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RP)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数据一览表

合集下载

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21.03.12•【字号】•【施行日期】2021.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0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6亿元,下降8.5%;第二产业增加值5716.4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30278.6亿元,增长1.0%。

三次产业构成为0.4︰15.8︰83.8。

表1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图1 201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全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83.9亿元,比上年下降5.7%。

其中,增值税1653.1亿元,下降9.2%;企业所得税1182.5亿元,下降3.7%;个人所得税611.9亿元,增长12.5%。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1%。

表2 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图2 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同比指数全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上涨10.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5%。

图3 2020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月度同比指数全年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总体平稳,二手住宅价格小幅上涨。

2015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2015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2015年北京市地区⽣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2015年末,北京全市常住⼈⼝2170.5万⼈,⽐上年末增加18.9万⼈。

其中,常住外来⼈⼝822.6万⼈,占常住⼈⼝的⽐重为37.9%。

常住⼈⼝中,城镇⼈⼝1877.7万⼈,占常住⼈⼝的⽐重为86.5%。

常住⼈⼝出⽣率7.96‰,死亡率4.95‰,⾃然增长率3.01‰。

常住⼈⼝密度为每平⽅公⾥1323⼈,⽐上年末增加12⼈。

年末全市户籍⼈⼝1345.2万⼈,⽐上年末增加11.8万⼈。

表1 2015年末常住⼈⼝及构成指 标⼈数(万⼈)⽐重(%)常住⼈⼝2170.5100.0 按城乡分:城镇1877.786.5 乡村292.813.5 按性别分:男性1113.451.3 ⼥性1057.148.7 按年龄组分:0-14岁219.110.1 15-59岁1610.974.2 60岁及以上340.515.7 其中:65岁及以上222.810.3按功能区分:⾸都功能核⼼区220.310.1城市功能拓展区1062.549.0城市发展新区696.932.1⽣态涵养发展区190.88.8“⼗⼆五”时期,全市⼈⼝增速、增量“双下降”,常住⼈⼝年均增长2.0%,⽐“⼗⼀五”时期低3个百分点;累计增加208.6万⼈,增量⽐“⼗⼀五”时期减少215.3万⼈。

常住⼈⼝增速呈放缓态势,常住⼈⼝增量逐年减少。

图1 2011-2015年常住⼈⼝增量及增长速度 ⼆、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产总值(GDP)22968.6亿元,⽐上年增长6.9%。

其中,第⼀产业增加值140.2亿元,下降9.6%;第⼆产业增加值4526.4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8302亿元,增长8.1%。

按常住⼈⼝计算,全市⼈均地区⽣产总值达到10628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7064美元)。

表2 2015年北京地区⽣产总值(GDP)数据指标绝对数(亿元)⽐上年增长(%)⽐重(%)地区⽣产总值22968.6 6.9100.0按产业分第⼀产业140.2-9.60.6第⼆产业4526.4 3.319.6第三产业18302.08.179.8按⾏业分农、林、牧、渔业142.6-9.50.6 ⼯业3662.90.915.9 建筑业965.913.3 4.2 批发和零售业2400.3-1.210.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57.9 4.0 4.2 住宿和餐饮业412.60.3 1.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372.712.010.3 ⾦融业3926.318.117.1 房地产业1438.4 4.2 6.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766.8-1.77.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820.614.17.9 ⽔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80.513.30.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15.0 2.00.5 教育965.511.8 4.2 卫⽣和社会⼯作577.613.7 2.5 ⽂化、体育和娱乐业527.8 3.5 2.3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735.28.6 3.2“⼗⼆五”时期,全市地区⽣产总值年均增长7.5%,低于“⼗⼀五”时期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

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

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

1 6 4 9 3 9 6 5 1 0 7 3 1 3 3 0 0 4 6 5 6 3 0 3 1 0 9 5 2 5 3 4 1 2 5
1 单位数量及从业人员情况 经济普查结果显示, 全市一级总部企业达到 7 8 4个, 占全市单位的 0 3 %, 总部企业及 其在京下属二级单位吸纳从业人员 1 6 4 9万人, 占全市期末从业人员的 2 0 2 %。
— 3 1—
表4 按地区分的总部经济单位数量及从业人员情况
单位数 数量( 个) 合 计 海淀区 朝阳区 西城区 东城区 丰台区 宣武区 顺义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昌平区 崇文区 大兴区 其他区县 7 8 4 1 9 7 1 8 4 1 2 8 7 4 4 2 2 7 2 7 2 7 1 5 1 3 1 1 3 9 构成( %) 1 0 0 0 2 5 1 2 3 5 1 6 3 9 4 5 4 3 4 3 4 3 4 1 9 1 7 1 4 5 1 期末从业人员 数量( 万人) 1 6 4 9 2 8 1 3 5 1 1 9 7 1 1 6 2 3 5 6 3 1 0 3 6 0 3 5 2 0 2 1 1 6 7 构成( %) 1 0 0 0 1 7 0 2 1 3 1 1 9 7 0 1 4 2 3 8 6 2 3 7 2 1 1 2 1 3 1 0 3
单位数 ( 个) 总部企业及其在京下属二级单位 其中: 一级总部企业 4 6 7 8 7 8 4 期末从 业人员 ( 万人) 资产 总计 ( 亿元) 负债 合计 ( 亿元) 主营业 务收入 ( 亿元) 2 7 3 9 4 7 1 3 9 2 0 6 利润 总额 ( 亿元) 3 8 0 3 5 2 2 4 9 9

全国各城市GDP、人均GDP统计表(新)

全国各城市GDP、人均GDP统计表(新)

27862.80 31633.98 50907.43 68396.33 19465.66 28106.38 18953.25 15482.30 15495.73 37608.92 86261.55 49563.62 20482.80 10697.16 14737.85 21675.43 43797.74 13152.59 19446.53 6892.41 7399.57 6267.09 11719.09 34893.70 15704.67 28499.40 18853.52 17725.14 15000.00 10000.00 98377.81 48908.53 21063.88 49622.18 19762.55 10259.28 54528.85 204599.39 34929.71 37962.96 49139.29 34191.31 62573.72 32848.47
47.75 420.10 120.00 508.00 353.00 160.89 4912.70 2723.00 1190.00 1560.00 2229.00 760.00 1587.00 1062.92 1520.00 1400.00 1250.00 1501.04 1490.00 510.00 1300.00 1360.70 943.00 6700.00 2132.22 2140.69 926.96 850.00 1043.12 942.59 490.89 958.16 1012.00 640.00 517.99 415.00 5619.30 1563.88 1899.49 1137.41 1746.44 907.23 1811.49 883.63
西南
南充 眉山 宜宾 广安 达州 雅安 巴中 资阳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贵阳 遵义 六盘水 安顺 毕节地区 铜仁地区 黔西南州 黔东南州 黔南州 昆明 丽江 曲靖 昭通 玉溪 楚雄 红河 文山州 普洱 西双版纳州 大理州 保山 德宏州 怒江州 迪庆州 临沧 拉萨 昌都地区 林芝地区 山南地区 日喀则地区 那曲地区 阿里地区 西安

北京市财政支出情况表(2018年决算数)

北京市财政支出情况表(2018年决算数)
彩票发行销售机构业务费安排的支出 彩票公益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 七、债务付息支出 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付息支持 八、债务发行费用支出 地方政府专项债务发行费用支出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合计 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 "三供一业"移交补助支出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 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支出 其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 二、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支出 公益性设施投资支出 支持科技进步支出 其他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 三、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款)
517,510 151,466
十五、援助其他地区支出
601,478
十六、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
250,470
十七、住房保障支出
1,319,972
十八、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十九、债务付息支出
126,861 622,419
二十、债务发行费用支出
3,197
二十一、其他支出
1,347,150
二十二、预备费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合计
24,773,297 23,251,678
934,143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 支出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 的支出
污水处理费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 四、交通运输支出
车辆通行费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 五、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旅游发展基金支出 六、其他支出
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 出
2018年全市财政支出情况表(决算数)
单位:万元
支出科目
2018年 本年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
74,714,332
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5,124,003
பைடு நூலகம்

2022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2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2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北京市总体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初步核算,2022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增幅与上年持平。

其中,1季度经济增长7.9%,上半年增长7.7%,1-3季度增长7.7%,增势较为平稳。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1.8亿元,增长3%。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52.3亿元,增长8.1%,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536.9亿元,增长7.8%;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15.4亿元,增长9.6%。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986.5亿元,增长7.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2.7:76.5变为0.8:22.3:76.9。

按常住人口计算,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21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为15052美元。

图12022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季度累计增速(%)一、农业生产增势稳定,都市型农业稳步发展2022年,北京市农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增速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产量96.1万吨,比上年下降15.5%,但粮食亩产达到403.3公斤,增长3.1%,增幅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66.9万吨,下降4.7%。

禽蛋产量17.5万吨,增长14.8%。

生猪出栏314.4万头,增长2.7%。

北京市设施农业收入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总收入分别为27.4亿元和10.2亿元,分别增长1.8%和12.6%。

二、工业生产稳中向好,企业利润稳步增加2022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为近3年来年度最高水平。

其中,现代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14.2%和10.4%,高于工业平均增速6.2个和2.4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对北京市工业增长发挥了明显的支撑作用。

汽车制造业增长2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9%,医药制造业增长8.9%,3个行业对北京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4%。

国家统计局:国内生产总值:北京(1952年至2016年)

国家统计局:国内生产总值:北京(1952年至2016年)
注:Excel来源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北京:GDP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7.88 19.28 21.13 23.88 26.83 32.81 34.52 46.28 57.47 36.55 29.59 31.72 35.99 39.79 44.41 37.86 37.82 50.63 63.37 61.14 67.19 73.03 80.19 91.25 93.84 99.09 108.84 120.11 139.07 139.15 154.94 183.13 216.61 257.12 284.86 326.82 410.22 455.96 500.82 598.89 709.1 863.53 1084.03 1394.89 1615.73 1810.09 2375.97 2677.59 3161 3710.52 4330.4 3663.1 6033.2 6969.5 7870.28 9353.32 10488.03 12153.03 14113.6 16251.93 17879.4 19800.8 21330.83 22968.6 24899.26 北京:GDP:第一 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1.75 3.37 3.01 3.44 3.32 3.49 3.93 3.96 4.01 3.74 3.74 4.12 4.83 4.96 5.24 5.3 5.48 4.71 6.48 6.28 5.37 6.03 5.6 6.04 5.58 5.17 5.63 5.17 6.07 6.61 10.34 12.85 14.85 17.81 19.14 24.31 37.07 38.53 43.88 45.52 48.67 53.14 66.79 72.16 73.36 73.98 74.87 75.06 76.58 78.59 107.75 81.8 108.03 86.2 99.14 101.26 111.4 116.8 122.7 136.27 150.2 159.64 158.99 140.2 129.6 北京:GDP:第二 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3.05 7.85 9.31 10.07 11.39 15.68 20.35 28.69 37.03 20.42 16.3 18.23 20.96 23.5 28.41 22.37 22.13 33.6 45.06 41.91 47.01 50.45 56.38 60.5 63.59 67.26 77.43 85.18 95.79 92.52 99.79 112.65 130.68 153.66 165.75 182.59 221.27 252.23 262.39 291.53 345.91 419.56 517.55 645.81 714.65 781.85 840.57 907.34 1033.29 1142.35 1245.7 1482.4 1610.52 1707.49 1850.6 2493.9 2592.9 2804.2 3388.67 3678 4059.27 4292.56 4544.8 4526.4 4774.4 北京:GDP:第二 产业:工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2.69 6.12 6.85 7.6 8.67 12.4 17.32 25.13 33.57 18.8 14.83 16.6 18.95 21 26.31 20.73 20.49 31.53 42.61 39.75 44.8 47.59 52.95 56.09 59.85 62.55 70.22 77.37 86.94 82.71 89.3 98.76 113.99 130.65 141.17 154.54 189.48 212.83 219.27 255.59 292.97 339.23 417.9 527.76 576.14 635.91 670.36 723.98 844.01 938.81 1021.16 1224.48 1554.73 1707.04 1821.86 2082.76 2198.49 2303.08 2763.99 3048.79 3294.32 3536.89 3746.77 3662.9 北京:GDP:第二 产业:建筑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0.36 1.73 2.46 2.47 2.72 3.28 3.03 3.56 3.46 1.62 1.47 1.63 2.01 2.5 2.1 1.64 1.64 2.07 2.45 2.16 2.21 2.86 3.43 4.41 3.74 4.71 7.21 7.81 8.85 9.81 10.49 13.89 16.69 23.01 24.58 28.05 31.79 39.4 43.12 35.94 52.94 80.33 99.65 118.05 138.51 145.94 170.21 183.36 189.28 203.54 228.83 262.67 298.85 319.47 369.57 426.64 494.66 552.47 624.39 703.69 764.95 815.41 902.66 961.86 北京:GDP:第三 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3.08 8.06 8.81 10.37 12.12 13.64 10.24 13.63 16.43 12.39 9.55 9.37 10.2 11.33 10.76 10.19 10.21 12.32 11.83 12.95 14.81 16.55 18.21 24.71 24.67 26.66 25.78 29.76 37.21 40.02 44.81 57.63 71.08 85.65 99.97 119.92 151.88 165.2 194.55 261.84 314.52 413.51 560.97 789.72 1001.19 1219.8 1460.53 1695.19 2051.13 2489.58 2988.8 2432.97 4113.3 4761.8 5580.81 6742.66 7682.07 9179.19 10600.8 12439.5 13768.7 15348.61 16627.04 18302 19995.3 北京:人均GDP 元/人 年 国家统计局 170 394 405 436 465 539 552 703 812 503 410 431 476 516 575 488 484 654 824 787 853 914 990 1115 1137 1189 1290 1396 1584 1558 1704 1979 2306 2702 2953 3336 4124 4509 4878 5782 6804 8239 10261 13085 15044 16735 18478 19846.3 22459.66 26979.74 30730.34 34892 40915.6 45992.81 50467 58204 64491 66940 75943 81658 87475 94648 99995 106284 北京: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第一产业 % 年 国家统计局 北京: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第二产业 % 年 国家统计局 北京: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第三产业 % 年 国家统计局 北京:GDP:第三 产业: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2012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13-02-072012年,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内部调整转型、自然灾害叠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围绕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积极推进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01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3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058.3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3592.4亿元,增长7.8%。

表1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指 标绝对量(亿元)比上年增长(%)比重(%)1007.7地区生产总值 178010.8第一产业 150.33.222.87.5第二产业 4058.3718.5工业 3294.39.74.3建筑业 76476.47.8第三产业 13592.44.9 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78.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610.8 6.2 912.85.9批发和零售业 2279.4-0.32.1住宿和餐饮业 37314.414.6金融业 2592.5713.7房地产业 1244.27.47.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11.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240.5 5.8 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92.6 3.9 0.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202 0.74.53.7教育 653.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346 7.6 1.86 2.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84.73.23.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565.2图1 2007-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09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3797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3.1:76.1变化为0.8:22.8:76.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RP)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数据一览表1997——2011年份GRP(亿元)增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市长2011 16000 8.1 3006.3 27.7 1.39 32903 7.2 14736 7.6 郭金龙2010 13777.9 10.2 2353.9 16.1 1.37 6 8 郭金龙2009 11865.9 10.1 2026.8 10.3 1.44 26738 9.7 11986 13.4 郭金龙2008 10000 9 1837.3 23.1 1.82 24725 7 10747 6.5 郭金龙2007 9006.2 12 1492.6 30 21989 11.5 9559 9.1 郭金龙2006 7720.3 12 1117.2 21.5 1.98 19978 12.2 8620 8.7 郭金龙2005 6841.5 11.8 919.2 25.3 2.3 17650 10.4 7850 9.9 郭金龙2004 4283.3 13.2 744.5 29.7 1.3 15638 11.5 7172 9.2 郭金龙2003 3611.9 10.5 592.5 18.2 1.43 13882 11.2 6496 11.5 刘淇2002 3130 10.2 534 25.7 刘淇2001 2817.6 11 454.2 31.6 刘淇2000 2460.5 11 342.4 22.7 10349 8.9 4687 7.3 刘淇1999 2168.7 10 271 19 9170 7.6 4350 7 刘淇1998 2009.9 9.7 227.3 20 8472 5.9 4029 6.7 贾庆林1997 1807.5 11.3 209.9 21.2 7813 3850 贾庆林参考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摘文)。

2011 郭金龙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006.3亿元,增长27.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分别实际增长7.2%和7.6%。

2010 郭金龙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

初步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5%以上和10.5%以上,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6%以上和8%以上。

“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2009 郭金龙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显著成效。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65.9亿元,比2008年增长1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26.8亿元,增长10.3%。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86元,实际增长9.7%和13.4%。

2008 郭金龙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47元,分别实际增长7%和6.5%。

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登记失业率为1.82%。

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37.3亿元,增长23.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00亿元左右,接近2007年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4500亿元,增长20%以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制定实施促进首都金融业、旅游业发展意见,加快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3%左右。

首钢顺利压产400万吨,化工二厂、有机化工厂全面停产,“五小”企业加快退出,各类建筑节能改造超额完成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调控目标全面实现。

首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良好势头。

2007 郭金龙首都经济迈上新台阶。

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4330.4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9006.2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由534亿元增长到1492.6亿元,增长1.8倍。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以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下降,节能减排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

农村、国有企业和投资、金融、财税、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3.6亿美元,是前五年的1.8倍;2007年地区进出口总额1929.5亿美元,是2002年的3.7倍。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公交出行比例达到34.5%,比2002年提高6.5个百分点。

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67.4%,比2002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城八区和郊区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2%和4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9%和76%;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1.6%。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989元和9559元,年均实际增长11.5%和9.1%。

五年全市增加就业263万人,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3%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超过20平方米。

2006 郭金龙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

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3%、28.7%和70%。

地方财政收入1117.2亿元,增长21.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9%。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11.2%。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8元,实际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8620元,实际增长8.7%。

城镇登记失业率1.98%。

——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241天,占全年的6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5.2%和7.9%;城八区和郊区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42%,城八区和郊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6.5%和57.5%;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1%。

2005 郭金龙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200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67.7%。

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3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650亿元,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98%和71%。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因素。

地方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345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919.2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25.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年均分别降低5.5%和13%,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9%,2005年分别达到17650元和7850元。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大力促进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

2004 郭金龙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北京市生产总值达到42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是近十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

地方财政收入744.5亿元,增长29.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8元,实际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7172元,实际增长9.2%。

城镇登记失业率1.3%。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

2003 刘淇北京市生产总值完成36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异军突起,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回升,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

第三产业平稳增长。

现代都市农业持续发展。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7.1亿元,增长18.9%。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16.7亿元,增长14.5%。

地方企业出口73.7亿美元,增长24.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5亿美元,增长19.8%。

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9.5亿元,增长40.6%;地方财政收入592.5亿元,增长18.2%。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2.6元,实际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6496.3元,实际增长11.5%;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村已经消除。

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成效,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3%,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8.1%。

2002 刘淇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认真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克服世界经济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宏观经济效益不断改善。

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2002年,实现3130亿元,同比增长10.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5美元。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6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290.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和10.7%。

地方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182.3亿元增加到534亿元,年均增长25.7%。

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和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均居全国首位。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发展确立新格局,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突出。

中关村科技园区“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全面实现,2002年增加值、上缴税金和出口创汇分别完成537亿元、110亿元和31亿美元,分别比三年前增长1.4倍、1.7倍和2.2倍。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9%。

振兴现代制造业已经起步。

现代都市农业迅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54.5%提高到61.3%。

首都经济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增长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2001 刘淇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8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