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估标准

合集下载

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价规范

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价规范

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价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青贮玉米感官指标分级、发酵品质分级及营养品质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对全株玉米青贮的评价及分级。

2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5882青贮玉米品质分级NY/T1209-2006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玉米DB37/T2968饲草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测定DB37/T2969饲草中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测定GB/T20194饲料中淀粉含量的测定旋光法GB/T6432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3术语和定义全株玉米青贮:是将切碎的新鲜全株玉米,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和化学作用,在密闭无氧条件下制成的一种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和营养丰富的饲料,是保证常年均衡供应家畜饲料的有效措施。

4技术要求4.1感官品质分级全株玉米青贮感官品质分级应符合表1规定:表1全株玉米青贮感官品质分级及指标气味(25分)色泽(20分)质地(10分)水分(20分)Ph(25分)酸香味舒适感。

无丁酸味,有芳香果味或明显的面包香味(18-25分)接近于原料颜色,一般呈绿色或黄绿色,烘干后呈淡褐色(14-20分)松散柔软、不粘手。

柔软湿润,茎叶完整,叶脉清晰,松散(8-10分)65%-68%(20分)≤3.9(20-25分)酸臭味、酒酸味。

有微弱的丁酸味,较强的酸味,芳香味弱(9-17分)黄褐色或暗绿色,略有变色,呈淡黄色或带褐色(8-13分)基本保持花茎叶原状,柔软,水分稍多或稍干(4-7分)63%-65%或68%-72%(10-19分)>3.9,≤4.3(10-20分)刺鼻酸味、不舒适感。

丁酸味颇重,或有刺鼻的焦糊味或霉味(1-8分)变色严重,墨绿色或褪色呈黄色、淡黄褐色(1-7分)略带黏性,茎叶保存极差,或干燥、粗硬(1-3分)60%-63%或72%-75%(1-9分)>4.3,≤4.9(0-10分)腐烂味、霉烂味。

全株玉米青贮制作及其品质评价标准的制定

全株玉米青贮制作及其品质评价标准的制定

第40卷第2期2024年2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40No.2Feb.20240前言全株玉米青贮[1]是指全株青绿玉米经青贮收割机收割后,在青贮窖中经压实、密封、贮存、发酵等工艺处理后的牲畜饲料。

其中的营养物质包括干物质、淀粉、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乳酸等。

全株玉米青贮是奶牛全混合日粮中的主要成分[2],高品质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具有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等特点,不但能保存全株玉米大部分营养养分,还能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而且占地面积小、容易贮存,实现奶牛饲料的常年供应。

全株玉米青贮占牧场奶牛饲料成本的比例较高,可达年原奶销售额的20%。

虽然目前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因玉米种植地理环境、种植技术、收割时机、收割、压实、密封、发酵、贮藏、取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没有标准化,导致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质量不稳定、利用率不高[3]。

因此,有必要制定全株玉米青贮制作标准,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设定,并严格执行,最终实现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质量符合奶牛饲喂标准,同时节本降耗,提高饲喂效益。

1全株玉米青贮制作原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制作过程[4-6]为将新鲜的玉米植株在合适的时机,利用克拉斯、约翰迪尔等设备进行收割,运送到牧场青贮窖堆积,用青贮专用压实拖拉机压实,然后用黑白膜和阻氧膜进行密封。

在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作用下,青贮中所含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转变为有机酸(主要为乳酸),导致pH快速降低,抑制其他不耐酸微生物的生长,起到防腐作用,有效避免了青贮营养损失和霉变,使原料中的养分得以较好保存。

贮存较好的青贮能够保存一年以上。

2全株玉米青贮制作工艺及关键参数2.1制作前的准备在青贮玉米收割前,主要对克拉斯、约翰迪尔等收割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切割长度和粉碎粒度达到要求;对青贮窖进行清扫清洁,处理后保证干净;组织好运输车辆的统一拉运,保证车体干净;成立青贮收割工作组,各负其责。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及品质评价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及品质评价

2019·07期·总第348期近年来国内牛羊肉等优质畜产品的生产供给缺口较大,主要制约因素是优质粗饲料的供给保障能力不足。

青贮全株玉米是被国内外生产实践证明的优质粗饲料资源,较易种植,营养价值较高,在牛羊等草食家畜粗饲料的供应上占有重要地位。

“全株玉米青贮”指的是在玉米蜡熟期时将带果穗的整株玉米切短破碎,压实封窖,利用乳酸菌厌氧发酵制成青贮饲料。

全株玉米青贮由于生物产量高,收贮简便,生产效益较好,同时饲料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消化率高,已在我国草食养殖业中得到普及推广。

近年来,国家“粮改饲”正大力推广种植青贮玉米,但是实际生产中由于养殖场(户)制作的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参差不齐,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养殖效益。

本文就制作全株玉米青贮的技术关键点以及品质评价方法和标准进行简要的总结,以供生产实际参考。

1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1.1全株玉米的收割1.1.1刈割时间适宜的刈割时间是保障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前提。

收获时间过早,籽粒尚未成熟,淀粉等营养物质含量低,乳酸菌等发酵微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少,青贮发酵缓慢,营养损失大,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品质较差;收获时间过晚,籽粒虽已成熟但秸秆的纤维化程度高,消化率低,同时高纤维化的秸秆难以铡碎和压实,不利于青贮成功。

生产中不同的种植地域和玉米品种等影响青贮玉米的具体收获时间。

一般情况下,从营养产量的角度来考虑,建议用作全株青贮的玉米在蜡熟期(籽粒胚乳呈蜡状)时收割。

玉米籽实蜡熟期(1/3乳线至3/4乳线)植株下部有4~5片叶呈棕黄色,全株干物质含量在30%~35%,而适宜的水分含量是乳酸菌厌氧发酵的必要条件,此阶段的全株玉米水分可以使乳酸菌的青贮发酵作用充分发挥,青贮效果更为理想。

1.1.2留茬高度不同的留茬高度对青贮的营养成分和产量有很大影响。

留茬过低会夹带泥土,泥土中含有大量的梭菌等腐败菌,增加了硝态氮含量和霉菌污染的风险(玉米植株根部含量高),易造成青贮料腐败;另外,全株青贮玉米根部的粗纤维含量高,木质化程度高,可消化性较低,导致青贮质量较差,消化率和采食量都低。

青贮玉米质量标准

青贮玉米质量标准

一、青贮原理青贮是利用微生物的乳酸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性的一种方法。

青贮过程的实质是将新鲜植物紧实地堆积在不透气的容器中,通过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转化为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当乳酸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并能阻止原料中的养分被微生物破坏,从而将原料中的养分很好的保存下来.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乳酸不断积累,乳酸积累的结果使酸度增强,乳酸菌自身亦受抑制而停止活动,发酵结束.青贮发酵完成一般需要17~21天。

由于青贮原料是在密闭并停止微生物活动的条件下储存的,因此可以长期保存,甚至有几十年不变质的纪录。

综上所述青贮是指建立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酸性环境,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繁衍,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饲料的技术。

青贮饲料也就是指将新鲜的青刈饲料作物、牧草、新鲜的全株玉米或收货籽实后的玉米秸等青绿多汁饲料直接或经适当的处理后,切碎、压实、密封于青贮窖、壕或塔内,在厌氧环境下,通过乳酸发酵而成。

二、青贮饲料及加工调制1、青贮饲料的营养特点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因原料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其共同特点是:青贮饲料中富含水分、粗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以全株玉米营养价值最高。

适口性好,易于消化。

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非蛋白氮中以酰胺和氨基酸的比例高,大部分的淀粉和糖类分解为乳酸,粗纤维质地变软。

因此易于消化。

2、青贮饲料的种类(1)常规青贮:目前常用于玉米秸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

青贮料可极大限度的保存原料原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好。

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丰富,粗蛋白为8.4%,碳水化合物为12.7%。

(2)半干青贮:半干青贮又叫低水分青贮,是指青贮原料收割后,经风干含水量降到45%~55%,形成对微生物不利的生理干燥和厌氧环境,同时植物细胞形成高渗透压,使生命活动受限制,发酵过程变慢,在无氧的条件下保持青贮料的方法。

它兼有干草和一般青贮料的优点,干物质含量比一般青贮料多一倍。

优质全株玉米青贮调制与质量评价技术

优质全株玉米青贮调制与质量评价技术

优质全株玉米青贮调制与质量评价技术适用范围:全株玉米青贮生产、质量评价及应用。

解决问题:规范全株玉米青贮制作、质量评价和取用方法,指导优质全株玉米青贮制作与应用。

技术要领:1.全株青贮玉米品种选择不一定选择专用青贮玉米品种,但要选择与当地气候特点相匹配的玉米品种,以玉米穗大、成熟期短、产量高为宜。

2.收获时玉米的成熟度(1)控制水分含量优质的青贮原料是调制优质青贮饲料的物质基础。

适时刈割不但可以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最大营养物质产量,而且水分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适当,有利于乳酸发酵,易于制成优质青贮饲料。

当全株玉米干物质含量为30%-35%时制作青贮,能使产量、营养价值和消化率达到最佳平衡点。

玉米籽实的乳浆线是一个粗略估算整株水分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当达到50%乳浆线时为最适宜收获时间,整株水分在50%-74%。

但很多玉米品种的乳浆线并不明显,大多数杂交品种出苗和吐丝期间的差异较大。

实践中可采用手握法判断青贮水分,将全株玉米切碎到1-2cm长度作为样品,成年男子单手抓握适量样品,尽全力握手。

松手后,样品球缓慢散开,手掌上仅有少量水分附着,此时干物质超过30%,适宜制作青贮;当样品成球状,水分容易从指尖流出时,干物质含量低于25%;样品刚好能维持球状,手上有少量水分,干物质含量在25%-30%;样品球状缓慢散开,手上几乎没有水,干物质含量在30%-40%;样品球迅速散开,手上没有水时,干物质含量超过40%。

(2)控制淀粉含量玉米青贮是奶牛主要的能力和优质纤维来源,淀粉是重要的能力来源之一。

收获时的成熟度影响淀粉含量。

如果收获过早,籽粒成熟度不够,淀粉含量低,同时在压实过程中也会造成营养物质流失。

如果收获过晚,尽管淀粉含量高,但纤维含量也高,消化率低,不仅贮窖难于压实,影响发酵的质量,也缩短青贮保存期。

玉米籽实中淀粉的沉积是整株水分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玉米全株水分每天减少0.5%-1.0%,此时每天沉积的淀粉为0.5%-1.0%,全株青贮玉米淀粉含量宜控制在30%-35%为宜。

不同感官分级方法对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估标准比较 - 种植技术

不同感官分级方法对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估标准比较 - 种植技术

不同感官分级方法对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估标准比较-种植技术为方便快捷的进行青贮饲料的评价,以实验室检测营养品质材料为对照,利用不同方法进行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比较不同评定方法的优缺点,实现青贮饲料的快速、稳定、高效评价.结果表明:两个评价体系对同一材料评价等级不完全一致,但整体情况趋同,德国农业协会评价标准更简单、可操作性更强,但准确程度低于国内青贮料感官评价标准。

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不同感官分级方法对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估标准比较。

在青贮饲料的生产过程中,比较简单的评价青贮饲料的方法是感官评价,但感官评价可控性较差,由不同人操作其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为更好地方便快捷的实现青贮饲料的评价,现将两种常用青贮饲料的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筛选一种执行简单、便于操作、指标量化易于处理的青贮饲料感官评价标准。

以全株玉米和苜蓿青贮饲料为实验对象,比较不同感官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

以青贮饲料实验室品质测定结果为比对标准,分析各感官评价体系的优劣。

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青贮玉米品种为中原单32,利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添加剂青贮发酵35天后,所用添加剂种类见表1。

由表6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乳酸菌1.O mL/kg组、甲酸全组和纤维素酶全组评价等级为良好,其他各组、各处理为优质。

通过各组综合得分情况,可以更细致、更直观的反映青贮饲料品质情况。

对感官评价差异不大的青贮料进行区分。

青贮饲料感官评定标准能够反映出实际感官测评时,纤维素酶感官好于对照,甲酸组1.O mL/kg处理组感官较对照差的情况。

其分值划分更细致,对青贮饲料反映更准确。

但由于引进了pH值和水分评价指标,操作较复杂,不适用于苜蓿等高蛋白、低含糖量的青贮饲料。

2 讨论与结论实验中比对感官评价相关的分值,将对应青贮料感官情况进行打分,可知蔗糖组各浓度的青贮料感官评分都达到1级(优质),甲酸组除0.2 ml_/kg组外,各组都为2级(良好)。

玉米青贮质量标准

玉米青贮质量标准

1饲料原料玉米青贮饲料质量标准(试行) 1总则《饲料原料玉米青贮饲料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适用于玉米青贮饲料的质量评定。

2质量评定 2.1现场评定标准2.1.1色泽:优质玉米青贮饲料色泽接近原料颜色,呈青绿色或黄绿色;品质良好的玉米青贮饲料呈黄褐色;品质一般的玉米青贮饲料呈褐色;品质低劣的玉米青贮饲料呈黑褐色。

2.1.2气味:品质优良的玉米青贮饲料通常具有酸香味;品质良好的玉米青贮饲料具有酒酸味;品质一般的玉米青贮饲料具有刺鼻酸味;品质低劣的玉米青贮饲料具有腐败霉烂味。

2.1.3结构:优质的玉米青贮饲料结构松软不粘手;品质良好的玉米青贮饲料结构松软无黏性;品质一般的玉米青贮饲料略带黏性;品质低劣的玉米青贮饲料发黏结块。

2.1.4水分:优质的玉米青贮饲料握在手中紧压,湿润但不形成水滴;品质良好的玉米青贮饲料紧压可形成水滴;品质一般的玉米青贮饲料紧压有水分流出;品质低劣的玉米青贮饲料干燥或者抓握见水。

2.1.5 pH 值:采用pH 试纸(精度0.1)测定青贮饲料pH 值的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现场评定。

现场评定时,将青贮料样品的汁液挤出滴到试纸条上或将试纸条插入压紧的青贮料样品中测定,测定过程中避免用手直接No.:000000000000075497接触样品。

优质的玉米青贮饲料pH值范围为3.4~3.8;品质良好的玉米青贮饲料pH值范围为3.9~4.1;品质一般的玉米青贮饲料pH值范围为4.2~4.7;品质低劣的玉米青贮饲料pH值大于4.8。

表1 现场评定标准(注:括号内数值表示该项得分。

)2.1.6综合评定:将色泽、气味、结构、水分和pH值得分相加,根据综合评定标准将青贮饲料分为优质、良好、一般、劣质4级(见表2)。

表2 玉米青贮饲料现场综合评定标准2.2实验室评定标准青贮饲料实验室评定主要包括乳酸、乙酸、丁酸、氨态氮)、黄曲霉毒素B1等。

22.2.1 氨态氮:氨态氮与总氮的比值是反映青贮饲料中蛋白质及氨基酸分解的程度,比值越大,说明蛋白质分解的越多,青贮质量不佳。

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估标准

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估标准

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估标准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一)任务来源、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1.任务来源2014年2月,由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201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批准《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估》地方标准的制定。

2.主要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奶事业部奶牛科学院营养疾控中心3.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吉雨、庞云。

负责标准技术资料查询、收集及对比,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行业内征求意见,组织标准的初审讨论会及标准报送等。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目前全国各地规模性奶牛养殖已经普及。

规模性奶牛养殖的全混合日粮(TMR)是奶牛饲喂的基础日粮,也是必要日粮,而全株玉米青贮是TMR组成的重要成分之一。

每个牧场制作青贮的方法不一致,导致质量差别较大,影响牛奶的质量较为严重。

现伊利集团没有形成统一全株玉米青贮质量标注,本标准规定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质量评分标准,以供企业对青贮质量进行评定,作为企业内部制作青贮的参考依据,提升企业青贮制作管理及制作水平。

本标准可规范奶牛养殖场青贮质量指标统一,制作方法更进,奶牛产量提高,质量优质。

(三)简要起草过程标准任务下达后,起草工作组全面收集了有关青贮、玉米等相关文献,在研究参考这些标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公司内部规模化牧场青贮的实际制作、使用情况,同时对国内外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玉米青贮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牛场业主询问、青贮采样、感官评定、化验室检测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

之后,工作组对标准草案进行讨论研究,在咨询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伊利集团奶牛实际养殖情况、玉米种植情况,制定了行业内标准征求意见稿。

起草工作组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征求意见稿以信件及电子邮件的形式定向发给有关企业和专家,同时在单位网站上刊登了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估标准
编制说明
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
(一)任务来源、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
1.任务来源
2014年2月,由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201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批准《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估》地方标准的制定。

2.主要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奶事业部奶牛科学院营养疾控中心
3.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吉雨、庞云。

负责标准技术资料查询、收集及对比,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行业内征求意见,组织标准的初审讨论会及标准报送等。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目前全国各地规模性奶牛养殖已经普及。

规模性奶牛养殖的全混合日粮(TMR)是奶牛饲喂的基础日粮,也是必要日粮,而全株玉米青贮是TMR组成的重要成分之一。

每个牧场制作青贮的方法不一致,导致质量差别较大,影响牛奶的质量较为严重。

现伊利集团没有形成统一全株玉米青贮质量标注,本标准规定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质量评分标准,以供企业对青贮质量进行评定,作为企业内部制作青贮的参考依据,提升企业青贮制作管理及制作水平。

本标准可规范奶牛养殖场青贮质量指标统一,制作方法更进,奶牛产量提高,质量优质。

(三)简要起草过程
标准任务下达后,起草工作组全面收集了有关青贮、玉米等相关文献,在研究参考这些标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公司内部规模化牧场青贮的实际制作、使用情况,同时对国内外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玉米青贮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牛场业主询问、青贮采样、感官评定、化验室检测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

之后,工作组对标准草案进行讨论研究,在咨询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伊利集团奶牛实际养殖情况、玉米种植情况,制定了行业内标准征求意见稿。

起草工作组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征求意见稿以信件及电子邮件的形式定向发给有关企业和专家,同时在单位网站上刊登了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

标准起草工作组认真讨论研究了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公示稿),向相关部门上报。

二、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6432-94 饲料中粗蛋白检测方法
GB/T5009.9-2008 食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6435-2006 饲料中水分(干物质)测定方法
GB/T 20806-2006 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测定
NY/T 1459-2007 饲料中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测定
GB/T 1601-1993 农药pH值的测定方法
GB/T 6434-2006 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
Q/YZJ10-03-02-2000 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
自动凯氏定氮仪饲料中氨态氮的测定
GB/T 17480-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GB/T 19540-2004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2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青贮
青贮是指建立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酸性环境,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繁衍,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饲料营养价值的技术。

2.2 全株玉米青贮饲料
是指以新鲜的全株玉米为原料直接或经适当的处理后,切碎、压实、密封于青贮窖、壕或塔内,在厌氧环境下,通过乳酸发酵而成的青贮饲料。

2.3 全株青贮玉米质量评估
从玉米青贮感官、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微生物数目及安全指标五个方面对全株玉米青贮进行全方位、综合的评价,根据得分将每一项指标分别定级,通过每项指标的得分情况汇总成整体得分,根据总分等级评估青贮玉米优劣情况,进而提高青贮品质。

3 评估标准
青贮玉米评估标准应符合表1的要求。

得分情况应根据表2评分。

表1 青贮玉米评估标准
表2 评估等级评分
注:以上标准经过咨询下表专家后,汇总各专家建议制定而成。

表3 各专家详单
4 参考资料及标准
[1] 贾成发于中伟.青贮饲料品质的鉴定及提高方法[J].饲料与添加剂,2011.
[2] 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中国饲料,1996.
[3] 王晓娜.蒙豕晋日津厍尔京月青贮饲料质量与安全性评价[D].2011.
[4] 青贮玉米品质分级.国际标准,GB/T 25882-2010
[5] 常玉萍. 洛阳市奶牛场青贮玉米饲料质量评价[D].2009
[6] 侯月娥姜瑞丽.饲料和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及检测方法探讨[J].饲料与营养,2014.
[7] 许庆方玉柱李志强. 苜蓿、玉米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研究[J].草地学报,2007.
三、其他需要在网上公开说明的事项
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