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之系列作品《干草堆》

合集下载

油画《干草堆》的光影之美

油画《干草堆》的光影之美

油画《干草堆》的光影之美
莫奈油画作品《干草堆》
莫奈的作品《干草堆》,画者以其独特的思维和绘画技法,让本来非常枯草的干草堆,以美仑绝寰的姿态展露出来!
莫奈擅长光与影独特的表现技法,这幅画主要抓住了夕阳快要落幕时,那种迸发出显耀之光,照在草堆上,从草堆背面视觉上产生的夕阳与草堆的交融,那种金黄灿烂和红彤彤的神秘之美,用这神来之笔和色彩勾勒的如此传神!
画中仅为草堆,草场,天空,夕阳侧光,还有零零星星的小绿草,没有人类,也没用动物,然而,所呈现的画面,使草堆的有了生机,有了活力,好像有无穷的能量要迸发,有无尽的美在展现,唤起欣赏者的是希望,是向上的动力!也许这才是这幅画让许多人瞩目和喜欢的原因吧!。

光芒万丈的干草堆,你了解多少?

光芒万丈的干草堆,你了解多少?

光芒万丈的干草堆,你了解多少?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9年第6期1890年是莫奈人生的分水岭。

当时他年届五十,不但首次置业,更为法国政府监督收购和捐赠马奈的巨作《奥林匹娅》,将它纳入法国国家收藏;以上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算是他在此人生阶段里的头等大事。

然而,同样在1890年,莫奈创造出19世纪最经典不朽的油画系列──《干草堆》。

这个脍炙人口的系列取材自毗邻其吉维尼寓所的田园,当中主要着墨于庞然巨硕的干草堆。

自盛夏以来,这些干草堆一直占据收割过后的农田。

此系列属于十九世纪西方艺术史上最著名的油画系列,更是当中最引人入胜、光彩溢目的典范。

此系列作品通称为《干草堆》,主要描绘由小麦或谷物组成的巨型圆锥形结构。

它们堆栈如山,作用是在打谷机将籽粒与茎秆分离之前,让茎秆风干,避免霉菌滋生。

每个村庄没有各自的打谷机,要等待机器运到一个特定地点往往需要数月时间,因此在夏季收割的谷物叠成整齐结实的干草堆,可能等到翌年一、二月才可打谷。

19世纪80年代,莫奈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各地游历,有时甚至出国远游。

旅途赋予他耳目一新的题材和地方风景,从布列塔尼贝勒岛的旷野岩岸,到昂蒂布的明媚阳光与和煦气氛都一一入画。

1886年,在贝勒岛的一间酒店里,他偶然结识到古斯塔夫·热弗鲁瓦,一天晚上,莫奈回到酒店时发现这位《La Justice》艺评家正坐在他惯常的座位上,感到又惊又喜。

莫奈向妻子艾丽斯讲述这一次偶遇:‘他乡遇知音真有意思。

’热弗鲁瓦为了撰写一本关于无政府主义者布朗基的书,去到贝勒岛做研究。

他根本不知道莫奈正在当地长途旅行。

这次相遇并不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二人惺惺相惜,热弗鲁瓦在离开贝勒岛前,得以亲自观察莫奈埋首作画的情形,了解他的创作手法和技艺。

他们的友谊长达数十年之久,因此当莫奈1891年在杜杭·胡埃画廊首度展出《干草堆》系列15幅作品时,热弗鲁瓦为展览图录撰写的引言充满溢美之词,并不令人意外。

莫奈《干草垛》作品赏析

莫奈《干草垛》作品赏析

莫奈《干草垛》作品赏析
莫奈(Claude Monet)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有一幅作品叫做《干草垛》(Haystacks)。

该画以一种抽象的方式描绘出一片美丽的乡村景象,它向我们展示了莫奈如何用抽象的方式来描绘一个美丽的景象。

《干草垛》是莫奈在1890年创作的一幅作品,它是莫奈为了捕捉法国乡村的美而创作的。

在这幅画中,莫奈用了大量的色彩去描绘这片乡村,他把绿色、黄色、红色和蓝色等色彩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

在这幅画中,莫奈还用到了笔触的技巧,他用抽象的笔触来描绘出乡村的景象,这种技巧使得这幅画更加生动有趣。

《干草垛》是莫奈在印象派画派中最有名的一幅作品,它为印象派画派注入了新的活力。

莫奈用抽象的方式描绘出了一片美丽的乡村景象,这种抽象的方式使得这幅画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莫奈在这幅画中使用了大量的色彩,这些色彩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莫奈还用笔触的技巧把整个画面拉近,使它更加贴近乡村的景象。

《干草垛》是莫奈不可多得的杰作,它向我们展示了莫奈如何用抽象的方式来描绘一个美丽的景象。

这幅画不仅启发了许多艺术家,还使莫奈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誉和尊重。

莫奈的《干草垛》是一幅值得珍藏的作品,它展示了莫奈如何用抽象的方式来描绘一个美丽的景象。

莫奈的《干草垛》也被认为是印象派画派的一个里程碑,它为印象派画派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使莫奈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誉和尊重。

总之,莫奈的《干草垛》是一幅非常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去赏析和珍藏。

最新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莫奈的《干草垛》赏析

最新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莫奈的《干草垛》赏析

莫奈得《干草垛》赏析莫奈得《草垛》系列组画,是他1890年在吉维尼村创作得,共有十五件作品。

他得研究得主题是同一场景下不同得角度不同时刻不同光线下,草垛所呈现得色彩得微妙得变化。

他敏锐得观察并捕捉这种光与色得微妙得变化,并寻找到自己独特得绘画语言和形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得艺术风格。

在这近一年得时间里,无论是漫长炎热得夏日,还是白雪皑皑得冬日,晨曦微露得黎明,露珠摇曳得清晨,阳光正耀得正午,晚霞弥漫得黄昏,他细心得观察着在不同时刻中草垛得变化,一天常常同时在几幅画布上作画。

为了捕捉瞬间得印象,他有时来不及在调色板上调色,直接用原色在画面上混合。

他快速得捕捉光线下得艺术对象得色彩变化、空气环境得不同,并在笔触方面做出了探索,变换握笔得姿势、笔触得运动方向以及笔触得轻重缓急、大小,在光与色得追求中,他得色彩如同跳跃得音符在奏响生命得乐章。

他得画色调明亮,色彩非常丰富,冷色与暖色、色彩既有强烈得对比又很和谐,在抒写色彩真实得同时,又表达了他真挚而又热烈得情感。

他得画是优美得而又宁静得,在光与影得流动之间,又会给人一种无限得激励和感动。

大自然给了他无限得生命得激情,他狂热得追求大自然中稍纵即逝得瞬间得印象。

在晨曦初起得黎明,天空雾蒙蒙得、空气湿湿得带点桔黄和蓝色,远处得山若隐若现,朦胧得光线照到草垛上,草垛得暗部描绘成蓝紫色,莫奈带给我们清新得意境,弥漫着花香得草垛。

冬日得草垛得光线是很明显得,远处得蓝色得山,黄中透着白色得空气,而又有着玫瑰红得感觉,暗部仍然有着微妙得色彩变化得,使冬日得草垛呈现出几分温馨得感觉。

莫奈能够以独特得眼光捕捉大自然不同得美,并以精确得色彩和笔触把它表现出来,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他能从我们习以为常得事物中发现出美来。

他得艺术就是富有感情得对大自然得解释,他在他得画布上,在他得笔触得跳跃之间,谱写了一首首充满和谐韵律得礼赞大自然得生命之歌。

浅析莫奈《干草垛》场景色调

浅析莫奈《干草垛》场景色调

作者: 孙杨高
作者机构: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重庆404000
出版物刊名: 艺术科技
页码: 17-1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莫奈 印象派 场景色调 探析
摘要:通过莫奈《干草垛》系列组画的色调分析理解,来探索学习场景色调在文艺复兴油画色调发展到现在当代绘画的色调表现,印象派在色彩上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在色调的表现研究上也是很有成就!人称“印象派之父”的莫奈,把人与物象在自然中视为连带同一的生命。

在场景的色调上做研究,以《干草垛》系列组画为比较成熟的起点,莫奈做出了大量的研究。

我们通过大师的研究成果,来探索学习场景色调和发展,总结出自己场景色调的创作理论!。

莫奈的15个草垛

莫奈的15个草垛

莫奈的15个草垛作者:暂无来源:《收藏/拍卖》 2015年第4期文:胡兆才草剁系列一鸣惊人1891 年5 月4 日,在巴黎的杜兰德画廊,22 张莫奈的作品正在展出,在一间很小的屋子里,15 件画了同一个物象的组画被挂在了一起,名字叫“谷垛系列1890 -1891 Series of Grainstacks (1890-1891)”,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干草垛(Haystacks)”系列作品。

这几件作品的展出不仅仅是莫奈职业生涯的转折,也是法国印象派绘画的一个重要历史起点。

51 岁的莫奈,此时已经成为法国印象派的领军人物。

当画展举行之时,莫奈的两位伟大的同行文森特·梵高和乔治·修拉,一个已经在前一个夏天开枪自杀,一个在当年的3 月份辞世于自己正在创作的最后一幅巨制之前。

莫奈是否会有英雄惜英雄的感慨?虽然在1889 年,他和雕塑家罗丹一同在法国Georges Petit 画廊门下参加了一些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艺术博览会。

但莫奈当时一直挣扎着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美学之路,自1886年以来,他的印象派兄弟们各奔东西: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仍然在哈格尼(Eragny),并且接受了修拉(Seurat)的新印象主义风格——就是那个不停在画点点的艺术家。

西斯莱(Alfred Sisley)依然住在莫雷小镇,一个现在也非常有名的旅游胜地,并且开始回归早期印象主义的创作风格。

雷诺阿(Renoir) 开始了具有古典主义特色的创作,埃德加(Edgar Degas)则最终因为眼疾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绘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莫奈成为了唯一一个坚定的印象派信徒。

直到1891 年,他的草垛系列作品在杜兰德(Durand- Ruel)画廊展出,莫奈确立了自己印象派老大的位置。

草垛系列作品被证明是一个学术与商业的巨大成功,不仅莫奈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就连他的经纪人杜兰德(Paul Durand-Ruel)也始料不及,以莫奈的朋友古斯塔夫· 格夫雷(Gustave Geffroy)为首的批评家们无一例外地对草垛系列交口称赞,格夫雷还为这次展览撰写了热情洋溢的前言。

谈艺术改变世界的干草堆

谈艺术改变世界的干草堆

谈艺术改变世界的干草堆巴黎奥赛博物馆藏米勒在1857年创作的《拾穗者》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风光不再,艺术家们变得现实和冷静。

画布上的声色犬马不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画家们背起画板走出门去。

画什么呢?豪华建筑和壮丽山河?不!他们将目光对准了最平凡的阶级和最日常的景象——田野和田野上的劳动者。

觉得枯燥吗?先别急,从米勒开始到20世纪初,田野上散落的麦穗和秸秆将受到超乎你想象的爱戴,她们的命运比克利奥帕特拉还要传奇!Jean- Fran?ois Millet(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创始人)1849年6月,开始尝试写实风格的米勒携妻儿移居巴比松Barbizon,就此改变了麦穗、秸秆和草垛的命运。

他在1850~1853年间完成了《休息中的收获者》(波士顿美术馆藏HarvestersResting),同理想化的农民生活画就此别过,将画笔瞄准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此后,麦穗、秸秆、草垛在米勒的画中频繁亮相,但往往充当配角甚至牺牲品。

不过别紧张,米勒对法国绘画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长久的,很快就会有另一个法国大叔来英雄救美啦!看着眼熟?这段深情故事的男主角会在下文出现哦不!放开那垛粮!这幅米勒后继者法国画家Victor-Gabriel Gilbert(1847~1933)的作品显得温情很多——Claude Monet(1840~1926,法国印象派画家、印象主义奠基人)吉维尼Giverny,作为莫奈死忠粉,第一次去法国我便来到了这里。

老爷子1883年在此定居,家门前的两亩多地成为他最棒的缪斯。

当然,米勒这幅画也是一个小小的导火索——米勒在1873年秋创作的《干草垛》依然有游吟诗人理想的影子莫奈的《干草垛》Haystacks组画主要指他从1890年夏天开始创作的25幅架上油画,模特儿既有谷垛也有麦垛。

老爷子的草垛展示了他超凡的创造力,看似偷懒(画架一放就是好几天,一动不动),实则极富试验性和趣味性。

克劳德·莫奈的干草堆

克劳德·莫奈的干草堆

克劳德·莫奈的⼲草堆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草堆》是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克洛德·莫奈的⼀系列绘画作品。

这些作品都以“⼲草堆”为主题,其中主要作品有⼆⼗五幅(威尔顿斯坦索引编号:1266-1290),均为布⾯油画。

作品《⼲草堆》(法语:Les Meules)完成于1890年夏末到次年春季。

有时候《⼲草堆》系列也包含其他的同主题但不同标题的画作。

这⼀系列作品以其对每天、每季不同时间的光线的敏锐观察⽽出名。

绘制地点是法国吉维尼莫奈居所附近。

《⼲草堆》系列约由有 25 幅作品,被视为莫奈 50 年⽣命中难度最⾼、最破格的作品。

虽然他于 1880 年代末曾尝试创作在不同光线及天⽓下的风景画,但此前从未创作多幅只以颜⾊、笔触及⽓氛区分的作品。

现作是《⼲草堆》系列中形式上最⼤胆的,属于⼀套三连作品之中其中⼀幅,画⾯描绘⼀堆⼲草的特写,部分因⾄画布边缘⽽中断,形态与⾊彩皆超越⾃然主义的界限。

⽂中介绍的⼀幅佳⼠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副主席康纳·乔丹介绍,这幅《⼲草堆》展现⼀堆⼲草的特写,部分因画布边缘⽽中断,形态与⾊彩均超越⾃然主义的界限。

“该作品暮⾊壮丽,画家以宝⽯般的⾊彩交错,捕捉到变化万千的⼤⾃然光辉。

”2016年11⽉16⽇,《⼲草堆》将亮相佳⼠得纽约拍场,预估值约为4500万美元。

2019年4⽉26⽇,《⼲草堆》在⾹港苏富⽐展出,估价超过5500万美元,约4.2亿港元。

2019年5⽉,在六位竞标者的激烈争夺下,来⾃印象派⼤师莫奈的名作《⼲草堆》(Meules)最终以1.107亿美元(约合7.6亿元⼈民币)的天价成交。

2019年5⽉14⽇,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的作品《⼲草堆》在纽约苏富⽐拍卖⾏以破纪录的1.107亿美元(1美元约合⼈民币6.87元)⾼价拍出。

这是莫奈作品拍卖价格的最⾼纪录,也是印象派画作拍卖最⾼纪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奈之系列作品《干草堆》(Wheatstacks & Haystacks
标签:绘画法国印象主义19世纪2012-03-21 16:06 星期三
19世纪60年代法国印象主义绘画运动可以视为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或现代艺术的起点。

一百多年来,尽管现代艺术流派纷呈,印象主义绘画始终影响着后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创作。

作为印象主义绘画最具代表性的奠基人莫奈,其艺术成就更为后人展现了无限宽广的想象和探索空间。

直到今天,莫奈的艺术依旧魅力四射并受到世人膜拜。

莫奈擅长
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他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此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在视觉观察方面,莫奈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

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

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它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

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19世纪80年代,莫奈开始了系列绘画(组画),即在不同的光线(或季节)和角度连续画同一景物。

他先后绘制了《塞纳河解冻》(The thaw at Vetheuil,1880-1801)、《昂蒂布的伊夫堡》(Le Château d'Antibes,1888)、《克勒兹的山谷》(Ravin de la Creuse,1889)、《英国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1900-1901)、《白杨树》(Poplars,1890-1891)、《维特尼教堂》(Vetheuil Cathedral,1901-1902)、《干草堆》(Wheatstacks & Haystacks,1884-1893)、《鲁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1892-1893)、《滑铁卢桥》(Waterloo Bridge,1899-1903)、《日本小桥•睡莲池塘》(Japanese Bridge,1899-1923)、《睡莲》(Water Lilies,1897-1926)等组画,表达了和对光与影的完美诠
释,创造了梦幻般的色彩传奇,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