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高考最牛钉子户-梁实

合集下载

49岁考生梁实上演励志篇 20年高考终上二本

49岁考生梁实上演励志篇 20年高考终上二本

49岁考生梁实上演励志篇20年高考终上二本
说到高考,不少同学又兴奋有害怕。

兴奋这个平台可以和全省众多考生一起同台竞技,一较高下,但是有害怕这个考试的残酷性,给予自己太多压力。

最近几年,关注高考的家长和同学们一定是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吧,就是有一名叫梁实考生,虽然已经49岁了,却依然年复一年的坚持高考,而他的梦想是上重本,为国人上演了激动人心的励志篇章。

了解详情在22日晚上,2016四川高考成绩出炉,被广大网友称为“最牛考生”、“高考最牛钉子户”的梁实考了453分,这是他在20次的高考中,首次达到二本线。

梁实告诉记者,这个成绩对他来说既高兴又遗憾,因为他的目标是一本。

于是他表示,将放弃这次志愿填报,继续向一本目标努力。

了解详情
22日下午,梁实很早就来到南山中学实验学校,等待查询成绩。

晚上10时左右,他和学校老师一起,查询到自己语文106分、数学87分、英语88分、理综172分,总分453分,与四川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理科二本1分不差。

“我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20次高考首次达到二本线,跨越了一个台阶。

”49岁的梁实说。

了解详情
不过,在北大青鸟锦江校区的王老师看来,梁实先生的事迹确实让人觉得很励志,不过也要看到他已经是一个有家室、有事业的成功人士了。

而像我们一般的同学,希望将其追求梦想的精神学到,然后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2017年的高考又要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史上最强的“钉子户”

史上最强的“钉子户”

2 某餐馆定菜价的方式不是根 . 据菜 的成本 , 而是根据销售量. 了 为 标出一道 自创的小菜价格 , 餐馆进行
了为 期2 天 的调 查 . 每天 的价 格 和 0 对
月最终结果无法确定的损失( 百元 ) ,
表1Ⅱ 取多少时 , 贝 当t 聪取得最大值?
表1
最终 结 果 概 率
1 0
1 0
1 0
2 0
1 20 0 中学
朱干 江 ( 题 ) 供
参考答案见P 鸵舀
数学金 ・ U 高中版l 9 4
艾弗森一换三进驻底特律
1C . 2 上涨 到7元 . 0
特别聚焦 :0 8 2 0 年江苏高考数学
1 1 . O z 1 2 3 .1 4 6
1- C 9

(1书桌10 、 1) 1 0张 书 ̄4o o +
5 .(I)%和3 % 1 . 3
8 n 一I .1 2
… 1 1
c b
( 从第七年起 Ⅱ) 国际油价创2 6月收盘新低 0"
1 .D 2 .C 3 .C
1 ( ) 1 0 1 . 竿 . 3
1.(I)A 一 (I S n2 n 8 = 1 I) , ・ + l (I) 旦 ( ≤ ) 1 ≤2

3 8/ . 、了
4(I)40 0 2 0 元 ( 5 0 元 Ⅱ)40 0
5 .7
6 一 ' i T 1 6


642 .
( 当4 p ,点与B Ⅱ) ≤ 时 D 点重合 , E 中点 ; ≤ < 时 , E 为A c 当1 p 4 D,两点均 在距离4 点v m处 ;当0 l D < 时, 点为A 中点 . 与c E . 重合 2.( 0 J ) 。 ,∈(11 & - ,)

男子30年间16次参加高考被称“中华第一考王”

男子30年间16次参加高考被称“中华第一考王”

男子30年间16次参加高考被称“中华第一考王”梁实参加今年高考的准考证6月7日,成都市二十中,“最牛高考钉子户”梁实第16次参加高考编者按2012年高考上周落幕。

这场被冠以“人生第一场大考”之名的考试,年复一年地成为媒体关注热点,早已成为国人心中一道心结。

因为,无论怎样去淡化高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目前它仍然是一只挥之不去的无形之手,而且也确实没有更合适的“手”来替代它的作用。

本期我们重点关注高考中的一些人物和现象45岁的成都人梁实有近30年的高考“经验”,尽管全都是失败的经验,但其对梦想的坚守与执著似乎已超越了一场考试所能承载的意义,哪怕当中还有些虚荣。

梁实传递出一种信息:求知欲,即便是有点虚荣的求知欲,也是可以激人奋进的。

绍兴网友“罗罗”让儿子放弃高考,则与“现代范进”梁实形成鲜明反差。

高考考场上的“弃考”现象已不是孤案,高考本身也不再是自我成就的独木桥。

但我们的高校招生制度毕竟还不是“立交桥”,所以,语文教师杨林柯想当一位反对应试教育的“布道者”,并就此质问:这样执著,究竟为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不容易,但也并非无解:当考试仅与求知挂钩,而不是与命运相连,人们是不是就能拥有发自内心的、纯粹的执著?6月8日17时许,成都二十中,刚踏出高考考场、蓄着平头的梁实便向媒体“汇报”:“感觉有些不妙,今年考得很不理想。

”这是45岁的梁实自1983年以来第16次走出高考考场,他被称之为“中华第一考王”。

高考于他而言,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2011年,他以352分的成绩被大学拒之门外,而他锁定的目标却是四川大学数学系。

今年,感觉仍是“不妙”的梁实说:2013年,我还要继续考11980年代,点燃大学之梦“或许是上世纪80年代那种敬畏知识的氛围影响吧,我认准了这条路就很难回头了。

我的大学梦,就是在那个年代点燃的。

”面对记者提问,梁实直言他心中理想的大学,至少是“2B”或重点本科院校。

“老实说,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情结,我觉得必须要考上录取分数线高的大学才心安。

13个高考最牛钉子户盘点

13个高考最牛钉子户盘点

13个高考最牛钉子户盘点在取消了参加高考的年龄与婚否限制之后,很多人有了一而再、再而三地参加高考的机会和权利。

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出现过不少类似的考生。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大学梦想。

全国最牛高考钉子户都有谁2014年,47的梁实岁再次报名参加高考,这已经是他的第18次高考了。

图为2011年6月7日,全国高考拉开序幕,933万名考生走进考场参加考试。

当日,被誉为“高考最牛钉子户”的四川44岁考生梁实第15次参加高考。

2011年5月13日,合肥,安徽大学新校区的保安齐永章连续第9年参加高考,这将是他准备的最后一次参加高考。

从2003年到2010年,一叠颜色和形式各异的准考证上的照片显示,齐永章从一脸稚气少年变成满脸成熟的小伙子。

2011年5月17日,贵阳,高考在即,刘政响默默的坐在书桌前,为高考做最后的冲刺。

刘政响在家上晚自习,右腿假肢“陪伴”在他的身边。

2011年2月21日,52岁菜贩范国梁走进北京大学,在中文系教授和浙江同乡的陪同下,进图书馆看书,到未名湖留影,还在蔡元培先生像前三鞠躬。

“正是从蔡校长开始,北大沿袭兼容并包的传统,像我这样的人才有机会进课堂旁听。

”仅读三年小学便因贫辍学的范国梁,自幼爱好文史,靠看书自学。

此次抛妻别子只身进京,不图名利,不求文凭,只为圆北大求学梦。

2009年4月15日,蔡伟。

4月23日,复旦大学经过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把38岁的蔡伟列入了2009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

导师为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

38岁读博士并不稀罕,稀罕的是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下岗十余年——8个月前,他还在辽宁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从未想过,人生最大的转折即将到来。

2008年8月7日,天津,仝正国喜欢学习,家里到处是书籍。

历经五年高中、三度高考、两回命中、一次退学,60周岁的仝正国今年高考考了446分,被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经济专业录取了。

2008年3月14日,重庆石柱中学,35岁的秦治政在高2009级22班和同学一起听课。

高考最牛钉子户15次赴考(坚持执着)

高考最牛钉子户15次赴考(坚持执着)

高考最牛钉子户15次赴考(坚持执着)6月7日,成都,“专职”考生“兼职”生意人--44岁的梁实又要上考场了。

这是他第十五次参加高考。

有人说他是“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甚至说他是“现代范进”。

俗话说,凡事重复的次数多了,或许会消磨了激情、或许最终厌倦。

从自己还是青春少年考试考到和儿子同时步入考场,梁实为何要独树一帜、一意孤行呢?“我在反复添柴,烧一壶很久不开的水”。

梁实的回答和他的名字一样,实在。

梁实,44岁。

1983年,高考预考名落孙山后,他连续5年报名参加高考,遗憾的是,都没有考上。

上世纪90年代,他辗转在内江、乐山和成都打零工,修过机械、砍过木材、做过服装生意,卖过电视机。

唯一不变的就是一边打工一边复习,每年准时到当地招办报名参加考试。

1995年前后,看到建材市场前景较好,就借了些钱投进去,没想到收成颇丰,有了一两百号员工跟着他干。

生活走上顺道后,梁实复习的时间也多了,继续报名参加考试,圆自己那个“固执”的高考梦。

以前进考场,他数次被当成老师或者家长被拦截,成绩始终在300分-400分上下盘旋。

梁实的愿望是考上四川大学数学系,2002年他的数学考了70多分,2006年考了50多分,去年考了60多分。

今年如何呢?梁实坦承:没有复习得太好,但尽最大努力发挥吧。

关于梦想高考梦是一代人的烙印记:为什么你要这么执着的考呢?难道不能走成人高考?梁:上个世纪80年代的高考梦就好像烙印一样打在我们这代人的身上,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能理解。

既然就业是为了挣到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为什么不能在有经济能力的时候,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另外,我认为成人高考不能代表高考。

记:有人说你是“现代范进”,你怎么看?梁:觉得我和范进并没有可比性。

范进那个时候是封建社会,他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但我还是有我的生意,只是想完成一个人的梦想。

关于考试只是想圆一个梦罢了华西都市报记者(下简称记):还有两天就考试了,紧张吗?今年如果还没有考好,明年还会坚持吗?梁:这么多年了,已经习惯不紧张了。

梁实高考钉子户材料作文

梁实高考钉子户材料作文

钉子户钉子户这个词让人想起的是令人悲伤的历史,但是它也是一个象征。

钉子户,一个象征着苦难的词,它源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正在经历艰难的改革开放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人因为家庭贫困而被迫离开家乡,走上了漫漫的迁徙之路。

他们没有家,没有土地,没有社会保障,只有一双穿着破旧的鞋子,一路走来,他们只能在路边找一块空地,搭建一个小小的茅草屋,就这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他们被称为“钉子户”。

钉子户,一个象征勇气的词,它象征着他们的勇气和坚持,他们把家庭贫困和社会不公平抛在脑后,勇敢地面对挑战,走上了自己的路,他们把自己的梦想和希望注入到每一滴汗水中,用自己的双手勤劳地创造出一片新天地,他们的勇气和坚持,让他们在艰难的岁月中收获了成功的果实。

钉子户,一个象征拼搏的词,它激励着我们要有拼搏的精神,不畏艰辛,勇敢地把自己的梦想和希望融入到生活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片新天地,不管外界有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有拼搏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钉子户,一个象征梦想的词,它提醒着我们要有梦想,要有
一颗坚定的信念,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不断地追求,最终达到自己的梦想。

钉子户,一个象征希望的词,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希望我们能够像钉子户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走向成功。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励志事例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励志事例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励志事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同学们在高考语文写作的时候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一些素材精粹语段会让作文更加精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1、梁实秋:机智的幽默着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北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

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

于是,刘真便请在场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

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走上讲台,挂着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

”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2、董建华为自己定长远目标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

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

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

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

董建华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不会说广东话要学,不会说英语要去英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

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

定下目标,我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我从小就培养出这样的个性。

达到一个好的目标,是人生的乐趣。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3、南丁格尔——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亚开战,南丁格尔亲自奔赴前线。

她替伤员清洗、清毒、包扎、按时换药、改善伙食,还经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涤伤员带血的衣裤。

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盏灯,在4公里的巡诊线上,挨个查看病情,给伤员唱歌,送去安抚和爱心,从无间断。

高考最牛“钉子户”梁实备战第28次高考

高考最牛“钉子户”梁实备战第28次高考

高考最牛“钉子户”梁实备战第28次高考高考最牛“钉子户”梁实备战第28次高考梁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他连续27年参加高考。

与其他重复参加高考的人不同的是,他事业已经有成,家庭也很完整,高考只是完成当初的梦想。

梁实从1983年起开始报名参加高考,在2018年最高考到过469分,那一年四川理科二本线是458分。

而最低分仅考了330分,是在20XX年参加的第16次高考。

从20XX来以来,梁实的成绩上下起伏,上二本线是少数,距离重本目标相差甚远。

20XX年:理科,337分,而2023年总分424分。

据悉,二本线为458分,梁实离二本线差34分。

之前针对部分网友质疑高考是为了蹭热度时,梁实表示,高考以外的东西自己一概不懂,高考对自己而言就是第一位。

高考一共可以考几次普通高考没有参加次数限制。

高考原则上可以无限次考试,在校高中生可以以学生的方式报名,其他人可以以社会人士的方式报名参加高考。

但是每年高考只有一次,所以只能报一次,若是考不上,第二年可以再报。

社会人员可以到当地的教育部门以社会考生的名义报考。

社会考生高考报名时间与应届高中毕业生完全一致,高考报名时间多安排在10月至12月之间。

人为什么要努力高考人生一辈子都在成长,可每次的成长和经历都会留下不同烙印。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最开始起步的烙印。

它告诉我们未来的所有决策都从这里改变。

高考之后你的人生才刚开始,无论学习和交流,是知识改变你的初衷。

你对未来就会有更高的起点,你的社交也会变得与众不同,你的未来和方向不再让你迷茫。

决定你未来的是方向,方向对了要少奋斗十年。

莘莘学子们,高考的意义是决定了你一生的目标,你如果是农村孩子,可以脱离黄土背朝天过日子的生活。

你的眼光会让你更好的把控方向。

高考之后,所有人都会为你而高兴,父母多年的付出和努力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他们再苦再累也都值得,你不是代表你自己,因为你的未来是整个家人对你的期望。

国家更需要你们这些优秀的人才,只有你们才能让祖国更加强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最牛钉子户——梁实
【素材回放】
2016年高考首日,在绵阳市的考点,一位49岁的“大龄”考生再次出现在考场上,他是大家熟悉的梁实,今年是他第20次参加高考。

他曾向媒体表示,2016年将是他的终极一战,“再不成功,我就把一切都结束了”。

因年年参加高考,梁实又被广大网友称为“中华第一考王”“高考最牛钉子户”。

梁实是四川省仁寿县人,今年高考前,他提前一个多月来到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补习。

此前,梁实的复习方式是“只看书,
不做题”,今年他采取了“题海”战
术,并用“勤勉”“激励”等词语鼓
励自己,希望今年高考有新的突破。

面对今年对自己的预期,梁实说“不
知道”。

因为参加过19次高考,梁实被媒
体封为“中华第一考王”。

去年,梁
实的高考成绩为417分,离理科二本
线还差28分,数学和理科综合都拖了
他的后腿。

1983年,梁实在当地一中学报名参加高考,却连预考都没有通过。

不甘心的他又继续考了三年,仍没有考上。

1992年,因为年龄限制不能参加高考,加上又组建了家庭,他做起建材生意。

比起高考来说,做生意对他太轻松,仅仅一年时间,梁实就赚了上百万。

2001年教育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让梁实又看到希望,“事业走上轨道,就可以花时间做点喜欢做的事情了。

”他重新走上了高考路。

年复一年,梁实每次高考都不尽如意,每年都只考了300多分,离他理想的四川大学还差很远,不过他仍然保持着每年都参加高考的纪录。

【素材解读】
梦想在,希望就在。

无论是四川绵阳的梁实,还是南京老人汪侠、长春农民黄仁祥,他们为了圆大学梦,多少年矢志不渝,参加高考,他们身上永不言败的精神,值得赞许。

但是,
高考毕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光有热情显然不够。

诚然,每个人都有参加高考的自由和权利。

但作为“大龄”“高龄”考生参加高考,还是要权衡利弊,多一些理智,少一些冲动。

毕竟岁月不饶人,特别是那些古稀老人、耄耋老人参加高考,难免体力不支,不仅让家人担心,也会增加社会的负担。

人生有多种选择,也有多种活法。

不错,永不言败是值得赞赏,急流勇退何尝不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如果十几年参加高考,屡战屡败,不是已经说明你不是一块读书的料么?硬着头皮再考,这不是明摆着跟自己过不去么?人生苦短,能有几个宝贵的20年?我们应该努力证明虽然没有文凭,一样可以成为人生赢家。

【适用话题】
坚持梦想努力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重复错误不值得提倡
做事情光有匹夫之勇和牛劲是远远不够的,要动脑子高考不代表一劳永逸
高考,对每代人都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没有文凭,一样可以成为人生赢家
急流勇退何尝不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素材锐评】
“高考最牛钉子户”根源于自我认同走偏
每到高考时节,一些“高考钉子户”都会被媒体打捞出来。

面对“高考钉子户”,人们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感受。

一方面,“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每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另一方面,执着、固执甚至偏执地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何尝不是一种“自寻烦恼”?这一点,在梁实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

梁实并非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992年他曾经考上了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只不过,在梁实眼中,通过普通高考考上的重点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

连续多年参加高考,考试成绩大都为300多分的他,显然与理想中的大学相距甚远。

“语文一般,数学一般,理综一般,英语马马虎虎,反正肯定考不上”以及“明年再考,一定行”,每年如出一辙的回答,让媒体对“梁三百”的兴趣逐渐下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要。

如果这些需求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状态,内心的紧张就会持续并发酵,导致心理失衡和行为失控。

“最牛高考钉子户”一意孤行的背后,是社会认同的匮乏。

他太需要自己的观众,太需要被“围观”;在别人看来不可理喻的事情,他却孤独地乐在其中。

做点小生意的梁实,为何对高考“爱得如此深沉”?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迷失,让梁实不愿意难以实现与自我的和解、与群体的交流、与社会的融入。

作为小商人的梁实并不起眼,作为“最牛高考钉子户”的他却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可是,当聚光灯远离,梁实又该
2
如何去经营自己的人生呢?
高考作为一种评价机制,并非适合所有人;那些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人们,并不意味着是失败者和无能者。

在别的考场,梁实们依然可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为小商人的梁实如果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经商,或许可以收获成功,赢得社会认同。

只有进行清醒的自我调整,学会与自我和解,人生的道路才会变得广阔。

寻找自我、认识自我,是每一个成年人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考题。

透过“最牛高考钉子户”这面镜子,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朴素的人生哲学——实现期望与能力的平衡,将高考当成生活的过程而不是生活的目的;即使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也依然可以通过别的渠道,实现人生突破和向上的社会流动。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