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

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
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

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

航空工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国防空中力量和航空交通运输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大力发展民用航空工业,是满足民航运输快速增长需要的根本保证,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为优化航空工业自主发展体系,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民用航空工业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对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经过60多年的艰苦创业,我国已经基本建立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我国民用航空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科研生产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民用飞机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新舟60涡桨支线飞机、H425直升机、运十二通用飞机等开始批量进入国内外市场,C919大型客机、ARJ21涡扇支线飞机、直十五中型直升机等重点产品研制稳步推进。二是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民用飞机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三是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航空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航空科研不断取得新成果,科技和产业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我国航空工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航空产品体系不完整,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储备不足;民用飞机产业发展尚处于成长阶段,适航取证和适航审定能力不足;发动机、关键材料和元器件等仍然是制约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瓶颈。

(二)面临的形势

未来十年是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航空工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产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国家已将航空装备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正在实施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将推动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实现快速发展。二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为民用航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空域管理改革和低空空域开放步伐的加快,为通用飞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三是工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将为加快民用航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科技和工业基础。

另一方面,世界航空工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市场上已形成了高度垄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航空科学技术前进步伐不断加快,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

战略机遇期,面向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以重大专项实施和重点型号研制为牵引,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合作层次和水平,加快发展民用飞机产业,全面优化自主发展体系,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航空工业大国和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方针

坚持军民结合。统筹军、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的科研生产体系,大力推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军民融合式航空工业发展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攻克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制约发展的基础瓶颈,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坚持开放发展。立足大航空理念,充分利用全国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资本投资和发展民用航空工业。同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扩大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

坚持统筹协调。按照航空工业发展总体战略和部署,构建各领域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逐步实现民机与军机、飞机与发动机、主机与配套、航空制造业与航空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

坚持质量至上。以满足民用航空市场需求为宗旨,建立健全航空产品质量技术体系,大力推行先进标准,发展先进测试技术,努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创建精品工

程,树立国际品牌形象。

(三)发展目标

紧密衔接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部署,综合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2013年至2020年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现代航空工业体系基本完善。建立以信息化为主导、以核心能力为基础、产业结构合理、体制机制完善、军民结合、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型航空工业体系,拓展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具备较强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公平、有序、高效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发展国际知名的大型骨干企业,发挥产业带动作用。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掌握当代先进民用航空产品的设计、试验、制造和综合保障技术,建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条件,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形成“系统、设备和器件”三层次配套体系,以及长期、稳固、高质量和可信赖的原材料、元器件配套体系,建立完善的适航体系。自主创新能力、配套能力明显提升。

——民用飞机产业化实现重大跨越。C919大型客机完成研制、生产和交付。ARJ21涡扇支线飞机、新舟涡桨支线飞机实现产业化。大型灭火和水上救援飞机、直十五中型直升机、高端公务机、中等功率级涡轴发动机等重点产品完成研制并投放市场。大型客机发动机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到2020年,国产干线飞机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达到5%以上,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民用飞机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

三、重点领域和任务

(一)加快民用客机产业化进程

按照“支线飞机—单通道干线飞机—双通道大型干线飞机”的发展路线,稳步推进民用客机发展。

1.涡扇支线飞机。以满足国内外中短程市场需求为目标,加快ARJ21-700型涡扇支线飞机研制,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批量生产和交付。同时,针对不同用户需求,适时启动改进改型研制,实现系列化。

2.涡桨支线飞机。以满足国内外短程市场需求为目标,加快50座级新舟60系列的改进改型和市场推广,启动70座级新舟700涡桨支线飞机研制,形成产业化能力。

3.单通道干线飞机。以满足国内中心城市点对点、点对枢纽机场的市场需求为目标,加快实施大型飞机重大专项,研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150座级C919大型客机,形成产业化能力。同时,针对不同用户需求,适时启动改进改型研制,实现系列化。

4.双通道大型干线飞机。以满足国际间枢纽机场和洲际飞行为目标,适时发展双通道大型干线飞机。

(二)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按照“轻重缓急”和“抓大放小”的思路,坚持开放发展原则,优先发展社会效益好、市场需求大和经济价值高的通用飞机和直升机,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1.通用飞机。大力发展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加快研制生产大型灭火和水上救援飞

机。根据市场需要,加快发展多用途飞机和特种飞行器。

2.直升机。提升现有直升机产品质量,加快先进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坚持改进改型,不断完善现有直升机系列。

3.公务机。采用“改型+研制”的模式,推进公务机稳步发展。一是根据客户需要对现有干支线飞机进行适应性加装或改进;二是针对高端商务或私人客户需求,鼓励国际合作研制具备洲际飞行能力的高端公务机。

4.大力拓展通用飞机产业链。坚持发展通用飞机与发展通用航空相结合,鼓励航空工业企业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合作,拓展通用飞机产业链。

(三)推动航空发动机自主发展

坚持军民结合、远近结合,建立和完善航空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扭转航空发动机落后的被动局面。

1.建立和完善航空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优化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体系,加快建设和完善航空发动机基础技术支撑、研发生产、考核验证、科研保障和产品配套等相关体系。遵循航空发动机发展规律,按照“核心机、验证机、原型机、批量生产和改进改型”的发展路径,提高航空发动机自主发展能力。

2.加快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加快中等功率涡轴发动机的研制,2015年建成发动机总装生产线,并实现批量生产和交付。集中力量发展大型客机发动机,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研制。

3.坚持现有发动机改进改型。针对现有发动机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加快新产品成熟,树立品牌和市场信誉,积累工程经验。根据民用航空市场急需,选择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航空发动机进行改进改型,力争在2015年前提供若干成熟的发动机机型。

4.推进小型发动机市场化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市场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发展轻小型飞机适用的小型涡扇发动机、涡桨发动机、活塞发动机和其他类型发动机,发展发动机专项技术和相关配套件。

(四)加快发展航空设备、系统及相关产业

抓住航空工业快速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航空机载、任务、空管和地面设备及系统,加快建设飞机和发动机大部件专业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航空材料和基础元器件。

1.加快培育和发展机载系统供应商。按照“系统、设备和器件”三个层次建立产业配套体系,大力发展低成本通用飞机的系统和设备。以现有能力为核心,发展机载系统供应商。

2.扩展航空设备和系统发展领域。大力发展先进的空管系统装备、通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和设备,飞行培训、客户服务、快速检测、保养维修和机场保障设备,以及通用航空特种任务系统和设备。

3.改进质量,提高可靠性和经济性。加强新技术研究,支持航空设备适航取证,大力发展货架产品。发展高可靠性、长寿命、环境适应性强、标准化、低成本的航空设备和系统,促进航空设备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加强航空电子设备及软件的技术寿命管

理。

4.实现航空材料和基础元器件自主化。加强航空材料研制,完善国产航空材料体系。重点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铝锂合金以及高强高韧钢等关键材料,强化材料研制与应用考核的紧密衔接。提高国产元器件的性能、质量、寿命和可靠性,实现标准件、紧固件自主化。

5.加快机载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发展。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机载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自主保障能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优化航空工业布局

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资源,在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发展重大战略产品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积极进入民用航空工业领域,激发创新活力,优化行业布局,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民用航空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1.民用运输机。以上海、陕西及天津为基地,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发展民用干支线飞机。

2.通用飞机及直升机。重点依托哈尔滨、石家庄、珠海、成都和荆门等优势地区发展大中型通用飞机、公务机和特种飞行器,依托景德镇、哈尔滨和天津等优势地区发展大中型直升机;鼓励发展6座(含)以下轻小型通用飞机、3吨(含)以下直升机和轻小型特种飞行器。

3.航空发动机。提升现有大中型航空发动机基地发展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发展轻小型航空发动机。

4.航空设备及配套。强化航空机载系统集成体系能力建设,提高航空设备的综合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按照专业化方式,积极发展航空设备和系统、航空零部件、航空材料和元器件等相关配套产业,以及航空租赁、维修、物流等工业服务业,拓展航空产业链,发挥集聚效应,促进航空产业集聚化发展。

(六)大力推进科学技术进步

强化和完善科研体系,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建立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突破重大工程技术,增强技术储备,推进产业整体技术进步。

1.突破重大工程技术。以未来重点型号研制为牵引,重点突破飞机先进总体布局技术、高精度气动力设计及验证技术、复合材料结构应用技术、先进飞行控制技术、高效发动机研制技术、节能减排降噪技术、航空设备及系统集成技术、运营支持技术等。

2.加强航空基础科学研究。重点发展先进空气动力学、热动力学、固体力学、飞行力学、人机工效学、声学、推进技术、信息控制、新能源、新材料等航空基础科学技术,取得一批原始创新成果。

3.强化技术基础。加强航空标准、计量与测试、情报、质量、可靠性、市场分析、费用分析、适航、无损与理化检测、环境试验与观测、知识产权等技术基础领域发展。实施标准化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促进技术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

4.加强前沿技术探索。围绕下一代飞机和新概念飞行器,开展先期技术探索。

5.全面推进数字化技术应用。大力开发产品数字定义、数字仿真、模块化制造、数据管理等技术,加快发展协同工作平台、数据中心、专用网和物联网,全面推进数字化研制生产方式,提升航空工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七)加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

按照军民统筹规划的原则,根据航空科研和型号研制需要,开展飞机及航空发动机科研试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总体设计、系统集成、设计与试验等核心能力。

1.研发能力和科研试验设施建设。建设满足大中型飞机、直升机及其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条件,建设航空设备和系统的研发平台,发展专业化生产线和快速响应的试制线。重点开展飞机和发动机科研试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品质试验风洞,强度试验和试飞设施、发动机试验台等。

2.适航基础条件建设。加快适航技术研究、人才培训和试验试飞验证条件建设,建设满足特殊气象和环境需求的试飞机场和试验设施,并与周边民用运输机场的正常运行相协调。加强适航审定能力建设。

3.技术基础条件建设。继续加强材料考核、标准件检验、计量测试、质量检测、可靠性试验、环境试验等条件建设,特别是要加强航空发动机科研保障基础条件建设。

四、重大工程和计划

(一)大型飞机重大专项

按照大型飞机重大专项要求,“十二五”期间开展大型飞机及其配套产品研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建立研发标准和规范体系,形成人才队伍,“十三五”期间实现产业化。

(二)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工程

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工程。突破一批提升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环保性的关键技术,攻克高可靠性、低成本、数字化的设计制造和网络化服务技术。加快推进支线飞机系列化、精品化和产业化,开发一批通用飞机、直升机、教练机、无人机、其他特种飞行器和模拟器。围绕国产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大规模推广和使用,建立维修、支援、保障、培训、租赁等配套服务体系。

(三)民用飞机产业化基础支撑计划

重点打造民用航空设备和系统集成能力,形成主要航空材料和基础元器件国内保障能力,为民用飞机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一是加强系统集成平台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系统集成技术和核心设备研发技术。二是推进航空专用工艺装备发展,促进航空制造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规范化转变,实现飞机、发动机和航空设备的高效、环保、低能耗、高可靠和低成本制造。三是加强航空材料、基础元器件的标准制定、研制和验证,建立质量评估和保证体系。

(四)航空质量提升计划

贯彻国际航空航天组织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民用航空产品质量,树立国产品牌形象。一是开展民用航空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发展大型试验设施和非标设备的测试和校准技术。二是推动企业建立质量技术体系,开展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建设环境和可靠性等质量保障的试验设施,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三是选择重点产品实施精品工程。四是发展质量认证、评估和审定等中介机构,建立航空事故分析研究机构,建立航空质量信息管理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完善行业管理,培育良好市场环境。深化航空工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专业化重组,加快构建和完善具有活力的体制机制。整合现有科研力量,完善管理体制,加强航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分类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发展民用航空工业。

(二)建立健全法规标准和产业政策体系

研究制定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行业管理规章制度,推进建立促进航空工业发展的法规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加快研究制定航空工业管理和技术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协调,逐步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民用航空工业发展政策。加强支线和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推进国家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低空空域开放步伐,健全国产飞机客服体系,提高飞行员培训能力和水平,

大力培育民用航空市场。建立与民用飞机产品适航管理制度相衔接的准入制度,规范投资行为,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适航体系

开展民用飞机、航空设备和航空发动机的适航验证技术研究,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适航基础技术、工程技术、试验验证能力,建立适航技术体系。以提高航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保障航空安全为目标,完善适航管理体系,加快研究制定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适航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快适航审定机构、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适航审定技术研究、能力建设和教育培训,促进国际双边认可。

(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整体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加强高校航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完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不断提高各类人才专业水平。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对为航空工业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各类人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大表彰奖励力度。

(五)全面推进国际合作

深化政府间航空对话机制,积极拓展与航空工业发达国家和国际航空组织的交流渠道。支持航空工业企业和研究机构在航空基础和前沿技术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不断提高国际技术合作层次和水平。支持企业采用多种形式扩大航空转包生产,鼓励国际合作研制民用航空产品,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国际航空工业风险合作和分工,鼓励国外供应商参与国内航空项目的风险合作。充分发挥各种多双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加强

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协调。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2020-07-05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计划情况,存在问答及其对策建议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合理、扎实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国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1.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当前,我省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同时,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功能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优化区域开发格局需要新抓手。新型城市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动力。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增强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深水岸线、交通区位等组合优势,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规模较大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建设,优化区域开发格局。3.培育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需要新平台。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偏少,急需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 (二)发展基础。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重点开发区块,为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重点开发区块主要位于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我省生产力布局的三大主轴线上,接近中心城市或现有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在全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我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

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

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2012——2020年) (最终成果) 北京蓝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贵州世纪新图规划设计公司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规划编制专家组 顾问:曹安勇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省管专家、 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谢一省委讲师团团长、研究员、省管专家、省“十二五” 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赵宗哲原贵阳市常务副市长、贵阳市经济学会会长、 高级工程师、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宋明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省管专家 项目负责:代芳勇北京蓝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贵州公司副总经理、国 家注册化工工程师、国家注册建筑工程师 组长:吴晓军省发改委研究员、省管专家、省“十二五”规划专 家委员会委员 副组长:李伟原省化工医药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国家 注册咨询工程师、国家注册化工工程师、国家注册 一级安全评价工程师 成员:武鸣省商专副校长、教授、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委 员会委员 江涛贵州江天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高级建筑师 耿康华省化工医药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国家注册环评 工程师、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孙民意省轻纺工业设计院院长助理、国家注册化工师、中 国工程咨询协会特聘专家 李源波原省化工医药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郑建军调研员、规划专家 向嵩贵州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 张福生原贵阳市发改委副处长、经济师 高金成贵州世纪新图规划设计公司规划师 吴曦贵州世纪新图规划设计公司规划人员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第二节瓮安县基本概况 (3) 第三节瓮安工业园区原规划情况 (4) 第四节拓展区规划范围、依据和原则 (5) 第二章工业园区拓展区规划建设基本条件分析 (8) 第一节规划区基本情况 (8) 第二节基础设施条件 (9) 第三节城镇配套条件 (11) 第四节矿产资源条件 (12) 第五节环境现状条件 (14) 第三章瓮安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5) 第一节瓮安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15) 第二节瓮安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面临新机遇 (17) 第三节瓮安工业园区发展面临新挑战 (18) 第四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0)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20) 第二节发展目标 (20) 第三节发展战略 (21) 第五章产业结构设计和发展布局 (24) 第一节拓展区重点产业与结构设计 (24) 第二节工业园区产业体系的总体设计 (27) 第三节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28)

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零二零年八月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总则 (1) 1.1规划背景 (1) 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任务的由来 (1) 1.3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 (2) 1.4评价依据 (3) 1.5评价标准 (9) 1.6评价方法 (11) 1.7评价重点 (12) 1.8评价时段 (12) 1.9评价范围 (12) 1.10保护目标 (13) 1.11评价工作程序和技术路线 (14) 第二章规划概况 (16) 2.1园区涉及的乡镇产业发展概况 (16) 2.2规划方案概况 (17) 2.3规划市东南工业园发展现状 (33) 第三章规划分析 (40) 3.1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40) 3.2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 (45) 3.3规划的排污分析 (47) 3.4规划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67) 第四章区域环境状况调查与环境现状评价 (69) 4.1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69) 4.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72) 4.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9) 4.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2) 4.5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4) 4.6土壤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85) 4.7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87) 第五章环境影响识别与指标体系构建 (89) 5.1环境影响识别 (89) 5.2评价因子筛选 (89) 5.3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91) 第六章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94) 6.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4) 6.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8)

6.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05) 6.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8) 6.6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14) 第七章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与总量控制 (117) 7.1资源承载力评估 (117) 7.2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120) 7.3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 (122) 第八章环境风险评价 (125) 8.1环境风险评价目的 (125) 8.2风险识别及源项分析 (125) 8.3最大可信事故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127) 8.4风险防范措施 (128) 8.5.应急预案 (129) 第九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建议 (132) 9.1预防对策和措施 (132) 9.2最小化对策和措施 (138) 9.3修复补救措施 (153) 9.4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54) 第十章环境监测、跟踪评价和管理建议 (156) 10.1环境监测计划 (156) 10.2跟踪评价建议 (158) 10.3入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158) 10.4环境管理建议 (159) 10.5 “零方案”分析 (161) 第十一章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163) 11.1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论证 (163) 11.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171) 11.3 “三线一单” (179) 第十二章困难和不确定性 (186) 12.1 困难 (186) 12.2 不确定性 (187) 第十三章执行总结 (188) 13.1规划背景 (188) 13.2规划概述 (189) 13.3规划的主要环境目标 (190) 13.4规划方案简介 (190) 13.5规划方案分析 (194) 13.6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96) II

工业园区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精选多篇)

工业园区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精选多篇) 第一篇:工业园区2020年工作总结工业园区2020年工作总结2020年是兴原工业园区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一年,也 是加快发展,富有成效的一年。目前,兴原工业园区在经济开发区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和超额的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工作任务,实现了加快园区建设,提高园区形象的目标,园区的建设效果日趋明显,开始以全新的姿态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我们转变观念,真抓实干,在招商引资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方面园区突出重点,强化项 目支撑,推进项目落实。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和牵引器。抓工业招商项目的落实。坚持"签约项目抓 落地、落地项目抓建设、建设项目抓投产"的工作方针,确保 各项工程每次调度都有新的进度。为了便于掌握工程动态情况,我们还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促,最大限度地压缩建设期。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园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坚持以商招商,延长产业链招商,依托资源招商和优化环境招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实行目标管理等方式,在园区上下形成人人抓招商的工作氛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呈现出喜人的局面。截止目前,我园区共再建工业项目11个,总投资 59.82亿元,其中较大项目如下,分别是: 1.投资40亿元的年产200万吨lng液化项目该项目由**

油田公司、昆仑能源有限公司投资,主要是生产lng液化天然气。该项目总投资达40亿元,预计2020年9月建成投产。lng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在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面前,这种清洁、高效的生态型优质能源和燃料,必将成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 2.投资10亿元的盼盼食品工业园项目该项目由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主要生产各类食品、饮料、罐头制品及乳制品等。 3.投资 1.5亿的年加工10万吨稻米、2万吨食用油加工项目该项目由**铁路局三江港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加工10万吨稻米、2万吨食用油生产线。 4.投资 1.5亿的,年加工4万吨稻米项目。该项目由**市巨大米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加工4万吨稻米生产线,建设标准化厂房两栋。 5.投资 1.3亿的年产20万吨高清剂项目该项目由**市金府石油助剂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原料液体立式罐3000立方米2个,成品液体立式罐1000立方米2个,化学反应卧式罐100立方米5个。以上几个大的投资项目都已落地,有的马上竣工,有的已投入生产。 二、严守红线,落实产业政策,实现良性循环。 1、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企业入园门槛。建立企业入园准入制度,对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危、高污染的项目拒之园外,积极引进低耗能、低

工业园区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解析

目录 CONTENTS 第二篇: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建设国内独一无二的湿地中的校园------------------------------------ 2第三篇:贵州思南工业园区入驻项目96个工业园区现状分析 ------------------------------------- 3第四篇:浙江嘉北工业园区液态铝运输工程预计12月完工 ---------------------------------------- 4第五篇:2015年工业园区建设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 4第六篇:昆明市第一批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达5120万元 ---------------------------------------- 5第七篇:黑龙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浅析 ------------------------------------------------------------ 6第八篇:2014年中国十大工业园区排名------------------------------------------------------------------ 7 2014年中国十大工业园区排名 ------------------------------------------------------------------------------ 8 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 8 2张江高科技园区 ----------------------------------------------------------------------------------------------- 8 3苏州工业园区 -------------------------------------------------------------------------------------------------- 8 4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 8 5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8 6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 8 7浙江余姚工业园区 -------------------------------------------------------------------------------------------- 8 8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8 9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 8 10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 ------------------------------------------------------------------ 8第九篇:中国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8图表1:我国工业园区的种类-------------------------------------------------------------------------------- 8 1、发展战略不清晰,规划不合理--------------------------------------------------------------------------- 9 2、产业定位和规模定位脱离实际--------------------------------------------------------------------------- 9 3、工业园区整体竞争力较弱--------------------------------------------------------------------------------- 9 (1)集聚优势不强 --------------------------------------------------------------------------------------------- 9(2)园区内企业间的关联性不足------------------------------------------------------------------------- 10(3)招商引资无序竞争------------------------------------------------------------------------------------- 10(4)缺少服务支撑体系------------------------------------------------------------------------------------- 10(5)融资难、资金短缺------------------------------------------------------------------------------------- 10 4、工业园区投资软环境差---------------------------------------------------------------------------------- 10 第十篇:2014年中国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市场发展分析 ------------------------------------------ 10第十一篇:2014年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 11第十二篇:中国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12第十三篇:各地政府政策扶持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投资潜力大 ----------------------------------- 13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市场前瞻及转型升级分析报 告》 第一篇:2014-2015淮安市工业园区未成年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统计

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及案例

产业园区规划简介 所谓产业园区,实际上是由于生产行为和交易行为带来的一种空间聚集模式,初期的聚集所带来的相关功能需求和衍生经济行为,造成了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聚集方式和空间特征,也成为我们定义发展阶段特征的主要依据 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新一轮经济组织形式的重构,必将是一个复杂多变和漫长的过程,逐步将影响到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尤其是对以产业聚集为手段、产业成本为竞争力的园区化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产业园区的发展将更多的符合经济活动的核心规律,也将从一般性的成本竞争转向为效率的竞争和技术能力的竞争,将从一个规模化园区时代逐步走向“功能化园区”的时代。 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生产要素聚集 1、发展阶段:要素群群集阶段 2、产业聚集动力:低成本导向,由于优惠政策的吸引及生产要素的低成本,导致人才、技术培训、资本的滑入,但要素低效串配置 3、产业发展需求因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优惠的税收政策 4、园区功能:加工型,单一的产品制造、加工 5、与城市发展的空间关系:基本脱离(点对点式) 6、由政府的优惠政策等“外力”的驱动 7、主要的产业类型: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 8、产业空间形态:纯产业区,在空间上呈现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聚集 9、园区增值方式:人们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是:贸-工-技。可称之为“工业产品贸易区”,其增值手段主要是“贸易链”,即通过与区内外、国内外的贸易交换获取附加值10、代表园区:我国一些发展水平信偏低的产业园区目前尚处于这一阶段 第二个阶段,产业主导特征 1、发展阶段:产业主导阶段 2、产业聚集动力:产业链导向。各种生产要素重新整合,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和具有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产业链,具有较好的产业支撑与配套条件 3、产业发展需求因素:一定的配套服务和研发能力,这时期企业主要依靠外部科学结构和大学的支撑,因园区内企业自身能力较弱

现代工业园区规划与管理探讨

现代工业园区规划与管理探讨 【摘要】:工业就成了我国市场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其中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工业结构,规模的越来越大,数量的越来越多,这也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工业行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工业园正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存在着规划设计问题、技术问题、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问题、监管问题和观念问题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加强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采取保障措施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来促进我国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便对现代工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字】:工业园区;规划;管理 引言 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工业发展的本质,传统工业的发展往往是以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传统工业区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工业化、机械化和缺乏人情味的。随着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的发展目标,结合大规模产业转移给我国内地带来的工业园区建设的新契机,如何建设生态园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工业园区的特点 1、现代工业园区的特点 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其生产带来的力量和大尺度感震撼人心,因此,慢慢的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工业文化。在一般意义上,工业园区单纯的就是工作的地方,没有所谓的休闲、娱乐、医疗服务、住宿等条件。在最近的几年里,工业污染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也越来越被关注。工业污染就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自然界的环境还有一些生物的危害。污染主要包括“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值得庆幸的是,现代工业园区更多的使用高科技技术来完成普通生产,再加上国家颁布的一系列的防治工业污染的举措。目前,工业污染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我国工业园区现状 1、工业园区规划问题 在现代的工业园区规划中,虽然考虑了一些生态环境的影响,但对于大多数而言,还是比较以经济利益、节约资源为主的。现在一直倡导着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回收利用,如果在设计阶段的时侯没有认真的考虑回收工作,那回收工作可能会再次产生污染物的问题,并且有可能导致整个运行生产的成本上升。如何进行循环经济的设计是我国现代工业园区面临的重大问题。

XX工业园区(扩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59页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5 第二章 基础条件 ---------------------------------12 第三章 背景分析(SWOT 分析) -------------------30 第四章 园区功能分区和发展战略 -------------------36 第五章 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 -------------------40 第六章 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46 第七章 效益分析 ---------------------------------52 第八章 园区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55 第九章 加快园区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64 XX 工业园区(扩区)产业发展规划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XXXX工业园区(扩区)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20)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2009年5月国务院(国发[2009]24号)《关于支持XX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海西、原中央苏区建设和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在龙岩与老区人民一起过年,明确表示党和国家“将继续实施各项扶持政策,推动老区又好又快发展”,为XX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若干意见》同时还提出,要“积极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范围内的国家级工业园区扩区、调整区位和省级工业园区升级,拓展工业园区的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为XX 省的工业园区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XXXX工业园区是全省首批50个省级工业园区之一,早期的园区用地位于县城南部的南岗,即南岗工业区。南岗工业区分三期开发。由于XX县经济基础好、发展速度快,目前,一、二、三期用地已经形成规模,正逐步开发龙翔片区,整个城南片区已经全部纳入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为工业园区发展寻求新的空间,2007年初,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编制了《XXXX工业园区“一园两区”总体规划》,其中的“一园”是指XXXX工业园区,“两区”是指城南片区和蛟洋片区。两个园区规划面积共23.8平方公里。随着区域大型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XX县城市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需求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发挥XX县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合理进行县域生产力布局

工业园区2020年工作项目建设计划文档

工业园区2020年工作项目建设计划文档 2020 work project construction plan document of Indus trial Park

工业园区2020年工作项目建设计划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 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 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 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 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县工业园将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做好“创业、创新、 创优”这篇文章,力争用5年的时间实现经济转型、产业提质、园区扩建、财政增收。到20xx年,园区建成面积达5平方公里,实现园区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50%以上,税收年均增长35%以上。全县园区工业增加值突破40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 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县比重的60%以上,实现园区企业年产值5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 (一)加快调规扩区呈报审批,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加 快园区调规方案呈报审批进度,解决处理好县城总规与园区详规控制范围的矛盾,对两个规划适当调整和修改,把工业园区规划控制范围纳入县城总体规划控制范围,为工业园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加紧与国土、规划部门的协调,沟通,做好规划审批工作。

(二)加快体制理顺,推动相关文件尽快出台。理顺体制,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关、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事权集中、高度统一的独立运行管理体制,实现园区派驻机构的职能调整、人员配备的落实,或实行“部门委托、园区办理、部门备案”的运行模式,组建园区政务审批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委托代理制、并联审批制。推动相关文件《县工业园区关于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尽快出台,为园区今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高效的政务环境。 (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紧在建项目东佳电子、宏业数控等入园产业项目的建设施工,加快新建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工作;二是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员工住宿楼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建设新规划区工业大道,即园区隆武路延伸段至京珠高速复线互通口连接线,同步推进水、电、讯等管网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土地保障和储备。切实搞好工业园区动态土地储备,储备工业大道两边的土地,进行整体开发,在县土地储备中心设立园区土地储备专户。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多方、多渠道招商,争取年内至少引进四个上千万投资规模的大企业。

广东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

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 1、导则 1.1 为满足广州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需要,实现新期广州市的产业发展目标,科学的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发展更好的发挥城市效能,特制定本指引。 1.2 本指引使用范围为广州市行政辖区内工业园区规划及建设。有关发展规范及规划标准的准则,应在规划新工业区时应用;如情况许可,该准则亦宜在现有工业区内逐步施行,尤其应在现有工业用地重新整合调整时施行。 1.3 本指引是以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香港、台湾和国内相关城市的同类标准及准则,结合广州市的具体情况,及历年来城市建设管理经验编制而成。 1.4 本指引主要针对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一般共性问题的建议引导,特殊要求的工业用地按相关专业要求执行。规划工业园区时,一般应采用上述设计原则,尽管每项具体设计都会受制于个别地块的环境及项目性质。 1.5 本指引未包括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及相关专业规范要求。 1.6 本指引应定期的更新以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状况的变化及相关规范、工艺、技术的更新。 2、工业园区规划设计 2.1工业园区的界定及分类 2.1.1工业用途——本指引“工业用途”与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所分类叙述的工业用地M用途一致。定义一般可表述如下:凡任何处所、或建筑物、构筑物内(不包括露天矿场用地)用作进行物品的制造、更改、清洗、修理、装饰、精加工、出售前改装、捣碎或拆除、进行物料的改变、包装,或与上述程序项配套的贮存、装卸及有关的研究设计均属工业用途。 2.1.2工业园区——本指引所指的工业园区为集中一定规模的城市用地用 来主要发展工业用途。广州目前情况,根据不同的管理关系,可大致分为国家级、市级、区级、镇级。 2.1.3工业用地分类——工业用地一般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本指引主要按国标(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分类,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和本市的实际情况,在国标现有三类工业用地的基础上补充增加高新技术园区用地。

工业园区发展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工业园区发展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工业园区自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支持园区以来,已经从规划启动阶段,步入形态开发阶段和目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快速发展阶段。 三年来,在省政府、县委县政府及各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园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很大的发挥,并且在农科院和县科技局的帮助下,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及产品,发展了一批外向型企业,同时形成两个产业园区,即电力电器产业园和健康产业园,园区内新兴的如义兴铁塔、日新光伏等科技企业日益壮大。园区的区域性经济得到很大提高。从税收的100多万提高到的1200多万元,工业产值实现5亿元,比建区前增长10倍。 今天,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不断集聚着高新技术产业,认真回顾与总结过去的实践,为园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结验,为未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与保障体系 建立园区之初,县委、县政府就将园区列为本地区发展重点,并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这里的区位优势、经济实力和科技人才优势,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新兴经济区。同时,决定组建园区党组、管委会、开发公司,形成党、政、企三位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三年来,

这个组织机构很好地适应了园区开发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出宏观调控、统一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 二、制定规划,提出重点建设目标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在市科委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园区先后制定了-2020年发展规划、“九五”计划及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经县政府同意实施后,有力调控了生产力布局,明确提出重点建设目标。目前,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建设起步区电力电器产业园和健康产业园,建成以电力电器为主的产业基地和健康产业基地。截止目前,入园企业已达21家。 在建项目5个,即将动工兴建项目9个。规划的实施不仅对生产力要素起到调控作用,也起到了很好的环境效果和生态效应。 三、促进科技、经济与金融结合 建区伊始,园区就提出科技、经济与金融要紧密结合的发展思路。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园区取得规模效益的有效出路。 科技与经济结合尤为典型。园区积极与渤海大学、农科院、畜牧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协作关系,这种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园区科技贡献份额由建区初期的54%,提高到目前的64%。 四、吸纳了一批科技队伍 近年来,民营科技企业在园区悄然崛起,如义兴铁塔股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 (送审稿)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规划组 一九九七年三月 前言 发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办好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把深圳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是实现深圳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9月,深圳市政府根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扩大到平方公里,实行“一区多园”的管 理体制,并得到国家科委的批准。高新区的建立和发展迫切要求进行新的统一规划。根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的要求,在高新区规划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产业规划组从1996年10月开始编制《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本规划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做到高新区产业规划与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相吻合,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吻合;做到规划是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对高新区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高新区产业规划是高新区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照本规划,从现在起到2000年,高新区将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一个飞跃的发展。为2000年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出现在深圳湾畔。

第一部分目的和依据 一、规划的目的 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的,其目的在于: (一)确立高新区的发展目标 高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 (二)确立高新区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高新区应成为我市大规模、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运行机制的试验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区;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教育区。 (三)确立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 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区的重点支柱产业。 二、高新区的现状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到滨海大道,西临麒麟路、南油大道,东至沙河西路,面积平方公里。北 环大道和深南大道横贯其中,将高新区自然分割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一)北区 北区位于广深高速公路和北环大道之间,包括第五工业区和松坪山生活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1.第五工业区

赤峰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赤峰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 2017年6月

前言 工业园区是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的重要载体和优势平台,搞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对于振兴区域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至关重要。 “十二五”时期,赤峰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坚持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要素向园区集约,工业园区得到长足发展,园区数量、规模、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成为了赤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然而,由于赤峰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比较晚、建设速度比较慢,产业层次比较低,使得发展中出现了园区之间结构趋同、同质竞争、内耗较大等现象。 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发挥工业园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深度转变。为此,就必须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统筹规划,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功能优势,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为解决工业园区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工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释放新动能,让工业园区真正挑起赤峰工业经济的脊梁,特编制《赤峰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

贵港港南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7-2035

贵港市港南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7-2035) 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 2018年1月31日,贵港市环境保护局在贵港市主持召开《贵港市港南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7-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贵港市环保局、发展改革委、工业与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局、住建委、水利局、港南区环保局、港南区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环评编制单位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和5位特邀专家,审查小组由有关部门和特邀专家共10人组成(名单附后)。会上,审查小组听取了规划方案编制单位对规划方案的介绍及规划环评单位对“报告书”主要内容的汇报,经过充分讨论,形成审查意见如下: 一、规划概述 (一)规划概况 贵港市位于珠江——西江流域,其建设将有利于落实国家、自治区正在推进实施的开发开放新战略,是贯彻和体现国家赋予广西新定位新使命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贵港市港南区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筹划建设贵港市港南区工业园区,利用贵港市自然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依托西江经济带发展平台。 根据《贵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建立港南区工业园区的批复》(贵政函2016[103]号),港南区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包括桥圩工贸科技创业园和东环路以东片区两部分,其中东环路以东片区为主园区,桥圩工贸科技创业园为分园。桥圩工贸科技创业园总规及控规已编制完成并由贵港市港南区人民政府批复实施,本次规划为主园区。规划区位于贵港市中心城区的江南东部,规划西起城区东环路、东至郁江边,南起城市总体规划的纬一路,北至郁江边,规划总用地面积17.58km2。 规划期限:2017年-2035年。其中近期:2017-2025年;远期 2026-2035年。 发展定位:贵港江南东部现代工业新城、广西林产品制造示范基地和贵港市综合性先进制造业新基地、港南工业转型升级新平台、改革创新先导区。 产业规划:提升发展农产食品加工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林板深加工与家具制造支柱产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与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两大新兴产业,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