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合集下载

专题四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专题四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物 质 生 活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俗 风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的 变 革 的 尚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租界洋房
四合院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 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
江南水乡传统民居
完全欧化(花园、别墅) 完全欧化(花园、别墅)
红帮裁缝为孙中山设计 制作的第一套中山装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旗袍的演变
满族妇女衣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妇女服饰 清末
民国旗袍改良 民国旗袍改良
现代旗袍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物 质 生 活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近代
长跑马褂 西装
中山装 旗袍

①1949年到60年代:中山装和苏 1949年到60年代: 年到60年代 式服装(列宁装、连衣裙) 式服装(列宁装、连衣裙) 20世纪60中期到70年代末 世纪60中期到70年代末: ②20世纪60中期到70年代末:军 服和干部服 改革开放后:从穿暖到穿好, ③改革开放后:从穿暖到穿好,款式 新颖,层出不穷新颖,层出不穷-从封闭走向开放并 与世界接轨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世 化
结合所学的知识, 结合所学的知识,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 生活和社会习俗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生活和社会习俗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内因: 内因:国内的历史剧变
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政治(环境、形势) 政治(环境、形势)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 经济(生产力的提高) 经济(生产力的提高) 改革开放 碰 撞 和 交 汇 的 结 果 冲 击 下 中 西 文 化 的 在 西 方 工 业 文 明 的

公开课 专题四第一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公开课 专题四第一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代表服饰
长袍马褂 西装 旗袍、中山装
服饰特征
中西并存
中西合璧
成因分析
新中国成立 后——十一 届三中全会
中山装 苏联装 制服装 绿军装
政治化 单调性
十一届三中 全会至今
异彩纷呈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合作探究一:
如何看待西方的侵略:
分组讨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外来文明冲击着近代中 国的生活方式,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促 进中国的近代化
高营养 肉食为主
快捷、 标准化生产
整洁卫生 注重服务
合作探究二 • 从饮食看东西方文明的不同?
从饮食看东西方文明的不同
文明类别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经济生活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海上贸易、殖民
农耕生活
民主制度
平等互利、民主 科学自由平等
君主制度
安土重迁、 注重等级
三、住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封闭性)
•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结合近现代以来习俗风尚的变革探讨习俗变 革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练一练
• 1.(2008·江苏)1869年,《教会新报》的 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 ,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 ,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 当时的中国( )
• A.虽已开放,但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 •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清炖蟹粉狮子头
扒烧整猪头
三套鸭
西餐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 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47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47张PPT)
—— 新华文摘 《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
从思不考接:受1西、装从到材接料受西一装到;材料二,人们穿衣 说服说明的明了状了:况什中西发么服生?饰了观什念么的变碰化撞?和融2、合这;种变化




西装(外来)
中 山 装
中山装代表
民主共和、
自由平等之
时代精神,
民族文化之
精华。
史料六:
中山装的政治色彩
政府政策的影响——王家槐来自海南近志》材料三:有轮船而沙船淘汰,有洋布而土布淘汰,有洋针而土针淘 汰,有皮鞋、线袜而钉鞋、布袜淘汰。 ---胡祥翰的《上海小志》
材料四: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 而甲午战争后三年间,民族资本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1912至 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其中面粉业和纺织 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相当发展
政治运动的推动;先进中国人的提倡,进行机器生产、 生活的需要;受西方习俗与民主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中华民国元年春,正月,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公布采用
阳历纪元,定五色旗为国旗,革去长揖磕头之礼,代之以握手与鞠
躬;大人老爷之称,改呼先生或衔职;男子劝其剪发,女子禁其缠
足;吸食鸦片者,严令戒绝。凡属国民,一律平等……”
近 代 中 国 女 子 服 饰
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装设计师参考满 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 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现象。
近现代服饰的变化:
(1)男子服饰的变迁: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民国后)
拘谨、呆板、 等级森严
美观、适体、 方便、平民化
(2)女子服饰----旗袍的变化及流行
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茅盾《子夜》

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变化的表现
(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的建立前: (2)新中国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 (3)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
喇 叭 裤
健 美 裤
穿着打扮个性化、多样化
(3)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
①服饰特征:
美观大方、色彩艳丽,彰显个性,异彩纷呈
②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多元社会
一、男女服饰 二、饮食变迁
三、居室建筑
四、习俗风尚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衣)
清代官服标识
帝制印痕 畸形审美
长袍马褂
着旗袍的满族妇女
清末汉族妇女
从以上的服装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
拘谨、呆板 、保守、等级森严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变化趋势:
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50年代和60、70年代讲究的是阶级 斗争和政治挂帅,不能穿婚纱和西服, 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80年代又穿上了婚纱,但是手捧假塑料花很有 时代特征,照片的色彩也是后期上的。
90年代至现在:化装技术可真没 得说,连最亲的人也认不出来。
现 在 流 行 个 性 婚 纱 照
1 、习俗风尚变革的原因:
手撕鸡
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
正宗川菜以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
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 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
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食在 中国,味在四川
淮扬菜
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区 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 火工,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
麻香小象贝
长 袍 马 褂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洋布” 、

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我们都是中山装!
全中国人都穿中山装?
季羡林
末 代 皇 后 婉 容
溥仪与婉容的合影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
建国初南京有童谣唱道:一进堂屋亮堂堂, 房里摆的大花床,姑娘穿的花衣裳,小伙子 穿的“列宁装”。
布 拉 吉
连 衣 裙
)
“嘿拉拉,拉拉,嘿拉拉,拉,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 红花呀。苏联老大哥呀,帮咱们建国家呀……”
由沿海城市到内地;以服务于上流 社会和时堂青年为主,对普通老百 姓影响不大;刺激相关民族工业产 生、发展;中西餐并行于世。
袁隆平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民大丰收
想吃啥,就买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只有你想不到, 没有你买不到!
三、居住建筑的演进
三、近代中国居住建筑的变迁
宫廷园林、深宅大院
中国传统建筑
毗连式房屋——中西合璧
1、原因 2、表现
婚姻风俗的变迁
丧葬礼俗的变迁 其他风俗的变迁
3、特点
婚礼服饰
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 国人结婚崇尚红色,新人是 绝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
婚礼服饰
清末传统婚礼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西 装 革 履
雷人的中西结合:民国时期结婚照
民国时期,很多有钱人家的婚礼都在教堂举行
改革开放前的婚礼服饰
60年代
70年代 50年代 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 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后的婚礼服饰
追 悼 会 开 始 取 代 繁 琐 的 丧 葬 仪 式
拖着长辫子的西餐厅服务生
迷破 信除 封 建
位中 毕国 业第 生一 所 女 金子 陵大 女学 子, 大首 学届 五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传入:从19世纪40年代起。 (2)西式饭馆:最初由外国人经营,之后在各通商口岸 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 西餐馆 。 (3)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也受到国人的欢迎。 3.中西区别 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 礼节 要求都存在明 显区别。
4.重要影响
(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 原料 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 (2)西菜、 西点 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居室建筑的演进 1.传统住宅 四合院 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西式住房 (1)出现:鸦片战争后,在 租界 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 始大量出现。
典型特征。西式的家具陈设,如沙发、茶几、写字台等广
受欢迎。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原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 改革开放 等
的影响。
2.表现 (1)婚姻风俗: ①古代:缔结婚约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②近代:开始主张 婚姻自主 ,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③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3.吃西餐在近代中国成为一种时尚。四合院是北方地
区的典型民居。删繁就简是婚俗变迁中的主要特征。
记知识纲要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变化趋势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 方便、 平民化 转变。 2.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1)男子服饰:
①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②西装在 鸦片战争 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③辛亥革命后, 中山装 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
(2)女子服饰: ①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
②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 旗袍 ,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
常着装。 (3)特征:中西合璧。 3.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 (1)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 连衣裙 为

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优质改良版)

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优质改良版)

1.中餐:四大菜系简介
我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长期以来,在某 一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特产、 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具有一定亲缘承 袭关系、菜品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并为人们 所喜爱的地方风味流派,称做菜系。其中,鲁 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影响最大,被称为 “四大菜系”,加上浙菜、闽菜、徽菜、湘菜、 京菜和鄂菜,即为“十大菜系”。
阶 段 表 现
鸦片战争 长袍马褂、 至民国 西装、中山 装、旗袍
新中国成 列宁装、连 立至改革 衣裙、绿军 开放 装、干部服 改革开放 异彩纷呈 至今
特征
变化的原因
中西合璧, 鸦片战争洞开中国国 新旧掺杂 门,人民的审美、思
想观念发生变化
政治性、 保守性, 朴素单一
中苏两国交好,严重 的个人崇拜,国家经 济的困难,扭曲的审 美观念
款式新颖,经济的发展,科技的 层出不穷 进步 ,思想的解放,
观念的更新
变化的原因
影响中国近代以来服ຫໍສະໝຸດ 变化的 主要因素有哪些?外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外来文化的传入。
内因:辛亥革命的推动;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因素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影响。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四大菜系简介 2.西餐的传入和影响 3.饮食变化的特征和原因
1.近现代习俗风尚的变化
旧习
婚姻包办 旧式丧礼 男子留辫 女子裹足 迷信活动

改变
婚姻自由 新式丧礼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破除迷信
2.近现代习俗变化的特征 删繁就简,移风易俗,从封建传统向 现代化演变。
3.影响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外因:西方新思潮的熏陶 内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 立、改革开放等重大社会变革的影响。

专题四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人民版)

专题四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人民版)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列宁装 干部服 绿军装
异彩纷呈
总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 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学习思考] 为什么西式服装能够被国人接受并得以流行? 答案 : 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 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立 后剪发易服的产物; 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讲,民国初年服饰崇洋 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
传统民居
北方典型民居— —四合院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 封闭性)
• 2.西式住房: • (1)出现。
租界 • ①鸦片战争后,在__________ 等外国人集中居 住区开始大量出现。 京、津 等地开始出 • ②20世纪30年代前后,__________ 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 (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 特点,__________ 中西合璧 成为典型特征。
•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统丧礼和带有强烈西方
简化 色彩的新式丧礼并存,传统丧礼趋于__________ 。 火葬 • ②新中国成立后:土葬改为__________ 。 • (3)其他习俗。 剪辫易服 ,女子迫令放足。 • ①民国成立后,男子__________ 公历 • ②__________ 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 点头鞠躬 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 • ③__________ 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异味争尝——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鲁菜:脱骨扒鸡 粤菜:东江盐焗鸡
川菜:麻婆豆腐
淮扬菜:清炖狮子头
四 大 菜 系 及 代 表
四大菜系
四大菜系 鲁菜 粤菜 川菜 淮扬菜 代表区域 山东(济南、胶州) 广州、潮州等地 四川(成都、重庆) 扬州、淮河流域一带 口味特点 清香、鲜嫩、味纯 鲜、嫩、爽、滑 味浓、重辣 清淡、味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 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归纳:外因: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
内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 革引起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变迁 • 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 • 政府政策的变化 • 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 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 国人审美观念的变化 • 领袖人物的影响
四、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
1、近现代婚姻风俗的变迁 : 古 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近 代: 婚姻自由;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
现 代: 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新中国 成立后)
见证浪漫时刻 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
清末传统婚礼
五四前
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 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 • • • • • •
旧习 婚姻包办 旧式丧礼 男子留辫 女子裹足 迷信活动 农历 跪拜作揖

• • • • • • •
改变 婚姻自由 新式丧礼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破除迷信 公历 点头鞠躬 握手
1、近代以来影响社会生活及习俗变迁 的主要因素:
• • • • ①辛亥革命 ②新文化运动 ③新中国的成立 ④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 列宁装 后——十一 届三中全会 绿军装 政治色彩强 烈与革命相 关的服饰成 为主流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
十一届三中 异彩纷呈 全会至今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二、“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 世界三大烹饪流派:
东方烹饪流派:以中国为代表 西方烹饪流派:以法国为代表
阿拉伯烹饪流派:以土耳其为代表
20年代的婚礼
60年代
50年代
70年代
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 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 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现 代 的 结 婚 照
四、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
1、近现代婚姻风俗的变迁 : 2、丧礼也趋于简化: (1)19世纪20世纪初, 丧礼也趋于简化,出现新式丧礼;城市出现 殡仪馆和公墓 (2)新中国成立后, 土葬 火葬 3、其他风俗也发生巨大改变:
流 行 酷 时 装
第二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代表性服饰: 异彩纷呈 服饰特征: 个性、大方、多样、时尚 改革开放,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欧美文化影响;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
阶 段 表 现 服 饰 特 征 时代特征 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 中式与西式、 半殖民地 后——新中 上衣下裙 传统与现代 半封建社 国成立 会 西装、中山装 并存 旗袍
中国四大菜系
鲁菜
迎宾花篮 粤菜 金牌烧乳鸽
淮扬菜
川菜 清炖蟹粉 狮子球
香辣炒蟹
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三、安身之所——居住文化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
江南水乡传统民居
完全欧化(花园、别墅)
老北京的四合院
西方建筑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封闭性)
西方建筑文化以 外向和开放著称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20世纪20年代后
(一)近代服饰(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 西装 中山装 代表性 男装:长袍马褂 服饰: 女装: 旗袍(宽松肥大) 上衣下裙 改良旗袍(20世纪20年代后出现, 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穿着 以中山装和改良旗袍为例,分析这一时期的 服饰特征是什么? 服饰特征: 中西合璧 不土不洋 新旧并存 中山装和改良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基 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
2、近代初期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 中西合璧 土洋并存
结束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 ①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 的过程; • ②随着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变 化; • ③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 ④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 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 文化特色; • ⑤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和促进中国社会向前 发展。
流 60 行年 代 中 绿期 军至 装 70 年 代 末 的 ——
现代服饰: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代表服饰: 列宁装: 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中期
绿军装和干部服: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服饰特征: 强烈的政治色彩,朴素单调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请给它一个主题吧! 5.变革年代 无限风光
现代服饰: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4.激情岁月 朴素衣着
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 行的一句顺口溜 :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 60年代中期 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布拉吉裙(苏式连衣裙)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60年 代中期
中山装
新中国成立后---20世 纪60年代中期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
1910—1919年 1920—1929年 1930—1939年 1940-1949年
``
林徽因
胡蝶
宋美龄
自由恋爱、 美丽高雅、多才 新式婚礼 多艺的新偶像
中西合璧旗袍 时装发布会
夫人外交 风靡美国
1950—1959年
1960—1969 年 邢燕子 1970-1979年 邓丽君
四、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
1、近现代婚姻风俗的变迁 : 2、丧礼也趋于简化: (1)19世纪20世纪初, 丧礼也趋于简化,出现新式丧礼 (2)新中国成立后, 土葬 火葬 3、其他风俗也发生巨大改变: 民国成立后:
• 剪辫易服 • 迫令放足 • 破除神权 • 反对迷信 • 公历(官方活动) • 点头鞠躬 • 握手 • 握手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也开始走出 家庭,步入社会
1980—1989年
刘晓庆 1990—1999年 张曼玉
喀秋莎 整齐划一 ,不在乎自己的容貌和个 人情感。短发,皮肤黝黑铁姑娘 灿烂、健康、忠贞, 50 年代中国的大众情人
小家碧玉式的温润、张扬自我的个性魅力 多变新鲜,纯真 柔美、柔情蜜意 妖媚的造型变化
折射、交融与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一)近代服饰(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
■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帝制印痕 畸形审美
晚清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后,西服传入
晚清长袍马褂
民国初年,西服流行
中山装
辛亥革命后(民国)
中山装
孙中山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 设计的,此后几十年大为流行
旗袍的 演变:
宽松肥大
合身适体、短袍窄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