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
传感器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完整)

《传感器检测技术》复习提纲Chap. 1传感器的用途(非电量电量)传感器是将各种非电量(包括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处理和传输的另一种物理量(一般为电量)的装置。
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了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充当信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大脑”,他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动检测系统。
应用领域传感器几乎渗透到所有的技术领域。
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索、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医学诊断、生物工程、文物保护等等广泛领域,并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传感器命名规则传感器产品的名称,应由主题词及四级修饰语构成。
(1)主题词——传感器。
(2)第一级修饰语——被测量,包括修饰被测量的定语。
(3)第二级修饰语——转换原理,一般可后续以“式”字。
(4)第三级修饰语——特征描述,指必须强调的传感器结构、性能、材料特征、敏感元件及其他必须的性能特征,一般可后续以“型”字。
(5)第四级修饰语——主要技术指标(量程、精确度、灵敏度等)。
本命名法在有关传感器的统计表格、图书索引、检索以及计算机汉字处理等特殊场合使用。
例1 传感器,绝对压力,应变式,放大型,1~3500kPa;例2 传感器,加速度,压电式,±20g。
在技术文件、产品样书、学术论文、教材及书刊的陈述句子中,作为产品名称应采用与上述相反的顺序。
例1 1~3500kPa 放大型应变式绝对压力传感器;例2 ±20g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静态特性曲线优劣性比较传感器的静态性能指标:线性度、灵敏度、精确度、迟滞、重复性、零点漂移、温漂、分辨率和阈值灵敏度的定义:灵敏度是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增量与输入增量的比值。
Chap. 2力的测量原理(静力效应,动力效应)力的计量单位为牛顿。
电桥(单臂、双臂、全桥,需要会推导输出表达式)如下图所示为恒压源供电的直流电桥测量电路。
其特点是,当被测量无变化时,电桥平衡时输出为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提纲-胡向东版

第1章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1.3 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另外还需要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辅助电源。
1.4 传感器是如何分类的?答:传感器可按输入量、输出量、工作原理、基本效应、能量变换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技术特征等分类,其中按输入量和工作原理的分类方式应用较为普遍.①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即被测参数)进行分类按输入量分类的传感器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1.6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①差动技术;②平均技术;③补偿与修正技术;④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1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3。
2 电阻应变片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答:常用的电阻应变片有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电阻应变片。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主要基于应变效应导致其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半导体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主要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考试章节范围:考试范围大体为:教材第1-7章,以及第9章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少部分内容。
为减轻复习负担,其中各章的以下小节基本不用复习:第1章:1.1.1、1.1.3、1.3.7、1.3.8、1.4.2、1.5第2章:2.2第3章:3.4.3第4章:4.3.1、4.4.3~4.4.5第5章:5.1.4、5.2.3~5.2.4、5.3.2第6章:6.1、6.3.3~6.3.7、6.4二、考试题型:A卷(期末试卷)1.填空题: 20空,每空1分,共20分2.选择题: 10题,每题2分,共20分3.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4.简答题: 5题,每题5分,共25分5.解答题: 3题,分值不一,共25分(分别为:脉冲式光电传感器测物体位移、两线制压力变送器、热电偶测温)B卷(补考试卷)1.填空题: 20空,每空1分,共20分2.名词解释: 4题,每题5分,共20分3.简答题: 5题,每题6分,共30分4.解答题: 3题,每题10分,共30分(分别为:光纤导光、测力传感器计算、两线制超声液位计测液位)三、成绩比例:期末考试成绩: 70%平时考勤、作业等:20%实验:10%四、各章需掌握的知识点:第1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重点)1.掌握检测系统的组成;掌握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传感器的其他用名;传感器按各种不同标准的分类。
2.掌握测量误差的两种表示方法: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的定义,其计算方法和各自用途;掌握满度(引用)相对误差在衡量仪表准确度等级中的应用。
弄清楚传感器精度等级的含义(例如1.5级是何意)。
3.掌握按规律性对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掌握其基本概念;掌握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的特点;掌握发现系统误差的几种准则,以及每种准则主要发现的是哪类系统误差。
4.掌握粗大误差最常用的判别和剔除方法—3σ原则的主要内容。
5.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参数分为两方面: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掌握静态特性包括哪些主要性能指标,重点理解线性度和灵敏度两个指标的含义。
最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题纲资料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题纲题型:1、选择题(占24%)2、填空题(占24%)3、简答题(占24%)4、计算题(占28%)0 绪论传感器与测量的系统组成及各模块在其中的作用;传感器的结构及分类方法;智能传感器的概念;1 检测技术基础(传感器)测量系统的静态标定和静态性能:灵敏度、线性度、迟滞以及零点漂移、灵敏度漂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电阻应变效应;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测量形变的基本原理;电阻应变片的分类及特点比较;电阻应变片特性:温度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补偿方法;测量电路:应变片在悬臂梁上的粘贴方法,应变片接入直流电桥的三种接法及电桥的计算方法:包括灵敏度和线性度及温度补偿的计算(理解差动工作方式的一举三得问题);应变片式传感器可用于哪些物理量的测量;应用实例:例7-1;3 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自感式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比较;变间隙式电感式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传感器特性分析:影响灵敏度和线性度的几何参数(参考公式)及差动电桥对灵敏度和线性度的改善作用;相敏检波电路的特点;变压器交流电桥分析;电感式传感器可用于哪些物理量的测量;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4 电涡流式传感器电涡流效应;影响电涡流传感器灵敏度的因素;电涡流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哪些物理量(注意非接触式测量的特点);电涡流传感器测量轴的转速的基本原理;5 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比较;传感器特性分析:影响灵敏度和线性度的几何参数(参考公式)及差动电桥对灵敏度和线性度的改善作用(变间隙式传感器);三类电容式传感器分别可用于哪些物理量的测量;计算变压器电桥的输出电压(变间隙式传感器);运算放大器工作电路计算;变间隙式电容式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基本原理;电容式传感器测量液位的基本原理;6 光电式传感器光电效应;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其基本工作原理(注意与光敏元件的区别);光敏元件的种类:光敏电阻。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大纲

3、了解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三章 电涡流式传感器P74 1、理解电涡流效应
2、了解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
第三章 变电抗式传感器P81 1、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变极 距型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变极距差动型传感 器灵敏度,提高灵敏度改善非线性的方法。
2、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运算放大电路)。
3、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四章 光电式传感器P97 1、掌握光电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光电效应)及各类 光电器件对应的光电效应,掌握CCD传感器的结 构。 2、理解光电器件及其工作原理
3、了解电耦合器件工作原理
第五章 霍尔式传感器P140 1、掌握霍尔式传感器工作原理(霍尔效应)
2、理解霍尔元件的温度补偿和不等位电动势补 偿
3、了解霍尔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第五章 压电式传感器P146 1、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压电效应)及压 电陶瓷和石英晶体各自优缺点
2、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及前置放 大器的作用(电荷放大器与电压放大器的各自特点) 及电压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如何提高低频响应)
Rt=R0[1+At+Bt2](0~650℃)
A=3.97×10-3Ω/℃ B=-5.85×10-7Ω/℃2
Rt=R0[1+At+Bt2+Ct3(t-100)] (-200~0℃) C=-4.22×10-12Ω/℃4
第六章 热电式传感器P156 4、掌握热电阻测温电路三线制接法原理
热电阻测温电桥的三线连接法
3、掌握压电式传感器压电元件串并联使用的电 压、电容和电荷关系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兼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兼答案第1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1. 什么是检测技术?检测技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2. 什么是传感器?举例说明。
画出传感器的组成框图。
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电位传感器、热丝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压磁传感器传感器的组成框图3. 什么是自动检测系统?画出框图。
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信号等诸系统的总称。
4. 什么叫测量?按测量手段分类有哪些?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联立测量,各举例说明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直接测量: 用弹簧管式压力表测量流体压力。
间接测量:导线电阻率ρ的测量。
联立测量:电阻器温度系数的测量。
5. 按测量方式分类有哪些?各举例说明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偏差式测量:用磁电式电流表测量电路中某支路的电流。
零位式测量: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解释图1.2.1):在进行测量之前,应先调1R ,将回路工作电流I 校准;在测量时,要调整R 的活动触点,使检流计G 回零,这时0=g I ,即X R U U =,这样,标准电压R U 的值就表示被测未知电压值。
微差式测量:偏差式测量法和零位式测量法相结合,构成微差式测量法。
6. 为什么会产生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式有哪些?测量工作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外界环境、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
7.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写出其公式绝对误差:o L -x =Δx相对误差:引用误差:8. 误差的分类与来源是什么?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9.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各是什么含意?各举例说明。
误差能否消除?能否修正?系统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在条件改变时,与某一个或几个因素成函数关系的有规律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带答案

(3)R1、R2均为应变片,批号相同,感受应变的极性 相反,且 ,其余为外接电阻,电桥输出电压为多少?
(4)由题(1)~(3)能得出什么主要结论?
解:(1) 1 R1 1 1.2
作业二
1.(1)简述热电偶中间导体定律。 (2)说明热电偶中间导体定律在工程上的意义。 2.画出热电阻传感器三线式测量电路图,并说明
采用三线制的优点。 3.测量某一质量G1=50g,误差 1=2g,测量另一
质量G2=2Kg,误差 2=50g,问哪个质量测量效 果好,说明原因。
4. 某压力变送器的量程范围为0~6MPa,对应 的输出电流为4~20mA。求:
光生伏特效应。 18.画电路符号:光电管、光敏电阻、光敏
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电池。 19.光敏电阻特性参数。 20.光敏二极管在电路中的连接状态。
21.光纤主要参数。 22.数值孔径的意义。 23.光栅传感器结构?主要部分是哪个? 24.莫尔条纹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 25.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 26.名词解释:霍尔效应。 27.制作霍尔元件的材料。 28.画电路符号:霍尔元件
1)当有金属物体紧邻该行程开关时,行程开关的输出 ___(闭合/断开)。此时按下SB1,KM线圈___(失电/ 得电),电动机___(起动/停转)。当SB2按下后,KM 线圈___,电动机___。再次按下SB1,电动机又再次 ___。
2)在电动机旋转的情况下,当金属物体远离该常开型 接近开关并大于复位距离δmax后,该行程开关的输出触 点___,KM线圈___,电动机____。
解:由题意可知,可能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 与示值相对误差的关系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资料(重点版)

第一章byYYZ都是老师上课给的应该全都有了。
1.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精确度把被测量(主要是非电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便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主要是电量)的测量装置。
2.传感器的组成:信号从敏感元件到转换元件转换电路。
3.敏感元件:它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4.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就是它的输入,它把输入转换成为电路参数。
5.转换电路:将电路参数接入转换电路,便可转换为电量输出。
6.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测量设备的缺陷),随机误差(满足正态分布),粗大误差。
7.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材料、零部件及工艺的缺陷,标准测量值,仪器刻度的标准温度,压力会引起系统误差。
8.随机误差: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变化方式的误差。
仪表中的转动部件的间隙和摩擦,连接件的弹性形变可引起随机误差,随机误具有随机变量的一切特点。
9.粗大误差:超出规定条件下的预期的误差。
粗大误差明显歪曲测量结果,应该舍去不用。
10.精度: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度的值。
11.精度可分为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
12.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13.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14.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以用测量的不确定度(或极限误差)表示。
15.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但精确度高,则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
16.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输入被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变化很缓慢时,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
17.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精度等18.线性度的计算例题:20.△Lmax为最大非线性绝对误差,Yfs为满量程输出。
21.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程度。
22.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下的输出变化量A Y与引起次变化的输入变化量A x之比,它表征传感器对输入量变化的反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年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2性来描述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其重要3、成。
4、5、种形式。
6、7、8、热电偶的三个基9、感应同步器鉴幅型信号处理方式是在滑尺的正余弦绕组中分别加上鉴相型信号处理10、11、12、13、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包14、15、通过对热电偶回路的大量研究,获得了热电偶的几个基本定律,它们是16、高频反射式涡流传感器其电感的变化取决17、18、电感式传感器经信号调理电路输出的信号存在有残余电压,残余电压产生的19、感应同步器鉴幅型信号处理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在滑尺的正、余弦绕组上供给20、21、22、23、24、25、被测量则称这两个数值表示的测量区间,则称为26、27、石英晶体的X X Y轴Y Z轴称为光轴或中性轴,Z轴方向上无压电效应。
28、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理论上讲,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输出电压为零,而实际利用差动变压器测量位移时,如果要求区别位移方向(或正负)可采用29、它们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电阻发生变化,其中金属材料的电阻变化主要是由30、法来减小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1、在热电偶温度补偿中,补偿导线法(即冷端延长线法)是把连接导线与热电32、光栅传感器中莫尔条纹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具有位移放大作用。
如果两个光栅距相等,即W=0.02mm,其夹角θ=0.1°,则莫尔条纹的宽度莫尔条纹的放大倍数33、根据工作原理,电容式传感器可分型,34、有源传感器。
35、36、37、在热电偶中,当引入第三个导体时,只要保持其两端的温度相同,则对总热38、允许用长电缆连接的放39、为了测得比栅距W二、选择题1.选择二阶装置的阻尼比ζ=0.707,其目的是( D )。
A.阻抗匹配 B.增大输出量 C.减小输出量 D.接近不失真条件2.用脉冲锤激振时,为了获得较宽的激振频率,可()。
A.增加敲击力B.增加锤头硬度C.增大锤重 D.减小冲击力3.测量不能直接接触的高温物体温度,可采用()温度传感器。
A.热电偶 B.亮度式 C.半导体三极管 D.半导体二极管4.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只能测量()湿度。
A.相对 B.绝对 C.任意 D.水分5.电桥测量电路的作用是把传感器的参数变化转为( C )的输出。
A.电阻 B.电容 C.电压 D.电荷6.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是()信号的传感器。
A.适于测量任意 B.适于测量直流C.适于测量缓变D.适于测量动态7.对于电涡流传感器的谐振测位移电路,当无金属导体靠近时,其输出电压()A.最大 B.最小 C.随机变化 D.中间点8.电涡流式传感器激磁线圈的电源是()。
A.直流 B.工频交流 C.高频交流 D.低频交流之间是()。
9.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与极板间初始距离d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10.单色光的波长越短,它的()。
A.频率越高,其光子能量越大 B.频率越低,其光子能量越大C.频率越高,其光子能量越小 D.频率越低,其光子能量越小11.热电偶可以测量()。
A 压力B 电压C 温度D 热电势12.目前我国使用的铂热电阻的测量范围是()。
A -200~850℃B -50~850℃C -200~150℃D -200~650℃13.下列被测物理量适合于使用红外传感器进行测量的是( C )A.压力 B.力矩C.温度 D.厚度14.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D )A.重复性 B.线性度 C.灵敏度D.固有频率15.按照工作原理分类,固体图象式传感器属于( A )A.光电式传感器 B.电容式传感器C.压电式传感器 D.磁电式传感器16.测量范围大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类型为()A.变极板面积型 B.变极距型C.变介质型D.容栅型17.利用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为使其灵敏度高、非线性误差小( C )A.两个桥臂都应当用大电阻值工作应变片B.两个桥臂都应当用两个工作应变片串联C.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反的工作应变片D.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同的工作应变片18.影响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低频响应能力的是( D )A.电缆的安装与固定方式 B.电缆的长度C.前置放大器的输出阻抗D.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19.固体半导体摄像元件CCD是一种( C )A.PN结光电二极管电路 B.PNP型晶体管集成电路C.MOS型晶体管开关集成电路 D.NPN型晶体管集成电路20.将电阻R和电容C串联后再并联到继电器或电源开关两端所构成的RC吸收电路,其作用是( D )A.抑制共模噪声 B.抑制差模噪声C.克服串扰 D.消除电火花干扰21.已知函数x(t)的傅里叶变换为X(f),则函数y(t)=2x(3t)的傅里叶变换为( B )A.2X(f3)B.23X(f3) C.23X(f) D.2X(f)22.周期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必为()A.周期偶函数 B.非周期偶函数C.周期奇函数 D.非周期奇函数23.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B )A.迟滞 B.过冲量C.稳定性 D.线性度24. 传感器能感知的输入变化量越小,表示传感器的( D ) A .线性度越好 B .迟滞越小 C .重复性越好D .分辨力越高 25. 感应同步器的作用是测量( C ) A .电压 B .电流 C .位移 D .相位差26. 下列测力传感器中,属于发电型测力传感器的是( B ) A .自感式传感器B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 C .电容式传感器 D .应变式传感器 27. 热敏电阻式湿敏元件能够直接检测( C ) A .温度 B .温度差 C .相对湿度 D .绝对湿度28. 若周期信号()t x 的周期为T ,则其基波角频率为( A )A .T π2B .T πC .T 2πD .T 129. 已知信号()t x 与信号()t y 完全不相关,则该二信号的互相关系数满足( D ) A .()1>τρxy B .()1=τρxyC .()10<<τρxy D .()0=τρxy30. 金属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相应的应变,其电阻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物理现象称为()A .霍尔效应B .光电效应C .应变效应D .压电效应 31. 在光线作用下,能使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的电动势的现象称()A.光电效应B .光生伏特效应 C .内光电效应 D .外光电效应 32. 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其敏感元件周边固定圆膜片,当(B)具有最大负应力。
A.r =0 B.r =r 0 C.r =0.635 r 0 D.r =0.812 r 0 33. 在霍尔元件的主要指标中,K H 是指()灵敏度。
A.磁 B.乘积 C.电流 D.电势34. 在压电材料的主要特性参数中,()是衡量材料压电效应强弱的参数,它直接关系到压电输出的灵敏度。
A.压电常数 B.介电常数 C.居里点 D.弹性常数 35. 光纤按()分,有玻璃光纤和塑料光纤。
A.传输模式 B.纤芯和包层 C.折射率 D.敏感元件对光强制36.某些电介质,当在电介质极化方向施加电场,它会产生变形,这种现象称为()A.逆压电效应 B.正压电效应 C.负压电效应 D.无压电效应37.半导体热电阻式传感器简称()。
A.热敏晶体管 B.热电偶传感器 C.热电阻D.热敏电阻38.当光敏元件加一定电压时,光电流I与光敏元件上光照度E之间的关系,称为()。
A.温度特性B.光照特性 C.光谱特性 D.伏安特性39.在检测技术中,主要采用的是压电型换能器,发射超声波利用压电材料的( C ),而接收信号则用( D )。
A.多普勒效应 B.多普勒频移 C.逆压电效应 D.正压电效应40.变面积式自感传感器,当衔铁移动使磁路中空气缝隙的面积增大时,铁心上线圈的电感量(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41.红外线是位于可见光中红色光以外的光线,故称红外线。
它的波长范围大致在()到1000μm的频谱范围之内。
A.0.76nm B.1.76nm C.0.76μm D.1.76μm42.在红外技术中,一般将红外辐射分为四个区域,即近红外区、中红外区、远红外区和()。
这里所说的”远近”是相对红外辐射在电磁波谱中与可见光的距离而言。
A.微波区 B.微红外区 C.X射线区D.极远红外区43.红外辐射在通过大气层时,有三个波段透过率高,它们是0.2~2.6μm、3~5μm和(),统称它们为”大气窗口”。
A.8~14μm B.7~15μm C.8~18μm D.7~14.5μm44.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参数是衡量其性能好坏的依据。
其中响应波长范围(或称光谱响应),是表示探测器的()相应率与入射的红外辐射波长之间的关系。
A.电流B.电压 C.功率 D.电阻45.光子传感器是利用某些半导体材料在入射光的照下,产生()。
使材料的电学性质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电学性质的变化,可以知道红外辐射的强弱。
光子效应所制成的红外探测器。
A.光子效应 B.霍尔效应 C.热电效应 D.压电效应46.当红外辐射照射在某些半导体材料表面上时,半导体材料中有些电子和空穴可以从原来不导电的束缚状态变为能导电的自由状态,使半导体的导电率增加,这种现象叫()。
A.光电效应B.光电导现象 C.热电效应 D.光生伏特现象47.研究发现.太阳光谱各种单色光的热效应从紫色光到红色光是逐渐增大的,而且最大的热效应出现在()的频率范围内。
A .紫外线区域B .X 射线区域C .红外辐射区域D .可见光区域 48. 实验表明,波长在()μm 之间的电磁波被物体吸收时,可以显著地转变为热能。
A .8~14μmB .7~15μmC .2.6~14D .0.1~1000 49. 利用温差电势现象制成的红外传感器称为()红外传感器,因其时间常数较大,响应时间较长,动态特性较差,调制频率应限制在10Hz 以下。
A .热电偶型B .热释电型C .热敏电阻型D .热电动型 50. ()传感器是利用气体吸收红外辐射后,温度升高,体积增大的特性,来反映红外辐射的强弱。
A .热电动型B .热释电型C .高莱气动型D .气热型 51. 传感器在正、反行程中输出输入曲线不重合称为()。
A .非线性B .迟滞C .重复性D .灵敏度误差 52. 应变式传感器是一种()的测量装置。
A .只能测量应变B .只能测量电阻的相对变化C .可以测量能转化为应变的被测量D .可以测量所有的被测量 53. 差动电容传感器采用差动脉冲调宽电路时,其输出电压正比于()。
A .21C C -B .())2121C C C C +-C .()()2121C C C C -+D .2211//C C C C ∆+∆ 54. 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可以概括为()。
A .对臂阻抗之积相等B .对臂阻抗之比相等C .相邻臂阻抗之积相等D .相邻臂阻抗之和相等 55. 电容式传感器在结构上加等位环的目的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