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题库

合集下载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古文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古代医学文献的阅读与理解,是中医专业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提供一份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者参考和练习。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针灸治疗法D. 外科手术技术答案:D2. 下列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珍答案:A3.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王叔和D. 皇甫谧答案:A4. “四诊法”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声、色C. 望、闻、问、药D. 望、闻、切、药答案:A5. 《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是?A. 系统总结了中药的性能和用途B. 创立了辨证施治原则C. 完善了针灸理论D. 阐述了内伤外感的病因学说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中的“________”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气的升降出入有关。

答案:气一元论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而“________”则指体外的器官。

答案:脏;腑3.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寒、热、温、________。

答案:凉4. “________”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等来了解病情。

答案:望诊5.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________”是指无毒,可以长期服用的药物。

答案:上品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

答:《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它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依赖于阴阳平衡和气血流畅。

此外,它还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念,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医书中常提到的“四诊”是指望、闻、问、______。

2. “医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是《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指的是外感热病,而“杂病”则是指除伤寒以外的其他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3.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其中“脾”主要负责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其中“气”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一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血”则是指______。

5.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针刺,而“灸”则是指使用______进行治疗。

答案:1. 切2. 杂病3. 运化水湿4. 血液5. 艾叶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气”之一?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C2. 以下哪项是中医的“五味”之一?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D3. 中医认为,人体的哪个脏腑与情绪“怒”相对应?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在中医理论中,哪个脏腑被认为是“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六淫”邪气之一?A. 风B. 寒C. 湿D. 火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 简述中医对“阴阳”的理解。

答案:中医中的“阴阳”是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是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的基础。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字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A. 《黄帝内经》B. 《山海经》C. 《说文解字》D. 《礼记》答案:C2.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诊法,其中“切”指的是?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脉答案:D3. 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医家之祖”?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B4. “金匮要略”是哪位医家的主要著作?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5. “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五运”指的是?A. 五行B. 五脏C. 五味D. 五色答案:A6.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其中“五行”包括以下哪些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青、赤、黄、白、黑答案:A7. “四气五味”是中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金、木、水、火D. 心、肝、脾、肺答案:A8.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中“八纲”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B. 五脏、六腑、经络、气血C. 风、寒、暑、湿、燥、火D. 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答案:A9. “脏腑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脏腑”指的是?A. 五脏六腑B. 十二经络C. 奇经八脉D. 任督二脉答案:A10.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A. 银针B. 钢针C. 金针D. 铜针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著作属于中医经典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ABCD12. 中医的“四诊”包括以下哪些?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BCD13. “五行”与“五脏”相对应,下列哪些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木-肝B. 火-心C. 土-脾D. 水-肾答案:ABCD14. “六淫”是中医病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15. “七情”是中医情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喜B. 怒C. 忧D. 思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以________为中心的整体。

医古文选择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选择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选择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答案:C2. “不治已病治未病”出自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答案:A3. “医者意也”这句话出自哪位古代医家?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C4.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A. 上品B. 中品C. 下品D. 杂品答案:D6.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出自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答案:C7. “药食同源”这一理念最早见于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本草纲目》答案:A8. “四气五味”是中药学中的重要理论,其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风、寒、暑、湿D. 金、木、水、火答案:A9. “五运六气”理论最早见于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本草纲目》的特点?A. 系统分类B. 图文并茂C. 药物功效D. 药物价格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A. 经络学说B. 脏腑学说C. 五行学说D. 针灸学说答案:ABCD2. 《伤寒论》中所论述的“六经”包括哪些?A. 太阳经B. 阳明经C. 少阳经D. 少阴经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A. 上品B. 中品C. 下品D. 杂品答案:ABC4.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三焦”包括哪些?A. 上焦B. 中焦C. 下焦D. 外焦答案:ABC5. 下列哪些是《本草纲目》的特点?A. 系统分类B. 图文并茂C. 药物功效D. 药物价格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

医古文试题

医古文试题

医古文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下属指事字的是( ) A.女B.禾C.亦D.页2.“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中“重”意思是( ) A.加重B.重复C.重视D.很3.“太尉黄琬辟,皆不就”中“辟”义为( ) A.排除B.征召C.躲避D.邪僻4.“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的“由”义为( ) A.遵循B.由于C.从D.仍然5.“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中的“宗室”指( ) A.望族B.皇族C.先族D.家族6.“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意思是( ) A.接续B.属于C.种类D.嘱托7.“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中的”思过半”意思是( ) A.收益很多B.思考很多C.发现很多D.担忧很多8.“凡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中的“体”义为( ) A.身体B.外表C.风度D.体会9.“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中的“三分有二”为( ) A.虚数B.实数C.约数D.分数10.下列句中的“其”不能用作语气副词的是( ) A.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廖矣乎!”B.诊其脉至而不定,如火薪然。

C.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D.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11.“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中的“自”意思是( ) A.从B.假使C.即使D.由于12.下列各字能替代“血脉治也,而何怪”中“而”的是( ) A.尔B.则C.但D.以13.“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中“遇”义为( )A. 欢迎B. 接待C. 相逢D. 遇到14.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

“故”义为()A通固,一定 B 特地 C 故意 D 所以15.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向”义是()A向着B从来C刚才D先前二1.具有“病愈”义的词是( )A.瘵B.瘳C.疢D.疴2.“息”的本义是 ( )A.呼吸 B.休息 C.停止 D.熄灭3.“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中的“遇”义为()A 迎合B 遇到C 对付D 接待4.以下形符类属不能相通的是 ( )A.攴与文 B.冫与氵 C.禾与米 D.骨与肉5.“巨细通融,歧贰毕彻”中“毕”的同义词是 ( )A.巨 B.细 C.通 D.融6.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是 ( )A.《尔雅》 B.《康熙字典》 C.《说文解字》 D.《中华大字典》7.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 ( )A.《七略》 B.《汉书·艺文志》 C.《说文解字》 D.《中国医籍考》8.“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中“命世”的意思是()A命名于世B闻名于世 C 命世人闻名D使世人闻名9.“颇”的本义是 ( )A.不正 B.稍微 C.相当 D.头偏10.以下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 )A.支,肢 B.匡,眶 C.苔,胎 D.然,燃11.“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中“盍”的意思为 ( )A.通"何" B.何不 C.为何 D.通"合"12.“汉兴,改秦之败”中的“败”义为: ( )A.衰败 B.失败 C.败坏 D.弊政13.“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A浸润B久远C逐渐D虽然14.“木敷者,其叶发”中“发”字含义为: ( )A.凋枯 B.萌芽 C.生长 D.发现15.“至于败坏,嫁谤自文”一句中,“谤”是 ( )A.指责 B.毁谤 C.夸奖 D.讥讽16.“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治”的意思是( )A.举行 B.治理 C.研究 D.正常17.“多所全济”一句中,主语是 ( )A.多 B.所全济 C.全济 D.多所18.“必先诊侯以审之”中“候”义为 ( )A.等侯 B.诊察 C.问侯 D.脉象19.“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中“怵惕”义为 ( )A.忧虑 B警惕 C.恐惧 D.痛苦20.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中的“痛痒”是 ( )A.又痛又痒 B.义偏在“痒” C.义偏在“痛” D.非常痒21.在下列各词的演变中,属于词义转移的一组是 ( )A.脚、走 B.牙、菜 C.删、瓦 D.金、祥22.“假若天机迅发”中“天机迅发”意指 ( )A.天机发展 B.上天资助 C.天资聪慧 D.灵感忽来23.“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中“经略”义为()A 经营策略 B谋取 C经济谋略 D 计算24.“明堂阙庭,尽不见察”中的“见”义为( )A.看见 B.相当于“被” C.见解 D.同“现”,显示25.“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 ( )A.表谦副词 B.大德 C.洪大 D.语首助词26.“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此句意谓( )A.医方难精B.医方易学C.古今方不同D.治病应灵活27.“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一句中,“经权”是()A.权变,变通 B.经营权术 C.追求权力 D.钱财和权力28.在“颈处险而瘿”中,“险”是 ( )A.通假字 B.古字 C.异体字 D.繁体字29.“既或衰年无俚,有此附会”中的“衰年无俚”指 ( )A.老年无家 B.老年无聊 C.老年不俗 D.老年无伴30.以下句中治为“学习”、“研究”义的是()A.稍长,从乡先生治经。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部医学典籍被誉为“医家之圣”?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金匮要略》答案:A2.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切”指的是什么?A. 观察B. 闻气味C. 询问病情D. 脉诊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五行”理论中的元素?A. 金B. 木C. 水D. 火E. 土答案:E二、填空题1. 中医理论中的“四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2.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酸、苦、甘、辛、咸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答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调养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2. 解释“辨证论治”在中医中的意义。

答案:“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综合分析病因、病性、病位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论述题1. 论述《黄帝内经》对后世中医发展的影响。

答案:《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系统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它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 论述中医“整体观念”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的意义。

答案:中医“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衡有关。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这一观念有助于医生全面考虑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的整体健康。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四要?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内守D. 劳逸结合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医学家的主张?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孙思邈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望”指的是?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切诊,即诊脉4. “五味”指的是?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涩C. 酸、甜、苦、咸、淡D. 酸、甜、苦、辣、淡5. 下列哪项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A. 创立了中医基础理论B. 系统论述了伤寒病的治疗C. 首次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D. 制定了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6.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其中“四气”指的是?A. 春、夏、秋、冬B. 风、寒、暑、湿C. 喜、怒、忧、思D. 酸、苦、甘、辛7.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A. 人体的三个主要脏器B. 人体的三个主要能量系统C. 人体的三个主要排泄系统D. 人体的三个主要防御系统8.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作用是?A.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 描述人体结构C. 指导药物的配伍D. 描述人体的生理功能9. “六淫”指的是?A. 风、寒、暑、湿、燥、火B. 酸、甜、苦、辣、咸、淡C. 喜、怒、忧、思、悲、恐D. 春、夏、秋、冬、长夏、短夏10. “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A. 七种基本情绪B. 七种基本病因C. 七种基本治疗方法D. 七种基本药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两部分。

2.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木生______,火克金。

3.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正气”和“邪气”的平衡有关,其中“正气”指的是______。

医古文练习题(打印版)

医古文练习题(打印版)

医古文练习题(打印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中,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______密切相关。

2.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辨证施治。

3.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药物的分类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三级分类法。

4.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5. 王叔和在《脉经》中详细论述了______种脉象,为后世脉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调和阴阳,平衡脏腑。

7.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辨证论治,因时制宜。

8.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

9.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补肾为本,调和阴阳。

10.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温热经纬》中提出了“______”的治疗原则,强调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及其对现代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2. 试述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六经辨证”体系及其临床应用。

3.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药物分类的方法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4.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的“治未病”原则有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现代中医临床实践进行分析。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王叔和在《脉经》中对脉诊的贡献及其对后世中医脉诊的影响。

2. 论述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的“阴阳平衡”治疗原则及其在现代中医临床的应用。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五行学说2. 辨证论治3. 草部、木部、金石部4. 治未病5. 二十四6. 调和阴阳7. 辨证论治8. 脾胃为后天之本9. 补肾为本10. 清热解毒二、简答题1.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主张通过调养身体,增强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古文题库一,题型:单选题题目:“常谨遇之”(1)中“遇”得意思就是( )选项:A.遇见B.接待C.见面D.求见E.幸运答案:B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视见垣一方人”(1)中得“垣”意思就是( )选项:A.矮墙B.土堆C.土坡D.隔断E.高墙答案:A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先生得无诞之乎”(1)中得“诞”意思就是( )选项:A.诞生B.生日C.荒诞D.通“旦”E.欺骗答案:E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国中治禳过于众事”(1)中得“治”意思就是( ) 选项:A.举行B.治理C.正常D.攻治E.研究答案:A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不可曲止也”(1)中得“曲”意思就是( )选项:A.弯曲B.插曲C.详尽D.迂回E.隐蔽答案:C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目眩然而不瞚”(1)中得“瞚”意思就是( )选项:A.眨眼B.一会儿C.闭眼D.睁开眼E.斜眼答案:A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1)中得“厉”意思就是( )选项:A.针灸得一种B.锋利C.研磨D.厉害E.严厉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过邯郸,闻贵妇人”(1)中得“贵”意思就是( )选项:A.高贵B.有地位得C.有财产得D.有影响得E.尊重答案:E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应便拔针,病亦行差”(2)中得“应”意思就是( )选项:A.反应B.立即C.应该D.疗效E.一会儿答案:B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太尉黄琬辟”(2)中得“辟”意思就是( )选项:A.同“避”B.征召C.回避D.要求E.招呼答案:B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昕卒头眩堕车”(2)中得“卒”意思就是( )选项:A.后来B.终于C.结果D.偶然E.通“猝”答案:E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佗舍去,妇稍小差”(2)中得“稍”意思就是( )选项:A.渐渐地B.稍微C.一点儿D.捎带E.很快答案:A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佗遂下手,所患寻差”(2)中得“寻”意思就是( )选项:A.寻常B.少见C.随即D.没想到E.很长时间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2)中得“信”意思就是( )选项:A.确实B.有根据C.相信D.信誉E.信心答案:A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成与之,已故到谯”(2)中得“故”意思就是( )选项:A.故意B.必定C.特地D.所以E.过去答案:C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因上着粉”(2)中得“因”意思就是( )选项:A.于就是B.因此C.因为D.原因E.理由答案:A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以就是为率”(2)中得“率”意思就是( )选项:A.率先B.率领C.轻率D.比例E.效率答案:D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益闻道德性命之说”(5)中得“益”意思就是( )选项:A.更加B.有益C.满足D.更多E.逐渐答案:E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5)中得“鲜”意思就是( )选项:A.少B.新鲜C.多D.比较多E.明白答案:A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尽去而旧学,非就是也”(5)意在强调( )选项:A.过去所学得东西都就是错得B.抛弃过去所学得东西不正确C.过去所学得东西正确D.应该抛弃过去所学东西,因为那些不正确E.不应抛弃过去所学得东西答案:D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尽得其学以归”(5)中得“以”意思就是( )选项:A.并且B.就C.能D.可以E.而且答案:B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又当消息而用之”中得“消息”意思就是( )选项:A.信息B.情况C.问题D.报告E.斟酌答案:E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得诸见闻,班班可纪”(5)中得“纪”意思就是( )选项:A.纲纪B.纪念C.通“记”D.记得E.回忆答案:C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翁诊之,脉大无伦”(5)中得“伦”意思就是( )选项:A.伦理B.条理C.秩序D.顺序E.紊乱答案:D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与人交,一以三纲五纪为去就”(5)中得“三纲五纪”就是( )选项:A.奴隶社会伦理道德B.封建社会伦理道德C.资本主义社会伦理道德D.没有时代界限得伦理道德E.没有地域界限得伦理道德答案:B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然翁讲学行事之大方”(5)中得“大方”就是( )选项:A.豪爽B.不小气C.大度D.开明E.大略答案:E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5)中得“直谅多闻之益友”出自( )选项:A.《论语》B.《孟子》C.荀子D.老子E.《韩非子》答案:A难易:中要求:了解分析:题目:“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20)中得“艺能”意思就是( )选项:A.方药B.占卜C.技能D.艺术E.能力答案:C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20)中得“生命”指( )选项:A.虻虫B.鸡卵C.水蛭D.活物E.药物答案:D难易:难要求:熟悉分析:题目:“欲得澄神内视”(20)中得“内视”此谓( )选项:A.听取意见,自我反省B.重视内心,加强学习C.不视外物,排除杂念D.观察内心,明确方向E.严于律己,多找缺点答案:C难易:难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20)中得“向隅”文中义指( )选项:A.哭泣B.生气C.有病D.瞧病E.发怒答案:C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含有意动用法得就是( )选项:A.齐桓侯客之(1)B.臣能生之(1)C.扁鹊独奇之(1)D.就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3)E.亦能以生死下士(6)答案:B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含有名词作状语得句子就是( )选项:A.熊颈鸱顾(2)B.家人车载欲往就医(2)C.佗恃能厌食事(2)D.时吐脓血(2)E.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5)答案:C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属于被动句得就是( )选项:A.得诸见闻,斑斑可纪(5)B.适值佗见收(2)C.遂见听许(3)D.生为人所不知(3)E.迷于道趣(3)答案:A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含有宾语前置句得就是( )选项:A.问中庶子喜方者日(1)B.翁穷昼夜就是习(5)C.而何怪(1)D.去本而末就是务(5)E.自汝得之,于我何有(3)答案:A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不含动词义得就是( )选项:A.为医或在齐(1)中得“为”B.语其节度(2)中得“语”C.人之所病,病疾多(1)中得“病”D.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2)中得“针”E.针药所不能及(2)中得“针”答案:E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不含“信”义得就是( )选项:A.当得家书(2)中得“书”B.太祖累书呼(2)中得“书”C.时人谓之“书淫”(3)中得“书”D.又留书骂之(2)中得“书”E.遗季公民璞书日(6)中得“书”答案:C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含通假字得句子就是( )选项:A.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1)B.因唏嘘服臆(1)C.诀脉结筋(1)D.国中治穰过于众事(1)E.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1)答案:A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得“为”不含动词义得就是( )选项:A.少时为人舍长(1)B.暴发于外,则为中害(1)C.即为耳目痹医(1)D.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2)E.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1)答案:D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得“以”字不含介词义得就是( )选项:A.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1)B.尽得其学以归(5)C.以管窥天(1)D.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7)E.以医见业(2)答案:B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以下不含有典故得就是( )选项:A.鸡鸣至今(1)B.昔孟母三徙以成仁(3)C.曾父烹豕以存教(3)D.执志箕山(3)E.收钓于渭滨(3)答案:A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不含表示时段得词就是( )选项:A.终日,扁鹊仰天叹日(1)中得“终日”B.有间,太子苏(1)中得“有间”C.斯须尽服之(2)中得“斯须”D.太子病血气不时(1)中得“不时”E.食顷,吐出三升许虫(2)中得“食顷”答案:D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不就是判断句得就是( )选项:A.且贫者,士之常(3)B.庸夫锦衣,不称其服也(3)C.人之所美者,及时也(3)D.天,阳也(5)E.夫行,本也(5)答案:B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得“以为”或“以……为”不含“认为”义得就是( )选项:A.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1)B.子以吾言为不诚(1)C.欲以不疾者为功(1)D.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2)E.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3)答案:C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不表示约数得词就是( )选项:A.“府君胃中有虫数升”(2)中得“数”B.“吐出三升许虫”(2)中得“许”C.“长可尺所”(2)中得“所”D.“言久服去三虫”(2)中得“三’’E.“此病后三期当发”(2)中得“期”答案:E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表示“随即”得词就是( )选项:A.“立吐她一枚”(2)中得“立”B.“病亦应除”(2)中得“应”C.“须臾便如醉死”(2)中得“须臾”D.“所患寻差”(2)中得“寻”E.“随手而差”(2)中得“随手”答案:C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不含有使动用法得句子就是( )选项:A.臣能生之(1)B.寻当下之(2)C.不能以起之(5)D.罗乃进之(5)E.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5)答案:E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不能表示痊愈意思得词就是( )选项:A.“明旦并起”(2)中得“起”B.“今病已结”(2)中得“已结”C.“不出三日必间”(1)中得“间”D.“病如失”(5)中得“如失”E.“其后服参膏尽数斤,病已”(5)中得“已”答案:B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古今词义范围没有发生变化得词就是( )选项:A.“望见桓侯而退走”(1)中得“走”B.“扁鹊已逃去”(1)中得“去”C.“流涕长潸”(1)中得“涕”D.“长终而不得反”(1)中得“长”E.“当闻其耳鸣而鼻张”(1)中得“闻”答案:D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得“卒”不含有“最终”、“结束”义得就是( )选项:A.言未卒(1) .B.而卒为梓匠轮舆所笑(30)C.昕卒头眩堕车(2)D.卒与法合(4)E.而卒与古合(5)答案:C难易:中要求:熟悉题目:下列不就是地名词语得就是( )选项:A.“余历吴门”(6)中得“吴门”B.“秣陵为高皇帝故都”(6)中得“秣陵”C.“登匡庐”(6)中得“匡庐”D.“及还武林”(5)中得“武林”E.“宋理宗朝寺人”(5)中得“寺人”答案:E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不含异体字得就是( )选项:A.其气哽哽(4)B.固以法瞰之(4)C.三饮之娃矣(5)D.以赀爵万户(6)E.犂然可揉(6)答案:A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得“病”不含动词义得就是( )A.浦江郑义士病滞下(5)B.天台周进士病恶寒(5)C.四方以病来迎者(5)D.一男子病小便不通(5)E.一贫妇寡居病癞(5)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不含“死”得婉言得就是( )选项:A.长终而不得反(1)B.弃捐填沟壑(1)C.一子早世(4)D.即含不瞑(6)E.民莹将捐馆舍(6)答案:A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不含通假字得句子就是( )选项:A.摭其轶事志之(6)B.孳孳务修业(6)C.不问梱外事(6)D.神益王矣(6)E.盖廑有存(6)答案:C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得“适”不含“刚刚”、“正巧”义得就是( )选项:A.适至,佗谓昕日(2)B.适值佗见收(2)C.适有故不时往(4)D.小臣适当其愈(4)E.衣食不能适(1)答案:E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以下不含有医方得句子就是( )选项:A.进黄土汤而愈(4)B.固石膏汤而愈(4)C.内观以养神(5)D.仍用防风通圣饮之(5)E.后复投四物汤数百(5)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扁鹊受业得老师就是( )(1)选项:A.钱颢B.吕君C.长桑君D.许文懿E.罗知悌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朱丹溪学医得老师就是( )(5)选项:A.钱颢B.吕君C.长桑君D.许文懿E.罗知悌答案:E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不能以起之( )(5)选项:A.宾语前置B.为动用法C.使动用法D.意动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