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桂青贮1号玉米全株青贮高产栽培技术

桂青贮1号玉米全株青贮高产栽培技术
桂青贮1号玉米全株青贮高产栽培技术
1. 选地种植: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段种植,不宜在重土壤、水涝地和多风场地种植。
2. 土壤调理:在种植前适当翻耕土壤,加入有机肥料,进行深松、肥沃化处理,建议施用20公斤/亩沼渣或腐熟堆肥。
3. 灌溉管理:在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加强灌溉管理。
建
议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生长初期以少量多次的方法灌溉,既节省
用水,又能使玉米的根系更加发达,从而提高产量。
4. 种植密度:玉米全株青贮种植密度是每亩6-8万株左右。
密
度过大会导致玉米生长繁茂,使光线难以透过,影响下部玉米的生长,同时易发生病虫害。
加大密度可以增加产量,但不能过度。
5. 施肥技术:生长初期的追肥可使用速效氮肥,随后逐渐转为
缓效肥;结合玉米的生长周期,进行分期施肥,避免肥料对玉米的影响。
6. 病虫害防治:采用药剂防控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
防治措施,及时处理虫害和病害,避免影响产量。
7. 收获技术:玉米全株青贮的适宜收割期为玉米成熟期前10-15天,太晚的收割会影响颗粒饲料的质量。
捆绑收起后要及时晾晒,去
除多余的杂草和叶片。
8. 制作储藏:将玉米全株青贮切成适合饲用的长度,压实于储
藏地点,往往需在压实后进行覆盖防水处理,以保证储藏品质。
可以
采用塑料薄膜或者灌注酸梅饮料瓶内的水,覆盖在青贮堆顶,再进行
膜散顶,并在顶部灌注适量水分,减少氧气进入,达到防腐、保鲜的
效果。
以上是桂青贮1号玉米全株青贮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若需
更多信息请到相关的农业机构进行咨询。
青贮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青贮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技术青贮玉米是指将玉米植株在青黄熟期采割后,通过特定的处理方式使其保持一定的水分含量,然后进行储存、发酵,以供牲畜食用。
青贮玉米具有丰富的营养、易消化、高产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牛、羊、猪等畜禽的饲养。
一、种植技术1. 地块选择: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避免水涝、积水现象。
最好在前作为豆类或禾本科作物,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2. 品种选择:选择生长势旺盛、抗倒伏能力好的中早熟品种,如中早鲜食玉米、丰收206等。
3. 育苗栽培:在温室苗床上播种、培育幼苗。
栽苗时,每穴放1株苗,栽后加足腐熟有机肥料,保持苗床湿润。
4. 地面整理:在种植地面整理前,进行除草、锄杂、调整土壤水分等预处理。
然后进行松土,使土壤松散透气。
5. 种植密度:根据玉米品种的生长期和生长势,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一般中早熟玉米每亩种植量为4-5万株。
6. 施肥技术:在土壤施肥前,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调查。
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合理配置氮、磷、钾等肥料。
二、管理技术1. 行距管理:根据玉米品种的生长势和地理条件,合理确定行距。
一般地方性玉米行距多在60-75厘米之间。
2. 灌溉管理:适时进行水分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幼苗期和拔节期是水分需求较大的阶段,要注意加强灌溉。
3.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间玉米,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要注意间套作物的选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杂草防治:及时进行锄草除杂,避免杂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农药防治不宜频繁使用,避免残留对玉米产生不良影响。
5. 授粉效果提高: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籽粒的质量和数量。
在玉米开始抽雄时,可进行授粉增产,将玉米粉末撒在花序上,提高授粉效果。
6. 收割与储存:根据玉米品种的生长期,确定适宜的收割时间。
在收割时,应选择天晴、气温适宜的时间。
收割后要进行打捆、堆平,尽快送往青贮窖进行储存。
三、青贮玉米的发酵处理1. 驱赶酱制:将收割好的青贮玉米放入特制的干燥设备中,通过驱赶酱将玉米表面的水分蒸发掉,达到一定的干燥效果。
青贮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青贮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技术一、种植前的准备工作1. 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耕地,避免盐碱地、湿地和阴湿沟壑地。
2. 前茬处理:应选择充足阳光的地块,平整土地,彻底铲除杂草,确保地表平整。
3. 施肥:青贮玉米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适量施入腐熟有机肥或农家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施肥。
4. 耕作措施:在地块选择后,耕深应深达30cm以上,翻埋前茬秸秆,同时进行细耕。
二、品种选择1. 早熟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早熟品种,以确保在限定的生育期内,能够保证高产和优质。
2. 耐逆品种:选择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风险。
三、播种时间和密度1. 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旱育或丰水前进行播种。
在北方地区,播种时间应在春季地温达到8-10℃时进行。
2.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选择相应的密度,一般每亩播种量在6-8万株左右。
根据实际情况,每穴投种2-3粒种子,保证稀植密度。
四、田间管理1. 土壤保水保墒:采取覆盖保水薄膜、开沟排水、保留杂草等措施,保证土壤湿度恰当。
2. 草害防治:杂草是青贮玉米的重要害虫,需及时进行除草,防止杂草对青贮玉米生长的影响。
3.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治青贮玉米的病虫害,避免病虫害对青贮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 种植期间的追肥:按时进行追肥,保证植株的养分供给。
一般在播种后10天-15天进行一次基肥,之后每隔15天进行一次追肥。
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也可以配合磷、钾等元素。
5. 防冻措施: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时采取防止霜冻的措施,保护青贮玉米的生长。
五、收割与贮藏1. 收割时间:青贮玉米的最佳收割时间一般在玉米的生育期的乳熟期,也就是玉米籽粒乳熟时,茎部还带有一定绿色,营养物质丰富。
2. 收割方式:采用机械收割,保证收割的效果和质量。
3. 贮藏方式:青贮玉米收割后需做好贮藏工作。
可以选用塑料膜包覆的乳酸发酵法,也可以利用密封式发酵窖进行贮藏,确保质量。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青贮玉米是一种常见的饲料,通过适当的栽培技术可以获得高产高质的青贮玉米,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料来源。
下面就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实施青贮玉米的种植工作。
1. 区域选择青贮玉米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所以在选择种植区域时,应当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一般来说,平均气温在15-25摄氏度,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的地区适合种植青贮玉米。
2. 土壤准备青贮玉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是适合生长的土壤应当是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丰富的土壤。
在进行土壤准备时,可以进行耕地、施肥等操作,确保土壤的肥力充足。
3. 种子选择选择优质的种子是青贮玉米种植的关键。
优质的种子应当是对当地气候条件适应的抗逆品种,具有较好的生长势、产量和品质。
在购买种子时,应当选择正规的种子公司生产的品种,避免购买假冒伪劣的种子。
4. 播种密度青贮玉米的播种密度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播种密度在每亩8-10万株左右比较适宜。
过高或者过低的播种密度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生育。
5. 施肥管理青贮玉米是一种需要大量养分的作物,特别是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需求比较大。
在施肥管理上,应当根据土壤肥力、种植密度等因素合理施用化肥,确保青贮玉米的养分供给。
6. 病虫害防治在青贮玉米的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
在种植过程中,应当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防治,以保证青贮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7. 灌溉管理对于青贮玉米来说,适当的灌溉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坚持及时浇水、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确保玉米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
8. 生长管理在青贮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生长管理工作,包括间苗、除草、整枝、支架等操作,以保证青贮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9. 采收时间青贮玉米的采收时间直接影响着玉米的品质和饲料价值。
一般来说,青贮玉米的采收时间应当在玉米处于生长旺盛期,籽粒刚刚开始灌浆时进行,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饲料品质。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与实施步骤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与实施步骤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就是在玉米乳熟后期或蜡熟前期,将带穗的整株玉米进行铡碎青贮,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和化学作用制成饲料。
本文介绍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与实施步骤。
1、玉米青贮窖池的准备
目前,青贮窖池以地上窖为主。
规模养畜场宜采用长方形窖,宽度在3米左右,深度以2.5-3.5米为宜,长度随青贮数量而定。
选址时应选在地势高、土质坚硬、靠近畜舍、远离水源的地方,窖池墙壁要坚固牢实,不透气,不漏水,内部要光滑平坦。
2、青贮玉米收割时间
全株青贮玉米收割要把握好收割时机,过早了秸秆与果穗营养不充实,且水分过大。
过晚了果穗坚硬,青贮后影响饲喂效果。
适宜的收割期是乳熟后期到蜡熟前期,即整株含水量在65-70%,籽实含水量在45%-60%,约比正常收获提前15-20天。
3、全株玉米的切碎
为确保无氧环境的形成,玉米秸秆一定要切碎,长度以2公分左右为宜。
规模养畜场多采用大型青贮联合收割机到玉米地里收割铡碎,直接装车运往窖池。
4、全株玉米青贮青贮料的填装
填装前,先将青贮池打扫干净,底部要铺垫一层10-15公分厚
的切短秸秆或软草,以便吸收上部踩压时流下的汁液。
大型青贮池从一端开始装起,用装载机推压结合,逐渐装向另一端,以装至高出池口1米左右为宜。
5、玉米青贮窖池的封口
装填至离池口30公分时,在池壁上铺塑料薄膜以备封池,待青贮料装成馒头形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池顶,然后压上湿土30公分或用汽车轮胎压紧,防止空气进入和雨水渗入,造成青贮料变质。
全株玉米青贮加工技术

全株玉米青贮是一种常见的饲料加工技术,可以有效地保存和利用玉米植株中的营养价值。
以下是全株玉米青贮加工技术的一般步骤和要点:1. 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适合青贮的玉米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适宜的植株高度,如饲用玉米品种或青贮专用品种。
2. 适时收割:玉米在青贮的最佳收割时期是在颖果饱满、玉米籽粒硬化前,植株高度约为2-2.5米时。
此时玉米植株的营养素最丰富,同时也能保证贮存后的饲料品质。
3. 采用合适的收割方式:全株玉米青贮的常用收割方式有切碎和整株收割。
切碎方式适用于牛舍内直接喂食,整株收割适用于喂养大量牲畜或作为饲料储存。
4. 切碎与调整料碱值:对于切碎方式,可以通过粉碎机将玉米植株切碎并调整料碱值。
料碱值的调整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石灰或氨水进行,能够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5. 添加微生物发酵剂:青贮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有效的微生物发酵剂,促进植物质的降解和发酵过程。
这些发酵剂有助于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吸收效率。
6. 压实和密封:将切碎后的玉米植株或整株玉米堆放成一定高度的垛压实,然后用塑料薄膜或其他密封材料进行包裹密封,以防止氧气进入并减少饲料质量的损失。
7. 贮存和保管:将密封的玉米青贮堆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和雨水。
定期检查贮存状态,发现有霉变迹象的部分及时剔除。
8. 使用和喂食:根据需要适时取用青贮饲料,注意防止受潮、霉变和发酵过度。
在喂食时,要控制饲喂量和频次,配合其他饲料进行混合和平衡,以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以上是全株玉米青贮加工技术的一般步骤和要点,具体操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的设备条件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青贮过程中,及时和适度的管理和操作能够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利用率。
同时,对于不熟悉青贮技术的人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采取培训参加,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高效性。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青贮玉米是一种常见的饲草资源,也是养殖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饲料。
青贮玉米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等优点,因此备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
但是青贮玉米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技术,才能够获得高产量、高质量的饲草资源。
下面从种植选择、田间管理、收割保存等方面对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一、种植选择1.土壤选择。
青贮玉米要求土层深厚、通气性好、肥力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砂质壤土或壤土为佳。
因此,在选择种植场地时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充足的土地。
2.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玉米品种,例如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可以选择抗旱适应性强的品种,以及适合高产量、高品质的本地品种。
3.种子处理。
玉米种子处理是保证地块前期壮苗的关键,可以通过对种子进行除草、农药单丸包覆、生长激素处理等方式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生长势,从而营造良好的种植环境。
二、田间管理1.灌溉管理。
青贮玉米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必须要进行合理的灌溉管理。
在生长初期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水分供应方式,在中期和后期需要增加灌溉量,以维持土壤水分和生长需求。
2.施肥管理。
青贮玉米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尤其是氮肥、磷肥、钾肥等营养元素,因此需要在每个生长时期进行及时的施肥。
在生长初期可以适量施予腐熟的有机肥料,中、后期主要是通过化肥施用来满足玉米生长的养分需求。
3.防治病虫害。
青贮玉米在生长期间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及时进行防治。
不同的病虫害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例如可以适量喷施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来防治害虫和病菌的发生。
三、收割保存1.合适的收割时间。
青贮玉米的收割时间要根据玉米生长的生理特点以及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说,玉米收割前后要考虑干燥条件、天气情况等因素,以避免收割的玉米由于水分过高、耳芯成熟度不足、风吹日晒等原因而受到影响。
2.有效保存。
青贮玉米在收割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存。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塑料膜覆盖、密封存放等方法来保证玉米的质量。
青贮玉米 栽培技术要点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以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青贮玉米是一种将玉米植株在青熟时期进行采收和贮存的方法,用来作为牲畜的饲料。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能够提供牲畜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质。
下面将介绍一些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质玉米品种进行栽培。
常见的品种有双高玉米、油玉米等,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2. 土壤准备:青贮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应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播种前应进行耕作和整地,将土壤杂草和残留物清除干净,以利于幼苗生长。
3. 播种时间:青贮玉米的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和生长周期来确定。
一般在春季或早夏进行播种,以确保玉米在青熟时期能够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
4. 播种密度:播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每亩播种量在60000-80000株左右较为适宜。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光照不足,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5. 施肥管理:青贮玉米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管理。
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施肥,补充土壤中缺乏的养分。
播种后,可以进行适时的追肥,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6. 病虫害防治:青贮玉米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或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同时注意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周期和使用剂量。
7. 收割和贮存:青贮玉米的收割时间是保证饲料质量的关键。
一般在玉米籽粒发育到乳熟期时进行收割,此时玉米植株的整体营养价值最高。
收割后要进行晾晒和压实,使其含水量降低到60-70%左右,然后进行覆盖保护,以免发生霉变。
8. 饲喂管理:在喂养牲畜时,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饲喂管理。
一般来说,可以将青贮玉米与其他饲料混合使用,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同时,要注意饲喂的量和频次,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土壤准备、播种时间、播种密度、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和贮存以及饲喂管理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株青贮玉米机械直播栽培技术要点
1、选种:种子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7%,发芽率达到95%。
2、适时机播作业:当地温达到并稳定在8-12℃时开始播种。
3、施肥、播种:免耕覆盖播种机播种、施肥作业工序一次完成,每亩施入化肥30-40公斤,播种位置要一致、整齐,机具行走路线要直,严格控制播种机作业速度,做到“行距一致、深浅一致”,避免漏播和重播,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播种深度在4-5厘米。
4、种子与化肥间距:化肥播深应控制在8-10厘米,种肥间距一般在4-5厘米,过大会降低肥效,过小容易造成烧种、灼苗。
5、田间管理:
①适时喷施化学除草剂,要在播后苗前喷施40%阿特拉津、50%乙草胺等进行封闭除草。
第一次除草效果不好时,可在杂草长出2-3叶时进行叶面喷药。
②查田补苗:出苗后,及时检查苗情,发现缺苗断垄及时补种。
③追肥:一般在6月末7月初,采用深松追施尿素10公斤/亩,深松深度25-30厘米;追肥深度:10厘米左右。
6、收获:应乳熟末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