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精)

合集下载

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特点和栽培技术

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特点和栽培技术

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特点和栽培技术作者:陈丽娟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6期陈丽娟(黑龙江省依安县农业执法大队,黑龙江齐齐哈尔161500)摘要:粮饲兼用型玉米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用途广、效益高等优点,可为人和动物提供充足的营养。

适当的增加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种植面积可以拉动畜牧业的发展,还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因此要加强此类玉米的栽培技术,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玉米;粮饲兼用型;特点;营养价值;经济效益;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获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6-0061-011 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特点作为粮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粮饲兼用型玉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与牛肉的蛋白质相媲美,与普通的玉米相比其蛋白质的营养要高得多。

另外,粮饲兼用型玉米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对人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利,尤其是对豆类食品相对缺乏的地区,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具用更为重要的意义。

作为饲料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已培育出一些较成熟的粮饲兼用型的玉米品种,其特点是产量高、质量好、并且营养丰富。

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可带动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在养殖业中,因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籽粒的赖氨酸含量较高,用它来喂猪可明显的提高日增重。

有研究显示,饲喂此类玉米的日增重为饲喂普通玉米的50%-110%。

使用粮饲兼用型玉米还可以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成本。

另外,当粮饲兼用型玉米成熟收获后其植株仍可保持青绿、鲜嫩多汁,并且营养成分较为丰富,可作为优质的青饲料,也可用来制作青贮料,同样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是饲喂反刍动物,如奶牛的最佳饲料,可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粮饲兼用型玉米利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大力推广和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可改变人们对玉米的传统认识,可使种植户适应市场的需求,进而不断的优化玉米品种,形成粮、饲、经济三元一体的种植结构,对于推进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实现种养结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最终实现最佳经济效益都意义重大。

饲料玉米栽培技术

饲料玉米栽培技术

饲料玉米栽培技术
饲料玉米是一种高产、高品质、高效益的饲料作物,被广泛种植和利用。

下面介绍饲料玉米的栽培技术。

1. 土壤选择
饲料玉米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广,但最好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不宜选择过于酸性或碱性的土壤,以及有病害的土壤。

2.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玉米品种。

一般来说,品种应该具有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特点。

3. 播种时间
饲料玉米一般在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下旬进行播种。

播种前应先将土壤松软、平整,并施以适量的有机肥和基肥。

4. 施肥管理
在生长期间,应根据土壤和植株的需求及时施肥。

一般来说,生长初期应施以氮肥和磷肥,中后期应适量施以钾肥和微量元素。

施肥量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品种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

5. 病虫害防治
饲料玉米生长期间,应及时发现并防治各种病虫害。

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穗腐病等;常见的虫害有玉米螟、玉米象等。

防治时应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用合适的防治方法,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6. 收割和储存
饲料玉米一般在秋季9月份进行收割。

收割后,应及时进行晾晒并储存,以免受潮、发霉等影响。

以上是关于饲料玉米栽培技术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各位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粮饲兼用型玉采的特点和栽培技术

粮饲兼用型玉采的特点和栽培技术

粮饲兼用型玉采的特点和栽培技术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特点和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因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特点1、产量高粮饲兼用型玉米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

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其每亩的产量通常能达到较高水平,为粮食和饲料的供应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2、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

其中,优质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对于家畜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3、适应性强能适应多种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无论是在温暖湿润的地区,还是在干旱少雨的地方,都能有一定的生长和产量表现。

4、青贮品质好用于青贮时,具有良好的青贮特性,如柔软多汁、气味芳香,能够有效地保存营养成分,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5、经济效益高既可以作为粮食出售,又可以作为优质饲料供应给畜牧业,从而实现了一份种植投入,两份产出收益,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栽培技术1、选地与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的地块。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灭茬,耕深一般在 25 30 厘米,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

然后进行耙耱整平,达到地平、土细、墒足的标准。

2、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种植制度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

一般应选择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

同时,要注意选择经过审定或认定的品种,以确保品种的合法性和适应性。

3、种子处理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瘪粒、病粒和杂质,提高种子的纯度和净度。

然后进行晒种,一般晒种 2 3 天,以增强种子的活力和发芽势。

为了防治病虫害,还可以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

4、适时播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一般当 5 10 厘米地温稳定通过 10 12℃时即可播种。

【作物栽培学】饲用玉米品质特点及栽培要点

【作物栽培学】饲用玉米品质特点及栽培要点

【作物栽培学】饲用玉米品质特点及栽培要点一、饲用玉米的品质特点青贮玉米是指玉米乳熟期至蜡熟期间,收获玉米植株,经切碎、密封、发酵、青贮,然后调制饲料,饲喂家畜。

饲用玉米根据植株的特点和生物学特征可分为单杆和分枝两种类型;根据其用途和生产方式有分为青贮专用型、粮饲兼用型,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三种。

饲用玉米的特点:①植株繁茂分枝多,而单杆品种则植株高大、粗壮,叶片面积大;②饲草产量高,特别是晚熟杂交种,品质好,适口性强,家畜爱吃;③持绿性好,即使籽粒成熟,植株仍保持青枝绿叶;④茎叶汁液多,茎叶表皮软、脆。

鲜嫩,具有含糖丰富等特点。

二、栽培要点1. 耕作制度青贮玉米因生育期比收籽粒为目的的玉米短,在气候等条件许可时候,可采用复播或套种等不同方式种植。

2. 品种选择选用生物产量高的品种,最好是杂交品种。

品种应具有植株高大、枝叶繁茂、抗倒伏、抗病虫害和不早衰等特点。

最好是选用多果穗玉米,以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还应选用青饲料中淀粉、可溶性糖类和蛋白质含量高、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低,适口性及消化率高的品种。

3. 合理密植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应高于普通玉米。

早熟平展型矮杆杂交种60000-67500株/hm2,中、早熟悉紧凑型杂交种75000-90000株/hm2,中晚熟紧凑型杂交种60000-75000株/hm2。

4. 肥水管理全部磷、钾肥和氮肥总量的30%用作基肥,3-4片叶时追氮肥用量占氮肥总量的10%左右,拔节前追氮量用量的50%左右,吐絮时适当补时氮肥,防止早衰。

5. 收获期乳熟期绿色体鲜度最高。

蜡熟期干物质含量最高,植株含水量60%-70%时,为最适合收获期,一般品种在抽雄后18-20d,为青贮最佳收获期。

三、青贮原理和方法1.青贮原理青贮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性,扩大饲料来源的一种简单,可靠的经济的方法。

玉米是易于青贮的作用,经青贮发酵后,气味酸香,柔嫩多汁,颜色黄绿,适口性好,为草食家畜冬、春的优良青绿多汁饲料。

饲用玉米的品种要求 饲用玉米种植技术

饲用玉米的品种要求 饲用玉米种植技术

饲用玉米的品种要求饲用玉米种植技术
玉米优良品种较多,饲用玉米的农业种植品种要求具有植株高大,茎秆繁茂,抗倒伏,抗病虫等特点。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饲用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1、种植饲用玉米如何整地与施肥
玉米种植地应深耕疏松土壤,一般翻耕深度不少于20~30厘米。

春播玉米地应在头年前作收获后浅耕灭茬,蓄水保墒。

翌年春结合翻耕施足底肥,耙耱整平地面,实施播种。

玉米在饲用栽培中一般采用间作、套种、混作、复种等方式,获得高产优质的青刈料和青贮料,是充分利用土地与光热资源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

2、饲用玉注的播种方法
播种方法有条播与点播两种,青饲用行距30厘米。

播种深度按
其土壤水分状况而定,土壤水分条件好,覆土4~7厘米,土30厘米。

播种深度按其土壤水分状况而定,土壤水分条件好,覆土4~7厘米,土壤干燥覆土8~10厘米。

3、饲用玉米的田间管理
玉米播种后要及时检查苗情,发现缺苗应及时补种或移苗补栽,每亩株数保持在4 500~6 000株为宜。

通常在2~3片真叶时间苗,在4片真叶时定苗。

灌水要和追肥同时进行,从拔节到抽穗需使土壤水分增加到田间持水量的70%~80%。

4、饲用玉米的收获与利用
青刈玉米可根据需要从吐丝到蜡熟期随时割用,可铡短喂牛、羊,用于喂架子猪要粉碎或打浆后喂给。

青贮玉米宜在乳熟至蜡熟期收获。

如果把果穗留作食用,只贮茎叶时,可在蜡熟末期收果穗,青贮茎叶,仍可获得数量多、品质好的青贮料。

饲用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法

饲用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法

饲用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法饲用玉米,即青贮玉米,是指专门用于饲养畜禽的玉米品种。

它将包括果穗在内的整个植株全部青贮用作饲料。

青贮玉米营养丰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木质素含量低,单位面积的干物质产量潜力大,与其他青贮饲料相比具有较高的能量和良好的吸收率。

现介绍饲用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法:1.择土壤。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阳光充足、排灌方便、通透性好、富含有机质、交通便利的地块连片种植。

玉米忌连作,最好与大豆等作物进行轮作。

深耕和施足基肥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防止玉米倒伏。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加入过磷酸钙等磷肥。

2.选品种。

饲用玉米应选择籽粒干物质含量高的杂交玉米品种。

如南试847、掖单12、苏玉糯等,不宜选用水分含量高的甜玉米或超甜玉米。

玉米品种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甲地的高产品种。

乙地不一定也高产,所以不宜远距离调运或购买优良品种。

3.精播种。

春季露地栽培玉米在日平均气温超过12℃以后播种,夏秋季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耕地播种。

播种前选晴天将玉米种子翻晒1天,以杀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和以利于出苗。

玉米一般以条播和点(穴)播的方式播种。

春玉米或收种子的玉米每亩用种2千克左右,每亩4000-5000株的密度较适宜;播得晚或用于青贮、青刈的玉米,适当加大播种量,种植密度可增大到每亩6000-7000株。

种子入土深度以3厘米左右为宜。

4.间苗、定苗。

当玉米长至4-5叶时,于晴天下午定苗,虫害严重可推后至5-6叶时进行,要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问苗、补苗。

出苗过密,一穴多苗不利于玉米生长和结实,应间成一穴一苗或一穴两苗。

留大小均匀一致的壮苗,疏去弱、杂、病、小苗;出苗不齐或因虫害而过稀(疏)的地方,须移栽或补播,改善植株群体结构,以充分利用耕地和光热资源。

一般玉米在封行前需进行2~3次中耕除草。

5.巧追肥。

追肥贯彻轻施苗肥,重施穗肥的原则,拔节时追肥不宜太多,以防引起倒伏。

追肥基本做到:齐苗后5-7天每亩施腐熟粪水1000-1250千克加尿素4-5千克对水1000千克淋施。

青贮饲用玉米高产栽培的方法

青贮饲用玉米高产栽培的方法

高产再高产。如果即密度大了, 则会 出现五大问题 即
影 响 通风 透光 和 光和作 用 ,影 响授 粉 ( 则 易 出现缺
粒、 秃尖 、 半边脸 ) 。加重病害的发生 ( 褐斑病 的发生 既如此 ) , 容易造成后期倒伏 , 中后期易造成 营养不 良( 叶片发黄 、 茎杆细弱、 雌穗变小 、 且8 0 % 左右有秃 尖 或半 边脸 ) 。

6 0 、 成单 2 8 、 正成 1 号和长玉 1 3 等品种。 积极示范墨 西哥玉米 、 蠡玉 6 号和辽原 1 号等杂交饲用品种 。
2 合理栽培
保温育苗 , 双行单株错窝定 向移栽。春玉米最佳 育苗播种期 为 2月 2 5日至 3月 5日,在育苗 方式 上, 要以方格 育苗、 肥 团育苗和塑料软盘育苗为主 , 实行双膜拱盖保 温育苗 ,培育壮苗 。要规范预 留行 比,双 8 3厘米 , 1 0 0: 8 3 厘米要 规范种植双行 , 双
米螟 、 粘虫 , 三是用 “ 多 菌灵 ”、 “ 托 布津 ”( 主要成 分
奶 牛不可缺少 的基础饲料 。发展青贮饲用玉米 , 对于 调整优化 种植业结构和促进农 区草食性牲 畜发展 ,
为 1 , 2 一双 < 3 一乙氧 甲酰 基 一 2 一硫 脲基 >苯 ) 防治 大4  ̄ n i - 斑病 , 四是 在 盖膜前 进行 化学 除 草 , 五是 大 喇
进行 追 补 , 都 达到 了配方 施 肥 的 目的。
作好大喇叭 口期的肥水管理。大喇叭 口期是玉 米最关键的时期 ,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
的时期 , 是 需 肥需 水 最 多 的 时期 , 又是 需 水 的 “ 临 界 期 ”, 也就 是雌 穗 的大 小 、 有粒 没粒 , 雄 穗 花粉量 的多 少、 授 粉 好坏 , 都 是 此期 直 往 后推 1 2 ~ 1 5天 这段 时 间 形 成 的 。为此 , 如果 一次 性追 肥 , 要在此 期追 施 ; 天旱 大喇叭 口水也 要 及时 浇 , 否则带 来好 多负 面影 响 。

饲用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方案

饲用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方案

饲用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方案饲用玉米是指在最佳收获期将包括果穗在内的青贮或粮饲兼用玉米植株地上部分收获,经过整株切碎、加工或贮藏发酵,并以一定比例配置成饲草,用以饲喂以牛、羊为主的草食家畜的饲料作物。

为贯彻落实玉米粮改饲试点任务、推动旱作农业转型升级,按照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饲用玉米。

为充分发挥饲用玉米在种养结合等方面的优势,助力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农牧结合产业发展和发挥产业扶贫效应,制定2020年饲用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方案如下。

一、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按照资源禀赋和种养结合的要求,结合当地畜牧业发展规模和种植习惯,突出优势区域,科学安排布局,鼓励有条件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订单生产、规模化种植,做到以养带种、以种促养。

二、优选品种,合理搭配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成熟期适宜、生物产量高、干物质含量高、青贮品质优、持绿性好、耐密抗倒、抗病抗逆、适应性广的优质青贮专用型或粮饲兼用型饲用玉米品种。

尽量购买精选后包衣的种子,防苗期地下害虫危害。

根据养殖及市场需要,结合当地自然气候特点,合理安排播期,做到播期合理、熟期搭配。

(一)青贮玉米品种推荐推广品种:大京九26、文玉3号、北农青贮208。

试验示范品种:大京九23、丰贮1号、雅玉青贮26、西蒙707、京九青贮16号。

(二)粮饲兼用玉米品种推荐推广品种:金穗1203、五谷568、甘玉23、金凯3号、陇单4号。

试验示范品种:隆丰218、金凯712。

三、精量播种,适当增密选用发芽势强、活力高的高质量包衣种子,通过单粒精量播种机进行单粒精量播种,严把播种质量关,确保一播全苗。

播前晒种2-3天,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

播种量控制在2.5~3.0kg/亩,根据品种特性进行酌情增减,种植密度可比普通籽粒玉米品种适当增加,一般增加500~1000株/667m2,保苗5000~6000株/667m2。

播种深度3~5cm,等行距种植的行距为60cm,大小行种植的大行距为70cm,小行距为40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用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
1、项目现状
玉米是重要的饲料作物,素有“饲料之王”的美称。

不仅籽粒是优良的精饲料,而且茎秆也可作粗饲料。

按营养成分计算,每100千克玉米籽粒的营养价值折成饲料单位,相当于120千克高梁,130千克大麦或150千克稻谷。

玉米的新鲜茎叶富含维生素,是多汁的青饲料,既可切碎直接用于青饲,也可切碎作青贮饲料,同时还可以将玉米干茎叶粉碎作干饲料。

饲用玉米有分蘖性强、茎叶丛生、多穗的分枝型及基本不分蘖、植株高大、叶片繁茂、茎秆粗壮的单秆型。

饲用玉米栽培的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地生产多而早的绿色物体,这些绿色植株柔嫩多汁,粗纤维含量少,营养丰富,适于青贮或青饲。

同时,营养指标、重金属含量及农药等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目前,已有了饲用玉米栽培的系列技术,主要包括生产条件与环境、生产管理技术、收获与收后处理等。

2、效益分析
(1)专用饲料玉米
每公顷约生产绿色植株体75000千克,每千克以0.08元计,每公顷收入6000元。

(2)粮饲兼用玉米
每公顷收获籽粒6000千克以上,同时收获绿色植株60000千克左右。

玉米籽粒以每千克0.8元计,收入4800元,饲料收入4800元,两项合计9600元。

(3)青穗和青饲料兼收
作鲜嫩玉米上市,本项每公顷可收入10000元,青饲料每公顷6000公斤,价值4800元,两项合计14800元。

(4)青饲料、玉米笋兼收
分枝型青饲玉米每公顷茎数多达90000-120000个,可采收玉米笋24万-30万株,每株以0.04元计,可收入9600-12000元,青饲料每公顷60000千克,价值4800元,两项合计14400-16800元。

因此,各种类型的饲用玉米效益均十分显著。

3、发展前景
四川是养猪大省,玉米是养猪的主要饲料。

因此,玉米的产量、质量及其无公害直接关系到我省猪肉的质量和对外出口。

可见,生产高质量无公害的饲料玉米对提高农民收入和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养殖业对玉米需求量逐年增加。

仅据全省饲料工业统计,1997年工业配合饲料产销量为350万吨,其玉米原料缺口就达210万吨,加上酿酒所需,其缺口则更大。

因此,今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需加大饲用玉米生产的发展力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逐步达到供需平衡,保证我省养殖业对玉米的需求,以生产出无公害的肉类产品。

但四川玉米分布在丘陵、山区及高原,自然条件复杂,饲用玉米又有其特殊的栽培技术。

因此,按照品种和环境条件统一、耕作栽培和避灾抗逆统一、高产与优质高效统一,研究和推广饲用玉米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才能提高饲用玉米的比较效益,才能在生产中发挥饲用玉米的优势,推动我省养殖业的发展。

联系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联系人:张敏聂坤伦石海春
联系电话:(0835)288233128823202882114
邮编:625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