生齐:唐槐。
师:你眼中的唐槐是什么样的?生:我觉得唐槐也很古老,枝条缠在一块,叶子很茂密。
(出示填空练习:那唐槐,老干(),虬枝(),一簇簇()条,绿叶()。
)师:你说得很好,你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吗?生: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师:结合填入的词,你看到了古老苍劲的唐槐了吗?你们可以用刚才的方法,抓住关键词来想象。
生:我从唐槐的“树干粗大”感受到它的古老。
师评:你注意观察了树干,你感受到了唐槐的古老了啊。
你来读读!生读句子: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我通过查字典知道“虬枝盘曲”的意思是像虬龙一样的树枝盘曲着卷曲着,我还仿佛看到那唐槐的枝条盘曲着卷曲着。
师:查字典理解词语一下就让你看到了唐槐虬枝盘曲的样子。
想看看这样的树吗?(CAI:出示唐槐的枝条虬枝盘曲的图)来,把你的感受融入到了你的读中。
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师评:古老的唐槐出现在你的眼前!谁再读?生读句子: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我还仿佛看到唐槐长得很茂盛。
师(有感情的)评:多么形象的比喻,古老的唐槐,翠绿的枝叶,展现出生命的活力,显示自己苍劲的风骨。
师(配上音乐轻轻地)引读:晋祠,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那周柏--- 男生读: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师引:那唐槐——女生读: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师引:还有——齐读: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
师评:无论是周柏、唐槐,还是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都陪晋祠历经千余载。
不禁让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生齐:晋祠在古老苍劲的古木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出示句子:晋祠在古老苍劲的古木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设计理念】设计填空,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品味唐槐的古老苍劲之美,并通过图片补白画面,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交流造型奇特的左扭柏师:你看,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有古老苍劲的树,还有造型奇特的树。
(指着板书说)现在,让老师带着你们去看看那棵造型奇特的左扭柏吧!闭上眼,边听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配乐读,生想象)师: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仿佛看到左扭柏是朝左边扭去的,而且树干的纹理一条一条的。
师:把你看到的用读表现出来。
生1(没读出左扭柏的直冲云霄):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师评:(出示左扭柏图)你看这左扭柏直冲云霄,像上钻,再读读。
读出它的气势。
生1: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师评:听你再这么一读,好像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赋予了左扭柏,它树皮上的纹理一齐朝左扭去。
还有谁想读。
生2:(读出了“旋”和“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师(边评边用手做动作):你的读,让我觉得这左扭柏是这样一圈一圈像烟一样向上转去。
从天上看像麻绳一样垂了下来。
生3: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师评:准确生动的四字短语,让奇特的左扭柏立在我们眼前!生4: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师评:形象的表达方法,让我们字字悟其神。
师:来你们这一组让神奇的左扭柏展现在大家眼前。
小组读: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设计理念】通过“周柏”和“唐槐”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学到的阅读方法,用读的方式来再现晋祠树的美,教师相机引导评价。
师:你的眼前还出现了哪些造型奇特的古树?生1:有偃如老妪负水的古树。
师:想象是什么样?生1:像老妇人弯下腰背着水一样的古树。
生2:还有挺如壮士托天的古树。
师:还有呢?生想象练说。
生3:像出征的战士挺立着。
生4:像拄着拐杖的老人看着自己的故乡。
师:一棵、两棵、三棵,这真是不一而足,这古老苍劲的树、这造型奇特的树,无不让晋祠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CAI出示句子: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生齐读: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感悟、理解特殊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轮流说出头脑中展现出的造型奇特古树的画面,以习得表达方法。
(四)整体回顾,悠游于晋祠树的美师配乐引读:漫步晋祠中,这里的树……,那周柏……,那唐槐……,还有……生:以古老苍劲见长,……,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师总结:作者用细腻的笔法,抓住树的特点,运用准确的语言,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各具特色的树,让我们感受到晋祠的美在树。
【设计理念】这部分教学中,教师注重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晋祠那份独特之美,那份典雅、幽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