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_中国历史常识

合集下载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_人类起源的神话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_人类起源的神话

对于人类的起源,世界各洲的神话故事都有各自的说法。

埃及神话认为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

远古时代埃及没有在世界上出现之前。

全能的神“努”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

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

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

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下许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与人类。

日耳曼神话认为人类是由天神欧丁创造的。

传说有一天欧丁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挺拔雄伟,另一棵风姿绰约,于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

欧丁首先赋予他们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他们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他们成为日耳曼人的祖先。

中国神话流传着女娲造人的传说。

东汉应邵的《风俗通》载:“……女娲拌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泥人也。

”《圣经》里流传着上帝造人的故事:上帝花了五天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天,他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

然后从亚当的身体取出一条肋骨又造了一个女人。

这就是亚当夏娃的故事。

亚当和夏娃在《圣经·旧约全书·刨世纪》开篇记载,上帝耶和华在七天内创造了天地万物:第一日,造光,分明暗昼夜;第二日,造天,定晨昏;第三日,造地,分水陆,造植物;第四日,造日月星辰司昼夜;第五日,造飞禽和水生动物;第六日,造人类和陆生动物。

第七日,天地万物造就完毕,耶和华休息,为安息日,定为圣日。

上帝在创造好世间万物后,他用地上的泥土,按照自己的形象捏了一个泥人,并取名叫亚当。

上帝把亚当放在长满了各种果树的伊甸园中,并对亚当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了必定死。

”上帝又用土创野地各样的走兽和空中各样的飞鸟,亚当一一给他们取了名字。

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之一

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之一

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之一郭灿金张召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蕴丰富。

从本期开设的“文史博览”,将介绍一些日常交往中最易误解的人文、历史常识,包括典故溯源、民俗揭秘、人物考古、礼仪点评等方面,这些常识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应当正确、得体地运用。

“丰碑”自古不是碑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

《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

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

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

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辘轳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

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

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

《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

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

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对于丰碑的使用范围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

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公输般劝说季康子用丰碑来下棺,结果就遭到了别人的一番挖苦。

显然,所谓的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

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发展到公室成员,再往后发展到诸侯亦可用。

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

只是他们忘了原来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记了碑最原始的功能。

所以,后来有人开始在光秃秃的石头上开始刻字记录父辈的功绩,这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墓碑。

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则天的无字碑倒是歪打正着,有点符合古礼的要求。

除此之外,其他人就显得有些东施效颦了。

“劳燕”最惯是“分飞”第一次见到“劳燕”这个词是多年之前,那时,高考在即的我们是如此惴惴不安而又忧郁感伤。

不可不知的300个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300个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300个文化常识1. “哈喽”一词源于美国电话公司制定的标准问候用语。

2.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3.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被视为富贵、高贵和充满阳刚之气的象征。

4. 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之一是《尼普尔史诗》,创作于公元前2000年。

5. 罗马尼亚是唯一一个以“大陆”命名的国家。

6. 美国国庆节是每年的7月4日,纪念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

7. 荷兰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旗帜从未改变的国家。

8. “鸡尾酒”一词最早出现在1806年的美国报纸上。

9. 日本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10.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全民户外公共自由的国家。

11. 制造风铃的最早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中国。

12. 波兰有超过170万湖泊,占国土面积的10%以上。

13. 联合国的宪章最初是在美国旧金山联合国总部签署的。

14. 约旦河是世界上最低落的河流,河面低于海平面400米。

15. 意大利是世界上最多古迹的国家,有56处世界遗产。

16. 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铂金生产国。

17. 英国的伦敦塔桥是世界上第一个悬索桥。

18. 奥斯卡金像奖最早于1929年颁发,是电影界最高荣誉。

19. 肯尼亚是世界上最早实施禁止电子售卖烟草制品的国家之一。

20. 巴基斯坦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约有7000年的历史。

21.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第二大宗教,信徒遍布全球各地。

22. 巴西人均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手机,平均每人拥有两部以上。

23.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林蛙生产国。

24. 加拿大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总长约202,080千米。

25. 菲律宾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圣诞季节,通常从9月开始。

26. 埃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阿拉伯国家。

27.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煤生产国。

28.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

29. 韩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苔消费国。

30. 墨西哥是世界上最大的银生产国。

31. 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消费国。

经常被误读的10个文史常识

经常被误读的10个文史常识

经常被误读的10个文史常识1、炙手可热“炙手可热”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为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

关于这个成语,也有历史渊源。

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后来任用李林甫为宰相,政治开始腐败。

公元745年,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

李林甫死后,唐玄宗便任命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做宰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

一时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公元753年,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

诗人杜甫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诗中说:“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J 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没有人能与之相比;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

宋代李清照《逸句》诗:“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J 现代作家沙汀在《淘金记》中说:“亲眼看见他成了这镇上炙手可热的红人,而且目空一切J所用“炙手可热”含义都与杜甫诗中表达的意思相同。

因而,从古到今,炙手可热都为嚣张跋扈之意,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了该词的本义。

2、曾几何时唐代诗人韩愈曾经写过一首题为《东都遇春》的长诗。

诗中说: ”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J其中,“曾几时”后来就固定为一个词语“曾几何时”,这个成语在后来的诗文中多有运用,比如以下两句:“补官扬州,公得谢归。

曾几何时,讣者来门J—(王安石《祭盛侍郎文》)“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

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J—(赵彦端《新荷叶》)从词面上讲,“曾”是“曾经”的意思,"几何”意为“多少”. 翻阅各种辞书可知,“曾几何时”都解释为“时间过去没多久”,而《现代汉语词典》则直接举出例句:“曾几何时,这里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3、“衣冠禽兽”原是褒义“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

中国上下五千年知识问答

中国上下五千年知识问答

中国上下五千年知识问答一、古代中国1. 什么时候开始有中国的历史记录?中国的历史记录起源于公元前16世纪商代文明时期,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2. 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分期是什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

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哪些?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4.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分别是谁?三皇: 伏羲、神农、黄帝五帝: 唐尧、虞舜、大禹、启、汤5. 中国古代的儒、道、墨三家哲学代表人物是谁?儒: 孔子道: 老子墨: 墨子6. 儒家思想中的“仁”、“礼”、“义”、“智”分别代表什么?仁: 仁爱之心礼: 社会规范义: 正义和道德智: 智慧和知识7.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各种不同学派的思想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中国封建时代8. 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等级制度是怎样的?封建时代的社会等级制度主要分为皇帝、官僚贵族、地主阶级、农民和商人等阶层。

9.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是如何运作的?科举制度是通过举行科举考试选拔官员,考试内容包括经义、史书、文学等。

10. 中国封建时代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哪些特点?封建时代的农业生产方式以自给自足和人畜耕作为主要特点,农业工具主要是木耒和牛耕。

三、近现代中国11. 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它的意义是什么?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开启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12. 中国建立第一所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是在哪一年?中国建立第一所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是在1921年,在江苏省上海市。

13.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在哪一年发生的?它造成了什么影响?“文化大革命”始于1966年,造成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动荡,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14.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哪一年开始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1978年,由邓小平发起。

四、中国当代社会15. 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什么?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冷知识一览表

历史冷知识一览表

历史冷知识一览表
历史冷知识一览表如下:
1. 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是北魏冯太后。

2.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最早的瓷器在商朝出现。

3. 孔子并非贵族,而是一位平民教育家。

4. 清朝乾隆年间,民间出现了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

5. “丝绸之路”不是由张骞开辟的。

6.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已经开始。

7.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8. 有中国导弹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钱学森。

9.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远航美洲更早。

10. 腊八节也是佛教节日,佛教弟子在这一天会喝腊八粥。

更多冷门历史知识点可以查询相关历史文献资料,或咨询历史学家获取。

中国人必知的历史常识

中国人必知的历史常识

中国人必知的历史常识古代文明的起源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文明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最早的文明中心出现在黄河流域,这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在这里,人们开始种植作物,并建立了早期的定居点和城市。

而后,中国古代文明逐渐向东南方向扩展,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古代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朝代,其中一些最为重要和有影响力的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和明。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军事力量和文化成就。

有些王朝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另一些则在内外部压力下衰落或被其他强大的势力所取代。

伟大的长城与丝绸之路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令世界瞩目的建筑工程:长城和丝绸之路。

长城是中国古代为保护国家边疆而修建的防线,全长数千公里。

它出现在早期朝代,并在后来的王朝中得到了扩建和加强。

丝绸之路则是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之间的重要贸易路线,为中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学、艺术和科技的辉煌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中也出现了一些文化上的辉煌时期。

在唐朝和宋朝时期,中国文学和诗歌达到了高峰,许多著名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中国古代艺术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其中包括绘画、雕塑和陶瓷艺术。

此外,中国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农业等领域也有重要的科技贡献。

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多样,其中包括语言、音乐、舞蹈、戏剧、风俗习惯等方面。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等哲学和宗教信仰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这些节日都有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当代中国的崛起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挑战。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时代。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全球领先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和体育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语中国人民的历史和文化是深厚而博大的,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了解和珍视自己的历史常识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历史常识历史重要考点

中国历史常识历史重要考点

中国历史常识历史重要考点坚持历史评价而非道德评价。

这条原则涉及到的主要是人物的评价。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中国历史常识历史重要考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中国历史常识历史重要考点1.契丹的兴起:(1)时间:10世纪初(2)人物: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3)都城:在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西夏的建立:(1)时间:11世纪前期(2)人物: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3)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3.北宋的建立:(1)时间:960年(2)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4.北宋与辽之间订立著名的澶渊之盟。

结束战争,双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5.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6.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1.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2.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南宋时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栽培主要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3.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5.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6.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7.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历史的五个方法一、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古开天辟地传说宇宙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混沌一团,后来巨人盘古挥动手中的大斧,将天和地劈开,然后他脚踏地、手撑天,以每天一丈的速度长高,天和地之间的距离也随之越来越远。

过了一万八千年,他才轰然倒下。

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化作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和草木山川。

女娲造人女娲造人传说天神女娲照着神的样子,用黄土和泥,捏成人形,造出了最初的人类。

后来,女娲甩动蘸上泥浆的藤条,泥点掉落在地上也变成了人,使造人的速度加快了许多倍。

她还将人分成男女,让他们结成夫妻,繁衍后代。

因此,女娲被尊为人类的始祖。

有巢氏构土为巢有巢氏构土为巢传说有巢氏是巢居的发明者。

远古时代,有巢氏教人们在大树枝杈间,构木为巢,让人们在树上居住,躲避猛兽的侵袭,使人类免受伤害。

后来,他又教会人们用灌木、木槿的树干(类似藤条,有弹性)编成篱笆,防卫居室。

用坚韧结实的野草编织成厚草席帘,覆在屋顶上防风雨。

燧人氏钻燧取火相传远古人类“茹毛饮血”,伤害肠胃,人们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

燧人氏教人们钻燧取火,以火烤猎物的骨肉,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加食物的味道,而且也易于消化吸收,从此人们患腹疾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

氏族社会氏族社会氏族公社是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

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始终。

氏族社会初期。

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即母权制。

称母系氏族社会。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逐渐过渡到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即父权制,称父系氏族社会。

氏族内部实行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公有,平均分配劳动果实;氏族首领由选举产生,管理公共事务,遇有氏族内外的重大问题,则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氏族社会时期实行族外婚制,内部禁止通婚。

随着金属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劳动效率提高,劳动产品又出现了剩余,私有制随之产生,导致氏族内部贫富分化,进而演变为对立,于是便逐渐形成了阶级,氏族亦随之解体。

母系氏族原始社会,人们以血缘关系结成了亲族集团——氏族。

最先是母系氏族,这一时期,在氏族公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女性,一个母系氏族公社有一个共同的女祖先。

由于全体成员只能确认各自的生母,所以成年的妇女一代一代地成为确定本氏族班辈世系的主体。

成年的男子则分散到其他氏族寻求配偶,实行群婚。

每个氏族公社内部,存在着按性别和年龄的不稳定分工。

其中妇女负责采集食物、看守住地、烧烤食物、缝制衣物、养老育幼等繁重任务。

而壮年男子则担任打猎、捕鱼和保护集体安全等需要较大体力的事务。

妇女是氏族公社原始共产制经济的主持者,又对确定氏族的血亲关系起着主导作用。

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全盛时期普遍形成了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长期定居的村落。

父系氏族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全盛时期,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男子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据主导的地位,于是母权制自然过渡为父权制。

父系氏族公社逐渐形成了。

从此,以父权为中心的个体家庭成为与氏族对抗的力量,原始社会慢慢解体。

男子通过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他们必然要求按照男系计算世系、继承财产,母权制的婚姻秩序被打破了,原来对偶婚制下的从妻而居的传统。

为一夫一妻制所取代。

在一夫一妻制下,妇女以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劳动局限在家庭之内了,女子在家庭经济中退居于从属地位。

最初,这种小家庭依附于父系大家庭。

后来南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家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大了。

氏族社会走到了瓦解的边缘。

部落、部落联盟部落由两个或多个血缘相近的氏族组成。

每个部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语言、习俗,也有管理内部事务的机构,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氏族之间经常进行战争,一些部落就联合起来,结成了部落联盟。

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曾在我国古代和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着,在近代某些部落和民族中仍可找到它的踪影。

图腾信仰认为人与某种动植物或非生物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每个氏族都起源于某种图腾,这种图腾是该氏族的源头、保护神,也是这个氏族的徽号和象征,并且以各种形式表露出来。

大禹治水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洪水,洪水淹没了村民的村庄和房屋,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避难。

尧看到百姓们受苦受难非常痛心,便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问题。

大家都一致推荐了鲧去完成这个任务。

鲧用了9年时间来治理洪水,他只懂得水来土掩,用筑堤围堰的方法来阻挡洪水,结果是洪水排不出去,就使劲地往上涨,堤坝也越筑越高。

围在堤坝内的洪水犹如困兽,一旦冲开一个缺口,就前功尽弃,无法收拾。

水灾越闹越凶。

尧死后,大家推举舜当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舜巡视治水情况,看到鲧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将鲧治罪,处死在羽山。

部落联盟又推举鲧的儿子禹。

当时禹刚刚和涂山氏结婚,婚后4天,他便离家治水去了。

禹临行前曾留言:“若生下儿子,便取名为启,以纪念我为治水离家启行。

”禹非常聪明能干,他吸取了其父失败的教训,先到受灾的地方实地考察。

经过考察,禹决定用“开”、“通”、“疏”、“凿”、“引”等方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但要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就必须找寻河源和泄导洪水的地方,于是禹就带他的助手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了千难万险,探明了河道,设计治河的规划。

后来妻子生下儿子启的时候,正好禹从家门前经过,他听见屋内婴儿的哭声,很想进屋看看,但一想到自己还没有制服洪水,百姓们还被围在高地上,便狠下心没有进去探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3年的艰苦努力,河道畅通了,洪水被引入了大海,人们又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修房、耕耘,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为了纪念禹治水的功绩,后代人尊称他为“大禹”。

禅让禅让是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议事会推举首领的制度,即由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首领组成部落联盟议事会,联盟的首领由议事会选贤举能产生。

传说中的唐尧、虞舜和夏禹就是通过禅让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

禹死后,禹的儿子启杀死通过禅让产生的首领伯益,自己当了首领,并建立了夏朝。

禅让制度也随之告终。

黄帝黄帝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圣王,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传说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见《史记》),生性聪慧,出生后几十天就能讲话,六七岁时思维就非常人可比,而且还察觉到了神农氏的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够改革。

成年后,黄帝更是聪明异常,加之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游牧部落的首领。

公元前26世纪左右,中原地区以成三足鼎立之势。

一为黄帝,东进中原后,踞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两),通过不断与其他部落联合及征战,形成包括姬姓在内的12个部落的联盟;一为炎帝,炎帝东进中原后。

进入河北,居太行山以东;一为蚩尤,蚩尤居于山东,其部族性情暴躁,崇尚武力,从不进行生产劳动,专靠西讨中原,掠夺财产而生,相传由81个氏族和9个部族组成,史称“九黎”。

后蚩尤作乱,向西侵犯,先与神农氏炎帝为争夺黄河下游河北、山东、河南蔓省交会处的平原地区发生冲突,经多年战争,蚩尤得胜。

炎帝向黄帝求救。

于是黄帝与炎帝军队联合,在涿鹿与蚩尤部落展开决战。

经过一番激战,终于杀死了蚩尤。

之后。

黄帝率兵进入几黎地界,与各氏族修好关系,威信大增,其势力迅速扩大到了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

炎帝神农氏虽与蚩尤战败,但仍有相当的实力,尤其是看到黄帝的势力迅猛扩张后,炎帝更加恐慌。

于是,在灭掉蚩尤后不久,炎、黄两部落为了争夺天下的控制权终于爆发了冲突。

两个部落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与怀来县之间的阪泉进行了火拼,黄帝最终打败了炎帝。

阪泉之战后,战败的炎帝则退到了遥远的南方。

在黄帝稳定了天下之后,回想起炎帝曾为天下百姓做出了难以计数的功德,就放弃了向炎帝报复的念头,他派人请回了炎帝以及他的部族。

从此,炎帝带领人民顺应时令,播种百谷,教民农耕,号“神农氏”,深受后世子民的爱戴,炎、黄两个部落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形成了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华夏民族。

所以,“黄帝子孙”也叫做“炎黄子孙”。

尧尧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相传尧父为黄帝曾孙,在位七十年,“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尧父死后,尧的异母兄弟挚继位。

挚在位几年,为政不善,禅让于尧。

尧才智卓绝,“其仁如天,共知如神。

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他在位时,举荐本族德才兼备的贤者,令族人能紧密团结:他考察为官者的政绩,奖惩分明:注意协调各部族间的关系,使百姓相处和睦。

尧在位时,世风祥和,政治清明。

南于年代久远,关于尧的传说众多。

相传尧时,曾首次制定了历法,使农业生产可以按时节进行。

尧还确定了一年的周期,每三年置一闰月,以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尽可能让农时准确。

关于尧的记载,最令人称道的,是作为部族首领,尧传贤不传子,开禅让制之先河。

为了考察舜,尧花费了三年的时间,他先是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考验他的德行和治家的能力;派舜负责推行德教,教化臣民,考察他累积的威望:让舜总管百官,并在明堂的四门接待来朝的各部诸侯,考察他处事及接人待物能力;再让舜独自去山林中求生,考察他的生存能力等。

在认为舜的各方面都很出众后,尧让位于舜。

在太庙举行典礼后,尧退隐,二十八年后去世。

百姓闻讯万分悲痛,如丧考妣。

三四年过去了,仍旧对尧思念不已。

诸子百家兴起后,以儒、墨两家为代表的“显学”派,都以尧舜为号召。

从那时起,尧就成为古代的圣王:他有着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

在整个封建时代里,尧的存在和业绩从来没有被怀疑过。

舜舜是历来与尧并称的古代圣王。

相传,舜的家境寒微,舜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耕种、捕鱼、烧制陶器、经营小本生意,为了糊口而四处颠沛。

舜以孝行闻名,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为了考察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考验其品行和管理的能力。

结果舜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

于是尧禅位于舜。

舜执政后,相传有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很有励精图治的气象(如针对过去职责不明确的现象,任命禹任司空,治理水土;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

舜在位二十八年后,尧去世,舜在三年的丧事完毕后,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隐。

然而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并不理会丹朱。

民间的许多歌谣都在颂扬舜,不把丹朱放在眼里。

舜见人心所向,无法推却,遂回到都城登上了王位。

在舜的统治时期里。

“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清平。

舜年老的时候,让有威望的禹来摄政,以禅让的方式让禹接替了自己。

禹禹是传说中的古代圣王,又称夏禹、大禹、戍禹、帝禹等。

姓姒。

名文命。

因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按照以国为氏的习惯,一般称作夏禹。

在传说中,禹的家境非常显赫,是“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禹的父亲是鲧。

母亲为女志。

鲧在尧时治水无功,到了舜时,禹被任命为司空,治理水土,接替鲧没有完成的事业。

在尧时,洪水已经泛滥成灾,人们的生活极其艰难,荆榛遍野,满目荒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